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历的天空下:二十四节气之大暑

合集下载

二十四节气的含义简介

二十四节气的含义简介

二十四节气的含义简介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传统农历的时间划分方式,依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变化,将一年分为二十四个阶段,并用特定的名称来表示每个阶段。

这些节气既标志着农事活动的时间节点,又反映了自然界的变化。

以下是对二十四节气的含义进行简要介绍。

立春:立春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首个节气,通常出现在阳历2月3日或4日。

立春标志着春季开始,万物复苏,天气逐渐变暖。

雨水:雨水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个节气,通常出现在阳历2月18日或19日。

雨水时节,降雨增多,露水也开始出现,预示着气温的回升。

惊蛰:惊蛰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通常出现在阳历3月5日或6日。

惊蛰的名称源自“昆虫惊醒”,意味着春雷初鸣,万物苏醒。

春分:春分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四个节气,通常出现在阳历3月20日或21日。

春分时节,白昼和黑夜的时间相等,天空明朗。

清明:清明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五个节气,通常出现在阳历4月4日或5日。

清明时节,春风吹动,天气渐暖,是扫墓祭祖的重要时刻。

谷雨:谷雨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六个节气,通常出现在阳历4月19日或20日。

谷雨表示春雨丰沛,有助于作物的生长和发展。

月5日或6日。

立夏标志着夏季的开始,气温逐渐升高。

小满:小满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八个节气,通常出现在阳历5月20日或21日。

小满时节,作物开始结实,表示农作物的小麦等将成熟。

芒种:芒种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九个节气,通常出现在阳历6月5日或6日。

芒种是收割谷物的时节,也标志着夏季农作物的种植阶段。

夏至:夏至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个节气,通常出现在阳历6月21日或22日。

夏至时,白天最长,黑夜最短,意味着夏季进一步加深。

小暑:小暑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一个节气,通常出现在阳历7月7日或8日。

小暑时节,气温高,且多雷雨,舒适的夏季真正开始。

大暑:大暑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二个节气,通常出现在阳历7月22日或23日。

大暑时期,气温最高,常常出现高温天气。

大暑的简介及养生技巧

大暑的简介及养生技巧

大暑的简介及养生技巧大暑的简介大暑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二个节气,此时太阳到达黄经120度。

《通纬·孝经援神契》:“〔小暑〕后十五日斗指未为大暑,六月中。

小大者,就极热之中,分为大小,初后为小,望后为大也。

”这时正值中伏前后,中国大部分地区为一年最热时期,也是喜热作物生长速度最快的时期。

中国劳动人民将大暑分为三候:“一候腐草为萤;二候土润溽暑;三候大雨时行。

”世上萤火虫约有二千多种,分水生与陆生两种,陆生的萤火虫产卵于枯草上,大暑时,萤火虫卵化而出,所以古人认为萤火虫是腐草变成的;其次候是说天气开头变得闷热,土地也很潮湿;第三候是说时常有大的雷雨会消失,这大雨使暑湿减弱,天气开头向〔立秋〕过渡。

大暑养生技巧1、大暑养生要多饮暖水夏季养生,水也是人体内非常重要、不行缺少的健身益寿之物。

俗话说“人是水浇成的”,这话不无道理。

水约占人体重量的百分之七十左右,传统消暑的养生〔方法〕非常推崇饮用白开水。

需要提示的是,为了解渴有人一次性饮水过多,殊不知这样会增加心脏负担,使血液浓度快速下降,甚至消失心慌、气短、出虚汗等现象。

所以,酷热季节,渴极了应先喝少量的水,停一会儿再喝。

2、大暑养生要药食同粥多吃瓜类:夏季气温高,人体丢失的水分多,须准时补充。

蔬菜中的水分,是经过多层生物膜过滤的自然、干净、养分且具有生物活性的水。

瓜类蔬菜含水量都在90%以上。

全部瓜类蔬菜都具有降低血压、爱护血管的作用。

多吃凉性蔬菜:吃些凉性蔬菜,有利于生津止渴,除烦解暑,清热泻火,排毒通便。

瓜类蔬菜除南瓜属温性外,其余如海带、冬瓜、黄瓜、菜瓜、西瓜、甜瓜都属于凉性。

3、大暑养生的运动调养大暑正处于“三伏天”,天气酷热,此时宜少运动或选择低强度的运动项目,如漫步、快步走、八段锦、〔太极拳〕等,宜在早晨或黄昏在凉爽的公园、河边、林荫道旁进行,留意避开运动后大汗淋漓,运动过后要补充水分,但应避开进食冷饮,否则简单消失腹痛、腹泻等症状。

