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吴中区金庭镇总体规划现状调查报告

苏州吴中区金庭镇总体规划现状调查报告
苏州吴中区金庭镇总体规划现状调查报告

第一章金庭镇现状概况

第一节、地理位置

金庭镇位于苏州市西南端,距苏州古城45公里,原属吴县市(吴县),2001年3月撤市建区后属苏州市吴中区。2002年金庭镇被纳入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管理范围,从而成为太湖旅游度假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历史上的鱼米之岛,也是我国淡水湖泊中最大的岛屿。陆域面积82.36平方公里。主岛西山岛,陆地面积79.8平方公里,南北宽11公里,东西长15公里,湖岸线逶迤曲折,长达50公里。金庭镇包括西山岛和周围的横山、阴山、大干山、小干山、绍山、大山、小大山、棒杵山、大沙山、东南湖、西南湖、疃里湖,共计13个岛屿及附近湖面,主峰缥缈峰为太湖七十二峰中第一高峰,海拔336.6米。

第二节、历史沿革

从太湖三山岛和金庭秉常村俞家渡古文化遗址的发掘证实,早在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金庭即有人居住。夏初(约公元前21世纪),禹治水过金庭,留下了禹王庙、禹期山等遗迹,禹分天下为九州,金庭属九州之一的扬州。

商末金庭始属吴境。周元王三年(吴王夫差二十三年,前473)越灭吴,金庭归越。周郝王九年(前306),楚灭吴,金庭归楚,属春申君黄歇之封地。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秦统一六国,设吴县,隶属会稽郡,金庭始属吴县。

清雍正十三年(1735),在东山设太湖厅,乾隆中期后金庭民事亦由太湖厅管辖。咸丰十年(1860),太湖厅划属湖州府,金庭属湖州。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在金庭设靖湖厅(县级建置),隶属苏州府。民国六年(1912)1月,废太湖靖湖两厅,设太湖县,辖东金庭,旋易名为洞庭县,金庭归属吴县。

1949年七月,成立太湖区行政办事处,辖东山、金庭、马山等地。1951年六月,太湖区行政办事处撤销,金庭仍属吴县。1952年七月,复建苏南人民行政公署办事处,金庭归其管辖。1953年五月,太湖办事处改建为震泽县。1959年四月,震泽县撤销,金庭复归吴县。1983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太湖风景名胜区13个景区之一;1999年被评为江苏省历史文化名镇;2001年三月吴县撤市建区,金庭属苏州市吴中区。2002年金庭镇被纳入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

第三节、自然条件

金庭属北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类型,四季分明、温暖湿润、降水丰沛、日照充足和无霜期较长。年平均温度在16℃左右,降水一般集中在4-9月,年降水量在1000~1500毫米

苏州吴中区金庭镇总体规划现状调查报告

之间。年均日照时数约为2100小时。霜期在80天左右,无霜期约280天。在地质构造上属扬子涯地台、下扬子——钱塘褶皱带(东部)。地层致密坚硬,构成了金庭基本山体。中西部为山麓,形成四个较为明显的植物垂直分布带。金庭80%的山地覆盖着森林,全岛林木覆盖率达68%,高于发达国家水平。

第四节、社会经济状况

苏州市金庭镇是我国淡水湖泊中最大的岛屿,相继被国家命名为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国家森林公园、全国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这颗“太湖明珠”愈发显得熠熠生辉。一、行政区划及人口规模

金庭镇是中国内湖第一大岛镇,辖12个行政村,即秉场村、石公村、缥緲村、堂里村、林屋村、东蔡村、元山村、蒋东村、东河村、东村村、庭山、衙甪里。154个自然村。金庭镇总人口43238人,户数15336户。镇区人口9343人,流动人口1462人。

金庭镇各行政村基本情况表(2009年)1-4-1

12个行政村概况:

(一)秉场村

位于西山岛东南部,原称跃进大队,境内有山东、俞家渡、胡家地、堵家地、毛竹场、

秉场里…13个自然村。共1540户,4128人,村民人均收入6891元,农村经济总收入2932万元。有果园700亩,稻田400亩。曾有金庭最早创办的茶厂(1969年),有完整的揉捻机、烘干机、滚筒机等设备。花果以梅子、枇杷、杨梅、银杏、板栗为主,其中枇杷产量居金庭第一,银杏产量亦较大。秉场,原写作兵场,因春秋时吴王在此辟校练兵而得名;俞家渡,因古时有里人俞氏在此设义渡而得名,80年代曾于此挖掘出新石器时代人类活动遗址。境内有罗汉寺景点。秉场村与镇夏集镇紧邻,境内有上海市总工会金庭修养院等多家旅游服务单位。

(二)石公村

位于西山岛东南部,原属石公乡,因境内有石公山景点而得名,有梧巷、许巷、樟坞、旸坞…17个自然村。1137户,3156人,村民人均收入8547元,农村经济总收入2758万元。梧巷,因南宋时凤氏来居,取“凤栖梧桐”之意而称梧巷;许巷,原称作熙巷,因其地阳光特别和煦而得名,为徐氏所居,后多因勿写而写作许巷。共1049户,3015人,村民人均收入8547元,农村经济总收入2758万元。有果园900亩,稻田140亩。境内有石公山著名景点,还有银湖山庄、金庭宾馆等多家旅游服务单位,花果以柑桔、梅子、板栗、杨梅为主,其中杨梅、板栗产量最大。

(三)缥緲村

位于西山岛中南部,原属石公乡,因位于缥缈峰之南而名,境内有秦家堡、周家巷、西蔡里…17个自然村。共848户,2917人,村民人均收入8547元,农村经济总收入2758万元。秦家堡,因南宋时秦观六世孙秦宗迈定居于此而得名,今有芥舟园、秦仪墓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西蔡因南宋秘书郎蔡源长子奉母定居于此而得名,今存爱日堂花园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有果园350亩,稻田240亩。花果以柑桔、梅子、银杏、板栗为主。该村濒临消夏湾,鱼塘、菱荡较多。

(四)堂里村

位于西山岛西部,原称光明大队,属堂里公社,境内有堂里、陈巷、劳村…7个自然村。堂里,因旧时多高堂大屋而得名。共1033户,2907人,村民人均收入6611元,农村经济总收入1832万元。有果园450亩,稻田280亩。花果以柑桔、桃子、梅子、板栗、杨梅为主,其中桃子产量居金庭首位,板栗、杨梅亦较多。堂里原为堂里乡机关所在地,有中心小学、初中各一所。境内原有水月寺、西湖寺等古迹,有保存较好的仁本堂等明清宅第多处。

(五)林屋村

林屋村位于西山岛东部,境内有后堡、洞山、庙场…23个自然村。共1572户,4276

苏州吴中区金庭镇总体规划现状调查报告

人,村民人均收入8101元,农村经济总收入1509万元。有果园120亩,稻田308亩。花果以柑桔、银杏、梅子、板栗为主,其中银杏产量较大。洞山,原称有意大队,属石公公社,境内为洞山下自然村,因位于龙洞山下而得名,该村种植大棚蔬菜较多。镇夏,相传因大禹在此镇夏妖而得名;庙场,原为神景宫道观(灵佑观)东岳庙所在,民国时期警署等地方行政机构多设于此。境内有林屋洞著名景点。

(六)东蔡村

东蔡村位于西山岛南部,毗邻消夏湾,有环山公路贯穿。境内有秉汇、庙东、东蔡 (10)

个自然村。花果以柑桔、银杏、梅子、板栗、枇杷为主,其中柑桔、枇杷产量较大。东蔡兴起于南宋末,因宋秘书郎蔡源次子继孟居此而名,村上有完小、银行、信用社、粮站及个体商家多家,早市较为繁荣。共1220户,3392人,村民人均收入6328元,农村经济总收入2164万元。东蔡与徐巷、秦家堡相临,街道整齐,多以花岗岩、青石铺成,明清建筑保存较多。境内有上方寺等古迹。

(七)元山村

原属金庭乡,位于西山岛东端,境内有19个自然村,共1225户,3758人,村民人均收入6966元,农村经济总收入1769万元。有果园60亩,稻田508亩。元山盛产石灰石,开采历史极长,现境内有县属太湖建材集团公司,境内屯山上原有萧天君庙,俗称五老爷庙。在太湖大桥开通前,元山是进出金庭的主要交通港口之一,有轮渡往返于元山和东山岱松码头之间,金庭至苏州的客轮亦在元山停泊。该村开采石灰石,花果以梅子为主。

(八)蒋东村

位于西山岛东北部,与元山村相邻,原属金庭乡,因境内有蒋家巷、东河滩两个自然村而称蒋东。境内有5个自然村,共1134户,3725人,村民人均收入7960元,农村经济总收入2919万元。有果园30亩,稻田207亩。村内有完小一所。紧邻蒋东村的有江苏省太湖才是公司(金庭监狱)、苏州市武警支队五中队、境属无机化工和金庭水泥厂。该村开采石灰石,花果以梅子为主。

(九)东河村

位于西山岛东北部,与东河集镇相邻。设22小组,共1732户,总人口4557人,外来人员2500人,1600户。总占地8.5平方公里,总耕地面积5700亩。全年净收入70万,固定资产948万,主要收入来源为出租资产。有果园200亩,稻田280亩。境内有金庭中学。花果以梅子、银杏为主。

(十)东村

位于西山岛北端,原属堂里乡,境内有东村、西上…25个行政村。东村因汉初商山四皓之一的东园公隐居于此而得名。共1023户,3652人,村民人均收入6964元,农村经济总收入2435万元。有果园200亩,稻田90亩。花果以柑桔、桃子、梅子、板栗、银杏、石榴为主,其中石榴产量较大。东村保存古迹较多,有敬修堂等明清宅第多处,栖贤巷门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十一)庭山村

