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辞无处不在》公开课教案
《修辞无处不在》教学设计(安徽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修辞无处不在》教学设计(安徽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常见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夸张等),能够识别和运用各种修辞手法进行表达。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分析、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运用修辞手法的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文学、欣赏美文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比喻: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
2. 拟人:把事物人格化,赋予它们人的属性。
4. 夸张: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的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
5. 反问: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以加重语气的一种修辞手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问等常见的修辞手法,能够识别和运用各种修辞手法进行表达。
2. 教学难点:比喻的用法和拟人的区别。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修辞例子,引导学生发现修辞无处不在,激发学生对修辞手法的兴趣。
2. 讲解修辞手法:分别讲解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问等修辞手法的定义和用法,并通过示例进行讲解。
3. 分析课文:让学生阅读课文,识别和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种修辞手法,讨论如何在写作中运用这种修辞手法,并分享讨论成果。
5. 课堂练习:让学生进行修辞手法的练习,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意表达。
五、作业布置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修辞手法的用法。
2. 选取一个修辞手法,编写一段运用该修辞手法的短文,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包括练习题和短文的编写。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分享讨论成果的清晰度和创意性。
修辞无处不在公开课的教案

修辞无处不在公开课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修辞的概念和作用。
2. 培养学生识别和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意识。
3. 提高学生运用修辞手法进行有效表达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修辞的定义和分类2. 常见修辞手法及其作用3. 修辞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分析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修辞的定义、分类和常见修辞手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应用中的修辞案例,让学生深刻理解修辞的作用。
3. 互动教学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高课堂氛围。
四、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一个有趣的修辞案例,引发学生对修辞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修辞的定义、分类和常见修辞手法。
3. 分析:分析实际应用中的修辞案例,让学生深刻理解修辞的作用。
4. 练习:让学生分组讨论,尝试运用所学修辞手法进行表达。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修辞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五、作业布置1. 请学生搜集一则运用了修辞手法的广告,分析其修辞手法及作用。
2. 写一篇短文,运用至少三种修辞手法,表达自己的观点。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作业的完成质量,检查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3. 短文写作:评估学生在实际应用中运用修辞手法的准确性和效果。
七、教学资源1. 教材:修辞相关教材或教辅资料。
2. 案例素材:收集各类运用了修辞手法的广告、文章等素材。
3. 投影仪:用于展示案例素材和教学PPT。
八、教学时间1课时(45分钟)九、教学注意事项1. 确保学生了解修辞的概念和作用,避免将修辞与修辞手法混淆。
2. 在讲解修辞手法时,举例清晰、生动,便于学生理解。
3. 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提高课堂氛围。
4. 关注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十、课后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不断优化教学方案。
修辞无处不在教案

