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新课标全部杜甫诗集

合集下载

杜甫的诗词全集、诗集(1171首全)28

杜甫的诗词全集、诗集(1171首全)28

杜甫的诗词全集、诗集(1171首全)28「杜甫」诗词全集(1171首)新窗口打开1081、《宿花石戍(长沙有渌口、花石二戍)》午辞空灵岑,夕得花石戍。

岸疏开辟水,木杂今古树。

地蒸南风盛,春热西日暮。

四序本平分,气候何回互。

茫茫...1082、《鹦鹉(一作翦羽)》鹦鹉含愁思,聪明忆别离。

翠衿浑短尽,红觜漫多知。

未有开笼日,空残旧宿枝。

世人怜复损,何用羽毛奇。

1083、《奉送魏六丈佑少府之交广》贤豪赞经纶,功成空名垂。

子孙不振耀,历代皆有之。

郑公四叶孙,长大常苦饥。

众中见毛骨,犹是麒麟儿。

磊落...1084、《垂白(一作白首)》垂白冯唐老,清秋宋玉悲。

江喧长少睡,楼迥独移时。

多难身何补,无家病不辞。

甘从千日醉,未许七哀诗。

1085、《随章留后新亭会送诸君》新亭有高会,行子得良时。

日动映江幕,风鸣排槛旗。

绝荤终不改,劝酒欲无词。

已堕岘山泪,因题零雨诗。

1086、《奉赠李八丈判官(曛)》我丈时英特,宗枝神尧后。

珊瑚市则无,騄骥人得有。

早年见标格,秀气冲星斗。

事业富清机,官曹正独守。

顷来...1087、《阆州奉送二十四舅使自京赴任青城》闻道王乔舄,名因太史传。

如何碧鸡使,把诏紫微天。

秦岭愁回马,涪江醉泛船。

青城漫污杂,吾舅意凄然。

1088、《愁坐》高斋常见野,愁坐更临门。

十月山寒重,孤城月水昏。

葭萌氐种迥,左担犬戎存。

终日忧奔走,归期未敢论。

1089、《孟氏(集有过孟十二仓曹十四主簿兄弟诗)》孟氏好兄弟,养亲唯小园。

承颜胝手足,坐客强盘飧。

负米力葵外,读书秋树根。

卜邻惭近舍,训子学谁门。

1090、《吾宗(卫仓曹崇简)》吾宗老孙子,质朴古人风。

耕凿安时论,衣冠与世同。

在家常早起,忧国愿年丰。

语及君臣际,经书满腹中。

1091、《冬深(一作即日)》花叶随天意,江溪共石根。

早霞随类影,寒水各依痕。

易下杨朱泪,难招楚客魂。

风涛暮不稳,舍棹宿谁门。

1092、《惠义寺送王少尹赴成都(得峰字)》苒苒谷中寺,娟娟林表峰。

阑干上处远,结构坐来重。

杜甫诗全集目录

杜甫诗全集目录

杜甫诗全集目录1.望岳 [杜甫]2.登楼 [杜甫]3.题张氏归隐 [杜甫]4.玉台观 [杜甫]5.同诸公尼里慈恩寺塔 [杜甫]6.无题 [杜甫]8.梅雨 [杜甫]9.题玄武禅师屋壁 [杜甫]10.大至 [杜甫]11.携妓纳凉晚际遇雨 [杜甫]12.新秋 [杜甫]13.野望 [杜甫]14.白露 [杜甫]15.白丝行 [杜甫]16.赤霄行 [杜甫]17.冬狩行 [杜甫]18.短歌行追赠王郎司直 [杜甫]19.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20.莫相疑行 [杜甫]21.石笋行 [杜甫]22.戏题王宰图画山水图歌 [杜甫]23.醉歌行赠公安颜少府,请顾八题壁 [杜甫]24.醉酒时歌 [杜甫]25.丹青引追赠曹霸将军 [杜甫]26.风雨看舟前落花,戏为新句 [杜甫]27.负薪行 [杜甫]28.低都护骢马行 [杜甫]29.古柏行 [杜甫]30.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 [杜甫]31.晦日寻崔戢李封 [杜甫]32.递韩光禄 [杜甫]33.美陂行 [杜甫]34.