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网知识点

合集下载

大计基复习重点

大计基复习重点

大计机复习小结第一章:知识点:图灵:理论计算机创始人 冯诺依曼:现代计算机创始人第一台计算机 时间 地点 特点:1946年2月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莫尔电工学院 每秒能进行5000次加法,或者400次乘法,缺陷是没有储存程序第1~4代计算机特点:1:使用电子管及继电器构成处理器和储存器,体积巨大,功耗高,寿命短,维护费用大。

2:用晶体管制造,尺寸小、重量轻、寿命长、效率高、发热少、功耗低。

3:使用集成电路的计算机,体积和功耗降低,而且可靠性和运算速度大大提高。

4:采用大规模集成电路的计算机,体积更小,速度更快,操作系统不断完善,数据可管理、网络以及各种应用软件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计算机按规模分类:巨型机、大型机、小型机、微型机、工作站、服务器、嵌入式计算机。

计算机特点:计算机是一种能按照事先存储的程序自动、高速地进行大量数值计算和各种信息处理的现代化智能电子设备。

计算机系统组成 硬件五大结构及示意图:计算机系统由硬件和软件组成 硬件五大结构分别是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

图示:计算机软件分类: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简答题2、4 第二章:知识点:数制转换:十转二:整数部分除以2,取余,逆序书写,直至商为0。

小数部分乘2,取整部,顺序书写,直至达到精度要求或小数部分为0。

二转十:将各位数码乘以相应位权,然后相加。

二转八:整数部分从右向左,小数部分从左向右,每3位二进制一组,变为1位八进制。

不足3位时分别在最左端和最右端补0凑够3位。

二转十六:整数部分从右向左,小数部分从左向右,每4位二进制一组,变为1位十六进制。

不足4位时分别在最左端和最右端补0凑够4位。

数据单位换算: 1KB =1024 Byte (102B) 1MB =1024 KB (202B) 1GB =1024 MB (302B) 1TB =1024 GB (402B) 原码 反码 补码 补码运算:原码:正号为0,负号为1,数值部分为二进制绝对值。

计量经济学 知识点网络结构图

计量经济学 知识点网络结构图
回归标准误ser是回归误差的标准估计量ser其中51某个回哪系数的假设检52回归系数的置信区间的95的置信区间196se变化的预期效应的置信区间196se二值变量时的回归ols估计量视为两组抽样的0035ser1876500137418其中括号内数字表示标准误seseser54同方的条件分布的方差varx是常数且不依赖于x时误差项是同方差否则误差项为异方差ols估计量仍然是无偏一致的和近似正态分布的不管是同方差还是异方差同差估计量相关公式55普通最小二乘理论基础若三个最小二乘假设成立且误差同方差则ols估计量是最佳线性条件无偏估计量的gaussmarkov定理不同于ols的回归估计量

考研计算机408复习思路

考研计算机408复习思路

计算机整体学习规划➢写在前面:如果你是一名零基础跨考的考生,本科完全没有学习计算机相关知识,老师给你的建议是越早准备越好,从基础的阶段开始,每天花至少5-6个小时去学习。

如果你是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老师也希望你可以尽早地开始学习,俗话说:赶早不赶晚,这样到后期对你的学习帮助也会比较大。

下面我将会给大家依次介绍:➢参考教材:➢考研书籍:王道/天勤考研计算机专业考研复习指导(数据结构+操作系统+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网络)天勤考研计算机专业考研复习指导(数据结构+操作系统+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网络)算法与数据结构考研试题精析第四4版陈守孔➢分值分布:分值:数据结构45分、计算机组成原理45分、操作系统35分、计算机网络25分。

题型:单选题和应用题。

单选题:共40道题,每题2分,满分80分。

其中1-10题是数据结构部分,11-22题是计算机组成原理部分,23-32题是操作系统部分,33-40题是计算机网络部分;应用题:共7道大题,满分70分。

41题、42题是数据结构题,分值各为10分和15分,43和44题是计算机组成原理题,各占8分和13分,45题和46题是操作系统题,各占7分和8分,47题是计算机网络题,分值为9分。

