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生物学发展史
世界生物学史之十三20世纪的生物学(精)

世界生物学史之十三: 20世纪的生物学20世纪特别是50年代以后,生物学同化学、物理学和数学相互交叉渗透,取得了一系列划时代的科学成就,使它跻身精确科学,成为当代成果最多和最吸引人的基础学科之一。
关于生命的研究,已经不只是生物学家的任务,也是物理学、化学家以及数学家兴趣较大的领域。
现在的生物学常被称为“生命科学”,不仅因为它更深入到生命本质问题,还因为它是多学科的共同产物。
在微观方面生物学已经从细胞水平进入到分子水平去探索生命的本质。
在宏观方面生态学的发展已经成为综合探讨全球问题的环境科学的主要组成部分。
生物学的各个分支学科,包括分类学、生理学、进化论等,都取得了重要进展,然而促使生物学的面貌发生根本变化的主要分支学科则是遗传学、生物化学和微生物学。
遗传学的研究从1900年孟德尔定律的再发现以后与细胞学相结合,随之建立了基因论。
到30年代,基因论已被公认是在生物个体水平和群体水平上研究性状遗传的指导理论。
遗传学也因而在生物学中甚至在整个科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生物化学自1877年提取出离体的“酿酶(zyma se)”以后,对生物体内新陈代谢的研究进展迅速,到40年代生物体内分解代谢途径已基本阐明。
同时,酶的本质和生物能的研究也有长足进展。
对蛋白质、核酸、糖、脂肪等生命基本物质则不仅阐明其基本组分,并且开始了三维结构的探索。
微生物学除了对霉菌、细菌继续研究外,在20世纪30~40年代还阐明了病毒与噬菌体的本质。
这3个分支学科各自的发展和相互交叉,为分子生物学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生物学发生了质的飞跃。
1953年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标志着分子生物学的诞生,也标志着生物学的探索开始进入了揭开生命之谜的大门。
此后,遗传密码的破译,重组DNA技术的建立,不仅创建起分子遗传学,而且使肿瘤学和免疫学都在分子水平上取得突出成就。
神经生物学,特别是在大脑的研究方面也都出现重大突破。
可见,2 0世纪的生物学不仅直接影响着本身各分支学科的发展,而且对农学和医学,甚至对方兴未艾的产业革命已经和将要产生巨大的影响。
微生物学发展简史

1、史前期(约8000 年前一1676 ) ,各国劳动人民,①未见细菌等微生物的个体;②凭实践经验利用微生物是有益活进行酿酒、发面、制酱、娘醋、沤肥、轮作、治病等)。
在17世纪下半叶,荷兰学者吕文虎克用自制的简易显微镜亲眼观察到细菌个体之前,对于一门学科来说尚没形成。
这个时期称为微生物学史前时期。
?在这个时期,实际上人们在生产与日常生活中积累了不少关于微生物作用的经验规律,并且应用这些规律,创造财富,减少和消灭病害。
民间早已广泛应用的酿酒、制醋、发面、腌制酸菜泡菜、盐渍、蜜饯等等。
古埃及人也早已掌握制作面包和配制果酒技术。
这些都是人类在食品工艺中控制和应用微生物活动规律的典型例子。
积肥、沤粪、翻土压青、豆类作物与其它作物的间作轮作,是人类在农业生产实践中控制和应用微生物生命活动规律的生产技术。
种痘预防天花是人类控制和应用微生物生命活动规律在预防疾病保护健康方面的宝贵实践。
尽管这些还没有上升为微生物学理论,但都是控制和应用微生物生命活动规律的实践活动。
2、初创期(1676 一1861 年),列文虎克,①自制单式显微镜,观察到细菌等微生物的个体;②出于个人爱好对一些微生物进行形态描述。
微生物的形态观察是从安东·列文虎克(Antony?Van?Leeuwenhock?1632-1732)发明的显微镜开始的,它是真正看见并描述微生物的第一人,他的显微镜在当时被认为是最精巧、最优良的单式显微镜,他利用能放大50~300倍的显微镜,清楚地看见了细菌和原生动物,而且还把观察结果报告给英国皇家学会,其中有详细的描述,并配有准确的插图。