楠树为风雨所拔感叹 [杜甫]35.清明二首 [杜甫]36.释闷 [杜甫]37.送孔巢父谢病归游江东,兼呈李白 [杜甫]38.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马图 [杜甫]39.玄都坛歌寄元逸人 [杜甫]40.岳麓山道林二寺行 [杜甫]41.醉歌行 [杜甫]42.江南可逢李龟年 [杜甫]43.绝句 [杜甫] 44.夔州歌 [杜甫]45.三绝句 [杜甫]46.书堂饮既夜复邀李尚书下马月下赋绝句 [杜甫]47.戏为六绝句 [杜甫]48.赠花卿 [杜甫]49.哀江头 [杜甫]50.哀王孙 [杜甫]51.兵车行 [杜甫]52.乐游园歌 [杜甫]53.丽人行 [杜甫]54.曲江三章 [杜甫]55.白帝城最高楼 [杜甫]56.悲陈陶 [杜甫]57.悲青坂 [杜甫]58.卜居 [杜甫]59.览胜 [杜甫]60.春水生 [杜甫]61.葱笼 [杜甫]62.涪城县香积寺官阁 [杜甫]63.阁夜 [杜甫]64.光禄坂行 [杜甫]65.海棕行 [杜甫]66.和裴迪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相忆见寄 [杜甫]67.恨别 [杜甫]68.黄草 [杜甫]69.即事 [杜甫]70.递常徵君 [杜甫]71.江村 [杜甫]72.江畔独步寻花 [杜甫]73.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杜甫]74.将前往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 [杜甫]75.客至 [杜甫]76.狂夫 [杜甫]77.腊日 [杜甫]78.暮归属于 [杜甫]79.秋兴八首 [杜甫]80.秋雨叹三首 [杜甫]81.曲江对酒 [杜甫]82.曲江二首 [杜甫]83.曲江值雨 [杜甫]84.舍弟观赴蓝田挑妻子至江陵,晴递三首[杜甫]85.十一月一日三首 [杜甫]86.示獠奴阿段 [杜甫]87.蜀相 [杜甫]88.送来韩十四江东省觐 [杜甫]89.送郑十八虔贬台州司户,伤其临老陷贼之故,阙为面别,情载于诗 [杜甫]90.宿府 [杜甫]91.感叹庭前甘菊花 [杜甫]92.堂成 [杜甫]93.滕王亭子 [杜甫]94.题省中院壁 [杜甫]95.题桃树 [杜甫]96.奉和严郑公《军城早秋》 [杜甫]97.题郑县亭子 [杜甫]98.观李固请司马第山水图 [杜甫]99.闻官军交河南河北 [杜甫].小寒食舟中作 [杜甫].晓发公安 [杜甫].燕子来舟中作 [杜甫].野老 [杜甫].野人送朱樱 [杜甫].输水 [杜甫].咏怀古迹 [杜甫].渔阳 [杜甫].与朱山人 [杜甫].院中晚晴,怀西郭茅舍 [杜甫] .诸将五首 [杜甫].八哀诗 [杜甫].北风 [杜甫].北征 [杜甫].病柏 [杜甫].病桔 [杜甫].草堂 [杜甫].柴门 [杜甫].陈拾遗故宅 [杜甫].除草 [杜甫].春归 [杜甫].大云寺盛赞公房四首 [杜甫].到村 [杜甫].冬至金华山观,因得故补阙陈公学堂遗迹 [杜甫].和泛溪 [杜甫].奉同郭给事汤东灵湫作 [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杜甫].甘林 [杜甫].过郭代公故宅 [杜甫].后出塞五首 [杜甫].回去棹 [杜甫].寄题江外草堂 [杜甫].佳人 [杜甫].建都十二韵 [杜甫].九日寄岑弁 [杜甫].客居 [杜甫].课伐木 [杜甫].枯楠 [杜甫].玉露棕 [杜甫].苦雨奉寄陇西公,兼呈王徵士 [杜甫] .立秋日雨,院中有作 [杜甫].