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祝赏析
【最新2018】梁祝赏析-word范文 (9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梁祝赏析篇一:《梁祝》赏析《梁祝》赏析记得周总理曾比喻过:“请你欣赏一部彩色歌剧电影——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
”一个千古传颂的故事,一段柔美、深情地旋律,打动了多少爱乐人的心。
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就是这样一首令欣赏者为之倾倒的我国优秀的音乐作品之一。
作品创作背景简析:这是一部以广泛流传的民间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为题材,以越剧音乐为素材而写成的单乐章小提琴协奏曲。
如今已列入世界名曲,Butterfly-loves (《蝴蝶的爱情》)。
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以下间称为《梁祝》)是陈钢与何占豪就读于上海音乐学院时的作品,作于1958年冬,翌年 5月首演于上海获得好评,首演由俞丽拿担任小提琴独奏。
题材是家喻户晓的民间故事,以越剧中的曲调为素材,成功地创作了这部单乐章、带标题的小提琴协奏曲。
《梁祝》描述了梁、祝二人的真挚爱情,对封建礼教进行了愤怒的控诉与鞭笞,反映了人民反封建的思想感情及对这一爱情悲剧的深切同情。
乐曲的结构为奏鸣曲式,由引子、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组成。
作品从故事中择取“草桥结拜”、“英台抗婚”和“坟前化蝶”三个主要情节,分别作为乐曲呈示部、展开部及再现部的内容。
运用西洋协奏曲中的奏鸣曲式,很好地表现了戏剧性的矛盾冲突。
并吸收了我国戏曲中丰富的表现手法,使之既有交响性又有民族特色.下面依结构欣赏作品引子:乐曲一开始由长笛奏出了华彩的旋律,呈现出一派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景象。
由双簧管奏出的主题音调,取自越剧的过门音乐。
呈示部:主部主题——在竖琴的伴奏下,小提琴演译出纯朴而美丽的“爱情主题。
” (这段旋律在整部作品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多少人听了段旋律都为之陶醉。
作者在选取这段主题时可是费了一番苦心。
当年他们还是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的学生。
梁祝赏析

梁山伯与祝英台
《梁山伯与祝英台》与《白蛇传》、《孟姜女》、 《牛郎织女》并称中国古代四大民间传说。
梁祝传说是中国最有魅力 的口头传承艺术,也是唯 一在世界上产生广泛影响 的中国汉族民间传说。梁 祝故事在民间流传已有爱情的千古绝唱。
故事内容
东晋时期,浙江上虞县祝家庄,玉水河边,有个祝员 外之女英台,美丽聪颖,自幼随兄习诗文,慕班昭、 蔡文姬的才学,恨家无良师,一心想往杭州访师求学。 祝员外拒绝了女儿的请求,祝英台求学心切,伪装卖 卜者,对祝员外说:"按卦而断,还是让令爱出门的好。 "祝父见女儿乔扮男装,一无破绽,为了不忍使她失望, 只得勉强应允。英台女扮男装,[远去杭州
