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用植物学分类
药用植物学基础知识总结

药用植物学基础知识总结
药用植物学是一个较为复杂的学科,它涵盖了植物的基础知识
和其与人类健康的关系。
以下是一些药用植物学的基础知识总结:
植物分类
药用植物可以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例如药用部位、
药用功效和化学成分等。
按照植物的形态特征,可以将其分为藻类、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等四大类。
被子植物是药用植物中
最常见的一类。
药物分类
药物可以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来分类,例如按照药用部位、治
疗疾病的性质和药理作用等。
按照药用部位,可以将药物分为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不同部位的药物。
药用功效
药用植物根据其具有的功效可以分为多种类型,例如清热解毒、祛风活血、润肺止咳、健脾养胃、镇静安神等。
根据不同的功效,
选择不同的药用植物,可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适应症与禁忌症
药用植物也有其适应症和禁忌症。
适应症指的是药物可以治疗
的疾病或症状,禁忌症指的是对该药物存在过敏反应或因其他原因
禁止使用的情况。
在使用药用植物时,需要仔细了解其适应症和禁
忌症,避免不良反应的出现。
保护野生植物资源
药用植物的采集和消费是对野生植物资源的消耗,需要特别加
以重视。
应当建立保护野生植物资源的意识,不使用珍稀濒危植物,采用人工种植的方式生产药用植物,以保护生态环境和野生植物资源。
以上就是一些药用植物学的基础知识总结,希望可以对您有所
帮助。
药用植物学大一知识点

药用植物学大一知识点药用植物学是药学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主要研究植物中具有药用价值的植物成分、药用植物及其植物药的应用。
对于药学专业的大一学生来说,药用植物学的知识点是学习和掌握的重点。
本文将为您介绍药用植物学大一知识点的相关内容。
一、药用植物的分类与鉴别1. 按照部位分类:种子、根、茎、叶、花、果实等。
2. 按照性味分类:辛、苦、酸、甘、咸等。
3. 按照功能分类:清热解毒、止血止痛、养心安神等。
4. 药用植物的鉴别方法:外观特征鉴别、显微镜鉴别、化学鉴别等。
二、药用植物中的有效成分1. 生物碱:可分为单萜生物碱、类胺生物碱等。
2. 鞣酸:具有收敛、止血的作用,常见于金银花等药材中。
3. 黄酮类:具有抗氧化、抗炎、保护心血管等多种生理活性。
4. 酚酸类:具有抗菌、抗炎、抗肿瘤等作用。
三、常用的中药材及其功效1. 当归:活血调经、补血养颜。
2. 银杏叶:改善记忆、抗衰老。
3. 人参:补气养血、提神醒脑。
4. 甘草:润肺止咳、调和药性。
5. 天麻:安神定志、治疗头痛。
四、药用植物的贮藏与加工1. 贮藏方法:通风干燥、避光存放、防潮防霉等。
2. 加工方法:晒干、炒制、蒸制等,根据不同药材的性质选择合适的加工方法。
五、药用植物的应用1. 中药煎剂:将药材研磨成粉末后煮沸,常用于中药汤剂的制备。
2. 中药胶囊:将药材提取物或粉末加入胶囊中制成,方便服用。
3. 中药膏剂:药材研磨成细粉,与适量药用油混合制成,常用于外用药物。
4. 中药饮片:将经过炮制和烘干的药材制成片剂,便于携带和保存。
