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类型冠心病介入治疗安全性比较
经不同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的比较

压包扎 , 定期检查有无渗血 、 出血等 , 同时观察血压 、 、 脉搏 面色。 1 . 迷走神经反射护理 .3 2 多发生在拔鞘管时 , 由于患者精神紧 张, 血容量相对不足 , 疼痛刺激及牵拉血管 , 压迫过重等引起【 主 引 ,
要 表现 为 血压 下 降 、 减 慢 、 冷汗 、 心 、 吐 等 , 重 可出 现 心率 出 恶 呕 严
晕厥 , 应立即去枕平卧 、 吸氧 、 静脉通路维持有效血容量 , 血压下 降时可予多巴胺 ; 心率缓慢时可静推阿托品 , 穿刺处疼痛者可重
l 对象 和方 法
1 对象 . 1
将 l5 l 例于本科住院的冠心病患者分为 2 , 组 桡动脉
5例, 9 经桡动脉穿刺的适应症 : 右上肢无畸形 , 桡动脉搏动 良好 , 穿
刺部位 无感 染 、 。 L E 破溃 A L N试验 ( s 以 为单 位 计算 ,L E A L N试 验 时 间 , ls 阳性 ,0 2 s 可疑 阴性 ,2s 阴性 )结果 阳性 者 以<O 为 1~0 为 >0 为 ,
2组患 者 术后 并发 症 的 比较 ( 表 1 见 ) 表 1 2 患者 术 后 并 发 症 的 比 较 组 例( ) %
可人选桡动脉组 , 其余 5 6例则入选股动脉组。其中男 7 例 , 3 9 女 6
例 , 均年 龄 6 . , 痛待 查者 2 例 , 定 心绞 痛 5 平 1 5岁 胸 4 不稳 4例 , 非急
2 结果
诊断提供 了可靠 的解 剖和功能信息 , 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能重
建冠脉血运 , 缓解心肌缺血 , 是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手段, 但如何减
少术后并发症并做好相应的护理工作是急需研究的课题。本科 自
20 年 1 0 6 O月~ 07年 1 20 2月采用经桡动脉和股动脉行冠状动脉
老年冠心病介入治疗的特殊问题:适应证、耐受性、安全性和有效性

用量 ;老年患者多处高凝状态 , 需要 充分的抗血小板 治疗 ;老年患者常并存脑 管病 , 围术期抗凝 治疗要 特别注意m 札并 发症 , 尤其是脑 出 血;老年 患者病 变 更为复杂 , 而骨髓造血功 能又明显减 弱 , 不能承受 过 长 的x线照射 时 间,因此 操作 时必 须熟 练 、 准确、 迅
成功率 和较低 的并发症发生 率 。 由于其 创伤小 、 术后
的生存 率都要 高 于最 终 接受保 守治疗 的患 者且改 善
程度相 似。 T I M E研究 的局 限性 主要 在于样 本量相 对
恢复快等独特 优点 , 老年冠心病患者 对于 P C I 治疗一
般都具有 良好的耐受性 。 特别是那些 药物疗效不佳 的 严重 心绞痛但 又存 在严 重左 室功能 不全或 者并存 其
阳性结 果主要 归功 于早期侵 入性 治疗 在老 年患者 中 的突出表 现 , 老年患者较 中青年患 者更能从早期侵人
性治疗 中获益 。
对于S T A M I 的老 年患 者 , 再 灌 注 治疗 已成 为共 识。 虽然一些观察性研究对溶栓治疗不能 改善老年患 者 近期 预后 以及 溶栓 本身所 存在 的 出血 风险提 出质 疑, 但荟 萃研 究显示 溶栓治疗较保守治疗能 明显提高 老 年患者的 中期生存率 。 而与溶 栓治疗相 比 , 多项研 究 证 实直 接 P C I 治疗 能进 一 步提 高 老 年 S T A MI 患者 的生存 率 , 并能减少脑 卒 中的发生率 。另外 , 新 近研
不同年龄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临床特征分析

采用 x 检 验或 Fse 精确检 验 , 量资料 以均 数 ± i r h 计
标 准差表示 , 用 t 采 检验 和方 差分 析 , 00 P< .5差
异有 统计学 意义 。使 用 S S 0 0统计软 件包 。 P S 1.
