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阅读与实践》 第四章练习
新闻阅读与实践第四章特写:镜头式的新闻片断1940

新闻阅读与实践第四章特写:镜头式的新闻片断测试题 2019.91,下面一段话中①--⑥处填写的标点符号,正确的一组是宋代的朱熹把阅读教学的序列归结为12个字①即“自博而约②自易而难,自近而远③《朱子学得》卷上第4页④意思是说:先让学生大量地读⑤先读比较浅显易懂的,再读高深难懂的;先读内容与学生比较接近的,再读与学生距离较远的。
他认为做到这12个字“乃得其序⑥①②③④⑤⑥A :,”(。
);。
”B :;”。
,。
”C ,,”()。
;”。
D , -- ”。
”。
2,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雨果是法国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家,代表作有《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
B.高尔基(1868―1936年),俄国伟大的无产阶级作家,主要作品有激流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和长篇小说《母亲》。
C.海因里希·伯尔,法国小说家,我们曾学过他的小说《流浪人,你若来斯巴……》。
其早期作品基调较为灰暗沉郁,后期作品对社会的罪恶表现出强烈的愤懑情绪。
D.泰戈尔是印度诗人、哲学家和印度民族主义者,191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其重要诗作有诗集《吉檀迦利》《新月集》《飞鸟集》等。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正确无误的一项是()A.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我国经济日新月异地向前发展,人们生活衣食无忧。
但我们不能忘了那些舍身求法的先辈,没有他们,难有我们的今天。
B.今年暑期,四川、重庆都遭遇了长时间的高温天气,走在大街上犹如置身蒸笼。
于是,人们纷纷涌进开着空调的商场,去享受那如坐春风的感觉。
C.现代社会中,官员腐败成了社会的一大顽疾,不法官员为了一己私利,前仆后继地侵吞国有资产,如不重刑惩处,国将不国。
D.我向来不喜欢体育活动,各种体育项目我都素不相能,可老师却偏要叫我当体育委员,让我哭笑不得,真是强人所难。
4,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斡旋赝品脍炙人口口慧而实不至B.冒然籍贯未雨绸缪宁为玉碎,不为瓦全C.联袂堙塞毋庸置疑皮之不存,毛将焉附D.佳奖熨贴棉里藏针不敢越雷池一步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在西藏,以岩浆活动为主的地下热源特别强大,以致大草原上的地热资源十分丰富。
语文选修新闻阅读与实践(人教版)第四章 特写 镜头式的新闻片断 讲义 第4章 Word版含答案.doc

[专题导引]一、特写的定义“特写”这个名称取自于电影学术语,是一种以描写为主要手段,截取新闻事实中最富有特征的片断和细节,作形象化的再现或放大的新闻体裁。
人们对特写的体裁归属存在着很大的分歧。
有人把它视为消息的一种,称为特写性消息,还有人把它等同于通讯,称为特写性通讯,我们更愿意把它看作与消息、通讯并列的新闻体裁。
因为它兼具消息和通讯的某些特征,比如在报道的具体、细致方面,与通讯比较接近,而在报道的迅速、及时方面则与消息相同。
二、新闻特写的特点1.描绘性新闻特写又称新闻素描,因为特写这一体裁要求既要再现新闻事实,又要生动形象,所以特写对所选取的横断面用横的写法加以扩大描述和精雕细刻,叙述性描述语言简洁,形象性描述语言生动,语言既不“浓妆淡抹”,也不过于直白。
2.聚集性新闻特写的材料要求高度集中,不需照顾全面,一般不写新人新事的发展、变化和成长过程,而是侧重于某个方面,把最有意义、最有情趣和影响的一两个要素和片断,既形象又突出地再现出来。
3.感染性新闻特写通过渲染与烘托气氛,形成视觉——神经——情感——思维的感应过程。
既形象又突出地把传神的细节、生动的镜头再现出来,使读者如身临其境,如目睹其人其事,从而获得深刻的印象和强烈的感染。
