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美术《珍爱国宝---古代青铜艺术》

合集下载

珍爱国宝——古代青铜艺术 教案-试讲稿-说课稿

珍爱国宝——古代青铜艺术  教案-试讲稿-说课稿

《真爱国宝——古代的青铜艺术》教案(人民美术出版社,小学美术,五年级下册,第20课)一、课题:生活中的线二、课型:新授课三、课时:1课时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引导学生观察、认识与了解青铜器的艺术特点,陶冶艺术情操。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交流的过程,引导学生从造型、纹样、文字等方面描述青铜器作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发展创新思维和审美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青铜器的魅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

五、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学习从造型、纹样、文字等方面描述青铜器作品。

教学难点:了解青铜器艺术对人文历史所做出的贡献,增强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

六、教学方法:讲授法、合作探究法、欣赏法。

七、教具准备:教科书、多媒体课件。

八、教学过程:(一)音乐导入教师播放编钟演奏的音乐片段,提出问题“同学们谁来猜猜这么动听的音乐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呢?”(编钟)。

然后引出本课《真爱国宝——古代的青铜艺术》。

(二)讲授新知1.初步感知:(1)教师用多媒体展示莲鹤方壶,并提问:“大家看一看这个大家伙和我们平时见到的壶有什么不同呢?”(华丽,装饰很多,图案古老,有一种神秘的色彩。

)教师小结:莲鹤方壶纹饰细腻新颖,结构复杂、铸造精美,堪称是春秋时期青铜工艺的典范之作。

盖顶一鸟耸立,张翅欲飞,壶侧双龙旁顾,夺器欲出,壶底两螭抗拒,跃跃欲试,全部格局,在庞然大器的附着上,有离心前进动向,最足象征争求解放、迎接曙光的时代精神。

教师展示多个青铜器图片并提问:“想一想,什么是青铜?”教师总结:青铜是红铜和锡的合金,也有的是红铜与锡、铅的合金。

红铜加了锡、铅后,使铜的熔点降低,硬度加强。

因为呈青灰色,所以叫青铜。

2.深入探究:深入探究:如何欣赏教师出示不同的青铜器图片,请学生欣赏,并提出问题:“这些作品在造型、纹饰、文字上有什么特点?”(造型奇特,纹样漂亮,线条古朴庄重,文字是钟鼎文)(四)学生练习学生前后四人为一小组,对作品《宴乐攻占纹壶》,从造型、纹样、文字方面欣赏讨论。

人教版美术五年级下册20《珍爱国宝 古代的青铜艺术》教学设计

人教版美术五年级下册20《珍爱国宝  古代的青铜艺术》教学设计
(板书:真爱国宝—古代的青铜艺术)
(设计意图:音乐导入,引入主题,引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
二、走近青铜,初识印象。
生:造型、纹饰、铭文。
三、合作探究,深入感悟
活动一:分组探究
每两个小组欣赏同一件青铜器,各小组根据课前准备的相关资料,展开讨论,填写欣赏表。
任务分配:
1、2小组——后母戊大方鼎
3、4小组——毛公鼎
美国华裔收藏家范季融、胡盈莹夫妇将其收藏的9件秦公晋侯青铜器捐赠给国家。这些企业和收藏家的捐赠义举,不仅使这批具有重要价值的文物重归故里,更为世人做出了表率。但即便如此,面对数量巨大的流失文物,这一切努力都只能是杯水车薪。可以毫不夸张地讲,中国文物保卫战的文化含义决不亚于一场抗日战争!
文物是先辈们留给我们的珍贵遗产,是我们中华文明的见证。保护文物,就是保护我们的文化,捍卫我们的民族!同学们,作为一个有志气的爱国少年,我们应该怎么做?
3、情感与态度:初步了解我国古代青铜艺术的辉煌成就以及在人类文化史上所作出的贡献,增强民族自豪感以及对民族艺术的热爱。
四、教学思路
五、教学重点难点
六、教学准备
教师教具:多媒体课件。
学生学具:绘画纸,勾线笔,课前搜集整理的相关资料等。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回顾后母戊大方鼎、毛公鼎、莲鹤方壶、长信宫灯等青铜器的艺术特征,简要复习第一课时学习内容。
五件编钟组成的庞大乐器,它高超的铸造技术和优秀的音乐性能,令世人震惊,被中外专家、
学者称之为“稀世珍宝”。我们来感受它的声音...
师:是什么材料的敲击声让它发出这么美妙的声音?——青铜(播放课件)青铜是红铜和锡的合金,也有是红铜和锡、铅的合金。红铜加了锡、铅以后,使铜的熔点降低,硬度加强。因为呈青灰色故名青铜。

