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温度计知识点总结

合集下载

初中物理板块《热学》知识梳理

初中物理板块《热学》知识梳理

3、比热容



定义: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在升高1℃时所吸收的 热量 (用字母C表示) 单位:J/(kg· ℃) 水的比热容很大,为4.2×103 J/(kg· ℃) 物理意义:它表示1Kg的水温度每升高(或降低) 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4.2×103J 水比热较大的应用:调节气温、作为发动机的冷却 液等空白演示在此输入您的封面副标题
初中物理板块 《热学》知识梳理
说明

由于初中物理所学的热学知识是分散于八年级的第三章 《物态变化》和九年级的第十三章《内能》和第十四章 《内能的利用》这三章,现将这三章的内容系统地总结 出来,将它们联系在一起进行一个简单的整理。
考点概要:







热机: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 常见的热机有:内燃机、蒸汽机、汽轮机等 内燃机工作原理:燃料(汽油或柴油)在汽缸里 燃烧生成高温高压的燃气,使燃气推动活塞做功, 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四个冲程: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做功冲程和排 气冲程。 热机的效率:用来做有用的机械功的那部分能量 跟燃料完全燃烧释放的热量之比。 汽油机的效率为20%-30%,柴油机的效率为 30%-45%。
第二部分:分子动理论 内能 热量 热值 热机 能源
比热容
1、分子动理论

分子动理论 (1)物质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2)一切物质的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3)分子间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 扩散现象:两种物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1)例子:闻到花香、汤放盐后变咸等 (2)表明:分子组成物体的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着无规则运 动。
■根据内容上的特点,将知识点分为 两大部分复习:

初中物理热学知识点

初中物理热学知识点

初中物理热学知识点初中物理知识点:热学热学一、热现象:(一.)温度:1.物理意义: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单位;摄氏度( ℃ )。

3.测量工具:温度计;4.温度计(1)制作原理:利用液体的胀热冷缩。

(2)常用种类:实验用温度计(测量范围:0℃~100℃)、体温计(测量范围:35℃~42℃)、寒暑表(测量范围:-30℃~50℃)。

(3)使用方法:使用前------使用时-------5.体温计的特殊结构:(1)三棱形的柱体(起放大液体的作用,容易观察液面的位置);(2)缩口——液泡和毛细管之间有一段非常细的部分(作用:上升到毛细管的水银不能自动回到玻璃泡内,在缩口处被切断)。

6.使用方法:使用前必须先向下甩一甩,读数时可以离开人体读)。

(二)物态变化:1.熔化:固变液,吸热,(晶体有熔点,熔化时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非晶体没有熔点,熔化时吸热,但温度一直升高)。

2.凝固:液变固,放热。

3.汽化:液变气,吸热。

(1)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2)蒸发:A.条件:任何温度,只在液体的表面。

B.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温度、表面积、液面上的气流。

(3)沸腾:A.条件:达到沸点,继续吸热,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

B .影响沸腾的因素:液体表面上气压的大小(气压越大,沸点越高)。

4液化:气变液,放热。

(1)液化方法:A.降温 B.压缩体积(2)例如:“白气”、雾、露。

液化气。

二、热和能:1.分子动理论:(1)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2)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扩散现象表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着;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激烈,扩散现象越明显。

)(3)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2、内能:(1)概念: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

(2)内能大小与温度有关:同一个物体温度越高,内能越大。

(3)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做功和热传递。

(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叫热量,单位是焦耳J。

物体间只要有温度差存在就有热传递发生。

初中温度知识点总结

初中温度知识点总结

初中温度知识点总结一、温度的概念温度是物体的热度大小的度量概念,是衡量物体分子热运动程度的物理量。

温度的单位是摄氏度(℃)和华氏度(℉)等。

二、温度的测量温度的测量一般通过温度计来进行,温度计的原理是利用物质的膨胀性质和热电效应来测量温度。

常见的温度计有水银温度计、酒精温度计和电子温度计等。

三、温度的转换1. 摄氏度和华氏度的转换摄氏度和华氏度之间的转换公式为:℉=1.8℃+32;℃=(℉-32)/1.8。

2. 摄氏度和开尔文的转换摄氏度和开尔文之间的转换公式为:K=℃+273.15;℃=K-273.15。

四、温度的影响1. 温度对物体性质的影响温度的升高可以使物体膨胀,密度变小,而温度的降低则可以使物体收缩,密度增大。

2. 温度对物质相变的影响温度的升高或降低会使物质发生相变,比如固体变成液体(熔化)、液体变成气体(汽化)、气体变成液体(凝结)等。

五、温度的传导和交换1. 热传导热传导是指物质内部不同部分之间的热量传递作用,物质的热传导性取决于物质的类型、温度和密度等因素。

2. 热对流热对流是指液态或气态物质中由温度差产生的热对流现象,常见的例子是气流的对流换热和水流的对流换热。

3. 热辐射热辐射是指物体表面通过辐射传递热量的现象,常见的例子是太阳辐射导致地球表面升温。

六、温度的应用1. 温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温度的测量和控制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比如温度的计量和调控在烹饪、空调和暖气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2. 温度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温度的测量和控制在工业生产中也有着重要的应用,比如在冶金、化工、医药等行业的生产过程中都需要精确的温度测量和控制。

