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监测与临床护理

合集下载

实时动态血糖监测应用与护理进展(全文)

实时动态血糖监测应用与护理进展(全文)

实时动态血糖监测应用与护理进展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高血糖或血糖未达标会导致血管病变、肾脏损害等并发症。

血糖监测是糖尿病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能评估糖尿病患者糖代谢紊乱的程度,反映降糖治疗效果并指导治疗方案。

实时动态血糖监测系统(RT-CGMS)通过皮下植入探头,实时监测血糖并显示于屏幕,并可设置血糖极端值报警以提示高血糖和低血糖[2-3]。

以更好地监测血糖,幸免血糖波动,使血糖水平处于理想水平,已有试验证明了RT-CGMS血糖值与同期指尖血糖、静脉血糖、动脉血糖有良好相关性,在糖尿病患者中拥有丰富的使用经验。

以下就RT-CGMS的临床应用及护理进展作一综述。

1 工作原理动态血糖监测系统由血糖探头、记录仪及信息分析软件等部件组成,将探头置于患者皮下,与组织间液的葡萄糖发生化学反应,通过电信号传导作用,每10 s分析1次葡萄糖浓度,每3 min 记录1次平均值,24 h测得480个血糖值,由统计软件分析,获得患者72 h血糖变化的动态连续情况。

2 监测方法2.1安装前准备从冰箱中取出探头,检查有效期,室温下放置30 min,开机检查电池电量,打开传感器。

2.2安装备齐用物,选择皮下脂肪丰富的位置,如肚脐周围5 cm外(一般选择下腹部),孕妇应在上臂肱二头肌下端外侧作为穿刺点,避开系皮带部位、瘢痕或组织萎缩及经常注射胰岛素的部位。

将探头安装在助针器上,75%酒精消毒皮肤2次,左手绷紧穿刺点皮肤,右手持助针器与皮肤呈90°角植入探头,反方向分离助针器,3 L透明贴固定探头,10 min水化后,检查探头信号稳定于30~1200 n之间。

70 min初始化后,输入2次/㈢空腹血糖校对。

2.3监测后操作和数据分析72 h后拔出探头,针眼处75%酒精消毒。

取下血糖记录器,经信息摄取器输入电脑,用分析软件分析数据。

3 临床应用3.1为临床提供血糖异常波动信息康怡等认为动态血糖监测可提供连续、全面的血糖信息,发现高血糖和低血糖[7-9]。

糖尿病护理诊断与护理问题

糖尿病护理诊断与护理问题

糖尿病护理诊断与护理问题糖尿病护理诊断与护理问题: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患者需要长期的护理管理。

病情控制不当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因此护理诊断与问题的及时识别和解决至关重要。

护理诊断一:血糖控制不理想。

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是非常关键的,因为高血糖会对身体各个系统产生不良影响。

患者可能会出现血糖波动较大、无法维持在正常范围内的情况,甚至出现低血糖的情况。

因此,需要对患者进行血糖监测,调整饮食和药物治疗方案,以及进行相关的教育和指导。

护理诊断二:并发症的风险。

糖尿病患者容易出现多种并发症,包括心血管疾病、肾脏病变、眼部病变等。

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系统评估,及时发现并干预可能出现的并发症风险,包括降低危险因素、监测病情变化等。

同时,对患者进行相关并发症的教育,引导其进行积极的生活方式管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护理诊断三:饮食控制和体重管理。

糖尿病患者需要进行饮食管理和体重控制,以维持良好的血糖控制和健康状态。

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饮食评估,制定个性化的饮食计划,并进行相关的营养教育。

同时,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帮助其控制体重,提高身体代谢水平。

护理诊断四:心理和情绪支持。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患者可能面临着长期的治疗和管理,会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护理人员需要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帮助其建立积极的心态,解决心理问题,促进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

通过对糖尿病患者的护理诊断与问题的全面评估和干预,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管理疾病,减少并发症的风险,提高生活质量。

