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化学与传统文化、STSE.pptx
选择题专项训练1—化学与传统文化、STSE(含答案)

第1题化学与传统文化、STSE1.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漂白粉与盐酸可混合使用以提高消毒效果B.温室气体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C.棉花、麻和蚕丝均为碳水化合物D.干冰可用在舞台上制造“云雾”答案 D解析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次氯酸钙与盐酸混合,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有毒的氯气,两者不能混合使用,A错误;温室气体主要是指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是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等,B错误;棉花、麻来源于植物,主要成分均是纤维素,为碳水化合物,但蚕丝来源于动物,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蛋白质不是碳水化合物,C错误;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干冰升华时,吸收空气中大量的热,使周围空气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分子凝结成了小水珠,形成“云雾”效果,D正确。
2.化学与人体健康及环境保护息息相关。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食品加工时不可添加任何防腐剂B.掩埋废旧电池不会造成环境污染C.天然气不完全燃烧会产生有毒气体D.使用含磷洗涤剂不会造成水体污染答案 C解析食品加工时可以添加防腐剂,但要控制用量,A错误;废旧电池中含有重金属(如汞等),掩埋其会造成土壤及水污染,B错误;天然气不完全燃烧会产生有毒气体一氧化碳,C正确;含磷洗涤剂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D错误。
3.我国提出争取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对于改善环境、实现绿色发展至关重要。
“碳中和”是指CO2的排放总量和减少总量相当。
下列措施中能促进碳中和最直接有效的是()A.将重质油裂解为轻质油作为燃料B.大规模开采可燃冰作为新能源C.通过清洁煤技术减少煤燃烧污染D.研发催化剂将CO2还原为甲醇答案 D解析“碳中和”实际上就是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方法实现二氧化碳的“零排放”。
重质油裂解为轻质油,只是将长链烃变为短链烃,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的量不会改变,A错误;可燃冰作为新能源,其主要成分为甲烷,燃烧依旧会产生二氧化碳,B错误;清洁煤技术主要是减少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以及可吸入颗粒物等污染物的排放,但不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C错误;将二氧化碳转化为其他能源是实现“碳中和”最直接有效的一种方法,D正确。
第一部分 专题一 化学与传统文化及STSE

[限时规范训练]单独成册1.据《易经》记载:“泽中有火”,“上火下泽”。
泽,指湖泊池沼。
“泽中有火”,是指“M气体”在湖泊池沼水面上起火的现象。
这里“M气体”是指() A.甲烷B.一氧化碳C.乙烯D.氢气解析:最早发现石油的记录源于《易经》:“泽中有火”,“上火下泽”。
泽,指湖泊池沼。
“泽中有火”,是对石油蒸气在湖泊池沼水面上起火现象的描述。
石油蒸气是指沼气,即甲烷气体。
答案:A2.据我国古代第一部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记载:“石硫黄(即硫磺)能化金银钢铁,奇物”,所得产物不可能是()A.Au2S B.Ag2SC.CuS D.FeS解析:S单质的氧化性比较弱,所以只能将金属氧化为低价,所以将Au、Ag、Fe分别氧化为+1、+1、+2价,转化为Au2S、Ag2S、FeS,所以选项A、B、D有可能;S氧化Cu应该生成低价的Cu2S,选项C是不可能的。