总结:药用植物学大一知识点的学习是药学专业学生的基础,通过对药用植物的分类与鉴别、药用植物中的有效成分、药用植物的贮藏与加工以及药用植物的应用等方面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药用植物学的基本知识,为后续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通过深入研究药用植物学的知识,可以更好地理解中药的起源、性能和功效,提高中药研究和临床应用的能力。
药用植物学重点

1、木兰科:木本,有香气,单叶互生,在节上留有环状托叶痕。
花单生,两性,辐射对称,花被片3基数,多为6-12,每轮3片;雄蕊与雌蕊多数,分离,螺旋状排列在延长的花托上;每心皮含胚珠1-2枚。
聚合蓇葖果或聚合浆果。
1)木兰属:厚朴2)五味子属:五味子3)八角属:八角、木莲2、十字花科:草本,单叶互生;无托叶。
花两性,辐射对称,多排成总状花序;萼片4 ,2轮;花瓣4,十字形排列;雄蕊6,4长2短,为四强雄蕊,子房上位,由2心皮合生,侧膜胎座,长角果或短角果,多2瓣开裂。
药用植物:菘蓝(板蓝根)、莱菔(萝卜)、葶苈(独行菜)、播娘蒿、白芥3、蔷薇科:草本或木本,常具刺,单叶或复叶,多互生,常具托叶,花两性,辐射对称花被与雄蕊合成一蝶状,杯状、坛状、花瓣与雄蕊均着生托杯的边缘;萼片5;花瓣5,分离,稀无瓣;雄蕊通常多数;心皮1至多数,分离或结合,子房上位至下位,每室1至多数胚珠。
蓇葖果、瘦果、核果或梨果。
根据花托、托杯、雌蕊心皮数目,子房位置和果实类型分为绣线菊亚科(绣线菊)、蔷薇亚科、苹果亚科(山楂、皱皮木瓜、枇杷)和梅亚科(杏、梅、桃)。
蔷薇亚科:灌木或草本。
多为羽状复叶,有托叶,心皮多数,分离,子房上位,周位花。
聚合瘦果或聚合小核果。
药用植物:龙胆草、掌叶覆盆子、金樱子、月季花、玫瑰花、地榆4、豆科:草本、木本或藤本。
叶互生,多为复叶,有托叶。
花序各种;花两性,辐射对称或两侧对称;花萼5裂;花瓣5,通常分离,多数为蝶形花;雄蕊10,二体,少数分离或下部合生;稀多数;心皮1,子房上位,胚珠1至多数,边缘胎座,荚果,种子无胚乳。
根据花的对称,花瓣排列,雄蕊数目、连合等分为含羞草亚科、云实亚科和蝶形花亚科。
1)含羞草亚科:二回羽状复叶。
花辐射对称;穗状或头状花序;萼片下部多少合生;花瓣镊合状排列,基部常合生;雄蕊多数,稀与花瓣同数,荚果,有的具次生横膈膜。
药用植物:合欢、含羞草。
2)云实亚科:木本藤本,通常为偶数羽状复叶。
药用植物分类

药用植物分类
在中国古代,《神农本草经》把药物按效用分为上、中、下三品。
《神农本草经集注》中除沿用三品曼陀罗花分类外,又创造了按药物属性分为草木部、果部、菜部、米谷部的方法。
《本草纲目》中采用了自然属性分类法,将所收药物分为16纲60类,并以生理生态条件为依据,将草类药分为山草、芳草、隰草、毒草、蔓草、石草、苔类等。
这是中国古代最完备的分类系统。
医学上一般按药物性能和药理作用分类,中医学常按药物性能分为解表药、清热药、祛风湿药、理气药、补虚药等类别;现代医学常按药理作用分为镇静药、镇痛药、强心药、抗癌药等。
药用植物学按植物系统分类,则可反映药用植物的亲缘关系,以利形态解剖和成分等方面的研究。
中药鉴定学、药用植物栽培学常按药用部分分类,分为根、根茎、皮、叶、花、果实、种子、全草等类,便于药材特征的鉴别和掌握其栽培特点。
1。
药用植物学知识点总结

药用植物学知识点总结药用植物学是研究植物中提取药用成分并利用这些成分来治疗人类疾病和改善人类健康的学科。
以下是一些药用植物学的核心知识点总结。
1. 植物分类学:药用植物学的第一步是了解植物的分类系统。