求学。途中,邂逅了赴杭求学的会稽(今绍兴)书 生梁山伯,一见如故,相读甚欢,在草桥亭上撮土 为香,义结金兰。不一日,二人来到[杭州城的万 松书院],拜师入学。从此,同窗共读,形影不离。 梁祝同学三年,情深似海。英台深爱山伯,但山伯 却始终不知她是女子,只念兄弟之情,并没有特别 的感受。祝父思女,催归甚急,英台只得仓促回乡。 梁祝分手,依依不舍。在十八里相送途中,英台不 断借物抚意,暗示爱情。山伯忠厚纯朴,不解其故。 英台无奈,谎称家中九妹,品貌与己酷似,愿替山 伯作媒,可是梁山伯家贫,未能如期而至,待山伯 去祝家求婚时,岂知祝父已将英[台许配给家住贸 阝城(今鄞县)的太守之子马文才。
美满姻缘,已成沧影。二人楼台相会,泪眼相向, 凄然而别。临别时,立下誓言:生不能同衾,死 也要同穴!后梁山伯被朝廷沼为鄞县(今鄞州区) 令。然山伯忧郁成疾,不久身亡。遗命葬贸阝城 九龙墟。英台闻山伯噩耗,誓以身殉。
英台被迫出嫁时,绕道去梁 山伯墓前祭奠,在祝英台哀 恸感应下,风雨雷电大作, 坟墓爆裂,英台翩然跃入坟 中,墓复合拢,风停雨霁, 彩虹高悬,梁祝化为蝴蝶, 在人间蹁跹飞舞。
梁祝赏析

呈示部
——主部
独奏小提琴以朴素的旋律在明朗的高 音区,奏出诗意的爱情主题,在音色浑 厚的低音上重复一次,大提琴介入,独 奏小提琴与浑厚的大提琴形成对答,乐 队全奏爱情主题,充分表达梁祝真挚纯 洁的友谊,爱意由此萌发。这段旋律在 整部作品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是 全曲的核心音调。
呈示部
——副部
这段音乐与柔美、抒情的 主部主题形成鲜明的对比。以 轻快活泼的节奏,跳动的旋律 描绘了梁祝同窗三载、共嬉共 玩时的生活情景。音乐更加欢 快跳跃。
展开部
—楼台会
音乐突然停顿下来,
又转入慢板乐段 。这 时大提琴与小提琴相 对答,音乐哀伤婉转, 如诉如泣,具有催人 泪下的感染力,形象 地表现出二人互倾衷 肠的感人情景。
音全鼓的中欲惊 闻 、 调曲 心的绝 。达管情紧,山 伯 、 到 表拉音 了弦现慢乐忧 郁 齐 最 得唱急 高鸣淋的转而 死 表 潮 漓手而 ,现尽法下的 噩 祝 乐 至,, 队英。将乐耗 , 台 奏 接祝曲 出纵着英运英 台 身 赞 ,台用 颂投锣悲戏悲 痛
种格律,即用一种比较固定 的框架把乐曲的大结构框出 来,使具有某种固定曲式的 乐曲具有比较规整的形态, 利于聆听者理解与欣赏。 奏鸣曲式的结构:引子、呈 示部、展开部、再现部、尾 声。 小提琴协奏曲:小提琴协奏 曲是音乐体裁的一种。指一 件或几件独奏乐器与管弦乐 队竞奏的器乐套曲
呈示部 ——结束部
在这段快板后,音乐转入慢板,副部主 题中的结束部。在弦乐颤音的衬托下,出 现了小提琴与大提琴的对答,生动的表现 了“十八相送、长亭惜别”的柔情和动人 场面。
展开部 ——抗婚
先是乐队演奏出不协和 音,预示着悲剧的降临。 然后,铜管乐器和低音弦 乐奏出了表现残暴的封建 势力的主题,紧接着小提 琴采用戏曲的“散板”节 奏,奏出英台惶惶不安和 痛苦的心情。乐队以强烈 的全奏,小提琴奏出反抗 主题,刻画出祝英台誓死 不屈的反抗性格和精神。 逐渐形成了矛盾冲突的高 潮,越来越激化。
《梁祝》赏析

晶莹的竖琴、(20’38)清脆的长笛,将人们引入了秀丽的意境,(21’25)装有弱音器的独奏小提琴再现了爱情主题,使之成为带有神奇色彩的终曲。音乐展现了人们对梁、祝两人化蝶的美好遐想和祝愿。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
东晋永和年间,在风景秀丽的善卷山南,有一个祝家庄。庄里有一户殷实富户,人称祝员外。祝家族规,财产传男不传女。因祝员外没有儿子,为继承家产,祝员外将女儿英台自小男装打扮。英台才貌双绝、聪颖好学。到了读书年龄,祝员外便把英台送到附近的碧鲜庵读书。在碧鲜庵读书时,有一位同学叫做梁山伯,家住善卷山北西去五里的梁家庄,两人一见如故,意气相投,引为知己,遂于善卷后洞的草桥结义金兰,兄弟共勉,相互提携。英台与山伯在碧鲜庵同窗三载,期间曾同往齐鲁谒拜孔圣,又同到东吴游学。两人日则同食,夜则同眠,诗文唱和,形影相随。山伯不仅才高学富,而且为人忠厚正直,深得祝英台的爱慕。然而,三年之中,英台始终衣不解带,山伯虽屡起疑惑,但均被英台支吾过去。山伯始终不知英台为女子。
