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计算机辅助产品创新设计系统的开发
基于TRIZ和领域本体的计算机辅助创新设计平台框架_林岳

收稿日期:2004-07-19基金项目:国家863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资助项目(2003AA4Z3160)文章编号:100622343(2005)022015204基于TRIZ 和领域本体的计算机辅助创新设计平台框架林 岳, 段海波(亿维讯科技有限公司,北京100020,E 2mail :alp 2lin @ ) 摘 要:分析了企业技术创新的需求,指出指导技术创新的理论和方法学体系,工程技术领域的创新知识,以及渴望创新、具有创新思维能力的个体和组织,是企业实现技术创新必不可少的三要素。
回顾了发明问题解决理论(TRIZ )的发展历程和趋势,提出TRIZ 与描述工程领域知识的领域本体的集成是计算机辅助创新理论发展的新方向,以及基于这一集成的计算机辅助创新设计平台的功能框架,包括系统分析和问题定义、系统进化预测、问题求解、方案评价、专利生成和创新知识管理等部分,为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提供有力的支持。
关键词:计算机辅助创新;创新问题求解;领域本体;软件平台中图分类号:TP391.72;G 305;G 306 文献标识码:AThe Frame work of Computer Aided Innovative Design PlatformB ased on TRIZ and Domain OntologyL IN Yue , DUAN Hai 2bo(IWIN T ,Inc.Beijing 100020,China ) Abstract :The requirements of technology innovation for enterprises are analyzed.It is indicated that (1)theories andmethodologies of innovation ,(2)engineering knowledge and previous inventions ,and (3)individuals and teams with the ability of creative thinking and craving for innovation ,are three indispensable factors for implementing the technology in 2novation of enterprises.And the evolution and state of art of Theory of Inventive Problem S olving (TRIZ )is reviewed.It is presented that the integration of TRIZ and ontological domain knowledge is an evolution directrion of Computer Aided Innovation Theories.Also ,the functional architecture of Computer Aided Innovation (CAI )System ,Pro/Innovator ,is proposed.It is based on TRIZ and domain ontology ,including patents analysis ,technical system analysis and problem re 2formulation ,technical system evolution prediction and problem solving ,solutions evaluation ,patents generation and inno 2vative knowledge management.The CAI system will promote the technology innovation ability of Chinese enterprises.K ey w ords :computer aided innovation ;creative problem solving ;domain ontology ;software platform1 企业技术创新的现状与需求 创新已成为当今经济生活中最常用的名词。
面向人机协同的计算机辅助创新设计系统开发

e h f n a e t f n t n hc e ytm so l aeae r oe . cu i p ot g rbe S 凡te u d m na u ci s i t s udh v r p o sd i ldn s p rn p o lm’ l o w hh s e h p n gu i
s se y tm
… i 、 i、 n 、r ‘ 、 t j…
中图分 类号 :H1 ,H12 文献 标识 码 : T 6T 2 A
1 引 言
经济的全球化带来 r动态多变的市场环境 , 同时也加剧 了全球
2系统的功能需求
根据创造力研究可知 , 设计者的创造力 由智力 、 知识 、 思维风
新设 汁系统将 专家系统 、 实例推理 、 神经网络、 遗传算法等智能技术 或边界条件等 , 这些信息只能被知觉系统觉察 、 分析和加: 对于 [。
应用于产品概念设汁过程。 但创新设计过程是非常复杂的智能行为, 许 多问题来 说, 外部表征是其必不可少的构成要素 , 没有它 『题 口 J 并且至今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概念没计的定义和完善的概念设计理论 就无 法 成立 或 问题 的性 质就 会 发 生根 本 的 变化 。系 统 应 尽量 采 做指导, 开发出的创新设计系统常常局限于某一具体应用领域, 且远 用 图表 、 比曲 线 图 、 状 图 、 对 柱 图片 等 多 种形 式 表 征 设 计 问 题 , 辅 达不到智能化的水平。因此 , 以人机协同为 目的, 结合已有系统的优 助设计者全面掌握产 品的设计 目标 与设计约束 , 为确定具体设计
计算机辅助工作研究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计算机辅助工作研究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彭竹云;许映秋;苏春
【期刊名称】《工业工程》
【年(卷),期】2007(10)4
【摘要】从系统分析与设计角度探讨了计算机辅助工作研究系统的总体结构框架和功能模块体系,并在此基础上简要介绍了在2003平台上开发的计算机辅助工作研究系统.该系统由界面表示层、应用逻辑层和数据服务层组成,不仅能够辅助企业进行方法研究获得最佳工作程序和作业方法,同时提供多种作业测定方法以辅助作业标准时间的制定.最后简述了系统开发中涉及的一些关键技术及其实现原理.
