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人心理健康档案

合集下载

军人心理健康档案

军人心理健康档案

1、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使之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达到自我心理调试,消除心理困惑,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和应对挫折的能力。

2、启动心理干预机制,缓解心理危机。

帮助官兵正确认识自己的心理状态,通过倾听、提问等方式,慢慢释放被压抑的情感,平衡焦虑、矛盾的心理状态。

3、建议接受专业心理咨询,帮助官兵正确认识和把握自己,有效地适应外界环境。

弥补人格形成上的不足。

4、列为重点关怀对象,由中队政治工作干部对官兵进行定期的心理辅导和交流。

5、开展心理训练,提高官兵心理自我调节能力。

通过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警营娱乐活动,使之与战友间增进交往,为其接触社会、锻炼能力提供更多的机会和舞台,以有利于个性心理的健康发展。

6、经常与家长联系,相互沟通,及时了解官兵的心理特点,做好其心理压力的调节和疏导工作。

7、到心理治疗机构接受心理治疗。

军人心理健康教育方法

军人心理健康教育方法

军人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军人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导言:军人作为国家的保卫者和战斗者,承担着保家卫国的神圣使命,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和挑战。

军人心理健康教育成为了军队管理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探讨军人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帮助军人保持精神状态的平衡和稳定。

一、倡导心理健康意识1. 通过座谈会和宣讲会等形式,向军人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意识。

2. 制作宣传资料,如海报、手册等,向官兵传播心理健康知识,并告知他们常见的心理问题和应对方法。

3. 建立心理咨询热线,为军人提供心理支持和咨询,使他们在遇到困难和压力时能够及时寻求帮助。

二、提供心理疏导和辅导1. 培养军队内部的心理疏导师和心理辅导员,为军人提供专业和及时的心理支持。

2. 定期组织心理辅导课程,教授军人应对压力的技巧和方法,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心理防御机制。

3. 开展心理辅导活动,如团队建设、军事训练等,通过集体合作和互动,促进军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和心理疏导。

三、注重倾听和沟通1. 领导干部要注重倾听士兵的心声,关心他们的生活和工作情况,及时回应他们的需求和困扰。

2. 建立军人心理健康档案,记录他们的心理状况、困惑和成长历程,为领导干部提供了解军人的依据。

3. 组织军事演习中的事后反思和心理剖析,帮助军人分析和处理心理问题,同时促进彼此之间的理解和信任。

四、开展心理健康培训1. 组织心理健康培训课程,加强军人的心理调适和心理防护能力,使他们具备面对战场和生活中的压力的能力。

2. 聘请心理学专家授课,分享心理学理论和实践,帮助军人理解自己的心理需求和行为模式。

3. 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倡导军人相互学习和交流心得体会,从中获得心理健康的启示。

