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标题的作用(教案)
《高考小说之标题的作用和含义》讲义和课堂作业

暑期语文辅导教案D.“刺史”,汉唐时州的主管官称刺史,和宋代的知州地位相当。
“司农卿”,唐时为司农寺长官,掌管国家储粮用粮事务。
3.学校为文学社、书法社、绘画社和摄影社各准备了一副对联,对联与社团对应恰当的一项是( )(3分)①常向秋山寻妙句又驱春色入毫端②还我庐山真面目爱他秋水旧凤神③笔走龙蛇堪称妙书到瘦硬方有神④螺黛淡描西子面柳风轻拂小蛮腰A. ①摄影社②文学社③书法社④绘画社B.①文学社②摄影社③书法社④绘面社C.①摄影社②文学社③绘画社④书法社D.①文学社②烩画社③书法社④摄影社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人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一组是( ) (3分)散文中的人写得是否成功,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你平时的观察是否细致深入真诚的情感融入是最能打动人心的。
①以情感人是永不过时的写作法则②如果说这是老生常谈③要努力地把你的情感融进文字之中④不要掩藏、修饰你的情感⑤那么,另外一点容易被忽略的是你对记叙对象的情感深度C.①③②④⑤ D.①④②③⑤A.②⑤③④①B.②⑤①③④4.下列句子中交际用语使用得体的一项是( )(3分)A.快要退休的王老师仍在为培养我们的孩子尽绵薄之力,我们深受感动。
B.令爱在这次在音乐大赛中获奖,多亏您悉心教导,我们全家都很感激您。
C.欣闻母校100年校庆将于10月20日隆重举行,届时我一定拨冗出席。
D.各位书友,《梁衡散文集》业已售罄。
本店一且到货,当函请各位光临。
5.名句默写(1) 淇则有岸,。
(《诗经·卫风·氓》)(2) 故木受绳则直,。
(荀子《劝学》)(3) ,弃脂水也(杜牧《阿房宫赋》)二、实战演练【答案】锄作为一种农具,象征六安爷的人生和精神;锄喻示劳动者与土地的亲密关系;锄意味着传统的农业生产和生活方式;锄作为一种劳作行为,蕴含着六安爷对土地的热爱,又暗示着他对土地的告别。
(四点答三点即可)【解析】本题考查对小说标题内涵的分析能力。
对小说标题内涵的分析要从表层含义与深层含义两个基本角度进行思考。
小说标题的含义及作用教案导学案

高考小说标题涵义及作用导学案考纲再现:文学类作品阅读要求能“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包括小说阅读中的“重要词语”。
“重要词语”是指对营造典型环境、展示故事情节、塑造人物形象和表现中心思想等起重要作用的词语。
复习目标:1、学会理解标题含义(意蕴)2、分析标题作用,学会规范答题。
3、灵活运用新题型。
知识链接:一、高考小说标题常见命题形式1、“××”作为小说的标题,意蕴丰富。
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探究标题意蕴】2、小说以“××”为题,有何用意?请结合文本进行探究。
【探讨标题作用】3、把标题“××”改为“××”,你认为是否合适,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辨析标题作用】二、解题思路1、命题角度一:标题的含义是什么首先明确标题的表面义即字典义,然后弄清标题的语境义及中心义,而语境义和中心义一般与文章的主题有着直接的关系,最后关联修辞手法。
2、命题角度二:为什么设这个标题一般从文章的写作内容、行文结构和中心主旨这三个方面作答。
3、命题角度三:更换标题好不好或哪一个合适?①确认回答题干。
回答用语用“好”或“不好”,“行”或“不行”。
②联系文章中心。
采用抽出关键词句的方法获得信息,找那些能集中体现作者写作意图和文章主旨的语句,含义较深、富含哲理的句子等,看中心与标题的关系,如紧扣中心、点明中心、深化中心、形象地表现中心等。
③比较置换者优劣点。
比较时主要从语言特点、技巧、风格、中心联系的紧密与否、结构安排上的合理与否上回答合乎主题与否,当然,回答时不一定面面俱到。