➢ 学习顺序:从分值的分布上来看想必大家也知道计算机考研的重点在哪些科目上面。

但是,科目所占分值越大,代表其难度越高。

难点大都集中在数据结构和计算机组成原理。

所以,小编给大家的学习顺序建议为:注意:数据结构的复习是贯穿始终的。

复习阶段时间线:➢ 复习建议:(1)数据结构统考中数据结构占45分,由11个选择题,2个综合题以算法设计题为主。

数据结构属于最最基本的一门课,也是最接近数学的课程。

这门课的特点和数学很像,对于记忆的要求不高,关键在于理解和运用。

一旦理解了概念,加上一定量的练习,这部分分数就很好拿到。

所以必须像数学一样持续学习,持续理解,反复训练做题能力。

对于各种结构和相关算法要十分熟悉(各种树、各种图,各种排序),对于算法代码一定要自己动笔写,看懂和会写完全不一样。

计网知识点总结详细

计网知识点总结详细

计网知识点总结详细计算机网络是指由若干结点和链路组成的,能够实现信息交换的系统。

它是信息化时代最基本的基础设施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计算机网络知识点不仅涉及到网络基础原理,还包括网络协议、网络安全、网络管理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对计算机网络的核心知识点进行总结,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领域的知识。

一、网络基础原理1.1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计算机网络是由若干结点和链路组成的系统,可以实现信息交换。

结点可以是计算机、打印机、路由器等任何能够接入网络的设备;链路是连接这些结点的物理或者逻辑通道。

1.2 OSI七层模型OSI(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七层模型是计算机网络中最常用的一种模型,它将网络通信划分为七个不同的层次,分别是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每一层都有自己特定的功能和责任,利用这一模型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设计网络系统。

1.3 TCP/IP协议族TCP/IP协议族是互联网所采用的协议体系,包括了IP、TCP、UDP、ICMP等一系列协议。

它是计算机网络中最重要的协议族之一,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网络环境中。

1.4 网络拓扑结构网络拓扑结构是指网络中结点和链路的物理或逻辑安排方式。

常见的网络拓扑结构包括总线型、星型、环型、网状型等多种形式,每种拓扑结构都有其特定的应用场景和优缺点。

1.5 带宽和速率带宽是指在单位时间内能够通过传输介质的数据量,通常以bps(比特每秒)为单位;速率则是指数据在网络中传输的速度,常用Mbps(兆比特每秒)或Gbps(吉比特每秒)来表示。

带宽和速率是衡量网络性能的重要指标。

二、网络协议2.1 IP协议IP(Internet Protocol)协议是互联网中最常用的协议之一,它负责网络中数据包的传输、路由和分片等功能。

IP协议是网络层的核心协议,通过IP地址来标识网络中的结点,实现了端到端的数据传输。

计网知识点 (1)

计网知识点 (1)

1.三网合一指的是电信网络,有线电视网络,计算机网络。

2.互联网两个基本特点是连通性和共享。

3.资源共享是信息共享,软件共享和硬件共享。

4.计算机网络由若干结点和链路组成。

5.1983年是互联网的诞生时间。

6.互联网服务提供者ISP(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

7.万维网WWW(World Wide Web)是一个大规模的联机式的信息储藏所。

8.RFC(Request For Comments)意思是请求评论。

9.互联网的正式标准经过了三个阶段,即互联网草案,建议标准,互联网标准。

10.互联网的组成分为边缘部分和核心部分。

边缘部分是指互联网上的所有主机,核心部分是指各种复杂的网络线路。

11.计算机之间的通信方式分为客户-服务器方式(C/S)和对等连接方式(P2P)。

12.三种交换方式是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

13.带宽本来是指某个信号具有的频带宽度,在计算机网络中表示单位时间内某信道所能通过的“最高数据率”。

14.时延分为发送时延,传播时延,处理时延,排队时延。

15.往返时间RTT(Round-Trip Time)。

16.开放系统互联基本参考模型OSI/RM(Open SystemsInterconnection Reference Model)。

17.系统网络体系结构SNA(System Network Architecture)。

18.协议三要素是指语法,语义,同步。

19.计算机网络的各层及其协议的集合就是网络的体系结构。

20.OSI七层模型由上到下分别为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运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

21.TCP/IP体系结构从上到下分别为应用层,运输层,网际层,网络接口层。

结合OSI模型后为五层协议的体系结构,分别为应用层,运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

22.运输层两个主要协议为传输控制协议TCP(TransmissionControl Protocol)和用户数据报协议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网络层的主要协议为IP(Internet Protocol)协议。