五、营造和谐的军营环境1. 加强军官与士兵之间和睦友好的关系,构建互信、互助、互动的军营氛围。

2. 鼓励军人参加体育锻炼和娱乐活动,缓解压力,增强身心健康。

3. 建立心理健康俱乐部,提供心理娱乐和交流平台,为军人提供放松和释放压力的机会。

近二十五年军人心理健康

近二十五年军人心理健康
• 早期忽视:在过去,军人心理健康往往被忽视,军队更注重体能训练和 战斗技能。
• 逐步重视:随着心理学研究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心理健康对军人的 重要性,开始加强军人心理健康教育。
• 专业化发展:近年来,军队纷纷建立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为军人提供 心理测评、咨询和治疗服务,促进军人心理健康的全面发展。
近二十五年军人心 理健康
汇报人: 日期:
目 录
• 军人心理健康概述 • 近二十五年军人心理健康研究回顾 • 军人心理健康的现状与挑战 • 未来展望与改进建议
01
军人心理健康概述
定义和重要性
定义
军人心理健康是指军人在军事任务、日常生活和应激环境下 ,保持心理平衡、情绪稳定、积极适应的能力。一个心理健 康的军人能够更好地应对挑战,保持战斗力,提高任务执行 效率。
• 总结:近二十五年来,军人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军队也在不 断努力提高军人的心理健康水平。然而,仍需要继续加大力度,关注军 人的心理健康,为军人提供更全面、更专业的心理健康服务。
02
近二十五年军人心理 健康研究回顾
主要研究成果
军人心理健康评估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近二十五年来,军人心理健康研究在评估体系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通过大量的 实证研究和理论分析,研究者们成功开发出适用于军人群体的心理健康评估工具 ,为军人心理健康的全面评估提供了科学依据。
环境因素
恶劣的战场环境、艰苦的生活 条件以及长时间的离家在外, 都可能对军人的心理健康产生 负面影响。
人际关系
军队中的人际关系复杂,如处 理不好与战友、上级、下级之 间的关系,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
家庭因素
军人家庭因长期分离、沟通不 足等问题,容易导致军人产生
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士兵心理档案

士兵心理档案

士兵心理档案可以为部队的宏观管理提供决策依据,提高管理者教育决策和科学研究的水平,为士兵的身心健康发展提供动态的监测手段,从而为部队心理辅导、咨询和治疗工作提供有效的操作指南,切实维护士兵的心理健康。

建立士兵心理档案,可按如下方面实施。

士兵心理档案的内容士兵心理档案一般包括两大方面:一是影响士兵心理发展的基本资料;二是反映士兵心理状况和心理特点的资料。

具体说来,士兵心理档案内容如下:1.士兵基本情况。

主要提供一些背景资料,以帮助管理者深入分析士兵心理,正确诊断士兵问题产生的原因。

包括如下几个方面:个人简介。

主要包括姓名、性别、出生年月、籍贯、民族、政治面貌、就读部队、团队、家庭住址、爱好特长等。

身体状况。

主要包括血型、一般健康状况、身体发育状况、生理缺陷、个人病史等。

家庭生活环境。

主要包括家庭成员的工作性质及职务、文化程度、家庭的组织结构、家庭的居住环境、家庭的经济状况、家庭气氛、家长的教育方式与态度、亲子关系、是否独生子女、家中排行等。

对士兵个人生活有影响的重大社会生活事件。

如家庭成员的死亡、父母离异、与管理者同学关系紧张、生活条件改变、影响生活的重大挫折等。

2.能力状况及其教育建议。

主要是指士兵的智力水平、智力特点如何,怎样进行有针对性的智力训练;士兵的言语智能和数学智能水平如何,言语概括、言语推理、数学概括、数学推理、解决问题的能力分别处于哪个等级;能力倾向鉴定及创造力测量等。

3.人格特征分析及培养建议。

主要是指士兵的性格类型及特征、气质类型及特征,个性心理特征,怎样进行教育,士兵的兴趣、态度、人际关系及品德的特点等。

4.心理健康状况及辅导策略。

主要是指士兵的心理健康水平鉴定,有无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程度如何,怎样进行教育或矫治。

5.训练心理分析及教育对策。

主要是指士兵的训练态度、训练方法、训练动机、训练意志力、考试心理、训练困难的诊断,训练认知因素分析、训练动力状况分析、训练社会因素分析,怎样优化士兵的训练心理等。

解放军某部队基层军官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干预效果分析

解放军某部队基层军官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干预效果分析

解放军某部队基层军官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干预效果分析摘要】目的:测评解放军某部队基层军官心理健康状况,评价干预效果。

方法:随机筛选出年龄在28~35岁,平均年龄30岁,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军官200名,分别与2013年和2015年进行艾森克个性问卷(EPQ)测评。

结果:第一次测评初步筛选出心理状态不稳定军官4人,通过干预在第二次测试中有3名军官测评数值均为阴性。

结论:对于个体样本阳性人员通过干预,在有利因素的影响下,可以改变其Tp心理变态倾向(精神质),Tn量表情绪的稳定性(神经质)的数值,提高心理稳定性。

【关键词】军官;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干预;效果【中图分类号】R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19-0230-02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艾森克人格测试作为一项心理评估工具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到目前为止,不管是作为诊断目的,还是部队心理健康普查都是常用的一种方法。