植物分类学将植物分为种子植物和被子植物两大家族,其中种子植物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被子植物包括双子叶植物、蔷薇科、唇形科、兰科、豆科、禾本科等。
2. 植物生理学:药用植物学的第二步是了解植物的生理过程。
药用植物学家研究植物的生长、发育、代谢、器官功能等生理过程,以便了解植物中提取药用成分的潜力。
3. 植物化学:药用植物学的第三步是了解植物中药用成分的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
植物中的药用成分包括植物中的黄酮类、苷类、脂肪酸、氨基酸等。
这些成分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如抗氧化、抗炎、抗癌、抗菌等。
4. 植物鉴定:药用植物学的第四步是进行植物鉴定。
通过野外调查和实验室分析,药用植物学家能够确定植物的科属、年代和产地等基本信息。
5. 植物生态学:药用植物学的第五步是了解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性和分布规律。
药用植物学家研究植物在不同地区的生长和发育情况,以便更好地利用植物资源。
除了以上知识点,还可以拓展以下内容:1. 植物活性成分的提取:药用植物学家研究如何从植物中提取活性成分。
这包括黄酮类、苷类、脂肪酸、氨基酸等药用成分的提取方法和技术。
2. 植物安全性:由于药用植物中可能存在未知的风险成分,所以需要对植物的安全性进行评估。
这包括植物中成分的毒性、药代动力学、生物活性等的研究。
3. 植物国际合作:随着药用植物学的发展,国际合作变得越来越重要。
各国药用植物学家可以相互交流、分享研究成果,共同推动药用植物学的发展。
4. 药用植物学的应用前景:随着药用植物学的不断发展,它已经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医学、保健品、农药等领域。
未来,药用植物学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为人们的健康和幸福做出贡献。
药用植物学(名词解释)

1、药用植物学:是指具有预防、治疗疾病,对人体有保健养护功能的植物2、本草:记载药物来源及应用知识的书籍。
3、典型的植物细胞(模式植物细胞):将各种细胞的主要细胞器、后含物等集中在一个细胞里加以说明,这个细胞称为典型的植物细胞或模式细胞。
4、在高等植物细胞中通常一个细胞只有一个细胞核。
5、生活细胞的细胞核具有较高的折光率。
6、核仁是细胞核中折光率更高的小球状体,通常有一个或几个。
7、分生组织:是一群有着连续或周期性分生能力的细胞群。
8、侵填体:9、定根:由胚根直接或间接发育而来的主根、侧根、纤维根,有着固定的生长部位。
不定根:有些植物受环境影响或主根生长受损,由胚轴、茎、叶或其他部位发生的根,没有固定的生长部位。
根系:一株植物地下部分根的总和称为根系。
直根系:主根发达,主根和侧根界限明显的根系称为直根系。
须根系:主根不发达或早期死亡,在茎的基部生出许多粗细长短相仿、似胡须样的不定根,形成没有主次之分的根系。
10、植物学上的根皮指周皮这一部分,而根皮类药材中的“根皮”。
则是指形成层以外的部分,主要包括韧皮部和周皮。
11、木质茎:茎的质地坚硬,木质部发达。
具有木质茎的植物称木本植物。
其中植物体高达,有一明显主干,上部分枝的为乔木;主干不明显,在几部同时发出若干丛生植株的为灌木;仅在基部木质化,上部草质的为亚灌木或半灌木。
12、草质茎:茎的质地柔软,木质部不发达。
具有草质茎的植物称草本植物。
13、肉质茎:茎的质地柔软多汁,肉质肥厚。