1695年,安东·列文虎克把自己积累的大量结果汇集在《安东·列文虎克所发现的自然界秘密》一书里。
他的发现和描述首次揭示了一个崭新的生物世界——微生物世界。
这在微生物学的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这是首次对微生物形态和个体的观察和记载。
随后,其他研究者凭借显微镜对于其它微生物类群进行的观察和记载,充实和扩大了人类对微生物类群形态的视野。
世界海洋生物学研究历史

世界海洋生物学研究历史海洋生物学是海洋学的分支学科,同时也是生物学的分支学科。
它主要关注海洋生物本身,在细胞、机体和种群水平上,研究生物体形态结构、生理以及行为上对环境的适应性等(杨万喜 2012)。
自古以来,人类就因为捕鱼、航海等活动与海洋发生着关系,逐步了解一些海洋生物与海洋环境的关系。
但是,海洋生物学作为一门系统学科的历史较短(沈国英施并章 2002)。
早在古希腊时期(公元前四世纪),科学家亚里士多德就在《动物志》中记述了170多种海洋生物,按现代分类包括有海绵动物、腔肠动物、蠕虫、软体动物、节肢动物、棘皮动物、原索动物、鱼类、爬行类、海鸟、海兽等十多个主要动物类群,其中海洋鱼类即有110多种(价值中国网站 2006 )。
而在中国,公元前三世纪左右刊行的中国《黄帝内经》中,就也已经有了用墨鱼治病的记载。
更不要说公元前一世纪前成书的《尔雅》,不仅记载有海洋动物,甚至还有海洋藻类。
还有公元初古罗马普利尼乌斯的《自然历史志》,记录了170多种海洋生物。
中国明朝屠本睃的《闽中海错疏》,记载有200多种海产生物(价值中国网站 2006 )。
不仅如此,《闽中海错疏》即是我国也是世界比较早的一部水产经济动物志,又是动物学从以实用为主向系统动物学方向发展的重要著作之一。
而且《闽中海错疏》比较全面地记载了福建的水产动物,包含不少动物形态、生态和生活习性方面的知识(湖南省科普网 2010)。
我们可以发现,在古代,人类就已经体现出了对海洋生物学的巨大好奇以及浓厚兴趣。
尽管那时还没有海洋生物学的这个学科观念,但这并没有阻止人类对海洋生物的探索。
这便是海洋生物学的萌芽阶段。
随着自然科学和航运事业的发展,海洋生物学进入到了科学的研究时期。
海洋生物学逐渐由萌芽阶段向初始阶段迈进。
一些科学家开始进行零星的调查。
例如,1674年,荷兰列文虎克最先发现海洋原生动物;1777年,丹麦米勒开始应用显微镜观察北海的浮游生物;英国的Forbs用底托网采集并观察底栖生物,提出海洋生物垂直分布的分带现象——潮间带(littoral zone)、昆布带(laminarian zone)、珊瑚藻带(coralline algae zone)以及深海珊瑚带(deep sea coral zone)并且按深度将爱琴海分成九个带和发表《英国海产生物分布图》(沈国英郭丰黄凌风施并章 2010)。
简述分子生物学发展史

简述分子生物学发展史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是准备和酝酿阶段,第二个是现代分子生物学的建立和发展阶段,第三个是初步认识生命本质并改造生命的深入发展阶段。
下面将就这三个阶段的主要任务和功绩做简单的介绍。
第一阶段:在上世纪的后期,巴斯德由于发现了细菌而在自然科学史上留下丰功伟绩,但是他的“活力论”观点,即认为细菌的代谢活动必须依赖完整细胞的看法,却阻碍了生物化学的进一步发展。
直至1890~1900年问suchner兄弟证明酵母提出液可使糖发酵之后,科学家们才认识到细胞的活动原来可以再拆分为更细的成分加以研究。
此后相继结晶了许多酶,如腺酶(Sumner,1926)、胰蛋白酶(Northrop,1930)及胃蛋白酶(Northrop及Kunitz,1932)等,并且证实了这些物质都是蛋白质。
这些成果开辟了近代生物化学的新纪元。