三、答题模式1、含义(意蕴)类答题模板:①表面义与语境义(可分开答)②中心义③比喻义和象征义2、小说标题作用题型答题模板(1)①以时间、地点、环境为题:点名时间、地点、环境,创设背景,渲染氛围。
②突出小说主题。
③线索作用、设置悬念作用。
(2)以物件为题:①结构线索,文章结构严谨,②设置悬念,引发联想。
小说题目作用(上课用)

【标题类题型】
【考查角度】 1、理解小说标题的含义。 2、体会小说标题的作用(重点) 3、拟写小说标题。 4、与探究题结合在一起考查。
【基本作用】
1、对人物的作用: (1)交代主要的人物形象,如《我的叔叔于勒 》 (2)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突出,如《变色龙》 (3)是人物情感的寄托物,有助于主人公内在 情感与深层心理的发掘与表现 2、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富有生活气息,又 有时代特点)如《故乡》《边城》等。
3、对小说情节的作用: (1)概括小说主要事件,如《范进中举》、 《林黛玉进贾府》、《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2)贯穿全文起线索作用,要注意有可能是 暗线或明线,(或以什么为线索,可以使故事 情节更集中、紧凑)如《项链》、《药》 4、揭示小说主题,具有象征意义,画龙点睛 ,如《洗澡》、《子夜》、《红与黑》等
• 2、如果以物件(物象)为题,则标题可能具有 “作为结构线索贯穿全文、概括故事情节、寄 托作者情感、揭示文章主题、隐含比喻象征意 义”的作用。
• 3、如果以形象特征为题,则标题可能具有“铺 开情节,呼应细节;对比讽刺,强化效果”的 作用。
• 4、如果以问题为题,则标题可能具有“设置悬 念,激发阅读兴趣,引人思考明威的 《丧钟为谁而鸣》 6、从修辞角度,比如比喻、象征、一语双 关 7、增加文化底蕴,使文章含蓄.典雅.更有韵 味.
【标题含义答题思路】 1、在理解题目本意的基础上,首先要注意它在文 中是否有指代意义或比喻象征意义。 2、其次要注意它在表面含义之外是否有语意双关 或文章主旨意义。 【标题用意答题思路】 1、如果以时间、地点、环境为题,则标题可能具 有“点明时间地点,创设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 ,隐含比喻象征意义”的作用。
小说标题的作用(教案)

小说的作用教学目标:1. 了解小说的常见作用。
2. 分析小说与主题、情节、人物的关系。
3. 提高学生对小说的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1. 小说的常见作用。
2. 分析小说与主题、情节、人物的关系。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小说的作用。
2. 如何激发学生对小说的兴趣和思考。
教学准备:1. 相关小说文本。
2. 教学课件或黑板。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关注小说,思考与小说内容的关系。
2. 提问:你们印象中最深刻的小说是什么?为什么?二、小说的常见作用(10分钟)1. 揭示主题:直接揭示小说主题,给读者提供阅读线索。
2. 渲染氛围:通过设置悬念、制造氛围,吸引读者阅读。
3. 预示情节:暗示小说情节的发展,引导读者预测结局。
4. 突出人物:突出小说的主要人物,体现人物性格特点。
5. 表达情感:传达作者的情感态度,凸显作品情感内涵。
三、分析小说与主题、情节、人物的关系(10分钟)1. 举例分析:以具体小说为例,分析如何体现主题、情节、人物。
2.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找到的小说与主题、情节、人物的关系。
3. 总结分享: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引导学生总结。
四、实践演练(1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部小说,分析其的作用。
2. 各小组汇报分析结果,教师点评并指导。
