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优质课件(共95张PPT)

合集下载

第9课《古诗三首》课件-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第9课《古诗三首》课件-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总结学法
学习古诗的方法:
初读古诗 了解大意 体会诗境 感悟诗情
秋叶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宋 陆游
作者简介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
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诗人,诗与尤袤、杨 万里、范成大齐名,称“中兴四大家”。
主要作品:《书愤》《示儿》《钗头凤》等。
初读古诗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诗歌,读准 字音,读出节奏。
品读古诗
如何理解题目《从军行》?
题目中加上“歌”“引”“吟”“歌行”等的诗 大多属于乐府诗。“从军行”,乐府曲名,内容多写 边塞情况和战士的生活。“从军”就是参军。
西域古国 名,这里 泛指西域 地区的各 部政权。
从军行
[唐]王昌龄
古关名,故
青海长云暗雪山, 址在今甘肃
孤城遥望玉门关。 敦煌西北。
9.古诗三首
第一课时
从军行
唐 王昌龄
作者简介
王昌龄(?—约756),字少伯,唐代诗人。
他的边塞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充满了积极向上 的精神。
主要作品:《出塞》《从军行》《芙蓉楼送辛 渐》等。
初读古诗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诗歌,读准 字音,读出节奏。
从军行
[唐]王昌龄
青 海/长 云/暗 雪 山 , 描写边塞风景。 孤 城/遥 望/玉 门 关 。 黄 沙 百 战/穿 金 甲 , 抒发将士们保家卫 不 破 楼 兰/终 不 还 。 国的豪情壮志。
了解大意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即刻启程,放舟从巴峡一直穿过巫峡,顺流 而下,一过襄阳后,便可直奔洛阳。
你从这两句诗中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感悟诗情
有感情地朗读《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说说这首 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新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PPT课件—9 古诗三首

新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PPT课件—9 古诗三首
五千仞 岳

蓟北

涕泪
cháng
衣裳
xiāng
襄阳
9 古诗三首
我会写
rèn yuè mó yí
tì wū
仞岳摩遗涕巫
左右 结构
仞涕
半包围 结构
摩遗
上下 结构

框架 结构

9 古诗三首
转盘记忆法
识字方法
磨 魔 麻摩

魔(魔鬼) 嘛(好嘛) 摩(摩托) 磨(石磨)
9 古诗三首
mó 字谜识字:
一点一横长, 一撇到南洋, 南洋两个小木匠, 坐在大手上。
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
远眺南方。 指南宋朝廷 的军队。
9 古诗三首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诗意】中原人民在胡人压迫下 眼泪已流尽,他们盼望王师北伐 盼了一年又一年。
9 古诗三首
小资料
“南望王师又一年”,大 家知道这是一年是多少年吗? 陆游写这首诗的时候,中原已 经沦陷了整整65年了!
9 古诗三首
rèn

重难点字书写指导
右边是“刃”。
9 古诗三首


右侧上半部分是 “中”加一横。
9 古诗三首
识字游戏
巫 遗涕
摩 岳 仞
真棒!
9 古诗三首
互动课堂
说说学习古诗的三大步骤是什么?
1.知诗人,解诗题。 2.品诗句,明诗意。 3.多诵读,悟诗情。
9 古诗三首
从军行
9 古诗三首
解释“从军行”
9 古诗三首
结构梳理
古诗 三首
青海、长云、雪山、 玉门关
黄河、华山、遗民
誓死报国 忧国忧民

五年级下册9古诗三首课件(共44张PPT)