事实上,分子生物学正是在科学家们打破了细胞界限之日诞生的。
在这以后的几十年间,科学界普遍认为,蛋白质是生命的主要物质基础,也是遗传的物质基础。
与此同时,被湮没达35年之久的孟德尔遗传定律(1865),又被重新发现,摩根等在这个定律基础上建立了染色体学说,使遗传学的研究引起了科学界的重视。
这个时期,尤其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正是物理学空前发达的年代,量子理论和原子物理学的研究表明,尽管自然界的物质变化万千,但是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相同,它们的运动都遵循共同的规律。
那么,是否可以应用物理学的基本定律来探讨和解释生命现象呢?不少科学家抱着这个信念投身到生命科学的研究中,从而开始了由物理学家、生化学家、遗传学家和微生物学家等协同作战的新时期,在这个时期里,科学家们各自沿着两条并行不悖的路线进行研究。
一派是以英国的Astbury等为代表的所谓结构学派(structurists),他们主要用x射线衍射技术研究蛋白质和核酸的空间结构,认为只有搞清生物大分子的三维结构,才能阐明生命活动的本质,分子生物学一词正是Astbury在1950年根据他的这一思想首先提出来的。
生物的化学发展史

现代生物学发展历史论文

现代生物学发展历史论文
生物学作为一门学科已经有着悠久的历史。
然而,现代生物学的发展却是一个囊括多个学科、涵盖广泛领域的深刻变革过程。
本文将从生物学的历史发展角度探讨现代生物学的演变历程。
生物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古人对自然界的观察和研究奠定了生物学的基础。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18世纪和19世纪
是生物学发展的黄金时期。
达尔文的进化论和门德尔的遗传学理论为生物学奠定了理论基础。
20世纪以来,生物学迅速发展,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基因工程等学科的出现极大地推动了生物学的发展。
随着基因组学和生物信息学的兴起,生物学的研究逐渐深入到细胞和分子水平。
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为人类疾病研究提供了重要数据。
生物技术的发展使得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等成为可能,为生物学的应用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方法。
生物学的多领域融合和互相渗透也成为现代生物学的一大特点。
生物学和化学、物理、计算机科学等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推动了生物学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现代生物学已经不再局限于研究个体生物,而是将目光拓展到了整个生态系统、生存环境和生物多样性。
在生物学发展的过程中,尊重生命、尊重自然、尊重科学方法是永恒的主题。
在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挑战时,现代生物学有着重要的作用和责任。
只有通过科学研究和全球合作,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生命、保护生态环境,实
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生物学的发展历程永无止境,我们期待着未来生物学的更多突破与创新。
生物科学的发展和当代生物学的进展

