现代汉语颜色词白
现代汉语含颜色词成语的文化内涵分析

现代汉语含颜色词成语的文化内涵分析
随着汉语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词被加入到汉语词汇中,其中一类被广泛使用的词便是由颜色词构成的成语。
比如红润、白洁等等。
红润和白洁是两个代表汉语文化的成语。
它们激发了我们对颜色的美好联想,具有重要的文化内涵。
本文将从文化的角度研究这些成语的文化内涵。
一、红润:表示美好
红润是一个由红色词加上润字组成的成语,代表美丽、美好的意思,这是因为红色在汉语中有着非常特殊的含义。
从古代就开始,红色就被用作重大场合的主色调,用来表示喜庆、热情和欢乐。
所以,当我们用这个词来形容一个人,就表示这个人非常可爱、温柔、和蔼可亲,也表示他有着英勇和勇敢的心。
二、白洁:表示属性
白洁是一个由白色词加上洁字组成的成语,代表着纯洁、纯净、爱护自然的象征。
白色在汉语中也有着独特而又重要的含义,它既表示纯洁,也代表诚实精神。
人们通常使用白色来表示清白,这就是为什么白洁这个词可以表示一个人具有忠实、清廉、纯洁的性格和品质。
三、总结
汉语中的颜色词成语,比如红润和白洁,在汉语文化中都有重要的文化内涵。
红润是表示美好,代表快乐,表示勇敢和英勇;白洁则表示属性,代表纯洁,表示忠实精神、清廉品质。
因此,在汉语文化中,含有颜色词的成语在表达对美好的追求以及对纯洁的珍视中都起
着重要的作用。
现代汉语基本颜色词的超常组合

下面以“ 。 =绿色” C’ 为例 , 明“ 。 + ’ 说 C ’ N”
绿色 G P 。 A P
第三种形式 : C +N 一 “ 0 0 d ”基 “ 0 ” C C +A j .
本颜色词 C 变化为重言形式 C C , 。 。 。名词 N变化
为性质形容词 A j , C 的色彩语义一般 没有 d. 但 。
发生变化 。如 : ( 3 不知为啥 , 1) 我震动 了;只觉得那红 红的 / 甜、 红红的酸 的/ 大潮奔腾 , 扬起 了遐 思茫茫 ……
“ 绿色安葬” 以有利 于环境保 护的方式 安 指 葬死者。“ 绿色” 修饰动词“ 安葬” 不再具有色彩 ,
意义 。
“ 浪花” 的色彩 是 “ 白色 ” , 此处用 “ 的 而 绿
色” 修饰 , 借指“ 穿着草绿色军装的战士” 。
随着交际的深入和语言 的发展 , C ’ N” “。 + ’ 中的“ ’ N” 出现了字母 , : 如 绿色 G P 绿色 L D D、 E、
者 和 家 长 痛 0 4—1 2 ) 》, 光 2o 2— 7
“ 是物名词 , 以进行义素分析 : 海 ] 海” 可 [ =
[ 物质] +面积广 阔的] + + [ [ 有水 的] + 蓝 [ 浓
收 稿 日期 :0 6 72 20 - -1 0
“ 灰色童谣” 指的是颓废或令人失望的童谣 。
作者简介 : 潘
峰 (9 6 ) 男 , 16一 , 湖北罗 田人 , 冈师 范学 院文学院副教授 。 黄
①基金项 目: 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重点项 目(0 5 1 1 ; 20 Z 8 ) 中国修辞学会 2 0 05年厦 门研讨会交流论 文。
论现代汉语基本颜色词的序列性及其产生原因

论现代汉语基本颜色词的序列性及其产生原因本文以1969年Berlin和Kay关于基本颜色词普遍性的经典论述为理论基础,对现代汉语基本颜色词进行系统分析和研究,说明其序列性,又从语法角度阐述了其序列性的特征,最后从认知领域和历时角度分析其产生这种序列和序列特征形成的原因。
