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总体规划调研报告

合集下载

泰山区人口调研报告

泰山区人口调研报告

泰山区人口调研报告泰山区人口调研报告一、背景介绍泰山区位于山东省泰安市的城区,是该市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也是泰水河流域的中心区域。

本次人口调研旨在了解泰山区的人口数量、年龄结构、性别比例、教育程度、就业状况等情况,为制定相关政策和规划提供参考。

二、人口数量根据调研结果,泰山区的总人口为100万人。

其中,男性人口占总人口的51%,女性人口占总人口的49%。

人口数量的稳定增长为泰山区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三、年龄结构泰山区的人口年龄结构分布合理,既有年轻的劳动力,也有中年和老年人口。

具体数据显示,青年人口(15-34岁)占总人口的30%,中年人口(35-64岁)占总人口的50%,老年人口(65岁及以上)占总人口的20%。

四、性别比例泰山区的性别比例基本平衡,男女人口之间的差距不大。

这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发展,男女之间的社会平等问题相对较好地解决。

五、教育程度教育程度是衡量一个区域人力资源的重要指标之一。

泰山区的人口教育程度较高,具备大专以上学历的人口占总人口的25%。

受过初中教育的人口占总人口的40%,受过小学教育的人口占总人口的30%,受过高中及以上教育的人口占总人口的5%。

六、就业状况泰山区的就业状况相对良好,失业率较低。

具体数据显示,就业人口占总人口的60%,其中,农民工占就业人口的20%,公务员占就业人口的5%,私营企业雇员占就业人口的50%,自主创业人士占就业人口的25%。

七、存在问题及建议1. 由于泰山区的经济发展较快,吸引了大量的外来务工人员,但他们的社会保障待遇相对较低,应加大对他们的保障力度。

2. 学历结构不平衡,应加大对教育资源的配置力度,提高整体教育水平。

3. 就业结构不合理,以私营企业雇员和自主创业人士占比过高,应鼓励更多的人员从事公共事业和科技创新行业。

综上所述,泰山区的人口调研结果显示其人口数量稳定增长,性别比例基本平衡,年龄结构分布合理,教育程度相对较高,就业状况良好。

泰山调研报告概述

泰山调研报告概述

泰山调研报告概述
泰山是中国著名的名山之一,位于山东省泰安市境内,被誉为五岳之首。

泰山地势险峻,峰峦叠嶂,景色优美,历史悠久,是中国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和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

泰山调研报告概述主要对泰山进行了综合性的调研分析。

首先,报告对泰山的自然环境进行了概述。

泰山位于华东地区,地质构造复杂,山势陡峭。

报告介绍了泰山的地形地貌、气候条件、生态环境等方面的情况,并指出了泰山独特的自然景观和生物多样性。

其次,报告详细分析了泰山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文化遗产。

泰山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象征之一,自古以来就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报告介绍了泰山的历史沿革,包括泰山在中国古代历史中的重要地位,以及泰山与中国文化、哲学、宗教等方面的深厚关联。

然后,报告对泰山旅游业的发展状况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泰山是中国重要的旅游胜地之一,吸引着大量的游客。

报告对泰山旅游业的规模、发展趋势、旅游产品等方面进行了调查,分析了泰山旅游的优势、问题和发展空间,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最后,报告还对泰山的管理现状进行了评估。

作为中国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泰山的管理工作非常重要。

报告分析了泰山管理的主要内容、机构设置、管理模式等方面的情况,评估了其管理效果,并提出了进一步改进管理工作的建议。

综上所述,泰山调研报告概述了泰山的自然环境、文化底蕴、旅游业发展状况和管理现状。

通过对泰山的综合调研,了解泰山的特点,发现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为泰山的保护与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信随着泰山的进一步优化和发展,将吸引更多的游客,增强泰山的地方经济和文化影响力。