14、髓射线:也称初生射线,位于初生维管束之间的薄壁细胞,内通髓部,外达皮层。
15、完全叶:凡具有叶片、叶柄和叶托的叶。
不完全叶:缺少任何一部分或两部分的叶。
16、叶脉:叶片中的维管束,有输导和支持作用。
17、大多数单子叶植物具有平行脉;大多数双子叶植物具有网状脉序。
18、单叶:1个叶柄上指只生1枚叶片。
复叶:2个叶柄上生有2枚或2枚以上的叶片。
三出复叶:叶轴上生有3片小叶的复叶。
高一药用植物学知识点

高一药用植物学知识点药用植物学是研究植物的药用性质、性状和功效的学科。
在高一生物学课程中,学习药用植物学的知识,可以让学生了解植物在医学中的应用和价值。
本文将介绍高一药用植物学的几个重要知识点。
一、药用植物分类根据药用植物的性质和用途,可以将其分为不同的类别。
其中,中草药是指用于医疗和保健的植物,如人参、黄芪等;香料植物是指用于增加食物香味的植物,如大蒜、姜等;调味植物是指用于增加菜肴风味的植物,如八角、花椒等。
二、药用植物的性质和功效不同的药用植物具有不同的性质和功效。
例如,人参可益气补虚、生津止渴;黄芪具有补气养血、益肾固表的功效;大蒜具有解毒、杀菌的作用;姜可以温中止呕、解表散寒等。
三、药用植物的提取方法药用植物的有效成分可以通过不同的提取方法得到。
常见的提取方法包括水提取法、醇提取法和超临界流体提取法。
水提取法主要适用于水溶性活性成分的提取;醇提取法适用于非水溶性成分的提取;超临界流体提取法则适用于需要高效提取的成分。
四、药用植物的应用领域药用植物在医学、保健和美容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医学领域,药用植物可以用于治疗各种疾病,如感冒、消化不良等;在保健领域,药用植物可以增强人体免疫力,促进身体健康;在美容领域,药用植物可以用于护肤、美白、祛斑等。
五、药用植物的安全性和注意事项尽管药用植物有很多好处,但使用时仍需注意其安全性和潜在的副作用。
一些药用植物可能对某些人群造成不良反应,如孕妇、儿童等。
因此,在使用药用植物前应咨询医生或专业人士的建议,并按照正确的剂量使用。
六、药用植物的保护和合理利用为了保护植物资源,合理利用药用植物,应该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这包括合理使用和种植药用植物,不滥伐乱采,避免过度开发和破坏植物资源。
结语药用植物是我们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了解药用植物学的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利用植物资源,促进健康与美容。
希望本文所介绍的药用植物学的知识点对高一的学生有所帮助。
药用植物学重点笔记

药用植物学重点笔记药用植物学是研究植物中所含活性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的科学领域。
通过对药用植物的研究,可以发现新的药物,并且深入了解传统药物的有效成分和治疗机制。
本文将针对药用植物学的重点知识进行详细介绍。
一、药用植物的分类药用植物可以根据其用途和药效进行分类。
根据用途,药用植物可分为药用食品、药用辅料和药材等。
根据药效,药用植物可分为镇痛药、抗生素、抗癌药和抗炎药等。
此外,药用植物还可以按照其植物学分类系统进行归类,如菊科植物、百合科植物等。
二、药用植物的活性成分药用植物中含有丰富的活性成分,这些成分是植物产生抗菌、抗氧化和抗炎等生理活性的基础。
常见的药用植物活性成分包括生物碱、黄酮类、倍半萜类和鞣质等。
这些活性成分通过干扰人体内生物化学反应,发挥药理作用。