《梁祝》赏析
记得周总理曾比喻过:“请你欣赏一部彩色歌剧电影——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
一个千古传颂的故事,一段柔美、深情地旋律,打动了多少爱乐人的心。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就是这样一首令欣赏者为之倾倒的我国优秀的音乐作品之一。
作品创作背景简析:
这是一部以广泛流传的民间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为题材,以越剧音乐为素材而写成的单乐章小提琴协奏曲。如今已列入世界名曲,Butterfly-loves(《蝴蝶的爱情》)。
下面依结构欣赏作品
引子:
乐曲一开始由长笛奏出了华彩的旋律,呈现出一派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景象。 由双簧管奏出的主题音调,取自越剧的过门音乐。
呈示部:
梁祝戏剧鉴赏

梁祝戏剧鉴赏《梁祝》是何占豪、陈钢以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为基础创作的小提琴协奏曲,定稿于1959年5月4日 [9],于1959年5月27日在上海兰心大戏院首演,由俞丽拿担任小提琴独奏,樊承武执棒管弦乐队协奏。
《梁祝》以“草桥结拜”“英台抗婚”“坟前化蝶”为主要内容。
由鸟语花香、草桥结拜、同窗三载、十八相送、长亭惜别、英台抗婚、哭灵控诉、坟前化蝶构成的曲式结构。
《梁祝》是以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故事为背景创作的一部经典曲目,广受人们的喜爱。
整部作品在很恬静的乐曲中拉开帷幕,接着是一段非常优美的小提琴演奏,也是这部作品中我最喜欢的一部分。
这一段音乐有一些伤感唯美,仿佛让人置身其中。
接着这一部分又被重复,但音高明显变低了,这似乎在暗示这部作品的男女主人公的出现。
第三次重复这一段的时候,声音一下子变得很开阔,给人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让人觉得,梁祝二人,初次见面时的那种美好的气氛为二人之后的感情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之后的音乐渐渐低了下去,听起来十分伤感,仿佛让人亲身体会到了梁祝二人对彼此的那种思念。
突然音乐变得很欢快,把二人急着相见的那种急切心理演绎的淋漓尽致。
我们可以设想这样一个场景,在一片树林里,二人急着相见,激动而又略带紧张,仿佛林中的小鸟都在为他们的相见捧场。
这一段的乐曲,欢快有力,节奏轻快。
突然,曲风又一变,变得有些哀伤,有些低沉,给人一种伤感,二人离开后的相思都融入了乐曲之中,但那又能怎么样呢,见不到自己喜欢的人,内心的伤感,该如何表达。
这一段音乐,声音较高,表现出来了祝英台对梁山伯的思念。
突然曲风又变得急促紧张,仿佛要有什么事情即将发生,起伏有致的声高,表现出了主人公的内心的变化。
自己的心上人,要来迎娶自己,自己很开心,整个人的情绪在这一段欢快的音乐中表现的淋漓尽致。
预见到自己爱情将要结果的祝英台的内心该是多么的激动。
接下来的曲调又回到微微的伤感,仿佛是彼此在怀念他们在一起的点点滴滴的瞬间,一切是那么的美好。
