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数学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知识点汇总.

合集下载

五年级下学期数学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考点总结+题型训练 带答案

五年级下学期数学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考点总结+题型训练 带答案
② 容积单位及进率:1 升=1000 毫升 1 升=1 立方分米 1 毫升=1 立方厘米
(4)排水法求不规则物体体积:
被浸没物体的体积等于上升那部分水的体积,计算方法: ① 放入物体后的总体积-原来水的体积,即:V物体 = V现在 - V原 来; ② 容器的底面积×上升那部分水的高度,即:V物体 = S底×h升高 。
19、有一块棱长是80厘米的正方体的铁块,现在要把 它熔铸造成一个横截面积是20平方厘米的长方体,这个 长方体的长是多少米?
体积不变 原正方体的体积:80×80×80=512000(立方厘米) 高:512000÷20=25600(厘米)=256米
20、一个长方体的高减少5厘米,就变成了正方体,正方体 的表面积比原长方体的表面积减少了60平方厘米,原长方 体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22、一块长方形铁皮,长26厘米,宽16厘米,在它的 四个角上都剪去边长为3厘米的正方形,然后焊接成一 个无盖的铁盒,求这个铁盒的容积是多少毫升?
铁盒的长:26-3×2=20(厘米) 铁盒的宽:16-3×2=10(厘米) 铁盒的高:3厘米 体积:20×10×3=600(立方厘米)=600毫升
成一个无盖铁盒,这个铁 盒的容积是792立方厘米.原来这块铁皮的面积是多少 平方厘米?
0.84立方分米=840立方厘米 包装盒的高:840÷15÷7=8(厘米) 8<9 装不下
18、一块正方体的方钢,棱长是20厘米,把它锻造成 一个高80厘米的长方体磨具,这个长方体磨具的底面积 是多少平方厘米?
体积不变 原正方体的体积:20×20×20=8000(立方厘米) 底面积:8000÷80=100(平方厘米)
3、填空。 (1)、一个长方体水箱,相交于同一个顶点的三条棱分别是5dm、 4dm、3dm。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 60 )dm³。

第三单元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2023-2024学年五年级数学下册重难点知识点(人教版)

第三单元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2023-2024学年五年级数学下册重难点知识点(人教版)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同步重难点知识点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温馨提示:图片放大更清晰!1.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认识各个部分的名称。

2.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3.理解体积的概念,掌握体积单位及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能正确进行单位的换算。

4.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5.掌握容积的意义、容积单位间的进率及容积单位与体积单位的换算。

6.会计算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重点:1.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

2.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难点:用公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知识点一:认识长方体长方体是由六个长方形(特殊情况下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

一个长方体有6个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有12条棱,相对的棱长度相等;有8个顶点。

知识点二:认识正方体正方体是(也叫立方体)是由六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

一个正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完全相同;有12条棱,每条棱长度相等;有8个顶点。

知识点三: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都有多种。

利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可以探究各个面之间的关系。

知识点四: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知识点五:体积和体积单位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计量体积要用体积单位,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和立方米,可以分别写成cm³、dm³和m³。

知识点六:长方体、正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V = abh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 = a3知识点七:长方体、正方体体积公式的应用长方体或正方体底面的面积叫底面积。

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V = Sh知识点八:体积单位间的进率1dm³=1000cm ³ 1m³=1000dm³高级单位转换成为低级单位,用乘法进率,小数点向右移;低级单位转化成高级单位,用除法进率,小数点向左移。

小学五年级数学重要知识点梳理

小学五年级数学重要知识点梳理

小学五年级数学重要知识点梳理本文是查字典数学网为大家整理的小学五年级数学重要知识点梳理的文章,希望大家能够喜欢!1. 正方体也叫立方体。

2. 长方体的特征是:①长方体有6个面;②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情况下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④有12条棱;⑤相对的棱长度相等;⑥有8个顶点。

3. 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4. 正方体可以看成是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

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5. 正方体的特征是:①正方体有6个面;②每个面都是正方形;③所有的面都完全相同;④有12条棱;⑤所有的棱长度都相等;⑥有8个顶点。

6. 长方体的棱长总和=(长+宽+高)47. 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棱长128. 长方体六个面的面积总和叫做长方体的表面积。

9. 上面或下面面积=长前面或后面面积=长左面或右面面积=宽高。

10. 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11. 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2612. 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表面积=正方形面的面积2+长方形面的面积413. 长方体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14. 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15. 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和立方米,可以分别写成cm3,dm3,和m3。

16. 棱长是1cm的正方体,体积是1cm3;棱长是1dm的正方体,体积是1dm3;棱长是1m的正方体,体积是1m3。

17.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用字母表示是V=abh18.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3;用字母表示是V=a319. 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横截面积长20. 在工程上,1立方米简称1方。