三、药用植物的采集与加工药用植物的采集与加工是确保其质量和疗效的重要环节。
一般情况下,药用植物的采收时间以植物特定的生长时期为准。
采集时应避免植物受到污染和病虫害的影响。
采集完成后,应根据不同的要求进行加工处理,如晾晒、炮制和提取等。
四、药用植物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药用植物通过其活性成分发挥药理作用,对人体起到治疗和保健的作用。
临床上,药用植物可以作为药物的主要成分或辅助成分用于治疗一些疾病,如中风、糖尿病和心脏病等。
同时,由于药用植物具有天然、低毒副作用的特点,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药用植物作为替代传统药物的治疗选择。
五、药用植物的质量控制与安全性评价药用植物的质量控制是保证其疗效和安全性的基础。
质量控制包括外观、理化指标、微生物含量和有害物质残留等方面。
此外,对于药用植物的安全性评价也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评估植物的毒性以及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情况,为合理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六、药用植物的研究与开发随着人们对药用植物的重视,药用植物的研究与开发也逐渐受到关注。
科学家们通过对药用植物的研究,发现了许多新的活性成分和新的治疗方法。
这些进展为药用植物的合理利用和创新应用提供了有力支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用植物学分类根1.桑的根皮【桑白皮】泻肺行水,止咳平喘【桑科】2.何首乌块根入药,生-通便解毒,制-补肝肾,乌须发,强筋骨【蓼科】3.虎杖根茎和根-清热利湿,收敛止血【蓼科】4.乌头,母根【川乌】祛风除湿,温经止痛,子根【附子】回阳救逆【毛茛科】5.芍药,栽培种根去栓皮【白芍】养血敛阴,柔肝止痛,野生种根不去栓皮【赤芍】散瘀活血止痛,泻肝火【毛茛科】6.白头翁根清热解毒,凉血止痢【毛茛科】7.中华威灵仙,棉团铁线莲,东北铁线莲-根祛风活络,活血止痛【毛茛科】8.菘蓝根【板蓝根】清热解毒【十字花科】9.掌叶覆盆子根-活血消肿10.龙牙草-根芽-去绦虫【蔷薇科蔷薇亚科】11.决明根祛风湿【豆科云实亚科】12.乌拉尔甘草--根及根茎【甘草】调和诸药【豆科蝶形花亚科】13.膜荚黄芪根【黄芪】补气【豆科蝶形花亚科】14.苦参根--清热燥湿【豆科蝶形花亚科】15.野葛根【葛根】解表清热【豆科蝶形花亚科】16.白鲜根皮【白鲜皮】祛风湿,清湿热【芸香科】17.巴豆根治风湿腰腿痛【大戟科】18.大戟根-消肿散结【大戟科】19.乌桕根皮、叶杀虫【大戟科】20.木芙蓉-叶、花、根皮能清热解毒【锦葵科】21.木槿-茎皮和根皮【川槿皮】杀虫止痒止血【锦葵科】22.人参根-补气固脱,生津安神【五加科】23.三七根-活血散瘀【五加科】24.西洋参根-补肺降火,养胃生津【五加科】25.竹节参根-滋补强壮,散瘀止疼,止血,祛痰【五加科】26.细柱五加根皮【五加皮】祛风湿强筋骨【五加科】27.刺五加根、根状茎、茎皮-益气健脾,补肾安神【五加科】28.华当归根【当归】补血活血【伞形科】29.杭白芷/达乌里白芷-根【白芷】祛风除湿,通窍止痛【伞形科】30.重齿当归根【独活/川独活】祛风除湿,散寒止痛【伞形科】31.华柴胡根【北柴胡】;狭叶柴胡【南柴胡】解表退热【伞形科】32.防风-根祛风解表,解痉【伞形科】33.粗糙龙胆/条叶龙胆【龙胆】根清热燥湿,泻肝胆火【龙胆科】34.