标签:基本颜色词序列原因客观世界中颜色无处不在,人类一直生活在由各种颜色构成的大千世界中,几乎所有的语言都有表示颜色意义的词存在,汉语也不例外。
由古至今,汉语中的颜色词越来越能够形象地反映和描绘客观世界,因此对颜色词的研究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一、现代汉语基本颜色词的序列性现代汉语的基本颜色词有9个,它们是“白、黑、红、黄、青、绿、蓝、紫、灰”。
下面将通过对这9个基本颜色词的使用频率、构词能力、形态三方面的分析来探讨其序列性。
(一)基本颜色词的使用频率一般地,越基本的词,其使用频率越高,颜色词中的基本词也是这样,根据《现代汉语字频统计表》和《现代汉语频率词典》对其进行统计可以得到其使用次数:基本颜色词“白、黑、红、黄、青、绿、蓝、紫、灰”的字频分别为26565、12474、16095、13691、19974、6201、3337、2387、4968;词频分别为464、409、592、216、128、135、103、26、48。
颜色词“褐、橙”的字频分别为854和234,词频均为0。
可以看出基本颜色词使用频率明显高于褐、橙其他颜色词,这些基本颜色词形成了两个序列:一是字频序列,白>青>红>黄>黑>绿>蓝>紫>灰(序列一);一是词频序列,红>白>黑>黄>绿>青>蓝>灰>紫(序列二)。
(二)基本颜色词的构词能力通过对《现代汉语词典》中含有“白、黑、红、黄、青、绿、蓝、紫、灰”这9个语素的词的统计,分别得出其构词数量如下:117、80、88、88、50、32、23、27、14。
在《新华成语词典》中的构词统计数量分别为39、13、17、12、17、12、1、6、0。
现代汉语中基本颜色词的组合

现代汉语中基本颜色词的组合
《现代汉语中基本颜色词的组合》
现代汉语中的基本颜色词有红、黄、蓝、绿、黑、白、紫、橙、灰等。
它们可以组合出许多不同的颜色,如:红黄,黄蓝,蓝绿,绿黑,黑白,白紫,紫橙,橙灰等。
红黄是一种温暖的色彩,常用于表达欢乐、愉悦的情绪,也是春天的代表色,比如桃花、梨花、柠檬等。
黄蓝则是一种清新的色彩,常用于表达清新的空气、湛蓝的天空,也是夏天的代表色,比如蓝天、蓝海、蓝草等。
蓝绿是一种清冷的色彩,常用于表达宁静、淡雅的情绪,也是秋天的代表色,比如枫叶、柳叶、芦苇等。
绿黑是一种深沉的色彩,常用于表达沉稳、坚定的情绪,也是冬天的代表色,比如冰雪、松林、湖水等。
黑白是一种淡雅的色彩,常用于表达简约、朴素的情绪,比如雪花、烟云、细雨等。
白紫是一种神秘的色彩,常用于表达高贵、优雅的情绪,比如紫罗兰、紫藤、紫薇等。
紫橙是一种新颖的色彩,常用于表达时尚、活泼的情绪,比如橙花、橙枫、橙黄等。
橙灰是一种柔和的色彩,常用于表达温柔、淡雅的情绪,比如灰色的云朵、灰色的山峦、灰色的湖水等。
综上所述,现代汉语中的基本颜色词可以组合出多种不同的颜色,每种颜色都有其特定的象征意义,可以用来表达不同的情绪。
颜色词“白”修辞义及其生成

“ 白” 本指 “日光 的 白 色 ” , 对 “日光 ”人 们 首 先感 知 到 的 是 它 的 光 亮 , 由此 “白 ” 引 申出“ 光
亮” 、 “ 明亮 ” 。 _ 5 ] 2 《 玉 篇 ・白部》 : “ 白, 明也 。 ” 《 礼记 ・ 曾子 问》 : “ 当室之 白, 尊于东房 , 是谓阳
极 义项 的 明显 高 于积极 义项 。 关键 词 : 颜 色词 ; 白;修 辞 义
中图分 类 号 : H1 4 6
文 献标 识码 : A
文章 编 号 : 1 6 7 3 — 4 6 2 9 ( 2 0 1 4 ) 0 4 — 0 0 3 3 — 0 5