位于西山岛东北端,境内有后埠、前湾…8个自然村。共1063户,3570人,村民人均收入6911元,农村经济总收入2642万元。花果以梅子、板栗、银杏为主。后埠,因古时其地前为湖湾,后为船埠,故名后埠,有果园150亩,稻田140亩。后埠有双井、孝子坊等古迹。该村境内开采黄石,花果以梅子为主。

(十二)衙甪里

位于西山岛西端,境内有衙里、甪里…20个行政村。共1187户,3629人,村民人均收入7292元,农村经济总收入2240万元。衙里,因明、清时有太湖营游击衙署设在此而得名。有果园200亩,无稻田。花果以柑桔、梅子、桃子为主,村内有初小一所。境内有天妃宫、甪庵等古迹,现有陵园。甪里,村中有完小一所,原有长寿寺、文昌阁等古迹,现郑泾港商有永宁桥、孤兴桥两座古桥。旧时甪里布局正规,村北有禹王庙等景点。

二、用地平衡

据现状调查,金庭镇全镇土地总面积为125122.4亩,人均土地为2.17亩。耕地9499.5亩,其中灌溉水田8058.9亩。旱地1414.8亩,菜地25.8亩。园地28948.1亩,其中果园27972.2亩,桑园1.8亩,茶园878.4亩,其他园地95.7亩。林地23503.0亩,其中密林地12169.1亩(含竹林地376.8亩),灌木林3428.1亩,疏林地7904.7亩,苗圃1.1亩。居民地及工矿用地17156.2亩,其中城镇868.6亩,农村居民地9222.1亩,独立工矿用地4266.7亩,特殊用地2798.8亩。交通用地1874.3亩,其中公路639.0亩,农村道路1235.3亩。水域(不含太湖水面)19523.6亩,占土地总面积的15.6%,其中河流水面1103.5亩,坑塘水面3104.9亩(含人工鱼池水面2231.1亩),苇塘454.9亩,滩涂10552.5亩(含滩涂水田9333.2亩,滩涂旱地1005.7亩),沟渠3326.3亩,水工建筑物995.1亩。未利用土地24617.7亩,其中荒草地24021.5亩,裸岩石砾地581.3亩,田坎0.7亩,其他14.2亩。

三、经济状况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太湖大桥建成通车后,金庭镇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从以农副业为主,发展成为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基础设施比较完善的投资开发热土和旅游热线。

苏州吴中区金庭镇总体规划现状调查报告

从2001到2005年,金庭镇经济呈现出一种明显增长的趋势。2006年金庭镇国内生产总值10.02亿元,其中第一产业1.63亿元,第二产业3.08亿元,第三产业5.31亿元,比上年增长17%,人均国民生产总值22952元,比上年增长14.67%,经济有了更大的增长。

同时苏州金庭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是国家级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建设2万亩农业现代示范区。根据建设目标要求,分为10个功能区,分别是:粮油作物优质高产示范区、农产品加工区、名特优新果品生产示范区、花卉苗木种植示范区、特种水产养殖示范区、森林生态展示区、设施蔬菜栽培示范区、良种畜禽养殖示范区、旅游农业休闲区、农村居民生态居住区。为金庭镇的经济带来更大的发展。

四、社会事业

金庭镇教育事业进一步发展。教育质量明显提高,投入进一步加大,设施不断完善。先后扩建了石公小学校园,新建了金庭中学1000平方米教育楼及1200平方米车棚,对石公中学内外电线线路进行了改造。教育基本建设投资250余万元。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撤并了石明小学,金庭中学堂里分校,同时,根据初中生源分布状况,对石公中学、金庭中学初中段施教区作了适当调整。

医疗卫生事业稳步推进。农村大病风险医疗制度进一步巩固和扩大。社区服务建设进一步加强,积极利用社会力量,发展社区服务项目。农村改水改厕继续推进,后堡、梅益、林屋村自来水改水工程基本完成,全镇新增自来水受益人口3022人,改厕501户。

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完善。全面实施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对6425名符合农保政策男60周岁以上、女55周岁以上的老年农民无门槛进入农保体系。加大了对低收入人群的帮扶力度。

五、市政设施

(一)交通:西山岛通过太湖大桥直接与岛外陆地连通,岛内有环山公路,支线公路和旅游专线公路10多条(已建道路59.6km,在建道路4.6km,规划道路7.5km)。

(二)供排水:1993年金庭镇在东河新区建小型自来水厂,目前日供水能力10000吨。2004年,拟新建1万吨级的金庭自来水二厂,首期日供水5000吨。

(三)电力通讯:金庭在东河有金庭邮政支局,1991年在东山建电信塔,次年建成移动电话基地。农村电网已全部落实到位,有线电视覆盖率100%。金庭镇目前建有35KV金庭变电站一座,位于镇区西南方向约1km处,担任全镇及太湖度假区部分供电任务,占地面积2170平方米,供电面积近100平方公里,供电户数约2.23万户。2003年供电量为3120万Kwh,2004年供电量为5490万Kwh,2005年供电量为7031万Kwh。

(四)污水处理:金庭镇在东河有污水处理厂1座,日处理能力5000吨。在田头村建垃圾埋场1座。

第五节、生态环境现状

金庭有浩瀚的水体调节气候,有满山遍野的林木果树净化空气,有优质的水源供应,生态环境保持着良好的状态。盛产柑桔、枇杷、白果、茶叶等名优果品、太湖白虾、银鱼等特种水产品。同时,拥有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

金庭以丘陵为主,林木覆盖率达68%以上。空气达到二级标准,属清洁类空气。西山岛及周围没有造纸厂和其他污染严重的工厂。近年金庭又建成了污水处理厂。金庭土壤质量属一级,安全等级的土壤质量,符合发展AA级绿色食品。

金庭镇目前存在一定的生态环境问题。从环境现状调查结果来看,现存的生态主要问题有:

(一)水环境容量较小,全镇河道水质一般处于III类,个别指标甚至劣于V类;

(二)污水收集和雨水收集管网建设还没满足全镇的要求;

(三)城镇管理的现代化水平与城镇建设的快速发展不相适应,局部地区还存在卫生状况、环境面貌、违章建筑等问题。周围小岛生活垃圾处置能力跟不上城镇化进程,环卫设施明显缺乏,现有的环卫设施设备也有些陈旧、场地狭小。

第六节、环境保护现状

一、水环境调查

(一)水环境污染源:

金庭镇的水环境污染源包括居民生活污水污染源、工业废水污染源和面污染源。据2004年金庭镇环境规划报告,金庭居民生活污水年排放量约为215.7万吨。工业企业约有50余家,其中大部分是污染较轻的加工等工业,重点废水污染主要有两家。农田地表径流是农业生产中的化肥、农药和土壤养分流失对地表水环境造成农业面源污染影响的主要途径和形式。城镇建设用地地表径流污染主要来自于居住用地和交通用地,根据环境规划估算,金庭镇面源污染年排放总量CODcr污染物约为587.36吨,BOD5总量约83.39吨,氨氮总量为16.6吨。根据监测结果,金庭后堡江水质状况总体上处于III类水域的状况。

(二)水污染治理:

根据调查,目前金庭镇有一定的污水收集系统,阳山岛等周边小岛不具备生活污水收集系统,镇区内90%以上的居民生活污水和企事业单位污水排入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厂目前污水处理能力5000吨/日。

苏州吴中区金庭镇总体规划现状调查报告

二、大气环境调查

金庭镇目前主要大气污染企业有2家。目前,金庭镇加强了对工业污染源的监督管理,大力推行清洁生产,由分散的点源治理转变为集中控制与分散治理相结合。

三、声环境调查

金庭镇声环境污染属混合型,主要由交通噪声、建筑施工噪声、工厂企业固定噪声、社会生活噪声等交织而成。根据居民反映,影响较大的是交通噪声。金庭镇区域声环境状况良好,集镇居住区监测值均低于2类标准。

四、固体废弃物环境调查

2003年金庭镇总共产生生活垃圾约为0.75万吨。城镇地区生活垃圾由环卫部门集中收集清运;城镇主要街道设有果壳箱。农村地区目前已有统一的垃圾收集处置系统,每村有固定清洁员,但管理没有到位,垃圾乱倒现象还是比较严重。收集生活垃圾后,由金庭镇田头村垃圾填埋场填埋方法来处理,最大程度地保护了土地资源。

第七节、古镇村现状

古村落是吴文化中的一朵奇葩。无论是小巷深深、门枕深立、高墙四起的东村,还是庭院幽深、民风淳朴的明月湾以及气势轩昂、雕刻精美的堂里,这些古村落都以其独特的江南水乡风韵,令慕名而来的每一位专家学者和海内外游客陶醉其中并发出由衷的赞叹。

古村落,虽历经磨难,目前尚有一定数量的古建筑,既有宋代气势不凡的禹王庙、楠木大殿;又有明代涵村的古店铺,东村的楠木栖贤巷门、明湾独特的清砖斜砌扇形墙体房,还有清代堂里仁本堂精细木砖雕刻的雕花楼,沁远堂的雕花大厅,东村“四门楼六进”敬修堂等。历史上的金庭曾形成了后埠、明湾、东蔡、西蔡、东村、倚里、慈里、堂里、角里、镇夏、衙里、涵村、鹿村、秉场、梅益、植里、东河等古村落。其中堂里、后埠、东村、甪里、明月、东西蔡尤为突出。