三、新闻特写的分类“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夏洁然 樊云芳|第四章 特写:镜头式的新闻片断 选修 新闻阅读与实践她站在10米高台的前沿,沉静自若,风度优雅。
白云似在她的头顶飘浮,飞鸟掠过她的身旁。
这是在卡多拉游泳场的8 000名观众一齐翘首而望,屏声敛息的一刹那。
轻舒双臂,向上高举,只见吕伟轻轻一蹬,就向空中飞去。
那一瞬间,她那修长美妙的身体犹如被空气托住了,衬着蓝天白云,酷似敦煌壁画中凌空翔舞的“飞天”。
紧接着,是向前翻腾一周半,同时伴随着旋风般地空中转体三周,动作疾如流星,又潇洒自如,一秒七的时间似乎对她特别慷慨,让她从容不迫地展开身体优美的线条:向前伸的手指,一直延续到绷直的足尖。
2013年人教语文选修新闻阅读与实践:第四章第13课知能优化演练

一、语段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台上他讲台下讲他汪道衍某县有个分房小组负责人,在分房会议上振振有词地讲:这次分房的原则是县委常委定的。
分新房,就要交旧房,先交旧房钥匙,才能领取新房钥匙,等等。
他的话还未讲完,人们就窃窃私议起来:“他自己没交旧房就住了新房,说一套做一套咋能服人啊!”原来,这位干部不但未交旧房,还在外单位又占了一套,加上县委分的一套,一家六口人就占了三套房。
现实生活中类似的事情常常可以见到:一个人在台上讲的和他在实际中做的不一样,结果就会导致“台上他讲,台下讲他”的场面。
实践证明,以“声”作则必不成则。
叫台下做到的,台上的人必须首先做到。
否则,当他在台上讲的时候,就不仅难以制止台下讲他,而且有损于党的原则的严肃性。
如果在台上只背“台词”,和自己的行动是两码事,那么台下的人只会把他当成一个“演员”,而不会把他当成一个党员。
1.造成“台上他讲,台下讲他”的原因是什么?根除这种现象的办法是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领导不以身作则,台上讲的和他在实际中做的不一致。
②领导要以身作则,不要以“声”作则。
2.本文的论点是什么?试分析本文的论述结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不以身作则就会失去人民信任。
②先以个别新闻实例入手,一分房小组负责人不以身作则,导致老百姓不满。
继而有个别到一般,扩展到社会上的普遍现象。
最后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源以及解决办法。
3.《台上他讲台下讲他》一文的语言有什么特点?请举例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本文语言富含讽刺幽默的意味。
2013年人教语文选修新闻阅读与实践:第四章第16课知能优化演练

一、语段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10.8月12日,奥运会结束。
8月14日,澳星发射成功。
“奥运热”,“澳星热”,热遍全国。
8月17日,第二颗澳星发射动员会在北京南苑火箭技术研究院召开。
年底发射第二颗澳星的计划又拉开了序幕!8月18日上午,参加第25届奥运会的中国体育代表团在北京京广中心举行发奖大会。
会上,获得金牌的运动员各得一级奖章一枚,奖金8万元;银牌、铜牌获得者除奖章以外,也分别获得奖金5万元和3万元。
此外,各方已开始向运动健儿捐赠金钱、小车、住房等。
据有人统计,有的金牌获奖者,总共可获人民币上百万元!同日下午,我走进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司令员胡世祥的办公室,进门便问:“这次澳星发射成功,为中国挣了一块最大的金牌!你这当司令的,打算给同志们发多少钱?”“对,这次豁出去了,一定要发!”胡世祥说得很诚恳。
“能发多少?”“干部100!战士30!”胡世祥报得很响亮,但很快又补充道:“当然,这是初步打算。
我们已做了一下预算,仅按这个数发,就得拿出30万!”说完,胡世祥两手一摊,一脸愁眉苦相。
他发愁的是这30万元的奖金到底从哪儿出?与此同时,航天部向参加澳星发射的试验队队员,从专家、司机到炊事员,每人颁发成功奖120元。
8月21日下午,正当全国各地纷纷向奥运健儿捐款之际,参加澳星发射的航天功臣们从西昌返回北京。