五年级下册9古诗三首课件(共44张PPT)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 年。 翻译
中原人民在金政权的压迫下眼泪已流尽 ,他们盼望王师北伐盼了一年又一年。
想主 题 思
这是一首爱国主义诗篇,诗中运用夸张和 想象,真切地反映了在金国统治下,北方人民遭 受的苦难和他热爱祖国、盼望南宋王朝的军队 早日收复国土的思想感情;表现了诗人对沦陷 的壮丽河山、苦难百姓的深切怀念和念念不忘 收复失地的爱国热情;字里行间也流露出对南 宋统治者长期未能收复失地的失望和悲愤的心 情。
根据统编教材整理 五年级语文下
[唐] 杜甫
人走 近 诗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 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与李白合称“李杜”。被后世尊称为 “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原籍湖北襄阳,后徙河南巩县。
代表诗作有《登高》《江南逢李龟年》 《望岳》等。
景写 作 背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作于公元763年(广 德元年)春天,那时杜甫52岁。宝应元年(公 元762年)冬季,唐军在洛阳附近的衡水打了 一个大胜仗,叛军头领薛嵩、张忠志等纷纷投 降。诗人听到这个消息后欣喜若狂,写下此诗。
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 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 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 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
代表作有《示儿》《书愤》 《游山西村》等。
景创 作 背
这组爱国主义诗篇作于宋光宗 绍熙三年(1192年)的秋天,陆游 当时在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 南宋时期,金兵占领了中原地区。 诗人作此诗时,中原地区已沦陷于 金人之手六十多年了。此时虽值初 秋,暑威仍厉,使他不能安睡。将 晓之际,他步出篱门,心头枨触, 成此二诗,课文是这组诗的其二。
读诗 意 解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 关。 注释
【青海】青海湖。 【雪山】指祁连山。 【玉门关】古关名,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优质课件(共200张PPT)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优质课件(共200张PPT)
__青__海__长__云__暗__雪__山__,__孤__城__遥__望__玉__门__关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忧国忧民的爱国情
理解“迎凉”,判断正误。
(1)“迎凉”符合秋叶的季节特点,也表达了诗人心中感到
凉爽。
( ×)
(2)“迎凉”既符合秋叶的特点,也与诗人心中的伤感相融合。
朗读古诗《从军行》 朗读时读准字音,理解词意、句意,反复朗读, 做到正确、流利,注意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从 军行》读前两句时,语速缓慢,语气悲壮;读后两 句时,语速加快,语气肯定、激昂,重读“百 战”“终不还”。
朗读《从军行》, 读出节奏,读准字音。
从军行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课前预习
助读资料我先看
王昌龄(?—约756),字少伯,京兆长安 (今陕西西安)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其诗 以七绝见长,多写当时边塞军旅生活,气势雄 浑,格调高昂。其宫词善写女性幽怨之情,也 为世所称道。有“诗家夫子”之誉,又被后人 誉为“七绝圣手”。
主要作品:《从军行》《出塞》《芙蓉楼 送辛渐》等。
第五步:提问题
通过预习,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可 以在书上做上记号,上课时要想办法解决。
第一首
王昌龄(?—约756),字少伯,京兆长安 (今陕西西安)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其诗 以七绝见长,多写当时边塞军旅生活,气势雄 浑,格调高昂。其宫词善写女性幽怨之情,也 为世所称道。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又 被后人誉为“七绝圣手”。
第二步:学字词
rèn

五千仞岳 蓟北

涕泪
cháng
衣裳
xiāng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优质课件(共125张PPT)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优质课件(共125张PPT)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写出了诗人听到官军 收复失地的消息后__欣__喜__若__狂__的心情,表达了 诗人强烈的__爱__国___之情。
忽传收蓟北
闻官军收 河南河北
喜欲狂
狂态 狂想
漫卷诗书 放歌纵酒
青春作伴 即刻还乡
爱国 之情
有关爱国的名句: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过零丁洋》
万仞
五岳
蓟北
涕泪
衣裳
襄阳






仞岳摩遗涕巫
多音字
原文示例
(还有)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

(偿还) 终不还( )。
他还 有债务需要偿还 。
注意红色 字的读音
《从军行》
唐·王昌龄
探究读
根据朗读指导,朗读诗文,探究下列问题:
读完诗文,说说诗中最 能表现诗人志向的是哪一句?
朗读指导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 杜 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读完诗文,找出诗人“涕泪满衣裳”的 原因。
剑外忽传收蓟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剑外:指作者所在的蜀地。 蓟北:泛指唐朝蓟州北部地区,在今河北东 北部一带,当时是叛军盘踞的地方。 涕(tì):眼泪。
《从军行》要表现出将士们大无 畏的英雄气概,朗读基调应该是豪迈 奔放的,最后两句感情浓烈,朗读时 要用铿锵有力,充满坚定的语气。
从军行 [唐]王昌龄 青海 / 长云 / 暗雪山, 孤城 / 遥望 / 玉门关。 黄沙 / 百战 / 穿金甲, 不破 / 楼兰 / 终不还。