第八节、行政区划

吴中区原为苏州市吴县一部分,1995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吴县建立吴县市(县级),以原吴县行政区域为吴县市区域,仍由苏州市管辖。2000年12月31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吴县市,原辖区分设为吴中区和相城区,2001年2月28日正式宣布。

金庭镇由金庭镇于2007年6月更名而成,行政隶属于吴中区,是太湖旅游度假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辖区总面积248.42m2,其中全镇陆域总面积82.36 m2,太湖水域面积166.06 m2。共设一个镇区及12个行政村,共154个自然村庄。

第九节、风土人情及文化

金庭的群众文艺种类丰富。文艺创作方面,历来文人辈出,如唐诗人曲信陵等;金庭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书法家是明代的蔡羽,精于楷书和行书。其弟子王宠精于小楷,是与祝允明,文征明齐名的明代三大书法家之一。因金庭多低山丘陵又盛产太湖石,故盆景在金庭的农户和集镇居民中历来十分普遍。此外当地植被茂密,树根资源丰富,故根雕艺术也是其特色文化。

金庭是稻米产区,以大米为主食,面食为辅,一日三餐多是一粥两饭。长期以来形成了口味清淡、调料讲究、咸中带甜的苏帮特色菜肴。金庭还是碧螺春产地,茶叶历来是当地人主要的饮品。接待客人时泡上一杯清香的碧螺春,是金庭人不变的传统。

第九节、镇域现状土地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1、随着社会发展和旅游人口的不断增多,镇域景点建设用地与居民社会用地的矛盾日益突出。景区的保护与当地居民的生存发展存在一定的矛盾,过多与景区无关的生产和建设活动破坏了景区风貌的完整性。

2、作为金庭景区重要景观资源为数众多的古民居、古街巷,遭到了不同程度的侵害和破坏。除了少部分古村、古镇民居保存较好、具有较高的景观价值外,许多古民居破损情况严重,对景区的景观质量影响较大。

第二章金庭镇自然条件概况

第一节、气候气象

金庭属北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类型,加上太湖水体的调节作用,具有四季分明、温暖湿润、降水丰沛、日照充足和无霜期较长的气候特点。

金庭的年平均温度在16℃左右,全年中温度最高的是7~8月,极端最高气温为38.8℃;最低的是1~2月,极端最低气温为-9.8℃。

本地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161.7mm,全年降雨日数在120天左右。年均日照时数约为2100小时。霜期在80天左右,初霜期一般在11月下旬,终霜期一般在2月下旬,无霜期约280天。

本地受季风影响,常年主导风向为东南风,次主导风向为西北风,年平均风速为3.4m/s。

第二节、水文资料

苏州吴中区金庭镇总体规划现状调查报告

吴中区历史悠久,也是著名的江南水乡地区。区内河港纵横,湖泊众多,主要河道有京杭运河、吴淞江、胥江等;主要湖泊有太湖,澄湖、独墅湖、石湖等。根据地形地貌和水系特点,全区分为六个水利分片,即运河东片、城区片、胥江北片、胥江南片、东山镇片、金庭镇片。

太湖的实际面积约2240平方公里,湖岸线长393.5公里,总蓄水量44.28亿立方米,是全国第三大淡水湖。太湖历年平均水位在3.00~3.14米之间,最高水位5.08米,最低水位1.76米。多年实测平均水位变幅1.30米。

金庭警戒水位3.6m。

金庭正常、警戒、最高水位情况表2-2-1

金庭属金庭镇片,是太湖的一个岛屿,四周临湖,远景用地规划为生态旅游区和生态农业区。防洪标准为50年一遇,排水直接出入于太湖。工农业生产用水由太湖提供。

第三节、地质资料

金庭镇域总面积为82.36平方公里,其中丘陵山地占62.8%,山麓平原与湖河平原占23.7%,其余为滩地。

地表水:金庭峰峦起伏,丘岗绵延。岭岗之间形成20多条深浅不等的沟谷(形若船坞,称为山坞),每逢下雨,水沿沟谷而下,流量因集水面积大小而异。

地下水:金庭山体主要由泥盆纪石英砂岩构成,岩层中地下水比较丰富。水化学类型为

重碳酸钠水,矿化度小于0.3克/升,总硬度10~14度,为低化度、低硬度优质水源,可作为矿泉水开发利用。

金庭在地质构造上属钱塘褶皱带(东部)。古生代泥盆纪前,广为浅海。泥盆纪时,因地壳上升而成为陆地。石炭纪早期,海陆更替。石炭纪中晚期至二叠纪早期,又沦为浅海。二叠纪中期,地壳强烈震荡,海侵海退频繁,二叠纪末至中生代三叠纪早中期,再次遭海侵。三叠纪晚期,受印支运动影响,山丘隆起,海水东退,结束了海水时进时退的历史。侏罗纪至白垩纪,受燕山运动影响,地层产生褶皱和断裂,岩浆沿部分裂缝上侵或喷出。以后又经过长期的风化、剥蚀、径流、淤积,才形成现在的低山丘陵、平原湖荡等地貌类型。

金庭为太湖第一大岛,在地质上属天目山的余脉,是中生代印支运动的产物。山体经过长期的侵蚀,变得圆浑平缓;岭岗之间形成20多个深浅不等、坐向不一的山坞,最长的涵村山坞长达2.5公里,其余在0.5~1.6公里之间。山下是滨湖平原,与太湖交接处形成30多条纵深不等的港湾。山体绝大部分由泥盆纪石英砂砾岩构成。少量山丘,如金庭东侧之石公山、龙洞山、元山、乌峰顶和南侧的祭山等,由石灰岩构成。在堂里蛇头山还有小面积的花岗斑岩分布。山前岗地和湖滨平原普遍覆盖着下蜀黄土。

金庭大部分低山丘陵由石英砂岩组成,其顶部一般发育着薄层土壤,如砾质薄层红黄土。坡腰和坡底常发育成中层红黄土,而海拔50~100米的缓坡与沟谷多发育成厚层黄土。元山、石公山等少数石灰岩低丘,发育着石灰性土壤。湖滨滩地、围田因常年受湖水涨落和近代湖相沉积母质的影响,发育成小粉土和青泥土。平原和围垦的粮食种植区发育成典型的水稻土。山前平原和梯田的花果种植区因常年受人工影响,多为厚层黄土和果园黄土。

第四节、地震资料

苏州市位于苏州——太仓隆起带。基底岩体由泥盆系砂页岩、砂岩,石炭系砂页岩、灰岩,二叠系灰岩、泥岩,侏罗系火山岩系与白垩系及第三系半固结沉积岩组成,上覆粘性土、砂性土。区域构造断裂以NE向为主,次为NNW向,均为隐伏构造。晚第三纪以来新构造运动不明显,区域构造稳定性好。

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本区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

第五节、矿产资源资料

一、.石灰岩、黑色大理石。

石灰岩主要分布于金庭东南部的文化山、元山、马石山、居山及金庭南部的石公山、祈山、大山等石灰岩丘陵地区,为海相沉积型矿床,蕴藏量在5亿吨以上。

苏州吴中区金庭镇总体规划现状调查报告

二、煤炭

主要分布于马村、坞里、南徐、东河等村一带,煤层深度20~200米,煤层厚度0.2~2米。煤层走向一般自西向北向东南,东北向倾斜10°~15°,共有煤九层,煤层不整合。

三、白云岩

分布于堂里,赋存于黄龙组下部,属海相沉积型小型矿点,目前尚未开采。呈浅灰色,块状,微晶及细晶质,厚19.85米。

四、莹石

分布于西山岛西南方的小雷山岛,为低温热液充填型小型矿点,曾由金庭镇衙里村开采。

五、白泥矿

零星分布于五丰、小竹山等处,为石英砂岩层中的伴生矿,产量较少,目前无工业性开采。

六、紫泥矿

分布于后埠村,储量约18万吨,适宜制紫砂工艺品,符合工业指标。

第三章金庭镇社会经济现状

第一节、经济情况概述

金庭镇经济的发展在历史上经历了发展-繁荣-衰落-崛起的历程。明清时期,大批居民外出经商,且多数因经商而致富。民国其间,金庭的蚕桑、柿漆、采矿业有较大的发展。

六、七十年代,金庭通过围湖造田、修建环山公路,建太湖铁塔,建采石及建材企业等大规模建设,奠定了发展基础,经济规模显著扩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乡村工业异军突起,先后办厂100多家,至1984年工业产值达3338万元,首次超过农业产值。1985年,登陆艇轮渡开通,外地汽车可直达金庭,由此旅游人口迅速增加,花果迅速发展,蚕桑很快消亡。1994年10月,太湖大桥建成通车,金庭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都掀开了崭新的一页。从以农副业为主,经济发展滞后的岛镇,发展成为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基础设施比较完善的投资开发热土和旅游热线。

2009年金庭镇实现地区国内生产总值12.59亿,比上年增长3.3%,其中第一产业2.23亿,第二产业3.16亿,第三产业7.20亿,三产比例为17.7:25.1:57.2,人均地区国内生产总值为2.86亿,完成金庭镇全口径财政收入6591万元。

同时苏州金庭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是国家级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建设2万亩农业现代示范区。根据建设目标要求,分为10个功能区,分别是:粮油作物优质高产示范区、农产品加工区、名特优新果品生产示范区、花卉苗木种植示范区、特种水产养殖示范区、森林生态展示区、设施蔬菜栽培示范区、良种畜禽养殖示范区、旅游农业休闲区、农村居民生态居住区。为金庭镇的经济带来更大的发展。