美陂西南台 [杜甫].梦李白 [杜甫].偶题 [杜甫].吃饭李北海宴历下亭 [杜甫].彭衙行 [杜甫].牵牛织女 [杜甫].遣闷奉呈严公二十韵 [杜甫].贾岛五首 [杜甫].遣遇 [杜甫].羌村三首 [杜甫].秋日夔府咏怀奉寄郑监李宾客一百韵 [杜甫].进衡州 [杜甫].伤春五首 [杜甫].上水遣怀 [杜甫].石壕吏 [杜甫].陆机三首 [杜甫].述怀 [杜甫].水槛 [杜甫].四松 [杜甫].送高三十五书记十五韵 [杜甫].送韦讽上阆州录事参军 [杜甫].宿清溪驿,奉怀张员外十五兄之绪 [杜甫].太子张舍人遗织成襦段 [杜甫].题衡山县文宣王庙崭新学堂,呈圆形陆宰 [杜甫] .同元使君舂陵行 [杜甫].和贾舍人早朝 [杜甫].潼关吏 [杜甫].无家别 [杜甫].九日蓝田会饮 [杜甫].新安吏 [杜甫].信行远修水筒 [杜甫].谒文公上方 [杜甫].义鹘行 [杜甫].题壁 [杜甫].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 [杜甫] .玉华宫 [杜甫].园官送菜 [杜甫].园人送来瓜 [杜甫].赠李白 [杜甫].母孟氏八处士 [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杜甫] .棕拂子 [杜甫].八阵图 [杜甫].复愁 [杜甫].绝句二首 [杜甫].八月十五夜月二首 [杜甫].白小 [杜甫].悲秋 [杜甫].别房太尉墓 [杜甫].草堂即为事 [杜甫].赤谷西崦人家 [杜甫].初月 [杜甫].春日江村五首 [杜甫].春宿左省 [杜甫].春望 [杜甫].祠南夕望 [杜甫].尼里兖州城楼 [杜甫].登岳阳楼 [杜甫].丁香 [杜甫] .月夜 [杜甫].对雪 [杜甫].对雨书容,跑邀许主簿 [杜甫].恶树 [杜甫].房兵曹胡马诗 [杜甫].奉济驿重送严公四韵 [杜甫].高楠 [杜甫].公安县怀古 [杜甫].孤雁 [杜甫].官定后戏赠 [杜甫].花鸭 [杜甫].黄鱼 [杜甫].江汉 [杜甫].九日登梓州城 [杜甫].奈何夜 [杜甫] .可是 [杜甫].客从 [杜甫].客夜 [杜甫].课小竖锄斫舍北果林,枝蔓荒秽,净讫,移床三首 [杜甫] .老病 [杜甫].丽春 [杜甫].龙门 [杜甫].漫成二首 [杜甫].暮春题襄西新赁草屋五首 [杜甫] .鸥 [杜甫].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十首 [杜甫] .屏迹三首 [杜甫].前出塞九首 [杜甫].秦州杂诗二十首 [杜甫].琴台 [杜甫].秋野五首 [杜甫].去蜀 [杜甫].收京三首 [杜甫].水槛遣心二首 [杜甫].送来元二婉江左 [杜甫].送远 [杜甫].天末怀李白 [杜甫].田舍 [杜甫].为农 [杜甫].畏人 [杜甫].西山三首 [杜甫].鸂鶒 [杜甫].晴达行在所三首 [杜甫].戏简郑广文兼呈苏司业 [杜甫].湘夫人祠 [杜甫].移居夔州郭 [杜甫].游龙门遣先寺 [杜甫].有感五首 [杜甫].雨 [杜甫].雨晴 [杜甫].禹庙 [杜甫].猿 [杜甫].月 [杜甫].月夜 [杜甫].月夜忆舍弟 [杜甫].暂如临邑,至蜡山湖亭,奉怀李员外,率尔成兴 [杜甫] .栀子 [杜甫].重过何氏五首 [杜甫].重题郑氏东亭 [杜甫].自阆州领妻子却赴蜀山行三首 [杜甫].杜甫诗全集-卷一 [杜甫].杜甫诗全集-卷二 [杜甫].杜甫诗全集-卷三 [杜甫].杜甫诗全集-卷四 [杜甫].杜甫诗全集-卷五 [杜甫].杜甫诗全集-卷六 [杜甫].杜甫诗全集-卷七 [杜甫].杜甫诗全集-卷八 [杜甫].漫兴 [杜甫]。