【总页数】4页(P92-95)
【作者】彭竹云;许映秋;苏春
【作者单位】东南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江苏,南京,210096;东南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江苏,南京,210096;东南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江苏,南京,21009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P273+.5
【相关文献】
1.学校规模英语口语课程考试评分信度研究:计算机辅助评分系统研究与开发 [J], 陆军;范劲松
2.金属热处理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J], 朱彦
3.酸奶生产原辅料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J], 刘海军;孙井坤;郑先哲;刘成海
4.计算机辅助产品创新设计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J], 吴承毅
5.液压系统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J], 吴晓兰;陈亮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Pro/E开发平台的产品形态创新设计系统

图 1系统 总体框 图
Fv t f a e y
1 系 统 结构
本设 计 系 统 以 P0E为支 撑 软 件 ,用其 P R r, A T模块
和 A S MB Y 模 块 建 立所 有 的基 本 实体 模 型 。在 面 向 SE L 对 象 的开 发环 境 VC + . ,利 用 MF + 60中 C技术 设 计 出友
A O与 V D C连接 ,对 模 型参 数 进行 管 理 。根 据 设计 者 选 择 的特 征 自动组 合成 产 品。
系统采 用便 于管理 和维 护 的模块 化 设 计思 想 .总 共 分 为 管理 、建 模 、渲染 、方案 评 价 四大 部 分 ,每部 分 又 由若 干模 块 组成 ,其 结构 如 图 1 示 。 所
收 稿 日期 :2 0 — 0 2 0 7 1— 4 基 金 项 目 :广 西 大 学科 研 基 金 资助 项 目 ( 0 1 3 ) X 6 0 1 作 者 简 介 :黄 江 ( 9 0 , 女 ,广 西 桂 平 人 .硕 士 研 究 生 。 1 7 -)
2 系 统 开 发 关 键 技 术
好 的 用户 界 面 。进入 产 品各 零部 件 可视 化 设计 的人机 交 互 界 面 ,实 现 设 计 参 数 从 界 面控 件 中 传 递 到 PoE 中 . r/ 在 PoE 中执 行 P I O ⅪT应 用 程 序 .实现 对 基 本 特 r/ m厂O L ’ 征 模 型 参 数 的改 变 。用 Aces 立 数 据 管 理 库 ,通 过 cs 建
2 1 基 本信 息特 征 的划 分 .
形态 组 合创 新设 计 方法 ( 态分 析 法 )是 通过 形 态 形
的分 解 和组 合搜 索 各 种可 能设 计 方案 的一种 方 法 .其基
计算机辅助创新技术

法则2 能量传递法则 能量传递法则的内涵包括: l)技术系统要实现其功能,必须保证:能量能够从 能量源流向技术系统的所有元件。 2)技术系统的进化应该沿着能量流动路径缩短的 方向发展,以减少能量损失。 用手摇绞肉机替代菜刀,刀片的旋转运动代替 了菜刀的垂直运动,能量传递路径缩短,能量损失 减少,因而提高了效率 很好地掌握“能量传递法则”,有助于我们减 少技术系统的能量损失,保证其在特定的阶段保持 最高效率。
第一节 计算机辅助创新的理论基础 —TRIZ理论 前苏联尽管在经济发展水平上与美国有很大 差距,但两超争霸时代,在高精尖科技领域, 前苏联不但毫不逊色,有些项目上还有相对 优势。究竟有什么秘诀能使前苏联的产品创 新水平远远高于其经济发展水平呢?冷战结 束后,人们才知道,答案是教育,是前苏联 的一流的工程教育和一个名为 Genrich Altshuller的科学家创立的TRIZ使其在相当长 时期内保持着旺盛的科技创新活力。
TRIZ是什么?它是 Theory of Inventive Problem Solving的俄文缩写,译意是“创造性解决问题方 法”。1946年,年仅20岁的Altshuller发明了TRIZ 理论。Altshuller是前苏联海军的一名专利顾问。在 处理世界各国著名的发明专利过程中,他常常考虑 这样一个问题:当人们进行创造发明、解决技术难 题时,是否有可遵循的科学方法与法则,从而能迅 速地实现新的发明创造或解决技术难题?答案是肯 定的!经过多达1500人/年和对世界上下250万个 专利的分析研究,Altshuller发现,任何领域的产品 改进技术的变革、创新和生物系统一样,都存在产 生、生长、成熟、衰老、灭亡的过程,是有规律可 循的,人们如果掌握了这些规律,就能主动地进行 新产品设计并能预测产品的未来发展趋势。
基于专利知识的计算机辅助产品创新设计系统研究

b s n p t tk o e g n ae tif npme tc e k u p r ah A o u e ie rd c n o ain a e o ae wl e a dp t d l n h c - p a p o c . c mp t ad p o u tin v t d n n d n n r d o d sg y tm a e n p t tk o e  ̄ Wa e eo e . es se cl sac ae t n in v iel es e i s se b s o ae wld n d n n s d v lp d Th y tm a erh p t so o a v y r l n n t a