颜色 词 除表 颜 色义 之外 , 还 引 申 出不 少 “ 颜” 外 之 义 。这 种 “ 采用 旧 词 的 形 式 以 表 他 义 .往 往
情况。 关 于 汉语 “ 白” 的起 源 , 普 遍 的 观 点 是 “日光 说” ( 骆峰 、 潘峰等) 。“ 白” , “ 汉 语 中本 指 日光 的 白色 , 古 时候 人 们 根 据 对 日光 的 观 察 . 认 为 日光 最耀 眼时 为 白色 , 称 日为 ‘ 白 日’ , 后‘ 白’ 发 展 为 颜 色词 。 ” [ 4 I 3 “ 白” 在 甲骨 卜辞 里 已用 作 颜 色 词 了, 如: “白 羊 ” 、 “白 狠 ” 。 “白”除 表 颜 色 义 之 外, 还 衍生 出不少 修 辞义 。 “ 白” 修辞 义 丰 富且 派生 情 况 复 杂 , 普 遍 的观
一
、
“日光 ” 说 派 生 的修 辞义
1 . 亮: 明亮
颜色词“ 白” 有丰富的修辞义 。为 了对 “ 白” 修辞义的派生情况作一番全 面系统 的考察 , 我们 以《 现代汉语 词典》 ( 第 6版 , 商务 印书馆 ) 、 《 汉 语大字典》 ( 湖北 、 四川 出版社 , 1 9 9 2 ) 、 《 汉语 大
现代汉语新兴颜色词探析

现代汉语新兴颜色词探析Ξ邱莉芹(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江苏连云港222006)[摘 要]对正在发展中的新兴颜色词进行整理和研究将有利于现代汉语词汇系统的发展和完善。
标新立异、避俗求雅、追逐时尚前卫等心理是新兴颜色词产生的原因。
新兴颜色词存在着任意性大、模糊性强等需要规范的问题。
[关键词]新兴颜色词;任意性;模糊性 [中图分类号]H0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7740(2008)02-0042-03 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它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而作为语言要素之一的词汇对社会的发展变化最为敏感,社会的发展变化首当其冲地反映到词汇中来,所以语言中的词汇可以看作是社会发展的风向标,颜色词当然也不例外。
近些年来,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审美趣味的变化以及人类对色彩学的充分认识等原因,不断有新的颜色词被创造出来,特别是在手机、电脑、汽车、服装、美容、家装等新兴产业中,新兴的颜色词随处可见,这些新兴的颜色词某种程度上也成为这些行业兴旺的标志。
笔者曾在手机网上搜集到115款厦新手机,其中多达75款手机使用了新兴颜色词,笔者认为对正在发展中的新兴颜色词进行整理和研究将有利于现代汉语词汇系统的发展和完善。
下面从新兴颜色词的类型、特点、成因和规范几方面加以阐述。
一、新兴颜色词的类型从类型上来说,新兴颜色词,既有双音节,也有多音节。
从内部构成上来看,大多为偏正式结构,在偏正式结构中,大多为名语素或形语素修饰颜色语素,也有个别的是颜色语素在前,后加修饰颜色语素,此外还有少数颜色词直接用不带颜色语素的偏正式的名词结构来表示。