第四章第五节 计网 知识点

第四章第五节 计网 知识点

4.5路由选择算法到目前为止,我们在本章中主要研究了网络层的转发功能。

我们知道当分组到达一台路由器时,该路由器索引其转发表并决定该分组被指向的链路接口。

我们也知道路由选择算法在网络路由器中运行、交换和计算信息,用这些信息配置这些转发表。

路由选择算法和转发表之间的相互影响如图4-2所示。

在已经较为深入地研究了转发后,我们将注意力转向本章的其他重要主题,即网络层的至关重要的路由选择功能。

不管网络层提供的是数据报服务(在此情况下,在给定源和目的地址之间的不同分组可能采用不同的路由),还是虚电路服务(在此情况下,在给定源和目的地址之间的所有分组将采用相同路径),网络层都必须为从发送方到接收方的分组确定所采用的路径。

我们将看到路由选择的工作是:确定从发送方到接收方通过路由器网络的好路径(等价为路由)。

主机通常直接与一台路由器相连接,该路由器即为该主机的默认路由器(defaultrmiter),又称为该主机的第一跳路由器(first-hop router)。

每当主机发送一个分组时,该分组被传送给它的默认路由器。

我们将源主机的默认路由器称作源路由器(sourcemuter),把目的主机的默认路由器称作目的路由器(destinationmuter)。

一个分组从源主机到目的主机的路由选择问题显然可归结为从源路由器到目的路由器的路由选择问题。

这是本节的重点。

因此,路由选择算法的目的是简单的:给定一组路由器以及连接路由器的链路,路由选择算法要找到一条从源路由器到目的路由器的“好”路径。

通常,一条好路径指具有最低费用的路径。

然而我们将看到,实践中现实世界还关心诸如策略之类的问题(例如,诸如“属于组织Y的路由器X不应转发任何来源于组织Z网络的分组”之类的规则),这也使得概念简单、性能优秀的算法变得复杂。

然而这些概念简单、性能优秀的算法的理论奠定了当今网络路由选择实践的基础。

可以用图来形式化描述路由选择问题。

我们知道图( graph)G=(N,E)是一个N个结点和E条边的集合,其中每条边是取自N的一对结点。

网络计划知识点总结

网络计划知识点总结

网络计划知识点总结网络规划是指根据网络设计的要求,对网络资源进行分析、规划和管理,以便合理利用网络资源,实现网络设计目标。

网络规划是网络设计的第一步,也是最为关键的一步。

只有在网络规划上做好了,才能保证网络设计和运营的顺利进行。

下面我们将从网络规划的基本概念、网络规划的步骤、网络规划的方法和网络规划的要点等方面,对网络规划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和介绍。

一、网络规划的基本概念1.1 网络规划的定义网络规划是指根据组织的网络使用需求,对网络资源进行分析和配置,以实现网络连接、数据传输和信息共享的目标。

1.2 网络规划的意义网络规划是为了实现网络设计的目标和要求,对网络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和分配,以确保网络系统的正常运行和高效管理。

网络规划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网络系统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可扩展性。

1.3 网络规划的目标网络规划的目标是通过对网络资源进行合理分配和配置,实现网络连通、信息共享、数据传输和资源调配的目标。

此外,网络规划还要实现网络系统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可扩展性。

1.4 网络规划的原则网络规划的原则是根据网络设计的要求,对网络资源进行分析和配置,以达到网络设计的目标。

网络规划应该遵循“合理性、有效性、可行性、可扩展性、安全性和稳定性”的原则,以确保网络系统的正常运行和高效管理。

二、网络规划的步骤2.1 网络规划的准备阶段网络规划的准备阶段是指在进入网络规划之前,对网络设计的目标、要求和范围进行调查和了解。

在这一阶段,要明确网络规划的目标、任务、时间、资源和范围等,以便为网络规划的实施做好充分的准备。

2.2 网络规划的需求分析阶段网络规划的需求分析阶段是指在对网络规划的目标和要求进行分析,以确定网络规划应该满足的需求。

在这一阶段,要对网络规划的业务需求、数据传输需求、网络连接需求和信息共享需求等进行详细的分析,以便明确网络规划的实施方向。

网络规划的方案设计阶段是指在对网络规划的需求进行分析后,通过对网络资源进行调研和评估,设计出合理的网络规划方案。

2023-2024学年高中信息技术会考知识点 汇总

2023-2024学年高中信息技术会考知识点 汇总

必修一知识点第1章认识数据与大数据一、数据、信息和知识1.数据是信息的载体;信息则是数据所表示的意义;知识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所获得的认识和经验的总和。