泰山风景名胜区的调研报告

泰山风景名胜区的调研报告

泰山风景名胜区的调研报告泰山作为中国的五岳之一,以其壮丽的山景和悠久的历史文化而闻名于世。

泰山风景名胜区位于山东省泰安市境内,是中国著名的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地。

本次调研报告将对泰山风景名胜区进行介绍和评价。

泰山是中国的重要文化和宗教场所之一。

从古代以来,泰山就是中国皇家和贵族举行祭祀、朝拜和宴会活动的地方。

泰山融入了儒释道三教文化,许多古代文人墨客在此留下了不朽的作品和千古之名。

泰山上的文物和建筑不仅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髓,还是研究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的重要遗址。

在自然风景方面,泰山有其独特之处。

山势雄伟险峻,云雾缭绕,给人以宏伟壮丽的感觉。

泰山的石磨、千佛峰等景点为游客提供了选择。

登泰山顶峰的体验更是令人难忘。

沿途的石阶、石刻和亭台楼阁也增添了泰山的魅力和历史价值。

泰山风景区的管理和服务也值得肯定。

景区凭借先进的技术手段,提供了便捷的游览指南和交通服务。

在景区内,游客可以通过观光车、缆车等交通工具快速抵达各个景点,大大减轻了游客的体力负担。

此外,景区内的饭店、酒店、购物中心等设施也为游客提供了便利。

然而,近年来也有一些问题出现在泰山风景名胜区的管理中。

首先,景区的客流量过大,导致人群拥挤和环境卫生问题。

尤其是在黄金周等假期,人们排队的时间可能较长,影响了游客的体验。

其次,部分商家存在价格虚高、服务质量不佳等问题,给游客带来了一些不愉快的经历。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建议泰山风景名胜区加大投入,提升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

特别是需要加大厕所、垃圾箱等设施的建设,以改善游客的出行体验。

另外,景区管理方还需加强对商家的监管,制定合理的价格标准,和谐经营,提供优质的服务。

最重要的是要加强与周边城市的交通联络,建设更便捷的交通网络。

总的来说,泰山风景名胜区作为中国重要的文化和自然遗产,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壮丽的自然景观。

尽管存在一些问题,但随着管理方的不断改进和投入,相信泰山风景名胜区将会成为更具吸引力的旅游目的地。

泰山文化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泰山文化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泰山文化社会实践调研报告泰山是中国的五岳之一,也是中国著名的名山之一。

深厚的文化底蕴使得泰山成为了一处研究的重要对象。

为了深入了解泰山文化,我们进行了一次社会实践调研。

泰山文化是指泰山及其周边地区的历史、宗教、文学、艺术、哲学等方面的文化。

泰山作为我国的著名名山,其地区的文化也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在泰山进行的调研中,我们发现了几个有趣的现象。

首先是泰山的宗教文化对当地居民的影响。

泰山在中国历史上扮演了重要的宗教角色,被视为中国古代的信仰中心。

在登泰山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了很多人在攀爬山峰前进行祈祷和参拜的仪式。

这显示了泰山作为信仰中心的地位在当地依然存在。

其次是泰山文化对旅游业的影响。

泰山是中国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每年吸引着大量的游客。

在我们进行的调研中,我们发现泰山地区的旅游业已经成为当地的重要经济支柱之一。

不仅有许多旅游景点和景区,还有各种各样的旅游服务设施,如酒店、餐饮等。

这些旅游服务设施不仅给游客提供了便利,也为当地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第三,泰山的文化也对当地居民的生活方式产生了影响。

在泰山地区,我们发现当地居民对泰山文化非常重视,许多家庭中都有一些与泰山有关的物品,如泰山石、泰山水等。

同时,当地居民还将传统的文化元素融入到了日常生活中,如泰山风味的食物、泰山风格的建筑等。

这些都体现了泰山文化在当地居民生活中的重要性。

最后,我们还了解到了泰山的文化传承和保护。

泰山的文化传承和保护工作得到了重视,当地政府和相关机构还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来弘扬和宣传泰山文化。

其中包括举办泰山文化节、开展泰山文化教育等。

这些活动不仅使更多的人了解到了泰山文化的重要性,也为泰山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支持。

通过本次调研,我们对泰山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泰山作为中国的五岳之一,其地区的文化也具有独特的特点和重要的价值。

同时,泰山的文化对当地居民的生活和旅游业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我们期待未来能够进一步研究和弘扬泰山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这一瑰宝。

