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大学专升本中国现代文学史个人整理
《中国现代文学史》笔记资料

[备注]完全根据考试大纲整理归纳的自考资料[07120802]含:《中国古代文学史(一)》、《中国古代文学史(二)》、《中国现代文学史》等科目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笔记资料(样本)一、基础知识(含填空、单选和多选)(344)第一章:1917--1949年的文学运动和文学思潮1.中国现文史发展的三个十年:⑴第一个十年(1917-1927);⑵第二个十年(1928-1937);⑶第三个十年(1938-1949)。
2.中国现代文学总体性、全局性的本质特征:⑴新与旧的冲突与承接;⑵中与外的沟通和融会;⑶伴随始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3.从鸦片战争到五四新文化运动,⑴中国知识界经历了四个阶段:洋务运动,维新运动,辛亥革命,五四新文化运动;⑵三种文化思想:①洋务派以经济改革为中心的“中体西用”的文化思想;②维新派与革命派以政治改革为中心的启蒙主义文化思想;③五四新文化运动以伦理革命为中心的文化思想。
4.晚清的又一次文化繁荣表现在:文化观念的变化,翻译文学的繁荣,小说界革命,话剧的萌芽。
5.晚清时期在文学界掀起了以诗界革命、小说界革命、文界革命、白话文运动为主要内容的文学改良运动。
第十二章1937~1949年的文学创作(二)333.柯仲平的长篇叙事诗《边区自卫军》、《平汉路工人破坏大队》。
334.长篇小说欧阳山《高干大》、柳青的《种谷记》、孔厥、袁静的《新儿女英雄传》、马烽、西戎的《吕梁英雄传》、草明的《原动力》,中篇小说邵子南的《地雷阵》,短篇小说康濯《我的两家房东》、刘白羽的《无敌三勇士》。
341.周立波的反映土改的长篇小说《暴风骤雨》。
1951年曾获斯大林文学奖金三等奖。
342.由鲁迅艺术学院集体创作、贺敬之、丁毅执笔的新歌剧《白毛女》。
1951年获得斯大林文艺奖金二等奖。
343.李季的长篇叙事诗《王贵与李香香》是延安文艺座谈会后,诗歌领域出现的一颗耀眼明珠。
344.阮章竞的长篇叙事诗《漳河水》二、名词解释(57)1.“小说界革命”1、基本性质:是晚清维新时期提出的一种文学主张,2、代表人物:梁启超。
《中国现代文学史》完整笔记整理

《中国现代文学史》完整笔记整理第一章:1917——1949年的文学运动和文学思潮§1、文学革命的兴起(1917——1920)一、晚清文学改良运动的主要内容:1、诗界革命:黄遵宪(反对拟古复古、提倡“我手写我口”)2、小说界革命:梁启超(重视小说的社会地位和社会作用)3、文界革命:梁启超(“报章体”)4、白话文运动:裘廷梁二、“五四”文学革命发生的历史背景:1、晚清文学改良运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2、适应以思想革命为主要内容的新文化运动而发生的三、《新青年》(第一卷名《青年杂志》)——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创刊时间:1915年主编姓名:陈独秀四、“五四”新文化运动与文学革命的关系:1、文学革命是适应以思想革命为主要内容的新文化运动而发生的,因为旧文学中充斥着封建礼教道德的思想内容,思想革命的深入,必然要求反对旧文学的文学革命;2、而文学革命的开展,批判旧文学观念和旧文学中封建思想道德观念,新文学以民主主义、人道主义、个性主义为内容,也大大推动了思想革命更深入地开展;3、思想革命和文学革命相辅相成,使新文化运动蓬勃发展,成为自有中国以来最彻底反对封建文化和封建旧文学的革命。
五、文学革命的发生过程:1、1917年1月,《文学改良刍议》(胡适)——倡导文学革命的第一篇理论文章。
2、1917年2月,《文学革命论》(陈独秀)——正式举起文学革命的大旗。
3、钱玄同、刘半农等撰文响应,周作人发表《人的文学》、《平民文学》六、鲁迅:《狂人日记》(发表于《新青年》)——第一篇现代白话小说(1918年)七、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对文学革命的影响:1、李大钊:《什么是新文学》:用白话写的文章,算不得新文学;新文学应建立在“宏深的思想、学理,坚信的主义,从思想和艺术两个方面对新文学提出的要求)2、鲁迅:《狂人日记》小说对封建主义揭露、批判所达到的高度3、郭沫若的新诗,体现了“五四”反抗叛逆、破旧创新的精神八、了解文学革命在创作上的初步成绩和白话文运动的胜利:1、《新青年》上胡适、刘半农、沈尹默等的白话新诗,《新潮》上叶绍钧、汪敬熙、杨振声等的白话新小说和康白情、俞平伯的新诗,都是文学革命的最初实绩。