修辞无处不在教案第一章:引言1.1 课程目标了解修辞的基本概念和作用认识修辞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1.2 教学内容修辞的定义与分类修辞的作用与价值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修辞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案例分析法:分析日常生活中的修辞实例1.4 教学活动导入:通过一个日常生活中的修辞实例引发学生兴趣讲解修辞的定义与分类分析日常生活中的修辞实例第二章:比喻2.1 课程目标了解比喻的定义和特点掌握比喻的运用技巧2.2 教学内容比喻的定义和特点比喻的类型和运用技巧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比喻的定义和特点练习法:让学生进行比喻练习2.4 教学活动复习比喻的定义和特点讲解比喻的类型和运用技巧进行比喻练习第三章:拟人3.1 课程目标了解拟人的定义和特点掌握拟人的运用技巧3.2 教学内容拟人的定义和特点拟人的类型和运用技巧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拟人的定义和特点练习法:让学生进行拟人练习3.4 教学活动复习拟人的定义和特点讲解拟人的类型和运用技巧进行拟人练习第四章:夸张4.1 课程目标了解夸张的定义和特点掌握夸张的运用技巧4.2 教学内容夸张的定义和特点夸张的类型和运用技巧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夸张的定义和特点练习法:让学生进行夸张练习4.4 教学活动复习夸张的定义和特点讲解夸张的类型和运用技巧进行夸张练习第五章:反问5.1 课程目标了解反问的定义和特点掌握反问的运用技巧5.2 教学内容反问的定义和特点反问的类型和运用技巧5.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反问的定义和特点练习法:让学生进行反问练习5.4 教学活动复习反问的定义和特点讲解反问的类型和运用技巧进行反问练习第六章:排比6.1 课程目标了解排比的定义和特点掌握排比的运用技巧6.2 教学内容排比的定义和特点排比的类型和运用技巧6.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排比的定义和特点练习法:让学生进行排比练习6.4 教学活动复习排比的定义和特点讲解排比的类型和运用技巧进行排比练习第七章:对偶7.1 课程目标了解对偶的定义和特点掌握对偶的运用技巧7.2 教学内容对偶的定义和特点对偶的类型和运用技巧7.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对偶的定义和特点练习法:让学生进行对偶练习7.4 教学活动复习对偶的定义和特点讲解对偶的类型和运用技巧进行对偶练习第八章:对比8.1 课程目标了解对比的定义和特点掌握对比的运用技巧8.2 教学内容对比的定义和特点对比的类型和运用技巧8.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对比的定义和特点练习法:让学生进行对比练习8.4 教学活动复习对比的定义和特点讲解对比的类型和运用技巧进行对比练习第九章:设问9.1 课程目标了解设问的定义和特点掌握设问的运用技巧9.2 教学内容设问的定义和特点设问的类型和运用技巧9.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设问的定义和特点练习法:让学生进行设问练习9.4 教学活动复习设问的定义和特点讲解设问的类型和运用技巧进行设问练习第十章:总结与拓展10.1 课程目标总结修辞的常见类型及其运用探讨修辞在日常生活和文学创作中的重要性10.2 教学内容回顾修辞的常见类型及其运用分析修辞在日常生活和文学创作中的作用10.3 教学方法讲授法:总结修辞的常见类型及其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修辞在日常生活和文学创作中的实例10.4 教学活动复习修辞的常见类型及其运用分析修辞在日常生活和文学创作中的实例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修辞的理解和感悟第十一章:讽刺11.1 课程目标了解讽刺的定义和特点掌握讽刺的运用技巧11.2 教学内容讽刺的定义和特点讽刺的类型和运用技巧1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讽刺的定义和特点练习法:让学生进行讽刺练习11.4 教学活动复习讽刺的定义和特点讲解讽刺的类型和运用技巧进行讽刺练习第十二章:双关12.1 课程目标了解双关的定义和特点掌握双关的运用技巧12.2 教学内容双关的定义和特点双关的类型和运用技巧1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双关的定义和特点练习法:让学生进行双关练习12.4 教学活动复习双关的定义和特点讲解双关的类型和运用技巧进行双关练习第十三章:引用13.1 课程目标了解引用的定义和特点掌握引用的运用技巧13.2 教学内容引用的定义和特点引用的类型和运用技巧1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引用的定义和特点练习法:让学生进行引用练习13.4 教学活动复习引用的定义和特点讲解引用的类型和运用技巧进行引用练习第十四章:悬念14.1 课程目标了解悬念的定义和特点掌握悬念的运用技巧14.2 教学内容悬念的定义和特点悬念的类型和运用技巧1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悬念的定义和特点练习法:让学生进行悬念练习14.4 教学活动复习悬念的定义和特点讲解悬念的类型和运用技巧进行悬念练习第十五章:综合练习与创作15.1 课程目标综合运用所学修辞技巧创作具有修辞效果的文本15.2 教学内容综合练习:运用多种修辞技巧创作练习:编写一篇具有修辞效果的短文15.3 教学方法练习法:让学生进行综合练习创作法:指导学生进行文学创作15.4 教学活动进行综合练习编写一篇具有修辞效果的短文学生互评和教师点评,总结学习收获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档涵盖了一系列关于修辞手法的教案,从比喻、拟人、夸张、反问到排比、对偶、对比、设问等,每个章节都包括了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活动四个部分。
《修辞无处不在》公开教案

《修辞无处不在》公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修辞的定义和作用。
2. 培养学生识别和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意识。
3. 提高学生运用修辞手法进行写作和表达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修辞的定义和作用2. 常见修辞手法及其特点3. 修辞手法的实际运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各种修辞手法的识别和运用。
2. 难点:修辞手法的灵活运用和创意表达。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修辞的定义、作用和各种修辞手法的特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例句,引导学生识别和理解修辞手法。
3. 实践演练法:让学生动手练习,运用修辞手法进行写作和表达。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经验。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修辞在日常生活中的存在和作用。
2. 新课导入:讲解修辞的定义和作用,介绍常见修辞手法及其特点。
3.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例句,让学生识别和理解各种修辞手法。
4. 实践演练:让学生动手练习,运用修辞手法进行写作和表达。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经验,互相评价和指导。
6.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布置课后作业,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运用修辞手法,提高表达效果。
六、教学评价1. 评价方式:采用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和实践演练三种方式进行综合评价。
2. 评价内容:a. 学生对修辞定义和作用的理解程度;b. 学生对各种修辞手法的识别和运用能力;c. 学生运用修辞手法进行写作和表达的创意及效果。
七、课后作业1. 请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举出五个例子,说明修辞在其中的运用。
2. 写一段话,尽量运用本节课所学的修辞手法,表达自己的观点。
八、教学拓展1. 推荐阅读:为学生提供一些关于修辞的书籍和文章,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2. 实践活动:组织一次修辞手法运用比赛,让学生在比赛中提高自己的修辞能力。
3. 长期任务: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修辞手法的运用,不断提高自己的表达水平。
九、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参与度、理解程度和运用能力等方面,以便对后续教学进行调整和改进。
省级示范课《修辞无处不在》教案