生物科学的发展和当代生物学的进展多姿多彩的生物,使地球上充满无限生机。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同各种各样的生物息息相关。
自古以来,人类就不断探索生物界的奥秘,从中获益良多,古代的人类在采集野果,从事渔猎和农业生产的过程中,逐步积累了动植物的知识;在防治疾病的过程中,逐步积累了医药知识。
我国在7000年前就开始种植水稻,在5000年前就开始养蚕,在商朝中期的甲骨文中,就有500多条关于疾病的记载。
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李时的《本草纲目》等巨著,都反映记载了我国古代在农学和医药方面的研究成果。
从总体上看,在19世纪以前,生物学主要研究生物的形态,结构和分类,积累了大量的事实资料。
进入19世纪以后,科学技术水平提高,显微镜制作更加精良,使生物学全面迅速的发展,具体表现在寻找各种生命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并且对积累起来的事实资料做出理论的概括。
19世纪30年代,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1804—1881)和动物学家施旺(1870—1882)提出了细胞学说,提出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结构的基本单位,为研究生物的结构、生理、生殖和发育等奠基了基础。
1859年,英国什生物学家达尔文(1809—1882)出版了《物种起源》一书,科学地阐述了以自然选择学说为中心的生物近代理论,这是人类对生物界认识的伟大成就,给神创论和不变论以沉重的打击,在推动现代生物学的发展方面起了巨大的作用,纵观20世纪以前的生物科技发展可以看出,在这一漫长的历史岁月中,生物科学的研究是以描述为主的,因而可称为描述性生物阶段。
19世纪中期后,自然科学在物理的带动下取得了较大的成就。
物理和化学的实验方法和研究成果也逐渐引进到生物科学的研究领域。
到1900年,随着孟德尔(1822—1844)发现的遗传定律被重新提出,生物学迈进了第二个阶段—实验生物学阶段。
20世纪30年代以后,生物科学研究的主要目标逐渐集中在与生命本质密切相关的大分子—蛋白质和核酸上。
1944年美国生物学家艾弗里(1877—1955)用细菌做实验材料,第一次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世界生物学发展史

世界生物学发展史生物学的发展经历了萌芽期、古代生物学时期、近代生物学时期和现代生物学时期。
生物学发展的萌芽时期是指人类产生(约300万年前)到阶级社会出现(约4000年)之间的一段时期。
这时人类处于石器时代,原始人开始了栽培植物、饲养动物并有了原始的医术,这一切为生物学发展奠定了基础。
到了奴隶社会(约4000年前开始)和封建社会后期,人类进入了铁器时代。
随着生产的发展,出现了原始的农业、牧业和医药业,有了生物知识的积累,植物学、动物学和解剖学还停留在搜集事实的阶段。
但在搜集的同时也进行了整理,并被后人叫做所谓的古代生物学。
古代的生物学在欧洲以古希腊为中心,著名的学者有亚里士多德研究(形态学和分类学)和古罗马的盖仑(研究解11剖学和生理学),他们的学说在生物学领域内整整统治了1000年。
中国的古代生物学,则侧重研究农学和医药学。
从15世纪下半叶到18世纪末是近代生物学的第一阶段,这一时期,在生物学研究中,主要的有维萨里等人的解剖学,哈维的生理学,林耐的分类学以及从18世纪末并继续到19世纪初的拉马克等人的进化学说。
19世纪的自然科学,进入了全面繁荣的时代。
近代生物学的主要领域在19世纪都获得重大进展。
如细胞的发现,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创立,孟德尔遗传学的提出。
巴斯德和科赫等人奠定了微生物学的科学基础,并在工农业和医学上产生了巨大影响。