中国现代文学史笔记整理

中国现代文学史笔记整理一、鲁迅《呐喊》的主题——对封建传统的批判1.《怀旧》——对《呐喊》的铺垫(不是《呐喊》的文章)寓庄于谐,在趣味笔触里透视人性,表现了传统文化在现实中延续了一千多年后的一片夕阳残景。
传闻土匪来临,私塾先生为代表的乡绅阶级打算实行“中庸”,对匪迎合,匪退则贿赂官府,苟且偷安,姨太太们拿逃难作春游,乡民则愚忠而贪财。
由早先的文言小说《怀旧》,鲁迅的特质已然呈现,是现代意义上的小说杰作。
2.《狂人日记》——对《呐喊》总主题的深刻揭示《狂》是鲁迅的第一篇白话小说,运用象征手法,以日记体、内心独白的形式,通过迫害狂患者的内心独白向封建礼教发起最猛烈的袭击,指出礼教吃人的思想。
“所谓中国的文明者,其实不过是安排给阔人享用的人肉的筵宴。
所谓中国者,其实不过是安排这人肉的筵宴的厨房。
”3.《风波》——被辱者与被损害者的形象《风波》作者以传神的白描手法勾勒出中国江南小镇及乡土人物的风味神情,着力表现一场风波——皇帝做了龙庭,给七斤及七斤家人带来的恐慌,表明辛亥革命的民主观念距离广大的劳苦大众还非常遥远。
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的深刻同情,同时也展现了鲁迅作品的简凝之美。
4、《孤独者》——觉醒者的悲哀《孤独者》中的魏连殳是被社会的经济压力和精神压力摧毁的。
魏连殳被当时的社会视为“异类”,最终连工作也找不到,穷困潦倒后则像孔乙己一样被周围的社会所冷落、歧视。
他不甘于这种被冷落和被歧视的地位,他要向整个社会进行报复。
但这种报复也正是他的失败,他不得不屈服于周围社会的价值观念,以“上等人”的姿态驱使、玩弄那些“下等人”。
《孤独者》表现了一个留洋知识者归国后的人生窘境,他躬行于自己以前所反对的东西,拒绝和排斥先前所崇仰、所主张的一切了,他已经真的失败——然而他胜利了。
二、文学研究会文学研究会于1921年1月成立于北京,由周作人、沈雁冰、郑振铎、叶绍钧(叶圣陶)、王统照、许地山等12人共同发起,是新文学运动中成立时间最早的一个专门性社团,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影响最大的文学社团之一,它以“研究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为宗旨,以改革之后的《小说月报》为主要活动阵地,将文学要“表现人生,指导人生”的社会功用诉求与现实主义的创造方法密切结合,为“人的文学”的进一步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对于现实主义文学在中国新文学中的主流地位的确立有着重要的功绩。
中国现代文学史第二学期期末总结与反思

中国现代文学史第二学期期末总结与反思在这个学期里,我学习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历程与主要作品,对于中国现代文学的演变与变革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通过对于不同时期的文学作品的研究,我开始逐渐理解现代文学的内涵与特点,也认识到现代文学对于社会变革与文化发展的重要影响。
首先,学习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历程,我认识到现代文学的诞生与壮大离不开社会的变革。
文学作品承载了时代的命运和精神面貌,在历史发展的背景下创造出了不同的文学题材和风格。
从五四运动到新文化运动,再到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中国现代文学一直在追求现实主义与革命的人民性。
而在文化大革命和开放时期,文学作品的风格与主题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更加开放与多元。
了解这些历史背景对于理解文学杰作的内涵和时代意义非常重要。
其次,通过阅读具体的文学作品,我开始认识到现代文学的独特性与价值。
现代文学作品追求生活的真实与人性的拷问,揭示社会的问题与人类的困惑,为读者提供了独特的审美体验和心灵上的启示。
例如,鲁迅的《狂人日记》与《阿Q正传》通过对社会现实的批判,揭示了人性的丑恶与社会的黑暗;茅盾的《子夜》与巴金的《家》则表达了人对命运的思考与对自我价值的追求。
这些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主题,使我对于现实与人性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
最后,通过学习中国现代文学史,我也反思了自己在阅读与研究文学作品上的不足之处。