运用美学原理对梁祝进行赏析

运用美学原理对梁祝进行赏析梁祝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经典故事,讲述了梁山伯和祝英台两位青年才子的爱情故事。
这个故事流传至今,不仅在中国,还在世界范围内广为人知和喜爱。
本文将运用美学原理对梁祝进行赏析,探讨其美学价值和艺术魅力。
梁祝的故事情节扣人心弦,引人入胜。
故事中,梁山伯和祝英台两位青年才子相遇相知,并因为爱情而彼此倾心。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他们最终不能在一起,悲剧性的结局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这种情节的安排和发展,符合美学原理中的张力和冲突原则。
故事中的梁祝情感的起伏和冲突,使得整个故事更加引人入胜,给人以强烈的心灵冲击。
梁祝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
梁山伯和祝英台都是具有艺术才华和高尚情操的青年人物。
梁山伯是一个才华出众的书生,他的聪明和才智使得他在文化上的表现得到了高度的赞誉。
而祝英台则是一个热爱舞蹈且顾家的女子,她的美丽和纯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这些人物形象的刻画符合美学原理中的形象塑造和个性特点的表现,使得整个故事更加丰满和生动。
梁祝的艺术表现形式多样,涵盖了音乐、戏剧、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
梁祝故事的影视化和戏剧化表现形式都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演绎。
其中,梁山伯与祝英台的舞剧更是成为了中国舞蹈艺术的经典之作。
这些艺术形式的多样性使得梁祝故事具有了更加广泛和深远的影响力,符合美学原理中的艺术形式多样性的要求。
梁祝的情感表达真挚动人,触动人心。
梁山伯和祝英台之间的爱情是纯粹、坚贞和无私的,他们之间的情感让人感动和动容。
梁祝的故事中蕴含着深沉的人性情感,这种情感的真实和深刻触动了人们内心最柔软的地方。
这种情感的表达和传递符合美学原理中的情感共鸣和情感表达的要求。
梁祝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经典故事,具有丰富的美学价值和艺术魅力。
从故事情节的扣人心弦、人物形象的栩栩如生、艺术表现形式的多样性到情感表达的真挚动人,梁祝通过运用美学原理成功地吸引了人们的注意力,给人们带来了强烈的艺术享受和思考。
《梁祝》音乐鉴赏

《梁祝》音乐鉴赏《梁祝》音乐鉴赏一、诗情画意的开篇《梁祝》是中国传统戏曲剧目中最具代表性的悲剧之一,而其音乐鉴赏更是让人陶醉其中。
剧中的开篇部分以柔美的旋律打开了戏剧的序幕,将观众带入了一个诗情画意的境界。
在起调中,音乐以抒情的方式描绘了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初次相遇,表达了两人心灵的共鸣和深深的情感。
二、悲剧的主旋律《梁祝》中的主旋律是悲剧的,整个故事充满了悲怆的气息。
剧中描写了梁山伯与祝英台凄美的爱情和遭遇的不公平待遇,音乐上也通过柔情主调和悲怆的旋律表达了这种悲剧色彩。
例如,剧中经典的“水调歌头”以悲凉的旋律展现了梁山伯的遭遇和离别之痛,让观众深切感受到角色的悲惨命运。
三、鲜明的人物形象的音乐刻画在《梁祝》中,每个角色都有独特的音乐主题和旋律,形成了鲜明的人物形象。