泰山社会实践报告总结

泰山社会实践报告总结

一、前言泰山,作为中国五岳之首,自古以来就有“五岳独尊”的美誉。

为了深入了解泰山的历史文化、自然风光以及现代发展,我们团队于2023年7月组织了一次为期一周的泰山社会实践考察活动。

以下是本次社会实践的总结报告。

二、社会实践背景1. 泰山的历史文化价值:泰山不仅是自然景观的瑰宝,更是中华民族的文化象征。

自古以来,泰山就与中华民族的信仰、文化、历史紧密相连。

2. 泰山的自然景观:泰山拥有独特的地质地貌、气候条件和生物多样性,被誉为“天然氧吧”。

3. 泰山的经济价值:泰山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增长,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就业机会。

三、社会实践内容1. 泰山历史文化的考察:我们团队深入了解了泰山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以及历史人物的故事。

2. 泰山自然景观的观赏:我们游览了泰山的主要景点,如玉皇顶、南天门、十八盘等,领略了泰山的壮丽景色。

3. 泰山现代发展的调研:我们走访了泰山周边的社区、企业,了解了泰山旅游业的发展现状以及面临的挑战。

四、社会实践成果1. 增强了对泰山历史文化的认识:通过实地考察,我们深入了解了泰山的历史文化底蕴,对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2. 提升了审美情趣:泰山独特的自然景观让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提升了我们的审美情趣。

3. 增进了团队协作能力:在实践过程中,我们相互帮助、共同进步,增强了团队协作能力。

4. 提高了社会实践能力:通过本次社会实践,我们学会了如何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提高了社会实践能力。

五、社会实践经验与体会1. 注重实地考察:在实践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实地考察,深入了解泰山的历史文化、自然景观和现代发展。

2. 增强团队协作:团队协作是社会实践成功的关键。

我们要学会相互沟通、相互支持,共同完成任务。

3. 培养创新意识:在实践过程中,我们要勇于尝试新方法、新思路,培养创新意识。

4. 注重实践与理论的结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我们要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泰山考察报告

泰山考察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泰山考察报告篇一:泰山调研报告关于山东省泰安市泰山由于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的调查报告Ⅰ.调查人员:赵嘉瑄张子奡冯海亮汤大有马昊Ⅱ.调查地点:中国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区Ⅲ.地点坐标:东经117°6′,北纬36°16Ⅳ.海拔高度:1545mⅤ.景区类型: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Ⅵ.调查时间:20XX年5月8日12;00~17:00Ⅶ.调查季节:夏季Ⅷ.调查事件:人类活动对于泰山综合生态环境的影响Ⅸ.调查目标:为泰山的综合建设提供实践与理论基础Ⅹ.具体内容:一.人类活动对泰山森林群落的物种组成的影响人为干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泰山群落结构及物种组成。

首先,旅游干扰显著,明显造成物种数量的减少;森林经营活动和防火线清理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林地上空间的密度或盖度,从而减少了空间的竞争,导致林下物种密度增加和个体的增大。

其次,由于频繁的人为干扰,导致一些不耐践踏,对环境依赖性强的乡土物种局部消失,如,两型豆、葎草等;而一些抗干扰能力强伴人植物生物作用和地位逐渐加强,甚至成为优势物种,如车前、狗尾草等。

二.人为活动干扰对泰山群落多样性的影响人为干扰活动显著改变了群落内物种多样性,通过干扰前比较干扰后不同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变化发现,草本植物组成变化显著大于灌木植物,乔木则没有显著影响。

三.人为活动干扰或改变泰山局部环境①泰山景区内多小商贩,除矿泉水等登山必需品之外多山东特产煎饼与特色时蔬,而这些土特产品的经营与泰山景区的文化不符。

其中煎饼多使用煤炭作物热源,从而使得局部气温过高,二氧化碳浓度超标。

餐饮业的过度发展容易造成局部气候环境的改变,最终体现在植物的枯萎或局部的荒芜。

四.泰山人为因素引发的生物入侵在久居钢铁森林的城里人眼中,把灵动活泼的小松鼠放归自然,是一种对自己无法脱离樊笼的精神补偿,是在做善事;但对于我们所处的生态环境以及辛勤劳作的农民来说,这种盲目随意的放生,却不啻于一场生态灾难。