具体分类如下:(一)双音节颜色词1.名+颜色星银 雪银 沙银 锆银 钻银 钨黑 磁黑隧黑 韵黑 影黑 韵蓝 钛金 钛白 冰青2.形(动)+颜色睿黑 锐黑 潜黑 炫黑 逸黑 酷黑 黑金亮金 流金 雅金 酷金 雅白 凝白 皓白雅灰 陨灰 亮银 雅银 酷银 俊蓝 尊红3.颜色+名银冰 蓝焰4.不带颜色语素的偏正结构烈焰 皓月(二)三音节颜色词1.形(动)+颜色怡情蓝 相思银 纯逸白 炫酷灰 炫亮银炫丽粉 清新白 晶莹白 莹润白 优雅白浪漫粉 浪漫红 俏丽粉 淡雅粉 自由银自在蓝 灵动银 灵动金 渊博黑 博雅黑璀璨黑 璀璨金 浪漫金 璀璨银 卓越银2.名+颜色(1)抽象名词魔力黑 柔情白 风情紫 风情白 科幻灰幻影灰 雅趣灰 流韵黑 动感黑 魅影黑魅力红 墨影黑 流金黑 幻彩金 幻彩紫浓情红 动感黑 蓝调银 数码银 数码绿南极白 阳极灰 阳极红 阳极白 乡谣白(2)普通名词钢琴黑 钢琴红 钢琴蓝 香槟黑 香槟银香槟金 珠光黑 拉丝银 合金银 镜面银镜面黑 镜面灰 薄荷绿 阳光紫 阳光橙雏菊蓝 沙漠黄 绅士银 爵士黑 爵士蓝摇滚黑 雅士灰 雅士银 王者黑 智者灰君主灰 皇室黑 忍者黑 拉丁黄 摇滚紫2008年6月第2期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Journal of Lianyungang T eachers C ollegeJune,2008N o.2Ξ[收稿日期]2007-12-19[作者简介]邱莉芹(1971-),女,江苏连云港人,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副教授,主要从事现代汉语研究。
现代汉语颜色词释义的方式和特征

和内容上,将 色 彩 词 的 释 义 方 式 分 为 以 下 几 类 (具 体如表 1所示)。
表 1 汉语基本颜色词的层级性
B类:X+基本颜色词
A类
总计
B1:X表示性质状态语素 B2:X表示事物语素
B3:X表示颜色语素
红, 红色
绿, 绿色
黄, 黄色
白, 白色
蓝
黑, 黑色 灰, 灰色
紫 合计
通红、大红、鲜红
红、蓝、白、黑、灰、绿、黄桃红、橘红、枣红、胭红、 火红、血 红、嫩 红、橙 红、猩 红、肉 红、豆 绿、品 绿、翠 绿、嫩绿、橄 榄 绿、橘 黄、金 黄、土 黄、嫩 黄、鹅 黄、橙
姜黄
洁白、惨白、煞白
雪白、乳白、银白
苍白
14
葱白、蜡白、月白
斑白、鱼肚白
湛蓝、宝蓝、品蓝
海蓝、天蓝、湖蓝
碧蓝、翠蓝
12
蔚蓝
藏蓝、瓦蓝
昏黑、暗黑、焦黑
漆黑
墨黑、乌黑、黢黑
11
黝黑、黧黑
铅灰、铁灰、银灰
灰白
10
草灰、藕灰、瓦灰
葡萄灰
玫瑰紫、葡萄紫、
绛紫
5
酱紫
23
55
24
117
注:表中所有颜色词总计为 117,B类词总计为 103,A类词总计为 14。词典中共收录 120个基本颜色词及其下位词,其中“绿 油油、绿莹莹、绿茵茵”由于数量较少,暂不做分类讨论。
x表示颜色语素总计红红色通红大红鲜红嫣红品红洋红嫩红火红血红枣红玫瑰红胭红橘红橙红猩红杏红肉红潮红桃红水红银红朱红赤红殷红绯红紫红粉红29绿绿色油绿品绿新绿嫩绿草绿豆绿葱绿湖绿水绿苹果绿橄榄绿黛绿墨绿碧绿翠绿青绿18黄黄色枯黄嫩黄焦黄昏黄明黄金黄橙黄橘黄土黄杏黄蜡黄米黄鹅黄乳黄姜黄苍黄18白白色洁白惨白煞白雪白乳白银白葱白蜡白月白斑白鱼肚白苍白14蓝湛蓝宝蓝品蓝蔚蓝海蓝天蓝湖蓝藏蓝瓦蓝碧蓝翠蓝12黑黑色昏黑暗黑焦黑漆黑墨黑乌黑黢黑黝黑黧黑11灰灰色铅灰铁灰银灰草灰藕灰瓦灰葡萄灰灰白10紫玫瑰紫葡萄紫酱紫绛紫5合计235524117注
汉语“白”颜色词群分析

20 09年 8月
乐 山师范学 院学报
J u a f eh nTec esC l g o r l s a a h r ol e n oL e
Vo.4 No8 1 . . 2
Aug2 09 .0
汉 语 白 " 色 词 群 分 析 颜
黄 丹
( 庆师 范 大学 中文 系, 庆 沙坪 坝 404 ) 重 重 007
净 光 白。
“ 天白颢颢。”楚辞 ・ 《 大招》颢 : , 白貌 。
