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农历推算
24节气的推算方法

24节气的推算方法24节气是中国传统的时间划分方式,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将一年分为24个时期。
它是中国古代农耕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们研究气候变化和农事活动的重要依据。
本文将介绍一下24节气的推算方法。
一、立春立春是农历的一个重要节气,表示春天的开始。
它通常出现在阳历的2月3日或4日,被认为是一年的开始。
立春的推算方法是根据太阳经过黄经315度时刻来确定的。
二、雨水雨水是指降水量开始增加的时期,标志着春天的到来。
雨水的推算方法是根据太阳经过黄经330度时刻来确定的。
三、惊蛰惊蛰是指春雷开始出现的时期,表示春天的气候逐渐变暖。
惊蛰的推算方法是根据太阳经过黄经345度时刻来确定的。
四、春分春分是昼夜平分的节气,表示春天真正来临。
春分的推算方法是根据太阳经过黄经0度时刻来确定的。
五、清明清明是表示春天气候进一步转暖,万物复苏的时期。
清明的推算方法是根据太阳经过黄经15度时刻来确定的。
六、谷雨谷雨是指降水量增加,田野渐渐湿润的时期。
谷雨的推算方法是根据太阳经过黄经30度时刻来确定的。
七、立夏立夏是表示夏天开始的节气,天气逐渐转热。
立夏的推算方法是根据太阳经过黄经45度时刻来确定的。
八、小满小满是指作物开始进入丰收期的时期,表示夏天已经到来。
小满的推算方法是根据太阳经过黄经60度时刻来确定的。
九、芒种芒种是指作物已经成熟,开始收割的时期。
芒种的推算方法是根据太阳经过黄经75度时刻来确定的。
十、夏至夏至是一年中白天最长的一天,表示夏天已经达到最热。
夏至的推算方法是根据太阳经过黄经90度时刻来确定的。
十一、小暑小暑是指天气开始炎热,但还没有到达最高温度的时期。
小暑的推算方法是根据太阳经过黄经105度时刻来确定的。
十二、大暑大暑是指夏季最热的时期,温度达到最高峰。
大暑的推算方法是根据太阳经过黄经120度时刻来确定的。
十三、立秋立秋是表示秋天开始的节气,天气逐渐转凉。
立秋的推算方法是根据太阳经过黄经135度时刻来确定的。
如何计算节气时间二十四节气的具体时间是怎么算出来的

如何计算节气时间二十四节气的具体时间是怎么算出来的如何计算节气时间-二十四节气的具体时间是如何算出来的节气是指地球绕太阳运行过程中,由于地球自转轴倾斜而产生的太阳直射点经度,进而影响天文、气象和农业等方面的现象。
而我们常说的二十四节气,是一年中非常重要的划分时间点。
那么,二十四节气的具体时间是如何计算出来的呢?下面将从天文学的角度出发,为你详细解析。
一、天文学中的节气定义在天文学中,节气被定义为太阳黄经达到某一特定经度时的时刻。
太阳黄经是指太阳相对于春分点的黄经角度。
春分点是指太阳黄经为0°的时刻,与地球的公转周期以及自转轴倾斜角度有关,所以太阳黄经的变化可以追踪一年的季节变化。
二、二十四节气的经度和日期在农历中,二十四节气按照和地球相对位置的变化来确定,分布在维度不同的地区,因此会有一定的日期差异。
下面是二十四节气的经度和日期(以我国北京时间为例):1. 立春:315°,2月3日或4日2. 雨水:330°,2月18日或19日3. 惊蛰:345°,3月5日或6日5. 清明:15°,4月4日或5日6. 谷雨:30°,4月19日或20日7. 立夏:45°,5月4日或5日8. 小满:60°,5月20日或21日9. 芒种:75°,6月5日或6日10. 夏至:90°,6月20日或21日11. 小暑:105°,7月6日或7日12. 大暑:120°,7月22日或23日13. 立秋:135°,8月7日或8日14. 处暑:150°,8月22日或23日15. 白露:165°,9月7日或8日16. 秋分:180°,9月22日或23日17. 寒露:195°,10月8日或9日18. 霜降:210°,10月23日或24日19. 立冬:225°,11月7日或8日20. 小雪:240°,11月22日或23日22. 冬至:270°,12月21日或22日23. 小寒:285°,1月5日或6日24. 大寒:300°,1月20日或21日三、相对论和摄动修正尽管天文学给出了二十四节气的经度和日期,但地球运行轨迹存在多个摄动修正,导致实际测量的太阳黄经会有偏差。
农历二十四节气歌(全)

农历二十四节气歌(全)农历二十四节气歌(全)农历二十四节气歌(1)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六、廿一,下半年八、廿三。
注释:廿(niàn)二十四节气歌(2)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忙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双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六、廿一,下半年八、廿三。
每节分为三物侯,每一物侯为五天。