总之,温度是物理学中的重要概念,对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通过对温度的了解和掌握,可以更好地应用温度知识,提高生活和工作的效率。

初二物理知识点总结收藏(通用9篇)

初二物理知识点总结收藏(通用9篇)

初二物理知识点总结收藏(通用9篇)初二物理知识点总结收藏篇1物理大餐:国际单位制中采用热力学温度。

接下来的内容是初二物理知识点总结之温度。

温度1、定义: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单位:① 国际单位制中采用热力学温度。

② 常用单位是摄氏度(℃) 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度,沸水的温度为100度,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1摄氏度某地气温-3℃读做:零下3摄氏度或负3摄氏度③ 换算关系T=t + 273K3、测量——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① 温度计构造:下有玻璃泡,里盛水银、煤油、酒精等液体;内有粗细均匀的细玻璃管,在外面的玻璃管上均匀地刻有刻度。

② 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进行工作。

③ 分类及比较:④ 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

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练习◇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做大目的是:温度变化相同时,体积变化大,上面的玻璃管做细的目的是:液体体积变化相同时液柱变化大,两项措施的共同目的是:读数准确。

总结归纳: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进行工作。

中考物理知识点:透镜关于物理中透镜的知识,希望同学们很好的掌握下面的内容知识哦。

透镜透镜:透明物质制成(一般是玻璃),至少有一个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对光起折射作用的光学元件。

分类:1、凸透镜:边缘薄,中央厚。

2、凹透镜:边缘厚,中央薄。

主光轴:通过两个球心的直线。

光心:主光轴上有个特殊的点,通过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

(透镜中心可认为是光心)焦点:凸透镜能使跟主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点叫透镜的焦点,用"F"表示虚焦点: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变得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在主光轴上一点,这一点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所以叫虚焦点。

初中物理知识点(全)

初中物理知识点(全)
3、用电器正常工作是的电压叫做额定电压,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的功率叫做额定功率。
4、P=UI(I—电流—安培;U—电压—伏特;P—功率—瓦特)
初中物理知识点(三)
一、电荷
1、摩擦过的物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现象,就是摩擦起电现象
2、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做正电荷;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上带的电荷叫做负电荷。
3、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叫机械效率。
4、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叫做功率。公式:P=W/t
5、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

5、大小、方向、作用点会影响作用效果
6、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7、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是,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8、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特性叫做惯性。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
9、二力平衡: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条直线上,这两个力就是彼此平衡。
二、熔化和凝固
1、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
2、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3、固态熔化(吸热)液态
固态凝固(放热)液态
4、晶体:有些固体在熔化过程中尽量不断吸热,温度却保持不变,例如海波、冰、各种金属,这类固体有确定的熔化温度。
5、非晶体:有些固体在熔化过程中,只要不断地吸热,温度就不断地上升,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例如蜡、松香、玻璃、沥青。
13、动滑轮的作用:可以省力,但不能改变物体方向
四、压强和浮力
1、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P=F/S)
2、液体内部朝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在同一深度,各方向压强相等;深度增大,液体的压降越大;液体的压强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在深度相同时,液体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初中物理温度知识点详解

初中物理温度知识点详解

初中物理温度知识点详解温度是物体的一种物理性质,用来描述物体冷热程度的度量单位。

在初中物理学中,温度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本文将对初中物理温度知识点进行详解。

一、温度的概念与表达方式温度是物体内部原子、分子热运动的强弱程度,用来描述物体的冷热程度。

温度通常使用摄氏度(℃)作为单位进行表示,摄氏度是以水的冰点和沸点为基准进行定义的。

在温度表达方式中,除了摄氏度外,还有华氏度(℉)和开尔文(K)等单位。

二、温度的测量与温度计为了测量物体的温度,人们发明了温度计。

常见的温度计包括水银温度计和电子温度计。

水银温度计通过观察水银柱的长度变化来测量温度,而电子温度计通过电阻值的变化来测量温度。

三、摄氏和华氏温度的转换在物理学中,我们常常需要在摄氏度和华氏度之间进行转换。

转换公式如下:华氏度 = 摄氏度 × 9/5 + 32摄氏度 = (华氏度 - 32)× 5/9四、温度的传递与传导温度可以通过热传递方式进行传递,常见的传递方式有传导、对流和辐射。