五年级美术下册教学设计-《第20课珍爱国宝——古代的青铜艺术》人教版

五年级美术下册教学设计-《第20课珍爱国宝——古代的青铜艺术》人教版

五年级美术下册教学设计《第20课珍爱国宝——古代的青铜艺术》人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青铜艺术的历史背景、艺术特点和制作工艺,增强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文化自信。

2. 培养学生对古代青铜艺术的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3. 引导学生珍爱国宝,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教学内容1. 青铜艺术的历史背景:介绍青铜器在夏、商、周时期的重要地位,以及其在祭祀、宴享、军事等方面的应用。

2. 青铜艺术的特点:分析青铜器的造型、纹饰、铭文等特点,以及其艺术价值。

3. 青铜器的制作工艺:讲解青铜器的铸造、雕刻、镶嵌等工艺流程。

4. 青铜器的鉴赏:引导学生欣赏青铜器的美,学会从造型、纹饰等方面进行鉴赏。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青铜艺术的历史背景、艺术特点和制作工艺。

2. 教学难点:青铜器的鉴赏,如何引导学生从造型、纹饰等方面进行欣赏。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青铜器图片、实物模型等。

2. 学具:绘画工具、彩纸、剪刀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展示,让学生初步了解青铜器,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详细介绍青铜艺术的历史背景、艺术特点和制作工艺,让学生对青铜器有更深入的了解。

3. 欣赏:展示青铜器的图片,引导学生从造型、纹饰等方面进行欣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4. 实践:让学生动手制作简单的青铜器模型,体验青铜器的制作工艺。

板书设计1. 《珍爱国宝——古代的青铜艺术》2. 目录: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课后反思作业设计1.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绘制一幅青铜器的图画,要求造型准确,纹饰丰富。

2. 写一篇关于古代青铜艺术的短文,要求内容包括历史背景、艺术特点和制作工艺。

课后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2.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受青铜艺术的魅力。

3. 教师应引导学生珍爱国宝,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人教版美术五年级下册第20课珍爱国宝——古代的青铜艺术教案

人教版美术五年级下册第20课珍爱国宝——古代的青铜艺术教案
5.对课程学习的影响:基于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层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考。同时,针对学生的行为习惯,教师需要加强课堂管理,确保学生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课程学习中。
教学资源
1.软硬件资源:
-教室内的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音响等)
-青铜艺术相关书籍和画册
-青铜艺术作品展示板
回顾旧知:
简要回顾上节课学习的美术基础知识,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
提出问题,检查学生对旧知的掌握情况,为青铜艺术新课学习打下基础。
(三)新课呈现(预计用时:25分钟)
知识讲解:
清晰、准确地讲解青铜艺术知识点,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突出重点,强调难点,通过对比、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加深记忆。
互动探究:
设计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围绕青铜艺术问题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拓展思维。
技能训练:
设计实践活动或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青铜艺术知识的应用,提高实践能力。
在青铜艺术新课呈现结束后,对知识点进行梳理和总结。
强调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5.创新能力:学生在学习和创作过程中,将培养创新思维和创造力。他们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意设计和创新制作,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
6.合作交流: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过程中,将培养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他们能够与同学共同解决问题,分享自己的观点和心得,增进彼此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7.情感态度:学生将培养对青铜艺术的热爱和兴趣,增强对美术学科的情感。他们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享受学习美术的过程,提高自己的艺术素养。
在教学策略上,我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思考。在讲解青铜艺术的历史背景时,我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青铜器在当时社会中的作用和意义。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五年级美术下册第十五课 珍爱国宝