一季三月孟仲季,每季六节亦不变。
太阳黄经定气温,七十二候跨全年。
各候名称很形象,草木鱼虫生态变。
注释:中国古代(黄河中下游地区)用来指导农事活动的物候历。
以5日为候,3候为气,6气为时,4时为年,一年分24节气,共72候,每候有一种相应的物候现象,即候应。
中国最早的结合天文、气象、物候知识指导农事活动的历法。
源于黄河流域,完整记载见于公元前2 世纪的《逸周书·时训解》。
以五日为候,三候为气,六气为时,四时为岁,一年分四季、十二月、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
各候均以一个物候现象相应,称候应。
其中植物候应有植物的幼芽萌动、开花、结实等;动物候应有动物的始振、始鸣、交配、迁徙等;非生物候应有始冻、解冻、雷始发声等。
七十二候候应的依次变化,反映了一年中气候变化的一般情况。
二十四节气的来历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
远在春秋时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四个节气。
以后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
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太阳从黄经零度起,沿黄经每运行15度所经历的时日称为“一个节气”。
每年运行360度,共经历24个节气,每月2个。
其中,每月第一个节气为“节气”,即: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等12个节气;每月的第二个节气为“中气”,即: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和大寒等12个节气。
2023年二十四节气时间表大全(最详)

2023年二十四节气时间表大全(最详)2023年二十四节气时间表大全立春 2023年2月4日 10:42:21 农历正月十四雨水 2023年2月19日 6:34:05 农历正月廿九惊蛰 2023年3月6日 4:36:02 农历二月十五春分 2023年3月21日 5:24:14 农历二月三十清明 2023年4月5日 9:12:52 农历闰二月十五谷雨 2023年4月20日 16:13:26 农历三月初一立夏 2023年5月6日 2:18:34 农历三月十七小满 2023年5月21日 15:08:59 农历四月初三芒种 2023年6月6日 6:18:10 农历四月十九夏至 2023年6月21日 22:57:37 农历五月初四小暑 2023年7月7日 16:30:29 农历五月二十大暑 2023年7月23日 9:50:15 农历六月初六立秋 2023年8月8日 2:22:41 农历六月廿二处暑 2023年8月23日 17:01:06 农历七月初八白露 2023年9月8日 5:26:31 农历七月廿四秋分 2023年9月23日 14:49:46 农历八月初九寒露 2023年10月8日 21:15:23 农历八月廿四霜降 2023年10月24日 0:20:39 农历九月初十立冬 2023年11月8日 0:35:23 农历九月廿五小雪 2023年11月22日 22:02:29 农历十月初十大雪 2023年12月7日 17:32:44 农历十月廿五冬至 2023年12月22日 11:27:09 农历冬月初十小寒 2024年1月6日 4:49:09 农历冬月廿五大寒 2024年1月20日 22:07:08 农历腊月初十二十四节气起源于哪里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为古代汉族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
远在春秋时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气,以后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
如何计算节气时间,二十四节气的具体时间是怎么算出来的

如何计算节气时间,二十四节气的具体时间是怎么算出来的展开全文想必你还记得,在高中地理必修一的教科书中,讲到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球在围绕太阳公转时的轨道是一个近似正圆的椭圆,在这个公转轨道上,分别被固定的二分二日四点分开,就拿秋分日来说,这一天太阳会直射赤道,但大家都知道,地球是不断的自转和公转的,从北极上空上看地球的公转和自转,都是自西向东的,只有当地球转到秋分那一时刻的位置时,地球的晨昏圈才会和经线圈重合,其夹角为0°,过了这一时刻,二者就会有夹角,所以秋分只在某日的某市某分某秒,是个精确的时间。
同理,所有的二十四节气都是这样的道理。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独创的文化遗产,它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