答案:C3.(2019·福建漳州模拟)铅霜(醋酸铅)是一种中药,具有解毒敛疮,坠痰镇惊之功效,其制备方法为将醋酸放入磁皿,投入氧化铅,微温使之溶化,以三层细纱布趁热滤去渣滓,放冷,即得醋酸铅结晶,如需精制,可将结晶溶于同等量的沸汤,滴醋少许,过七层细布;清液放冷,即得纯净铅霜,制备过程中没有涉及的操作是()A.萃取B.溶解C.过滤D.重结晶解析:将醋酸放入磁皿,投入氧化铅,微温使之溶化,二者反应生成醋酸铅和水;将结晶溶于同等量的沸汤,将醋酸铅溶解于水中,该操作为溶解;以三层细纱布趁热滤去渣滓,滤去难溶性杂质,该操作为过滤;如需精制,可将结晶溶于同等量的沸汤,滴醋少许,过七层细布;清液放冷,即得纯净铅霜,该操作为重结晶,得到较纯净的醋酸铅,所以没有涉及的操作是萃取,故选A。
答案:A4.《本草纲目》中收载“烧酒”篇:“自元时始创其法,用浓酒和糟入甄,蒸令气上……其清如水,味极浓烈,盖酒露也。
”《本草经集注》中记载有关于鉴别消石(KNO3)和朴消(Na2SO4)之法:“以火烧之,紫青烟起,云是真消石也”。
2021新高考化学二轮配套精品课件:专题1化学与STSE、传统文化

1 2 3 4 5 6 78
A [胆矾的化学式为 CuSO4·5H2O,A 项错误;湿法冶铜的原理 是 CuSO4+Fe===FeSO4+Cu,即胆矾可作为湿法冶铜的原料,B 项 正确;CuSO4 溶液经熬制可以得到胆矾,是 CuSO4 溶液浓缩结晶的 过程,C 项正确;熬胆矾的铁釜中发生的反应为 CuSO4+Fe===FeSO4 +Cu,属于置换反应,D 项正确。]
1
2
3
4
5
6
78
B [PM2.5 指可吸入颗粒物,属于空气污染物,A 项不符合题 意;氧气是空气的成分之一,供给人体呼吸,不属于空气污染物,B 项符合题意;二氧化硫可以形成酸雨,属于空气污染物,C 项不符 合题意;NO 能与人体血液中的氧气结合,对人体健康有害,属于空 气污染物,D 项不符合题意。]
2 0 2 1 新高考 化学二 轮配套 课件: 第1部分 专 题 1 化 学 与 S T SE、传 统文化
1
2
3
4
5
6
78
B [谷物发酵酿造食醋过程中 CH3CH2OH 转化为 CH3COOH 属于氧化还原反应,A 项不符合题意;小苏打用作食品膨松剂利用 的是 NaHCO3 受热分解会放出 CO2 的性质,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 B 项符合题意;含氯消毒剂具有较强的氧化性,消毒时发生氧化还原 反应,C 项不符合题意;大气中的 NO2 形成酸雨时发生反应 3NO2 +H2O===2HNO3+NO,该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D 项不符合题 意。]
提醒:(1)空气质量日报的主要内容包括“空气污染指数”“首 要污染物”“空气质量级别”“空气质量状况”等。目前计入空气 污染指数的项目暂定为可吸入颗粒物、氮氧化物、二氧化硫。
(2)其他污染:如温室效应(CO2、CH4 等)、白色污染(塑料垃圾)、 重金属污染(Pb、Hg、Cr、Cu、Ag、Ba 的部分单质及其化合物)等。
2020高考化学二轮复习题型一传统文化与STSE课件

题点一 题点二
真题诊断 必备知识 对点演练
2.化学与生产、生活 化学与环境解题“四步骤”
7 化学与生产、生活
7 化学与生产、生活
7 化学与生产、生活
7 化学与生产、生活
7 化学与生产、生活
7 化学与传统文化
7 化学与生产、生活
化学与环境 化学与环境 化学与环境 化学与环境 化学与环境 化学与环境 化学与环境 化学与环境 化学与环境
化学与环境
命题预测
传统文化与 STSE 的内容是近几年高考的 热点,通常以生产、生活、 环境及传统文化为背景, 考查物质的组成、性质、 用途、基本原理等,命题 新颖,稳中求变,不断创 新。预计 2020 年高考中, 相关传统文化与 STSE 的命题仍会出现。用化 学的观点去解释生产、 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现 了化学服务于生产、生 活的基本理念
题型一 传统文化与STSE
五年高考试题统计与命题预测
年份 卷别
卷Ⅰ 2019 卷Ⅱ
卷Ⅲ 卷Ⅱ 2018 卷Ⅲ 卷Ⅰ 2017 卷Ⅱ 卷Ⅲ 卷Ⅰ 2016 卷Ⅱ 卷Ⅲ 卷Ⅰ 2015 卷Ⅱ
题 号
考查角度
7 化学与传统文化
7 化学与传统文化
7 化学与生产、生活
7 化学与生产、生活
7 化学与生产、生活
7 化学与生产、生活
A.夏天设定空调温度尽可能的低 B.推广使用一次性塑料袋和纸巾 C.少开私家车多乘公共交通工具 D.对商品进行豪华包装促进销售 答案:C 解析:夏天设定空调温度尽可能的低,需要消耗大量的电能,A项 错误;推广使用一次性塑料袋和纸巾会造成资源浪费,且大量使用 一次性塑料袋会导致“白色污染”,B项错误;少开私家车,可以减少汽 车尾气的排放,C项正确;对商品进行豪华包装会浪费不必要的材 料,D项错误。
