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车辆制动系统设计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合集下载

汽车制动系统的设计开题报告

汽车制动系统的设计开题报告

汽车制动系统的设计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随着汽车工业的迅速发展,汽车的制动系统成为保障行车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制动系统的设计和性能直接关系到驾驶员操控的灵敏度和行车安全性。

因此,对汽车制动系统的设计进行研究和改进已成为汽车制造企业和学术界的热门课题。

二、研究目的本课题旨在深入研究汽车制动系统的设计原理和工作机制,探讨不同参数对制动性能的影响,并提出一种优化的汽车制动系统设计方案。

三、研究内容1. 汽车制动系统的概述:介绍汽车制动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包括制动器、制动盘、刹车片等关键部件的功能和作用。

2. 制动系统参数对制动性能的影响研究:分析制动系统参数(例如制动液、刹车片材料、刹车盘材料等)对制动性能的影响,通过相关理论分析和试验验证,探讨不同参数对制动能力、刹车距离等指标的影响规律。

3. 制动系统的优化设计:在分析不同参数对制动性能的影响基础上,提出一种针对性的优化设计方案,旨在提高制动能力、缩短刹车距离等制动性能指标,同时兼顾制动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4. 汽车制动系统的实际应用:通过案例分析和实际应用验证,对优化设计方案进行实际效果评估,验证其在实际使用中的可行性和效果。

四、研究方法1. 理论分析:通过对汽车制动系统的工作原理和相关技术文献的研读,理论分析制动系统的设计原则和参数对制动性能的影响规律。

2. 试验验证:设计制动性能测试平台,模拟不同工况下的制动情况进行试验,得到实际的制动性能数据。

3. 数值模拟:利用计算机仿真软件,建立汽车制动系统设计模型,并进行参数优化计算,评估不同参数对制动性能的影响。

四、论文结构本文计划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 引言:介绍汽车制动系统的重要性和研究意义,概述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结构。

2. 汽车制动系统的概述:介绍汽车制动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

3. 制动系统参数对制动性能的影响研究:通过理论分析和试验验证,探讨不同参数对制动性能的影响。

4. 制动系统的优化设计:提出优化设计方案,并通过实验和仿真验证其效果。

汽车制动系统开题报告

汽车制动系统开题报告

汽车制动系统开题报告
一、选题背景
随着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汽车制动系统已经成为保证行车安全、提高行车舒适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汽车制动系统中,制动器、制动盘、制动片、制动液等组件的性能直接影响着整个制动系统的质量,而制动系统的性能差异也直接关系到汽车行驶安全、燃油经济性等重要指标。

因此,对汽车制动系统的研究和优化已经成为汽车制造企业和科研机构关注的热点问题。

二、选题目的
本次课程设计旨在对汽车制动系统进行深入研究,分析现有制动系统的优缺点,挖掘新型材料和新技术在汽车制动系统中的潜在应用价值,探讨如何提高汽车制动系统的制动效率、热容性、耐久性等性能指标,从而为广大司机提供更加安全、经济、舒适的行车体验。

三、选题内容
1. 制动系统原理和模型建立
介绍汽车制动系统的结构、组成部件和工作原理,建立制动系统的运动学模型和动力学模型,分析制动系统的力学性能和动态特性,并对不同制动系统的特点进
行比较。

2. 制动片和制动盘材料
探讨不同制动片和制动盘材料的性能特点和适用范围,分析制动片和制动盘材料的磨损机理和热响应特性,并研究如何优化材料配比和制造工艺,提高制动片和制动盘的性能和寿命。

3. 制动液和制动器
介绍不同制动液和制动器的性能特点和技术参数,探讨制动液和制动器在制动系统中的作用和影响因素,研究如何优化制动液和制动器的性能和调整参数,提高制动效率和稳定性。

四、选题意义
本次课程设计的研究和成果,对于提高汽车制动系统的性能和质量、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和减轻交通事故的后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社会价值。