2007~2009年金庭镇国民生产总值一览表3-1-1

2007~2009年金庭镇国民生产总值构成情况一览表3-1-2

分析上表可知,金庭镇的产业结构呈现三二一的特征,第一、第三产业的比重有所上升,第二产业的比重有所下降,呈现出良好的经济结构态势。金庭镇着力调整经济结构,加快发展以旅游业为主的服务业,调优农业结构,突破发展瓶颈,促进全镇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2009年吴中区各街道乡镇经济发展情况表3-1-3

苏州吴中区金庭镇总体规划现状调查报告

金庭镇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而言,在吴中区各乡镇中排名落后,经济基础相对薄弱,各类市政设施不够完善;同时金庭发展面临的最大困难是资金不足,靠自己积累速度太慢,靠金融机构贷款容易受到国家货币政策影响,而且数额有限还容易背上沉重的利息负担。

由于没有形成本地的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的基础,对人才的吸引力不强,管理人才和研究人才少,尚未形成支持高新产业发展的社会文化环境,这可能使金庭镇在新时期的知识经济竞争中处于劣势。

改革开放以来,全镇修复和重建了一些文物古迹、景区景点,同时完善了部分景点的配套设施,并修筑了一些通往景点的道路,为旅游发展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但受资金影响,旅游资源开发的深度和广度还远远不够,还未形成自己的知名品牌。

90年代前,金庭镇经济主要以一、二产业为主,第三产业发展水平极其低下,1985年,由于登陆艇轮渡的开通,金庭镇旅游人口迅速增加,从而带动了金庭镇第三产业的发展,1994年10月,太湖大桥建成通车后,金庭的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都掀开了崭新的一页,金庭镇的三产发展也呈现出了较好的发展势头,近年来,随着汽车的普及,驾车到金庭镇旅游的游客不断增长,特别是周末及节假日游客络绎不绝,为金庭镇的第三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市场前景。

第二节、三大产业现状

一、第一产业现状

金庭镇第一产业以农业为主,2009年末农业总产值为17228万元,林业总产值为718万元,牧业总产值为1893万元,渔业总产值为9385万元。由此可知,农业占有很大的比重,占第一产业总产值的59%。

金庭镇地处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受太湖小气候调节,四季分明,温暖湿润,日照充足,气候宜人;土地肥沃,资源丰富,历史上形成了山区以花果为主,平原以粮田蔬菜为主,滨湖低地以蚕桑、水产养殖为主的农业结构,形成农业茶、果、渔、粮、桑、菜六大经济体系,素有“花果山、鱼米乡”美誉。

2009年金庭镇农业种植情况3-2-1

金庭镇农业以种植业为核心,主要种植水稻,油菜籽,柑橘,梅子,杨梅,枇杷,桃子和葡萄。2009年末,金庭镇第一产业生产总值为2.23亿,总人口为43955,,农业从业人员有35001。

2009年金庭镇水果产量一览表3-2-2 2009年金庭镇牧业生产情况表3-2-3

2009年金庭镇渔业生产情况表3-2-4 2009年农林牧渔总产值构成情况表3-2-5

(完整版)苏州工业园区总体设计规划

苏州工业园区首期开发区总体规划报告第1章苏州市概况 1.1 天然环境 苏州市域面积8488平方公里,其中178平方公里(包括14.2平方公里的古城)是属于市区。苏州境内位于太湖东部的地区,包括苏州市本身,地势基本平坦。太湖(2,425平方公里)位于苏州市以西15公里,它汇集了江苏南部、浙江北部、安徽南部的水流,并由多条河道将水注入长江和大海,五千年前这里还是东海,所以在苏州境内有众多的湖泊、河流和水道与太湖连接。这种纵横交错的河道网络有助于灌溉和运输,同时也能调节长江和太湖的水量和水位。这些风景怡人的水道和湖泊,也使苏州成为众所皆知的“东方威尼斯”。苏州位于长江三角洲腹地是上海以西最邻近的城市,它的西部是无锡和常州,南部与浙江的嘉兴和湖州毗邻,北部长江对岸是南通市。京沪线铁路和京杭大运河都经过苏州市,此外,完善的公路网络和众多的河流/水道网络也提供了前往苏州的水陆交通途径。 1.2 人口 苏州市在1992年拥有总人口567万人。其中:市区人口856,700人,自1975年以来,苏州市人口的平均增长率为每年1.85%,虽然增长率在1980年后开始下降(平均增长率是每年1.5%),但是随着苏州市的经济活动增加,外来人口涌人,这里的人口增长率相信

会升高。我们假设这个新的苏州工业园区必须要能应付每年2.0%的人口增长需求。值得注意的是外来人口对苏州市人口的增长具有显著的影响,这和苏州地区的情形相反,苏州地区人口增加的主要原因是来自自然增长。苏州市参与劳动者总数约占总人口的60,这和中国其他主要城市相似,如下表所示:

上海、天津和苏州的劳动力中少于10%是从事第一产业(比如农业和渔业),大约60%从事第二产业(比如制造业),30-40%则从事第三产业(比如零售业、酒店和金融业)。 1.3 城市发展形式 苏州是中国一大古城,以拥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遗迹以及秀丽的风景而著称。古代的苏州市建于公元前514年,建城的地点就在目前14.2平方公里古城的所在地。传统的城市格局以及独特的道路/河道系统大部分都被保留了下来。1981年,中国宣布将苏州市列为重点保护的历史与文化名城,及国家环境保护重点城市,风景旅游城市和沿海开放地区。随着苏州的迅速发展,古城的基础设施已经显得不足,不适应经济和人口增长的步伐。在保护历史古城,同时促进城市现代化的宏观规划目标这个基础上,苏州已经将古城指定为历史和文化中心,主要用于发展传统工业以及旅游业,在古城的西部,一个面积26.5平方公里,称为“新区”的地区已经获得相当的发展,以适应该市不断增长中的经济和新时代的需求。域西新区由大运河划分为河东和河西两部分,河东主要是住宅区,河西则用于国家批准的高技术产业开发区。在苏州市以西,靠近著名的太湖边的

城市界面——苏州工业园区东环路地区城市设计

城市界面——苏州工业园区东环路地区城市设计 卢济威陈屹峰吴其煊 苏州工业园区东环路地区位于苏州市东部,东侧紧靠中国和新加坡合作开发的苏州工业园区,西侧毗邻苏州古城,区内有作为苏州内环线一部分的东环路、规划中的虞苏杭高速公路及中新路、三星路、机场路、金鸡湖路等重要城市干道穿越(图1)。

东环路地区城市设计的研究范围西起东环路,东至规划中的虞苏杭高速公路,北起三星路,南至机场路,主要对三星路、中新路、金鸡湖路、机场路两侧地区及东环路东侧地区进行设计研究,规划设计范围为63.5ha。 1、发展定位 苏州市在近十多年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一城两区的格局:即整个城市由苏州古城、苏州工业园区和苏州新区三个相对独立的城市区域构成。从宏观上来看,位于苏州古城和工业园区之间的东环路地区,正是限定苏州工业园区这一城市区域的重要边沿之一。因此,作为一个城市界面,强化苏州工业园区的整体城市意象是东环路地区的一个基本功能。 今后,苏州古城将以旧城保护、旧城改造为主要任务,逐渐由生产型向服务型转变;而苏州工业园区和苏州新区则发展成以生产为主,兼重服务的自我完善的独立城市区域,这一城两区将由东西向城市干道干将路—中新路所联系,因此干将路中新路已成为苏州城市的生长轴和发展轴,苏州城市这一沿东西轴向的主导发展模式在新编制的《苏州市总体规划》中也得到肯定。规划中的沿干将路—中新路的地铁轻轨系统也将使这一发展趋势得到加强。因此作为联系苏州古城和工业园区的东环路地区,同时,也应把强化苏州城市东西轴向发展主导趋势作为他的基本目标。基于上述认识,对于苏州工业园区东环路地区,应以城市界面作为其总体发展定位。这个定位包含二个层面: (1)城市景观层面: 工业园区是中新合作的现代化工业区,有着较大的影响和知名度,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城市意象与之相称。对这一相对独立的城市区域而言,东环路地区是对它起限定作用的一个城市界面,因此它对塑造工业园区整体的城市意象有着重要意义,也将起到巨大的作用。 (2)城市功能层面: 苏州古城和工业园区是两个自我完善、相对独立的城市区域,仅依靠一条城市干道和地铁轻轨系统是无法将其很好地联系起来,无法保证物质和住处在它们之间正常地流动和交换,更不能保持苏州城市东西轴向发展的趋势。因此,有必要把它们之间的城市区域建设成良好的联结体,以保证城市职能延续、组织机制有序、区域交通顺畅和环境形态优美。根据以上定位,城市设计要对《苏州东环路地区控制性规划》作必要的调整。 首先,碰到的问题是东环路原规划设置内环高架路,这对工业园区的景观和形成区域次中心都带来不利。因此在设计过程中?仔细论证并与多方协商,将内环高架东移,与虞苏杭高速干道高架并道,平行布置,使东环路成为苏州新老区联系的景观廊。 其次,原规划土地使用以居住为主。城市设计定位要求在基地沿街地区增加商业、办公等服务性功能,特别是对东环路沿街和中新路两侧土地的使用性质作了较大调整。由于土地使用性质的改变以及为保证资金的投入产出平衡,增强开发的可能性,城市设计结合房地产市场调查适当提高了部分地块的开发强度。 第三,出于东环路地区的整体形态框架考虑,调整了控制部分地块的建筑限高,以获得预期景观效果。 2、目标与构思