化学与传统文化及STSE

化学与STSE、传统文化一、高考真题汇编1.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高纯硅可用于制作光感电池B.铝合金大量用于高铁建设C.活性炭具有除异味和杀菌作用D.碘酒可用于皮肤外用消毒2.下列我国科研成果所涉及材料中,主要成分为同主族元素形成的无机非金属材料的是A.A B.B C.C D.D3.陶瓷是火与土的结晶,是中华文明的象征之一,其形成、性质与化学有着密切的关系。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雨过天晴云破处”所描述的瓷器青色,来自氧化铁B.闻名世界的秦兵马俑是陶制品,由黏土经高温烧结而成C.陶瓷是应用较早的人造材料,主要化学成分是硅酸盐D.陶瓷化学性质稳定,具有耐酸碱侵蚀、抗氧化等优点4.化学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下列事实不涉及...化学反应的是()A.利用废弃的秸秆生产生物质燃料乙醇B.利用石油生产塑料、化纤等高分子材料C.利用基本的化学原料生产化学合成药物D.利用反渗透膜从海水中分离出淡水5.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碳酸钠可用于去除餐具的油污B.漂白粉可用于生活用水的消毒C.氢氧化铝可用于中和过多胃酸D.碳酸钡可用于胃肠X射线造影检查6.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泡沫灭火器可用于一般的起火,也适用于电器起火B.疫苗一般应冷藏存放,以避免蛋白质变性C.家庭装修时用水性漆替代传统的油性漆,有利于健康及环境D.电热水器用镁棒防止内胆腐蚀,原理是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糖类化合物也可称为碳水化合物B.维生素D可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C.蛋白质是仅由碳、氢、氧元素组成的物质D.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但不宜摄入过多8.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PM2.5是指微粒直径不大于2.5μm的可吸入悬浮颗粒物B.绿色化学要求从源头上消除或减少生产活动对环境的污染C.燃煤中加入CaO可以减少酸雨的形成及温室气体的排放D.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是我国目前推广使用的清洁燃料9.化学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列对应关系错误的是()A.A B.B C.C D.D10.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用灼烧的方法可以区分蚕丝和人造纤维B.食用油反复加热会产生稠环芳香烃等有害物质C.加热能杀死流感病毒是因为蛋白质受热变性D.医用消毒酒精中乙醇的浓度(体积分数)为95%11.下列有关“造纸术、指南针、黑火药及印刷术”的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宣纸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属于高分子化合物B.指南针由天然磁石制成,磁石的主要成分是Fe2O3C.黑火药爆炸反应为2KNO3+3C+S==K2S+N2↑+3CO2↑,其中氧化剂只有KNO3 D.活字印刷使用的胶泥由Al2O3、SiO2、CaO等组成,它们都属于碱性氧化物12.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电子垃圾统一回收、拆解、再利用,能够减少对土壤和水源的污染B.可溶性的铝盐和铁盐可用作生活用水的净水剂C.油脂、糖类以及蛋白质在人体内均能发生水解反应D.硫酸钙和碳酸钙都可作建筑材料13.化学与生活、社会发展息息相关,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将海水中的镁转化为氯化镁,再电解熔融氯化镁可制得金属镁B.稻草秸秆和甘蔗渣中富含纤维素,可以用它来制造纸张C.芯片制造中的“光刻技术”是利用光敏树脂在曝光条件下成像,该过程涉及到化学变化D.《新修本草》中有关于“青矾”的描述为:“本来绿色,新出窟未见风者,正如瑙璃……烧之赤色……”这里的赤色是析出了Cu单质14.化学与生活联系密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氯化钠是生活中常用的食品防腐剂B.浓香型白酒的香源成分己酸乙酯属于油脂C.草木灰中提取的K2CO3可以去除餐具上的油污D.人们已开始试用ClO2和O3作新的自来水消毒剂15.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专题一 化学与传统文化及STSE