此外,对于糖尿病患者的护理问题,还需要关注药物管理和遵医行为。

糖尿病患者通常需要长期服药来控制血糖水平,因此护理人员需要确保患者按时并正确地服药。

同时,对于治疗方案的调整和药物副作用的监测也是至关重要的。

护理人员还需要对患者进行用药方面的教育,帮助其理解药物的作用和注意事项,提升患者的遵医行为,确保治疗效果的持续性。

在日常护理中,饮食管理也是一个重要的护理问题。

糖尿病患者护理常规

糖尿病患者护理常规

糖尿病患者护理常规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疾病,有遗传倾向。

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胰岛素分泌或作用的缺陷或者两者同时存在而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紊乱。

除糖类外,尚有蛋白质、脂肪、水及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临床表现为多饮、多食、多尿、消瘦、疲乏无力等,即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久病可引起多系统损害,常伴发心血管、肾、眼、及神经等病变。

重症或应激时可发生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等急性代谢紊乱。

(一) 护理措施(1) 心理护理: 给患者讲解糖尿病只要血糖控制良好,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并不影响工作、学习、生活及长寿。

(2) 遵医瞩给予糖尿病饮食,根据患者身高、体重活动量等限定每日总热量,并固定食物成分的比例,碳水化合物占55%~60%、蛋白质占15%~20%、脂肪不超过30%注意定时、定量,尽量避免进食甜食(低血糖症状时除外)。

注意粗细粮的搭配及副食、荤索的搭配,鼓励患者多吃富含纤维的食物,如魔芋和荞麦等。

在保持血糖稳定的情况下,可以根据食品交换成分原则进行等量食品交換,尽量供给患者营养全面的膳食。

(3) 胰岛素应用时根据起效时间在饭前5~30分钟皮下注射,注意药量准确,无菌操作,并轮流更换注射部位,防止引起皮下脂肪硬化。

(4) 口服磺脲类降糖药应在餐前30~60分钟服用,双胍类降糖药在进餐时或餐后30分钟~1小时服用,a-糖苷酶抑制剂与第一口饭同服。

(5) 每天定时监测手指血糖,了解血糖波动情况及时告知医生。

(6) 做好足部的护理,预防烫伤和坏疽的发生,患者每日用温水足浴,水温不能过热(<37 º),并检查双足避免糖尿病神经末梢病变性感觉减退引起的烫伤,指甲长短适宜,鞋子宽松。

(7) 做好皮肤和会阴护理,患者皮肤干燥发痒时,避免粗暴搔抓,防止皮肤破溃感染。

女性患者做好会阴部的清洁,预防泌尿系统和会阴部的感染。

(8) 住院期间发生低血糖及时嘱患者吃东西或静脉注射50%的葡萄糖40~60ml。

糖尿病患者动态血糖监测期间的护理

糖尿病患者动态血糖监测期间的护理
四川医学 2 1 0 0年 1 第 3 卷 ( 1 O月 1 第 0期 ) S h a dcl o ra,00, c 3 , o 1 c i u nMei un l2 1 O t 1 N .0 aJ .
・1 7 ・ 56
● 临床 护理 ●
糖 尿 病 患 者 动 态 血 糖 监 测 期 间 的 护 理
ScnC i eodP ols o t i n Yb ,i u n64 O ,hn e pao i i c a
【 s at 0 jci T vla e l i li icne f p l n l dsgr ot uu oi r g yt i— Abt c】 r bet e oeaut t i c g f ac p igbo a n no s nt n s m i da v e h c n a s ni oa y o u c i m o s e n i
唐 元英 , 杨 玲 , 高冬梅 , 吴庆宴 , 张 燕 , 蔡 微, 贾国莉
( 宜宾市第二人 民医院内分泌科 , i 四J I宜宾 6 4 O ) 4OO
论 著
【 摘要 】 目的
探讨动 态血糖监测 系 ( G S 运 用于糖尿病 ( M) 统 CM ) D 患者 的临床 意 义及 护理特 点。方法
【 ywod 】 d bts elu ;o t uu lcs m nt n ytm;u ig Ke rs i ee lt c n nosg oe oi r gss n rn a m is i u o i e s
糖 尿病 是一 种终 身 代谢 性 疾 病 , 治 疗 的 目标是 其 控 制血 糖 、 纠正代 谢 紊乱 、 除症 状 , 防和 延 缓 并发 消 预 症, 从而 延长 患者 生 命 。血糖 监 测 是 调 整 用 药 方 案 的