结 果
长寿老人 。2 0 我 国普 查 结 果 显示 人 均 寿 命 0 3年
[ e od ] C rnr a e i ae Pruaeu ooa t vni ; eo dr pee tn K yw rs ooay r r d es ; e t os r r i e et n S cn a rvni t y s c n c ny n r o y o
作 者 单位 :00 9 北 京 首 都 医 科 大 学 附 属 北 京 安 贞 医 院 - 京 市 10 2 北 心 肺 血 管疾 病 研 究 所 心 内科
前期及老年组 。 . 2 各年龄组患者人 院时有血脂异常和糖尿病的 比例均较低 , 而合并高血压的 比例较高 。 3 .青年( 5岁以下) 中年(5~ 9岁 ) 老年前期( 0~ 4岁) 4 、 4 5 、 6 7 和老年( 5~8 7 9岁) 各年龄组患 者人 院时
有 高 血 压 、 尿病 的 比例 随 着 年 龄 的增 加 而 增加 , 吸 烟 、 酒 等 不 良生 活 习 惯 的 患 者 比 例 随 着 年 龄 的 糖 而 饮 增 加 而 减 少 。4 .各 年龄 组 患 者 入 院 时 血 压 、 糖 及 血 清 胆 固 醇 的 控 制 状 况 均 较 差 。 结 论 : 血 目前 住 院接 受 P I 疗的患者中 , 、 C治 青 中年 患者 占 了 近 5 % , 且 大 部 分 患 者 血 压 、 糖 和 血 清 胆 固 醇 均 在 正 常 范 0 并 血 围, 因此 , 冠 心 病 的 一级 预 防 和 二 级 预 防 中除 了控 制 传 统 的危 险 因 素 外 , 应 研 究 和 预 防其 它 心 血 管 在 还
不同类型冠心病介入治疗的研究进展

加 拿 大 心 血 管 学 会 心 绞 痛 分 级 I 或 Ⅱ级 患 者 : 存 在 1处 或 级 对 多 处 显 著 狭 窄 的 1支 或 2支 冠
状 动 脉 病 变 且 适 合 P I P I术 C,C 后 再 狭 窄 且 伴 有 大 片 存 活 心 肌 或 无 创 检 查 证 实 符 合 高 危 标 准 的患 者 可 进 行 P I 证 据 水 平 C(
20 0 5年美 国心脏 病 学会/ 美 国心 脏协 会 ( m r a o eeo A ei n C l g f c l
Ca d oo y r il g /Ame ia a t As o rc n He r s —
用, 其治疗策 略亦不 断更新 。不 同类型 的冠 心病 , 如稳定型 心绞痛、 不稳定 型心绞 痛、 S 非 T段
抬高心肌梗死 、T段抬高心肌梗 死等, s 因其 病理 生理学特 点及 临床 转 归不 同, 治疗 措施也 不一 样 。本研 究综述 了各种 类型冠心病介入治疗 的研 究进展。 关键词 : 冠心病 ; 介入治疗 ; 范 规
Re e c o r s n I t r e to a h r py o fe e p s Co o ar ar s a e s ar h Pr g e s i n e v r i n lt e a fDi r nt Ty e r n y He tDie s s f ,
冠 状 动脉 粥样 硬 化性 心 脏病 ( 心病 ) 冠 分为 稳定 B)对 左 主干病 变 ( 窄程 度 >5 % ) 血 运 重 建但 ; 狭 0 需 型心 绞痛 、 不稳定 型心 绞痛 、 s 非 T段 抬 高 心 肌梗 死 、 不 适合 C B A G者可 进行 P I 证 据水 平 B) 加 拿 大 心 C( ; s 抬高 心肌 梗 死 , 三 者 被 称 为 急性 冠 状 动 脉 综 血 管学会 心 绞 痛 分 级 Ⅲ级 患 者 : 有 单 支 或 多 支血 T段 后 具 合征 。冠 心病 的 治疗 分 为 药 物 治 疗 、 皮 冠 状 动 脉 管 病变 且正 在 接 受 药 物 治 疗 、 在 1处 或 多 处 的 结 经 存 介入 ( ectn o s oo ayitr ni , C ) 疗 、 p r aeu rn r nev t n P I 治 u c e o 外 果 为病 变且 适合 P I 可进 行 P I证 据水 平 B)对 C者 C( ,
冠心病的心脏介入治疗新技术的应用与前景

冠心病的心脏介入治疗新技术的应用与前景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过去,冠心病的治疗主要依赖于药物治疗和冠脉搭桥手术。
然而,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心脏介入治疗的新技术正在逐渐应用于冠心病的治疗中,并展现出广阔的前景。
一、介入治疗的概念和分类心脏介入治疗是指通过导管技术将介入器械引入心脏血管系统,用于治疗冠心病及其相关疾病的方法。
根据介入操作的目标和方式,介入治疗可以分为冠脉介入治疗和心脏结构介入治疗两大类。
1. 冠脉介入治疗冠脉介入治疗是对冠状动脉狭窄和闭塞病变进行扩张和重建,以恢复血液供应和改善心肌缺血状况。
常见的冠脉介入治疗技术包括冠脉球囊扩张术、支架置入术等。
2. 心脏结构介入治疗心脏结构介入治疗是指通过导管技术对心脏疾病中的异常结构进行修复或调整,以改善心脏功能。
常见的心脏结构介入治疗技术包括房间隔缺损封堵术、主动脉瓣置换术等。
二、冠心病的心脏介入治疗新技术的应用随着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新技术被应用于冠心病的心脏介入治疗中。