大叶秦艽根【秦艽】祛风除湿,退虚热【龙胆科】35.丹参根活血化瘀,养心安神【唇形科】36.贝加尔黄芩根【黄芩】清热燥湿解毒安胎【唇形科】37.宁夏枸杞根【地骨皮】凉血退虚热【茄科】38.浙玄参根【玄参】滋阴降火,生津【玄参科】39.泡桐根消肿止痛【玄参科】40.茜草根凉血止血,活血祛瘀【茜草科】41.巴戟天根补肾壮阳,强筋骨【茜草科】42.红大戟【红芽大戟】块根逐水通便【茜草科】43.苏铁根祛风【苏铁科】44.麻黄根止汗【麻黄科】45.榕树气生根【桑科】46.党参根补脾益气【桔梗科】47.桔梗根宣肺祛痰【桔梗科】48.沙参根【南沙参】养阴清肺【桔梗科】49.珊瑚菜根【北沙参】功同48【伞形科】50.云木香/川木香根健脾【菊科】51.紫菀根润肺【菊科】52.牛蒡【恶实】根茎叶清热解毒【菊科】53.漏芦根清热解毒【菊科】54.麦冬块根入药养阴生津【百合科】55.天冬块根入药养阴生津【百合科】56.温郁金块根【黑郁金】行气破血【姜科】57.姜黄块根【黄丝郁金】功同56【姜科】58.莪术块根【绿丝郁金】功效同56【姜科】茎1.桑的小枝【桑枝】祛风通络【桑科】2.薜荔的茎【络石藤】祛风除湿,活血通络【桑科】3.槲蕨【骨碎补】根茎补肾强骨【槲蕨科】4.何首乌茎【夜交藤】安神【蓼科】5.药用厚朴树皮,根皮【厚朴】燥湿健脾,化食消极【木兰科】6.延胡索块茎-行气止痛,活血散瘀【罂粟科】7.合欢树皮【合欢皮】安神活血【豆科含羞草亚科】8.紫荆树皮【紫荆皮】行气活血,消肿止痛,祛瘀解毒【豆科云实亚科】9.密花豆老茎【鸡血藤】补血活血【豆科蝶形花亚科】10.黄柏树皮,黄皮树树皮,清热泻火【芸香科】11.通脱木茎髓【通草/大通草】清热利尿,通气下乳【五加科】12.大叶白蜡树树皮【秦皮】清热燥湿,清肝明目【木犀科】13.暴马丁香-树皮和树枝能宣肺化痰止咳【木犀科】14.紫苏茎【苏梗】利气宽胸,解郁安胎【唇形科】15.喙叶钩藤带钩小枝-熄风镇静【茜草科】16.金鸡纳树树皮抗疟【茜草科】17.药用大黄、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的根茎【大黄】泻热通便,小剂量为收敛剂和健胃剂【蓼科】18.华黄连根茎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毛茛科】19.川芎根状茎-活血行淤,散风止痛【伞形科】20.藁本根茎-祛风除寒,除湿止痛【伞形科】21.地黄根状茎,生地黄清热凉血;熟地黄补血调经【玄参科】22.胡黄连根茎退虚热,燥湿消疳解毒【玄参科】23.金毛狗脊根茎【狗脊】补肝肾【蚌壳蕨科】24.粗茎鳞毛蕨【绵马鳞毛蕨,东北贯众】根茎清热解毒【鳞毛蕨科】25.贯众,同2426.白术根茎补气,安胎【菊科】27.苍术根茎芳香健胃,祛风除湿【菊科】28.茵陈幼苗清热利湿,治黄疸【菊科】29.白茅根状茎【白茅根】凉血止血【禾本科】30.芦苇根状茎【芦根】清热泻火【禾本科】31.淡竹秆的中层刮下后【竹茹】清热化痰【禾本科】32.半夏块茎炮制燥湿化痰【天南星科】33.天南星块茎燥湿化痰【天南星科】34.石菖蒲根茎开窍豁痰【天南星科】35.独角莲块茎【禹白附】祛风痰【天南星科】36.千年健根茎祛风湿【天南星科】37.百合鳞茎养阴润肺【百合科】38.浙贝母鳞茎清热化痰止咳【百合科】39.七叶一枝花根状茎【重楼】清热解毒【百合科】40.知母根茎清热泻火【百合科】41.黄精根茎补气养阴【百合科】42.玉竹根状茎养阴润燥【百合科】43.光叶菝葜根茎【土茯苓】解毒【百合科】44.姜根状茎温中散寒,止呕【姜科】45.姜黄根茎破血行气【姜科】46.莪术根茎行气破血【姜科】47.天麻块茎熄风止痉【兰科】48.金钗石斛茎益胃生津【兰科】49.