高中新课标全部杜甫诗集

高中新课标全部杜甫诗集

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唐肃宗乾元二年(公元七五九年)十二月,杜甫结束了为时四年的寓居秦州、同谷(今甘肃省成县)的颠沛流离的生活,到了成都,在朋友的资助下,定居在浣花溪畔。

第二年(唐肃宗上元元年,公元七六O年)的春天,他探访了诸葛武侯祠,写下了这首感人肺腑的千古绝唱。

杜甫虽然怀有“致君尧舜”的政治理想,但他仕途坎坷,抱负无法施展。

他写《蜀相》这首诗时,安史之乱还没有平息。

目睹国势艰危,生灵涂炭,而自身又请缨无路,报国无门,因此对开创基业、挽救时局的诸葛亮,无限仰慕,备加敬重。

旅夜书怀细草微风岸,危樯(1)独夜舟⑵。

星垂平野阔⑶,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⑷,官应⑸老病休。

飘飘⑹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旅夜书怀》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于765年离开四川成都草堂以后在旅途中所作。

这首诗深刻地表现了作者内心飘泊无依的感伤,是杜甫诗歌中的经典作品。

764年春天,杜甫携家人再次回到成都,给严武做节度参谋,生活暂时安定下来。

但不料,第二年严武忽然去世,他不得不再次离开成都草堂,乘舟东下,在岷江、长江一带飘泊。

这首诗是杜甫乘舟行经渝州、忠州时写下的。

全诗景情交融,景中有情。

整首诗意境雄浑,气象万千。

用景物之间的对比,烘托出一个独立于天地之间的飘零形象,使全诗弥漫着深沉凝重的孤独感。

这正是诗人身世际遇的写照。

这首诗既写旅途风情,更感伤老年多病,却仍然只能像沙鸥在天地间飘零。

“名岂文章著”是反语,也许在诗人的内心,自认为还有宏大的政治抱负未能施展。

首两句写近景,岸上的小草在微风中飘摆,竖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孤独地停泊在月夜的江面上。

月夜孤舟,微风阵阵,寂静和孤独笼罩着一切,揭示了诗人浪游漂泊的孤清处境。

颔联写远景,是历来传诵的名句。

大笔勾勒,写得真切细腻,创造出一种阔大雄浑但又寂寞空旷的境界,从而再反衬诗人的孤独,景中见情,景与情融。

高中语文同步课件:2.5杜甫诗三首39张(人教新课标必修3)

高中语文同步课件:2.5杜甫诗三首39张(人教新课标必修3)