17世纪建立起来的动物(包括人体)生理学到19世纪有了明显的进展,著名学者有弥勒、杜布瓦·雷蒙、谢切诺夫和巴甫洛夫等人。
由于萨克斯、普费弗和季米里亚捷夫的努力,使植物生理学在理论上达到了系统化。
20世纪的生物学即属于现代生物学的范畴,始于1900年孟德尔学说的重新发现。
此后,遗传学向理论(包括生物进化)和实践(主要是植物育种)两个方面深入发展。
与此同时,由于物理学、化学和数学对生物学的渗透以及许多新的研究手段的应用,一些新的边缘学科如生物物理、生物数学应运而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生物学发展史生物学的发展经历了萌芽期、古代生物学时期、近代生物学时期和现代生物学时期。
生物学发展的萌芽时期是指人类产生(约300万年前)到阶级社会出现(约4000年)之间的一段时期。
这时人类处于石器时代,原始人开始了栽培植物、饲养动物并有了原始的医术,这一切为生物学发展奠定了基础。
到了奴隶社会(约4000年前开始)和封建社会后期,人类进入了铁器时代。
随着生产的发展,出现了原始的农业、牧业和医药业,有了生物知识的积累,植物学、动物学和解剖学还停留在搜集事实的阶段。
但在搜集的同时也进行了整理,并被后人叫做所谓的古代生物学。
古代的生物学在欧洲以古希腊为中心,著名的学者有亚里士多德研究(形态学和分类学)和古罗马的盖仑(研究解11剖学和生理学),他们的学说在生物学领域内整整统治了1000年。
中国的古代生物学,则侧重研究农学和医药学。
从15世纪下半叶到18世纪末是近代生物学的第一阶段,这一时期,在生物学研究中,主要的有维萨里等人的解剖学,哈维的生理学,林耐的分类学以及从18世纪末并继续到19世纪初的拉马克等人的进化学说。
19世纪的自然科学,进入了全面繁荣的时代。
近代生物学的主要领域在19世纪都获得重大进展。
如细胞的发现,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创立,孟德尔遗传学的提出。
巴斯德和科赫等人奠定了微生物学的科学基础,并在工农业和医学上产生了巨大影响。
17世纪建立起来的动物(包括人体)生理学到19世纪有了明显的进展,著名学者有弥勒、杜布瓦·雷蒙、谢切诺夫和巴甫洛夫等人。
由于萨克斯、普费弗和季米里亚捷夫的努力,使植物生理学在理论上达到了系统化。
20世纪的生物学即属于现代生物学的范畴,始于1900年孟德尔学说的重新发现。
此后,遗传学向理论(包括生物进化)和实践(主要是植物育种)两个方面深入发展。
与此同时,由于物理学、化学和数学对生物学的渗透以及许多新的研究手段的应用,一些新的边缘学科如生物物理、生物数学应运而生。
50年代中期,由于华生和克里克等人的努力,产生了分子生物学。
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分子遗传学的发展以及形态研究的深入,细胞学也进入分子水平,出现了细胞生物学。
20世纪蓬勃发展的生态学在生物学中的地位日益增长。
它的研究范围从群落扩大到生态系统,以至包括多种类型生态系统的综合考察和全球性的“生物圈”。
它与地学、环境科学以及社会科学的结合,对生产和社会已产生重大的影响。
此外另一门崭新的学科——神经生物学猛然崛起,人们愈来愈体会到神经系统,尤其是大脑的研究对生物学和人类发展的作用。
20世纪的进化论研究也有明显的突破,集中表现在对进化机制和微观层次规律的揭示方面。
总之,现代生物学正向微观和综合方向深入。
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公元前384~公元前322),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和科学家。
亚里士多德的学识十分广博,他对哲学、逻辑学、心理学、自然科学、政治学、伦理学、修辞学和美学等都有研究,是古代知识的集大成者。