五年级下册9《古诗三首》课件(共54张PPT)

五年级下册9《古诗三首》课件(共54张PPT)

你还从哪些地方感受到诗人的“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 便下襄阳/向/洛阳。
诗人已经在回家的路上了吗?
白日放歌/须/纵酒,
诗人春天启程,此时 还没有启程返乡。
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
便下襄阳/向/洛阳。
从“巴峡”到“巫峡”再到“襄阳”最后到 “洛阳”实际距离并不近,读诗时为什么觉得这些地 方仿佛离得很近呢?从中你体会到诗人怎样的心情?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轻快、迅捷
朗读指导(课后第1题)
自由朗读诗的后四句,前两句读得酣畅淋漓 一些,最后两句则要读出其中的轻快、迅疾,表 达出诗人迫切的心情。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 ··
· ··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看图背诗。(课后第1题)
简介诗人
陆游(1125—1210), 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 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 诗人。
著有《剑南诗稿》《渭 南文集》等。
简介诗人
杜甫(712-770),字子美, 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 实主义诗人,被后人称为“诗 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与李白合称“李杜”。
遗 民 泪 尽 胡 尘 里 ,“遗民这”句的诗心表情达还是是 南 望 王 师 又 一 年 。诗人的心情?
绝望的心情。
借遗民之口表达诗 人的心情。
此时中原已经沦陷了六十多年,诗人身在南方 北望中原,会是怎样的心情?
朗读指导(课后第1题)
用沉痛的语气读这首诗的后两句,“尽” 和“又”稍稍加重语气,充分表达出诗中深沉 的感情。
原地区。诗人作此诗时,中原地区已沦陷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精品课件(共114张PPT)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精品课件(共114张PPT)
情——穿金甲、终不还 壮
杀敌报国
诗歌描写了唐朝戍边将士生活的艰苦 和战斗的惨烈,抒发了他们杀敌报国的雄 心壮志,表达了诗人的爱国热情。
从军行(其五)
[唐]王昌龄
大漠风尘日色昏, 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 已报生擒吐谷浑。
将要天亮 篱笆门
感慨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南宋] 陆游
秋天的后半夜,快要天亮的时候,陆游走 出篱笆做成的门迎着习习的凉风深有感慨。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三首古诗。默 写《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2.积累有关爱国的诗句,办一期“诗中 爱国情”主题班会。
9 古诗三首
RJ·5年级下册
从军行 唐代:王维 吹角动行人,喧喧行人起。 笳悲马嘶乱,争渡黄河水。 日暮沙漠陲,战声烟尘里。 尽系名王颈,归来报天子。
作者简介
王昌龄 (698— 757),字少伯,汉族。盛唐著名 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其诗以七绝见 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 “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代表作有《从军行七首》 《出塞》《闺怨》等。
边塞诗 又称出塞诗,是以边疆地区军 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边塞诗的思想 内容极其丰富:可以抒发渴望建功立业、报效 国家的豪情壮志,可以状写戍边将士的乡愁、 家中思妇的别离之情,可以表现塞外戍边生活 的单调艰辛、连年征战的残酷艰辛,可以惊叹 描摹边地绝域的奇异风光和民风民俗。代表诗 人有高適、岑参、王昌龄、李颀等。
朗读指导:《从军行》是一首边塞诗, 前两句写景,壮阔悲凉;后两句抒情,雄壮 豪迈。因此诗歌的朗读基调是悲凉、壮美的, 语调上扬,读出战士们杀敌报国的豪情。
《秋夜将晓出篱门有感》的前两句运用两个 动词“入”“摩”,极力描写黄河、华山的奇伟 壮丽,朗读时语调要高,读出赞叹之情;后两句 写诗人复杂的心情,朗读时语调低沉,读出悲愤 痛切之情。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9古诗三首》ppt课件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9古诗三首》ppt课件
9 古诗三首
导入一
导入二
从 军 行
乐府曲名,内容多写边 塞情况和战士的生活。
作者简介
王昌龄(?—约756),字少伯, 唐代诗人。他的边塞诗气势雄浑,格 调高昂,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神。
主要作品:《出塞》《从军行》 《芙蓉楼送辛渐》等。
自由读古诗,把诗读通顺,读出节奏。
从军行
[唐]王昌龄
青 海/长 云/暗 雪 山 , 孤 城/遥 望/玉 门 关 。 黄 沙 百 战/穿 金 甲 , 不 破 楼 兰/终 不 还 。
学们分享。
第1课时
第2课时
第1课时
孙悟空的本领可真大,他最擅长 什么? 七十二变
如果你拥有这个神奇的本领,你 最想变成什么?
17 我变成了一__棵__树__
通读课文,随文识字
自由读课文,要求: ① 读准字音。 ② 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把句子读 通顺。
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标出生字词,将它 们摘抄下来。长句子多读几遍,读通课文。
朗读指导:
这首诗慷慨悲壮,荡气回肠,要读出战 士们的英雄气概。特别是读后两句,语调上 扬,要读出战士们的决心。
诗歌解读
西域古国 名,这里 泛指西域 地区的各 部政权。
从军行 [唐]王昌龄 古关名,故 青海长云暗雪山, 址在今甘肃 孤城遥望玉门关。 敦煌西北。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朗读指导: 这两句应该用激动的语气来读,读出诗
人恨不得马上回到家乡的急切心情。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译文】即刻启程,放舟从巴峡一直穿 过巫峡,顺流而下,一过襄阳后,便可直奔 洛阳。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你从这两句诗中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陆游(1125—1210) 字务 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 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他的 诗歌总的主题是抒发政治抱负和 同情人民苦难。其代表作有《书 愤》《示儿》《游山西村》等。
南宋时期,金兵占领了中原地区。诗 人作此诗时,中原地区已沦陷于金人之手 六十多年了。此时,爱国诗人陆游被罢斥 归故乡,在山阴乡下向往着中原地区的大 好河山,也惦念着中原地区的人民,盼望 南宋王朝能够尽快收复中原,实现统一。
自由读古诗,读正确,读通顺。
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词语解释
【玉门关】: 古关名,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 【青海】: 即青海湖,在今青海西宁西。 【暗】: 遮蔽,使其暗淡。 【金甲】: 金属制作的铠甲。 【破】: 打败。 【楼兰】: 西域古国名,诗中泛指西域地区的各
朗读音频 闻 官 军 收 河 南 河 北
【唐】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chánɡ xiānɡ
蓟北 涕泪 裳 襄阳