一、知人论世 诗圣
杜甫(712—770),字子美,曾居长安城南少 陵以西,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原籍襄阳,迁 居巩县。杜甫与杜牧是远房宗亲,同为晋朝灭孙吴的 大将杜预之后裔(杜甫为杜预二十世孙)。曾祖父杜 依艺曾任巩令一职。祖父是初唐诗人杜审言,官至膳 部员外郎且有自己的自传。父亲杜闲曾任奉天令。
江间波浪兼天涌,
巫峡里面波浪滔天,上空的乌云则像
塞上风云接地阴。 是要压到地面上来似的,天地一片阴沉。
丛菊两开他日泪, 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 白帝城高急暮砧。
花开花落已两载,看着盛开的花,想 到两年未曾回家,就不免伤心落泪。小船 还系在岸边,虽然我不能东归,飘零在外 的我,心却长系故园。
感慨。 思乡之情的深沉浓烈和欲归不得的无
奈与凄伤。
三、分析意象,鉴赏手法,把握感情
形象地写出诗人急 不可耐的思念故园、心 怀家国的迫切心情。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尾联转入秋思,将焦点转移到现实 生活,进一步把秋思写足。表现游子无 家可归的惆怅凄凉。
悲人生之秋,悲国运衰落之秋。
情景交融
v 情与景互为依托,互相生发。 情因景而显,景因情而深,真正达到 了情景交融的境界。
7岁学诗,15岁扬名,一生不得志。开元后期, 举进士不第,漫游各地,寓居长安近十年。及安禄山 兵陷长安,乃逃至凤翔,谒见肃宗,官至左拾遗。后 弃官移家成都,筑草堂于浣花溪畔,世称浣花草堂。 一度任剑南节度参军,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工部 。其诗显示了唐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 。
杜甫
v 1、读书壮游时期(712-745)35岁以前: “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 《望岳》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韩愈云:“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李白与杜甫一生都在燃烧,李白是天上 的陨石,杜甫是人间的火种。

杜甫古诗五十首

杜甫古诗五十首

杜甫·七言律诗(共50首)1.《登高》唐朝·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2.《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唐朝·杜甫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3.《蜀相》唐朝·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4.《秋兴八首》唐朝·杜甫其一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其二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5.《客至》唐朝·杜甫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6.《小寒食舟中作》唐朝·杜甫佳辰强饮食犹寒,隐几萧条戴鹖冠。

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

娟娟戏蝶过闲幔,片片轻鸥下急湍。

云白山青万余里,愁看直北是长安。

7.《宿府》唐朝·杜甫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

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风尘荏苒音书绝,关塞萧条行路难。

已忍伶俜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

8.《野望》唐朝·杜甫《野望》七言律诗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

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

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野望》五言律诗...9.《狂夫》唐朝·杜甫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

风含翠篠娟娟净,雨裛红蕖冉冉香。

厚禄故人书断绝,恒饥稚子色凄凉。

欲填沟壑唯疏放,自笑狂夫老更狂。

10.《九日蓝田崔氏庄》唐朝·杜甫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

(完整版)高中语文教材(人教版)的杜甫选诗

(完整版)高中语文教材(人教版)的杜甫选诗

略论高中语文教材(人教版)的杜甫选诗高中语文教科书(人教版)共选取了杜甫的七首律诗,它们分别是《秋兴八首(其一)》、《咏怀古迹(其三)》、《登高》、《蜀相》、《登岳阳楼》、《旅夜书怀》、《阁夜》。

其中,前三首出现在必修三教材中,后四首出现在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

它们或要学生背诵理解,或需学生自主赏析,要求略有差别。

本文试将这七首诗作整体把握,寻求它们的一些共同点,希望见微知著,帮助学生理解与感悟杜甫的诗歌。

 一、创作时期均为杜甫后期作品 见下表: 杜甫卒于公元770年,除《蜀相》一诗是杜甫初至成都,定居浣花草堂时所作,其余六首诗均为杜甫在生命的最后漂泊岁月中所作,是他生命最后衷肠的倾诉。

 二、情感基调大体一致 杜甫越是晚年的诗作,“沉郁顿挫”的个人风格体现的越是淋漓尽致。

这时期的情感,对比他少年壮游时期的远大抱负、雄心壮志已不可同日而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气干云也已渐行渐远。

诗人在颠沛流离中更多流露出的是凄苦、悲催、哀愁等情感,尽管这种情感的抒发往往是迂回深沉而非宣泄式的哀嚎。

杜甫之所以给学生大体留下一个“苦涩”“哀愁”的模糊印象,多半与其最后时期诗作的这种情感不无关系。

 三、虽抒沉郁之情常写壮阔之景 这七首诗情感的抒发多是沉郁的,悲切的,但老杜在写景之时却并没有选取细小的、狭窄的、婉约的乃至凄凉的种种意象,相反,他选取了一些宏大的、开阔的、近似豪放的意象,进而构成气象雄浑、天高地阔般的整体意境。