动态血糖监测系统临床应用及护理

动态血糖监测系统临床应用及护理

动态血糖监测系统临床应用及护理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和饮食结构的改变,糖尿病等代谢类疾病已经成为当今社会面临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糖尿病患者需要时刻监测自己的血糖水平,以便及时调整饮食和药物治疗,从而保持血糖在正常范围内。

传统的血糖监测方法主要依靠患者自行测量,存在着测量频率不够、遗漏数据、无法及时监测等问题。

动态血糖监测系统的出现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该系统通过植入体内微型传感器实时监测患者血糖水平的变化,将数据传输到监测仪器上并生成图表,医护人员可以随时查看患者的血糖趋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动态血糖监测系统的应用已经在临床上得到了推广,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研究动态血糖监测系统的临床应用及护理方法,对于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动态血糖监测系统的介绍、临床应用、护理方法、数据分析和病例分析等方面展开探讨,旨在总结其临床应用效果和护理方法的优缺点,为未来研究提供参考。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探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在临床应用中的效果以及护理方法的实施情况,进一步优化血糖管理策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具体目的包括:1.评估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效果,探讨其对患者血糖控制和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2.分析不同护理方法对于患者的帮助程度,找出最适合患者的个性化护理方案;3.总结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在临床中的数据分析方法,为临床医生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4.通过病例分析探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在不同病例中的应用情况,为临床实践提供案例参考。

通过以上研究目的的达成,旨在为优化患者血糖管理提供更科学的依据,同时为动态血糖监测系统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提供参考指导。

1.3 研究意义动态血糖监测系统的研究意义在于提高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监测水平和治疗效果,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加准确的数据支持,帮助他们做出更为科学的治疗决策。

通过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可以实时监测患者的血糖变化情况,了解患者日常生活中的血糖波动规律,及时发现患者的高血糖或低血糖情况,避免发生严重的并发症。

糖尿病康复护理有哪些项目

糖尿病康复护理有哪些项目

糖尿病康复护理有哪些项目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需要患者长期进行康复护理来控制病情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糖尿病康复护理项目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 生活方式管理:帮助患者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合理饮食、定期运动、戒烟限酒、保持健康的体重等。

护理人员会对患者的生活方式进行指导,并制定个性化的健康计划。

2. 血糖监测:患者需要定期监测血糖水平,护理人员会教授患者如何正确使用血糖仪,并根据监测结果调整治疗方案。

3. 药物管理:护理人员会对患者的糖尿病药物进行管理,包括用药时间、剂量和副作用的监测等。

4. 临床护理:包括定期体检、糖化血红蛋白检测、足部检查、眼部检查等,以及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

5. 心理护理:帮助患者面对疾病带来的心理压力,鼓励其积极面对治疗和康复,保持良好的心态。

糖尿病康复护理项目是一个全方位的综合性护理计划,通过多种方式来帮助患者控制病情,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护理人员需要与患者密切配合,建立良好的护理关系,共同努力,才能达到最佳的康复效果。

6. 饮食指导:护理人员会就糖尿病患者的饮食进行指导,制定科学合理的饮食计划,控制饮食中的糖分和碳水化合物摄入量,增加膳食纤维和优质蛋白质的摄入,以帮助患者控制血糖水平。

7. 运动指导:定期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对糖尿病患者来说非常重要,护理人员会制定个性化的运动计划,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运动,帮助稳定血糖水平并控制体重。