同时,本次课程设计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科研素养和创新能力,为其将来的学习和就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汽车制动系统的设计开题报告

汽车制动系统的设计开题报告

汽车制动系统的设计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汽车的安全性能和环保性能越来越受到重视。

汽车制动系统是保障汽车安全行驶的重要系统之一,其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汽车的安全性。

然而,传统的汽车制动系统存在一些问题,如制动距离过长、制动反应不够灵敏等,这些问题可能会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

因此,对汽车制动系统进行优化设计,提高其制动性能和可靠性,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二、研究内容与方法1、研究内容本课题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对现有的汽车制动系统进行分类和比较,分析其优缺点;(2)基于力学原理,建立汽车制动系统的数学模型,并进行仿真分析;(3)针对现有汽车制动系统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设计方案;(4)对优化后的汽车制动系统进行实验验证,分析其性能和可靠性。

2、研究方法本课题将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实验验证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

具体来说,我们将:(1)收集和整理现有的汽车制动系统相关资料,对其分类和比较进行分析;(2)基于力学原理,建立汽车制动系统的数学模型,并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对不同类型汽车制动系统的性能进行仿真分析;(3)针对现有汽车制动系统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设计方案,并进行详细的理论分析和仿真计算;(4)对优化后的汽车制动系统进行实验验证,分析其性能和可靠性。

三、预期成果与价值(1)对现有的汽车制动系统进行分类和比较,明确各种制动系统的优缺点;(2)建立汽车制动系统的数学模型,并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对其性能进行评估;(3)提出优化设计方案,提高汽车制动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4)对优化后的汽车制动系统进行实验验证,分析其性能和可靠性。

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通过对现有汽车制动系统的分类和比较,可以为汽车制造商和消费者提供更加全面的技术参考。

建立的汽车制动系统的数学模型和优化设计方案,可以为汽车制造商提供更加详细的设计指导和技术支持。

通过实验验证和分析,可以证明优化后的汽车制动系统在提高汽车安全性和可靠性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

轨道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轨道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轨道毕业设计开题报告轨道毕业设计开题报告引言:在现代社会中,交通运输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领域。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和人口的增长,交通拥堵问题日益严重,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了巨大的困扰。

为了解决交通拥堵问题,提高交通效率,轨道交通系统应运而生。

本次毕业设计的主题是轨道交通系统的设计与优化。

1. 背景随着城市发展的加快,传统的交通方式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出行需求。

轨道交通系统因其高效、快速和环保的特点,成为了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在轨道交通系统的设计与优化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改进。

2. 目的与意义本次毕业设计的目的是通过对轨道交通系统的设计与优化研究,提出一种更加高效和可持续的轨道交通方案,以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改善人们的出行体验。

这将有助于提高城市的交通效率,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降低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3. 研究内容本次毕业设计将重点研究以下几个方面:- 轨道交通系统的设计原理和基本构成;- 轨道交通系统的运行管理和调度方法;- 轨道交通系统的优化策略和技术;- 轨道交通系统与城市规划的关系。

4. 研究方法为了达到上述研究目标,本次毕业设计将采用以下研究方法:- 文献综述: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了解轨道交通系统的发展历程和研究现状,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实地调研:通过参观实际的轨道交通系统,了解其运行管理和调度方法,获取实践经验;- 数据分析:通过收集和分析轨道交通系统的运行数据,评估其性能指标,为优化策略提供依据;- 模拟仿真:利用计算机模拟仿真软件,对轨道交通系统的运行情况进行模拟和优化,评估不同方案的效果。

5. 预期成果通过本次毕业设计的研究,预期可以得到以下几个方面的成果:- 提出一种更加高效和可持续的轨道交通系统设计方案;- 开发一套轨道交通系统的运行管理和调度方法;- 提出一些轨道交通系统优化的策略和技术;- 探讨轨道交通系统与城市规划的关系,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制动系统开题报告

制动系统开题报告

制动系统开题报告1. 研究背景随着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对行车安全的需求日益增加,制动系统作为汽车安全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了广泛关注。