左右结构

框架结构
词语解释
【涕】:眼泪。 【却看】:回头看。 【妻子】:妻子和孩子。 【漫卷】:胡乱地卷起。 【青春】:指春天。 【便】:就的意思。
听说
黄河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 杜甫
杜甫听到了唐王朝的军队 收复了黄河以南和黄河以北的 消息。
杜甫(712—770) 字子美, 自号少陵野老,与李白合称为“ 李杜”。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 人,宋以后被尊为“诗圣”,其 诗被称为“诗史”。存诗1400多 首,有《杜工部集》。
这首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年)春天。宝应 元年(762年)冬季,唐军在洛阳附近的衡水打了一个 大胜仗,收复了洛阳和郑(今河南郑州)、汴(今河南 开封)等州,叛军头领薛嵩、张忠志等纷纷投降。第二 年,史思明的儿子史朝义兵败自缢,其部将田承嗣、李 怀仙等相继投降,至此,持续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 宣告结束。杜甫是一个热爱祖国而又饱经丧乱的诗人, 当时正流落在四川,听闻这个大快人心的消息后,欣喜 若狂,遂走笔写下这首诗。
滔滔万里黄河奔流不息东注入海, 华山与天相接,直插云霄。
✲ 描绘画面
滚滚黄河东流入海
华山巍峨屹立、直耸入云
雄伟壮丽
写景手法:
夸张
景物雄伟,有生气
化静为动
思考:这两句诗描绘祖国壮丽河山 的用意是什么?
诗人极力描绘祖国壮丽的河山,而 这美好的河山已沦陷敌手,两相对比, 更表达出了诗人的爱国情感和对统治者 无能的痛恨。
情——穿金甲、终不还 壮
杀敌报国
诗歌描写了唐朝戍边将士生活的艰苦 和战斗的惨烈,抒发了他们杀敌报国的雄 心壮志,表达了诗人的爱国热情。
从军行(其五)
[唐]王昌龄
大漠风尘日色昏, 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 已报生擒吐谷浑。
将要天亮 篱笆门
感慨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南宋] 陆游
秋天的后半夜,快要天亮的时候,陆游走 出篱笆做成的门迎着习习的凉风深有感慨。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金统治地区的宋朝百姓在金兵战马扬 起的尘沙里流尽了眼泪,一年又一年地盼 望着宋王朝的军队来收复河山。
✲ 情感体会 遗民 苦望
诗人 失望
深切同情
热爱
愤慨
忧国忧民
秋夜将晓 出篱门迎 凉有感
三万里河——东入海