苏州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制定生态型绿地系统规划奠定城市可持续发展基础 苏州园林设计院有限公司贺凤春、匡振鶠 一、前言 城市绿化是现代都市的重要基础设施,是促进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的协调发展,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城市绿化水平与生态环境质量是建设现代化城市的重要内容,所以必须研究和制定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相协调的城市绿地系统,加强苏州市绿化建设的科学性和延续性,促进苏州城市发展更上新台阶。 绿地系统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切合点,为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美化城市景观,生态可持续发展创造先决条件。 二、苏州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1.苏州市绿地系统规划结构 ①依据山水,构筑五片八园、四楔三带、一环九溪的绿地结构 全市地势靠山濒湖,西高东低,城市位于山水之间。地貌属江南丘陵山地的一部分,由低山丘陵过渡到山麓平原,洪积平原,广积平原。城市西南临太湖,湖区有岛屿。多低山丘陵,近郊有虎丘、何山、狮子山、天平山、灵岩山、七子山;远郊有阳山、邓尉山、穹窿山、清明山、洞庭东、西山。群山海拔高度一般为100-300米,最高峰穹窿山高341米,西山缥缈峰336.6米,东山莫厘峰296.6米。山势浑圆,一般坡度不超过20°25°。城市东部地势低平,多

大小湖泊,有阳澄湖、金鸡湖、独墅湖、黄天荡、石湖、澹台湖,水系网络主要有太湖和三江(吴淞江、娄江、东江),京杭大运河等。古城区地形平坦,河流纵横,为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海拔标高为4.2-4.5米,郊区一般3.8米左右(吴淞高程)。古城内河道纵横密布,宋平江图上河道长82公里,桥325座,至清中期开始逐呈衰落趋势,至清末仅剩河道约55公里,桥241座。民国期间又陆续填没,现今保存着“三横三直”骨干水系,河道35.28公里,桥梁163座,其中古桥约70座,仍为我国河桥最多的城市之一,形成街坊临河而建,居民依水而生“家家户户泊舟航”,“小桥流水人家”的独具特色的江南水乡城市风貌。 根据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布局,充分利用自然河湖水系、自然山体及丰富的人文景观,开辟各类城市绿地,形成五片八园、四楔三带、一环九溪的结构体系,构成环形带状加楔形绿地的点、线、面相结合的“人工山水城中园、自然山水园中城”的城市绿地系统,创造良好的城市生态环境。 五片:中心城区分区片、虎丘高新区分区片、相城区分区片、工业园区分区片、吴中区分区片; 八园:东部金鸡湖滨公园、东沙湖公园、西北狮山何山中心公园、横山公园、南部石湖风景名胜公园、澹台湖公园、西北部大白塘公园、北部虎丘风景名胜公园 四楔:东北角的阳澄湖及其周边绿化用地、东南角的独墅湖及其周边绿化用地、西南角的石湖上方山、七子山及其周边绿化用地、西北角的三角嘴湖及其周边绿化用地 三带:沪宁城北交通干线防护林带、城西、城南京杭大运河沿岸防护及景

关于加快苏州工业园区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发展的试行办法

关于加快苏州工业园区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设计 产业发展的试行办法 苏园管〔2006〕11号 为加快推进苏州工业园区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发展,鼓励企业加强科技创新,进一步做大做强,力争通过5 年的努力,培育出一批知名品牌和骨干企业,根据国家、省、市的有关规定,结合园区实际,制定本试行办法。 一、企业注册 第一条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规定,新设立从事软件和集成电路设计研发和服务的有限责任公司,其注册资本的最低限额为人民币3 万元。公司全体股东的首次出资额不得低于注册资本的20%,也不得低于法定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其余部分由股东自公司成立之日起两年内缴足。全体股东的货币出资金额不得低于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的30%。 第二条 放宽登记冠名条件。软件企业和集成电路设计企业使用独创字号,且注册资本在1000 万元以上的,其名称可不反映行业特征。注册资本达到200 万元的软件企业,园区工商部门可帮助申请冠省名。 第三条 鼓励软件企业和集成电路设计企业规模化发展,对于母公司注册资本在1000 万元以上、具有3 个以上控股子公司、母子公司注册资本在2000 万元以上的,可以办理集团登记。 第四条 鼓励外地民营企业来园区投资兴办软件企业和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对外地来园区投资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设计产业的民营企业,享受本地企业同等政策;原企业名称不冠行政区划的,可冠用原企业名称;外地民营软件企业和集成电路设计企业迁入园区,注册资本没有变化的,一般不需验资。 二、税收激励 第五条 对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销售自行开发生产的软件产品,可按照国务院关于印发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若干政策 的通知》(国发〔2000〕18 号)和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海关总署关于〈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有关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0〕25 号)的有关规定,自2000 年6 月24日起至2010年底以前,按17%的法定税率征收增值税后,对其增值税实际税负超过3%的部分实行即征即退政策。所退税款由企业用于研究开发软件 7

苏州工业园区总体规划

苏州工业园区总体 规划

苏州工业园区首期开发区总体规划报告 第1章苏州市概况 1.1 天然环境 苏州市域面积8488平方公里,其中178平方公里(包括14.2平方公里的古城)是属于市区。苏州境内位于太湖东部的地区,包括苏州市本身,地势基本平坦。太湖(2,425平方公里)位于苏州市以西15公里,它汇集了江苏南部、浙江北部、安徽南部的水流,并由多条河道将水注入长江和大海,五千年前这里还是东海,因此在苏州境内有众多的湖泊、河流和水道与太湖连接。这种纵横交错的河道网络有助于灌溉和运输,同时也能调节长江和太湖的水量和水位。这些风景怡人的水道和湖泊,也使苏州成为众所皆知的“东方威尼斯”。苏州位于长江三角洲腹地是上海以西最邻近的城市,它的西部是无锡和常州,南部与浙江的嘉兴和湖州毗邻,北部长江对岸是南通市。京沪线铁路和京杭大运河都经过苏州市,另外,完善的公路网络和众多的河流/水道网络也提供了前往苏州的水陆交通途径。 1.2 人口 苏州市在1992年拥有总人口567万人。其中:市区人口856,700人,自1975年以来,苏州市人口的平均增长率为每年1.85%,虽然增长率在1980年后开始下降(平均增长率是每年

1.5%),可是随着苏州市的经济活动增加,外来人口涌人,这里的人口增长率相信会升高。我们假设这个新的苏州工业园区必须要能应付每年2.0%的人口增长需求。值得注意的是外来人口对苏州市人口的增长具有显著的影响,这和苏州地区的情形相反,苏州地区人口增加的主要原因是来自自然增长。苏州市参与劳动者总数约占总人口的60,这和中国其它主要城市相似,如下表所示:

上海、天津和苏州的劳动力中少于10%是从事第一产业(比如农业和渔业),大约60%从事第二产业(比如制造业),30-40%则从事第三产业(比如零售业、酒店和金融业)。 1.3 城市发展形式 苏州是中国一大古城,以拥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遗迹以及秀丽的风景而著称。古代的苏州市建于公元前5 ,建城的地点就在当前14.2平方公里古城的所在地。传统的城市格局以及独特的道路/河道系统大部分都被保留了下来。1981年,中国宣布将苏州市列为重点保护的历史与文化名城,及国家环境保护重点城市,风景旅游城市和沿海开放地区。随着苏州的迅速发展,古城的基础设施已经显得不足,不适应经济和人口增长的步伐。在保护历史古城,同时促进城市现代化的宏观规划目标这个基础上,苏州已经将古城指定为历史和文化中心,主要用于发展传统工业以及旅游业,在古城的西部,一个面积26.5平方公里,称为“新区”的地区已经获得相当的发展,以适应该市不断增长中的经济和新时代的需求。域西新区由大运河划分为河东和河西两部分,河东主要是住宅区,河西则用于国家批准的高技术产业开发

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

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 委托单位:苏州市人民政府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批准时间:2000年1月10日 规划范围:苏州市域包括苏州市区及张家港、常熟、太仓、昆山、吴县、吴江六市(县)在内的行政区范围,总面积8488.4平方公里。 苏州市城市规划区指苏州市区的行政范围和苏州市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面积2014.7平方公里。 苏州中心城指苏州市规划建成区,包括各规划分区(含吴县市区),面积186.6平方公里。 苏州古城指外城河以内的古苏州城,面积14.2平方公里。 规划期限:近期1996年—2000年;中期2001年—2005年;远期2006年—2010年;远景2010年以后。 城市性质:苏州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重要的风景旅游城市,是长江三角洲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 城市人口规模:近期128.1万人,其中吴县市区12万人。2005年149.1万人,其中吴县市区13.5万人。远期185万人,其中吴县市区15万人。 城市用地规模:近期为134.4平方公里,其中吴县市区12平方公里。2005年为150.2平方公里,其中吴县新区13.5平方公里。远期为186.6平方公里,其中吴县市区15平方公里。 城市总体布局:总体布局分都市圈、中心城(包括吴县市区)、古城三个层次,形成以中心城为主体,周边城镇卫星烘托的形态。 规划期内形成古城居中、东园(工业园区)、西区(苏州新区)、一体两翼、南景(风景区)、北廊(交通走廊)的城市形态。 古城内保持传统的“假山假水城中园”和“路河平行双棋盘”格局,古城外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造“真山真水园中城”和“路河相错套棋盘”的格局。 “四角山水”以楔形绿地的形式引入古城四角,与古城环城绿带组成城市绿地的基本骨架。东北角:阳澄湖;东南角:独墅湖;西北角:虎丘至三角咀鱼塘;西南角:上方山、石湖。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范围:一城、二线、三片。一城:外城河以内的整个古城;二线:山塘线、上塘线;三片:虎丘片、留园片、寒山寺片。