制动系统对于车辆的停止和减速起着关键作用,能够在紧急情况下及时响应并确保行车安全。

因此,对制动系统的研究和优化成为了汽车工程师和技术人员的重要任务。

2. 研究目的本文档旨在对制动系统进行深入研究,分析现有制动系统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的方案,进一步提高制动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

通过本次研究,我们希望能够解决以下几个问题:•制动系统的工作原理及其与其他车辆系统的关联性;•制动系统在不同环境下的表现和可靠性评估;•制动系统的故障诊断与维修方法;•制动系统的优化方案和未来发展方向。

3. 研究内容3.1 制动系统工作原理首先,我们将详细介绍制动系统的工作原理。

制动系统主要由制动器、制动液、制动管路和控制系统等组成。

我们将对每个组成部分进行分析,包括制动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制动液的选用和性能要求,以及控制系统的作用和工作流程等。

3.2 制动系统性能评估其次,我们将评估制动系统在不同环境下的性能表现。

通过试验和仿真,我们将对制动系统的刹车距离、制动力分布、稳定性和可靠性等进行定量分析,以评估其在不同路况和负载条件下的工作状态。

3.3 制动系统故障诊断与维修当制动系统发生故障时,及时检测和维修至关重要。

我们将深入研究制动系统的故障诊断方法和维修流程,包括常见故障的原因和诊断方法,以及维修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和技巧。

3.4 制动系统优化方案与发展趋势最后,我们将探讨制动系统的优化方案和未来发展趋势。

针对现有制动系统存在的问题,我们将提出一些改进的方案,包括新材料的应用、制动系统结构的优化和电子控制技术的发展等。

我们还将分析未来制动系统的发展趋势,包括自动驾驶技术对制动系统的影响和制动系统在电动车辆中的应用等。

4. 预期成果通过本次研究,我们希望能够获得以下预期成果:•对制动系统的工作原理和性能进行全面深入的了解;•发现和解决现有制动系统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方案;•提升制动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和性能;•为制动系统的故障诊断和维修提供指导和参考;•预测制动系统的未来发展趋势,为行业技术和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城轨制动系统_毕业设计

城轨制动系统_毕业设计

第一章制动系统的概述人为地制止物体的远动,包括使其减速、阻止其运动或者加速,均可以称之为“制动”。

为使列车能实施制动和缓解而安装于列车上的一整套装置,总称为列车制动装置。

有时,制动与制动装置均简称为间。

实施制动简称为上闹,也可简称为下闸。

使制动得到缓解简称为松闹。

在铁路上,可分为机车制动装置和车辆制动装置。

由于城市轨道交通车辆与铁路车辆的编组形式不同,一般都采用动力分散型的动车组形式,所以可分为动车制动装置和拖车制动装置。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操纵全列车制动功能的设备安装在列车两端的带司机室的头车上。