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 泪尽胡尘

南望王师
诗歌强烈地反映出诗人盼望尽快收复失 去的大好河山、统一祖国的愿望,流露了他 对南宋统治者无能的悲愤心情。
词语解释
【三万里河】:指黄河。“三万里”形容很长。 【五千仞岳】:指华山。“仞”,长度单位。“五
千仞”形容很高。 【摩天】: 碰到天,形容极高。 【遗民】: 指在金统治地区的原宋朝老百姓。 【胡尘】: 指金统治地区的风沙,这里借指金政权。 【王师】: 指南宋朝廷的军队。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部族政权。
诗意: 青海湖上空的乌云把祁连大雪山都遮
暗了,驻守边疆孤城的战士向西遥望远方的 玉门关。将士们在沙漠中身经百战,连铁甲 战衣都磨破了,他们下定决心不打败入侵的 敌人誓死不回家。
青海长云暗雪山,
长云
所见
孤城遥望玉门关。
环境描写
严峻
沉重
思考一:“暗雪山”中的“暗”字应如何理解? 边塞“暗” 边疆生活艰辛,战场拼杀凶险 将士心情“暗” 远离家乡和亲人,不能团聚
边塞诗 又称出塞诗,是以边疆地区军 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边塞诗的思想 内容极其丰富:可以抒发渴望建功立业、报效 国家的豪情壮志,可以状写戍边将士的乡愁、 家中思妇的别离之情,可以表现塞外戍边生活 的单调艰辛、连年征战的残酷艰辛,可以惊叹 描摹边地绝域的奇异风光和民风民俗。代表诗 人有高適、岑参、王昌龄、李颀等。
诗中哪个字最能体现诗人的心情?

诗眼,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剑门外忽然传来收复蓟北的消息, 刚刚听到时眼泪沾满衣裳。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南宋】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 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 朗读音频 南 望 王 师 又 一 年 。
rèn
五千仞
yuè
五岳
易错提示:
仞 (rè√n rén)
遗 (wèi y√í)
将 (jiān√ɡ jiànɡ)
仞 岳摩 遗
左右结构: 仞
上下结构: 岳
半包围: 摩 遗
思考二:“孤城”“遥望”包含什么意味? 孤独 ☁对故土的思念 ☁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战争之多、时间之久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誓死报国
从“终不还”的豪言壮语中,你感受到 了将士们一颗怎样的心?
不把敌人消灭誓不还家的决心,一颗 誓死报国、不惜为国捐躯的心。
从军行
景——长云、雪山、 悲 孤城、玉门关
9 古诗三首
乐府曲名,内容多写边 塞情况和战士的生活
从军行
[唐] 王昌龄
朗读音频
王昌龄(?—约756) 字少伯,京兆长安( 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著名边塞诗人,曾任江宁 丞,世称“王江宁”,后被贬为龙标(今湖南洪江 西)尉。因其擅长七言绝句,人称“七绝圣手”。 他的边塞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充满积极向 上的精神。其代表作有《出塞》《芙蓉楼送辛 渐》《采莲曲》等。今存《王昌龄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