查漏补缺•对接高考 题型突破•通法悟道 限时规范训练
首页 上页 下页 尾页
研考纲•聚焦素养
核心素养 1.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认识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 化,能从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视角分析问题。 2.证据推理:知道可以通过分析、推理等方法认识研究对象。 3.社会责任:赞赏化学对社会发展的重大贡献,对有关的社 会热点问题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
涉及的“法”分别是( A )
A.蒸馏 焰色反应
B.萃取 升华
C.蒸馏 丁达尔效应 D.升华 焰色反应
查漏补缺•对接高考 题型突破•通法悟道 限时规范训练
首页 上页 下页 尾页
题型一 化学与传统文化
2.对中国古代著作涉及化学的叙述,下列解说错误的是( D ) A《.《汉汉书书》》中中““高高奴奴县县有有洧洧水水可可燃燃””,,这这里的里“的洧“水洧”水指”的指是的石是油 B石.《油黄,白A第项十正六确》;《中“黄曾白青第涂十铁六,》铁中赤“如曾铜青”涂,铁其“,铁曾赤青”如是铜可”溶, 性其铜“盐曾青”是可溶性铜盐,B 项正确;《本草纲目》中“冬月 C灶.《中本所草烧纲薪目柴》之中灰“,冬月令灶人中以所灰烧淋薪汁柴,之取灰碱,令浣人衣以”灰中淋的汁“,碱取”碱 浣是衣K”2C中O的3,“C碱项”正是确K2;C《O天3 工开物》中“凡石灰,经火焚炼为 D用.《”天里工的开“物石》灰中”“指凡石的灰是,C经aC火O焚3,炼D为项用”错里误的。“石灰”指的是 Ca(OH)2
操产作品方;“法甑是下( 甑C中)各安醋一瓶,外以盐泥固济,纸封甑缝。风炉安
A火.四过周滤,养一七,便扫入B水.缸升内华”。加热醋酸,挥发后,氧化铅与 C醋.酸蒸反馏应生成 (CH3COO)D2P.b·P萃b(取OH)2, 进而与 空气中二 氧化碳 作
2019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第一篇题型一化学与STSE化学与传统文化课件

考向2 化学与环境及资源、能源
知能储备
1.化学与大气保护:PM2.5及雾霾成因,臭氧层破坏原理,温室效应,光化学烟 雾,无铅汽油,汽车尾气,CO中毒,放射性污染,废塑料焚烧污染等知识点。 2.化学与水源、土壤:酸雨、富营养化、氯气等消毒原理,塑料白色污染及对 海洋生物影响,电池污染土壤,垃圾无害化等知识点。 3.化学与资源能源:煤的加工,石油加工,天然气清洁资源,可燃冰及沼气,乙 醇汽油及生物燃料,氢气、核能、太阳能、海浪能、风能等无污染新能源,垃 圾回收利用等知识点。
3.化学与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B ) A.氯气作水的杀菌消毒剂 B.硅胶作袋装食品的干燥剂 C.二氧化硫作纸浆的漂白剂 D.肥皂水作蚊虫叮咬处的清洗剂
解析:氯气和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能杀菌消毒,属 于化学变化,故A不符合题意;硅胶作干燥剂是因为它能吸水,属于吸附性体现, 没有发生化学变化,故B符合题意;二氧化硫和有色物质化合生成无色物质,发 生了化学反应,属于化合型漂白,故C不符合题意;肥皂水显碱性(高级脂肪酸钠 水解),与蚊虫叮咬处释放的酸(一般为甲酸)发生中和反应,发生了化学反应, 故D不符合题意。
精讲精析:抓住关键词进行错误研判这是一个经常用的解题方法。对此题各 选项可能均不是非常清晰了解。但是抓住C项中燃煤是在高温下反应,高温下 氧化钙与二氧化碳不反应,所以不能减少温室气体CO2的排放,即可作出正确 选择。
【例2】(2016·全国Ⅱ卷,7)下列有关燃料的说法错误的是( B ) A.燃料燃烧产物CO2是温室气体之一 B.化石燃料完全燃烧不会造成大气污染 C.以液化石油气代替燃油可减少大气污染 D.燃料不完全燃烧排放的CO是大气污染物之一