经过验证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能对群体和个体性心理特征进行心理学评价。

为了解部队官兵的个性特点,开展针对性的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EPQ标准分数换算采用标准T分换算方法,T=50+10(X-M)/SD,公式中X表示受试者的问卷粗分,M和SD分别表示该人群样本的均数和标准差。

然后将标准差换成10,即以50为中值,以10为一个标准差。

根据标准差的面积分布,得知在T分在43.3~56.7之间为中间型,在38.5~43.3或56.7~61.5之间为倾向型,在38.5以下或61.5以上为典型型。

在群体测量中们,初步筛选个体心理状态不稳定的标准一般选用Tp和Tn两个维度,这两个维度得分同时高于61.5分,可列为心理状态不稳定的人员,再结合其他指标做出最后判断。

(当然,这所有的判断都是在被试者的结果真实可信的基础上)1.2 测试方法使用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研究的DXC-6多项群体心理测评仪统计分析。

于2013年4月对这200人进行艾森克个性问卷(EPQ)测评调查。

2021陆军某部士兵心理健康状况评定范文3

2021陆军某部士兵心理健康状况评定范文3

2021陆军某部士兵心理健康状况评定范文 随着陆军某部战训任务繁重、野外驻训时间延长、演习增多,官兵的精神压力明显加大。

为了解陆军某部官兵的心理健康状况,应用心理评定量表对某部部分官兵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今后的心理卫生工作制定科学决策。

现分析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2013年8月随机抽取陆军某部全体官兵221名,均为男性;年龄18~33岁,平均(21.0±3.7)岁;军龄0.5~15.0年,平均(4.87±3.90)年;身份:干部38名(17.20%),士官73名(33.03%),战士110名(49.77%);文化程度:初中77名(34.84%),高中88名(39.82%),大专及以上56名(25.34%);独生子女87名(39.37%),非独生子女134名(60.63%);农村户口142名(64.25%),城镇户口79名(35.75%);婚恋状况:未恋爱104名(47.06%),已恋爱101名(45.70%),失恋16名(7.24%);睡眠状况:经常失眠12名(5.43%),偶尔失眠124名(56.11%),正常85名(38.46%);家庭模式:单亲家庭27名(12.22%),双亲家庭194名(87.78%);当兵前职业:学生122名(55.20%),待业29名(13.12%),其他70名(31.68%). 1.2评定工具 (1)自编压力因素调查表:共包含9个因素,依次为工作训练任务重、工作训练环境不适应、所担负的职责责任重、身体健康状况问题、执行任务或训练危险性大、人际关系问题、恋爱婚姻问题、前途发展问题、转业复员问题9个因素。

(2)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checklist 90,SCL-90)[1],本量表共90个项目,每一项目采用5级评分法,包括躯体化等9个因子分,单项分之和为总分。

(3)艾森克个性问卷(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EPQ)[1],包括精神质(P)、内外项(E)、神经质(N)、掩饰性(L).(4)自我和谐量表(self-consistency and congruence scale,SCCS)[2]:包括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自我的灵活性和自我的刻板性3个纬度,自我的灵活性为反向计分,3个纬度分值相加得总分,总分越高表示自我和谐程度越低。

官兵心理健康教育案例(2篇)

官兵心理健康教育案例(2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我国国防事业的不断发展,官兵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受到关注。

为提高官兵的心理素质,增强部队的战斗力,某部队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取得了显著成效。

以下是一例官兵心理健康教育案例。

二、案例概述案例主角:李强(化名),男,25岁,某部队战士。

问题:李强因家庭原因,长期生活在压抑、焦虑的环境中,导致其心理承受能力较差。

入伍后,李强在部队的训练、生活中面临诸多压力,表现为情绪低落、失眠、焦虑等心理问题。

三、案例经过1. 发现问题李强入伍后,由于家庭原因,他在部队的训练、生活中表现出明显的心理问题。

班长发现李强情绪低落,训练积极性不高,与战友关系紧张,甚至出现失眠、焦虑等症状。

2.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1)心理辅导部队心理辅导师对李强进行一对一心理辅导,了解其心理问题的根源。