头车既可以是拖车也可以是动车,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头车一般是拖车。

一套列车制动装置至少包括两个部分,即制动控制部分和制动执行部分。

制动控制部分由制动信号发生与传输装置以及制动控制装置组成。

目前,制动控制部分主要有空气制动控制部分和电空制动控制部分两大类。

制动执行部分通常称为基础制动装置,包括闸瓦制动、盘形制动、磁轨制动等不同方式。

过去由于列车上安装的制动装置比较简单、直观,而且用压缩空气传递制动信号,因此称其为一套制动装置。

但是随着高速动车组和轨道交通车辆技术的发展,制动装置中越来越多地采用了电气信号和电气驱动设备。

微机和电子设备的出现使制动装置变得无触点化和集成化,并且使制动控制功能融入了其他电路不能独立划分。

因此,只能按现代方法将具有制动功能的电子线路、电气线路和气动控制部分归结为一个系统,统称为列车制动系统。

当以压力空气作为制动信号传递和制动力控制的介质时,该制动装置称为空气制动控制系统,又称空气制动机。

以电气信号来传递制动信号的制动控制系统,称为电气指令式制动控制系统,其制动力的提供可以是压力空气、电磁力、液压等方式。

现代轨道交通车辆的制动系统是由动力制动系统、空气制动系统以及指令和通信网络系统三部分组成的。

(1)动力制动系统。

它一般与牵引系统连在一起形成主电路,包括再生反馈电路和制动电阻器,将动力制动产生的电能反馈给供电接触网或消耗在制动电阻器上。

汽车制动系统开题报告

汽车制动系统开题报告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1.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汽车的设计与生产涉及到许多领域,其独有的安全性、经济性、舒适性等众多指标,也对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汽车制动系统是汽车行驶的一个重要主动安全系统,其性能的好坏对汽车的行驶安全有着重要影响。

随着汽车的形式速度和路面情况复杂程度的提高,更加需要高性能、长寿命的制动系统。

其性能的好坏对汽车的行驶安全有着重要影响,如果此系统不能正常工作,车上的驾驶员和乘客将会受到车祸的伤害。

汽车是现代交通工具中用得最多、最普遍、也是运用得最方便的交通工具。

汽车制动系统是汽车底盘上的一个重要系统,它是制约汽车运动的装置,而制动器又是制动系中直接作用制约汽车运动的一个关键装置,是汽车上最重要的安全件。

汽车的制动性能直接影响汽车的行驶安全性。

随着公路业的迅速发展和车流密度的日益增大,人们对安全性、可靠性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保证人身和车辆安全,必须为汽车配备十分可靠的制动系统。

车辆在形式过程中要频繁进行制动操作,由于制动性能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交通和人身安全,因此制动性能是车辆非常重要的性能之一,改善汽车的制动性能始终是汽车设计制造和使用部门的重要任务。

现代汽车普遍采用的摩擦式制动器的实际工作性能是整个制动系中最复杂、最不稳定的因素,因此改进制动器机构、解决制约其性能的突出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汽车制动器的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对制动器的早期研究侧重于试验研究其摩擦特性,随着用户对其制动性能和使用寿命要求的不断提高,有关其基础理论与应用方面的研究也在深入进行。

目前,汽车所用的制动器几乎都是摩擦式的,可分为鼓式和盘式两大类。

盘式制动器被普遍使用。

但由于为了提高其制动效能而必须加制动增力系统,使其造价较高,故低端车一般还是使用前盘后鼓式。

汽车制动过程实际上是一个能量转换过程,它把汽车行驶时产生的动能转换为热能。

高速行驶的汽车如果频繁使用制动器,制动器因摩擦会产生大量的热量,使制动器温度急剧升高,如果不能及时的为制动器散热,它的效率就会大大降低,影响制动性能,出现所谓的制动效能热衰退现象。

城市轨道车辆制动系统原理分析

城市轨道车辆制动系统原理分析

2014届毕业设计说明书课题名称:城轨车辆制动系统分析二级院校铁道牵引与动力学院班级宁波检修11级学生姓名周旺指导老师左继红完成日期 2013.122014届毕业设计任务书一、课题名称:城轨车辆制动系统的原理分析二、指导老师:左继红三、设计内容与要求1.课题概要城市轨道交通运输是我国交通运输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与城市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

目前,世界各地的主要政治、经济、文化等中心城市都兴建了不同形式的轨道交通运输网,有些还成为所在城市的重要景观和标志性建筑。

我国北京、上海、广州、南京等城市的地下铁道已经开通,成为这些城市市内交通运输的支柱。

另外还有许多其他的城市交通网也在筹建和建设之中。

城市轨道交通运输的发展必将为我国经济的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地铁车辆制动系统用于保证地铁车辆的运行安全,具有多种操作模式,与传统列车制动系统相比,结构和工作原理更为复杂。

通过对此课题的学习和设计,使学生能更好的理解地铁车辆制动和空气管路系统的工作原理,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利用所学基本理论和自身具备的技能来分析解决本专业相应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掌握工程设计的一般程序和方法,完成工程技术人员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2.设计内容与要求1、熟悉地铁制动在铁路运输中的作用。