泰山游客调研报告

泰山游客调研报告

泰山游客调研报告泰山位于山东省泰安市,是中国五岳之一,也是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

每年吸引着大量的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和登山。

为了了解泰山游客的需求和体验,我们进行了一次调研,并根据调研结果撰写了以下报告。

调研方法:我们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法,通过线上和线下的方式向泰山游客发放问卷。

共收集到了500份有效问卷。

调研结果:1. 游客来源:调研结果显示,大部分游客来自国内,占调研样本的80%以上,而国外游客占比较低。

2. 游客目的:游客来泰山的主要目的是观赏泰山的自然景观和文化遗产,其中登顶泰山是他们最主要的活动之一。

3. 游客满意度:绝大部分的游客对泰山的整体印象和体验非常满意,给予高分评价。

特别是对于泰山的美景和氛围,以及登山路线和设施的规划都给予了较高评价。

4. 游客花费:大部分游客在泰山的消费主要集中在门票费用、交通费用和住宿费用上。

此外,一些游客还会购买一些纪念品和特色美食。

5. 游客需求:在游客需求方面,有一些游客希望在泰山设置一些更多的观景点和旅游服务设施,以方便游客更好地游览和休息。

另外,一些游客也希望提供一些游玩攻略和地图,以便更好地了解泰山的历史和文化。

6. 游客建议:游客给出的建议主要包括增加绿化、改善公共卫生设施、提高导游服务质量、加强安全管理等。

他们希望能够通过改善这些方面,提升游客的体验感和满意度。

结论和建议:基于以上调研结果,我们认为泰山在吸引和满足游客需求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然而,为了进一步提升游客体验,我们建议采取以下措施:1. 增加观景点和旅游服务设施,提供更多方便和舒适的游览和休息环境。

2. 提供游玩攻略和地图,以便游客更好地了解泰山的历史和文化。

3. 加强绿化和改善公共卫生设施,提升景区的环境质量和整体形象。

4. 提高导游服务质量,加强对导游人员的培训和管理,以提供更专业和细致的导游服务。

5. 加强安全管理,确保游客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总之,泰山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壮丽景观的旅游胜地,通过进一步改善设施和提升服务质量,泰山将能够更好地满足游客的需求,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观光和登山,使泰山成为中国旅游的一张亮丽名片。

泰山优秀调研报告范文大全

泰山优秀调研报告范文大全

泰山优秀调研报告范文大全泰山优秀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本次调研的目的在于了解泰山的文化、历史、旅游资源等情况,探索泰山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价值和地位,并进一步深入探讨旅游开发对于泰山的影响和对策。

二、调研方法1. 实地调研:我们前往泰山进行实地考察,深入了解泰山的自然环境和文化资源。

2. 访谈调查:我们采访了泰山管理机构的相关人员,了解泰山的管理方式、旅游开发情况以及对泰山未来的规划。

3. 文献资料调研:我们阅读了大量有关泰山的历史资料、学术论文和旅游推广资料,为我们的调研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三、泰山概况泰山是中国的五岳之一,位于山东省泰安市境内,是我国的重要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地。

泰山以其险峻的山势、壮丽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而闻名于世。

1. 泰山文化:泰山是中国古代皇帝封禅之地,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泰安市区有许多古迹和名胜,如泰山博物馆、孔庙、岱庙等,都是国内外游客热衷于前来参观的景点。

2. 自然资源:泰山有九曲十八弯的山路,路边树木葱茏,风景宜人。

山上有丰富的植被和动物资源,被誉为“自然博物馆”。

登上泰山的顶峰,可以俯瞰山下壮丽的景色,让人为之惊叹。

3. 旅游开发:泰山是我国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每年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游客。

旅游业已成为泰安市的重要支柱产业,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四、泰山面临的挑战1. 旅游高峰期拥堵:泰山旅游在国内外游客中非常受欢迎,特别是在假期和节假日里,游客数量激增,导致登山队伍拥堵,给游客体验带来不便。