白及块茎收敛止血【兰科】叶1.桑叶-疏散风热,清肝明目【桑科】2.榕树叶【桑科】3.菘蓝叶【大青叶】清热解毒【十字花科】4.枇杷叶-清肺止咳,降逆止呕【蔷薇科苹果亚科】5.决明叶-外敷解毒【豆科云实亚科】6.狭叶番泻的干燥叶【番泻叶】通便【豆科云实亚科】7.巴豆叶治蛇咬伤【大戟科】8.一叶萩叶、花-活血通络-一叶萩碱【大戟科】9.女贞叶治口腔炎【木犀科】10.紫苏叶【苏叶】发表散寒,行气宽中【唇形科】11.莨菪叶解痉镇痛【茄科】12.紫花洋地黄/毛花洋地黄叶能兴奋心肌,改善血液循环【玄参科】13.苏铁叶止痛【苏铁科】14.银杏叶扩张血管【银杏科】15.侧柏枝叶收敛止血【柏科】16.红豆杉叶利尿通经【红豆杉科】17.库拉索芦荟叶汁浓缩干燥物【芦荟】通便【百合科】花1.大麻雌花--止咳定喘,解痉止痛【桑科】2.望春玉兰,玉兰-花蕾【辛夷】祛风散寒【木兰科】3.月季,玫瑰-花活血调经【蔷薇科蔷薇亚科】4.合欢花--安神解郁【豆科含羞草亚科】5.槐花--凉血止血【豆科蝶形花亚科】6.木槿花-清热解毒【锦葵科】7.百花曼陀罗的花【洋金花/南洋金花】平喘镇咳,麻醉止痛【茄科】8.红花管状花冠活血通经【菊科】9.菊花花序【亳菊、滁菊、杭菊、贡菊】疏风解热,清肝明目【菊科】10.旋覆花头状花序止咳平喘【菊科】果实1.桑的聚花果【桑葚】滋阴补血,生津润燥【桑科】2.薜荔的隐花果【鬼馒头】壮阳固精,活血下乳【桑科】3.无花果的隐花果-润肺止咳。
清热润肠【桑科】4.大麻幼嫩果穗-毒品【桑科】5.中华五味子【北五味子】,华中五味子【南五味子】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木兰科】6.八角【大茴香】健胃祛寒【木兰科】7.罂粟未成熟果实割取乳汁【鸦片】,取过乳汁的果壳【罂粟壳】【罂粟科】8.金樱子-果实和根收敛涩精【蔷薇科蔷薇亚科】9.掌叶覆盆子果实【覆盆子】补肾益精【蔷薇科蔷薇亚科】10.梅近成熟果实【乌梅】敛肺涩肠,生津安蛔【蔷薇科梅亚科】11.山里红果实【山楂】消食【蔷薇科苹果亚科】12.贴梗海棠果实【皱皮木瓜】舒经活络,祛湿【蔷薇科苹果亚科】13.皂荚--祛痰开窍,散瘀消肿【豆科云实亚科】14.槐角--凉血止血【豆科蝶形花亚科】15.补骨脂--温肾助阳【豆科蝶形花亚科】16.橘果皮【陈皮】理气化痰;橘络-通络化痰;橘核-理气;幼果果皮【青皮】疏肝理气【芸香科】17.酸橙,代代花果实【枳实】破气【芸香科】18.佛手-芳香健胃药【芸香科】19.吴茱萸/石虎未成熟果实-散寒止痛杀虫【芸香科】20.冬葵果实【冬葵果】清热利尿【锦葵科】21.木槿果实【朝天子】清肝化痰【锦葵科】22.茴香成熟果实【小茴香】【伞形科】23.连翘成熟果实-清热解毒,消肿散结【木犀科】24.女贞子补肾滋阴,养肝明目【木犀科】25.益母草果实【茺蔚子】清肝明目,活血调经【唇形科】26.紫苏果实【苏子】降气定喘【唇形科】27.宁夏枸杞果实【枸杞子】补肝益肾,益精明目【茄科】28.辣椒温中散寒,健胃消食【茄科】29.泡桐果实止咳平喘【玄参科】30.栀子果实-泻火解毒,凉血散瘀【茜草科】31.咖啡果实兴奋利尿【茜草科】32.牛蒡【恶实】果实【大力子】疏散风热【菊科】33.苍耳果实【苍耳子】同鼻窍【菊科】34.水飞蓟果实【水飞蓟素】解毒保肝【菊科】35.阳春砂果实【砂仁】化食,安胎【姜科】种子1.大麻种仁【火麻仁】润肠通便【桑科】2.白芥子-消肿止痛,驱寒【十字花科】3.独行菜种子【北葶苈子】,播娘蒿【南葶苈子】祛痰定喘,行水消肿【十字花科】4.萝卜种子【莱菔子】化痰消食【十字花科】5.杏种子【苦杏仁】【蔷薇科梅亚科】5.桃种子【桃仁】活血通便【蔷薇科梅亚科】6.郁李,长柄扁桃-种子【郁李仁】润肠利水【蔷薇科梅亚科】7.