限于时间和个人能力,我未能全面地掌握每个时期的文学作品和思潮,也没有对于每个作家和作品进行详尽的研究与分析。
此外,在阅读文学作品时,我有时候过于依赖于课堂讲解和学术评论,缺乏对于作品本身的独立思考和感知。
对于文学作品的理解和解读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总之,通过这个学期的学习与研究,我对于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历程与主要作品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我开始认识到现代文学对于社会变革与文化发展的重要影响,也领悟到现代文学作品所蕴含的内涵与价值。
在今后的学习与研究中,我将进一步提高对于现代文学作品的独立思考能力与批判性阅读能力,以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现代文学的精髓。
专升本现代文学知识点总结

专升本现代文学知识点总结一、现代文学的定义现代文学是20世纪以来的文学流派,其出现和发展受到社会、政治、经济和科技等多重因素的影响。
与传统文学相比,现代文学更注重个人内心的独白和情感的抒发,同时也关注社会变革和人类命运。
现代文学往往具有更多的思想性、个性化和现实主义的特点。
二、现代文学的主要流派1. 现实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强调对社会现实的真实描写和批判,代表作家有奥斯卡·王尔德、查尔斯·狄更斯等。
2. 自然主义文学:自然主义文学着重描绘人的欲望和生存状态,代表作家有艾米尔·左拉、莫泊桑等。
3. 象征主义文学:象征主义文学注重通过象征手法表达情感和思想,代表作家有保罗·瓦勒里、斯蒂芬·马洛等。
4. 超现实主义文学:超现实主义文学致力于超越现实世界的束缚,代表作家有安德烈·布勒东、路易斯·阿拉贝等。
三、著名的现代文学作家与作品1. 奥斯卡·王尔德(Oscar Wilde):著名作品有《道林·格雷的画像》、《温莎的风流少女》等,代表了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文学风格。
2. 查尔斯·狄更斯(Charles Dickens):代表作品有《雾都孤儿》、《双城记》等,他对维多利亚时代社会的批判与关怀被后世广泛传颂。
3. 艾米尔·左拉(Émile Zola):代表作品有《一桩命案》、《祖母》等,他是法国自然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
4. 保罗·瓦勒里(Paul Valéry):代表作品有《价值之概念》、《中国诗词庐》等,他是象征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
四、现代文学的理论流派1. 结构主义:结构主义关注作品中的结构和符号,认为文学作品具有内在的结构规律和意义。
2. 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文学将现代主义的技巧和题材继续发展,同时也对现实和历史进行深刻的反思。
3. 后现实主义:后现实主义文学试图以一种新的方式将文学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强调文学对现实世界的关注和批判。
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整理资料汇总

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整理资料汇总中国现代文学史是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了从20世纪初到现代的文学作品和发展历程。
下面是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的整理资料汇总。
1.五四运动(1919年):五四运动被认为是中国现代文学的起点,它是一场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和封建主义束缚的思想解放运动。
在这一时期,一批有志青年投身于文学创作和思想的探索,提倡新文化运动。
2.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是五四运动的一部分,主张彻底改变旧文化、旧教育和旧社会制度,提倡民主、科学和人权。
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有胡适、陈独秀、鲁迅等。