见下表: 杜甫之所以能将这种沉郁之情与壮阔之景天衣无缝且以一种一贯风格的姿态出现,或许有以下几点原因: 1.主观上:诗人个人文学功力的体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 2.创作上:“一切景语皆情语”。

写这些壮景根本上还是为了更好的抒发情感,表达主题。

如《登岳阳楼》诗中,若没有“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颈联“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一句,诗人的渺小、无助就得不到充分体现,感染力也将被削弱。

语文必修Ⅲ人教新课标第6课《杜甫诗三首》教学PPT课件(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语文必修Ⅲ人教新课标第6课《杜甫诗三首》教学PPT课件(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①玉露:白露。②凋伤:使草木凋零衰败。 ③萧森:萧瑟阴森。④兼天:连天。“兼”,连的意思。
⑤塞上:这里指夔州的山。 ⑥两开:第二次开放。这里是指第二次看到。杜甫去年秋 天在云安,今年秋天在夔州,从离开成都算起,已历两秋。 “开”字双关,一谓菊花开,又言时光流走。⑦接地阴: 风云盖地。⑧他日:往日。指多年来的艰巨岁月。⑨系 (jì):系舟上岸。⑩寒衣:冬天的衣服。⑾催刀尺:赶 裁新冬衣。 ⑿急暮砧:黄昏时急促的捣衣声。砧(zhēn),捣衣
旧诗有古体、近体之分,唐人把当时新出现的格 律诗称为近体诗,把产生于唐以前较少格律限制 的诗称为古体诗。
古体诗又称:“古诗”“古风”“往体诗”。 按每行诗字数可分为四言、八言、七言、六言、 杂言等。每首诗不拘字数,不求对仗,不讲究平 仄和押韵,节奏也较自由。
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格律诗”,是唐代 形成的格律诗和绝句的统称。每诗句数固定;每 句字数固定;讲究平仄对仗。
咏怀古迹(其三)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写作背景 杜甫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自云安(今四川云阳)
到达夔州(今四川奉节东),一住两年。这是他创作中的 一个繁华时期,从总体看,不少论者都认为在思想内容上 比过去的作品略见逊色,其实,其中也有不少作品无论在 思想性或艺术性上都堪称传世之作,《咏怀古迹》(共五 首)即是一例。
此诗以描画秋景为外在的行文线索,以抒发 悲愁之情作为连通各联的内在联络,以情感的起 伏流转,贯穿次第展开的各组景物,形神教诲, 浑然一体。
内容述评
这是一篇随物兴感、即景寄怀之作。诗
人由深秋的衰残景象和阴森气氛感发情怀, 书写了因战乱而常年流落他乡、不能东归 中原的悲伤和对干戈不息、国家前途未卜 的担忧。自宋玉在《九辨》中感叹"悲哉! 秋之为气也"以来,悲秋成为古代诗歌中常 见的主旨,刘禹锡诗韵"自古逢秋悲寂寥". 但杜甫此诗,不但悲自然之秋,更是悲人 生之秋和国运衰落之秋,充满着苍凉的身 世之感和家国之秋,含意较一般的悲秋之 作远为深厚。

(十三)杜甫的诗词全集、诗集(1171首全)

(十三)杜甫的诗词全集、诗集(1171首全)

(十三)杜甫的诗词全集、诗集(1171首全)[唐] 杜甫(诗圣)收录:1171首「大李杜」之一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

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

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

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

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

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杜甫」诗词全集(1171首)481、《佐还山后寄三首》山晚浮云合,归时恐路迷。