决明种子【决明子】清热明目【豆科云实亚科】8.巴豆种子-大毒,泻下祛积【大戟科】9.蓖麻种仁-泻下通积【大戟科】10.苘麻种子-苘麻子/冬葵子清热利湿【锦葵科】11.莨菪种子【天仙子】解痉镇痛,提莨菪碱【茄科】12.苏铁种子益肾固精【苏铁科】13.银杏种子【白果】敛肺定喘【银杏科】14.种仁【柏子仁】滋补【柏科】15.三尖杉种子驱虫【三尖杉科/粗榧科】16.榧树种子【榧子】杀虫消积【红豆杉科】17.香榧种子驱虫,壮筋骨【红豆杉科】18.薏苡种子【薏苡仁】利水渗湿【禾本科】全草1.清湿热【十字花科】2.龙牙草【仙鹤草】止血【蔷薇科蔷薇亚科】3.含羞草--安神止痛【豆科含羞草亚科】4.芸香-祛风镇痛活血杀虫【芸香科】5.叶下珠-清肝明目,渗湿利水【大戟科】6.苘麻-解毒祛风【锦葵科】7.当药【紫花当药】利胆除湿,治疗病毒性肝炎【龙胆科】8.双蝴蝶【肺行草】清热解毒,祛痰止咳【龙胆科】9.益母草地上部分;幼苗【童子益母草】,活血调经【唇形科】10.单萼薄荷-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唇形科】11.裂叶荆芥地上部分【荆芥】,花(果)穗【荆芥穗】生用解表散风,炒炭止血【唇形科】12.江香薷发汗解表【唇形科】13.广藿香解暑化湿【唇形科】14.夏枯草全草或花序(果穗)清肝明目,降血压【唇形科】15.连钱草【活血丹】-利尿排石,清热解毒【唇形科】16.颠茄-松弛平滑肌,抑制腺体分泌,加速心跳,提阿托品原料【茄科】17.龙葵-清热解毒【茄科】18.葛仙米【地木耳】清热收敛,益气明目【蓝藻门念珠藻科】19.螺旋藻质营养不良【蓝藻门颤藻科】20.蛋白核小球藻营养剂【绿藻门小球藻科】21.石莼软坚散结,清热利水【绿藻门石莼科】22.琼枝缓泻,降血脂【红藻门红翎采科】23.石花菜同琼枝【红藻门石花菜科】24.甘紫菜软坚散结【红藻门红毛菜科】25.海带软坚散结【褐藻门海带科】26.昆布【鹅掌菜】软坚散结【褐藻门翅藻科】27.海蒿子【大叶海藻】软坚散结【褐藻门马尾藻科】28.麦角菌【麦角】肌肉痉挛收缩【子囊菌亚门麦角菌科】29.冬虫夏草补肾益脾【子囊菌亚门麦角菌科】30.银耳【白木耳】补肾益精【担子菌亚门银耳科】31.猴头菌利五脏助消化【担子菌亚门齿菌科】32.灵芝【赤芝】腐生,补气安神【担子菌亚门多孔菌科】33.猪苓利尿渗湿【担子菌亚门多孔菌科】34.云芝提高免疫功能【担子菌亚门多孔菌科】35.茯苓利水渗湿【担子菌亚门多孔菌科】36.松萝【节松萝/海风藤】祛风通络【松萝科】37.石蕊祛风镇痛,凉血止血【石蕊科】38.地钱解毒生肌【苔纲地钱科】39.大金发藓【土马鬃】清热止血【藓纲金发藓科】40.石杉全草及孢子【小接筋草】入药祛风除湿【石杉科】41.石松【伸筋草】祛风散寒【石松科】42.卷柏【还魂草/万年青】生-破血,炒炭-止血【卷柏科】43.木贼收敛止血【木贼科】44.问荆利尿止血【木贼科】45.节节草清热利湿【木贼科】46.瓶尔小草【一枝箭】清热解毒【瓶尔小草科】47.紫萁,贯众替代品,清热解毒【紫萁科】48.石韦清热利尿通淋【水龙骨科】49.半边莲清热解毒【桔梗科】50.豨莶祛风湿【菊科】51.鳢肠【旱莲草】凉血止血【菊科】52.佩兰化湿开胃【菊科】53.蒲公英清热解毒【菊科】54.淡竹叶清热泻火【禾本科】其他1.皂荚树棘刺【皂荚刺】活血消肿【豆科云实亚科】2.马尾松/油松花粉燥湿【松科】3.马尾松/油松松香燥湿祛风【松科】4.马尾松/油松松节祛风除湿【松科】5.麻黄发汗利尿平喘【麻黄科】6.海金沙孢子入药利水通淋【海金沙科】7.箭毒木树汁剧毒【桑科】8.剑叶龙血树树脂【国产血竭】【百合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