f m ae tk o e g aa aea c r igt ei e n s a d h h u cin o mp tra e ae t r o p t wl e d tb c o d o d g d ma d , n n d s n sn n a t e fn o fc s t o u e id p t d n
ifigme tc ek u rn w e i s whc a e tr r et v i ei f n me te e t e n r e n h ,p f e d g , ih C h l a e ep i o a od d g i r g n f ci l n c o sn n pn n s s n ni e v y
( 浙江大学 机械设计研 究所 , 杭州 302 ) 1 7 0
摘要 : 基于对专利 重要性的认识 , 以钻夹头产品为例 , 系统分析 了专利文献 中可供创 新设计参考的专利
技 术知 识 , 出 了基 于 专利 知 识 的产 品设 计 和 专利 侵 权检 查 的 方法 。在 此 基 础上 开发 了基 于专 利 知识 提
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在工业制造中的应用

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在工业制造中的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CAD)是指使用计算机辅助系统进行产品设计和绘图的技术。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CAD技术已经成为现代工业制造的基础设施之一,广泛应用于制造、机械、建筑、电子等各个领域。
CAD技术的主要优势是提高设计效率和减少成本。
在传统的手工绘图方式下,设计师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绘图和修改,耗费不少人力和物力资源。
而通过CAD技术,只需在计算机上进行操作,即可快速完成各种图形的设计和修改,提高了效率,节省了成本。
在工业制造领域中,CAD技术的应用非常广泛。
下面,我们将从三个方面介绍CAD技术在工业制造中的应用。
一、产品设计与模拟CAD技术在产品设计和模拟方面的应用十分广泛。
利用CAD技术,工程师可以通过三维建模来快速的设计出复杂的产品。
同时,CAD技术也可以与其他相关软件,如计算机辅助工艺规划技术(CAPP)、计算机辅助工程分析技术(CAE)进行联合使用,需要优化和分析产品性能。
其中CAPP技术可分析产品的工艺性能,CAE技术可以模拟产品的各项物理性能以供产品测试。
二、工艺设计与加工CAD技术在工艺设计和加工方面的应用主要是靠计算机辅助制造(CAM)技术实现自动化加工。
在工艺设计方面,CAD技术可以生成具有标准的机械零件图形,同时还可以以良好的精度自动生成切削工具的建模。
通过CAM技术,这些建模可以直接输入数字化机床进行加工。
这种数字化加工模式可以大大缩短产品加工的周期、减少加工误差以及极大限度地提高生产效率。
三、质量控制与托管CAD技术在工业制造中的应用还包括了质量控制和托管。
在工程项目中,往往需要起草和审批各类设备或构件的设计文件。
CAD技术的应用能实现自动生成和托管所有相关的工程图纸和文件。
同时,CAD技术也可以帮助生产过程中对产品进行实时监测和质量分析,以便及时发现和纠正工艺、设备和素材不当之处,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性能。
总之,CAD技术在工业制造中的应用不断拓展,已经成为现代工业制造不可缺少的基础设施之一。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的意义与应用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的意义与应用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Computer Aided Design and Manufacturing,简称CAD/CAM)已经成为了现代制造业必不可少的工具。
本文将探讨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的意义与应用,并分析其在工程设计、制造流程和产品开发方面的重要性。
一、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的意义1. 提高设计效率:传统的手绘设计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而借助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设计师可以通过简单的操作来完成复杂的设计任务,大大提高了设计效率。
2. 提升设计质量: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提供了强大的功能和工具,能够帮助设计师进行三维建模、虚拟仿真等,从而更好地评估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和效果,提升设计质量。