2、简单介绍地铁车辆制动系统的组成。

3、详细分析地铁车辆及列车制动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工作过程。

4分析现有制动系统存在的不足之处,利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提出改进设计意见和具体实施方案。

四、设计参考书1.《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制动技术》殳企平编著水利水电出版社2.《列车制动》侥忠主编中国铁道出版社3.《电力机车制动机》那利和主编中国铁道出版社4. /ec/C356/kcms-2.htm5 .6. 7. 五、设计说明书内容1.封面2.目录3.内容摘要(200—400字左右,中英文)4.引言5.正文(设计课题,内容与要求,设计方案,原理分析,设计过程及特点)6.设计图纸7.结束语8.附录(图表,材料清单,参考资料)六、设计进程安排第1周:资料准备与借阅,了解课题思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题目跨座式城市单轨交通车辆制动系统设计专业城市轨道车辆工程班级08级城轨1班学生戴学宇指导教师赵树恩重庆交通大学2012年1.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交通拥堵、事故频繁、环境污染等交通问题日益成为城市发展的难题。

城市轨道交通以其大运量、高速准时、节省空间及能源等特点,已逐渐成为我国城市交通发展的主流。

在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中,跨坐式单轨交通制式因其路线占地少,可实现大坡度、小曲率线径运行,且线路构造简单、噪声小、乘坐舒适、安全性好等优点而逐渐受到关注。

在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迅速发展的同时,其运营安全保障已成为目前面临的重要问题。

车辆作为城市轨道交通运输的载体,由于速度快、载客量大、环境复杂,其运行安全状况不容乐观——车辆故障不断出现、事故常有发生,这些故障不但严重的影响到正常运营,一旦引发事故将会带来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制动系统是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的关键系统,直接影响其安全运行,为提高车辆运行的安全性,对制动系统的设计便显得尤为关键。

2.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基础制动装置是确保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行车安全的措施之一。

在分析城市轨道车辆运输特点基础上, 李继山,李和平,严霄蕙(2011)《盘形制动是城市轨道车辆基础制动装置的发展趋势》[1]结合城市轨道车辆基础制动装置具体类型,分析了城市轨道车辆踏面制动与盘形制动的优缺点, 用有限元模拟城轨车辆车轮踏面温度场及热应力, 表明速度100 km/ h 及以上的城轨列车基础制动不适宜采用踏面制动, 指出盘形制动是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基础制动的发展的必然趋势。

丁锋(2004)在《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制动系统的特点及发展趋势》[2]一文中介绍并分析了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制动系统的形式、构成、技术特点及发展趋势。

吴萌岭,裴玉春,严凯军(2005)在《我国城市轨道车辆制动技术的现状与思考》[3]中较为详细地回顾了我国城市轨道车辆制动系统的发展历程,分析了目前我国新型城市轨道车辆制动系统的特点,并与我国自主研发适用于高速动车组的同类型制动系统作了技术比较。

分析了我国自主研发城市轨道车辆制动系统的技术基础,指出国内技术与产品和国外相比存在着系统理念、设计经验和系统可靠性方面的差距,同时指出自主研发城市轨道车辆制动系统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建议。

邹金财(2010)《一种轨道车辆空气制动系统优化及仿真》[4]利用Simulationx 仿真软件对工矿窄轨土渣车的空气制动系统的改进前以及改进方案进行仿真,在与试验真实值对比后得到了正确的结论,通过对该空气制动系统优化中仿真手段应用过程的阐述,为机车车辆系统优化方法提供了参考。

师蔚,方宇(2010)《城市轨道车辆电气制动能量建模及仿真》[5]通过分析城轨车辆在电气制动过程中发生再生制动及电阻制动的条件,并且根据车辆的编组、线路、载重、运行策略、运行图、牵引供电等基本因素,在单车牵引计算模型及多车运行的牵引供电网络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城轨车辆电气制动能量分布模型,并进行了实例仿真计算。