() : 2 睥 白。如 :
() : 3雪 白色 。如 :
“ 烂若 丹霞 , 皎如素雪 , 璀璨皓 睥 , 铛 四垂 。 华 ”
“ 漠漠病眼花, 星星愁鬓雪。” 白氏长庆集》 《 , 雪: 白。 “ 梅花雪白柳叶黄 , 云雾 四起月苍苍。”全唐 《 诗》雪白: , 洁白如雪 。 () : 白色 。如 : 4霜 喻 “ 徒霜镜中鬓 , 羞彼鹤上人。 《 ”李太白诗》霜 : , 喻 白色 。
兹古斯塔说 :表示客观世界 ……一个领域的 “ 各个单位部分的词汇单位就是在语义上有关联 的 词( 词汇单位 )表示亲属或家庭关系的词 , : 法律术
语 , 示海 上 生 活 的词 , 示 友 谊 和爱 情 的词 , 表 表 或
语词汇和现代汉语词汇的特点 以及分析研究 的需 要决定 的。古代汉语 白色群中的词主要来 自古汉 语的字典 、 辞书 ; 现代汉语 白色词群 中的词主要来
管颜色词 的产生不容易 ,但是在我国古代就已经 有 了一 系列表示 白这 一概念 的词 。 古代汉语 中表示 “ 白”的颜色词可以分为 四 类。
1 . 有 白色 的事 物 的名 称来 表示 “ 。如 : 用含 白” ( ) , 甲骨 文 中就 出现 了这个 字 , 于 它 1白 在 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汉语颜色词“白”的文化内涵和构词浅谈
国关文传系1102班马维康20116222
摘要:
语言作为人类交流和思维的工具,是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是文化的载体和表现形式。
作为语言的构成要素之一,词汇在思维和心理方面与文化关系密切,同一词在不同语言中含义不同,在统一语言中其内涵也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
现代汉语颜色词“白”作为基本词汇,具有较强的构词能力,从其颜色本义衍生出多种文化内涵,值得对此分析探究。
关键词:现代汉语白文化内涵构词
前言:
“白”最初的本义专指颜色,指像霜或雪的一种颜色,与颜色“黑”相对。
在《说文解字》中对其解释为“西方色也。
阴用事。
物色白。
”经过时代社会的发展和对外文化交流,“白”所指代的颜色具有了多种文化内涵,呈现出矛盾、复杂的特点。
在现代汉语中,“白”的含义主要有一下五种:纯洁和清白、光明与正义、死亡和凶兆、虚无和空白、奸邪与反动。
近现代以来又有中性化的趋势。
另外,“白”作为基本词汇具有强大的构词能力,“凡白之属皆从白。
”研究含有语素“白”的词汇意义,对分析颜色词“白”的社会文化内涵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正文:
“白”在现代汉语中的文化含义是多样、矛盾、复杂的,同时具有褒义、贬义两种感情色彩,由此也衍生出其他鲜明差异的各类词汇。
(一)褒义色彩的文化内涵:纯洁、清白、美貌
“白”最初是用来描述雪、霜、乳的颜色词,用“从入合二”的字形和“旁陌切”的字音表示霜雪在人眼中的视觉感受。
雪和霜是洁白无瑕、一丝不染的,没有弄脏、受到污染,由此引申出“白”的第一个文化内涵,即纯洁、清白。
老子《道德经》有云:“知其白,守其辱,为天下谷。
”“大白若辱,大方无隅。
”由此可以看出在早期汉语中,“白”与“辱”是反义词,洁白与污黑、污垢词义相对。
“白”参与构成了白璧无瑕、洁白如玉、清白无辜、阳春白雪等成语,形容像雪、
玉一样的颜色,代表清白、无辜、高尚、圣洁的道德品质。
西湖岳飞鄂王祠的对联“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反映的即此义。