2.信息、物质和能量构成世界三大元素3.三者关系:数据作为描述事物的符号记录,经过处理后,就有可能转化为相应的信息。

人们对信息进行提炼和归纳后,获得实践中解决问题的观点、经验和技能,信息才会内化为知识。

二、信息的特征①依附性:信息必须依附一定的载体表现出来,如:看到蚂蚁搬家可以知道快下雨了②价值性:信息能够满足人们某些方面的需要,如: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③时效性:如:天气预报、市场信息都会随时间的推移而变化④共享性:一个信息可以由多人进行分享;如:网络上的信息被人下载和利用⑤真伪性:“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诸葛亮“空城计”⑥可处理性(可增值性):玉不琢,不成器。

孟浩然的诗词多为反复修改、推敲而成⑦传递性:一传十,十传百。

三、数字化1.数字信号:是离散时间信号的数字化表示。

其信号的自变量、因变量都是离散的、不连续的。

如数字体温计。

2.模拟信号:是指连续变化的物理量所表达的信号。

其信号的幅度、频率或相位随时间作连续变化。

如声音信号、图形信号、水银体温计。

3.数字化:是将复杂多样的事情属性或特征转化为计算机可处理对象的过程。

这些信息被数字化后可以更方便地在数字设备中存储、处理和传输。

如:电子书四、二进制、八进制、十进制、十六进制之间的转化1.二进制化为十进制:将二进制1110转化为十进制数是()?(1110)2=1×23+1×22+1×21+0×20=142.八进制化为十进制:将八进制123转化为十进制数是()?(123)8=1×82+2×81+3×80=833.十六进制化为十进制:将十六进制5A转化为十进制数是()?(5A)16=5×161+10×160=80+10=904.二进制化为八进制:将二进制1111转化为八进制数是()?(1111)2=取三位,不够补零,分成001=1和111=7等于(17)85.八进制化为二进制:将八进制17转化为二进制数是()?(17)8=将每位数分别化为3位的二进制,1=001和7=111→001111=11116.二进制化为十六进制:将二进制101111转化为十六进制数是()?(101111)2=取四位,不够补零,分成0010=2和1111=15等于(2F)167.十六进制化为二进制:将十六进制2F转化为二进制数是()?(2F)16=将每位数分别化为4位的二进制,2=0010和F=1111→00101111=1011118.八进制与十六进制的转化(都需要先转化为二进制):将八进制17转化为十六进制数是()?(17)8=(1111)2=F将十六进制2F转化为八进制数是()?(2F)16=(101111)2=(57)8五、数据编码1.计算机中常见的存储单位与换算关系:1B=8b(位) 1KB=1024B=210B 1MB=1024KB=210KB=220B1GB=1024MB=210MB=230B 1TB=1024GB=210GB=240B一个汉字占2个字节,一个西文字符占一个字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机网络重要知识点1、请列举解决 IP 地址耗尽问题可以采用的两种或以上的技术,并选择其中一种技术简述其基本原理。

答:采用无类别编址CIDR,使 IP 地址的分配更加合理。

采用网络地址转换NAT方法以节省全球 IP 地址。

采用具有更大地址空间的新版本的 IP 协议 IPv6。

2、简述网络层的数据报服务与虚电路服务的主要特征。

答:数据报服务的特征:1)不需建立连接;2)要求路由选择;3)数据报不一定能按序到达目的节点;4)对故障的适应性强;5)易于平衡网络流量。

(答对任意一条得1分 3分)虚电路服务的特征:1)要求先建立连接;2)路由选择;3)按顺序传送分组;4)可靠性较高;5)适用于交互方式环境。

(答对其中任意一条得1分 3分)3、简述以太网介质访问控制(CSMA/CD) 的工作原理答:CSMA/CD: 载波监听多点接入/碰撞检测。

(2分)原理可以简化为“先听后发,边听边发,冲突停止,延迟重发”先听后发:发送前先监听信道是否空闲,若空闲则发送,否则不发送。

(1分)边听边发:在发送过程中,仍需继续监听。

(1分)冲突停止:若监听到冲突,则立即停止发送数据,然后发送一串干扰信号。

(1分)延迟重发:延迟一段随机时间(通过退避算法计算),重新发送该数据。

(1分)4、简述域内路由协议RIP和OSPF在路由器之间交换路由信息时的主要区别。

答:RIP:(1)仅和相邻路由器交换信息。

(1分)(2)交换的信息是当前本路由器所知道的全部)信息,即自己的路由表。

(1分)(3)按固定的时间间隔交换路由信息,例如,每隔 30 秒。

(1分)OSPF:(1)向本自治系统中所有路由器发送信息。

(1分)(2)发送的信息就是与本路由器相邻的所有路由器的链路状态,但这只是路由器所知道的部分信息。

(1分)(3)只有当链路状态发生变化时,路由器才用洪泛法向所有路由器发送此信息。

(1分) 5、5、流量控制与拥塞控制有和关系与区别?答:流量控制与拥塞控制的关系与区别如下:流量控制:接收端向发送端发出信号,请求发送端降低发送速率;拥塞控制:接收端也向发送端发出信号,告之发送端,网络已出现麻烦,必须放慢发送速率。