由于2000年来,我国的主要政治活动中心多集中在黄河流域,二十四节气也就是以这一带的气候、物候为依据建立起来的。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多变,故二十四节气对于很多地区来讲只是一种参考。
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来划分的。
视太阳从春分点(黄经零度,此刻太阳垂直照射赤道)出发,每前进15度为一个节气;运行一周又回到春分点,为一回归年,合360度,因此分为24个节气。
节气的日期在阳历中是相对固定的,如立春总是在阳历的2月3日至5日之间。
但在农历中,节气的日期却不大好确定,再以立春为例,它最早可在上一年的农历12月15日,最晚可在正月15日。
现在的农历既不是阴历也不是阳历,而是阴历与阳历结合的一种阴阳历。
农历存在闰月,如按照正月初一至腊月除夕算作一年,则农历每一年的天数相差比很大(闰年13个月)。
为了规范年的天数,农历纪年(天干地支)每年的第一天并不是正月初一,而是立春。
即农历的一年是从当年的立春到次年立春的前一天。
例如2008年是农历戊子年,戊子年的第一天不是从公历2008年2月7日(农历正月初一),而是公历2008年2月4日。
2025年(乙巳年)二十四节气时间表

2025年(乙巳年)二十四节气时间表春天立春公历2025年2月3日22:10:26农历二〇二五年正月初六雨水公历2025年2月18日18:6:31农历二〇二五年正月廿一惊蛰公历2025年3月5日16:7:15农历二〇二五年二月初六春分公历2025年3月20日17:1:27农历二〇二五年二月廿一清明公历2025年4月4日20:48:34农历二〇二五年三月初七谷雨公历2025年4月20日3:55:58农历二〇二五年三月廿三夏天立夏公历2025年5月5日13:57:10农历二〇二五年四月初八小满公历2025年5月21日2:54:36农历二〇二五年四月廿四芒种公历2025年6月5日17:56:29农历二〇二五年五月初十夏至公历2025年6月21日10:42:13农历二〇二五年五月廿六小暑公历2025年7月7日4:4:57农历二〇二五年六月十三大暑公历2025年7月22日21:29:24农历二〇二五年六月廿八秋天立秋公历2025年8月7日13:51:32农历二〇二五年闰六月十四处暑公历2025年8月23日4:33:49农历二〇二五年七月初一白露公历2025年9月7日16:51:55农历二〇二五年七月十六秋分公历2025年9月23日2:19:18农历二〇二五年八月初二寒露公历2025年10月8日8:41:10农历二〇二五年八月十七霜降公历2025年10月23日11:50:53农历二〇二五年九月初三冬天立冬公历2025年11月7日12:4:2农历二〇二五年九月十八小雪公历2025年11月22日9:35:32农历二〇二五年十月初三大雪公历2025年12月7日5:4:34农历二〇二五年十月十八冬至公历2025年12月21日23:3:2农历二〇二五年冬月初二小寒公历2026年1月5日16:23:7农历二〇二五年冬月十七大寒公历2026年1月20日9:44:53农历二〇二五年腊月初二。
二十四节气日计算方法

二十四节气日计算方法
一、计算“立”的方法
1.四分点法:将立春算作一年的开始,每个节气周期为15天。
根据这个原则,节气日期按照四分之一的周期计算即可。
(1)节气日期=(年份%4)*15-3
2.十九年周期法:将立春算作一年的开始,每个节气周期为
365.2422/24天。
在计算中,需要用到闰年的差距,闰年的周期为
365.2422/24+1天。
(1)计算闰年数:闰年数=INT(年份/4)-INT(年份/100)+INT (年份/400)
(2)计算年份的天数:年份的天数=365*年份+闰年数
(3)计算节气日期:节气日期=INT(年份的天数/24)
二、计算“中”的方法
1.天干法:根据天干地支的排列顺序进行计算。
(1)计算(立冬+节气日期)%60
(2)根据结果对照天干表,获取对应的天干
2.数九法:数九是将农历年份的六个九段分别与二十四节气相对应,计算所得的日期即为对应的节气日期。
(1)九段长度=日月离晦分钟*300+小时-日月离晦小时*100
(2)节气天数=5*60+(九段长度%540)/9
(3)节气日期=(九段长度/540)*15-节气天数
以上就是二十四节气日的计算方法。
这些方法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主要考虑到简单易行、准确可靠等因素。
通过计算,我们可以得到每年每个节气的具体日期,方便人们进行农事和生活的安排。
同时,了解二十四节气的日计算方法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