在哲学上,他动摇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间,但最终却陷入唯心主义。
在对科学的认识活动中,他将归纳法与演绎法的作用、关系作出了说明,提出科学研究的归纳一演绎法,但他更重视的是演绎法。
他将科学分为三类:1.理论的科学数学、自然科学、哲学;2.实践的科学伦理学、政治学、经济学、战略学、修辞学;3.创造的科学即诗学。
在自然科学上,对物理学、生物分类学、解剖学和胚胎学等发表过许多好的见解。
在生物科学中,亚里士多德没有停留在搜集、观察和纯粹的自然描述上,而是进一步作出哲学概括;在解释生命现象时,亚里士多德同他的先辈们一样,认为有机体最初是从有机基质里产生的,无机的质料可以变成有机的生命。
亚里士多德将目的论引入生物学,直到达尔文的进化论创立以后才被社会所逐渐否定。
但是,亚里士多德对生物界的认识、见解和研究,以及对后来生物学发展的影响,是不可磨灭的。
维萨里维萨里(Vesalius.A,1514~1564),比利时解剖学家,人体解剖学的奠基人,现代医学的创始人之一。
维萨里出生于布鲁塞尔的医生家庭,年轻时就喜欢自然科学,于1533年到蒙彼利埃和巴黎等地学医。
他对于巴黎大学的解剖课仍操在仆人之手的教学方法深感不满,于是他自己寻觅尸体进行解剖研究。
1537年,维萨里返回意大利担任帕多瓦大学的外科学和解剖学教授。
在那里,他勇敢地推翻了在当时被视为经典的盖仑的解剖学基础理论,指出盖仑的记述只适用于动物,主要是猴子与猪,对于人体的论述不完善或是错误的。
1543年,维萨里发表了划时代的《人体之构造》一书,在该著作中,维萨里第一次详细描述了静脉和人类心脏的解剖,以及纵隔和系膜的结构,纠正了盖仑关于肝、胆管、子宫和颔骨的解剖学上的错误……总之,《人体之构造》一书,纠正盖仑的错误约200余处,给予人们全新的人体解剖知识。
维萨里在《人体之构造》一书的序言中提到医生必须要有解剖学知识,同时他反对由当时的市侩商来掌管医药,并指出医师地位低下是阻碍医学发展的原因;他提倡医师必须亲自操作解剖,亲自了解人体的结构。
维萨里的革新精神及先进方法,迅即赢得各国科学家的响应,他的“种子”洒遍了欧洲各国。
从此解剖学得到了深入的发展,近代医学在这个基础上逐步形成。
哈维哈维(William Harvey. W,1578~1657),英国医生,因发现和创立血液循环理论而著名。
哈维早年致力于古典医学著作的研究,发现先辈的著作中对于心脏及血液运动没有一个明晰的概念。
他在意大利帕多瓦大学学习期间,法布里修发现的静脉瓣给他以深刻的影响。
1616年,在哈维的演讲手稿内,已形成了血液循环概念。
但是,哈维未曾发表己见,为了使他的观点建立在事实的基础上,经过12年的努力,采用80余种动物进行实验研究,最后,将他多年来的研究成果写成《心血运动论》,于1628年公之于世。
哈维也是近代胚胎学的奠基人之一。
他对动物在子宫内的发育进行了研究,并于1651年发表《论动物的生殖》一书。
恩格斯对哈维的发现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他说:“哈维由于发现了血液循环而把生理学(人体生理学和动物生理学)确立为科学)。
”范•海尔蒙特范•海尔蒙特(Van Helmont, 1577~1644),17世纪医师兼化学家,化学医学派的创始人。
范•海尔蒙特是由炼金术过渡到近代化学的代表人物。
他做过不少科学实验,并指出胃液是酸性的,胆汁是碱性的,这两种体液在十二指肠内中和;认为酸碱平衡失调是疾病的原因。
范•海尔蒙特强调每一种疾病都有其特殊的起因、效果和部位,对于不同的疾病必须采用特殊的化学药物治疗。
他相信人体的自然痊愈力,反对用内含多种成份的万灵药和放血疗法,主张用食疗方法。
范•海尔蒙特是气体化学的先驱,他是二氧化碳的发现者,首先创用“gas”一词,他在实验中广泛使用了天平秤,清楚地表述物质不灭定律,指出金属溶解于酸后并没有被消灭,可以用适当方法使之复原。
他曾经测量小便的质量,发现热性病患者的小便密度较正常人大。