8. 营养补充:对于糖尿病患者,可能会出现一些营养不良的情况,护理人员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营养补充,确保患者获得足够的营养,维持良好的体能和免疫功能。

9. 并发症预防:糖尿病患者容易出现多种并发症,如高血压、心血管疾病、视网膜病变、神经病变等。

护理人员需要帮助患者了解这些并发症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如定期测量血压、定期眼科检查、足部护理等。

10. 家庭支持和教育:护理人员除了对糖尿病患者进行专业护理外,还需要在家庭层面进行支持和教育,让患者的家人也能够了解疾病,共同配合进行康复护理,共同维护患者的身心健康。

糖尿病的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糖尿病的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糖尿病的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1. 糖尿病的护理诊断1.1 血糖管理- 监测血糖水平,评估糖尿病控制情况- 分析糖尿病患者的饮食和运动惯- 制定个性化的血糖管理计划- 监督药物治疗和胰岛素注射,并调整剂量1.2 饮食干预- 评估患者的膳食惯和营养状况- 制定均衡的饮食计划,根据患者的需求和喜好- 提供饮食教育,包括适当的食物选择和饮食控制方法1.3 运动方案- 了解病人的身体状况和运动能力- 制定适合病人的运动方案,如有氧运动和力量训练- 提供运动指导和建议,定期监控运动效果1.4 心理支持- 评估病人的心理状况和应对能力- 提供情绪支持和心理教育- 鼓励病人积极参与社交活动和自我管理2. 糖尿病的护理措施2.1 血糖监测- 指导病人研究正确使用血糖监测仪器- 教授病人掌握血糖监测技巧和频率- 解读血糖监测结果,与病人共同制定调整血糖管理计划2.2 药物治疗- 教育病人关于药物的名称、剂量、途径和副作用- 指导病人按时按量服用药物- 监测药物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2.3 饮食控制- 提供个性化的饮食计划和食物选择建议- 强调控制总热量摄入和碳水化合物摄入- 鼓励病人遵循定时定量的饮食惯2.4 运动指导- 提供适合病人的运动建议,如散步、慢跑等- 讨论运动的时间、频率和强度- 监督病人进行运动并记录运动效果2.5 进行心理支持- 倾听病人的情绪和困扰- 提供情感支持和心理疏导- 引导病人积极应对糖尿病及其相关问题以上是对糖尿病的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的简要介绍,具体的护理方案应根据每位患者的病情和需求来制定。

请医生和护士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进一步的评估和护理规划。

糖尿病病人的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及护理目标,护理计划

糖尿病病人的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及护理目标,护理计划

糖尿病病人的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及护理目标,护理计划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需要长期的管理和护理。

以下是针对糖尿病患者的护理问题、护理措施和护理目标以及护理计划的一些建议:护理问题:1. 血糖控制问题:糖尿病患者可能遇到血糖控制不稳定的问题,包括高血糖或低血糖。

2. 饮食和营养问题:病人可能需要指导和支持来管理饮食,确保摄入足够的营养,并控制碳水化合物和糖分的摄入。

3. 药物管理问题:病人需要合理使用口服药物或胰岛素,并掌握正确的用药方式和时间。

4. 运动管理问题:病人需要适度的运动来控制血糖水平,但在运动过程中也需要防止低血糖发生。

5. 心理和情绪问题:糖尿病患者可能面临情绪压力和心理困扰,需要支持和心理健康的关注。

6. 糖尿病并发症:糖尿病可能导致一系列并发症,如神经病变、视网膜病变和足部溃疡等,需要预防和监测。

护理措施和护理目标:1. 血糖控制:-监测血糖水平,并根据医嘱调整药物剂量和饮食控制。

-提供血糖自测和监测教育,帮助患者掌握血糖管理技巧。

-促进患者参与制定个性化的血糖控制目标,并提供支持和鼓励。

2. 饮食和营养:-提供个性化的饮食指导,包括合理的饮食规划和食物选择。

-教育患者关于饮食中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的理解,并帮助他们制定适合自己的饮食计划。