迎接他们凯旋的,除了领导和亲人外,仅有10束鲜花!正当这些专家们与自己分别已久的亲人含泪拥抱、依依交谈时,耳边却响起了林宗棠部长的声音:“同志们,你们辛苦了!澳星这次虽然发射成功,但是,我们还要继续夹着尾巴做人,还要马上准备打好第二颗澳星!还要准备打好第三颗、第四颗、第十颗、第一百颗国内星和国外星!”紧接着,于龙淮总指挥的声音也随之响起:“大家赶快回家去吧!和家人聚一聚!为了打好第二颗澳星,明天好好休息一天,后天一早,全部上班!”1.澳星发射成功后,作者为什么要写25届奥运会中国代表团发奖大会?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作者为了让奥运健儿的待遇同航天功臣的待遇形成对比,突出展示航天人淡泊名利的思想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2020秋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新闻阅读与实践同步:第四章第9课毛泽东先生到重庆

夯基础
1.作者名片 彭子冈(1914-1988),江苏苏州人,《大公报》著 名记者。
2.相关背景
1945 年 8 月 15 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抗战算是胜利 了,但国内问题仍然危机四伏,一触即发,不能不使人有 忧虑之感。当时国共两党商谈早已陷于停顿,为了避免国 家再次陷入内战的漩涡,爱国志士积极活动,企图使和谈 恢复。经过各方面的努力促进,终于由蒋介石电请毛泽东 先生到重庆共商国是,毛泽东先生慨然电复应约。于是由 张治中和赫尔利坐专机到延安去迎接。
一、把握主旨
本文通过对毛泽东赴重庆谈判这一特定瞬间的采访 和描述,客观展现了毛泽东这位朴实无华,然而却有着 丰富的斗争经验和文化修养的共产党领袖的形象,从而 彻底击破了国民党的歪曲宣传,也吐露了作者深藏心底 的对领袖的敬仰和对国共和谈的兴奋和担忧。
二、理清脉络
《毛泽东先生作者的心情
到重庆》
机场欢迎的场面 张公馆面对面的采访
就在 8 月 28 日那天,毛泽东先生到了重庆。彭子冈作为 《大公报》的著名女记者,借机采访了毛泽东,并对这一 历史史实做了真实的报道。
3.文学常识
新闻特写 (1)概念:新闻特写是以描写为主要表现手段的一种新闻 体裁。它截取新闻事实中最能反映其特点或本质的片段或 者细节,做形象化的再现与放大。
(2)特点: ①生动而集中地再现场景与人物。 ②渲染与烘托气氛,形成视觉—神经—情感—思维的感应 过程。 ③放大细节。 (3)种类: ①事件特写:选取与再现重大事件的关键性场面。 ②场景特写:新闻事件中精彩场面的再现。
2.新闻经常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从文中找出 三个例子并分析这些细节表现了毛泽东怎样的精神气 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细节举例:(1)“很感谢”。他几乎是用陕北
人教版语文选修6《新闻阅读与实践》第四章《特写:镜头式的新闻片段》同步练习.doc

人教版语文选修6《新闻阅读与实践》第四章《特写:镜头式的新闻片段》同步练习一、基础攻坚1.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 . 不估量主客观条件,轻率地提出某种要求、主张,是为不揣冒昧。
(多用作自谦之语)B . 《索菲的抉择》末尾那段长时间的索菲特写镜头,我永生不会忘记:泪早已流尽了,干涩的双眼仍张得大大的.在盼望着什么?C . 古人有诗:“为鼠常留饭,怜蛾不点灯。
”虽然琐细,渎后感觉心中暖暖的,大过印度洋的暖流。
D . 接下来,诗人一句“哦——地球满腹忧烦”,便回答了海水是眼泪的原因。
2. 下列文学常识,有误的一项是()A . 《庄子》是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者的著作,是道家经典之一,现留传下来的只有三十三篇,分“内篇”、“外篇”、“杂篇”三个部分。
B . 苏洵,字明允,北宋眉山人,散文家,与其子苏轼、苏辙被后人并称为“三苏”,著有《权书》《衡论》《几策》等。
C . 白居易的诗歌通俗易懂、流畅自然,著名的《新乐府》《秦中吟》《长恨歌》等作品,反映了人民疾苦,揭露了社会黑暗,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D . 特写的本义是指摄影中“放大了的近景”,但在新闻学上,特写是以描写为主要表现手段的一种新闻体裁。