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产业政策细则

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产业政策 一、享受政策扶持的服务外包企业需符合的条件: 1、注册登记、税务登记和主要工作场所均在园区的独立法人企业; 2、企业服务外包业务年收入达到100万美元以上; 3、服务外包收入占企业当年总收入的50%以上; 4、大专以上学历员工占企业员工总数50%以上。 二、税收优惠 1、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可享受15%的企业所得税税率,企业实际发生的合理的工资支出可以在企业所得税税前列支,发生的职工教育经费按不超过企业工资总额8%的比例据实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扣除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 2、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离岸服务外包业务收入免征营业税。 3、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软件企业的国际服务外包企业,享受高新技术企业和软件企业有关优惠政策。 三、资金扶持 1、在园区设立总部或地区总部的服务外包企业,享受苏州市《关于加快总部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优惠政策。 2、对符合条件的服务外包上市企业,地方财政对每个新上市企业奖励300万元,按比例分步兑现。 3、对服务外包企业利用银行贷款按时还本付息的,按照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基准利率,给予新增贷款利息20%补贴;由园区担保机构办理出口信贷担保的,给予实际支付的新增贷款担保费50%补贴。 4、获得省级以上政府部门或知名国际组织评选的软件出口、信息服务、服务外包、出口品牌、重点物流企业、国家实验室等荣誉的服务外包企业,给予10-5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 5、新设立的服务外包企业,经批准可享受办公用房购租补贴。购房补贴不超过购房额的20%,租房三年内给予租金50%的补贴,人均办公面积不超过10平方米。 四、人才引进 1、上年度外包业务收入达到100万美元以上的服务外包企业和培训机构中,年收入超过12万元(含12万元)的技术和管理骨干,按其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地方财力部分50%进行奖励。

苏州木渎镇穹窿山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任务书

苏州木渎镇穹窿山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任务书苏州市木渎镇穹窿山地区地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木渎,是苏州西南部旅游休闲度假基地,拥有众多历史文化遗产和秀丽自然景观。穹窿山作为苏州八大山体之一,是木渎镇开发旅游资源的空间载体。 近年来由于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木渎镇穹窿山地区的历史文化遗存、自然生态资源的保护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对穹窿山地区山体的保护与整治也愈发凸现其重要性。为了更好的保护和利用穹窿山这一天然资源,为穹窿山周边地区的保护与整治提供依据,木渎镇穹窿山地区的开发建设需要科学规划、有序指导,根据市政府要求以及我局工作,我局将组织编制苏州木渎镇穹窿山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一、规划范围 木渎镇穹窿山地区 镇域用地规划图 根据苏州市木渎镇总体规划,确定木渎镇穹窿山地区范围,东北边界为绕城高速公路,西侧、南侧边界如图所示,总面积2.29平方公里。

二、总体要求 1.规划应在苏州市木渎镇总体规划及各部门相关规划指导下进行,必须符合国家、省、市有关设计规范和技术规定。 2. 规划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明确自身的地区特色,完善城镇职能和基础配套设施的建设,促进穹窿山地区合理健康发展,增强城镇综合实力。 3. 规划应充分解读木渎镇穹窿山地区在吴中区的定位,分析其与穹窿山国家森林保护区的关系,尊重现有的地形、地貌和生态、水域环境,保护生态环境,科学适度地使用旅游资源,达到居住和旅游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4. 土地利用规划以山体、耕地的保护为前提,以总体规划和上层次规划为依据,促进现状工业的外迁,统筹安排各项城镇建设用地和空间布局,改善建筑风貌和公共配套设施,注重实现城镇集约化发展,兼顾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相统一。 5.充分考虑山体、周边林地、耕地以及基本农田保护。 6. 规划应以“节能环保、高效便捷、安全舒适、公平有序”为指导思想,构建多层次的综合交通网络,并充分考虑旅游线路和对外交通。 7. 空间形态设计、绿化景观系统应充分体现生态保育原则和地方特色,建立城镇与自然协调统一的空间格局,构筑富有特色的城镇形象。 三、深度要求 1. 规划应达到国家规定的控制性详细规划设计深度要求,用地分类以小类为主。 2. 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完善地区用地功能结构、布局和功能配置。规定各地块建筑高度、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地率等控制指标;规定交通出入口方位、停车泊位、建筑后退红线距离、建筑间距等要求。

苏州工业园区规划背景

1995年版总体规划图 附件二: 苏州工业园区二三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规 划 背 景 ● 区位 1 ● 原规划编制过程 1 ● 规划调整的原因 2 ● 规划调整思路 2 ● 规划调整指导思想及园区发展目标 2 ● 总体布局调整主要内容 2 ● 二三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任务和目标 3 中新合作区总体规划图 5 中新合作区道路交通规划图 6 苏州工业园区二三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规 划 背 景 一、 区位 苏州工业园区中新合作区西距苏州市中心约15公里,东距上海约75公里,包括一区、二区、三区三个组成部分,由西向东顺序展开。本规划的范围为其中二、三两区,位于中新合作区东部。 二、 原总体规划、建设指导详细规划编制过程 1994年—1995年,中新双方合作编制完成《苏州工业园区第二、三区总体规划》,该规划于1995年10月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实施。 1994—1996年,中新双方合作编制完成了《苏州工业园区二期建设指导详细规划》、《苏州工业园区三期建设指导详细规划—— 初步报告》(二期、三期的用地总范围即为第二区、三区的用地范围,二期用地在二区、三区北部,三期用地在二区、三区南部)。 总体规划、建设指导详细规划与以后陆续编制的重要地区的城市设计、修建性详规等组成了完整的规划系列,对园区建设起到重要指导作用,被实践证明是一个高水平的规划。

1995年版二期建设指导详细规划 1995年版三期建设指导详细规划 三、规划调整的原因 1、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和来自周边地区激烈的竞争,促使园区站在新世纪的起点上,重新审视自身的功能定位和发展目标,调整其空间发展结构,进一步提升园区综合竞争力。 2、苏州市社会经济发展“十五”计划纲要对园区提出明确的发展目标和要求,促使园区在区域协调和自身功能完善等方面作更深层次的思考。 3、经济快速发展,招商形势迅猛,园区发展面临全新的机遇和挑战。一方面,近两年园区土地批租速度明显加快,在项目选址、建设控制等方面极易对规划产生冲击;另一方面,新进项目数量多,投资额高、用地需求大,对园区建设环境提出更高的要求。 4、园区首期建设基本完成,二、三区开发已全面启动,一些近期建设项目逐步明确,急需规划的宏观把握和详细指导。 5、根据《中新联合协调理事会备忘录》的要求,每5—10年应调整或修订一次规划。 四、规划调整思路 立足宏观背景的思考,在深入分析园区功能定位和发展目标的基础上,充分研究园区与城市的协调发展。同时,在对首期规划全面检讨的基础上,调整总体布局规划,进而完善园区的功能结构、交通体系、绿地系统以及基础设施规划等。 五、规划调整指导思想及园区发展目标 1、规划指导思想: 体现“总体框架不变”的原则,反映整体协调的规划思路,坚持空间布局规划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理念,强化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突出规划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2、园区发展目标: 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科技园区 有吴文化底蕴的现代化新城区 有水乡特色的生态化园区 六、总体布局调整主要内容 1、进一步确立园区作为苏州市现代化新城区的功能定位,积极拓展城市公共活动中心的发展空间,承担起苏州市部分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职能,进而提升园区的国际

苏州工业园区政策汇编之科技创新篇

一、科技创新 政策依据:《园区管委会关于实施创新驱动战略、进一步鼓励科技创新的若干意见》(苏园管规字[2014] 9号) ?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优化科技体制机制 ?促进科技与经济社会深度融合发展 1、鼓励科技创新创业 (1)新进入园区科技创新企业 给予启动资金最高100万元 (2)新入驻园区科技创新企业 房租“一免减半”,补贴上限免租期30元/平米,减半期15元/平米 (3)领军人才创业工程项目 经认定,按领军政策实施 (4)新引进重大项目和新建研发机构 经批准重点支持 2、推动新兴产业发展 (1)产业支持 ?推动生物医药产业、纳米技术应用产业 ?云计算产业(按园区云计算产业培育政策实施)、软件产业(按相关政策补贴)、科技型自主品牌企业发展 (2)空间支持 销售收入达到规模,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园区科技企业,享受国有土地出让或国资载体整栋转让 (3)活动支持 举办推进科技创新和新兴产业发展的活动,最高按活动支出30%补一次性贴,上限300万元/活动 (4)应用支持 适当支持新兴产业领域新技术在改善民生方面的应用研发与示范工程

3、优化科技金融体系 (1)创业投资引导基金 ?对投资园区的创业给予基金参股最高5000万元/只 ?风险补贴最高100万元/项目 (2)政策性天使投资专项资金 对领军人才项目给予风险投资,对创新成长期科技企业给予风险投资最高1000万元 (3)新兴产业融资风险补偿专项资金 金融(服务)机构对中小企业业务发生实际损失,给予风险补贴最高200万元/机构/年 (4)其他金融类补贴—贷款贴息 对中小企业、经认定的金融产品参与企业,最高按同期贷款基准利率50%贴息,总额最高50万元/企业/年 (5)其他金融类补贴—金融服务补贴 对中小企业的融租赁费、担保费、科技保险费,单类业务最高补贴10万元、 4、提升区域创新能力 (1)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奖 上年度销售<2000万元的小微企业首次认定,一次性奖励10万元 (2)高新技术产品开发奖 上年度销售<2000万元的高新技术企业复审前三年获认定的产品奖励1万元/件,最高10万元/企业 (3)研发机构资助 ?新建国家级研发机构最高200万元 ?新建升级各类研发机构最高50万元,资助从高不重复 (4)科技计划项目配套 ?国家、省、市级项目按照实际所获得经费50%给予配套; ?重点项目适当提高比例;