21. 1个长方体或正方体,如果所有的棱长都扩大n倍,那么棱长总和也扩大n倍,表面积扩大n2倍,体积扩大n3倍。

22. 棱长总和相等的长方体或正方体,正方体的体积最大。

23.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24. 每相邻两个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是10;每相邻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每相邻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0。

小学五年级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知识点整理

小学五年级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知识点整理

小学五年级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知识点整理小学五年级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知识点整理在年少学习的日子里,是不是经常追着老师要知识点?知识点是指某个模块知识的重点、核心内容、关键部分。

为了帮助大家掌握重要知识点,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小学五年级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知识点整理,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的有一组对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有12条棱,相对的`棱平行且相等;有8个顶点。

正方形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正方形,所有的面都完全相同;有12条棱,所有的棱都相等;有8个顶点。

2、长、宽、高: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3、长方体的棱长总和=(长+宽+高)4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棱长124、表面积: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5、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S=(ab+ah+bh)2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用字母表示:S=6、表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相邻单位的进率为1007、体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8、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用字母表示:V=abh长=体积(宽高)宽=体积(长高)高=体积(长宽)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用字母表示:V=aaa9、体积单位:立方厘米、立方分米和立方米相邻单位的进率为100010、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统一公式: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V=Sh11、体积单位的互化:把高级单位化成低级单位,用高级单位数乘以进率;把低级单位聚成高级单位,用低级单位数除以进率。

12、容积: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

13、容积单位:升和毫升(L和ml)1L=1000ml1L=1000立方厘米1ml=1立方厘米。

14、容积的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容器容积的计算方法跟体积的计算方法相同,但要从里面量长、宽、高。

【小学五年级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知识点整理】。

五年级下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体积精讲例题

五年级下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体积精讲例题

正方体长方体重点题型精讲(一)知识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注意:长方体至少可以有两个面是正方形,最多可以有6个面是正方形,但不会存在3个、4个、5个面是正方形 练习:(1)判断和填空:长方体的六个面一定是长方形; ( ) 正方体的六个面面积一定相等; ( )一个长方体(非正方体) 最多有四个面面积相等; ( )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相等的长方体一定是正方体。

( ) 一个长方体中,可能有4个面是正方形。

( ) 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 )有两个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一定是正方体。

( )一个长方体中最少有4条棱长度相等,最多有8条棱长度相等。

( )(2)一个长方体(非正方体)最多有( )个面是正方形,最多有( )条棱长度相等。

(3)一个长方体(非正方体)的底面是一个正方形,则它的4个侧面是( )形。

(4)正方体不仅相对的面相等,而且所有相邻的面( ),它的六个面都是相等的( )形。

(5)把长方体放在桌面上,最多可以看到( )个面。

最少可以看到( )个面。

知识2:棱长和公式变形长方体棱长和=(长+宽+高)×长+宽+高=棱长和÷4 长方体棱长和=右面周长×2+长×4长方体棱长和=下面周长×2+高×4 长方体棱长和=前面周长×2+宽×4 正方体棱长和=棱长×12 棱长=棱长和÷12 例题:1、一只鱼缸,棱长和为280cm ,其中,底面周长为50cm ,右面周长为40cm ,前面周长为50cm ,鱼缸的长、宽、高各是多少?2、有一个礼盒需要用彩带捆扎,捆扎效果如图,打结部分需要10厘米彩带,一共需要多长的彩带?练习1、一个长方体的棱长总和是 80厘米,其中长是 10厘米,宽是 7厘米,高是()厘米。

2、有一个长方体的鱼缸,长50厘米,宽30厘米,高30厘米,需要在用铝合金包裹玻璃连接处,需要()米的铝合金3、把两个棱长 1厘米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棱长总和是()厘米。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知识点汇总清单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知识点汇总清单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知识点汇总清单一、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定义及特征长方体:有6个面的立体图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任意两个相邻面都是全等的,相对的面是平行的。

正方体:是一种特殊的长方体,所有的面都是正方形。

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和顶点1. 面:长方体有6个面,分别是底面、顶面和4个侧面。

正方体同样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正方形。

2. 棱:长方体有12条棱,正方体有12条棱。

3. 顶点:长方体有8个顶点,正方体也有8个顶点。

三、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名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命名按底部的形状来命名,如下所示:1. 底面为长方形的长方体,我们称为长方体;2. 底面为正方形的长方体,我们称为正方体。