这一时期出现了许多文学杂志,如《新潮》、《新青年》等,对中国文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3.鲁迅: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他是一位作家、思想家和文化评论家。
鲁迅的作品以揭露社会黑暗、批判封建社会为特点,代表作品有《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
他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心理主义文学:心理主义文学是中国现代文学的一个重要流派,它强调人物内心世界的描写和思想感情的表达。
代表作家有郁达夫、沈从文等。
5.抒情诗:抒情诗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另一个重要流派,它以表达诗人自身感情和思想为主要特点。
代表作家有徐志摩、戴望舒等。
6.新诗运动:新诗运动是中国现代文学的文体运动,它试图打破传统诗歌的形式和内容,追求新的艺术表达方式。
代表作家有胡适、周树人等。
8.现代小说:现代小说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形式之一,代表作家有老舍、茅盾等。
9.文化大革命:文化大革命是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一个重要事件,它对中国的文学创作和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这一时期,许多作家和文学作品受到审查和限制。
10.开放以来的文学发展:开放以来,中国的文学创作得到了空前的自由和活力。
一些作家以写实主义和后现代主义为特点,代表作家有余华、莫言等。
以上是《中国现代文学史》的一些重要内容和代表人物,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文学的主要流派。
中国现代文学史笔记(知识点完整整理)

文学思潮与运动三十年代文学思潮要点1、基本概念30年代文学也称现代文学第二个10年(1928-1937年)是第一个十年文学的继承和发展。
1928年始,新文学队伍发生了新的组合,两种文学思潮及其创作构成了30年代文学基本面貌(1)新兴的无产阶级革命文学;(2)继承五四人道主义、个性主义的人文主义文学;30年代左翼文学发展轮廓(三个阶段):(1)1927大革命失败-左联成立前,是无产阶级文学的倡导期。
(2)1930-1936年,左联成立-左联解体。
(3)1936年春-1937/7抗战爆发,文学的转折过渡期。
2、“左联”概况“左联”全称“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1930年3月成立于上海。
主要成员有郭沫若、郁达夫、茅盾、冯雪峰、柔石、沈端先、冯乃超、李初梨、蒋光慈、田汉、阳翰笙、丁玲、冯也频、姚蓬子等。
左联的理论和行动纲领根据前苏联“拉普”纲领而制定。
纲领宣告:“我们的艺术是反封建阶级的,反资产阶级的,又反对‘失掉社会地位’的小资产阶级的倾向,我们不能不援助而且从事无产阶级艺术的产生。
”左联的成立有其国际和国内的背景,国际上,苏日英法等国都有左翼文学组织;国内,经过1928年的革命文学论争,培养了左翼作家队伍,为左联成立提供了思想组织上的准备。
“左联”于1936年自动解散。
“左联”的文学活动及主要功绩(1)创办了许多有影响的文学刊物,如《拓荒者》(蒋光慈主编)、《北斗》(丁玲主编)、《文学导报》(创刊号名《前哨》)、《萌芽》月刊(鲁迅、冯雪峰主编)、《十字街头》(鲁迅主编)。
续办了左联成立前的《创造月刊》《文化批判》《太阳月刊》等刊物。
(2)翻译、介绍、传播和运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左联成立后,瞿秋白俄文翻译了马克思主义经典文艺理论著作,并写了《马克思恩格斯和文学上的现实主义》等文章,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文艺思想作了系统全面的介绍与阐述。
他说明了反对席勒化,提倡莎士比亚化的意义,批评了初期无产阶级文学作品中的“主观主义的理想化”和“革命浪漫蒂克”情绪。
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整理资料汇总.(DOC)

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整理资料1第一章1917-1949年的文学运动和文学思潮名词解释:双簧戏:1、 1918年钱玄同和刘半农的双簧戏,正式拉开了“文学革命”与“封建复古主义”思潮斗争的序幕。