3.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A . 词属于韵文的一种,又叫曲子词、长短句、诗余等。
按词牌填写,词牌规定词的字数、平仄、押韵。
按字数多少,词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
B . 《鸿门宴》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记录了从三皇五帝至汉武帝时期三千多年的历史。
C . 鲁迅先生一生创作了大量的杂文作品,除此之外,还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等。
D . 新闻具有及时性和真实性的特点,主要形式有消息、通讯、特写等。
报告文学也强调真实,但作者可以进行合理的艺术加工。
4. 下列文学常识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 陆蠡,现代散文家、翻译家。
2013年人教语文选修新闻阅读与实践:第四章第10课知能优化演练

一、语段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梦碎雅典杨明马小林奥蒂又输了,这次依然输给了“坏运气”。
这位37岁的牙买加老将具备夺取世界女子百米冠军的实力已达17年之久,但好运却从未降临到她的头上。
当奥蒂今晚闪着泪花走出第六届世界田径锦标赛赛场时,她追求了一生的梦想化作了一场噩梦。
奥蒂已经赢得过二十多枚世界大赛百米的银牌和铜牌,参加过5次世界锦标赛、4届奥运会,但还没有赢得过一次百米冠军。
可以说,没有任何一个女子田径选手能在37岁“高龄”依然在世界赛场上奔跑;也没有任何一个世界名将比奥蒂遭遇到更多的莫名其妙的不幸。
这次大赛前,她以10秒96的成绩排名今年世界第三。
美国的奥运会冠军德弗斯和世界冠军托伦斯因故不能参加本届的百米赛,这“天赏之赐”给了奥蒂一次绝好、也是最后一次竞争世界“短跑女皇”的机会。
经过三轮出色的表现,奥蒂最终站到了决赛起跑线前,观众送给她的激励掌声超过了所有其他选手。
她太珍惜这次机会了,这将是她人生最关键的一次搏击,就像剑手要毕其全部功力于一击。
奥蒂蹲下了,全场静默着。
发令员举起手臂。
反常的两声枪响预示着有人抢跑。
所有人跑出后都停下来,唯独奥蒂没有听出是犯规的枪声。
这对于比赛经验最丰富的她来说,真是不可思议。
起跑通常不好的奥蒂这次“启动”完美之极。
她像旋风般掠过跑道,人们惊呆了。
夜色中,孤独的奥蒂如黑色的闪电射向终点,转瞬之间,她已经跑过80米!在全场的惊呼声中奥蒂停下来,她意识到发生了“可怕”的事情。
此时,全场再次静默得反常。
在这片静默之中,奥蒂转身,面无表情地朝起点慢慢地一步一步走着……奥蒂,为什么总是不幸的奥蒂!人们想起在1993年的世界锦标赛百米决赛中,奥蒂和美国的德弗斯同时撞线,成绩虽然都是10秒82,但金牌却莫名其妙地判给了对手。
站在银牌领奖台上,奥蒂的那双泪眼给世界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历史居然惊人地再一次重演!1996年奥运会百米决赛上,奥蒂又一次在同样的情形下输给了德弗斯,又一次成为无可奈何的“伴娘”,让世界唏嘘不已。
人教版《新闻阅读与实践》:2-4《广播电视消息两篇》活页训练及答案

4广播电视消息两篇(时间:45分钟满分:60分)积累与运用1.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分)A.簇拥啮齿装修熙熙嚷嚷B.契约养育枭雄炊烟袅袅C.一瞥凋蔽哂笑日晒雨淋D.窒息筛选旗杆抗振救灾解析A项,熙熙嚷嚷—熙熙攘攘;C项,凋蔽—凋敝;D项,抗振救灾—抗震救灾。
答案 B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①有人认为他之所以对日__________,和他那个亲日媚日、飞扬跋扈的老婆的教唆与威逼不无关系。
②“五一”期间,市长________会见了新加坡贸易代表团和台湾投资考察团。
③女主人公憧憬的丈夫是:无论从事什么工作,一定是卓有成就的,一定会成为________的人。
A.投降分别深孚众望B.投诚分别深负众望C.投降分头深负众望D.投诚分头深孚众望解析本题考查词语(含成语)的运用能力。
应注意三个方面:(1)形或音相近而义不同的,这类词语形或音接近,但词义却迥然有别,在使用中也很容易混淆,因此误用的比例相当大。
如“深孚众望”与“深负众望”。