二十四节气农历推算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二十四节气农历推算篇一:农历二十四节气详解农历二十四节气节气起源农历是阴阳合历,自从西汉太初历开始完整写入农历,是农历的太阳历成分,是农历(阴阳合历)标度太阳运动的成分,农历二十四节气是历算家安照农历的规则,通过实际观测用天文算法计算的,和农历的阴历成分无关的,农历的月份和十二中气是基本对应的,而十二节气可出现在农历的上个月后半月和本月的上半月中。
农历二十四节气是在四时八节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殷、周之交已分四时,春秋时代已有分至启闭八节。
到战国晚期就形成了完整的二十四节气体系(天文位置已确定)。
二十四节气是中历确定月名月序和设置闰月的凭藉,也是农事活动的主要依据。
节气由太阳位置决定,反映太阳的视运动。
西汉初年制定的《太初历》,二十四节气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明确以没有中气的月份为闰月,调整了太阳周天与阴历纪月不相合的矛盾。
后来,该历法经由西汉末刘歆改造而成《三统历》[4],又历经多个朝代的改进,基本形式没变。
太阳从黄经零度起,沿黄经每运行15度所经历的时日称为“一个节气”。
每年运行360度,共经历24个节气,每月2个。
其中,每月第一个节气为“节气”,即:0101立春、0201惊蛰、0301清明、0401立夏、0501芒种、0601小暑、0701立秋、0801白露、0901寒露、1001立冬、1101大雪和1201小寒等12个节气每月的第二个节气为“中气”,即:0102雨水、0202春分、0302谷雨、0402小满、0502夏至、0602大暑、0702处暑、0802秋分、0902霜降、1002小雪、1102冬至和1202大寒等12个中气。
“节气”和“中气”交替出现,各历时15天左右,现代人们已经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
农历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太阳的周年视运动,所以节气在现行的公历中日期基本固定,上半年在6日、21日,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后不差1~2天。
七言绝句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二十四节气农历推算篇一:农历二十四节气详解农历二十四节气节气起源农历是阴阳合历,自从西汉太初历开始完整写入农历,是农历的太阳历成分,是农历(阴阳合历)标度太阳运动的成分,农历二十四节气是历算家安照农历的规则,通过实际观测用天文算法计算的,和农历的阴历成分无关的,农历的月份和十二中气是基本对应的,而十二节气可出现在农历的上个月后半月和本月的上半月中。
农历二十四节气是在四时八节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殷、周之交已分四时,春秋时代已有分至启闭八节。
到战国晚期就形成了完整的二十四节气体系(天文位置已确定)。
二十四节气是中历确定月名月序和设置闰月的凭藉,也是农事活动的主要依据。
节气由太阳位置决定,反映太阳的视运动。
西汉初年制定的《太初历》,二十四节气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明确以没有中气的月份为闰月,调整了太阳周天与阴历纪月不相合的矛盾。
后来,该历法经由西汉末刘歆改造而成《三统历》[4],又历经多个朝代的改进,基本形式没变。
太阳从黄经零度起,沿黄经每运行15度所经历的时日称为“一个节气”。
每年运行360度,共经历24个节气,每月2个。
其中,每月第一个节气为“节气”,即:0101立春、0201惊蛰、0301清明、0401立夏、0501芒种、0601小暑、0701立秋、0801白露、0901寒露、1001立冬、1101大雪和1201小寒等12个节气每月的第二个节气为“中气”,即:0102雨水、0202春分、0302谷雨、0402小满、0502夏至、0602大暑、0702处暑、0802秋分、0902霜降、1002小雪、1102冬至和1202大寒等12个中气。
“节气”和“中气”交替出现,各历时15天左右,现代人们已经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
农历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太阳的周年视运动,所以节气在现行的公历中日期基本固定,上半年在6日、21日,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后不差1~2天。
七言绝句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口诀地球绕着太阳转,绕完一圈是一年。
一年分成十二月,二十四节紧相连。
按照公历来推算,每月两气不改变。
上半年是六、廿一,下半年逢八、廿三。
这些就是交节日,有差不过一两天。