-监测饮食营养摄入,确保患者获得足够的营养和维持健康的体重。

3. 药物管理:-提供药物管理指导,包括药物的正确用法、剂量和时间,以及可能的副作用和注意事项。

-帮助患者建立用药提醒系统,确保按时服药。

-监测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及时与医生沟通调整治疗方案。

4. 运动管理:-与患者一起制定适合其身体状况的运动计划,并提供运动指导。

-监测运动对血糖水平的影响,并帮助患者预防低血糖事件。

-鼓励患者坚持适度的有氧运动和力量训练。

5. 心理和情绪支持:-提供心理支持和教育,帮助患者应对糖尿病的心理压力和情绪困扰。

-引导患者寻求社会支持和参与支持小组活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监测与临床护理
导读:本文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监测与临床护理,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监测与临床护理
作者:张艳辉
目前,糖尿病仍是一种终身性疾病,长期的高血糖能引起眼、心、肾及血管、神经系统病变、功能减退及衰竭、寿命缩短,病死率高。

因此,严格的监测血糖,使血糖长期达标,才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年益寿。

糖尿病的治疗需要一系列的综合治疗措施才能有效控制病情。

血糖监测是综合治疗中的其中一项重要措施,通过血糖监测可以了解病人24 h内动态血糖变化,有效调整治疗方案,使血糖控制达标,避免或延缓急慢性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糖尿病病人的生活质量[1].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能对病人进行连续72 h血糖监测,可自动监测共864个血糖值,在指导糖尿病治疗方面起到了良好作用。

我院内分泌科2009年10月投入使用CGMS,现把使用这项监测的护理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我院内分泌科2010年6月—2011年6月行CGMS监测的住院糖尿病病人共53例,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1999年的糖尿病诊断标准,其中男32例,女21例;年龄46岁——72岁,平均59岁;病程6年——17年。

1.2 方法
1.2.1 监测方法:使用仪器为美国美敦力公司生产的动态血糖监测系统。

首先清洁双手,从冰箱内(0 ℃——8 ℃)取出探头,使其与室温接近(至少放置30 min),检查包装是否在有效期内及是否漏气。

打开记录器,检查仪器性能是否完好,校对时间和血糖单位(mmol/L),清除记录器中前一个病人监测信息,设定编号。

准备齐全用物至床前,确认病人身份,告知病人做这项监测的目的、意义,使其配合。

将探头放置在助针器槽内,向下推动助针器托架,直到听到“卡嗒”的响声,取下探头前端胶布的透明衬纸。

病人取平卧位,暴露腹部,在距肚脐5 cm以外作为穿刺点,用75%乙醇消毒穿刺部位皮肤,待乙醇挥发后取下针套将助针器(60°)的腿轻置于平铺的皮肤上扣动按钮,植入探头,轻轻向后退出助针器。

偏瘦体质病人适当减少植入角度,但不应小于45°。

按植入的角度向后缓缓拔出引导针针芯,撕下探头后端胶布的白色衬纸,固定好探头,等待至少5 min 后连接记录器电缆,用透明胶贴覆盖固定探头。

开始初始化(INIT)60 min倒计时。

初始化结束1 h,测第一个指血值并在5 min内输入记录器。

口服降糖药或应用胰岛素皮下注射者,每日应至少监测4次血糖,即空腹及三餐后2小时血糖,根据血糖情况,调整降糖药量。

应用胰岛素泵者,每天需监测8次血糖,即空腹及三餐后,还应测餐前、夜间,以调整剂量。

当近期血糖常常偏高时,应监测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它们能
较准确地反映出您血糖升高的水平。

而当您近期经常出现你血糖时,最好注意监测餐前血糖和夜间血糖。

对于血糖控制较稳定的患者,血糖监测的间隔可以较长。

但对近期血糖波动较大的人,及使用胰岛素治疗,新被确诊为糖尿病,近期血糖控制不稳定,近期有低血糖发生,换药或调整剂量,妊娠,出现生病、手术、运动、外出,饮酒等各种生活应激情况的患者,应增加监测频率。