3. 减少错误和重复工作:传统设计中存在因手工操作而产生的错误和重复工作的风险,而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可以自动进行检查和校正,避免了这些问题的发生,提高了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降低成本: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可以在设计过程中进行数字化建模和虚拟仿真,减少了实验和样机制作的成本。
此外,通过计算机辅助制造技术,可以实现自动化生产和智能化制造,进一步降低了成本。
二、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的应用1. 工程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在工程设计中广泛应用。
它可以帮助工程师进行复杂零部件和装配体的三维建模,进行结构和功能的分析与优化,并完成相关的工程图纸和技术文件。
2. 制造流程:计算机辅助制造技术具有灵活性和高度自动化的特点,能够实现生产线的智能化和高效化。
它可以实现零部件的自动加工、装配流程的优化和监控,从而提高制造效率和质量。
3. 产品开发: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在产品开发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它可以帮助企业进行创新设计、产品模拟与测试、批量生产计划等,有效提升产品的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4. 教育和培训: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已经成为高等教育和职业培训的重要内容。
学生和从业人员通过学习和应用CAD/CAM软件,能够更好地适应现代制造业的需求,提升就业竞争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计算机辅助产品创新设计系统的开发
发表时间:2018-10-01T18:21:15.813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27期作者:韦媛元
[导读] 摘要:目前,市场环境在经济全球化的带动下变得动态多变,加剧了企业之间的竞争。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广西天涌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545000
摘要:目前,市场环境在经济全球化的带动下变得动态多变,加剧了企业之间的竞争。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形势,企业要最大限度的满足人们不断变化的需求,所以产品创新的速度在明显加快。
新产品在市场中的投入已经成为了企业占据优势的关键。
为了使企业获得更多的商业机会,制造性企业要不断提高与完善自身的创新设计能力。
计算机辅助产品创新平台能够为产品设计人员提供辅助工具,辅助设计人员进行概念与技术上的创新,有效的开拓设计者的思维空间,为新产品的问世奠定强有力的基础。
关键词:计算机;辅助产品;创新设计
引言: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国内外许多机构开发出了计算机辅助产品创新设计系统,但是许多系统还处于初步开发阶段,存在许多漏洞与缺陷。
所以对计算机辅助产品创新设计系统进行完善与优化存在一定的必然性。
基于此,在接下来的文章中,将围绕基于计算机辅助产品创新设计系统的开发方面展开详细分析,希望能够给相关人士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一、计算机辅助产品创新系统优化设计
(一)计算机辅助产品创新设计系统设计目标
计算机辅助产品创新平台是创造力模型的关键属性,同时也是信息技术、设计技术以及认知科学的融合平台。
计算机辅助产品创新系统的设计目标主要在于提高创新设计人员的创造能力,支持创新设计活动,为设计人员在概念设计、方案设计方面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二)计算机辅助产品创新设计系统功能实现
计算机辅助产品创新设计系统的开发主要实现的功能包括以下几点:第一,问题发掘。
计算机辅助产品创新设计要确保能够帮助设计者及时发现问题,使设计者在新产品开发时能够准确的预测到可能出现的问题,帮助设计者以所发现的问题为基础,进一步寻找创新思路。
第二,为设计者提供创新工具。
计算机辅助产品的创新设计一定要辅助开发者进行创新,丰富开发者的思维,降低创新难度,通过计算机辅助产品,开发者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问题,从而找到新的创新思路。
第三,提高不同科学领域的专业知识。
在产品设计与开发的过程中,会运用到不同专业、不同学科的知识,计算机辅助系统可以为设计者提供不同层次的知识辅助,为开发者减轻负担,是开发者将更多的精力运用到产品研发中。
第四,提供合理的评估方案。
关于产品的设计,其概念的确定十分重要,计算机辅助系统能够提出正确的评估标准,将错误的概念进行改正,促进创新产品的设计与实现。