二十四节有先后,下列口诀记心间:一月小寒接大寒,二月立春雨水连惊蛰春分在三月,清明谷雨四月天;五月立夏和小满,六月芒种夏至连七月大暑和小暑,立秋处暑八月间;九月白露接秋分,寒露霜降十月全立冬小雪十一月,大雪冬至迎新年。
抓紧季节忙生产,种收及时保丰年。
农历二十四节气释义立春: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
太阳过黄经三百一十五度春季开始,是为立春。
立春是一年中的第一个节气。
揭开了春天的序幕,草木开始萌芽,农民开始播种。
雨水:降雨开始,雨量渐增。
立春过后,太阳黄经三百三十度的位置,是为雨水。
雨水本来是指冰雪融化成水。
农民历书说:“门指壬为雨水时,东方解冻,冻雪皆散而为水,化而为雨,故名雨水。
”雨水时节,正是万物欣欣向荣,草木萌生的时候。
惊蛰:蛰是藏的意思。
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雨水过后,太阳过黄经三百四十五度的位置,是为惊蛰。
约在公历每年的三月五日前后。
惊蛰伏中的昆虫。
这时节已经进入仲春,桃花红、梨花白,共莺鸣叫、鸟儿高飞。
春雷是这节常见的自然现象。
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
春分表示昼夜平分。
太阳过黄经零度,是为春分。
春分是春天的中间。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表示四季的开始。
春分、芒种、小暑、冬至则处于各个季节的中间。
春分这天,太阳光直射赤道,地球上的昼夜时间相等,所以古代春分秋分又称为“日夜分”。
清明:天气晴朗,草木繁茂。
清明节4月5号(扫墓)太阳过黄经十五度的位置时即为清明,约为公历每年的四月五日前后。
清明含有天气明朗、空清新明洁,逐渐转暖、草木繁茂之意。
清明这天,民间有踏青、寒食、扫墓等习俗。
常言道“清明断雪,谷雨断霜”。
谷雨:雨生百谷。
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
太阳过黄经三十度位置,农民布谷后望雨是为谷雨。
约为公历上四月二十日前后。
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
这时节田中的秧苗初插,作物新种,最需要丰沛的雨水灌溉滋润,俗语说:“雨生百谷”,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够茁壮成长。
立夏:夏季的开始。
太阳过黄经四十五度位置,夏季开始是为立夏。
古谚有云:“立夏小满,雨水相赶”。
立夏是多雨的季节。
传说古代君王常在这一天到京城外迎接夏天。
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
小满太阳过黄经六十度位置是为小满,约为公历每年五月二十一日前后。
“小满”正当是农历四月中下旬,这时候田里的稻谷和麦子等农作物,渐渐结穗,看来丰实饱满的样子,就等待成熟。
庄稼人眼见辛勤与努力,即将有了丰收,于是把这个节气形容成小满。
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
太阳经过黄经七十五度位置即为芒种,约为公历每年的六月五日前后。
这一节气,已经进入典型的夏季,天气相当炎热,麦类等芒作物成熟,大部分地区中稻进入返青阶段,秧苗嫩绿,一派生机。
芒种接近端午节。
夏至:炎热的夏天来临。
至有极的意思,这是一年当中北半球白天最长的一天。
太阳过黄经九十度位置,是为夏至。
夏至是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长的一天。
夏至过后,地面受热强烈,空气对流旺盛,午后至傍晚常易形成雷阵雨。
小暑:暑是炎热的意思。
小暑就是气候开始炎热。
太阳过黄经一百零五度位置是为小暑。
小暑已是盛夏,颇感炎热,但还未到最热的时候。
大暑: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太阳过黄经一百二十度的位置是为大暑,大暑是一年最热的节气。
立秋:秋季的开始。
太阳过黄经一百三十五度,秋季开始即为立秋。
立秋是节气迈入秋凉的先声,因为大暑过后夏去秋来,时序到了立秋,表示酷热难熬的夏天即将过去,凉爽舒适的秋天就要来临了。
处暑:处是终止、躲藏的意思。
处暑是表示炎热的暑天结束。
太阳过黄经一百五十度位置暑气渐消是为处暑,秋季已到,夏天的暑气将要慢慢消退了。
但有时也会热得如炎夏,即所谓的“秋老虎”,大概是夏季的回光返照,因此炎热程度不亚于盛暑,因此称为处暑。
白露:天气转凉,露凝而白。
太阳过黄经一百六十五度的位置是为白露。
约为公历的每年九月七日前后。
此时气温开始下降,天气转凉,早晨草木上有了露水。
秋分:昼夜平分。
太阳过黄经一百八十度,太阳过赤道位置是为秋分。
秋分是象征季节变化的节气。
秋分这天,太阳位于黄经一百八十度,阳光几乎直射赤道,昼夜几乎等长。
这时进入了凉爽的秋季,所谓的“一场秋雨一场寒”。
寒露:露水已寒,将要结冰。
太阳过黄经一百九十五度,夜寒水气渐凝结成霜是为寒露。
约为公历的每年十月八日前后。
民谚常说:“寒露麦,霜降豆”。