在辅导过程中,心理辅导师发现李强长期生活在压抑、焦虑的环境中,导致其心理承受能力较差。

(2)团体辅导部队组织官兵进行团体心理辅导,通过游戏、讨论等形式,帮助李强调整心态,增强心理承受能力。

在团体辅导中,李强逐渐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并学会与战友沟通、交流。

(3)心理培训部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培训,邀请专家为官兵讲解心理知识,提高官兵的心理素质。

李强积极参加培训,学习心理调适方法,逐步克服心理问题。

3. 随访与跟踪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部队对李强进行定期随访和跟踪,了解其心理状况。

经过一段时间的教育,李强的心理问题得到明显改善,情绪稳定,失眠、焦虑等症状消失。

四、案例总结1. 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通过本案例,我们充分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在部队建设中的重要性。

官兵的心理健康直接关系到部队的战斗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官兵的心理素质,增强部队的凝聚力。

2. 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1)心理辅导:针对官兵个体心理问题,进行一对一心理辅导,帮助他们解决心理困扰。

(2)团体辅导:通过团体活动,帮助官兵调整心态,增强心理承受能力。

(3)心理培训:邀请专家为官兵讲解心理知识,提高官兵的心理素质。

2024年部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x

2024年部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x
心理健康教育将与思想政治工 作紧密结合,共同促进官兵全 面素质提升和部队战斗力生成 。
2024/1/26
29
2024/1/26
谢谢聆听
30
信任与支持
建立团队成员之间的信任和支持关系,鼓励 彼此在困难时相互帮助和支持。
D
2024/1/26
14
04 挫折应对与心理调适方法
2024/1/26
15
挫折产生原因及影响分析
客观因素
任务难度、环境条件、资源限制等。
主观因素
个人期望、能力评估、情绪状态等。
2024/1/26
16
挫折产生原因及影响分析
02
心理学的分支
包括临床心理学、咨询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等。
03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包括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等。
8
常见心理障碍识别与应对
2024/1/26
常见心理障碍类型
01
包括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等。
心理障碍的症状表现
02
包括情绪低落、缺乏活力、焦虑不安等。
心理障碍的应对方法
03
包括寻求专业帮助、学习放松技巧、建立支持系统等。
3
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方法
阐述了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概念、原则及常用 技术,为官兵提供专业化的心理支持服务。
2024/1/26
27
学员心得体会分享
学员甲
通过本次学习,我深刻认识到心 理健康对个人成长和部队建设的 重要性,掌握了基本的心理调适 方法,对今后的工作生活充满信
心。
学员乙
在学习过程中,我遇到了一些困 惑和挑战,但通过老师的指导和 同学的帮助,我逐渐克服了心理 障碍,学会了如何面对压力和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使之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达到自我心理调试,消除心理困惑,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和应对挫折的能力。

2、启动心理干预机制,缓解心理危机。

帮助官兵正确认识自己的心理状态,通过倾听、提问等方式,慢慢释放被压抑的情感,平衡焦虑、矛盾的心理状态。

3、建议接受专业心理咨询,帮助官兵正确认识和把握自己,有效地适应外界环境。

弥补人格形成上的不足。

4、列为重点关怀对象,由中队政治工作干部对官兵进行定期的心理辅导和交流。

5、开展心理训练,提高官兵心理自我调节能力。

通过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警营娱乐活动,使之与战友间增进交往,为其接触社会、锻炼能力提供更多的机会和舞台,以有利于个性心理的健康发展。

6、经常与家长联系,相互沟通,及时了解官兵的心理特点,做好其心理压力的调节和疏导工作。

7、到心理治疗机构接受心理治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