4.根据所给的信息和标志,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 )
新高考化学二轮配套课件专题化学与STSE、传统文化PPT

1 2 3 4 5 6 78
8.(2019·全国卷Ⅱ)“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唐 代诗人李商隐的著名诗句,下列关于该诗句中所涉及物质的说法错 误的是( )
A.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 B.蚕丝属于天然高分子材料 C.“蜡炬成灰”过程中发生了氧化反应 D.古代的蜡是高级脂肪酸酯,属于高分子聚合物
新 高 考 化 学 二轮配 套课件 专题化 学与ST SE、传 统文化 PPT【P PT实用 课件】
1
2
3
4
5
6
78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CH3COI 是反应中间体 B.甲醇羰基化反应为 CH3OH+CO===CH3CO2H C.反应过程中 Rh 的成键数目保持不变 D.存在反应 CH3OH+HI===CH3I+H2O
O2
2SO3,SO3+H2O===H2SO4;SO2+
H2O
H2SO3,2H2SO3+O2===2H2SO4;2NO+O2===2NO2,3NO2
+H2O===2HNO3+NO
雾霾
大气中大量的 SO2、氮氧化物和可吸入颗粒物与雾气结合 后形成的混合物
光化学烟 机动车尾气和工业废气中的氮氧化物(NO、NO2 等)和碳氢 雾 化合物等在光照条件下生成的复杂的污染物
-和
-中
Rh 的成键数目为 6,
新 高 考 化 学 二轮配 套课件 专题化 学与ST SE、传 统文化 PPT【P PT实用 课件】
-中 Rh 的成键数目为 5,
新 高 考 化 学 二轮配 套课件 专题化 学与ST SE、传 统文化 PPT【P PT实用 课件】
1
2
3
4
5
6
78
-中 Rh 的成键数目为 4,反应过程中 Rh 的成键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类别三
一级能源 二级能源
指在自然界中能以现成形式提供的能源,例 如:天然气、煤、石油、水能、太阳能、风 能。
指需要依靠其他能源(也就是一级能源)的能 量间接制取的能源,例如:电能、一氧化碳 等。
3.水资源 (1)水的净化 水的净化方式:①静置沉淀;②吸附(常用明矾或活性炭,只能净化水,不能杀 菌消毒);③过滤;④蒸馏(净化程度最高);⑤消毒(加入适量漂白粉或通入氯气)。 含氯消毒剂:是指溶于水产生具有杀灭微生物活性的次氯酸的消毒剂,其有效成 分常以有效氯表示。包括:氯气、漂白粉(氯化钙与次氯酸钙的混合物)、次氯酸
呈赤色的现象。它会造成海水的严重缺氧。 10.水华 人为向淡水中投入(或排入)生物需要的营养物质(N、P 等)后,导致水面上的藻类 疯长、繁殖,并使水质恶化而产生腥臭味,造成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 11.厄尔尼诺 指由于全球温室效应逐渐增强,海洋温度不断上升,使得冰川、冰山融化,海平 面上升,从而形成强烈的热带风暴以及引起大陆气候变化无常的现象。
正确;“蜡炬成灰”是指蜡烛燃烧,这属于氧化反应,C 项正确。在古代蜡烛通
常由动物油脂制成,动物油脂的主要成分为高级脂肪酸酯,其不属于高分子聚合
物,D 项错误。 答案 D 3.(2019·课标全国Ⅲ,7)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高纯硅可用于制作光感电池 B.铝合金大量用于高铁建设 C .活性炭具有除异味和杀菌作用 D.碘酒可用于皮肤外用消毒 解析 利用高纯硅的半导体性能,可制造光感电池,A 正确;铝合金具有质地轻、
学无止 境
比各组分的低。
2.化学与能源
类别
分类
考查说明
类别一
常规能源 新型能源
指已经大规模生产和广泛利用的能源,如煤、 石油、天然气等。 利用先进技术所获得的能源,如核聚变能、 风能、太阳能、海洋能等。
类别二
可再生能源
在短时间内可连续再生利用的一次能源。例 如,水能、风能。
经过亿万年形成的,短期内无法恢复的能源。 不可再生能源
钠(84 消毒液的有效成分)、次氯酸钙(漂粉精的有效成分)。 (2)硬水的软化 硬水: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软水: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 合物的水。可用肥皂水区别硬水和软水:产生泡沫较多的是软水;产生泡沫较少 的是硬水。
硬水的软化:①煮沸(生活中);②蒸馏(工业上);③离子交换法。