五、拓展延伸(10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为一部小说创作一个具有吸引力的?2. 学生分享自己的创意,教师点评并给予建议。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分析小说的作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小说主题、情节、人物之间的关系。
在实践演练环节,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提高了分析问题和合作能力。
在拓展延伸环节,学生发挥创意,为小说创作吸引人的,激发了学生对小说创作的兴趣。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教学目标。
但在教学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水平的学生适当的指导和鼓励。
六、案例分析:具体小说的作用分析1. 选择几部具有代表性的小说,如《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等。
小说标题作用

高考文学类小说阅读之标题(一)【探讨标题作用】1.如果以时间、地点、环境为题,则标题可能具有“点明时间地点,创设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的作用。
2.如果以物件(物象)为题,则标题可能具有“作为结构线索贯穿全文、概括故事情节、寄托作者情感、揭示文章主题、隐含比喻象征意义”的作用。
3.如果以形象特征为题,则标题可能具有“铺开情节,呼应细节;对比讽刺,强化效果”的作用。
(二)【探究标题意蕴】1.在理解题目本意的基础上,首先要注意它在文中是否有指代意义或比喻象征意义。
2.其次要注意它在表面含义之外是否有语意双关或文章主旨意义。
(三)【探讨是否可以换标题】1.这个题目是文章的线索或概括主要内容或制造悬念或讽刺或双关的作用。
2.这个题目有助于突出人物XX形象。
3.这个题目有助于突出文章的XX主题。
4.替代的题目有XX缺点。
【阅读训练】半张纸【瑞典】斯特林堡最后一辆搬运车离去了;那位帽子上戴着黑纱的年轻房客还在空房子里徘徊,看看是否有什么东西遗漏了。
没有,没有什么东西遗漏,没有什么了。
他走到走廊上,决定再也不去回想他在这寓所中所遭遇的一切。
但是在墙上,在电话机旁,有一张涂满字迹的小纸头。
上面所记的字是好多种笔迹写的;有些很容易辨认,是用黑黑的墨水写的,有些是用黑、红和蓝铅笔草草写成的。
这里记录了短短两年间全部美丽的罗曼史。
他决心要忘却的一切都记录在这张纸上――半张小纸上的一段人生事迹。
他取下这张小纸。
这是一张淡黄色有光泽的便条纸。
他将它铺平在起居室的壁炉架上,俯下身去,开始读起来。
首先是她的名字:艾丽丝――他所知道的名字中最美丽的一个,因为这是他爱人的名字。
旁边是一个电话号码,15,11――看起来像是教堂唱诗牌上圣诗的号码。
下面潦草地写着:银行,这里是他工作的所在,对他说来这神圣的工作意味着面包、住所和家庭――也就是生活的基础。
有条粗粗的黑线划去了那电话号码,因为银行倒闭了,他在短时期的焦虑之后又找到了另一个工作。
小说标题的作用(教案)

小说的作用教学目标:1. 理解小说的多样性和作用。
2. 分析不同小说的寓意和表达方式。
3. 学会从入手,深入理解小说的主题和情节。
教学重点:1. 小说的多样性。
2. 小说的作用。
教学难点:1. 如何从中深入理解小说的主题和情节。
教学准备:1. 相关小说文本。
2. 教学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小说的基本概念。
2. 提问:你们觉得小说的作用是什么?二、探究小说的多样性(15分钟)1. 教师展示不同类型的小说,如言情、武侠、科幻等。
2.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不同类型小说的特点。
3.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分析小说的作用(20分钟)1. 教师选取一篇小说,展示其。