2、钱玄同把社会上的各种反对意见归纳起来,化名“王敬轩”写给《新青年》编者一封信,再由刘半农写答信王敬轩的信予以批驳,两信同时发表名为《文学革命之反响》,借以扩大文学革命的影响。
文学研究会:被称为“为人生”的现实主义文学流派1921年成立于北京,是文学革命后出现的第一个新文学社团。
代表作家:周作人、茅盾、叶圣陶、许地山、朱自清、冰心等。
重要刊物:《小说月报》、《文学旬刊》理论主张:积极提倡“为人生”的文学主张和现实主义文学思想。
主要贡献:它承接了“五四”文学革命的现实主义传统,使之发展成为在中国现代文学史占主流地位的文学思潮。
创造社:1921年在日本东京成立,发起人有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等。
主要刊物:《创造季刊》《创造周刊》《创造日》理论主张:尊自我,重主观,强调艺术是自我表现、内心自然流露;强调文学的本质是感情;强调灵感在创作中的作用。
主要表现为浪漫主义特征。
新月社:1923年成立,主要成员有胡适、徐志摩、闻一多等,都是欧美留学生。
重要刊物:《晨报副刊》《诗镌》《新月》(后期)闻一多发表《诗的格律》的理论文章,提出诗歌的“三美”主张,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以闻一多、徐志摩为首的新格律诗的创作,称为“新月诗派”语丝社:成立于1924年,以创办《语丝》周刊而得名。
主要成员有鲁迅、周作人、钱玄同、林语堂等。
文艺思想接近于文学研究会。
《语丝》多发表杂文、小品、随笔,形成生动、泼辣、幽默的语丝文体,对中国现代散文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鲁迅说《语丝》的基本特色是“任意而谈,无所顾忌”。
简述文学革命的成就和意义:文学革命批评了“文以载道”、“代圣贤立言”的旧文学观念,宣传了现实主义文学思想。
新文学浸透了民主主义、人道主义、个性主义等近代思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导言中国文学现代化的发生1、文学史,就是在创作主体、创作对象(文学形象)、接受主体(阅读与批评)的三个层面上,实践与表现着对人的不断发现。
2、“诗界革命”、“文界革命”、“小说界革命”等革命观念都是有梁启超倡导的。
“诗界革命”在梁启超1899年的《夏威夷游记》中提出。
“小说界革命”在梁启超1902年的《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中提出。
3、清末小说四大杂志《新小说》、《绣像小说》、《月月小说》、《小说林》。
4、民初小说以鸳鸯蝴蝶的言情结合休闲通俗的《礼拜六》风格为主流。
民初言情小说的代表作:徐枕亚《玉梨魂》鸳鸯蝴蝶派作家中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五虎将”):徐枕亚、李涵秋、包天笑、周瘦鹃、张恨水,其作品“四大说部”《玉梨魂》、《广陵潮》、《江湖奇侠传》、《啼笑因缘》9、《语丝》派:(1)时间:1924年11月(2)主要成员:鲁迅(“语丝派主将”)、周作人、林语堂、章川岛、孙伏园(3)代表刊物:《语丝周刊》(4)风格:多发表针砭时弊的杂感小品,倡导幽默泼辣的“语丝文体”11、新月社:(1)时间地点:新月社活动1923年始于北京,1924年夏成立新月社,最初主要戏剧活动。
(2)主要成员: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陈源、胡适、余上沅等新月诗派:闻一多、徐志摩、饶孟侃、朱湘、孙大雨、于赓虞、刘梦苇等后吸收:陈梦家、方玮德、林徽因、方令孺等新诗人(3)代表刊物:徐志摩《诗镌》《剧刊》;《新月》月刊、《诗刊》季刊(4)主张:自由文学团体,倾向复杂,受西方唯美主义文艺思潮影响较深,倡导新格律诗。
第二章20年代小说(一)1、问题小说代表作家:叶绍钧、许地山、冰心、王统照、庐隐等(1)冰心:“爱的三部曲”《超人》、《烦闷》、《悟》,其中《超人》(1921)标志着冰心对社会问题开出了她的“药方”,这就是“爱的哲学”(爱、童心、自然是“爱的哲学之鼎的三足”)(4)叶绍钧:20年代出版了《隔膜》《城中》等5个短篇小说集;《倪焕之》(1928)是其唯一长篇小说,显示现实主义趋向,被誉为“扛鼎的工作”。
叶绍钧还是现代中国童话的开山者。
鲁迅对其评价:“叶绍钧先生的《稻草人》是给中国的童话开出了一条自己的创作的路的。
”第三章20年代小说(二)鲁迅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奠基人,在小说创造方面取得很高成就。