学无止 境
智能点一 化学与环境 1.空气质量日报 空气质量日报的主要内容包括“空气污染指数”、“首要污染物”、“空气质量 级别”、“空气质量状况”等。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暂定为:可吸入颗 粒物、氮氧化物、二氧化硫。
学无 止 境
2.PM2.5 PM2.5 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 2.5 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它 的直径还不到人的头发丝粗细的 1/20。虽然 PM2.5 只是地球大气成分中含量很 少的组分,但它对空气质量和能见度等有重要的影响。与较粗的大气颗粒物相比, PM2.5 粒径小,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 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
12.白色污染
指各种塑料垃圾对土壤所造成的污染。它们很难降解,会破坏土壤结构。
智能点二 化学与资源
1.化学与材料 材料
考查说明
有机高分子
塑料
塑料的主要成分是合成树脂。常见的有热塑性塑 料如聚乙烯、聚氯乙烯、聚丙烯。热固性塑料, 如酚醛树脂。
材料
纤维
天然纤维包括纤维素(棉花、麻)、蛋白质(蚕丝、 羊毛)等。合成纤维包括腈纶、涤纶等。
答案 A 2.(2019·课标全国Ⅱ,7)“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唐代诗人李 商隐的著名诗句,下列关于该诗句中所涉及物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蚕丝的 主要成分是蛋白质 B. 蚕丝属于天然高分子材料 C.“蜡炬成灰”过程中发生了氧化反应 D.古代 的蜡是高级脂肪酸酯,属于高分子聚合物 解析 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A 项正确;蚕丝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B 项
学无止 境
第 1 题 化学与传统文化、STSE
复习建议:1 课时(题型突破+习题共 1 课时;以训练为主)
命题调研 (2015~2019 五年大数据) 2015~2019 五年考点分布图
核心素养与考情预测
核心素养: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
考情解码:预计在 2020 年高考中,仍会以某热 点为信息源辐射相关联知识与方法,以判断正
属离子,能引起蛋白质变性,D 项错误。
答案D 5.(2018·课标全国Ⅲ,7)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泡沫灭火器可用于一般的起火,也适用于电器起火 B.疫苗一般应冷 藏存放,以避免蛋白质变性 C.家庭装修时用水性漆替代传统的油性漆 ,有利于健康及环境 D.电热水器用镁棒防止内胆腐蚀,原理是牺牲阳 极的阴极保护法 解析 泡沫灭火器喷出的泡沫中含有大量水分,H2O 能导电,且 H2O 也易损坏
6. 光化学烟雾 指汽车、工厂等污染源排入大气的碳氢化合物和氮氧化合物等一次污染物,在阳 光(紫外线)作用下会发生光化学反应生成二次污染物,参与光化学反应过程的一 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的混合物所形成的有毒烟雾污染现象。
7. 重金属污染 一般把密度在 4.5 g·cm -3(或 5 g·cm -3)以上的金属称为重金属,如钡、铜、银、 铬、镉、镍、铅、铊、锡、汞等。重金属的化合物(以及少数重金属单质)对环境 的污染称为重金属污染。
麦芽糖、淀粉
粉和纤维素(C6H10O5)n 中的 n 值不
同,不属于同分异构体。
油脂 (C、H、O) 蛋白质(C、 H、O、N 等)
维生素
植物油、动物脂肪
油脂水解的产物是高级脂肪酸和甘 油,油脂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鸡蛋、牛奶、鱼、肉 蛋白质水解的最终产物是氨基酸。
维生素 A、C、D
维生素 A 属于脂溶性维生素,维生 素 C 易溶于水,维生素 D 可促进人 体对钙的吸收。
电器,因此泡沫灭火器不适用于电器起火,A项错误;疫苗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
高温下蛋白质易变性而失去活性,所以疫苗要冷藏,B 项正确;水性漆以水作溶