1. 旋切刀技术旋切刀是一种能够削减冠状动脉内腔硬化的器械,可以将斑块切割成小块并抽出体外。
这项技术可以清除冠状动脉腔内的斑块,恢复动脉血流通畅,提高病变治疗成功率。
2. 药物洗脱支架技术药物洗脱支架是在普通金属支架的基础上,涂覆有释放药物的聚合物,通过药物的缓慢释放来抑制血管重塑和再狭窄。
这项技术能够有效降低支架再狭窄的风险,减少再次扩张手术的需求。
3. 三维造影技术三维造影技术是一种利用X线影像系统和计算机技术,能够实现对冠状动脉进行全景观察和三维重建的技术。
这项技术可以提高冠脉介入治疗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减少术中并发症发生的风险。
4. 新型药物治疗除了介入手术技术的创新,新型药物的研发也对冠心病的治疗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例如,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抗凝药物等的应用,可以帮助预防血栓形成和动脉再狭窄,降低冠心病的风险。
三、冠心病的心脏介入治疗新技术的前景冠心病的心脏介入治疗新技术的应用给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选择,并有着广阔的前景。
不同途径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方案治疗老年冠心病的效果对比

平高于预后良好患者,其血清omentin-1的水平低于预后良好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详见表2。
表1 这100例患者中病情严重程度不同的患者血清sLOX-1、omentin-1的水平(ng/mL,s ±)病情严重程度 例数血清sLOX-1血清omentin-1轻度急性缺血性脑卒中34 2.06±0.47127.96±34.55中度急性缺血性脑卒中47 2.46±0.61△112.16±37.86△重度急性缺血性脑卒中192.79±0.83*#95.54±18.67*#注:*与轻度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相比,P <0.05;#与中度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相比,P <0.05;△与轻度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相比,P <0.05。
表2 这100例患者中预后不同的患者血清sLOX-1、omentin-1的水平(ng/mL,s x ±)预后 例数血清sLOX-1血清omentin-1预后良好69 2.17±0.61124.88±32.51预后不良312.72±0.73*106.33±28.49*注:*与预后良好患者相比,P <0.05。
3 讨论sLOX-1是凝集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LOX-1)在发生氧化应激反应后裂解并释放入血的一种物质。
LOX-1作为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5]。
健康人血液中sLOX-1的水平很低,而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发病后其血液中sLOX-1的水平会迅速升高。
目前,临床上关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sLOX-1水平升高的机制尚未完全明确。
有研究指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sLOX-1水平的升高可能与其脑组织中氧化应激反应加重及活性氧增多等有关[6]。
Omentin-1是网膜素(omentin)的一个亚型,其在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方面的作用已被证实。
冠脉介入治疗对比剂应用的安全性

随着冠脉造影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技术的迅速发展,对比剂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其安 全性和合理选择也日益受到关注。
2010年10月《冠心病介入诊 疗对比剂专家共识》公布。共 识工作小组通过对现有循证医 学证据系统性地回顾,并结合 专家的临床实践经验,共同制 定了此共识,以期规范和指导 对比剂的临床使用。
分类
结构
通用名
分子量 (MW)
第一代 (高渗对比剂)
离子型单体
Ditriazoate 碘酞酸盐
Ioxithalamat e
碘海醇
第二代 (低渗对比剂)
非离子型单体
碘帕醇 碘普罗胺
碘佛醇
离子型二聚体
第三代 (等渗对比剂) 非离子型二聚体
碘克酸 碘克沙醇
636 636 643 821 777 791 807 1270 1550
CIN的预防措施—控制对比剂剂量
对肾功能不全患者,CAG和PCI时对比剂用量应更为严格, 接受对比剂的总量不应超过其基础GFR毫升数的2倍。
根据Cigarroa公式:[ 5 ml×体重(kg)/Cr(mg/dl) ]计算对比 剂应用总量。
CIN的预防措施 — 药物治疗