(2)意义相近而又有细微差别的。
如“投降”与“投诚”。
(3)弄清使用范围和使用对象。
如“分别”与“分头”。
投降:停止对抗,向对方屈服,带贬义;投诚:(敌人、叛军等)归附,带褒义。
①句宜用“投降”。
“分头”与“分别”的区别:同一个主体对多个客体,只能用“分别”,不能用“分头”;不同主体各自与不同客体一一对应,只能用“分头”,不能用“分别”。
②句符合“同一个主体对多个客体,只能用‘分别’”这个限制,因此,宜选用“分别”。
“深孚众望”,意为“在群众中享有威望,很使群众信服”;“孚”是“使人信服”的意思。
“深负众望”意为“不能使大家信服,未符合大家的期望”。
“负”是“辜负”的意思。
③句结合语境“一定是卓有成就的”,应选用“深孚众望”。
答案 A3.下列各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A.在初中教学中,由于淡化语法知识,使不少学生对于基本的句子成分印象不深,导致在高考备考阶段对这一知识板块需要重新抓牢夯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特写:镜头式的新闻片断
编稿: 谭兰安审稿:张克剑
一、填空题
1、“特写”这个名称取自于电影学术语,是一种以描写为主要手段,截取新闻事实中最富有特征的片断和细节,作形象化的再现或放大的新闻。
2、特写除了新闻作品的共性之外,还有四大特征:其一,截取横断面;其二,评论性;其三,文学性;其四,结构的灵活性。
3、新闻特写有以下几种:事件特写、场景特写、人物特写、景物特写、工作特写、杂记性特写。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课本p59《梦碎雅典》回答下列问题:
4.文章开头两段属于新闻文体基本构成中的哪个部分?(A)
A、文章开头两段属于新闻文体的导语部分。
B、文章开头两段属于新闻文体的主体部分。
C、文章开头两段属于新闻文体的结尾部分。
D、文章开头两段属于新闻文体背景部分。
5、文章开头两段的主要作用是:(B)
A、主要作用有:作个交代,让大家知道事情的结局。
B、主要作用有:概括本篇新闻的要点,为整篇文章定下感情基调,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C、让人们知道奥蒂又一次输,引起大家的同情。
D、让大家知道奥蒂这次依然输给了“坏运气”。
6.文章用较长篇幅介绍了奥蒂参加比赛的背景材料,这样写有什么作用?(D)
A、让大家知道她的过去,更加同情她。
B、说明她有很老的资格。
C、突出奥蒂不屈服于命运的性格特征,但是,运气不好。
D 、可以让读者全方位了解这位体坛老将的“坏运气“,更深刻理解奥蒂渴望圆梦雅典的迫切心情,突出奥蒂不屈服于命运的性格特征,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7、.怎样理解“在这片静默之中,奥蒂转身,面无表情地朝起点慢慢地一步一步走着……”这句话在文中的含意?(A)
A、观众以静默的方式表示他们的深深同情。
奥蒂一步一个坎坷,一步一个艰辛,她回到的不只是决赛跑道的起点,也是梦想的起点。
B、说明观众支持她、同情她的遭遇,但是,她很难过。
C、“面无表情地朝起点慢慢地一步一步走着”,说明她心理不服气。
D、是对不公平的命运的反抗所采取的另一种形式.。
8.作者在文章结尾说:“她的世界百米冠军梦虽然没有实现,但在世人的心中,奥蒂何尝不英雄!”请结合奥林匹克精神,谈谈你的认识。
B
A、奥蒂屡败屡战是好样的,但是,她如果总结了失败的教训,就不致于每次失败。
B、“重要的是参与,不是胜利“是奥林匹克精神的核心之一,奥蒂屡败屡战,不向厄运低头的坚毅与执着,完美地诠释了奥林匹克精神。
从某种意义上说奥蒂虽败犹荣。
C、胜利了光荣,失败了,并不值得歌颂。
D、不向厄运低头的坚毅与执着是好的,但是,比赛还是要有实力. 奥蒂缺乏实力。
(二)、
“抱抱”就能消除人际冷漠吗?
记者:据报道,北京、南京、广州、天津等地街头出现了由年轻人组成的“抱抱团”。
您怎样看待他们的所作所为?
曲伟杰:抱抱是一个人的需要,“抱抱团”是一群人的需要。
“抱抱团”不等于“团团抱”,因为不是每“团”人都需要与陌生人搂搂抱抱。
记者:那您对此不太赞赏是吗?
曲伟杰:我倾向于对类似行为不贴标签,只把它理解为某些人的一种行为方式。
是由他们的特别需求
产生的特别方式。
记者:“抱抱团”的出发点是“希望与陌生人拥抱,改善人与人之间的冷漠关系,请您从心理学角度评价一下,抱抱就能消除冷漠吗?