另外,驾车时发生低血糖是非常危险的,因此,驾车前监测血糖十分必要。

1.2.2 注意事项:植入探头部位需要避开皮带压迫处,并避开瘢痕组织等部位。

严格消毒皮肤,防止皮肤感染。

使用同一个血糖仪,每日至少测4次血糖并输入。

12 h内至少有2次血糖输入,所测血糖值必须在5 min内准确输入记录器中。

若电流信号持续低于5 nA,用手按压探头(针芯已拔出,不必担心病人疼痛)可使电流值上升,直至所需电流范围10 nA——200 nA.
1.3 结果:参与佩戴CGMS的糖尿病病人均成功完成监测,结果准确反映了病人72 h的动态变化,发现3例夜间出现无症状低血糖,为调整治疗方案提供了依据,缩短了病人住院时间,节省了费用,达到了预期效果。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CGMS是一种新的监测手段,病人在不了解情况时会产生心理负担,尤其是一些老年病人甚至会有焦虑情绪,导致失眠,需向病人详细讲解CGMS的安全性、优越性和科学性,消除其
不良心理[2].多和病人交流,及时检查探头固定是否牢固,导线是否连接紧密,观察植入皮肤有无红肿、疼痛、出血等。

告诉病人仪器报警时不要恐惧、惊慌,会很快得到相应处理,不会影响监测结果。

2.2 病人告知:详细了解病人全天血糖水平的变化情况及波动趋势,为制订理想的、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提供更为客观的临床依据。

穿脱衣服时要小心,不要用力牵拉连接导管,以免探头脱出,使监测失败。

监测期间每日需监测至少4次指尖血糖,一般测空腹、餐前、餐后、睡前血糖,及时输入记录器。

认真填写监测日志,把每天相关生活事件记录下来,以便获取相关信息。

监测期间注意保护好仪器,防止进水、碰撞及信号线扭曲。

避免行CT、MRI、X线等影像检查,防止干扰而影响监测结果。

听到仪器报警,应及时呼叫护士,检查仪器性能并做相应处理,监测期间不受饮食、用药、运动等日常生活干扰。

避免剧烈活动,避免腰带、束腹带等物品压在植入探头上,以免影响监测的顺利进行和获得数据的有效性。

晚上睡觉时放置稳妥处,避免碰触记录器任何按钮。

2.3 CGMS的管理:探头应在0 ℃——8 ℃冰箱内储存,否则会因探头失效而严重影响血糖监测的准确性。

安装前需提前30 min取出探头,使其接近室内温度,恢复探头葡萄糖氧化酶的活性。

定期更换电池,如果在病人携带期间更换电池需在5 min内完成。

安装前必须将前一例病人信息清除,否则无法判断结果。

每日定点监测血糖,护士要做好交接班,及时把监测数据准确输入记录器。

专人管理,熟练掌握CGMS的操作方法、操作要领、仪器保养、故障排除等。


测时间要求可灵活掌握。

探头使用规定时间为72 h,也可根据病人情况佩戴48 h或者96 h.本组中5例出现报警,其中3例因电流信号过低引起,2例因信号线连接不紧密引起,均及时给予相应处理,未影响监测效果。

3 讨论
通过对糖尿病病人实施24 h动态血糖监测,能够直观发现某时间段高血糖或低血糖事件,与普通血糖仪监测一天几个点的血糖比较,存在较多优越性,避免了病人反复监测造成的痛苦,能够发现夜间不易察觉的低血糖,为控制血糖避免并发症的发生提供帮助。

监测过程中配合相关护理措施,提高了监测成功率。

参考文献
[1] 周军,姜秋红。

双“C”治疗中的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8):23.
[2] 武顺,孙中安。

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在糖尿病胰岛素治疗中的应用[J].泰山医学院学报,2004,25(1):59.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