2. 生态环境保护:泰山的生态环境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游客的涌入和开发建设对山体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急需加强保护措施来保护泰山的生态系统。

3. 文化传承与保护:泰山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其文化的传承和保护也面临着一些问题,一方面需要加强对泰山文化的研究和保护,另一方面也需要更好地向游客传承和展示泰山的文化价值。

五、建议和对策1. 加强旅游管理:通过提前规划,合理分流游客,减少拥堵和排队时间;加强导游队伍建设,提高导游的素质和服务水平;加强旅游设施建设,提供更好的服务条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泰山总体规划调研报告学院:班级:姓名:学号:泰山风景区总体规划(一)第一部分泰山风景区总体规划(2000—2020)一、总则第1条目的为加强泰山风景名胜区管理的科学性和连续性,统筹泰山资源保护和旅游发展之间的关系,特制定《泰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01~2020)》。

第2条依据(略)第3条规划适用范围泰山风景名胜区的规划面积为156km’,包括泰山主景区和灵岩寺景区两大部分。

泰山主景区(含蒿里山一灵应宫一岱庙地区)面积为148.6km2。

东以泰佛路和泰历路为界,南以环山路为界,西以马套至花坦的道路为界,南端延伸至岱庙、灵应宫和蒿里山;灵岩寺景区面积为7.6km2,规划范围基本以泰山林场管辖范围为界。

规划范围以外设缓冲区,主景区周围的缓冲区面积约40km2,西北侧以规划范围以外1000m为界,西南侧以京沪铁路为界,局部扩大至大河水库南岸,南侧基本涵盖泰安旧城,东侧和东北侧边界为环山公路以外lkm,局部扩大至安家林水库和刘家庄水库东岸。

灵岩寺景区的缓冲区面积约3.5km2,以规划范围以外100m为界,西南侧局部扩大。

第4条规划期限泰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的实施期限为2001年至2020年。

共分三期:近期:2001年至2005年;中期:2006的至2010年;远期:2011年至2020年。

第5条规划原则1.可操作性原则:是本次泰山风景名胜区规划的核心原则。

即规划要为管理服务,应成为泰山风景名胜区管理部门保护、建设和管理泰山的有力工具。

具体措施包括制定分区规划,在分区层次上控制人类活动、设施建设和用地性质,从而使管理者依据分区控制规划的内容实施管理;时间上,远期规划和中期规划为目标规划和战略规划,重点明确大的方向性原则,同时为中远期规划实施留有一定弹性;近期规划为实施性规划,制定详细的行动计划、落实目标规划与战略规划的相关内容。

2.管理边界惟—一性原则:在空间上管理者只面对一种边界,即分区边界,资源保护、旅游活动与设施建设方面的规划要求均与分区建立空间上的联系。

3.保护与利用统筹原则:风景名胜区规划管理的基本目标是在资源充分有效保护前提下的合理利用。

保护与利用虽是风景名胜区规划管理中的根本矛盾,但并非是不可协调的矛盾。

许多情况下,保护与利用同时存在于同一块用地上,处理不妥,将会顾此失彼。

因此不应将保护与利用割裂开来,而应统筹考虑,根据每一地块资源的重要性和敏感度允许不同种类的人类利用,从根本上解决保护和利用的矛盾。

二、景观资源评价第6条景观资源价值泰山作为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具有珍贵的历史文化价值、独特的风景审美价值、典型的地质学研究价值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价值。

泰山景观资源的历史文化价值、审美价值、地质学价值和生物多样性价值是有机融合在一起的。

这不仅在中国,就是在世界范围内也是很少见的。

第7条景观资源特征泰山景观资源具有强烈的序列感,其特征是“三重空间一条轴线”。

登天序列以蒿里山、岱庙、岱顶为节点,代表地府、人间和天界的三重空间,并以一天门、中天门、南天门为人间到天界的三大节奏,其间“三里一旗杆,五里一牌坊”,构成步步朝天的神圣气氛,形成泰山风景名胜区的“历史文化轴线”。