他在小便中又发现两种固体盐,并在尿石患者的小便中测得固体物质。
范•海尔蒙特反对阿里士多德的四原素说,认为水是万物的元素。
他对古代的传统思想,曾经进行了猛烈的批评。
但是,他的理论并未建立在事实的基础上,其思想是唯心、唯灵论和经验的自然科学的混杂。
林耐林耐(Carl von Linne, 1707~1778),瑞典博物学家,动、植物分类学和双名制命名法的创始人。
在分类学上,林耐采用阶梯等级分类法,将自然界分为“三界”,即动物界、植物界和矿物界。
界以下依次是纲、目、属、种,实现了分类范畴的统一。
对植物界他以种为分类的最小单位,再根据花的数量、形状和位置分成属,并以雌蕊的数目决定某一植物应归的目,以雄蕊的数目确立应归入的纲,另总括隐花植物为一纲,构成所谓“林氏24纲”。
把动物界分为六个纲,即哺乳纲、鸟纲、两栖纲、鱼纲、昆虫纲和蠕虫纲。
林耐早在1753年出版的《植物的种》和1758年出版的《自然系统》第10版中,已初步建立了对生物的“双名制命名法”,即用二个拉丁字(或拉丁化形式)构成生物某一物种的名称。
第一个字是属名,第二个字是种名,两者组成一个学名,后面还附有定名人的姓名。
林耐的分类法和命名法,使已知的各种生物可以排成一个有规则的系统,结束了过去生物学在分类命名上的混乱现象。
这就为生物进化的研究打下了基础。
在物种起源问题上,最初他是一个神创论者。
但他毕竟是伟大的科学家,在大量生物进化事实的冲击下,晚年他的神创论观点发生了动摇。
在《自然系统》第10版中,他删去了造物主创造的物种数目始终不变以及不能产生新物种的断言。
列文虎克列文虎克(A.V.Leeuwenhoek,1632~1723),微生物学先驱,最早的显微镜制造家。
荷兰人,工人家庭出身的列文虎克,当过布店学徒,开过洋货铺,他的许多研究工作都是在业余时间完成的。
列文虎克是当时最杰出的磨镜专家,他的显微镜能放大270倍,因此,他发现了原虫和细菌,他从桶底的积水、胡椒水以及口腔、齿石、有机腐败物中均发现有微生物,并画出了微生物的主要形态:球形、杆形和螺旋形。
列文虎克在组织学上也有许多发现,他发现了毛细血管,观察到了红细胞的形态,并看到了红细胞的细胞核。
列文虎克首先把医生哈姆所发现的精子向伦敦皇家学会报告,以后他又报道过鸡,青蛙,苍蝇等昆虫以及各种动物的精虫,并多次描述原虫交媾生殖。
列文虎克对于横纹肌、血管、牙齿、眼球水晶体、皮肤、骨胳的显微结构均作过研究报道。
列文虎克一生向伦敦皇家学会、法兰西学会以及朋友的报告自己发现的信件达375份之多,为生物科学的成熟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巴斯德巴斯德(L.Pasteur,1822~1895),十九世纪法国微生物学家和化学家。
巴斯德年轻时在巴黎学习时,化学家杜马的一次学术演讲,对他产生了极大影响,使他首先涉猎于化学研究领域,尤其对有机化合物旋光性的研究,为后人建立立体化学体系提供了理论基础。
同时,巴斯德观察到微生物在发酵及酒类变质中的作用,并提出加温灭菌的防腐方法,为近代消毒防腐提供了科学依据,奠定了工业微生物学和医学微生物学基础。
关于微生物来源的研究,巴斯德在实验中严格控制无菌条件,并以长曲颈瓶净化与无菌肉汁接触的空气,证实了肉汁腐败的原因只能是来自外界的微生物污染,肉汁本身并不能产生细菌而致腐败,因此使根深蒂固的“自然发生说“谬误得到澄清。
在巴斯德细菌学说启发下,外科医生重视手术后感染与细菌的关系,开始了外科消毒法,使术后感染率大大下降。
1865年,巴斯德发现了蚕的病害起因于一种遗传性、寄生性感染——蚕孢子虫病,病原菌存在于蚕食的桑叶上,巴斯德指出必须消灭病蚕及病害桑叶,方能控制疾病蔓延。
1868年,他又发现了另一种致病微生物——炭疽杆菌,并证实它是引起炭疽病的唯一原因。
除此以外,巴斯德发现并命名了葡萄球菌和链球菌,提出了传染病的细菌病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