仿真计算结果表明,在相同的线路及车辆条件下,车辆发车间隔为180 s 时,再生制动能量占总电气制动能量的比率为80.1%,随着发车间隔的增大,该比率逐渐减小;当发车间隔在900 s 时,电气制动能量绝大多数消耗在制动电阻上。

该制动能量分布模型可以为各种城市轨道交通制动能量回收方法提供理论支持,还可以为各种制动能量回收装置提供装置选型等方面的依据。

方宇,陈晓丽,宋瑞刚,尧辉明,杨俭(2009)《城市轨道车辆电阻制动能量回收试验系统研究》[6]在城市轨道车辆模拟牵引系统研制的基础上, 对城市轨道车辆电阻制动能量回收试验系统进行了设计,开发了该系统的核心控制单元。

利用此系统可以对城市轨道车辆模拟牵引单元电阻制动能量进行有效回收, 并加以合理利用。

该试验系统的开发对城市轨道车辆电阻制动能量回收控制利用有现实意义。

邬志伟,胡用生,沈钢,朱小娟(1998)《城市轨道车辆牵引、制动与防滑系统的效率研究》[7]从粘着和蠕滑入手, 分析了牵引或制动时粘着、蠕滑与防滑的关系, 讨论了城市轨道车辆防滑系统的工作原理及防滑效率的概念, 提出了防滑效率的包络线计算方法, 给出了试验与算例。

韩增盛,王辉(2004)《城市轨道车辆制动系统国产化的研究》[8]对我国城市轨道车辆制动系统国产化工作进行了研究, 阐述了系统的组成、作用原理、性能特点和试验要求。

尧辉明,杨俭,方宇(2009)《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电阻制动测试及其定义分析》[9]提出了城市轨道交通列车电阻制动的测试方法, 对城市轨道交通某线路车辆的电阻制动电流进行了测试。

研究了再生制动与电阻制动间的作用关系, 并对电阻制动在狭义范围内进行了定义, 明确了两者之间的关系。

分析了电阻制动相关电流电压的特点及其在列车运行中的曲线变化趋势, 为电气制动的理论研究提供试验基础。

杨俭,李发扬,宋瑞刚,方宇(2009)《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制动能量回收技术现状及研究进展》[10]在分析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制动能量回收的可行性与潜力的基础上,介绍国内外各种制动能量回收技术,分析不同制动能量回收技术的特点, 指出制动能量回收技术存在的问题、拟采取的解决方案和国内外对此问题研究的热点方向, 并对该领域的发展趋势进行讨论, 对了解国内外该领域的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提供可靠资料,有助于推动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制动能量回收技术的发展。

许爱国,谢少军,姚远,刘小宝,肖华锋,冯晶晶(2009)《基于超级电容的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再生制动能量吸收系统》[11]研究采用基于超级电容器的储能器来吸收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的再生制动能量,并在适当的时候把能量回馈直流供电电网,以减少能源浪费,达到能量的高效利用。

该文提出了模块化结构的储能器功率变换方案,采用多个模块串联以适应不同供电制式牵引电网的应用场合;采用多通道电路拓扑降低了变换器功率管的电流应力;提出一种双闭环控制策略,既实现了能量的双向流动又实现了串联模块的输入端电压的自然均压;提出了一套超级电容器组均压策略以保证超级电容器组高效可靠工作,主要分为组内均压和组间均压两组电路。

最后通过小功率实验平台对该再生制动能量吸收系统的关键技术进行了实验验证。

吕晓晖,李培曙(2002)在《浅谈模拟式电空制动技术在我国轨道车辆上的应用》[12]一文中介绍了微机控制模拟式直通电空制动的特点, 着重论述了在我国轨道车辆上采用微机控制模拟式直通电空制动应解决的几个问题, 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马喜成(2006)在《上海轨道交通4 号线地铁车辆紧急制动功能分析与计算》[13]中综述了国内各地铁车辆紧急制动的方式、作用原理及特点, 着重介绍了上海轨道交通4 号线地铁车辆紧急制动气路及电路控制原理, 并对其紧急制动空气用量、紧急制动减速度和紧急制动距离进行计算。