梁山伯的音乐主题以悲天悯人的旋律呈现,突显了他的坦诚和深情;祝英台的音乐则更加欢快活泼,热情洋溢;而黛玉儿的音乐则以华丽和高亢的音调展现出她的傲娇和神秘。
这些音乐刻画帮助观众更直观地了解每个角色的性格特点。
四、曲艺形式的融合《梁祝》的音乐不仅仅局限于戏曲唱腔,还融合了丰富多样的曲艺形式,如弹拨乐器、打击乐器和民间器乐等。
这些不同音乐元素的交织使得整个音乐更加丰富多彩,给观众带来了独特的听觉享受。
此外,剧中还加入了舞蹈和杂技等元素,使音乐与舞台表演相互辉映,为观众呈现出一场视听盛宴。
五、附件:《梁祝》乐谱附件六、法律名词及注释:1、传统戏曲剧目:指传承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戏曲艺术表演作品。
戏曲剧目通常由剧本、音乐和表演技巧三个方面组成,是中国人民演出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
2、音乐鉴赏:指对音乐作品进行欣赏、分析和评价的过程。
音乐鉴赏通常涉及对音乐元素、结构、表达方式等方面的理解和解读。
3、悲剧:指在文学、戏剧等艺术形式中,因主人公遭受的不幸和悲剧性的结局而给观众带来悲伤和思考的一类作品。
4、旋律:指音乐中的主要音高线条,是构成乐曲的基本元素之一,是音乐中最具表现力的部分之一。
民族器乐曲梁祝赏析

民族器乐曲梁祝赏析
民族器乐曲《梁祝》,是中国传统音乐中最为著名的代表之一。
自20世纪50年代起,这首曲子就被改编为华彩民间音乐剧,由此在
世界范围内广受欢迎。
《梁祝》的音乐充满了中国文化的特色。
舒缓、优美的旋律,巧
妙地表现了梁山伯与祝英台这对特殊情侣的爱情故事。
音乐很富有情感,能够让人们感受到故事中情感的深度和细节部分。
曲子中使用了多种乐器,如二胡、琵琶、古筝、笛子、大提琴等,不仅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民族乐器的美妙,同时也展现了这些乐器
的独特性和丰富的音乐潜力。
乐器之间协调默契,与配乐相得益彰。
《梁祝》这个故事在中国广为流传,是中国文化中非常著名的传
说之一。
这个故事让人们从一种全新的角度理解了爱情。
民族器乐曲《梁祝》自然而然地在其中展现了这种思想。
因此,想要深入了解中国文化,可以尝试听听这个优美而感人的
曲子。
从中,你可以进一步了解及体验中国民族器乐曲的美丽和卓越
的制作技巧,同时也可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中对爱情和家庭的看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梁祝赏析
《梁祝》的故事家喻户晓,一曲动人的《梁祝》音乐,也让世人传送。
真正的了解《梁祝》是在学校的音乐欣赏课上,为了这部经典的爱情故事,我们班特地按小组进行学校然后进行交流!
今天为了申请会员,我愿把我对《梁祝》音乐的了解说说,和大家交流一下!
《梁祝》音乐欣赏最多的就是钢琴版的,所以今天就来听听用钢琴演义的《梁祝》
钢琴梁祝介绍:
创作于1959年.梁祝故事来于一个古老而优美动人的民间传说:在我国南方的家村祝家庄,聪明扫盲情的祝员外之女祝英台,冲破封建传统的束缚,女扮男装去杭州求学.在那里,她与善良,纯朴而贫寒的青年书生梁出伯同窗三载建立了深挚的友情.当两人分别时,祝用各种美妙的比喻向梁吐露内心蕴藏已久的爱情,诚笃的梁山伯却没有领悟.一年后,梁得知祝是个女子,便立即向祝求婚.可是祝已被许配给一个豪门子弟--马太
守之子马文才.由于得到不自由婚姻,梁不久即悲愤死去.祝英台得到这个不幸的消息,来到梁的坟墓前,向苍天发出对封建礼教的血泪控诉.梁的坟墓突然裂开,祝毅然投入墓中.遂化成一对彩蝶,在花丛中飞舞,形影不离.