(3分)流量控制:主要控制收发端之间的通信量;拥塞控制:全局性控制,涉及所有主机、路由器以及其它降低网络性能的有关因素。

(3分)6、OSI和TCP/IP模型各层主要功能:OSI物理层传输比特,数据链路层传输数据帧,网络层传输数据包,传输层拆分数据单元,会话层允许不同机器上的用户建立会话,表示层关注的是所传递信息的语义和语法。

TCP/IP最底层是链路层(网络接口层),数据链路层传输数据帧,互联网层传输报文,应用层包含了所有高层协议,包括虚拟终端(TELNET)、文件传输协议(FTP)、电子邮件协议(SMTP)。

7、以太网中二进制指数退避算法解决了站点的( 检测到冲突后继续等待的时间 )。

8、路由器是根据目的主机( 网络地址 )地址转发数据的。

9、 TCP协议采用( 滑动窗口 )来实现流量控制。

10、以下地址中,属于子网192.168.15.19/28 的主机地址是( A )。

A.192.168.15.17 B.192.168.15.14 C.192.168.15.16 D.192.168.15.3111、 IP 协议提供的是服务类型是( 无连接的数据报服务 )。

IP服务的三个特点为不可靠的数据投递服务、面向无连接的传输服务和尽最大努力投递服务。

12、在以太网中,使用( CSMA/CD )方法访问介质。

13、工作在网络层的网络互联设备是(路由器)。

a、网桥是一种将两个局域网连接起来并按MAC(介质访问控制)地址转发帧的设备,工作在链路层。

b、中继器是一种简单的增加局域网传输距离的设备,它作为信号放大器,可使实际的网络跨越更大距离。

它工作在物理层。

c、路由器是将不同类型的网络连接起来的设备,主要用来实现协议转换和路径选择。

它工作在网络层。

14、 175.15.28.5/19的子网掩码是( 255.255.224.0 )。

15、下列不属于路由选择协议的是( B )。

A. RIP B. ICMP C. BGP D. OSPFRIP协议是一种内部网关协议(IGP),是一种动态路由选择协议,用于自治系统(AS)内的路由信息的传递。

这种协议的路由器只关心自己周围的世界,只与自己相邻的路由器交换信息,范围限制在15跳(15度)之内,再远,它就不关心了。

主要用于规模较小的网络中,比如校园网以及结构较简单的地区性网络。

对于更为复杂的环境和大型网络,一般不使用RIP。

ICMP是(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Internet控制报文协议。

它是TCP/IP 协议族的一个子协议,用于在IP主机、路由器之间传递控制消息。

控制消息是指网络通不通、主机是否可达、路由是否可用等网络本身的消息。

(ping命令使用该协议)边界网关协议(BGP)是运行于TCP 上的一种自治系统的路由协议。

BGP是唯一一个用来处理像因特网大小的网络的协议,也是唯一能够妥善处理好不相关路由域间的多路连接的协议。

(用途:路由选择)OSPF(Open Shortest Path First开放式最短路径优先)是一个内部网关协议(Interior Gateway Protocol,简称IGP),用于在单一自治系统(autonomous system,AS)内决策路由。

16、提供远程管理网络设备功能的网络管理标准是( D )A. RARPB. FTPC. UDPD. SNMP反向地址转换协议(RARP:Reverse 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反向地址转换协议(RARP)允许局域网的物理机器从网关服务器的ARP 表或者缓存上请求其IP 地址。

FTP是File Transfer Protocol(文件传输协议)的英文简称,而中文简称为“文传协议”。

用于Internet上的控制文件的双向传输。

UDP是User Datagram Protocol的简称,中文名是用户数据报协议,是OSI(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开放式系统互联)参考模型中一种无连接的传输层协议,提供面向事务的简单不可靠信息传送服务。

UDP在IP报文的协议号是17。

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NMP),由一组网络管理的标准组成,包含一个应用层协议(application layer protocol)、数据库模型(database schema)和一组资源对象。