方宇,张同宏,穆华东,朱祺(2010)《制动模式对城市轨道车辆车轮异常磨耗的影响分析》[14]介绍了城市轨道车辆车轮异常磨耗情况,对由制动模式引起的车轮异常磨耗原因进行了分析, 其中包括电制动消失点速度,拖车 动车空气制动力分配比例对车轮异常磨耗的影响等,最后从制动模式角度对有效解决城市轨道车辆车轮异常磨耗的问题提出了若干建议。

A. M. H ar te, J.F. McNamara,I.D. Roddy(2004)《A Mult-i level Approach to the Optimisation of a Composite Light Rail Vehicle Body- shell》[15]以轻轨车辆为例, 阐述了多级优化法的具体应用过程。

3.研究重点(1).对单轨车辆制动系统的工作原理进行分析,提出系统设计方案;(2).对制动系统关键零部件进行设计计算;(3).绘制制动系统总成总装图及关键零部件图;(4).撰写设计说明书,总结设计方法和步骤。

4. 主要参考文献[1] 李继山,李和平,严霄蕙.盘形制动是城市轨道车辆基础制动装置的发展趋势,铁道机车车辆,2011(4)[2] 丁锋.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制动系统的特点及发展趋势,现代城市轨道交通,2004(3)[3] 吴萌岭,裴玉春,严凯军.我国城市轨道车辆制动技术的现状与思考,机车电传动,2006(1)[4] 邹金财.一种轨道车辆空气制动系统优化及仿真,检测与控制,2010[5] 师蔚,方宇.城市轨道车辆电气制动能量建模及仿真,机车电传动,2011(1)[6] 方宇,陈晓丽,宋瑞刚,尧辉明,杨俭.城市轨道车辆电阻制动能量回收试验系统研究,铁道机车车辆,2010(2)[7] 邬志伟,胡用生,沈钢,朱小娟.城市轨道车辆牵引、制动与防滑系统的效率研究,城市轨道交通研究,1998[8] 韩增盛,王辉.城市轨道车辆制动系统国产化的研究,铁道车辆,2004(10)[9] 尧辉明,杨俭,方宇.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电阻制动测试及其定义分析,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0(10)[10] 杨俭,李发扬,宋瑞刚,方宇.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制动能量回收技术现状及研究进展,铁道学报,20011(2)[11] 许爱国,谢少军,姚远,刘小宝,肖华锋,冯晶晶.基于超级电容的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再生制动能量吸收系统,电工技术学报,2010(3)[12] 吕晓晖,李培曙在.浅谈模拟式电空制动技术在我国轨道车辆上的应用,铁道车辆,2003(4)[13] 马喜成.上海轨道交通 4 号线地铁车辆紧急制动功能分析与计算,电力机车与城轨车辆,2007(3)[14] 方宇,张同宏,穆华东,朱祺.制动模式对城市轨道车辆车轮异常磨耗的影响分析,铁道机车车辆,2010(4)[15] A. M. H ar te, J.F. McNamara, I.D. Roddy. A Multilevel Approach to the Optimisation of a Composite Light Rail Vehicle Bodyshell,composite structures,2004[16] 王伯铭编.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工程. 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17] 赵洪伦主编.轨道车辆结构与设计. 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9[18] K.W. Jeon, K.B. Shin and J.S. Kim. A study on fatigue life and strength of a GFRP composite bogie frame for urban subway trains, Procedia Engineering, 2011(10)[19] Niahn-Chung Shieh, Chun-Liang Lin, Yu-Chen Lin, Kuo-Zoo Liang, Optimal design for passive suspension of a light rail vehicleusing constrained multiobjective evolutionary search, Journal of Sound and Vibration, 200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