2. 学生阅读小说,分析与小说内容、主题的关系。
3. 学生分享阅读感悟,教师点评并总结。
第二课时四、案例分析:以《红楼梦》为例(20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红楼梦》的背景及主要内容。
2. 学生分析《红楼梦》的作用,如暗示主题、预示情节等。
3. 学生分享分析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小组讨论:如何从入手理解小说(15分钟)1. 教师提出讨论话题:如何从入手理解小说?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
3.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六、总结与拓展(10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3. 教师提出拓展任务:选取一部自己喜欢的小说,分析其的作用。
教学评价:1. 学生对小说的多样性及其作用的掌握程度。
2. 学生从入手理解小说的能力。
六、实践练习:与情节的关联(15分钟)1. 教师提供几个没有的小说片段,要求学生为每个片段拟一个。
2. 学生根据片段内容,拟定,并解释与情节的关联。
3. 学生展示自己的和解释,教师点评并给予反馈。
七、深入探讨:与主题的揭示(20分钟)1. 教师展示几部著名小说,要求学生分析如何揭示小说主题。
2. 学生阅读小说,分析与主题的关联。
小说题目作用

小说题目作用1、交代主要人物形象。
2、概括小说主要事件。
3、点明时间地点,创设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调。
4、贯穿全文,起线索作用。
5、具有象征意义。
6、揭示小说主旨,深化主题。
7、表明作者的观点态度,寄托作者情感。
8、展开情节,前后呼应。
9、对比讽刺,强化效果。
10、设置悬念,激发读者兴趣,吸引读者的眼球,使读者产生阅读的冲动。
让读者看了题目会产生遐想,饶有兴趣地看下去。
引发读者思考。
情节的作用:①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②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③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或埋下伏笔;④照应前文;⑤线索或推动情节发展;⑥刻画人物性格;⑦点明主旨或深化主题。
环境描写的作用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为人物出场提供活动空间。
②暗示社会背景,揭示社会本质特征,展示世态风情。
③渲染气氛,奠定情感基调。
④烘托人物心境,展现人物情感;揭示人物性格,暗示人物命运。
⑤作为情节线索;推动情节的发展,为后文作铺垫。
⑥揭示或深化文章的主题思想。
情节安排评价【知识储备】根据内容所处的位置的不同通常有如下结构作用:开头——统领全文、提纲挈领、引出下文、为后文做铺垫;开门见山、直入主题;提出问题,引人注意;欲扬先抑;衬着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总领下文。
过渡(转承句)——承上启下;由叙述转向议论;由写景转向抒情;由正面到反面;由……到……;层层深入;总领下文;总结上文……结尾——卒章显志;总结全文;言有尽而意无穷;戛然而止,留下空白,回味深长(作用:引发读者想象,耐人寻味);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就开头结尾来说,有首尾呼应式。
作用:使结构紧密、完整。
点睛句——点明全文中心,统领全文;句子含意深刻,耐人寻味,读后给人以启迪。
布局谋篇——开门见山、首尾呼应、卒章显志、伏笔照应、层层深入、过度铺垫、设置悬念、曲折有致、一波三折、材料典型、真实、新颖、有力、主次得当。
专题02 赏析小说标题之标题作用(课件)-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之小说阅读