苏州市十二五规划

1、规划结构:一个中心、五个副中心、十二个片区、四个发展轴。

2、一个中心:中心城市——苏州都市区:规划以都市区的构想培育苏州中心城市——苏州市区的发展,突破行政区划的界限,以日常往返通勤范围为主体,主要包含苏州外环高速公路以内和沿太湖的地区,核心是苏州市区的建设用地,核心外围保留大片的绿色开敞用地。 苏州中心城市功能: ◆?最靠近上海的特大城市和最具发展潜力城市,上海大都市圈副中心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重要的风景旅游城市 ◆?长江三角洲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 ◆?具有多种现代交通方式,交通优势凸现 ◆?具有洁净、舒适、宜人的生活环境和充满绿色的旅游环境 3、五个副中心: 常熟市区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现代化的商贸城市和风景旅游城市,是全省新兴的中心城市。它是苏州的北部门户、沿江地区的区域性中心,在苏州市域的次中心城市中具有最强的综合实力和最高等级、最完善的各类设施吴江市区是苏、沪、浙交界地区的丝绸之都,新兴工贸城市 昆山市区是苏沪接壤地带以外向型经济为主的工贸城市 太仓市区是港口、工业城市 张家港市区是港口、工业城市 4、市域发展轴: 沿沪宁城镇聚合轴——沿轴的发展以IT等高新技术产业带为龙头,大力优化城市空间,努力提高产业和空间集聚度,成为我国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的重要基地和高新技术开发、传播、扩散的孵化基地 沿太湖旅游休闲轴——沿太湖地区是苏州生态环境和景观最重要、最具特色的地区,以生态旅游为主要功能。以苏震桃高速公路、苏州西南环高速公路等为纽带,构筑环湖旅游道路,加强景点和景区与高速公路环路互通的联系,根据景点和景区布局灵活组织旅游线路 沿苏嘉杭交通走廊发展轴——该轴是苏州南北向重要的城镇轴线,以苏嘉杭高速公路为轴线,是苏州辐射苏北、联系浙北的重要通道地区,是市域重要的物流走廊。应因地制宜,发挥各地优势,选准产业发展方向,努力形成特色沿沪青湖高速公路发展联系轴——规划沿轴城镇进一步加强与上海的沟通与联系,呼应苏州临沪浙产业带的发展,注重提高城镇建设的层次和品位,优化城镇的人居环境和空间景观,多方面增强城镇对人流、物流、信息流的集聚和牵引功能。妥善处理城镇发展与水网的关系,形成具有独特水乡风貌的现代化城镇。

苏州工业园区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修订稿)

苏州工业园区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修订稿)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用地管理通则 第三章建筑管理通则 第四章住宅区规划管理 第五章公共设施规划管理 第六章工业区规划管理 第七章景观与环境规划管理 第八章附则 附录一特定区域范围 附录二居住建筑满窗日照计算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目的依据) 为加强城市规划管理,保证城市规划的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江苏省城乡规划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适用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苏州工业园区中新合作区范围内各项新建、扩建、改建的建设工程及与城市规划、设计和管理有关的活动,中新合作区外参照执行。 第三条(规划建设理念) 园区规划建设应当体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总体要求,统筹安排各类建设项目和建设用地,完善功能布局、集约利用土地,保护景观和生态资源、改善人居环境。 第四条(特定区域) 园区管委会可视城市发展需要,将城市核心地区、旧城更新地区及大型公共绿地、滨水地区等在土地使用和建筑管理上有特别要求、需作特殊规定的地区划定为特定区域。 特定区域内的建设工程,应按经批准的详细规划(含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城市设计执行。在规划设计时,可根据实际情况和特殊要求确定地块的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地率、建筑退让和建筑间距等指标。 园区现行特定区域范围见附录一。园区规划管理部门可根据

需要

另行制定特定区域的规划管理规定。 第二章用地管理通则 第五条(新增城市用地分类) 园区内建设用地按主要用途和功能分区的基本原则,参照《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分类,并结合本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实际情况,在现行国标基础上新增部分用地类别。 表2.1 新增城市用地分类和代号表

苏州工业园区第二、三区总体规划文本

第一章前言 一、区位 位于长江三角洲腹地,是以西最邻近的城市;它的西部是和,南部是和,北部长江对岸是。京沪铁路、京杭大运风312国道都经过市。市域面积8488平方公里,地势平坦。太湖位于市以西15公里;它汇集了南部、北部、南部的水流,并由多条河道注人长江。境有众多湖泊、河流与太湖连接;创造怡人风景,使成为众所周知的“威尼斯”。 工业园区第二、二区位于首期开发区东部,涉及跨塘、斜塘、维亭、胜浦四个乡(镇),西距怖中心约15公里,东距约万公里(用地现状见图1-1)。

二、背景 1992年底,在中新双方合作开发工业园区的构想下,展开选址工作1993年4月, 工业园区的概念规划首次呈报给市人民政府;1993年5月呈报给省人民政府。 这个概念规划,是工业园区第一、一、三区总体规划,详细规划的基础和指导。 1994年2月,由省建设委员会主持审定厂工业园区首期开发区(即第一区)的总体规划。根据专家意见调整之后;于1994年6月里报正式成果给市人民政府。这个总体计划于1994年出获得省人民政府的批准。 在此基础之上,展开首期开发区的详细规划。1994年11月,首期开发区的详细计划通过专家审定。这个详细规划于1994年12月获得市人民政府的批准。 1995年5月,展开工业园区第一区、第三区的总体规划,由新加坡市区重建局、驷马国际、裕廊环境私人和工业园区规划建设局共同编制了结构规 划。 1995年6月初;总体规划的四个成员单位会同市及国际上参加专业规划的成员单位,在探讨确定了结构规划的基础上,展开了专业规划。 1995年6月底;在新加坡裕廊管理局,出裕廊环境工程私人和工业园区规划建设局主持召开了总体规划讨论会,综合协调各专业规划。经过多人论证,多方案比较,现形成总体规划报告。

苏州工业园区规划管理常见问题(同名48338)

苏州工业园区规划管理常见问题(同名48338)

苏州工业园区城市规划管理常见问题解答 设置临时停车场场如何办理手续? 第一步:向园区工商局申办工商名称预核准证; 第二步:准备材料: 1、正确填写完毕并加盖公章的《苏州工业园区停车场设置申请表(第一类)》; 2、停车场设置位置图、加盖有道路交通安全设施专项资质单位公章的总平面图和停车位图; 3、主要设施情况说明和设备配置明细(加盖单位公章); 4、对占用空地的,需提供场地产权或使用权证明复印件(原件送交检验)。如设置单位非场地产权或使用权所有者,还需提呈设置单位与产权或使用权所有者的租赁合同或协议复印件(原件送交检验) 第三步:若需占用机动车或非机动车道的,准备好规定的材料后报园区交警大队审批;无需占用机动车或非机动车道的,准备好规定的材料后报园区城管执法大队审批;

第四步:将填写完毕的申请表、相关申请材料与以上专业部门审批意见报园区一 站式服务中心办理城市管理审批并取得停车 场设置意见书; 第五步:到园区工商局申领营业执照; 第六步:完成设置后,业主应分别向原设置审批部门(交警或执法大队,以及城管)报送加盖有道路交通安全设施专项资质单位 公章的验收申请,并提交《苏州工业园区停车场设置验收申请表(第一类)》; 第七步:专业部门验收合格后,到一站式中心申办城管局验收;验收合格,业主与园区城市管理局签订市容环境“门前三包责 任书”;并提交保证书,城管局核发《停车场设置证(第一类)》。 对厂区容积率有何规定? 厂区容积率0.5-2.5。厂区用于后勤、办公的建筑面积不超过总建筑面积的25%,用于生产的建筑面积应超过总建筑面积的50%。厂区内不得建造住宅、宿舍、专家楼、宾馆、

苏州城市总体规划

根据苏州市总体规划要求,苏州高新区西北部地区将以沪宁铁路、沪宁高速公路、312国道、京杭大运河、绕城高速公路、世纪大道及沿太湖公路等为交通骨架,实施出口加工区、浒墅关经济开发区、东渚开发分区、通安开发分区及旅游度假区组团开发、平行推进,努力建设一个高新技术企业集聚、湖光山色秀美,适合创业和居住的湖滨城市。 苏州市首个城市总体设计新构想:双城两片 2010-04-13 09:45 我市首个城市总体设计通过专家论证 苏城新构想:双城两片 苏州中心城区用地规划图。制图胡建益 中心城区的空间结构 十字轴带、五楔渗透、多心多点、绿廊相通 “T轴双城两片”结构 T轴指主城城区(古城和高新区)、新城城区(主要是园区)构成东西向横轴,相城和吴中片组成南北向纵轴;双城由主城城区和新城城区组成;两片