涧寒人欲到,村黑鸟应栖。

野客茅茨小,田家树木低。

旧谙疏懒叔,须汝故相携。

白露...482、《寓目》一县葡萄熟,秋山苜蓿多。

关云常带雨,塞水不成河。

羌女轻烽燧,胡儿制骆驼。

自伤迟暮眼,丧乱饱经过。

483、《上兜率寺》兜率知名寺,真如会法堂。

江山有巴蜀,栋宇自齐梁。

庾信哀虽久,何颙好不忘。

白牛车远近,且欲上慈航。

484、《寒峡》行迈日悄悄,山谷势多端。

云门转绝岸,积阻霾天寒。

寒硖不可度,我实衣裳单。

况当仲冬交,溯沿增波澜。

野人...485、《白沙渡》畏途随长江,渡口下绝岸。

差池上舟楫,杳窕入云汉。

天寒荒野外,日暮中流半。

我马向北嘶,山猿饮相唤。

水清...486、《两当县吴十侍御江上宅》寒城朝烟澹,山谷落叶赤。

阴风千里来,吹汝江上宅。

鹍鸡号枉渚,日色傍阡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唐肃宗乾元二年(公元七五九年)十二月,杜甫结束了为时四年的寓居秦州、同谷(今甘肃省成县)的颠沛流离的生活,到了成都,在朋友的资助下,定居在浣花溪畔。

第二年(唐肃宗上元元年,公元七六0年)的春天,他探访了诸葛武侯祠,写下了这首感人肺腑的千古绝唱。

杜甫虽然怀有“致君尧舜”的政治理想,但他仕途坎坷,抱负无法施展。

他写《蜀相》这首诗时,安史之乱还没有平息。

目睹国势艰危,生灵涂炭,而自身又请缨无路,报国无门,因此对开创基业、挽救时局的诸葛亮,无限仰慕,备加敬重。

旅夜书怀细草微风岸,危樯(1)独夜舟⑵。

星垂平野阔⑶,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⑷,官应⑸老病休。

飘飘⑹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旅夜书怀》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于765 年离开四川成都草堂以后在旅途中所作。

这首诗深刻地表现了作者内心飘泊无依的感伤,是杜甫诗歌中的经典作品。

764 年春天,杜甫携家人再次回到成都,给严武做节度参谋,生活暂时安定下来。

但不料,第二年严武忽然去世,他不得不再次离开成都草堂,乘舟东下,在岷江、长江一带飘泊。

这首诗是杜甫乘舟行经渝州、忠州时写下的。

全诗景情交融,景中有情。

整首诗意境雄浑,气象万千。

用景物之间的对比,烘托出一个独立于天地之间的飘零形象,使全诗弥漫着深沉凝重的孤独感。

这正是诗人身世际遇的
写照。

这首诗既写旅途风情,更感伤老年多病,却仍然只能像沙鸥在天地间飘零。

“名岂文章著”是反语,也许在诗人的内心,自认为还有宏大的政治抱负未能施展。

首两句写近景,岸上的小草在微风中飘摆,竖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孤独地停泊在月夜的江面上。

月夜孤舟,微风阵阵,寂静和孤独笼罩着一切,揭示了诗人浪游漂泊的孤清处境。

颔联写远景,是历来传诵的名句。

大笔勾勒,写得真切细腻,创造出一种阔大雄浑但又寂寞空旷的境界,从而再反衬诗人的孤独,景中见情,景与情融。

诗的后四句笔势急转,直抒情怀。

颈联“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写出诗人极度愤慨之情,前句说明其志向未酬,反而因文章而扬名,读来令人心沉;后句诗人以自嘲口吻诙谐地说出自己政治理想不得实现的愤慨。

“岂”“应”是关键字眼,上下关联。

尾两句触景而情发,景以自况,运用形象的比喻收结全诗。

诗人以天地间一只形单影孤的沙鸥来寄托自己功业未成的慨叹,有一种强烈的感染力量。

秋兴八首(其一)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秋兴八首》是大历元年(766)秋杜甫在夔州时所作一组七言律诗,因秋而感
发诗兴,故曰《秋兴》。