大暑代表什么意思_大暑含义是什么

大暑代表什么意思_大暑含义是什么

大暑代表什么意思_大暑含义是什么代表什么意思1、大暑代表寓意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

2、大暑,二十四节气之一,是夏季最后一个节气。

斗指丙;太阳黄经为120°;公历7月22—24日交节。

“暑”是炎热的意思,大暑,指炎热之极。

大暑相对小暑,更加炎热,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湿热交蒸”在此时到达顶点。

大暑气候特征:高温酷热,雷暴、台风频繁。

3、季风气候是我国气候的主要特点,夏季受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的影响,我国多地高温潮湿多雨。

这个时节阳光猛烈、高温潮湿多雨,虽不免有湿热难熬之苦,却十分有利于农作物成长,农作物在此期间成长最快。

每年7月下旬(约大暑节气后),副热带季风雨带移至我国北方的华北—东北,7月下旬至8月上旬(称“七下八上”)是我国华北、东北等北方地区的雨季;而西北地区由于深居内陆,距海洋遥远,是我国年降水量最少的干旱地区。

4、大暑节气正值“三伏天”里的“中伏”前后,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段。

自古以来,民间都有大暑三伏天饮凉茶(伏茶)的习俗;伏茶顾名思义,是三伏天饮的茶,这种中草药煮成的茶水有清凉祛暑的作用。

此外,还有烧伏香、晒伏姜等习俗。

大暑的寓意大暑的寓意是指夏季的到来,以及夏季的开始。

大暑是夏季的开始,它代表着夏季的开始,也代表着夏季的开始。

大暑的到来,意味着夏季的开始,也意味着夏季的开始。

大暑的到来,也意味着夏季的开始,以及夏季的开始。

大暑节气的含义是什么意思大暑是大热的意思。

大暑时,太阳位于黄经120°,大暑距离夏至日大概是三十天,正值三伏天的中伏附近,此时近地面吸收足够多的热量,通过地面散发出来,即使是早晚,室外温度也不会很凉快。

建议:大暑节气期间,是一年之中最热的一段时间,日常需要做好避暑工作。

大暑就是大热的意思。

大暑时,太阳位于黄经120°,大暑距离夏至日大概是三十天,正值三伏天的中伏附近,此时近地面吸收了足够多的热量,通过地面散发出来,即使是早晚,室外温度也不会很凉快。

小学生主题班会 二十四节气之大暑节气文化习俗 课件

小学生主题班会 二十四节气之大暑节气文化习俗 课件

斗蟋蟀习俗
大暑时节,乡村田野间蟋 蟀遍布。在中国许多地区, 人们常在闲暇时捕抓蟋蟀, 并乐于斗蟋助兴。大人通 常会带着孩子到田野里捉 蟋蟀,再在古树下兴致勃 勃地斗起蟋蟀,趣味十足。
大暑习俗
喝暑羊习俗:
华北地区在大暑节气有喝羊肉汤的习 俗。夏收劳作紧张过后,人们需要好 好休息。于是,全家团聚在一起,食 用新麦馍馍和羊肉汤。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星期六 星期日
7月
15
16
17
18
19
20
21
初伏
22
23
24
25
26
27
28
大暑
中伏
29
30
3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末伏


大暑前后有三伏,这是全年气温最高 且湿度和闷热度极高的时期。
三伏分为初伏、中伏和末伏,日期由 二十四节气和干支纪日的日期共同决 定。入伏之后,中国大部分地区将持 续进入高温状态。
大暑诗词
大暑谚语
大暑热不透,大热在秋后。 大暑不暑,五谷不鼓。 大暑热,田头歇;大暑凉,水满塘。 小暑不见日头,大暑晒开石头。 小暑大暑不热,小寒大寒不冷。 大暑无酷热,五谷多不结。
大暑连天阴,遍地出黄金。 大暑大雨,百日见霜。大暑小暑,淹死老鼠。 大暑展秋风,秋后热到狂。 小暑吃黍,大暑吃谷。 小暑怕东风,大暑怕红霞。 小暑大暑,有米不愿回家煮。
喝暑羊
半年节习俗:
农历六月十五日是全年的中点,恰逢 大暑节气,故称“半年节”。家人们 祭拜完神灵后,聚在一起享用“半年 圆”(一种甜品)。