《修辞无处不在》公开课教案【教学目标】一、梳理修辞知识,引导学生树立“大修辞”的观念。
二、探究修辞现象,品味语言之美,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一、引导学生树立“大修辞”的观念。
二、熟练掌握并运用几种修辞方式,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教学流程】一、导入由曾经走红网络的《皮鞋之恋》导入,紧密联系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明确学习目标梳理修辞知识,品味语言之美;探究修辞现象,提升表达能力。
三、早梅初识春风面——了解修辞(梳理)1、结合《学案》梳理修辞知识。
教师提示梳理的方法:对于知识性较强的文章,我们采用“纲举目张”的梳理法,首先找出文章的大纲,把大纲提起来,再去梳理纲下面的孔目。
2、学生展示回答,教师引导补充。
3、对于这些修辞手段,你有不理解的吗?学生质疑,教师解疑答惑。
四、春来长有探春人——含英咀华(探究)1、语音修辞探究例一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例二她们轻轻划着船,船两边的水哗,哗,哗。
顺手从水里捞上一棵菱角来,菱角还很嫩很小,乳白色。
顺手又丢到水里去。
那棵菱角就又安安稳稳浮在水面上生长去了。
后面大船来的飞快。
那明明白白是鬼子!这几个青年妇女咬紧牙制止住心跳,摇橹的手并没有慌,水在两旁大声哗哗,哗哗,哗哗哗!——孙犁《荷花淀》2、词语修辞探究猜猜到底有几枝?结合诗歌的整体意境,从这几个数字(千、万、三、数、几、一)中选择一个最恰当的填入诗歌中。
早梅齐己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枝开。
风递幽香去,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3、语句修辞探究(本环节探究日常交际用语中句子的选择与锤炼,句式的选择与运用在“赏析高考满分作文文采段”环节补充。
)思考下面的两句问候语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大家好,我来了!”“谢谢大家,你们来了!”4、拓展探究生活中的修辞广告:人类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样?歌曲:卧似一张弓,站似一棵松,不动不摇坐如钟,走路一阵风。
修辞无处不在教案

修辞无处不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修辞的概念和作用,认识到修辞在日常生活和文学创作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欣赏和分析修辞手法的能力,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3. 引导学生运用修辞手法进行创意表达,提升他们的写作水平。
二、教学内容1. 修辞的定义与分类2. 常见修辞手法及其作用3. 修辞在文章中的应用案例分析4. 修辞在日常交流中的运用5. 创意表达与修辞手法的结合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修辞的概念、分类和作用,修辞手法的识别与分析。
2. 难点:修辞手法的灵活运用,创意表达与修辞的结合。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修辞的基本概念、分类和作用。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文章中修辞手法的应用。
3. 实践演练法:让学生动手练习运用修辞手法进行创意表达。
4. 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修辞在日常交流中的应用经验。
五、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修辞的定义与分类2. 第二课时:常见修辞手法及其作用3. 第三课时:修辞在文章中的应用案例分析4. 第四课时:修辞在日常交流中的运用5. 第五课时:创意表达与修辞手法的结合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系列修辞手法的例子,引发学生对修辞的兴趣,导入新课。
2. 讲解:详细讲解修辞的定义、分类和作用,引导学生理解修辞的重要性。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的文章段落,让学生识别其中的修辞手法,并解释其作用。
4. 实践演练:让学生分组练习运用不同的修辞手法进行创意表达,相互评价和反馈。
5.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鼓励学生继续探索修辞的运用。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2. 案例分析能力:评估学生在分析文章中修辞手法的能力,以及他们对修辞作用的理解。
3. 实践操作能力:评价学生在创意表达中运用修辞手法的准确性和创造性。
4. 小组合作能力: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和互动中的合作态度和沟通能力。
八、课后作业1. 选择一篇文章,分析其中的修辞手法,写一篇分析报告。
修辞无处不在公开课的教案