公元759 年,杜甫为避“安史之乱” ,携妻儿由陕西入四川,寓居成都,依靠四川节度使严武等亲友的接济维持生活。

765 年四月,严武病逝,杜甫失去依凭,于是伴同家族,离开成都,乘舟沿江东下,先是寓居夔州,在夔州(今四川奉节)住了两年左
右的时间,后转徙于湘鄂之间。

公元770 年冬,死在由长沙到岳阳的一条破船上。

这是
一篇随物兴感、即景寄怀之作。

悲自然之秋,更是悲人生之秋和国运衰落之秋,充溢着苍凉的身世之感和家国之秋,诗人由深秋的衰残景象和阴沉气氛感发情怀,抒写了因战乱而常年流落他乡、不能东归中原的悲哀和对干戈不息、国家前途未卜的担忧。

咏怀古迹(其三)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杜甫于公元766 年(大历元年)在夔州写成的一组诗。

夔州和三峡一带本来就有宋玉、王昭君、刘备、诸葛亮等人留下的古迹,杜甫正是借这些古迹,怀念古人,同时抒写自己的身世家国之感。

这是其中的第三首,诗人借咏昭君村、怀念王昭君来抒写自己的怀抱。

诗人有感于王昭君的遭遇。

寄予了自己深切的同情,同时表现了昭君对故国的思念与怨恨,并赞美了昭君虽死,魂魄还要归来的精神,从中寄托了诗人自己身世及爱国之情。

全诗叙事明确,形象突出,寓意深刻。

他在写昭君的怨恨之情时,是寄托了他的身世家国之情的。


甫当时正“飘泊西
南天地间”,远离故乡,处境和昭君相似。

虽然他在夔州,距故乡洛阳偃师一带不像昭君出塞那样远隔万里,但是“书信中原阔,干戈北斗深” ,洛阳对他来说,仍然是可望不可即的地方。

他寓居在昭君的故乡,正好借昭君当年想念故土、夜月魂归的形象,寄托他自己想念故乡的心情。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这首诗是大历二年(767)年杜甫在夔州时所作。

萧瑟的秋天,在诗人的笔下被写得有声
有色,而引发出来的感慨更是动人心弦。

这不仅由于写了自然的秋,更由于诗人对人生之秋所描绘的强烈的感情色彩。

颔联状景逼真,是后人传诵的名句。

颈联两句,十四个字包含了多层含意,备述了人生的苦况,更令人寄予强烈的同情。

全诗通过登高所见秋江景色,倾诉了诗人长年飘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慷慨激越,动人心弦。

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公元768年(唐代宗大历三年),杜甫自公安(今属湖北)到达岳阳(今属湖南),登上岳阳楼远眺,触景生情,而写了这首诗。

从总体上看,江山的壮阔,与诗人胸襟的博大,在诗中互为表里。

虽然悲伤,却不消沉;虽然沉郁,却不压抑。

本诗描绘洞庭湖的气势,表现了诗人孤寂凄凉的身世,反映了他对亲人的怀念,对国事的忧思。

首联虚实交错,今昔对照,从而扩大了时空领域。

写早闻洞庭盛名,然而到暮年才实现目睹名湖的愿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其实意在抒发早年抱负至今未能实现之情。

用“昔闻”为“今上”蓄势,归根结底是为描写洞庭湖酝酿气氛。

颔联是洞庭的浩瀚无边。

洞庭湖坼吴楚、浮日夜,波浪掀天,浩茫无际,真不知此老胸中吞几云梦!这是写洞庭湖的佳句,被王士禛赞为“雄跨今古” 。

写景如此壮阔,令人玩索不尽。

颈联写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

“亲朋无一字”,得不到精神
和物质方面的任何援助;“老病有孤舟”,从大历三年正月自夔州携带妻儿、乘舟出峡以来,既“老”且“病” ,飘流湖湘,以舟为家,前途茫茫,何处安身,面对洞庭湖的汪洋浩淼,更加重了身世的孤危感。

自叙如此落寞,于诗境极闷极狭的突变与对照中寓无限情意。

尾联写眼望国家动荡不安,自己报国无门的哀伤。

上下句之间留有空白,引人联想。

开端“昔闻洞庭水”的“昔” ,当然可以涵盖诗人在长安一带活动的十多年时间。

而这,在空间上正可与“关山北”拍合。

“凭轩”与“今上”首尾呼应。

本文由Mr Zpx 提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