曲伟杰:人际冷漠是社会心理中不可否认的现象之一,冷漠的背后是亲密的人、熟悉的人缺乏交换温暖的安全方式。
就此而言,抱抱当然是用温暖战胜冷漠的方式之一,但这也仅仅是“之一”而已。
就像冰天雪地中两个人握一下手,总比握着一把雪要暖,但肯定不足以温暖人间。
如果把“抱抱团”理解为人与人渴望沟通的一个风向标,比把它当做降低冷漠的灵药要客观得多。
记者:据说这种“行为艺术”在国外很流行,也许我们国人没有这样的心理及文化土壤,所以“抱抱团”的行为稍显尴尬。
曲伟杰:遮个“抱抱”在国外流不流行不重要,就像狂欢节在国外流不流行不重要一样,重要的是垫些东西被不被国人所需要。
如果真需要,没有这样的心理及文化土壤过会造出这样的心理及文化土壤。
如果不需要,即便你用火车把国外的土壤运进来。
也趔早会被民心给封杀掉。
记者:那么“抱抱团”遭冷遇就说明我们不需要温暖吗?陌生人之间的冷漠从心理因素来讲,又是由哪些原因造成的?
曲伟杰:冷漠的根源是忽略。
陌生人的冷漠首先源于亲人的忽略。
爸爸妈妈由于忙赚钱、忙事业、忙唠叨、忙搓麻、忙摆龙门阵,而导致对婴幼儿和儿童少年的忽略。
被忽略的孩子没有资源向父母、亲人、伙伴输出亲密,更不要说陌生人。
陌生人的冷漠还源于夫妻间的忽略。
在我们国度,亲密行为往往局限在谈情说爱阶段,一旦结婚就变成相敬如宾,甚至以亲密为耻。
当亲密不再是可爱的自然,冷漠就变成了可怕的自然。
陌生人的冷漠还源于邻里交往的消失。
当我们花毕生的心血、金钱安居在水泥森林中的一个或大或小的房子的同时,也就买断了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邻里关系。
当我们习惯于从猫眼冷对门前影时,哪敢笑看路边人!
冷漠还源于社会生活的不安全。
别说抱抱,和陌生人说不说话都成生死考验了,你好意思要求你爱也爱你的人毫无安全底线地去陌生人情同手足吗?人们冷漠不是因为生来就不渴望温暧,而是缺乏安全感,缺乏激活温暧和相互表达温暧的生活机制。
如果“抱抱团”们发起抱抱的唯一动机是消除冷漠,那么不论别人如何理解,效果又是怎样,他们至少在精神是都是社会生活中的圣人,至少是大漠中的植树者,雪域高原的引火人。
但是如果我们中的每人都像他们那样高贵地起,也更求实效地做,反而会使“抱抱团”和“团团抱”都变得毫无必要了。
就像夏天不需要穿棉袄,也像冬天不需要戴草帽。
当冷漠不在的时候,亲密未必要表现为抱抱或不抱抱,它可能是一声叹息,可能是一句慰藉,它可能是一种支,可能是一次容纳,它可能是轻轻一握,可能是万语千言透过眼神放在心里。
而当亲密需要刻意设计的时候,那是亲密的匮乏。
当抱抱需要冒险号召的时候,那是和谐的悲哀。
让人欣慰的是,抱抱的星星之火,会让亲密的人际关系燎原。
原因很简单:人性厌倦冷漠’趋向亲密和温暖。
(选自《中国青年》,有删改) 9.根据文中的相关信息,为“抱抱团”下一定义。
是近期在城市出现的,由年轻人组成的,希望在公共场所与陌生人拥抱(的方式),而改善人与人之间冷漠关系的群众组织。
10.纵观全文,曲伟杰对“抱抱团”总体评价是什么?
曲伟杰没完全肯定也没完全否定。
“抱抱团”的行为,是个性化很强的行为,作用有限;不能从根本上改变人与人之间冷漠的现状。
动机是好的,对改善人与人之间冷漠关系有积极的导向作用。
11.抱抱团,遭到国人的冷遇,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请就此谈谈你的理解。
①中国人内向,由不得张扬的特性;②中国儒家文化占主导地位,反对个于张扬个性;
③中国文化沿袭传统,注重规范,对外来的不合日常规范的行为产生抵触情绪;
④中国人重血缘,人际交往有圈子,内外有别,亲疏有别。
⑤中国人有很强的防范意识;
⑥中国人少有肢体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