(三)计算机辅助产品创新设计工具与方法
首先,针对问题创新。
该方法主要提高现有产品的系统性能,解决影响产品功能的多种因素,以解决最小化问题的策略,来解决系统中各模块之间的矛盾,从而对系统进行渐进式的改进。
针对问题创新可以分为3个子模块:理想解、物理矛盾与技术矛盾,在使用时可以运用确定理想解的方法对问题进行初步分析,采用分离原理对物理矛盾进行解决,而技术矛盾则需要通过工程参数以及发明原理进行解决;另外,针对目标创新。
由于现有产品的功能改进一般已经达到极限,所以这种创新的主要设计是针对新产品,考虑产品设计的最终目标,分析是否存在更好的方法达到此目标,其解决策略主要是解决最大化问题或者对工作原理进行改变,通过通用功能将产品的功能描述进行标准化,结合创新概念的设计,最终形成功能机制,实现针对目标的创新。
二、计算机辅助产品创新系统硬件设计
(一)界面层
主要是对客户进行服务,也称客户端层,在界面层用户能够与工作人员进行沟通,从而扩展平台,使用户与系统能够形成友好访问。
界面层主要是为用户提供详细的信息,用户通过输入文本和图像来想平台请求服务,平台内部系统在收入用户提供的要求后进行大规模的检索,借助LAD、绘图等第三方工具为用户提供他们需要的信息。
(二)应用程序服务器层
作为计算机辅助产品创新系统的核心部分,直接关系到辅助创新产品的应用平台,技术人员可以分析用户需求,设计相关领域问题,设计求解方案,以及知识管理手段。
(三)资源层
如果说界面层是硬件结构的基础部分,应用程序服务器层是计算机辅助产品创新系统的核心部分,那么资源层就是整个平台的支撑,平台内部需要的数据都是由资源层提供。
计算机辅助产品创新系统是在充分研究常用CAI软件存在的局限性后提出的,能够针对现有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解决策略并对计算机工作进行全方位的支持。
计算机辅助产品创新系统具体优点如下:第一,多种工具同时分析问题,能够有效找到计算机出现的问题根源,并且对计算机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判,通过多层次的研究实现用户需求转换,在众多方向中选出最优,为产品提供未来的改进方向。
第二,多种方案解决策略。
在提出策略时可以出问题、目的、产品和载体四个方面提出,这样能够满足多方位的考虑,既可以改善产品外形,也能提高产品性能,满足用户需求,使其拥有更高的产品竞争优势。
第三,多种知识库同时为产品创新系统提供服务,提高创新效率。
在不同的创新阶段需要不同的知识库,本文设计的硬件系统既能在发明原理上提供支持,也能在详细方案设计上提供支持,拥有丰富的专利知识。
硬件系统能够将项目管理、问题分析、创新策略、创新技法、知识库和方案管理六个功能模块整合到一起,帮助设计者更好地接触客户问题,进行系统分析,从而提出有力的解决方案,系统内部拥有大量检索工具提供相关技术支持,实现全方位的管理。
三、计算机辅助产品创新系统软件设计
计算机辅助产品软件创新系统软件流程主要分为五个步骤:第一,通过用户登录信息建立新的项目,设置初始问题,判断问题的出现环境,分析问题的出现概率;第二,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分析工具,如果一种工具不能将问题分析清楚,那可以选择多个工具进行分析,也可以使用辅助工具帮助解决问题;第三,在明确创新策略后,需要判断所制定的创新策略是否能够解决用户问题,通常需要根据创新设计的类型来进行判断。
这一过程需要利用知识库中的内容进行设计,并且提供有效的创新方案;第四,主要是完善前三个步骤,通过反复检测对方案步骤进行细化,并且删减掉不合理的部分或者多余部分,选择的原则主要根据最小资源、最小时间、最小成本三个标准,其中用户也可以对新的系统方案进行测评,从而给出最终的方案;第五,当最终方案生成后,要将整个过程生成文本报告,对方案的操作过程进
行全面详尽的记录,判断方案是否可行[1]。
四、计算机辅助产品系统软件结构优化
当设计者在对产品进行设计时,往往要根据需求分析着手。
比如说水源热泵系统、多级废水回收系统、校园热水分体式供应系统等,为了实现该些产品的创新设计,首先需要对顾客需求与生产条件进行综合分析,制定出设计任务与产品的功能描述,然后对设计问题通过一个全新的角度进行重新定义,根据问题角度来产生不同的创新策略,最终得出创新方案。
然而,软件系统可以根据不同的创新工具,结合搜索引擎与科学库中的知识信息,通过文字、图表、多媒体等手段,从多个角度辅助设计者以创新的理念来对待各种问题,最终形成设计过程、设计思维、概念设计方案的报告。
该软件的创新优化点在于:采用书签+管理器模式,软件系统分为十个模块,分别为电子课件、需求分析、问题定义、问题创新、目标创新、产品创新、载体创新、多层次搜索引擎、科学效应库、输出报告。
易于理解、简单明了是该软件系统最明显的优势,可以通过工程管理器来对各个设计模块进行协助管理,理清各模块的逻辑关系,有利于为设计者提供各种设计信息。
结论
简而言之,计算机辅助产品创新系统能够从多个方向对问题进行分析,内部拥有大量知识库,具有完善分析问题的能力,既能为用户提供多重选择,也能加快上网速度[2]。
参考文献:
[1]刘翔,计算机辅助产品创新设计系统开发[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7(04):98-99.
[2]龙海玲,计算机辅助机械产品概念设计研究综述[J].科研,2016(20):00290-00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