即时练习
江湖鱼馆
红墨
1、分析本文标题“江湖鱼馆”的作用。(6分)
③文章通过大量笔墨写红墨寻找丢失的《江湖鱼馆》,塑 造了红墨这个不畏艰难、坚守梦想、执着坚定的人物形 象。 ④文章通过对《江湖鱼馆》这本书的找寻,探讨了人生当 中的困境与突破、坚守与放弃、梦想与现实、等待与偶 遇等丰富的主题。 ⑤以“江湖鱼馆”为题,新奇独特,能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小林追问,那天我迟到取的空气,你怎么知道? 老人开心地笑起来了,你那天在外面给你女朋友打 电话,声音那么大,我刚好打开窗户,就听到了。
小林也忍不住笑了,我还以为你真的那么神呢! 小林从身后拿出一袋空气,说,我今早特意跑去装的, 保证是5点钟的,免费赠送。
老人接过袋子,脸上露出孩子般天真灿烂的笑 容。
另类,是什么样的服务,这些问题都牵动着读者的神经,激发读者的阅
读兴趣
第三步:作归纳,巧答题
含义: ①是说购买空气这一行为显得另类; ②揭示了空巢老人的问题,老人只有通过这种另类服务才能解 决自己孤独的问题。
作用: ①“另类服务”这一标题揭示了小说的主要内容。小说就是围 绕着老人购买白云山5点的空气这一“另类服务”展开的。 ②揭示了小说的主题。通过购买空气这一“另类服务”,揭示了 当今关于空巢老人的问题。 ③为读者设置了悬念。“另类服务”这一标题激起了读者的阅 读兴趣,推动读者阅读小说去寻求答案。
老人的主题
首先,小说的情节就是围绕着这个“另类服务”展开的——从小林
跟单按时采集空气送给老人,到其中有一次晚了几分钟而被老人发
现,到小林发现老人晕倒而救助老人,最后老人揭开谜底
作用
其次,从买空气这一另类服务出发,引出了当今空巢老人这一热点问 题,从而揭示了小说的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文学类小说阅读之标题教案邵建中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明确高考文学类小说阅读的考点;掌握小说阅读中标题的解题思路与方法。
2.过程与方法:实战演练,运用模式解题;熟练掌握小说类标题的答题模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小说标题作出准确而全面的探究。
教学步骤:一、考纲解读文学类作品阅读要求能“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落实到小说阅读中的“重要词语”是指对营造典型环境、展示故事情节、塑造人物形象和表现中心思想等起重要作用的词语。
而对小说标题内涵与作用的解读就是其中之一,同时也是高考小说阅读的命题热点之一。
二、分析高考真题,探究命题形式(一)【高考真题回眸】1.(2009浙江卷) 《魔盒》15.有人建议把标题“魔盒”改为“贝格斯太太”,你认为哪一个合适,谈谈你的看法。
(5分)2.(2010辽宁卷)《洗澡》(4)“洗澡”作为这篇小说构思的关键,有主题思想,结构艺术、象征意蕴等多方面的考虑。
请选择一个方面,结合全文,陈述你的观点作分析。
(8分)3.(2010年安徽卷)13.请为这篇小说拟一个恰当的标题,并说明理由。
(6分)4.(2010年陕西卷)《保护人》(4)这篇小说以“保护人”为题,有主题思想、人物塑造、情节结构等多方面的考虑,请选择一个方面,结合全文,陈述你的观点并作分析。
(8分)5.(2011四川卷)《锈损了的铁铃铛》 16.请结合全文谈谈“铁铃铛”在文中的意义。
(6分)6.(2011山东卷)《审丑》22.“审丑”作为小说的标题,意蕴丰富。
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6分)7.(2011全国新课标卷)《血的故事》(4)小说的题目是“血的故事”,但主要内容是围绕血型而展开的,如果以“血型的故事”为题,你认为是否合适?请谈谈你的观点和具体理由。
(8分)(二)【小说标题常见命题形式】1.把标题“××”改为“××”,你认为是否合适,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分析是否可以换标题】2. “××”作为这篇小说的标题,有主题思想,结构艺术、象征意蕴等多方面的考虑。