传导是指物质内部由高温区域向低温区域传递热量的过程,如金属的传导性很好,因此我们常用金属材料制作热导体。

对流是指液体或气体中由于温差引起的热量传递,如水的加热过程中,热水上升,冷水下沉,形成对流循环。

辐射是指通过电磁波的传播进行热量传递,如太阳的辐射。

五、热膨胀与温度变化关系温度的变化会引起物体的体积或长度的变化,这就是热膨胀现象。

物体的热膨胀系数是描述物体热膨胀性质的量,通常用单位温度升高引起的单位长度变化来表示。

不同物质的热膨胀系数不同,例如铁的热膨胀系数较大,而玻璃的热膨胀系数较小。

六、热平衡与温度调节当两个物体接触时,会发生热平衡的过程。

热平衡是指两个物体的温度相等,热量不再流动的状态。

人们可以通过设备和手段来调节物体的温度,例如使用空调调节室内温度。

综上所述,温度是物体的冷热程度的度量,通过温度计进行测量,并且可以用摄氏度、华氏度和开尔文等单位进行表示。

初中物理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

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
一、温度
1、温度:通常把物体的叫做温度。

2、摄氏温度:把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温度规定为0℃,的温度规定为100℃。

3、温度计
(1)原理:根据的的规律制成的。

(2)使用:
①使用时,要认请温度计的和,
②温度计的玻璃泡只与充分接触,
③待示数后再读数,
④读数时,视线要与液面,温度计仍与待测物体紧密接触。

4
二、熔化和凝固
5、熔化:物质从变成,熔化要。

凝固:物质从变成,凝固要。

6、熔点和凝固点:同一种晶体的凝固点和它的熔点。

7
8、晶体的熔化曲线与凝固曲线
(1)物质在AB段是态,热,温度。

(2)物质在BC段是态,热,温度。

(3)物质在CD段是态,热,温度。

(4)物质在DE段是态,热,温度。

(5)物质在EF段是态,热,温度。

(6)物质在FG段是态,热,温度。

(7)物质熔化用时,熔点是;凝固用时,凝固点是,说明同一种晶体的熔点和凝
固点是的。

9、装有晶体试管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加热时,试管在水中的深度要适当,其“适当”的含义是:(1)(2)。

三、汽化和液化
10、汽化:物质从变为叫汽化,汽化有和两种形式,都要。

液化:物质从变为叫液化,通过和可以使气体液化。

12、水浴法加热的优点是:(1)(2)。

四、升华和凝华
13、升华:物质从直接变成叫升华,升华要。

凝华:物质从直接变成叫凝华,凝华要。

初中物理知识点精讲 温度、温度计

初中物理知识点精讲 温度、温度计
初中物理知识点精讲课程
温度、温度计
课前导入
一、温度和温度计 1.定义: 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2.测量工具:温度计 (1)原理:液体热胀冷缩
(2)构造:玻璃外壳 毛细管 玻璃泡
刻度 温标
(3)常见的温度计: 体温计 寒

实验室温度计

二、摄氏温度
1.温度的单位: 常用单位:摄氏度 符号:℃
归纳总结
一、温度和温度计 1.温度定义: 物体的冷热程度 2.温度计原理: 液体热胀冷缩
二、摄氏温度


0℃
100℃
三、温度计的使用 四、体温计
谢谢观看
THANK YOU
2.摄氏温度规定:
表示:t
①0℃:
②100℃:
③1℃:在0℃和100℃之
间分成100等份,
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沸水的温度
每一等份代表1℃
三、温度计的使用 1.使用前,观察零刻度线的位置、量程和分度值
零刻度
分度值2℃
单位
2.使用时 1.玻璃泡全部浸入被 测的液体中,不要碰 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2.待温度计的示 数稳定后再读数。
拓展应用
1.如图1所示,温度计的示数为__3_6__℃。 2.如图2所示,温度计的示数为_-_1_4__℃。
2.一支温度计刻度均匀但示数不变,在1标准大气压时,这 支温度计在沸水中的示数为95℃,在冰水混合物中的示数 为5℃,当这支温度计的示数为32℃时,实际温度是( B) A. 27℃ B. 30℃ C. 32℃ D. 37℃
3.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 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 温度计中液柱的液面相平。
四、体温计
1.量程: 0
缩口
3.温度计可以离开人体读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物理温度计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温度计知识点总结
温度计
测温度的温度计,热胀冷缩是规律。