四、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积和体积1. 面积:长方体的面积计算公式:面积 = 底面积 + 侧面积 + 侧面积 + 侧面积 + 侧面积 + 侧面积 = 2ab + 2bc + 2ac(其中a、b、c分别为长方体的长、宽、高)正方体的面积计算公式:面积 = 正方形的边长 ×正方形的边长 ×6 = a × a × 6(其中a为正方体的边长)2. 体积: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体积 = 底面积 ×高 = 底面积 × c(其中c 为长方体的高)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体积 = 正方形的边长 ×正方形的边长 ×正方形的边长 = a × a × a(其中a为正方体的边长)五、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应用及实例长方体和正方体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应用,比如:1. 盒子和容器:我们常见的纸箱、塑料盒子、储物箱等都是长方体或正方体的形状,它们能够容纳各种物品。

2. 建筑:很多建筑物的砖块、砖石等都是长方体形状的,如砖墙、柱子等建筑结构。

3. 学习用具:书包、文具盒等也常常是长方体或正方体的形状。

举例:1. 如果一座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为3厘米、4厘米、5厘米,则该长方体的面积为36平方厘米,体积为60立方厘米。

最新人教五年级下册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

最新人教五年级下册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
立方米 立方分米 立方厘米
重点题型
运用转化法解决复合体积单位的换算问题
例1:填空
2m³300dm³=( )dm³ 8.25dm³=( )dm³( )cm³
运用图示法解决立体图形的拼割问题
例2:一个长方体木块,长1.2dm,宽9cm,高7cm。将它锯成棱长为0.3dm的正方体小木块,最多可以锯成多少块?
巩固练习
将棱长是6dm的正方体铁块浸没到一个长方体水槽中,水面上升了3dm.再放入一个不规则石块(石块完全浸没在水中),水面又上升了2dm(水没有溢出),求不规则石块的体积。
知识点三:长方体的长、宽、高
知识点: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作长方体的长、宽、高。长方体的12条棱中有4条长、4条宽和4条高。长方体的棱长总和=(长+宽+高)×4
(注意:对于同一个长方体,摆放方式不同,长、宽、高也就不同)
知识点四:正方体的特征
知识点:正方体是由6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一个正方体由6个面、8个顶点、12条棱,所有的棱长度相等。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棱长×12
重点题型
运用转化法解决水面升高问题
例1:有一个长方体容器,从里面量长5dm,宽4dm,高6dm,里面注有水,水深3dm,把一块棱长为2dm的正方体铁块浸入水中,水面上升了多少分米?
求不规则物体体积的实际运用
例2:一个长方体鱼缸,从里面量,长是25cm,宽是12cm,高是36cm.小雨放入10条金鱼后,水面高度从20cm上升到33cm.这10条鱼的总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练习巩固
某小学五年级学生用棱长4cm的正方体积木在宣传栏旁边搭起了一面积木墙,这面墙长8m、宽12cm、高2m,这面墙一共用了多少块积木?
3.3.3容积和容积单位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知识点易错点汇总(配练习完整版)[1]1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知识点易错点汇总(配练习完整版)[1]1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知识点易错点汇总一、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知识点1】要素 立体图形棱面 顶点数量 特征 数量 特征数量 特征长方体12互相平行的棱长度相等 6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8同一个顶点引出的三条棱分别叫做长、宽、高特殊长方体 12 垂直于正方形面的棱长度相等 6 两个面是正方形,其余四个面是完全相同的长方形 8正方体 12 所有的棱长度都相等6 所有面都是正方形且完全相同8一个长方体至少可以有两个面是正方形,最多可以有6各面是正方形,但不会存在3个、4个、5个面是正方形! 练习:(1)判断并改正:长方体的六个面一定是长方形; ( ) 正方体的六个面面积一定相等; ( )一个长方体(非正方体) 最多有四个面面积相等; ( )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相等的长方体一定是正方体。