该协议能够支持网络管理系统,用以监测连接到网络上的设备是否有任何引起管理上关注的情况。

17、下列选项中不属于IP数据包头里包括内容的是( B )。

A. 源IP、目的IPB. 源端口、目的端口C. TTL生存时间D. 协议号IP包格式:TCP报文格式:18、通过因特网远程登录到一台主机202.168.20.100 ,我们采用( Telnet )。

Telnet协议是TCP/IP协议族中的一员,是Internet远程登陆服务的标准协议和主要方式。

它为用户提供了在本地计算机上完成远程主机工作的能力。

电子公告牌系统(Bulletin Board System,英文缩写BBS)通过在计算机上运行服务软件,允许用户使用终端程序通过Internet来进行连接,执行下载数据或程序、上传数据、阅读新闻、与其它用户交换消息等功能。

19、防火墙系统采用的主要技术是( 对通过的数据包进行过滤 )。

20、当通信子网采用(虚电路)方式时,不需要首先在通信双方之间建立连接。

21、CDMA是(码分)多路复用技术。

22、100Base-T使用哪一种传输介质?(双绞线)23、在网络互连设备中,交换机处于数据链路层。

24、( ARPANET )最先提出了分组交换的思想。

25、Internet的网络层含有四个重要的协议,分别为( IP,ICMP,ARP,RARP )26、快速以太网规定的无效帧是长度小于64字节的帧。

27、什么是网络协议?协议的三要素是什么?它在网络中的作用是什么?答:为了进行网络中的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称为网络协议。

(2分) 主要由语法(1分)、语义(1分)和时序(1分)(指事件实现中顺序的详细说明)。

通信协议有层次特性,大多数的网络组织都按层或级的方式来组织,在下一层的基础上建立上一层,每一层的目的都是向其上一层提供一定的服务,而把如何实现这一服务的细节对上一层加以屏蔽。

网络协议确定交换数据格式以及有关的同步问题。

(1分)28、在TCP的拥塞控制中,什么是慢启动和拥塞避免?答:慢开始:在主机刚刚开始发送报文段时可先将拥塞窗口 cwnd 设置为一个最大报文段 MSS 的数值。

(1分)在每收到一个对新的报文段的确认后,将拥塞窗口增加至多一个 MSS 的数值。

用这样的方法逐步增大发送端的拥塞窗口 cwnd,可以使分组注入到网络的速率更加合理。

(2分)拥塞避免:当拥塞窗口值大于慢开始门限时,停止使用慢开始算法而改用拥塞避免算法。

(1分)拥塞避免算法使发送端的拥塞窗口每经过一个往返时延RTT就增加一个MSS 的大小。

(2分)29、在IP数据报的传输过程中,为什么要进行分片?IP数据报首部格式中的标识字段有什么作用?答:在IP层下面的每一种数据链路层都有自己的帧格式,其中包含帧格式中的数据字段的最大长度,这称为最大传送单元MTU(2分)当一个IP数据报封装成链路层的帧时,此数据报的总长度一定不能超过下面的数据链路层的MTU值,当数据报的长度超过下面网络的MTU值时,必须分片(2分)。

当数据报由于长度超过网络的MTU而必须分片时,标示字段被复制到所有数据报片的标识字段中,标识字段的值使分片后的各数据报片最后能正确的重装成为原来的数据报(2分)30、万维网WWW是一种网络吗?它是一个什么样的系统?使用什么传输协议?答:万维网并不是某一种类型的计算机网络,(1分)万维网是Internet上的一种应用系统,一个大规模的分布式信息系统,提供海量的信息存储和交互式超媒体信息服务的应用系统,(2分)为了使万维网文档在Internet上传输,万维网客户和服务器端程序之间的交互使用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是一个应用层协议,基于传输层的TCP协议进行可靠的传输。

(3分)31、C RC计算:(1)、CRC校验原理具体来说,CRC校验原理就是以下几个步骤:1)先选择(可以随机选择,也可按标准选择,具体在后面介绍)一个用于在接收端进行校验时,对接收的帧进行除法运算的除数(是二进制比较特串,通常是以多项方式表示,所以CRC又称多项式编码方法,这个多项式也称之为“生成多项式”)。

2)看所选定的除数二进制位数(假设为k位),然后在要发送的数据帧(假设为m位)后面加上k-1位“0”,然后以这个加了k-1个“0“的新帧(一共是m+k-1位)以“模2除法”方式除以上面这个除数,所得到的余数(也是二进制的比特串)就是该帧的CRC校验码,也称之为FCS(帧校验序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