第8条景观资源分类(略)第9条景观资源分类评价(略)第10条景观资源分级(略)第11条景观资源分级评价(略)第12条景观资源分区(略)第13条景观资源分区评价(略)三、性质与目标规划第14条性质泰山为五岳之首,是中国文化史的局部缩影,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泰山风景名胜区是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第15条管理总目标1.充分保存或保护泰山的文化资源、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完整体现泰山的历史文化、科学研究和风景审美价值。

2.在环境承载力的限度内,以适当的方式和速度在适当的空间和时间发展泰山风景名胜区的旅游事业,提供游客高品质欣赏泰山、体验泰山,以及认知泰山的各种机会。

3.以“智能泰山”和“数字泰山”为目标,建立泰山风景名胜区管理信息系统,包括旅游服务信息系统、旅游预警系统、防火监控系统等三个子系统,提高泰山管理的科技含量。

引进IS09000、IS014000质量认证体系,逐步使泰山的管理与国际标准相衔接。

第16条资源保护管理目标1.充分有效地保存、保护、管理并展现泰山作为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的物质与空间载体(共84处),保证遗产及其周边环境的完整性与真实性。

2.充分有效地保存、管理和展现泰山的文化资源(包括57处文物建筑、1800多处石碑石刻、30000多株名木古树),保证泰山历史的延续,保证子孙后代真实完整地欣赏和体验泰山历史文化资源的权利。

3.保护泰山的地形地貌(包括64处奇峰异石和21处瀑布潭池)及其美学价值。

制止对泰山地形地貌的恶性破坏。

对地形地貌已遭严重破坏的地区,尽最大可能修复,使其最大限度地恢复到自然状况。

4.保存和保护泰山的森林植被和野生动物资源,尤其要加强对泰山本地物种的保护,控制和减少外来物种的引进和繁育。

保存和保护泰山的基因资源和物种组成,保证泰山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生态进程的连续性;对生态破坏严重的地区,尽最大可能修复,使其最大限度地恢复到自然状况。

5.保存和保护泰山的自然水系(包括泉源和溪流),改善自然水质,提高自然水体的洁净度和清澈度。

除最小程度地满足泰山风景名胜区的水源供给需求外,控制直至消除其他各种形式的人类活动对自然水系的破坏。

对自然水系遭到破坏的地区,尽最大可能修复,使其在最大限度内恢复到自然状况。

鼓励并提倡对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6.保护和改善泰山风景名胜区及其周边环境的大气质量,提高能见度,控制直至消除影响泰山大气质量与能见度的人类活动。

7.保护泰山的神圣庄严氛围,控制各种噪声和光污染,减少直至消除与泰山神圣庄严气氛不协调的人类活动。

8.在满足以上保护目标前提下,鼓励以泰山为对象的科学考察和研究活动。

9.建立泰山文化与自然资源信息系统,周期性地调查、收集、更新泰山的资源信息,并进行实时监测,保证管理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10.明确泰山风景名胜区的边界,建立明显标识,保证资源管理空间上确定性。

11.协调泰山风景名胜区周边地区的建设与管理,使其与泰山的文化与自然资源相和谐。

第17条旅游发展管理目标1.在满足以上保护目标前提下,根据泰山资源的价值与特征,开展适度的旅游活动,保证泰山旅游事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2.在与资源保护目标不冲突的前提条件下,在适当的空间以适当的方式和强度开展旅游活动,提供高品质、多样化的游客体验。