二十四节气资料

二十四节气资料

二十四节气资料立春立春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一年的开始。

它表示着大地开始复苏,春天即将来临。

立春通常出现在阳历的2月3日或4日,标志着冬天的结束和春天的开始。

雨水雨水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意味着降水增多。

在这个时候,寒潮渐渐远离,气温也开始回升,大地逐渐回春。

雨水通常出现在阳历的2月18日或19日。

惊蛰惊蛰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它代表着春雷始鸣,蛰伏的生物开始苏醒。

在惊蛰之后,阳光明媚,气温逐渐回升,大地开始呈现勃勃生机。

惊蛰通常出现在阳历的3月5日或6日。

春分春分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意味着白昼和黑夜的时间相等。

春分标志着春天的正式到来,大地上的万物开始迅猛生长。

春分通常出现在阳历的3月20日或21日。

清明清明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传统的祭祀节日。

在清明节,人们会祭拜祖先,扫墓悼念逝去的亲人。

此外,清明也是一年中大自然绿意盎然的时候。

清明通常出现在阳历的4月4日或5日。

谷雨谷雨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代表着春天的最后一个节气。

谷雨时节,农田中的禾苗已经长成,即将进入收获的季节。

此外,雨水也十分丰沛,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了充足的水源。

谷雨通常出现在阳历的4月19日或20日。

立夏立夏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它标志着夏天的开始。

立夏时,大地上的植物开始繁茂,气温也逐渐升高。

人们可享受到温暖的阳光和细腻的春风。

立夏通常出现在阳历的5月4日或5日。

小满小满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意味着五谷开始进入成熟的季节。

在小满时节,农作物的穗花开始形成,成熟的过程也正在进行中。

此外,小满时节也是降雨频繁的季节。

小满通常出现在阳历的5月19日或20日。

芒种芒种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意味着禾苗已经长成稻子。

在芒种时,农田中的稻米开始秧苗,这标志着夏季农作物的生长进入到了关键阶段。

芒种通常出现在阳历的6月4日或5日。

夏至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也代表着一年中白天最长,夜晚最短的时刻。

夏至到来时,气温十分高,人们可感受到盛夏的酷热。

传统二十四节气《大暑》节气知识宣传教育PPT课件

传统二十四节气《大暑》节气知识宣传教育PPT课件

习俗四:烧伏香
伏香,大暑节气气温最高,农作物生长最快。 大部分地区的旱、涝、风灾也最为频繁,抢收抢种,抗 旱排涝防台和田间管理等任务很重。 因此百姓烧香祈福,祈求风调雨顺,百谷丰登。 还有一种说法接近于中医的灸,在伏天里用药香熏烤特 定的穴位,可以治疗多种顽固的疾病。
大暑的习俗
习俗五:过大暑
大暑节气日本人会在社 区里架起了长长的竹筒, 把煮好的面条放到竹筒 中过水冷却,供大家品 尝。据说吃过这种竹筒 冷面后夏天不会中暑。
这期间,北方地区时常湿热难当,只有当北方冷空气与 南方或东部海上输送来的暖湿气流配合默契时,出现一 两场像样的暴雨,才可一解暑气。暴雨往往给这些地区 的农作物补充急需的水分,但若同时出现强对流天气以 及过量的雨水,往往形成局地洪涝和泥石流灾害。
大暑的农事
万物狂长
在高温季节,农作物生长旺盛,需要大量水分,而夏季正是我国降水最 多、最集中的季节,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水热搭配好,对农作物的生 长十分有利。
伏茶,顾名思义,是三伏天喝的茶。免费供应伏茶时间 一般从农历六月初到八月末。这种由金银花、夏枯草、 甘草等十多味中草药煮成的茶水,有清凉祛暑的作用。 古时候,很多地方的农村都有个习俗,就是村里人会在 村口的凉亭里放些茶水,免费给来往路人喝。在温州, 这个几百年前的习俗被一直保留了下来。每个凉亭里都 有专人全天煮茶,保证供应。这种茶在温州叫“伏茶”。
大暑不暑,五谷不鼓。 小暑大暑不热,小寒大寒不冷。
大暑无酷热,五谷多不结。 大暑大雨,百日见霜。大暑小 暑,淹死老鼠。
小暑吃黍,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暑吃谷。 大暑展秋风,秋后热到狂。
小暑怕东风,大暑怕红霞。 小暑大暑,有米不愿回家煮。
大暑无酷热,五谷多不结。 小暑不见日头,大暑晒开石头。