修辞无处不在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修辞的概念和作用。
2. 培养学生识别和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日常语言表达的审美鉴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修辞的定义和分类2. 常见修辞手法及其作用3. 修辞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应用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例子,引导学生思考修辞的作用。
2. 讲解:详细介绍修辞的定义、分类和常见修辞手法。
3. 实践:让学生分组讨论,举例分析生活中的修辞运用。
4. 总结:概括修辞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修辞的概念、分类和修辞手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生活中的修辞实例。
3. 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评价其对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检验学生对修辞知识的掌握程度。
3. 长期效果:观察学生在日常表达中是否能够运用修辞手法,提高表达效果。
教案示例:【导入】教师展示一个句子:“月亮出来了,像一个大圆盘。
”提问学生:“这个句子中有没有修辞手法?如果有,是什么?”让学生思考修辞的作用。
【讲解】1. 解释修辞的概念:修辞是为了提高表达效果,运用特定的表达形式,使语言具有表现力、生动性和美感。
2. 介绍修辞的分类: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等。
3. 讲解常见修辞手法的作用:如比喻的作用是形象生动,拟人是赋予非人事物以人的特征,夸张是突出事物的某种特点等。
【实践】让学生分组讨论,举例分析生活中的修辞运用。
如广告、新闻报道、文学作品等中的修辞手法。
【总结】1. 概括修辞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修辞可以使表达更加准确、生动、有趣,提高语言的美感和说服力。
2. 强调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要注意观察和运用修辞手法,提高表达效果。
六、教学资源1. 参考书籍:修辞学教程、现代汉语修辞学、修辞格的运用等。
2. 网络资源:相关修辞手法案例、修辞手法解释、修辞运用实例等。
《修辞无处不在》公开课优秀原创教案

婉曲
概念:不直截了当的表达本意,只 用委婉曲折的方式含蓄闪烁的言辞, 流露或暗示想要表达的本意称为 “婉曲”。
当我们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 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永远地睡 着了。
炼字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 上 》)
个李公朴站起来!《最后一次讲 演》)
五、材料或工具代本体
五十年间万事空,懒将白发对青铜。 (“青铜”代“镜子”)
等到惊蛰一犁土的季节,十家已有八户 亮了囤底,揭不开锅。(《榆钱饭》)
(用“亮了囤底”代指缺了粮;“锅”是做 饭的工具,用“揭不开锅”代指没饭吃 )
借代和借喻的区别
1、借代重在事物的相关性,脱离具体的语言 环境,借体和本体之间仍然有直接的关联; 借喻重在事物的相似性,脱离具体的语言环 境,借体和喻体之间就不再有任何关联。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用小米 加步枪,打垮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模范不模范,从西往东看,西头吃烙饼, 东头喝稀饭(赵树理《李有才板话》)
南国烽烟正十年。(“烽烟”,原是古代边 境用以报警的烟火,这里代指战争 。)(陈 毅 《梅岭三章》)
四、专名代泛称
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 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
B在中国,那时是确无写处的,禁锢的比罐头 还严密。
C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D“芦柴棒”着急地要将大锅里的的饭烧滚,但
是倒冒出来的青烟引起了她一阵猛烈的咳嗽。
比拟
概念:比拟就是通过想象把物当作人来写, 或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甲物当作乙物来写。
比拟可以分为拟人、拟物两类。
1、拟人。拟人就是把物当作人来写,使 之人格化,使物具有人性、人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修辞无处不在》公开课教案
2014.12.8 下午第一节 1414班
教学目标:
1·明确修辞的内容及作用,能从语音、词语、语句方面对修辞进行分析。
2.引导学生树立“大修辞”的观念。
教学重点:建立大修辞观念,重点掌握词语修辞。
教学难点:熟练掌握并运用几种修辞方法。
教学方法:讲授法,探究法。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由朱元璋的一段故事导入)
二.修辞简介。
1.修辞的定义:
狭义:
广义:
2.修辞的分类:从语言层面来看,修辞可分语音修辞、词语修辞和语句修辞三类。
三.修辞分类探究
1.语音修辞。
(1)语音修辞要达到的效果
(2)分析例句的表达效果
(3)延伸
2.词语修辞。
(1)分析例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2)以初中学过的课文为例分析
(3)课外延伸
3.语句修辞。
(1)分析课本例句的表达效果
(2)课外延伸:设问和反问
四.修辞练习。
分析下列广告词的好处:
1.今年20,明年18 (护肤品)
2.给电脑一颗奔腾的心(处理器)
3.牛奶浓香,丝般感受(巧克力)
五.课堂小结。
修辞就是对语言的锤炼与加工,恰当地运用修辞是十分必要的。
子曰:“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说话如此,写作文也是如此。
在我们的生活处处有修辞。
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能做有心人,说生动话,写锦绣文。
六.扩展联系:(课本:课外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