代表作:1、散文诗集《野草》,回忆散文集《朝花夕拾》2、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是中国现代小说的艺术高峰,在思想和艺术方面都对中国现代小说的形成、成熟和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3、《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文小说,1918年5月发表于《新青年》,标志着“五四”新文学创作的开端。
4、《阿Q正传》,最早被介绍到世界上的中国现代小说。
对阿Q形象的基本特征问题,学术界曾长期有争论,目前学术界趋向于认为阿Q是一个落后不觉悟、带有精神病态的农民形象:1)阿Q首先是一个被剥夺得一无所有的贫苦农民;2)阿Q的不觉悟,更突出的表现在他对革命的态度和认识上;(3)阿Q最突出的特点他的精神胜利法。
《阿Q正传》具有广泛的社会意义,它画出了国人的灵魂,暴露了国民的弱点,达到了“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的效果。
5、《故事新编》,历史小说写法上有“博考文献,言必有据”和“只取一点因由,随意点染,铺成一篇”这两大类型。
写作上的鲜明特点:1)依据古籍和容纳现代;2)不是“将古人写得更死”,而是将古人写活;3)运用“油滑”的手段,在穿插性的喜剧人物身上,赋予现代化的细节,为借古讽今服务。
第四章20年代新诗1、1917年《新青年》刊出胡适《白话诗八首》,是最初公开发表的新诗尝试之作。
【郭沫若:1)作品:1921年《女神》是郭沫若第一本诗集;1926年《三个叛逆的女性》三个剧本《聂嫈》《王昭君》《卓文君》;抗战时期代表作《屈原》。
2)《女神》的意义:其一问世,便以其情感的大解放、诗体的大解放,宣告诗坛上“胡适的时代”的结束,和真正的现代主义自由体新诗时代的到来。
在新诗史上的一个重要贡献是创造了自由体,它最突出的成就是创造了一个体现五四时代精神的现代自我形象:(3)小诗派:1921-1923年,诗坛形成“小诗”盛行局面代表作:冰心“小诗集”《繁星》《春水》(春水体、繁星体);宗白华“小诗”集《流云》(4)湖畔诗派:时间地点:1922年4月于杭州成立湖畔诗社。
发起人:潘漠华、冯雪峰、应修人、汪静之等代表作:诗歌合集《湖畔》《春的歌集》,汪静之的诗集《蕙的风》。
(5)新月诗派:成立:1926年4月《晨报》副刊《诗镌》创刊,标志着新月诗派的形成。
代表诗人:闻一多、徐志摩,重要诗人有朱湘、饶孟侃、刘梦苇、于赓虞、方令孺、林徽因、陈梦家、方玮德、邵洵美、卞之琳等。
主张:使新诗有五四以来的散文化、自由化向规范化转换,规范化的举措是“本质的醇正”、“情感的节制”、“格律的谨严”;闻一多提出“三美”(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新格律诗主张,使新诗走出了“绝端的自由”的散文化误区,为新诗发展提供了新的路径与经验。
代表作品:徐志摩四本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闻一多诗集《红烛》《死水》《奇迹》第五章20年代戏剧1、1918年10月《新青年》专门出一期“戏剧改良号”,基本观点是中国传统戏曲与现代话剧势不两立。
2、1919年3月胡适发表于《新青年》的《终生大事》是最早运用现代话剧形式表现五四精神的剧作,在内容与形式上都是对易卜生《娜拉》的仿制。
3、1920年10月,汪仲贤改编萧伯纳戏剧《华伦夫人之职业》,将“纯粹的写实派的西洋剧本第一次和中国社会接触”。
6、郭沫若发表三部戏剧《卓文君》《王昭君》《聂嫈》,结集为《三个叛逆的女性》。
第六章20年代散文1、“语丝文体”:(1)产生:1924年11月创办的《语丝》周刊刊载的社会批评和文化批评“任意而谈,无所顾忌,要催促新的产生,对于有害的旧物,则竭力加以排击”,文笔幽默、泼辣,时称“语丝文体”。
(2)语丝社主要成员:周作人、林语堂、章川岛、孙伏园等。
【周作人:1)作品:20年代是其散文创作的鼎盛期,著有散文集《自己的园地》《雨天的书》《泽泻集》《谈龙集》《谈虎集》《永日集》,诗和散文集《过去的生命》,《看云集》主要是30年代初的散文。
2)提倡“美文”:3、20年代瞿秋白发表的散文中重要的有《心的声音》《饿乡纪程》《赤都心史》《漫的狱中日记》《那个城》,6、朱自清著有诗文合集《踪迹》,散文集《背影》《你我》。
7、20世纪20年代是冰心的成名期,散文创作有《往事》、通讯集《寄小读者》、短篇小说和散文集《超人》以及诗集《繁星》《春水》。
最能表现冰心个性的是她的“爱的哲学”。