目前研究较多的有N-乙酰半胱氨酸(NAC)、抗氧化剂(抗坏血 酸)、他汀、前列腺素E1、腺苷受体抑制剂(茶碱)、多巴胺-1受 体激动剂、小剂量多巴胺、钙离子拮抗剂等,但尚无证据表明上述 药物的预防和治疗CIN的效果。
移入组织液
3: 电解质与其病理生理影响
心肌细胞周围Na/Ca离子浓度降 低后会造成:
特殊人群的对比剂使用策略
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是CIN的独立预测因子,急性血糖升高是CIN的危险因素。
什么是冠心病的介入治疗

什么是冠心病的介入治疗冠心病,也就是冠状动脉硬化症的介入治疗是什么?一般被称为冠心病介入治疗,即PCI,用专业的医疗术语来讲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
可以简称为冠脉介入治疗。
这包括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冠状动脉的斑状旋转术、激光血管成形术等技术。
这种治疗方法在冠心病的治疗中是具有变革性的,开创微创性的心脏手术的先河,心脏手术的安全性得到大大提高,比起相对安全的药物治疗,治疗效果也会更好。
一、冠心病介入治疗是怎样进行的冠心病介入治疗的目的就是冠状动脉狭窄部中插入带有球囊的扩张管,向里面加压使球囊扩大,这样就会对冠状动脉壁上的斑点起到机械压迫和拉伸作用,从而扩张狭窄血管腔减少血管狭窄的程度。
想要达到这样的效果,就可以采取给患者进行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可以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改善局部心肌血液供给,从而使心肌缺血引起如胸痛或者胸闷的症状减轻甚至消除的方式,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这个技术是冠状心脏病治疗的基本技术。
进入新世纪以来,冠脉治疗的设备条件也越来越好,性能好的新型支架等相关器材一一投入使用,医生的操作技术水平也不断地提升。
进行过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之后的一部分患者,扩张过的冠脉血管会再一次变得狭窄,这可能是出现了血管弹性低下、血栓形成等情况。
这样的情况必须起重视,因为胸痛和胸膜炎会相继复发。
因此,近年来,开发了减少支架植入后狭窄发生率的所谓“药物涂层支架”。
这样的支架表面涂有特殊的药,可以防止支架内再次狭窄的发生。
药物镀膜支架虽然价格比较高,但在临床使用时让患者更加放心。
二、哪些患者适宜于冠心病的介入治疗简单来说,“急性冠脉综合症”是介入冠状动脉性硬化症治疗的适应症。
根据患者一个人的情况,这种适应症也有区别和选择。
“急性冠脉综合征”会与冠心病介入治疗同时出现。
临床上把不稳定心绞痛、不同情况的心肌梗死结合起来称为“急性冠脉综合症”。
这些都是一样的病原理导致的,是由于冠状动脉内不稳定斑块破裂和血栓形成的,(一)各种类型的不稳定心绞痛患者对于会有不稳定心绞痛患者来说,心绞痛时常发作,严重影响日常的生活,用药物已经无法控制改善病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研究·2012年9月第9卷第26期中国医药导报CHINA MEDICAL HERALD[基金项目]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项目编号:贺科能070710Y )。
冠心病分为急性冠脉综合征和慢性冠脉病[1],目前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 )已作为冠心病的常规治疗手段,PCI 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是大家关注的热点问题,对于PCI 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性是得到公认的[2-3],本文在于探讨不同类型冠心病PCI 治疗的安全性。
现对我院不同类型冠心病行择期PCI 治疗的患者148例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采用回顾性的研究方法分析2006年1月~2011年12月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人民医院心内科确诊为冠心病择期行PCI 患者148例。
分为慢性冠脉病组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组,其中,104例为急性冠脉综合征,男81例,女23例,平均(58.0±8.9)岁,其中合并高血压56例,高脂血症27例,糖尿病19例,吸烟46例,术中、术后使用替罗非斑64例;44例为慢性冠脉病,男34例,女10例,平均(59.0±11.3)岁,合并高血压29例,高脂血症10例,糖尿病7例,吸烟6例,术中、术后使用替罗非斑21例。
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见表1。
1.2标准经冠脉造影明确冠状动脉狭窄≥50%确诊为冠心病;患者行PCI 指征参照2006年中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指南》,>70%及以上病变可行PCI 术。