指围绕吴中和相城形成的城市功能片区 千年古城如何展现古今文明辉映的新气象,都市形态如何与世界著名城市相媲美。苏州从去年3月就启动了《苏州市总体城市设计(2008—2020)》(以下简称总体设计)的规划研究。经过近两年的调研、分析、设计和论证,昨天,这份事关苏州未来城市发展的规划“蓝图”通过了国内专家的论证,这也标志着苏州诞生了第一份城市总体设计。它将与《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配合使用,作为指导苏州中心城区各项规划建设的依据。 现有的“4+1”格局难以形成统一规划 【现状】 苏州是一个有机整体,可是长久以来东、南、西、北、中相对分隔的“4+1”格局,很难形成统一的规划体系。如高架路导致对城市交通、景观和功能的分割,快速路两侧形态杂乱,风貌参差大,建筑品质悬殊。苏州固有的城市水系,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反而成了区块、路段、街道划分的界限。 目前的高新区、相城、园区、吴中、老城分散建设,失去了整体性,各自建构完整体系,反而加剧了分割。昨天与会专家认为,苏州城市现状结构较为“破碎化”,各片区次结构脱离主结构,相互错位,亟须统筹设计。 【规划】 权威调查显示,苏州最引以为豪的方面,只有%的市民选择经济高速增长,而有%的市民选择悠久的历史文化,18%的人选择优美的自然环境。这说明,在经济高速发展的苏州,城市亟须一个融合人文景观、自然山水的协调统一的城市设计“蓝图”。于是总体设计提出,苏州城市发展总目标为“青山清水,新天堂”;具体为“文化名城、高新基地、宜居城市、江南水乡”四大分目标。苏州城市设计总体策略为:和合强心,融通健体。协调各区发展,完善功能、交通、景观系统,打破片区分割,推动各个城区加速结合成一个有机整体。苏州中心城区的总体空间结构为:十字轴带、五楔渗透、多心多点、绿廊相通。 “十字轴带”就是集中建设十字交叉的两条功能、交通、景观复合轴。

苏州工业园区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11版

苏州工业园区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2011年版)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用地管理通则 第三章建筑管理通则 第四章住宅区规划管理 第五章公共设施规划管理 第六章工业区规划管理 第七章景观与环境规划管理 第八章附则 附录一特定区域范围 附录二建筑满窗日照计算规则 总则 第一条(目的依据) 为加强城市规划管理,保证城市规划的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江苏省城乡规划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适用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苏州工业园区中新合作区范围内各项新建、扩建、改建的建设工程及与城市规划、设计和管理有关的活动,中新合作区外参照执行。 第三条(规划建设理念) 园区规划建设应当体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总体要求,统筹安排各类建设项目和建设用地,完善功能布局、集约利用土地,保护景观和生态资源、改善人居环境。 第四条(特定区域) 园区行政主管部门可视城市发展需要,将城市核心地区、旧城更新地区及大型公共绿地、滨水地区等在土地使用和建筑管理上有特别要求、需作特殊规定的地区划定为特定区域。 特定区域内的建设工程,应按经批准的详细规划(含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城市设计执行。在规划设计时,可根据实际情况和特殊要求确定地块的建筑密度、容 积率、绿地率、建筑退让和建筑间距等指标。 园区现行特定区域范围见附录一。园区行政主管部门可根据需要另行制定特定区域的 管理规定。 用地管理通则 第五条(新增城市用地分类) 园区内建设用地,按主要用途和功能分区的基本原则,参照《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分类,并结合本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实际情况,在现行国标基 础上新增部分用地类别。

苏州工业园区建设规划图及空间布局

苏州工业园区建设规划图及空间布局 苏州工业园区建设规划 苏州工业园区简介: 苏州工业园区于1994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同年5月实施启动,行政区划面积278平方公里,其中,中新合作区80平方公里,下辖四个街道,常住人口约76.2万。目前,园区以占苏州市3.4%的土地、5.2%的人口创造了15%左右的经济总量,并连续多年名列“中国城市最具竞争力开发区”排序榜首,综合发展指数位居国家级开发区第二位,在国家级高新区排名居全省第一位。 工业园区建设规划: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积极响应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的相关要求,立足苏州工业园区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和资源环境特点,以现代化发展为引领,已发展方式转型为途径,提升苏州工业园区发展能级,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引导园区建设成为国际化、现代化、信息化高科技园区和创新型、生态型、幸福型综合商务城区。2012年8月起,苏州工业园区启动了《苏州工业园区总体规划(2012-2030)》编制工作,目前为止,规划总体出炉。

1. 空间布局涉及娄葑、斜塘、胜浦和唯亭街道四片 在布局结构上:规划形成“双核多心十字轴、四片多区异彩呈”的空间结构。 双核:湖西CBD、湖东CWD围绕金鸡湖合力发展,形成园区城市核心区。 多心:结合城际轨道站点、城市轨道站点、功能区中心形成三副多点的中心空间。 十字轴:结合各功能片区中心分布,沿东西向城市轨道线和南北向城市公交走廊,形成十字型发展轴,加强周边地区与中心区的联系。 四片多区:包括娄葑、斜塘、胜浦和唯亭街道四片,每片结合功能又划分为若干片区。 2. 中心体系规划“两主、三副、八心、多点”的中心体系结构 “两主”即两个城市级中心,包括苏州市中央商务区(CBD)、苏州东部新城中央商业文化区(CWD)和白糖生态综合功能区。 “三副”即三个城市级副中心,即城铁综合商务区、月亮湾商务区和国际商务区。 “八心”即八个片区中心。包括唯亭街道片区中心(3个)、娄葑街道片区中心(1个)、斜塘生活区中心、车坊生活区中心、科教创新区片区中心和胜浦生活区中心。\

苏州市木渎镇发展战略

木渎镇发展战略 1.1社会经济发展路径 从春秋末年的山乡小市,唐代的“鱼米之乡”到现在在吴中区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的工业型小城镇,从解放前寥寥无几的工业布局到目前两大工业园区发展并举的状态,木渎镇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逐步从一个以农业为主的乡镇,发展成为集工业、商贸、文化、教育、旅游、交通为一体的城镇。2005年,木渎镇被列为第二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揭开了古镇旅游发展的又一新的篇章,《木渎历史文化名镇保护与整治规划》以及《苏州市吴中区木渎镇整治规划》等规划的颁布充分体现了近年来木渎镇政府对古镇文化的保护与发展的重视。2007年《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中又将木渎镇的主镇区纳入苏州市中心城区。在2009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木渎镇作为苏州西南部商贸中心、旅游集散中心地位逐步确立,融入苏州中心城区的速度明显加快。 表1.1 木渎镇社会经济发展历程 注:数据来源《木渎镇志》 表 1.2 1990年以后木渎镇三产结构的变动情况统计

注:数据来源《木渎镇志》《吴中区统计年鉴》 纵观历年来木渎镇的产业发展路径,从1991年开始,木渎镇第二产业生产总值在地区生产总值中所占份额开始下降,而第三产业所占份额逐渐增长。进入21世纪以来,全镇经济始终保持较快增长。2008年全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3.8亿元,增长15.56%;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1680美元,增长14.25%;第三产业增加值31亿元,增长31.36%,三产结构为0.3:51.48:48.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2亿元。木渎镇的已从90年代的二产主导逐渐转化成为二三产业双轮驱动的态势。 按照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课题“中国工业化、信息化和工业现代化的关系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中国地区工业化进程的综合评价和特征分析》中的衡量工业化的指标,可以判断出木渎镇处于工业化实现阶段的中后期。 在新的发展背景以及发展条件下,对比相关古镇发展的道路,木渎镇必然面临着多种城镇发展的道路选择的可能,而如何在这些可能的发展模式中选择一个最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既成为木渎镇本次规划所面临的关键问题。 1.2社会经济发展现状 1.2.1农村经济发展不平衡,耕地主要集中于藏书片区(特色农业) 本次规划范围共包括9个行政村(天平村、灵岩村、西跨塘村、姑苏村、金山村、尧峰村、五峰村、善人桥村、天池村),10个社区居委会(香溪社区、同春居委会、翠坊社区、胥江社区、下塘社区、白塔社区、花苑社区、藏书社区、穹窿社区、接驾社区)。近年来由于村庄合并,2007年木渎镇靠近镇区的姑苏、灵岩、金山、尧峰、西跨塘、天平这6个村改设为社区,原名不变。木渎镇现状仅有五峰村、善人桥村和天池村这3个村。考虑到发展的对比性研究,将这些新建社区也纳入镇域研究范围。

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

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 城市性质与发展目标 苏州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重要的风景旅游城市,是长江三角洲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苏州市的城市建设与发展将遵循经济、社会、人口、环境和资源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全面保护古城风貌,逐步把苏州市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文明、布局合理、环境优美、具有江南水乡特色和丰厚历史传统的现代城市。 规划范围Array城市规划区范围2014.7平方公里。 城市规模 2005年:城市人口149万,建成区建设用地150平方公 里。 2010年:城市人口185万,建成区建设用地187平方公 里。 城镇体系 城乡同步协调发展,形成职能、结构恰当,布局合理, 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 基础设施完善,交通方便的城镇网络。优化生产力布局,强化 苏州市区的中心城市地位,增强市区辐射功能。全市统一规划,区域合理分工,促进优化组合,形成城乡结合、优势互补、协调发展、共同提高的产业空间配置新格局,促进区域经济共同发展。 城市总体布局 分都市圈、中心城(包括吴县市区)、古城三个层次,形成以中心城为主体、周边卫星城镇烘托的“分散组团式”的布局形态。由城市组团、山脉、河湖、大块绿地组成完整的自然空间,各组团相对独立、集中发展,相互间以干道串联,形成整体的组团分明、多中心、开敞的布局形态。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 实行“全面保护古城风貌”的原则,保护整个古城以及与古城有密切历史、文化景观联系的地段和风景名胜区。内容包括:控制古城容量,改善环境;保护古城风貌;完善职能,改善、改造基础设施、居住条件、公共服务设施,适应现代化生活的需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