五年级美术下册第十五课 珍爱国宝
青铜工艺,始于夏、西周是它的兴盛时期,到春秋中期以后,转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一般都以商、周青铜器作为青铜艺术的代表。青铜是铜和锡的合金。语文和历史以及美术的整合,使学生在大的历史背景下,深刻的了解中国在商、周时期青铜工艺的繁荣,通过了解先民非凡的智慧和创造力,增强了学生对祖国古代艺术文化的热爱,以及民族自豪感。
第十五课领域
欣赏·评述
课时
2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古代青铜艺术的特点。
2、学习从器皿的外形、纹饰以及格釉色等方面欣赏青铜艺术的方法。
3、在欣赏青铜艺术的过程中,认识中国青铜艺术在人类文化史上所作出的贡献,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
重难点
教学重难点:了解青铜器的发展,欣赏青铜器艺术的方法。
6、教师课前还可设计一些简单的图表,如:中国古代青铜艺术发展的图表、青铜艺术欣赏方法的图表。




第一课时


教师可通过提问、让学生讨论、展示图片资料、播放各种教学媒体,激发学生的兴趣。
如带领学生去博物馆、陶艺作坊参观、考察时,可事先提出些问题,让学生准备一本笔记本,以便参观
、考察时记录。
如在陶艺教室上课,可先让学生自由
的收藏、展示的情况作一番了解,以便有的放矢地进行组织参观和考察活动。
4、如学校有陶艺教室的,可在教室的墙上布置一些古代青铜艺术的图片,放上一些了青铜实物,营造一
个青铜艺术的环境,提高学生的兴趣。
5、教师课前应设计一些思考题,如“青铜器是如何制作的?”“我们如何来欣赏古代的青铜艺术?”等,提供学生思考。
课后反思
在学习中国古代青铜艺术这课时,正好是让学生感受我中华民族古代优秀艺术文化的契机,虽然条件有限,不能带学生亲临博物馆参观,但我还是认真做了课件让学生通过网络影片来了解我们祖国古代青铜艺术,作为一节美术欣赏课,应该让学生课前头脑中有一定印象,我让学生课前首先预习美术课本,但课上效果不好,原来就凭课本上几张图片学生们还不是很了解其中的意义,应该在课前让学生更多的了解中国古代青铜艺术,青铜工艺是我国古代继彩陶艺术之后,兴起的又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独特的民族风格和鲜明的时代特点的工艺美术。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20课 珍爱国宝——古代的青铜艺术》人教版2012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20课 珍爱国宝——古代的青铜艺术》人教版2012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20课珍爱国宝——古代的青铜艺术》人教版2012本课是一节具有历史意义的美术课,它可以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青铜艺术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同时,也可以让学生通过欣赏和创作的方式,培养自己的美术素养,提高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一、课程目标本节课的主要目标为:1.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青铜艺术的历史和文化背景;2.让学生欣赏和分析中国古代青铜艺术的特点和魅力;3.培养学生的美学意识和审美能力;4.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材;2.教具:PPT、投影仪、课件、板书笔等;3.材料:铜箔纸、剪刀、胶水、铅笔、颜料、画笔等;4.考虑学生的安全和健康:可能用到的化学品、椅子安排、加强监控等。

三、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10分钟)教师通过投影和PPT,介绍中国古代青铜文化和青铜器的应用范围。

可以使用图片进行展示。

2.学习内容介绍(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仔细阅读教材中《珍爱国宝——古代的青铜艺术》的部分内容,并解释其中的生字和生词。

然后,通过PPT和图片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代青铜器的种类、形态和装饰。

3.学习内容互动(20分钟)教师通过PPT,让学生欣赏青铜器的造型、装饰和字形,并进行讲解。

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并分享自己对青铜器的理解和喜好。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创作属于自己的青铜器画板。

4.创作环节(30分钟)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想象和直觉,使用颜料、画笔等材料,创作出自己的青铜器画板。

教师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成果,并进行展示和讨论。

5.总结与反思(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并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然后,教师再次强调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并要求学生思考如何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激发自己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四、教学评估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讨论、学生作品和学生表现等方式进行评估。

五、教学延伸教师可以结合数学、语文、历史等相关学科的知识,进行跨科学习延伸。

人教版(2012)美术五年级下册20.珍爱国宝-古代的青铜艺术 课件(共16张PPT)

人教版(2012)美术五年级下册20.珍爱国宝-古代的青铜艺术  课件(共16张PPT)