8、鲁迅散文诗集《野草》:(1)勇敢的面对而不是规避和逃离现实的黑暗,表现了鲁迅一贯的清醒的现实主义,这精神贯穿于全部《野草》,尤以《秋夜》《影的告别》为最。
第七章30年代文学思潮1、朱光潜的美学、文艺学思想以人文主义为核心,结合现代心理学,将现代人文主义心理学与美学思想运用于文学研究。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文艺心理学》比较系统地表述了这些美学思想,在当时文学青年中影响较大。
3、“左联”:1)时间地点:1930年3月2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大会在上海霞飞路召开。
2)发起人:鲁迅、冯雪峰、柔石、沈端先、冯乃超、李初梨、彭康、蒋光慈、田汉、阳翰笙等40余人(3)理论和行动纲领:艺术反封建阶级、反资产阶级,援助并从事无产阶级艺术的产生。
第九章 30年代小说(二)1、老舍:(1)在英国完成三部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连载于《小说月报》。
(2)其他作品:《猫城记》、《四世同堂》(分《惶惑》《偷生》《饥荒》三部)(3)作品类型:①以写实于象征相融合的手法创作的抒情性小说,如《月牙儿》《微神》《阳光》等②以传统说话、民间疆场辅之以西方小说表现手法的写实小说,如《断魂枪》《上任》《黑白李》《柳家大院》等2、《骆驼祥子》悲剧产生的原因:作品紧紧把握祥子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揭示其悲剧的客观原因:(1)军阀的混战,社会的动乱,大兵、特务的抢劫给祥子带来的灾难;(2)以刘四为代表的车厂主的敲骨吸髓,杨先生、杨太太的侮辱,夏太太的引诱,陈二奶奶的迷信愚弄,都给祥子带来了极大的痛苦,损害了祥子的身心;(3)虎妞的控制与摆布,不平等的夫妻关系,更加深了祥子的身心创伤;主观上的原因:(1)祥子所走的个人主义奋斗道路,不是解救他的根本办法;(2)祥子作为农民,思想上有自私褊狭、愚昧麻木的一面,与市民社会中的传统文化心理弱质合流,越发膨胀起来。
填空题:1、严复翻译的几部西书将西方19世纪主要思潮的一部分介绍到中国来,《天演论》(赫胥黎原著《进化论与伦理学》)把进化论思想带进中国。
2、1902年——1917年,以“小说”命名的杂志就创办过27种(含报纸一种)3、“诗界革命”、“文界革命”、“小说界革命”等变革观念都是由梁启超提出的。
4、诗界革命要达到三个标准:“第一要新意境,第二要新语句,而又须以古人之风格入之,然后成其为诗。
5、提倡戏剧观念更新的代表有陈独秀6、从文学出发论白话的还是梁启超,他在《小说丛话》中指出:“文学之进化有一大关键,即由古语之文学变为俗语之文学是也。
7、真正体现出现代意义上的文学观的,是王国维8、《青年杂志》于1915年在上海创刊,1916年9月改名为《新青年》9、1917年1月,《新青年》刊出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是提出文学改良的第一人,并从“八事”入手,主张书面语与口头语接近,要求以白话文文学为“正宗”,是五四文学革命的“一个‘发难’的信号”,也是这场革命的第一篇宣言。
10、1917年2月的《新青年》上发表了陈独秀《文学革命论》,明确提出“三大主义”。
11、文学革命首先是思想革命,1985年5月,鲁迅发表了他的第一篇短篇小说《狂人日记》12、在各文艺团体中,影响最大、最有代表性的是文学研究会和创造社。
13、鲁迅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奠基人,鲁迅(1881-1936),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樟寿,字豫山。
1918年5月,鲁迅在《新青年》发表了在现代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标志五四新文学时代的伟大开端。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在上海逝世。
14、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今属福州市)人。
爱、童心、自然是她的“爱的哲学”之鼎的三足。
《超人》提出了“人生究竟是什么”的问题,是冰心宣扬“万全之爱”、讴歌伟大的母爱的代表性作品。
处女作《两个家庭》。
15、胡适(1891-1962)有诗集《尝试集》,它是新文化运动中第一部白话新诗别集。
16、《激流三部曲》(包括《家》、《春》、《秋》)是巴金的代表作品,特别是它的第一部《家》,具有永恒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