二十四节气之大暑节气介绍PPT

二十四节气之大暑节气介绍PPT
大暑节气的特征
大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二个节气,也是夏季最后一个节气。斗指 未,太阳黄经为120°,于公历7月22日—24日交节。
大暑节气的特征
一般说来,大暑节气是一年中日照最 当然最热的“火炉”,要属新疆的“火焰 著名的三大火炉:南京、武汉、重庆
多、气温最高的时期,是华南西部雨 山”——吐鲁番。大暑前后,下午的气温 在大暑前后也是炉火最旺。比“三大
大暑节气的习俗
喝暑羊汤
山东南部地区有在大暑到来这一天“喝暑羊”(即喝羊肉汤)的习俗。在枣庄 市,不少市民大暑这天到当地的羊肉汤馆“喝暑羊”。枣庄吃伏羊的习惯, 与当地的农事、气候有关。枣庄是有名的麦产区。入伏之时,正是麦收结束, 新面上市。是一个短暂的农闲期。夏收初过,人已疲惫,该休息休息,享受 享受。农村有什么好吃的?也就是吃个新麦馍馍。狠狠心,杀只羊,不舍得 自己吃,把嫁出去的闺女接回来,带着外甥狗子,回娘家,吃新麦馍馍,喝 羊肉汤。你家闺女接回来了,我家也不能拉后,也蒸新面馍馍,也杀只羊, 也把闺女接回来,吃伏羊。于是便成了一方民俗。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六月中,……暑,热也, 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大也。” 这时正值“中伏”前后,全国大部分地区进入一年中最热时期, 也是喜温作物生长最快的时期,但旱、涝、台风等自然灾害发生 频繁,抗旱排涝防台和田间管理等任务很重。
大暑节气的由来
大暑是24节气中的第十二个节气 英文说法:Great Heat 黄经:太阳到达黄经120度 时间:每年7月22日或23日 所属季节:夏季 气候特点:高温酷热 大暑时值狮子月的开头 农事:抢收抢种,抗旱排涝
大豆开花,沟里摸虾
棉花花铃期叶面积达一生中最大值,是需水的高峰期,要求田间土壤湿度占田间持水量在70-80%为最好,低于 60%就会受旱而导致落花落铃,必须立即灌溉。 要注意灌水不可在中午高温时进行,以免土壤温度变化过于剧烈而加重蕾铃脱落。大豆开花结荚也正是需水临界 期,对缺水的反应十分敏感。农谚说:“大豆开花,沟里摸虾”,出现旱象应及时浇灌。