四羊方尊
四羊方尊,商朝晚期偏早青 铜器。属于礼器,祭祀用品。 是中国现存商代青铜器中最 大的方尊,高58.3厘米,重近 34.5公斤,1938年出土于湖南 宁乡县黄村月山铺转耳仑的 山腰上。现藏于中国国家博 物馆。
主要分类
•▪食器 •▪酒器 •▪水器 •▪乐器 •▪兵器 •▪礼器
青铜器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青铜器
范画
范画
作业
• 从造型、纹样、文字等方面来描述青铜器作品。
作品展示
作品
作品
龙虎尊
商器。原器1957年出土于 安徽阜南县。器高50.5厘 米,口径44.9厘米,重约 20公斤,是一件具有喇叭 形口沿,宽折肩、深腹、 圈足,体形较高大的盛酒 器。
司母戊鼎
司母戊鼎(又称“后母戊鼎”)是中国商代 后期(约公元前16世纪至公元前11世纪)王 室祭祀用的青铜方鼎,1939年3月19日在河 南省安阳市武官村一家的农地中出土,因其 腹部著有“后母戊”三字而得名,现藏中国 国家博物馆。司母戊鼎器型高大厚重,又称 司母戊大方鼎,高133厘米、口长112厘米、 口宽79.2厘米、重832.84千克,鼎腹长方形, 上竖两只直耳(发现时仅剩一耳,另一耳是 后来据另一耳复制补上),下有四根圆柱形 鼎足,是中国已发现的最重的青铜器。该鼎 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其母"戊"所铸。
鸮[xiāo]尊
鸮[xiāo]尊为古代盛酒器。 铜尊,最早见于商代。鸮, 俗称猫头鹰。在古代,鸮 是人们最喜爱和崇拜的神 鸟。鸮的形象是古代艺术 品经常采用的原形。
毛公鼎
西周晚期青铜器物,道 光末年出土于陕西省宝 鸡市岐山县。由作器人 毛公(厂音)得名。直 耳,半球腹,矮短的兽 蹄形足,口沿饰环带状 的重环纹。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20课《珍爱国宝-----古代的青铜艺术》(人教版)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20课《珍爱国宝-----古代的青铜艺术》(人教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古代青铜艺术的基本特点,欣赏古代青铜器的造型美、纹饰美,学会用语言或文字表达自己的感受与认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观察、讨论、实践等环节,培养学生对古代青铜艺术的审美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培养学生珍爱和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古代青铜艺术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脉络。

2. 古代青铜器的分类和特点。

3. 古代青铜器的制作工艺和装饰手法。

4. 青铜器上的纹饰及其象征意义。

5. 青铜器在古代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古代青铜器的造型美、纹饰美及其象征意义。

2. 教学难点:青铜器的制作工艺和装饰手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PPT课件、青铜器实物或图片、教学挂图等。

2. 学具:绘画纸张、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实物展示,引导学生关注古代青铜艺术,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古代青铜艺术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脉络,引导学生了解青铜器的分类和特点。

3. 欣赏与分析:展示青铜器的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欣赏其造型美、纹饰美,分析其象征意义。

4. 实践与创作:学生分组进行青铜器的绘画或制作,体验青铜艺术的魅力。

5. 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6.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关注青铜器在古代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六、板书设计1. 珍爱国宝——古代的青铜艺术2. 课题: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20课3. 教学目标:了解古代青铜艺术的基本特点,欣赏古代青铜器的造型美、纹饰美,学会用语言或文字表达自己的感受与认识。

4. 教学内容:古代青铜艺术的历史背景、分类特点、制作工艺、装饰手法、纹饰象征意义等。

5. 教学重点与难点:青铜器的造型美、纹饰美及其象征意义,青铜器的制作工艺和装饰手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珍爱国宝——古代青铜艺术
课题:小学五年级下册美术第16课珍爱国宝——古代青铜艺术。

课堂类型:欣赏评述。

教学目标:
1、学习从青铜艺术的造型、纹饰以及铭文等方面来欣赏了解青铜器艺术的特点。

2、在欣赏青铜器艺术的过程中,认识中国青铜器艺术在人类文化史上所作出的贡献,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学习从青铜艺术的造型、纹样以及文字的等方面来欣赏了解青铜器艺术的特点。

教学难点:
在欣赏青铜器艺术的过程中,认识中国青铜器艺术在人类文化史上所作出的贡献,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课前准备:
1、教师了解青铜器的主要制作方法。

2、搜集古代青铜艺术的照片供学生欣赏。

3、上网搜集青铜艺术的发展历史。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具,加强常规教育,可以提前收集一些环境情况及资料。