( ) 一个长方体中,可能有4个面是正方形。

( ) 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 )长方体的三条棱分别叫做长、宽、高。

( )有两个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一定是正方体。

( ) 有三个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一定是正方体。

( ) 正方体的相邻三条棱的交点叫做顶点。

( )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另外四个面的面积是相等的。

( ) 长方体和正方体最多可以看到3个面。

( )长方体的12条棱中,长、宽、高各有4条。

( )正方体不仅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而且所有相邻的面的面积也都相等。

( ) 长方体(不包括正方体)除了相对的面相等,也可能有两个相邻的面相等。

( ) 一个长方体中最少有4条棱长度相等,最多有8条棱长度相等。

( ) (2)一个长方体最多有( )个面是正方形,最多有( )条棱长度相等。

(3)一个长方体的底面是一个正方形,则它的4个侧面是( )形。

(4)正方体不仅相对的面相等,而且所有相邻的面( ),它的六个面都是相等的( )形。

(5)把长方体放在桌面上,最多可以看到( )个面。

最少可以看到( )个面。

【知识点2】棱长和公式:长方体棱长和=(长+宽+高)×4 长+宽+高=棱长和÷4 长方体棱长和=下面周长×2+高×4 长方体棱长和=右面周长×2+长×4 长方体棱长和=前面周长×2+宽×4正方体棱长和=棱长×12 棱长=棱长和÷12 棱长和的变形:例如:有一个礼盒需要用彩带捆扎,捆扎效果如图,打结部分需要10厘米彩带,一共需要多长的彩带?分析:本题虽然并未直接提出求棱长和,但由于彩带的捆扎是和棱相互平行的,因此,在解决问题时首先确定每部分彩带与那条棱平行,从而间接去求棱长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方体和正方体
1、由6个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叫做长方体。

在一个长方体中,相对面完全相同,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2、两个面相交的边叫做棱。

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

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3、由6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叫做正方体(也叫做立方体。

正方体有12条棱,它们的长度都相等,所有的面都完全相同。

4、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和顶点的数目都一样,只是正方体的棱长都相等,正方体可以说是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它是一种特殊的长方体。

5、长方体有6个面,8个顶点,12条棱,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相对的棱的长度相等。

一个长方体最多有6个面是长方形,最少有4个面是长方形,最多有2个面是正方形。

正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正方形,每个面的面积都相等,有12条棱,每条的棱的长度都相等。

长方体的棱长总和=(长+宽+高×4 L=(a+b+h×4
长=棱长总和÷4-宽-高a=L÷4-b-h
宽=棱长总和÷4-长-高b=L÷4-a-h
高=棱长总和÷4-长-宽h=L÷4-a-b
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棱长×12 L=a×12
正方体的棱长=棱长总和÷12 a=L÷12
6、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和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2(ab+ah+bh
无底(或无盖长方体表面积= 长×宽+(长×高+宽×高×2
S=2(ab+ah+bh-ab S=2(ah+bh+ab
无底又无盖长方体表面积=(长×高+宽×高×2 S=2(ah+bh
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 S=a×a×6
7、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V=abh
长=体积÷宽÷高a=V÷b÷h
宽=体积÷长÷高b=V÷a÷h
高=体积÷长÷宽h= V÷a÷b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V=a×a×a
8、箱子、油桶、仓库等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通常叫做他们的容积。

常用的容积单位有升和毫升也可以写成L和ml。

1升=1立方分米1毫升=1立方厘米1升=1000毫升
9、a3读作“a的立方”表示3个a相乘,(即a·a·a
进率: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000000立方厘米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升=1000毫升
1立方厘米=1毫升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0000平方厘米
1平方千米=100公顷=1000000平方米
因数与倍数重难点归纳
1、因数与倍数
如果a×b=c(a、b、c都是不为0的整数,我们就说a和b都是c的因数,c是a和b的倍数。

因数与倍数是相互依存的。

2、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3、奇数和偶数
整数中是2的倍数的数叫偶数(0也是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奇数。

4、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偶数=奇数
5、2的倍数特征:个位上是0、2、4、
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3的倍数特征:一个数各个数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5的倍数特征:个位上是0或5的数,都是5的倍数。

6、同时是2和3的倍数就是6的倍数;
同时是3和5的倍数就是15的倍数;
同时是2和5的倍数就是10的倍数,个位上一定是0;
同时是2、3和5的倍数,个位上一定是0,且各个数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

7、质数与合数
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就叫做质数(素数。

最小的质数是2。

合数:一个数,除了1和它本身以外还有其他因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

最小的合数是4,合数至少有三个因数。

注: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质数×质数=合数
8、常见的最大、最小
最大因数:数本身。

最小因数:1。

最小倍数:数本身。

最小的奇数:1。

最小的偶数:0。

最小的质数:2。

最小的合数:4。

连续的两个质数是:2和3。

9、20以内的质数有8个:2、3、5、7、11、13、17、19。

100以内的质数有25个:2、3、5、7、11、13、17、19、23、29、31、37、41、43、47、53、59、61、67、71、73、79、83、89、97。

注:除了2以外,其他的质数都是奇数。

100以内判断是质数还是合数,只要看是否是2、3、5、7、11、13的倍数,是的就是合数,不是的就是质数。

(易错:91是13的倍数,是合数
10、质因数和分解质因数
质因数:每个合数都可以写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

其中每个质数都是这个合数的因数,叫做这个合数的质因数。

分解质因数:把一个合数用质因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叫做分解质因数。

例如:30=2×3×5,这个过程就叫分解质因数,2、3、5就是30的质因数。

11、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公因数:几个数公有的因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公倍数: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