24节气之大暑节气的特点和风俗大全

24节气之大暑节气的特点和风俗大全

24节气之大暑节气的特点和风俗大全24节气之大暑节气的特点和风俗大暑介绍大暑,二十四节气之一,夏季最后一个节气。

小暑后十五日斗指未为大暑;太阳黄经为120°;公历7月22—24日交节。

“暑”是炎热的意思,大暑,指炎热之极。

大暑相对小暑,更加炎热,是一年中日照最多、最炎热的节气,“湿热交蒸”在此时到达顶点。

大暑气候特征:高温酷热,雷暴、台风频繁。

大暑节气正值“三伏天”里的“中伏”前后,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段。

大暑时节阳光猛烈、高温潮湿多雨,虽不免有湿热难熬之苦,却十分有利于农作物成长,农作物在此期间成长最快。

自古以来,民间有大暑三伏天饮凉茶(伏茶)的习俗;伏茶顾名思义,是三伏天饮的茶,这种中草药煮成的茶水有清凉祛暑的作用。

此外,还有烧伏香、晒伏姜等习俗。

“大暑”是一年中天气最热、湿气最重的时节,此时节养生保健的重点是“防暑”和“祛湿”。

物候现象中国古人将大暑分为三候:“一候腐草为萤;二候土润溽暑;三候大雨时行。

”每到大暑时节,由于气温偏高又有雨水,细菌容易滋生,许多枯死的植物潮湿腐化,到了夜晚,经常可以看到萤火虫在腐草败叶上飞来飞去寻找食物。

另外土壤高温潮湿,很适宜水稻等喜水作物的生长。

三候是说在这雨热同季的潮热天气,天空中随时都会形成雨水落下。

送大暑船在浙江台州沿海有大暑送“大暑船”活动,此活动已历经几百年的历史。

相传“晚清时,台州葭沚一带常有病疫流行,每至大暑疫病流行最为严重。

世人认为是五圣所致〔相传五圣为张元伯、刘元达、赵公明、史文业、钟仕贵等五位,均系凶神),于是人们建五圣庙,有病向五圣祈祷,祈求驱病消灾,事后以猪羊等供奉还愿。

葭沚沿江渔民居多,为保一方平安,后选大暑为供奉日。

并用渔船将贡品沿江送到江口外,以示虔诚之心。

久而流传,便形成“送大暑船”的习俗。

及至现在逐渐演变成霞址附近一带的节日盛会。

大暑时节,送大暑船是浙江椒江区葭芷街道一带的传统习俗。

据说在清同治年间,此地常有病疫流行,大暑时节病疫就更为严重,人们以为是五位凶神所致,于是在江边建了五圣庙,在大暑节这一天,用特制的木船将供品送至椒江口外,以送走瘟疫,祈求身体健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三)字源:
小篆
楷体
形声。本义:炎热。 暑,热也。——《说文》。 暑近湿如蒸,热近燥如烘。 《釋名》暑,煮也,热如煮物也。 形声。 本义:把东西放在有水的锅里加热使熟。 东煮海水为盐。——《汉书》 煮海(煮海水为盐); 煮井(煮盐井之水为盐); 煮汁(药物和水熬成汁液); 煮酒(烫酒,酿酒;热的酒); 煮雪(用雪水烧茶或作饭)。
• (二)三候: • 我国古代将大暑分为三候:“一候腐草为萤; 二候土润溽暑;三候大雨时行。” • 萤火虫约有二千多种,分水生与陆生两种,陆 生的萤火虫产卵于枯草上,大暑时,萤火虫卵 化而出,所以古人认为萤火虫是腐草变成的; 第二候是雨会出现,这大雨使 暑湿减弱,天气开始向立秋过渡。
(四)诗词:
夏 夜 宋· 刘敞 凉风响高树, 清露坠明河。 虽复夏夜短, 已觉秋气多。
• 养生 • 俗话说“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高温和潮湿是大暑 时节的主要气候特点。大暑期间饮食要特别注意,可多吃 消暑清热、化湿健脾的食品,丝瓜、西兰花和茄子等当季 蔬菜。 • 大暑天气酷热,出汗多,脾胃活动相对较差。这时人会感 觉比较累和食欲不振,吃一些淮山药等补脾健胃益气的食 品,可以促进消化,改善腰膝酸软,使人精力旺盛。 • 高血压或糖尿病患者,吃南瓜最好不过。南瓜富含维生素、 蛋白质和多种氨基酸,而且以碳水化合物为主,脂肪含量 很低,多吃有助于降低血糖和血脂。另外,南瓜还能排毒 养颜。 • 胡萝卜、红枣等红色食物对心脏还很有益。 • 俗语说“冬吃萝卜夏吃姜”。吃姜有助于驱除体内寒气, 但吃姜的时间也有讲究,最好不要在晚上吃。 • 冬补三九,夏补三伏。家禽肉的营养成分主要是蛋白质, 其次是脂肪、微生物和矿物质等,鸡、鸭、鸽子等家禽都 是大暑进补的上选。
• (一)由来: • 大暑,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二节气,在7月23日或 24日;表示天气酷热,最炎热时期到来。《月 令七十二候集解》:“六月中,……暑,热也, 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 则热气犹大也。”这时正值“中伏”前后,是 一年中最热的时期,气温最高。
• 大暑时节既是喜温作物生长速度最快的时期, 也是乡村田野蟋蟀最多的季节,有些地区的人 们茶余饭后有斗蟋蟀的风俗。 • 大暑也是雷阵雨最多的季节,谚语说:“东闪 无半滴,西闪走不及”,意谓在夏天午后,闪 电如果出现在东方,雨不会下到这里;若闪电 在西方,则雨势很快就会到来,要想躲避都来 不及。”“夏雨隔田埂”及“夏雨隔牛背”等, 形象地说明了雷阵雨,常常是这边下雨那边晴, 正如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诗句:“东边日出西边 雨,道是无晴还有晴。”
• 锻炼中或锻炼后应该补充足够的水分。如果锻炼时出现头 痛、呕吐、眩晕、视觉模糊、虚弱、出汗过多或无汗等症 状时,应立即停止锻炼或去医院检查。 • 天热容易生痱子,有的人喜欢用洗凉水澡的方法给去痱子。 不过专家指出:如果用凉水擦拭会使皮肤毛细血管骤然收 缩,汗液排泄不畅,反而会使痱子加重。应该使用略高于 人体皮肤温度的水洗澡。洗完澡后,不能马上搽痱子粉等 爽身用品,因为痱子粉会与汗液混合,堵塞毛孔,同样也 会引起或加重痱子。
• (三)字源: 甲骨文 金文 小篆 楷体
(1) 象形。甲骨文象正面站立的大人形,借成人的 形象表示大的意思。本义:大小的“大”。 (2) 形容体积、面积、数量、力量、规模等方面 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与“小”相对。 (3) 年辈较长或排行第一的; (4) 重要,重大;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诸葛亮 (5) 德高望重的;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庄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