剂,与油性漆相比,更有利于健康和环境,C 项正确;活泼金属镁易失去电子,
形成原电池时为负极,电热水器内胆(铁)被保护,此为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
D 项正确。 答案A 6.(2017·课标全国Ⅱ,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糖类化合物也可称为碳水化合物 B.维生素 D 可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 C.蛋白 质是仅由碳、氢、氧元素组成的物质 D.硒是 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但不宜摄入过多
微量元素 铁、锌、硒、碘 缺铁造成贫血;缺锌导致发育不良、
学无止 境
抵抗力差;缺碘造成大脖子病;硒是 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但不宜摄入过 多。
2.物质在生产、生活、医药中的用途
误、推理的形式,借助最新科技成就和古诗词考
查化学物质的性质、用途及相关化学原理,充分
体现化学学科的发展性和实践性。
1.(2019·课标全国Ⅰ,7)陶瓷是火与土的结晶,是中华文明的象征之一,其形 成、性质与化学有着密切的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雨过天晴云破处”所描述的瓷器青色,来自氧化铁 B.闻名世界的秦兵马俑是陶制品,由黏土经高温烧结而成 C.陶瓷是应用较早的人造材料,主要化学成分是硅酸盐 D.陶瓷化学性质稳定,具有耐酸碱侵蚀、抗氧化等优点
8. 水体富营养化 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生物所需的 N、P 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湖泊、河流、海湾 等缓流水体,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气量下降,水质恶 化,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
9. 赤潮 海水中的红藻、褐藻由于吸收较多的营养物质(N、P 等)而过度繁殖,引起海潮
学无 止 境
学无 止 境 解析 A 项,大多数糖类化合物符合通式 Cm(H2O)n,糖类最早被称为碳水化合 物,正确;B 项,维生素 D 主要功能是促进小肠黏膜对钙的吸收,正确;C 项, 蛋白质是 C、H、O、N、S、P 等元素组成的物质,错误;D 项,硒是人体必需 的微量元素,对提高免疫力和预防癌症非常重要,但摄入过多对人体产生危害, 正确。 答案 C 7.(2016·课标全国Ⅰ)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用灼烧的方法可以区分蚕丝和人造纤维 B.食用油反复加热会产生稠环 芳烃等有害物质 C.加热能杀死流感病毒是因为蛋白质受热变性 D.医用 消毒酒精中乙醇的浓度为 95% 解析 A 项,蚕丝属于蛋白质,灼烧时具有烧焦羽毛的气味,人造纤维是以天然 纤维为原料经过溶解、纺丝加工制得的化学纤维,灼烧时没有烧焦羽毛的气味, 正确;B 项,食用油经过反复加热,可发生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变化,这些变化不 仅使食用油的营养价值降低,还会产生对人们身体有毒害作用的不饱和脂肪酸聚 合物、杂环胺和稠环芳烃等物质,正确;C 项,病毒由遗传物质核酸和蛋白质外 壳组成,加热可使蛋白质变性杀死病毒,正确;D 项,医用消毒酒精中乙醇的体 积分数为 75%,错误。 答案D
强度高、抗腐蚀能力强等特点,可用于制造高铁车厢等,B 正确;活性炭具有吸
附作用,能除去异味,但没有杀菌消毒能力,C 错误;碘酒能使蛋白质变性,可
用于皮肤外用消毒,D 正确。 答案 C 4.(2018·课标全国Ⅱ,7)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碳酸钠可用于去除餐具的油污
学无止 境 B.漂白粉可用于生活用水的消毒 C. 氢氧化铝可用于中和过多胃酸 D.碳 酸钡可用于胃肠 X 射线造影检查
(3)海水的淡化
海水淡化常用方法:蒸馏法、电渗析法、离子交换法。
4.化学资源的开发利用
化学资源
开发利用
考查说明
石油的分馏
物理变化,得到石油气、汽油、煤油、柴 油、重油等。
石油
石油的裂化
化学变化,获得更多的轻质油,特别是汽 油。
石油的裂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