1.3方法①慢性冠脉病患者PCI 术前均予以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 ,qd ,累计总量达300mg ,氯吡格雷片75mg ,qd ,累计总量达300mg ,合并心功能不全者无禁忌证均使用ACEI/ARB 及β受体阻滞剂。
②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均予顿服300mg 阿司匹林肠溶片继予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 ,qd ,顿服氯吡格雷片300mg 继以口服氯吡格雷片75mg ,qd ,合并急性心肌梗死(包括ST 段抬高及非ST 段抬高)的予加用低分子肝素钙针5000U 皮下注射,q 12h ,急性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在治疗后7~12d 行PCI ,非ST 段抬高心肌梗死治疗3d 后行PCI 术。
替罗非斑使用:PCI 术中即刻经冠脉内推注替罗非斑10μg/kg ,3min 内推注完,后以0.15μg/(kg ·min )持续静脉泵入18h 。
不同类型冠心病介入治疗安全性比较分析谢睿彬彭育欢张小新林东廖佩娟林云谭泰康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人民医院心内科,广西贺州542800[摘要]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冠心病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 )的安全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148例冠心病患者,其中慢性冠脉病组44例,急性冠脉综合征组104例,均行择期PCI 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并发症。
结果慢性冠脉病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组术手术相关并发症(急性血栓、无复流/慢血流、再闭塞、死亡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行择期介入治疗安全性相近。
[关键词]冠心病;介入治疗;安全性[中图分类号]R541.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210(2012)09(b )-0034-02Safety analysis and comparison of PCI in different coronary heart diceasesXIE Ruibing PENG Yuhuan ZHANG Xiaoxin LIN Dong LIAO Peijuan LIN Yun TAN TaikangDepartment of Cardiology,the People ′s Hospital of Hezhou City,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Hezhou 5428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safety of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treatments in different coronary heart diseases.Methods 148cases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were retrospective studied,including 44cases with chronic coronary syndromes and 104cases with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All were performed selective PCI treatmen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were compared.Result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0.05)was found in operative complications (acute thrombosis,no-reflow,slow flow,reocclusion and death)between chronic coronary group and acute coronary group.Con -clusion There could be similar safety in selective PCI treatment between different coronary heart diceases.