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
太阳过黄经二百一十度位置是为霜降。
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
一般在公历每年的十月二十三日前后。
立冬:冬季的开始。
太阳过黄经二百二十五度,时序开始进入冬天,所以叫立冬。
古谚:“立冬之日,水始冰,地始冻”。
小雪:开始下雪。
太阳过黄经二百四十度位置,气候寒冷逐渐降雪为小雪。
约为公历每年的十一月二十二日的前后。
大雪: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积雪。
在每年的12月7日或8日,其时视太阳到达黄经255度。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至此而雪盛也。
”大雪的意思是天气更冷,降雪的可能性比小雪时更大了,并不指降雪量一定很大。
冬至:寒冷的冬天来临。
至有极的意思,这是一年当中北半球白天最短的一天。
太阳经黄经二百七十度为冬至。
冬至日,刚好是太阳照射在南回归线上,所以北半球的日间最短,夜间最长。
冬至过了之后,太阳照射的光线又向北回转,渐渐接近北半球的地面,日间就渐渐加长,相对的夜间渐短。
小寒:气候开始寒冷。
太阳过黄经二百八十五度的位置是为小寒。
冬至过后,天气日趋寒冷。
小寒时节虽冷但还不算是最冷,所以就称为“小寒”。
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太阳过黄经三百度气候严寒是为大寒。
时序已到了隆冬,天气变得非常寒冷,是一年中最冷的时段,所以这个节气为“大寒”。
篇二:公历转换农历及节气算法公历转换农历公历与农历是我国目前并存的两种历法,各有其固有的规律,农历与月球的运行相对应,其影响因素多,它的大小月和闰月与天体运行有关,计算十分复杂,且每年都不一致,因此要用单片机实现公历与农历的转换用查表法是最方便实用的办法。
计算公历日对应的农历日期的方法是先计算出公历日离当年元旦的天数,然后查表取得当年的春节日期,计算出春节离元旦的天数,二者相减即可算出公历日离春节的天数,以后只要根据大小月和闰月信息减一月天数,调整一月农历月份,即可推算出公历日所对应的农历日期,如公历日不到春节日期,农历年要比公历年小一年,农历大小月取前一年的信息,农历月从12月向前推算。
本文介绍的公历转换农历c语言程序实现从1901年到2099年199年的公历日到农历转换,如果到2099年后则要添加农历表,但我相信199年对我们现代人已经足够了。
在功能函数入口输入bcD公历数据函数出口直接输出bcD农历数据。
农历显示按照人为习惯都是用大写显示,比如:“1号”应该显示为’初一“;“21”应该显示为“廿一”;“12月”应该显示为“腊月”等。
二十四节气和生肖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创造的辉煌文化,它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
有人认为二十四节气从属农历,其实,它是根据阳历划定的。
即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把一年划分为24个彼此相等的段落。
也就是把黄道分成24个等份,每等份各占黄经15°。
由于太阳通过每等份所需的时间几乎相等,二十四节气的公历日期每年大致相同:上半年在6日、21日前后,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后。
二十四节气没有固定规律,也需要存表。
如1901年的节气为: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6,21][4,19][6,21][5,21][6,22][6,22][8,23][8,24][8, 24][8,24][8,23][8,22][9,6][11,4][9,6][10,6][9,7][9,7][7,8][7,9][7,9][7,9 ][7,8][7,15]上面第一行数据为每月节气对应公历日期,15减去每月第一个节气,每月第二个节气减去15得第二行,这样每月两个节气对应数据都小于16,每月用一个字节存放,高位存放第一个节气数据,低位存放第二个节气的数据,根据以上规律便可编写出节气表,最后通过表计算出每月节气。
生肖计算相对就简单多了。
12生肖按以下排列:0鼠1牛2虎3兔4龙5蛇6马7羊8猴9鸡10狗11猪用当前年数减去1900,然后除以12取余,余数就代表属相数。
1.例如:1951年(1982-1900)/12=余10即1982年生的人的属相为狗年2.20XX年(20XX-1900/12=余7即20XX年生的人属相为牛年篇三:二十四节气如何计算二十四节气如何计算?立春日期的计算:计算公式:[Y*D+c]-L公式解读:年数的后2位乘0.2422加3.87取整数减闰年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