二、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1、教师通过课件展示几件青铜器让学生欣赏,在学生欣赏的过程中教师出示一些思考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什么是青铜”、“你认为我国古代青铜器皿是怎样制造的?”、“我们可以从哪几方面来欣赏古代的青铜艺术?”
2、让学生自由讨论,谈谈自己的见解。

3、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加以补充。

(1)什么是青铜?
青铜是红铜和锡的合金,红铜加锡后熔点降低,硬度加强,呈青灰色,所以叫青铜。

(2)我国古代青铜器皿的铸造?
使用泥陶模具(块范法)或者腊模具(失蜡法)制作
(教师分别对什么是块范法和失蜡法进行介绍)
(3)我们可以从哪写方面来欣赏我国古代青铜工艺品?
我们主要从器形、纹饰、铭文等方面来欣赏古代青铜工艺。

三、展示讲解,引导欣赏:
(一)教师示范欣赏:
1、课件展示青铜器《四羊方尊》,师介绍:这是件商代青铜器,出土于湖南省宁乡县。

高58.3厘米,口长52.4厘米,重34.5公斤。

它是现存商代青铜方尊重最大的一件。

尊的四肩、腹部设计成四个大卷角羊,增加了变化,在宁静中突出威严的感觉。

2、课件展示青铜器《司母戊鼎》,师介绍:这是件商后期青铜器,1939年河南省安阳市武官村出土。

高133厘米、口长110厘米、口宽79厘米、重832.84千克。

司母戊鼎立耳、方腹、四足中空,除鼎身四面中央是无纹饰的长方形素面外,其余各处皆有纹饰。

在细密的云雷纹之上,各部分主纹饰各具形态。

鼎身四面在方形素面周围以饕餮作为主要纹饰,四面交接处,则饰以扉棱,扉棱之上为牛首,下为饕餮。

鼎耳外廓有两只猛虎,虎口相对,中含人头。

耳侧以鱼纹为饰。

四只鼎足的纹饰也匠心独具,在三道弦纹之上各施以兽面。

鼎腹内壁铸有铭文“司母戊”。

据考证,司母戊鼎应是商王室重器。

其造型、纹饰、工艺均达到极高的水平。

是商代青铜文化顶峰时期的代表作。

3、课件展示青铜器《莲鹤方壶》,提示学生欣赏,然后师作介绍:这是件春秋时期的青铜器,出土于河南新郑,高122厘米,宽54厘米,这件巨大的青铜酒器,采用了圆雕、浮雕、焊接等多种技法铸造而成,壶身通体布满了盘曲的龙形装饰纹,两侧并铸有圆雕的龙形细长双耳,底部两只伏兽,负壶而走。

在壶盖周围并列双层向外展开的莲花瓣中,屹立着一只展翅欲飞的仙鹤,神秘的气氛中烘托出一丝清新的感觉。

(二)学生自主欣赏:
1、每个同学从课本或教师课件中出示的图片里所提供的范例中任选一例,从器形、纹饰以及铭文等方面介绍。

2、小组交流自己的见解。

3、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件青铜器集体讨论鉴赏、以书面的形式撰写鉴赏报告,然后小组内选一位同学向全班同学本小组所鉴赏的青铜器。

四、师作课堂总结:
介绍我国青铜艺术的悠久历史与先进工艺,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及对我国传统工艺热爱之情。

五、课后拓展:
1、课后搜集青铜器的图片欣赏。

2、上网查阅有关青铜方面的知识。

3、向家人介绍某种青铜器。

板书设计:
第十六课珍爱国宝——古代的青铜艺术
1.乳钉纹爵
2.四羊方尊
3.司母戊鼎
4.莲鹤方壶
↗从器形来观赏
欣赏青铜器的方法→从纹饰来观赏
↘从铭文来鉴赏
教学反思:
六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社会阅历,他们通过各种渠道(如电视、电脑、博物馆等)对古代的青铜艺术已经有了粗浅的了解,本课所要作的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进一步了解我国古代的青铜工艺。

这一课的知识点属于科学领域,大部分学生都喜欢科学探索一类的东西,所以,我把本课内容做成课件,象电视鉴宝节目一样,对每样鉴赏品进行层层知识挖掘,希冀以此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

作者:张露
单位:周营镇铁佛小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