[Key words]Coronary heart decease;PCI;Safety高血压糖尿病吸烟高血脂单支病变双支病变三支病变术前心功能Ⅰ级Ⅱ级Ⅲ级Ⅳ级术前射血分数〈50%使用替罗非斑29(65.90)7(15.90)5(11.36)10(22.73)31(70.45)12(27.27)1(2.27)19(43.18)21(47.73)2(4.55)2(4.55)5(11.36)21(47.73)56(53.85)19(18.27)46(44.23)27(25.96)61(57.69)39(37.50)4(3.85)55(52.88)38(36.54)5(4.81)6(5.77)14(13.46)64(61.54)0.1750.7300a 0.6780.1760.2310.6280.2810.2040.9450.3750.7270.120项目慢性冠脉病组(n =44)急性冠脉综合征组(n =104)P 值表1两组一般临床资料比较[n (%)]注:“a ”为Fisher 检验结果342012年9月第9卷第26期·临床研究·CHINA MEDICAL HERALD 中国医药导报1.4疗效标准①无复流/慢血流:经球囊扩张或植入支架术后,除外冠状动脉痉挛夹层、血栓、严重冠脉狭窄、撕裂等原因,TIMI 血流0、1级为无复流,TIMI 血流2级为慢血流。
②支架内闭塞:支架植入术后24h 发生的闭塞称为急性支架内闭塞,支架术后24h ~3个月内发生的闭塞称为亚急性闭塞,发生在术后3个月后的闭塞称为晚期闭塞。
③冠脉夹层:血管扩张部位造影可见的管腔内充盈缺损、管腔外造影剂滞留或内膜片,包括A~F 共6型,A 型夹层:管腔内有微小透X 线区,没有或仅有少量造影剂造影剂滞留;B 型夹层:形成双腔样改变,两腔之间有一可透X 线带,没有或仅有少量造影剂滞留;C 型夹层:管腔外帽样改变,管腔外有造影剂滞留;D 型夹层:管腔内螺旋状充盈缺损;E 型夹层:新出现的持续充盈缺损;F 型夹层:非A ~E 型,导致血流障碍或血管完全闭塞。
④支架内血栓形成:支架术后24h 发生的血栓形成称为急性支架血栓形成,支架术后24h ~30d 内发生的血栓形成称为亚急性支架血栓形成,发生在术后30~360d 的血栓形成称为晚期支架血栓形成。
1.5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结果进行处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
以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148例PCI 患者共出现相关并发症共16例,慢性冠脉病组共5例,急性冠脉综合征组共11例。
慢性冠脉病组术中并发症4例,其中急性血栓形成1例,无复流/慢血流2例,冠脉夹层1例,术后并发症1例,即死亡1例;急性冠脉综合征组术中并发症状4例,其中急性血栓1例,冠脉夹层2例,死亡1例,术后并发症7例,其中再闭塞4例,心衰1例,冠脉夹层1例,急性血栓1例。
见表2。
两组总并发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888>0.05)。
表2慢性冠脉病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组PCI 术并发症比较(例)3讨论PCI 治疗与未行血运重建患者对比能改善冠心病患者的预后[4],但PCI 本身通过斑块破裂诱发血小板聚集,可以引起急性血栓形成、引起无复流/慢血流、急性冠脉闭塞甚至死亡等并发症发生。
有报道PCI 术后出现无复流现象达0.6%~14%[5],与我院的1.36%相仿,经使用替罗非班后TIMI 血流在2、3级。
PCI 开通阻塞血管的同时形成的粥样斑块的碎片、微血栓、血小板等栓子导致远端血管栓塞,与再灌支损伤、微血管痉挛、微血管结构破坏等有关,急性血栓形成发生率为0.21%,支架内急性或亚急性血栓形成是常见而且威胁患者生命的严重并发症,文献报道其死亡率可高达20%~50%[6-7]。
目前认为冠脉支架内血栓形成的机制是多方面的,主要与下列因素有关:①支架为金属异物,本身有致血栓形成作用;②PCI 术中导引钢丝通过、球囊扩张及支架释放均可损伤血管,造成内膜撕裂,使内膜下胶原纤维暴露,激活凝血系统,从而形成血栓,PCI 术前、术后未进行有交的抗凝和抗血小板治疗,冠状动脉内原有的附壁血栓可成为新形成的血栓的核心,使血栓迅速扩大。
择期PCI 冠状动脉夹层发生率为2.2%,急性闭塞发生率为0.8%,死亡发生率为0.31%[8]。
我院结果并发冠脉夹层4例(2.7%),其中3例为术中形成,经使用替罗非班及覆盖支架后治愈,1例为术后形成,患者有胸痛症状,经造影后无需植入支架,药物治疗。
我院再闭塞4例(2.7%),4例均为急性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患者,其中3例急性支架内闭塞与支架贴壁不良有关,经再次造影球囊扩张,泵入替罗非班等治疗后症状缓解,其中1例患者反复出现心肌梗死,考虑与抗血小板药物抵抗有关。
死亡2例患者(1.35%),其中1例为合并糖尿病的慢性冠脉病变患者,心功能NYHA Ⅲ级,合并下肢血栓,为左主干血栓形成,予抽吸导管抽吸血栓,冠脉内使用替罗非班及尿激酶均无效,最后死于心功能不全;另1例为合并糖尿的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术中出现血栓引起室颤,经抢救无效死亡,均与急性血栓形成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