3.在充分考虑资源保护的前提下,在适当的地点以适当的规模建立泰山旅游服务设施系统,为游客提供必要的、经过严格控制的服务设施。

4.建立泰山旅游信息监测系统,缓解泰山游客空间和时间分布不平衡现象。

5.注意处理泰山风景名胜区与泰安市和济南市的关系,在充分有效保护泰山资源的前提下,带动地方经济持续发展。

第18条分期目标(略)四、规划结构与用地布局第19条用地布局泰山风景名胜区的土地利用布局可从“点、线、面”三个层次进行描述,每个层面都反映了保护与利用的关系。

1.面状层次:总体上看,泰山资源保护与利用的强度呈现以岱顶为中心的同心圆渐进式结构。

岱麓地区(海拔200m以下)是泰山风景名胜区的外围地带,中天门以上(海拔900m以上)是核心地带,从外围地带到核心地带的区域为中间地带(海拔200—900m)。

从岱麓到岱顶,资源保护的比重逐渐增强,资源的利用比重逐渐减弱。

表现为特殊地貌保护区、史迹保存区和景观恢复用地等资源敏感区增加;设施建设区减少,人工设施的数量减少;人类活动的种类减少、活动强度减弱。

2.线状层次:各类用地呈现以放射状旅游路线为轴的渐进式结构,这是泰山风景名胜区主要的用地布局形式。

由旅游路线向外,依次为山林野游地、景观保护培育区和生态保护区。

生态环境保护的程度逐渐增强,资源的利用程度逐渐减弱,旅游活动逐渐减少直至完全禁止。

3.点状层次:敏感资源区和设施建设区呈现点状分布的状态。

敏感资源区是风景区资源保护的极端情况,包括特殊地貌保护区、史迹保存区和景观恢复用地三类,它们依据实际情况随机分布在泰山风景名胜区的面状层次上。

设施建设区是风景区资源利用的极端情况,这部分用地依据游线需要和资源条件限制,合理分布泰山风景区的线状层次上。

第20条资源保护结构资源保护包括生态系统保护和景观系统保护两个方面1.泰山风景名胜区生态系统(包括地质地貌、自然水系、森林植被、野生动物等),按照上条所述的保护与利用的协调关系,进行分区保护。

具体措施参见五、《土地分区控制规划》。

2.泰山风景名胜区景观系统(包括区内的世界文化遗产和世界自然遗产),按照景观资源的特征,进行分类保护;按照景观资源的重要性,进行分级保护。

具体措施参见七、《保护与培育规划》。

第21条主景区旅游空间结构泰山风景名胜区主景区的旅游空间呈“放射状层级式”结构。

泰山风景名胜区从内到外有目标层级、中转层级和人口层级三个层级,从目标层级和中转层级分别向外形成放射状的登山路线。

1.目标层级。

海拔1400m以上,即岱顶,是游客登泰山的最终目的地。

从岱顶放射出6条登山路线:岱顶一南天门一中天门,岱顶一瞻鲁台一中天门,岱顶一桃花源,岱顶一卖饭棚子,岱顶一天井湾,岱顶一天烛峰一山呼台。

2.中转层级。

海拔900m左右,位于游客登泰山的途中,是重要的物资供应点和交通中转站。

位于这个圈层的有中天门、桃花源和卖饭棚子、山呼台四处。

从中天门放射出3条登山路线:中天门一红门,中天门一天外村,中天门一上梨园。

从桃花源放射出3条登山路线:桃花源一桃花峪,桃花源一巴山沟—樱桃园,桃花源一打虎峪一天外村。

从卖饭棚子放射出1条登山路线。

卖饭棚子一玉泉寺一和尚庄。

从山呼台放射出1条登山路线:山呼台一艾洼。

3.人口层级。

海拔200m左右,是泰山主景区的进山人口,主要的服务设施建设区。

各人口通过“环山路”互连,并与泰安城服务基地建立快速连接。

位于这个圈层的有红门、天外村、樱桃园、桃花峪、和尚庄、天井湾、艾洼和上梨园等八处。

第22条主景区旅游路线结构泰山风景名胜区主景区的旅游路线呈“伞状”结构,重点旅游线呈“一轴两翼丁字形”结构。

1.“伞状”结构。

泰山风景名胜区旅游线路线主轴明显,从蒿里山经岱庙到岱顶的传统路线是体验泰山文化最重要的游览线,是整个伞状结构的“伞柄”;“环山路”连接各进山旅游路线,并建立各进山口之间及它们与泰安城旅游服务基地的快速连接,相当于伞状结构的“伞裙”;泰山风景名胜区的其他旅游线路线均以“环山路”为起点,以岱顶为目标,包括桃花峪一桃花源一岱顶、艾洼一天烛峰一岱顶、天外村一中天门一岱顶、和尚庄一玉泉寺一岱顶、天井湾一岱顶、上梨园一中天门一岱顶等,这些旅游线路构成伞状结构的“伞骨”。

2.“一轴两翼丁字形”结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