除赞美品德高尚外,“白”还用来形容皮肤白净、相貌姣好,与“皙”含义相近,在现代汉语中的白皙、白里透红表达的就是这一含义。
(二)褒义色彩的文化内涵:光明、正义、善良
“白”在反映的颜色方上与“黑”相对,形容一天中“昼”时段的环境颜色,如现代汉语词白天、白昼、白光、鱼肚白等,“白”象征着阳光、光明,由此引申出正义、善良的文化内涵。
屈原《怀沙》中“变白为黑兮,倒上为下”,用颜色词黑白来形容当时楚国政治势力的忠奸。
毛泽东在《浣溪沙》中形容新中国建立时也用“雄鸡一唱天下白”。
“白”所表示的“正大光明”的含义,在成语黑白分明、颠倒黑白、黑白混淆亦有所体现。
在现代汉语中,结合反腐倡廉的时代氛围,“白”拥有了光明磊落、不遮不掩的新词义,如白色收入与黑色收入、灰色收入相对,指通过公开、透明、合法途径获得的劳动报酬。
白道与黑道、白市与黑市相对,一黑一白代表着一正一邪,黑暗与光明,正义与邪恶。
(三)贬义色彩的文化内涵:死亡、凶兆、悲凉
与其褒义色彩相比,在现代汉语中,“白”更多带有的是贬义色彩,其参与构成的词汇数量也更多。
其中最基本的涵义中就是死亡、凶兆,这深受中国阴阳五行传统物质观的影响。
按照阴阳五行学说,白色在五行中与“金”相对应,金对应的方向为西方,对应的季节是秋季,对应的五音是商。
欧阳修《秋声赋》中解释为:“夫秋,刑官也,于时为阴;又兵象也,于行用金。
天之于物,春生秋实,故其在乐也,商声主西方之音,夷则为七月之律。
商,伤也,物既老而悲伤;夷,戮也,物过盛而当杀。
”西方为太阳下落之处,象征着一天中生命与活力的终结;秋季是自然界一年中生命由盛转衰的时期,使人易产生悲凉凄苦之感。
秋是金相对应的季节,常与刑罚、征战相联系,“秋官司寇”,“沙场秋点兵”。
而白色给人的感性认识中亦有苍白、无血色、生命力枯竭、病态的成分,所以白色顺理成章地成为死亡、凶兆、悲凉的象征颜色。
自古至今家有丧事都称“白事”,与表示喜庆的“红事”相对应;出丧时亲人身着白衣(古代称作“缟素”、“縗絰”),戴白帽、穿白鞋、扎白花和白色腰带、打白幡,搭设白色灵堂。
在现代汉语中,出现了“白色消费”(用于丧葬的花费)、“白色经济”、“白事通”
(对丧葬业务精通的人)等新名词。
在古代将西方神兽白虎视作凶神,并将给丈夫带来厄运的女子称作“白虎星”,都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白色的畏惧和厌恶。
(四)贬义色彩的文化内涵:空白、虚无、徒劳
白色带给人的另一视觉感受就是空白和虚无。
在形容个人内心空洞时用“像一张白纸”,《红楼梦》中以“白茫茫大地真干净”预示贾府最终的彻底衰败。
“白”表示没有任何附加物,如现代汉语中的白卷、白饭、白开水,成语中的一穷二白、白手起家,这些词语的感情色彩仍以中性为主,但由此引申出无功名、无阅历、没文化的贬义内涵。
如形容平民为白衣、白身,讽刺缺乏文化涵养者为白丁,贫寒之家住白屋,称呼缺乏经验的年轻人为白面书生等。
由“空白”引申出的第二个贬义内涵,是形容做事付出努力后没有效果和成就,是徒劳、徒然的。
如现代汉语中的白费力气、白干、白跑、白辛苦、白白等,都有费力不讨好、功倍事半的含义,这里的“白”做副词,但其贬义仍来自颜色义。
相反,“白”做副词也形容做事没有付出相应代价,未曾支付报偿,如现代汉语中的白吃白喝、白住、白给、白送、白食等,但体现出的仍是贬义。
基于空白、虚无的含义更进一步,就产生了贬义色彩更为浓厚的意义。
如白眼,与青眼相对,用眼珠中白色部分看人,表示对人的轻蔑和鄙视。
再如白痴,用来形容愚笨、不懂事的人,带有明显的侮辱色彩。