冰水混合作零度,标准沸水百度计。

温度计的使用
泡全浸入被测液,不碰容器底或壁。

进入稍候一会儿,示数稳定再读数。

计数仍留被测液,视线与柱上面平。

温习提示:温度计在读数时,仰读偏小俯偏大。

中考物理知识点:透镜
透镜
透镜:透明物质制成(一般是玻璃),至少有一个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对光起折射作用的光学元件。

分类:1、凸透镜:边缘薄,中央厚。

2、凹透镜:边缘厚,中央薄。

主光轴:通过两个球心的直线。

光心:主光轴上有个特殊的点,通过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

(透镜中心可认为是光心)
焦点:凸透镜能使跟主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点叫透镜的焦点,用"F"表示
虚焦点: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变得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在主光轴上一点,这一点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所以叫虚焦点。

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用"f"表示。

每个透镜都有两个焦点、焦距和一个光心。

透镜对光的作用:
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

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

中考物理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
下面是对物理中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内容讲解,需要同学们很好的掌握下面的内容知识哦。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实验:从左向右依次放置蜡烛、凸透镜、光屏。

1、调整它们的位置,使三者在同一直线(光具座不用);2、调整它们,使烛焰的中心、凸透镜的中心、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

凸透镜成像规律:
物距(u)像距(υ)像的性质应用
u>2ff<υ<2f倒立缩小实像照相机
u=2fυ=2f倒立等大实像(实像大小转折)
f<u<2f>2f倒立放大实像幻灯机
u=f不成像(像的虚实转折点)
u<fυ>u正立放大虚像放大镜
凸透镜成像规律口决记忆法
口决一:"一焦(点)分虚实,二焦(距)分大小;虚像同侧正;实像异侧倒,物远像变小"。

口决二:
物远实像小而近,物近实像大而远,
如果物放焦点内,正立放大虚像现;
幻灯放像像好大,物处一焦二焦间,
相机缩你小不点,物处二倍焦距远。

口决三:
凸透镜,本领大,照相、幻灯和放大;
二倍焦外倒实小,二倍焦内倒实大;
若是物放焦点内,像物同侧虚像大;
一条规律记在心,物近像远像变大。

注1:为了使幕上的像"正立"(朝上),幻灯片要倒着插。

注2: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暗箱中的胶片相当于光屏,我们调节调焦环,并非调焦距,而是调镜头到胶片的距离,物
离镜头越远,胶片就应靠近镜头。

上面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知识点的内容讲解学习,相信同学们已经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考试成功哦。

中考物理知识点:眼睛和眼镜
同学们认真看看,下面是对眼睛和眼镜内容的知识学习哦,供大家参考。

眼睛和眼镜
眼睛:眼睛中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凸透镜,它把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像。

视网膜上的视神经细胞
受到光的刺激,把信号传输给大脑。

看远处物体时,睫状肌放松,
晶状体比较薄(焦距长,偏折弱)。

看近处物体时,睫状肌收缩,
晶状体比较厚(焦距短,偏折强)。

近视的表现:能看清近处的物体,看不清远处的物体。

近视的原因: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或眼球前后方向太长,致使远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前。

近视的矫治:佩戴凹透镜。

远视的表现:能看清远处的物体,看不清近处的物体。

远视的原因: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或眼球前后方向太短,致使远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后。

远视的矫治:佩戴凸透镜。

眼镜的度数:100×焦距的倒数()。

上面对眼睛和眼镜知识的`内容讲解学习,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
握了吧,希望同学们认真学习物理知识,争取做的更好。

中考物理知识点:照相机和投影仪
下面是对物理中照相机和投影仪的内容知识讲解,希望给同学们的学习很好的帮助。

照相机和投影仪
照相机:
1、镜头是凸透镜;
2、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的是倒立、缩
小的实像;
投影仪:
1、投影仪的镜头是凸透镜;
2、投影仪的平面镜的作用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注意:照相机、投影仪要使像变大,应该让透镜靠近物体,远离胶卷、屏幕。

3、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物距)小于二倍焦距,大于一倍焦距,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以上对物理中照相机和投影仪知识的内容讲解学习,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了吧,相信同学们会在考试中取得很好的成效的吧。

中考物理知识点:显微镜和望远镜
同学们对显微镜和望远镜很熟悉吧,下面我们来看看它们在物理中的应用。

显微镜和望远镜
显微镜由目镜和物镜组成,物镜、目镜都是凸透镜,它们使物体两次放大;
望远镜由目镜和物镜组成,物镜使物体成缩小、倒立的实像,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成放大的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