请选择一个方面,结合全文,陈述你的观点作分析。
【探讨标题作用】3“××”作为小说的标题,意蕴丰富。
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探究标题意蕴】三、真题演练,掌握标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一)【探讨标题作用】(2010辽宁卷)《洗澡》(4)“洗澡”作为这篇小说构思的关键,有主题思想,结构艺术、象征意蕴等多方面的考虑。
请选择一个方面,结合全文,陈述你的观点作分析。
(8分)参考答案:观点一:使小说的主题思想深刻、丰厚。
①取材于“洗澡”这样的日常小事,表现当代市民的凡俗人生;②透过“洗澡”引发的故事,体现作者对社会和人际关系变化的敏感和思考;③“洗澡”触发的人物深层的心理波澜,深入揭示人性的微妙和复杂,表现作者对某种地域的、典型的人物形象的理解和审视。
观点二:使小说的结构艺术精巧、高明。
①以“洗澡”作为全文的结构线索,似拙实巧,俗中见雅,以小见大;②用“洗澡”穿针引线,使小说的两个人物不同的言路和思路联系自然,转换自如;③以“洗澡”作结,画龙点睛,一语双关,平中见奇,含蓄而有余味。
观点三:使小说得象征意蕴含蓄、多元。
①以“洗澡”为纽带,通过对人物言行与心理错位冷静而有控制的叙述,使象征手法深藏不露,结尾一语双关,画龙点睛;②小说人物都没有姓名,有助于启发读者体悟“洗澡”的象征性;③象征意蕴立体多元,“洗澡”内含的反思层次丰富,针对面广。
【标题作用答题思路指津】1、如果以时间、地点、环境为题,则标题可能具有“点明时间地点,创设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的作用。
如《黄昏渡》:“作者以‘黄昏渡’为题目有何用意?”(1)标题“黄昏渡”至少包括时间“黄昏”和地点“渡口”,这就点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为人物创设特定的活动背景。
(2)“黄昏”作为故事发生的特定时间,其实也是一种夕阳西下的景象,加上地点在人迹罕至的荒郊野渡,无形中形成了一幅萧瑟凄清的画面,渲染了萧索的氛围。
(3)对于小说主人公老何而言,隐喻他的人生已是“黄昏”,在人生的黄昏幡然醒悟,配合警方抓捕逃犯,守候黄昏迎接美好的明天;同时也隐喻年轻盗贼的命运已到“黄昏”——穷途末路,不可能逃脱法网,给人以警醒作用。
2、如果以物件(物象)为题,则标题可能具有“作为结构线索贯穿全文、概括故事情节、寄托作者情感、揭示文章主题、隐含比喻象征意义”的作用。
如《半张纸》:“小说标题‘半张纸’有什么作用?请作具体分析。
”(1)半张纸是小说贯穿始终的结构线索:先以半张纸引出主人公对往事的回忆, 接着又以半张纸连缀起回忆中一个个生活片段;(2)半张纸是主人公对爱妻思念之情的载体;(3)半张纸与“两分钟”“两年”一起深化了小说主题。
如《炊烟》:“你认为小说为什么要以《炊烟》为标题?”(1)有概括情节的作用,小说中写到饥荒年代吃人时升起的炊烟,让人印象深刻;(2)有隐喻象征的作用,炊烟代表美好的生活,表达作者对温暖宁静生活的向往;(3)有揭示主题的作用,小说中今昔不同生活的对比,能引发读者对生活的思考。
3、如果以形象特征为题,则标题可能具有“铺开情节,呼应细节;对比讽刺,强化效果”的作用。
如《白痴》:“结合你对小说的理解,分析作者为什么以“白痴”作为小说的标题。
”小说的主人公就是白痴,故事就是围绕发生在白痴身上的事来铺开故事情节的。
(1分)并且以“白痴”为题与文中他牙缝里挤出两个字:“白痴”相呼应,(1分)展现了少年的心路变化历程,突出了作者对不文明行为的无比愤怒。
(1分)同时小说中白痴的热心奉献、行为文明、情感丰富,(1分)跟正常人的情感冷漠、爱心丧失、无视文明的现象构成了鲜明的对比(1分),以“白痴”为题,具有强烈的讽刺效果,从而能够引起读者深思,深化了主题。
(1分)(二)【探究标题意蕴】2011山东卷《审丑》22.“审丑”作为小说的标题,意蕴丰富。
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6分)参考答案:(1)标题一语双关(或反讽)。