“白”还引申出失败、失利的含义,如战争中失败的一方常举白旗投降。
(五)贬义色彩的文化内涵:奸邪、狡诈、反动
白色另一主要贬义,即奸邪和反动。
前者来源于古代戏剧,后者源于近代政治斗争。
如在京剧中,戴白色脸谱的一般饰演奸诈、多疑、狡黠、阴险的角色,如曹操、赵高、严嵩、秦桧等反面角色,他们都是中国历史上“奸臣”的符号化代表。
除此之外,饰演老人、太监、僧侣的一般脸谱也以白色为主,表现其地位低下、老态龙钟的形象。
现代汉语中的唱白脸、小白脸都是贬义词,体现了对戏剧文化传统的继承性。
白色的反动含义,最早源自外国,经过中国近代革命斗争历史现已完全融入到汉语词汇中。
白色与象征革命、进步的红色相对,成为保守、反动、残暴的象
征颜色。
最早采用红白相对的是法国,用来形容1815年波旁王朝复辟、1871年巴黎公社运动被镇压后的统治氛围。
白色统治的基本特点是专制独裁、勾结外国、残酷镇压人民运动、舆论控制、四处搜捕导致人人自危等。
进入20世纪,俄国十月革命爆发后,因白色为沙皇专用颜色,所以称当时与苏俄对立、拥护沙皇统治、得到外国支持的武装力量为白军、白匪;苏俄崇尚红色,称自己建立的政权为红色政权,武装力量为红军,与白军相对。
白色由此成为革命、进步的对立颜色。
中国大规模使用借自借苏联,在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用来指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反动派执政期间实行的恐怖统治,除因蒋介石政权镇压革命、反动独裁之外,亦与其青天白日党旗有一定关联。
文革中对“反动学术权威”也被冠以“拔白旗”、“白专道路”等贬称。
现代汉语中的白区、白军、白匪、白色恐怖、白狗等词汇,其贬义色彩亦来源于此。
(六)白色在当代感情色彩的中性化趋势
步入现代后,白色的感情色彩逐渐趋于中性化,主要是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影响。
西方文化中白色具有高雅纯洁、纯真无邪,正直、廉洁、诚实,高尚、有教养,幸运、吉利等褒义,自近代以来,受西方形象,在结婚仪式上新郎一般着白西装,新娘穿白色婚纱,象征着爱情的纯洁和忠贞,但亦受“白头偕老”传统思想的影响。
另一影响源于实用主义,运动员出于透气、减少吸热、避暑的考虑,一般穿白色运动服;医生、护士和科研人员由于工作需要,为了保持洁净、及时发现污染物,一般也穿白色工作服。
现代汉语中用“白大褂”表示医护人员,感情色彩为中性;而“白衣天使”为褒义词,赞美他们纯洁、善良、富有爱心,对他们救死扶伤的精神表达敬意。
结语:
“白”作为颜色词,通过人为建立关系的方式用来形容霜雪的颜色,并被赋予了种种文化内涵。
在现代汉语中,白色含义复杂多样,在拥有纯洁、光明、正义等褒义的同时,也有表示死亡、徒劳、奸邪、反动的贬义。
词汇是语言要素中最能反映文化内涵的部分,也是受社会和时代环境影响变化最快的成分。
白色所承载的褒义和贬义,与中国历史传统有关,也与近现代中西方文化交流密切相关。
作为拥有强大构词能力的基本词,“白”在现代汉语中占有重要地位,对此追根溯源,理清各类词汇之间的先后顺序和逻辑关系,对研究现代汉语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说文解字》,许慎,东汉
2.《欧阳文忠公文集》,欧阳修,北宋
3.《毛泽东诗词选》,毛泽东,2000年
4.《楚辞校释》,王泗原,1990年
5.《中国文化要略》,程裕祯,200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