这首曲子由三个部分组成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基本图如下
下面我就一一说说每个部分的感受
(一)、呈示部
开头的时候我们听到长笛吹出了优美动人的鸟鸣般的华彩旋律,接着,双簧管以柔和抒情的引子主题,展示出一幅风和日丽、春光明媚、草桥畔桃红柳绿、百花盛开的画面。
主部,独奏小提琴从柔和朴素的A弦开始,在明朗的高音区富于韵味地奏出了诗意的爱情主题。
在音色浑厚的G弦上重复一次后,乐曲转入A微调,大提琴以潇洒的音调与独奏小提琴形成对答(中段)。
后乐队全奏爱情主题,充分揭示了梁祝真挚、纯洁的友谊及相互爱慕之情。
在独奏小提琴的自由华彩的连接乐段后,乐曲进入副部。
这个由越剧过门变化来的主题,由独奏小提琴奏出(包括加花变奏反复),与爱情主题形成鲜明的对比。
第一插部为副部主题动机的变化发展,由木管与独奏小提琴信弦乐与独奏小提琴相互模仿而成。
第二插部更轻松活泼,独奏小提琴用E徵调模仿古筝、竖琴与弦乐模仿琵琶的演奏,作者巧妙地吸取了中国民族乐器的演奏技巧来丰富交响乐的表现力。
这段音乐以轻松的节奏、跳动的旋律、活泼的情绪生动地描绘了梁祝三载同窗。
共读共玩、追逐嬉戏的情景。
它与柔和抒情的爱情主题一起从不同角度上反映
了梁祝友情与学习生活的两个侧面。
结束部,由爱情主题发展而来,抒情而徐缓(B徵调,2/4拍子)现在已经是断断续续的音调,表现了祝英台有口难言,欲言又止的感情。
而在弦乐颤音背景上出现的“梁”、“祝”对答,清淡的和声与配器,出色地描写了十八相送、长亭惜别、恋恋不舍的画面。
真是“三载同窗情似海,山伯难舍祝英台”。
(二)展开部
突然,音乐转为低沉阴暗。
阴森可怕的大锣与定音鼓,惊惶不安的小提琴,把我们带到这场悲剧性的斗争中。
抗婚铜管以严峻的节奏、阴沉的音调,奏出了封建势力凶暴残酷的主题。
(F徵调,4/4拍子)独奏小提琴以戏曲散板的节奏,叙述了英台的悲痛与惊惶。
接着乐队以强烈的快板全奏,衬托小提琴果断的反抗音调。
它成功地刻画了英台誓死不屈的反抗精神。
其后,上面两种音调形成了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它们在不同的调性上不断出现,最后达到一个斗争高潮——强烈的抗婚场面。
当乐队全奏的时候,似乎充满了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与憧憬,但现实给予的回答却是由铜管代表的强在封建势力的重压。
楼台会B徵调、4/4拍子,缠绵悱恻的音调,如泣如诉;小提琴与大得琴的对答,时分时合,把梁祝相互倾述爱慕之情的情景,表现得淋漓尽致。
哭灵控诉音乐急转直下,弦乐的快速的切分节奏,激昂而果断,独奏的散板与乐队齐奏的快板交替出现。
这里加了板鼓,变化运用了京剧倒板与越剧嚣板(紧拉慢唱)的手法,深刻地表现了英台在坟前对封建礼教的血泪控诉的情景。
这里,小提琴叭取了民族乐器的演奏手法,和声、配器及整个处理上更多运用了戏曲的表现手法,将英台形象与悲伤的心情刻画得非常深刻.她时刻呼天嚎地,悲痛欲绝,时而低回婉转,泣不成声.当乐曲发展到改变节拍(由二拍子变为三拍子)时,英台以年轻的生命,向苍天作了最了最后的控诉.接着
锣鼓齐鸣,英台纵身投坟,乐曲达到最高潮.
(三)再现部
化蝶长笛以美妙的华彩旋律,结合竖琴的级进滑奏,把人们带到了神仙的境界。
在加弱音器的弦乐背景上,第一小提琴与独奏小提琴先后加弱音器重新奏出了那使人难忘的爱情主题。
然后,色彩性的钢片琴在高音区轻柔地演奏五声音阶的起伏的音型,并多次移调,仿佛梁祝在天上翩翩起舞,歌唱他们忠贞不渝的爱情。
彩虹万里百花开
花间彩蝶成双对
千年万代分不开
梁山伯与祝英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