(2)审丑是一种绘画原则(或流派、风格、理论),老人成为学生的审丑对象。
(3)老人外貌丑陋,做人体模特被人们视为“丑”事,但这“丑”下面却隐藏着为孙子全力付出的淳朴心灵。
(4)小臭儿不孝,嫌弃爷爷,是真正的“丑”。
【标题含意答题思路指津】1、在理解题目本意的基础上,首先要注意它在文中是否有指代意义或比喻象征意义。
如《梦非梦》:“如何理解小说标题‘梦非梦’的含义。
”题目的本意是“梦不是梦”,小说内容叙述的是关主任做了个梦,可现实中小李、小金并没有把它当做梦来看待(“梦非梦”的第一层含义);而后关主任竟然也把梦中的事情作为衡量、提拔下级的依据,也就是说关主任也没有把梦仅仅当做梦而已(“梦非梦”的第二层含义)。
这两层含义,实际上都是“梦非梦”在文中的指代意义。
2、其次要注意它在表面含义之外是否有语意双关或文章主旨意义。
如《锁》:“小说题目‘锁’有什么含义?”这里的“锁”表面意思是小说中写的“门锁、双保险锁”,实际上是文章所要揭示的“人与人之间的心锁”;一实一虚,一表一里。
《暗记》:“试分析题目‘暗记’的含义。
”“暗记”有两层意思,表面指石丁画上的记号;实际上是指因不信任胡笛而产生误会,由此在自己心灵上留下的无地自容的印记。
也是一实一虚,一表一里。
(三)【探讨是否可以换标题】(1)(2011全国新课标卷)《血的故事》(4)小说的题目是“血的故事”,但主要内容是围绕血型而展开的,如果以“血型的故事”为题,你认为是否合适?请谈谈你的观点和具体理由。
(8分)参考答案:观点一:以“血型的故事”为题不合适。
①“血”这个词可让人联想到“血脉”、“血缘”、“血性”等多种含义,如果以“血型的故事”为题,题意就显得单一了;(表层含义)②外省人和台湾人血脉同源,这是“血般的故事”(深层含义)③彭先生的恋爱故事,实质上折射了外省人与台湾人之间的冲突与融合问题,小说表达了中华民族血浓于水,应该“一家亲”的主题。
(情节与主题)观点二:以“血型的故事”为题合适。
①“血”有类型之别,而语言有“南腔北调”之分,以“血型的故事”为题,可彰显作者的巧思;(构思)②小说的主要内容是围绕血型而展开的,以“血型的故事”为题;可与内容更吻合;(结构)③可显示“验血型”在文中的重要性,也与中华民族血浓于水,应该“一家亲”的主题不相冲突。
(主题)(2)(2009浙江卷) 《魔盒》15.有人建议把标题“魔盒”改为“贝格斯太太”,你认为哪一个合适,谈谈你的看法。
(5分)参考答案:看法一:以“魔盒”为题更合适。
理由:①制造悬念,吸引读者,引发读者的联想;②作为线索,贯穿全文,小说的主要故事情节都是围绕“魔盒”展开的;③形象生动,具有象征意味,“魔盒”寄托着贝格斯太太对家乡的深厚情感。
看法二:以“贝格斯太太”为题更合适。
理由:①贝格斯太太是全文主人公,以此为题,可突出人物形象;②小说中人物关系单纯,以此为题,更能紧扣中心;③外国经典作品常以人物姓名为题。
【标题含意答题思路指津】1.这个题目是文章的线索或概括主要内容或制造悬念或讽刺或双关的作用。
2.这个题目有助于突出人物XX形象。
3.这个题目有助于突出文章的XX主题。
4.替代的题目有XX缺点。
四、总结小说题目的考查类型及做题技巧(一)小说标题的考查类型1、小说标题的含意(双重或多重)①表面意义与真实意义。
②指代意义与比喻意义。
③一语双关,双层含义。
2、小说标题的用意(原因、作用、效果、好处)①点明时间地点,创设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
②概括故事情节、暗示比喻象征、揭示小说主旨。
③结构线索,组织全文;寄托情感,深化主题。
④铺开情节,呼应细节;对比讽刺,强化效果。
3.标题是否可以替换①这个题目的优点(是否有助于突出XX形象、主题,是否是文章的线索或概括主要内容或制造悬念或讽刺或双关。
)②替代的题目有XX缺点。
(二)总结小说标题的答题注意事项1、审清题目,明确答题方向,问什么答什么;2、挖掘含意,注意表里虚实,指代双关比喻;3、体会用意,注重多个角度,时间地点氛围;4、形象为题,侧重线索情节,强调主旨情感;(注:专业文档是经验性极强的领域,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
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