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1 题组训练过关 10.4

合集下载

2021版化学名师讲练大一轮复习方略人教通用版题组训练过关 第7讲 考点3 3.1碳酸钠、碳酸氢钠

2021版化学名师讲练大一轮复习方略人教通用版题组训练过关 第7讲 考点3 3.1碳酸钠、碳酸氢钠

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题组训练过关碳酸钠、碳酸氢钠的性质1.除去混在碳酸钠溶液中少量的碳酸氢钠,最合理的方法是( )A.加热B.加适量氢氧化钠溶液C.加盐酸D.加CaCl2溶液【解析】选B。

加热可以除去碳酸钠固体中少量的碳酸氢钠,A错误;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发生NaHCO 3+NaOH Na2CO3+ H2O,从而除去了碳酸氢钠,B正确;加盐酸二者都发生反应,C错误;加CaCl2溶液,与碳酸钠形成沉淀,D错误。

2.(2020·衡阳模拟)Na2CO3又名苏打,NaHCO3又名小苏打,俗名相近,但二者在性质上有着区别。

下列有关Na2CO3和NaHCO3比较中,不正确的是( )A.热稳定性:Na2CO3>NaHCO3B.相同温度下,0.1 mol·L-1盐溶液的pH:Na2CO3>NaHCO3C.等质量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分别与足量盐酸反应放出气体的量:Na2CO3<NaHCO3D.相同温度下,0.1 mol·L-1盐溶液分别与0.1 mol·L-1HCl反应的剧烈程度:Na2CO3>NaHCO3【解析】选D。

热稳定性:Na2CO3>NaHCO3,A正确;相同温度、相同浓度情况下,C的水解程度大于HC,0.1 mol·L-1两种盐溶液的pH:Na2CO3>NaHCO3,B正确;相同质量的两种盐与足量的HCl反应产生CO2气体的量是Na2CO3<NaHCO3,C正确;在相同浓度、相同温度情况下,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比碳酸钠与盐酸反应剧烈,D错误。

【归纳提升】1.鉴别Na2CO3和NaHCO3的四大方法(1)利用热稳定性不同(2)相同条件下利用反应速率不同(3)利用阴离子的不同(4)利用溶液的碱性不同2.Na2CO3、NaHCO3与酸反应的定量比较(1)速率:相同条件下,NaHCO3放出CO2的速率比Na2CO3快。

四年级数学北师大版下册课时练第2章《四边形分类》(2)(含答案)

四年级数学北师大版下册课时练第2章《四边形分类》(2)(含答案)

答卷时应注意事项1、拿到试卷,要认真仔细的先填好自己的考生信息。

2、拿到试卷不要提笔就写,先大致的浏览一遍,有多少大题,每个大题里有几个小题,有什么题型,哪些容易,哪些难,做到心里有底;3、审题,每个题目都要多读几遍,不仅要读大题,还要读小题,不放过每一个字,遇到暂时弄不懂题意的题目,手指点读,多读几遍题目,就能理解题意了;容易混乱的地方也应该多读几遍,比如从小到大,从左到右这样的题;4、每个题目做完了以后,把自己的手从试卷上完全移开,好好的看看有没有被自己的手臂挡住而遗漏的题;试卷第1页和第2页上下衔接的地方一定要注意,仔细看看有没有遗漏的小题;5、中途遇到真的解决不了的难题,注意安排好时间,先把后面会做的做完,再来重新读题,结合平时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解答难题;一定要镇定,不能因此慌了手脚,影响下面的答题;6、卷面要清洁,字迹要清工整,非常重要;7、做完的试卷要检查,这样可以发现刚才可能留下的错误或是可以检查是否有漏题,检查的时候,用手指点读题目,不要管自己的答案,重新分析题意,所有计算题重新计算,判断题重新判断,填空题重新填空,之后把检查的结果与先前做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亲爱的小朋友,你们好!经过两个月的学习,你们一定有不小的收获吧,用你的自信和智慧,认真答题,相信你一定会闯关成功。

相信你是最棒的!课时练第2单元认识三角形和四边形四边形分类一、单选题1.下面哪个物体中能找到三角形?()A. B. C.2.下面三组小棒中,能围城三角形的一组是()。

A. B.C.3.下面各组线段中,能围成三角形的是()。

A.1cm1cm2cmB.1cm 2.5cm3cmC.0.8dm1dm2dmD.1cm5cm6cm4.下面()是三角尺中的度数。

A.35°,65°B.70°,20°C.30°,60°D.90°,110°二、判断题5.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不一定大于第三边。

最新课改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10单元课时练+爬坡题+总结+学案(20200915181710)

最新课改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10单元课时练+爬坡题+总结+学案(20200915181710)

陈宇 张瑜
肖明 李娜
王丽 陈静
音乐小组
两组都参加
美术小组
的同学
( 2) 5 6 9
【例 2】下图是运动会的方阵,最外层一共有 96 人,每行有多少人?
解析 :
本题求每行有多少人,题目中告诉我最外层的总人数
是 96 人,最外层的总人数是方阵每边人数减 1,然后
乘 4,方阵每边人(或物)数=四周人 ( 或物 ) 数÷ 4+
8×8-15=49(人) 答:要去掉 15 人,还剩下 49 人。 3. 10×10=100(人) 答:共需要 100 人。
10.2 方阵问题 1. 某校五年级学生排成一个方阵, 最外一层的人数为 60 人.问方阵外 层每边有多少人?
2.四年级同学举行广播操比赛, 排成了 8 行 8 列,如果去掉一行一列,
如果每个角上都有物体
竖着排叫做列。如果行数与列数都相等
,则 在计算时可能会被重复计算
,那么这个物体 ,所以我们要先
正好排成一个正方形 ,这种图形就叫方队 , 用每边人 (或物 )数减 1,再去计算。
也叫做方阵。 我们在这一部分主要研究最外
层人 (或物 )数与每边人 ( 或物 )数的关系以及 方阵总人数的问题。
生活中 ,常用一些数字或字母等有规律 的编排在一起 , 来表达一定的信息 , 如我们 的身份证号、电话号码、商品编码等。
编码时 , 要用固定的某几位数字去表达 固定的信息 ,才能形成有规律的编码。
以身份证为例 ,排列顺序从左至右依 次为 : 六位数字地址码 , 八位数字出生日期
码 ,三位数字顺序码和一位数字校验码。 地址码 (身份证前六位 )表示编码对象
参考答案: 1. 1.ABC 表示三个项目 , 后面是 5 位数 , 前一位是年级 , 中间两位是班 级, 最后两位是学生编号 如 B51243 表示五年级 12 班第 43 号同学 , 参加 B 项目比赛 A30238 表示三年级 2 班第 38 号同学 , 参加 A 项目比赛 . 2. 从左至右 : 第一位为年级 , 第二位为班级 , 第三四位为序号 , 单号为 男, 双号为女 3. 略

课时2滑轮(基础练)八年级物理下册十分钟同步课堂专练(人教版解析版)

课时2滑轮(基础练)八年级物理下册十分钟同步课堂专练(人教版解析版)

第十二章简单机械第2课时滑轮1.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匀速提升600N的重物时,人手实际需提供的拉力应是()A.大于200N B.等于200NC.小于200N D.一定大于300N【答案】A。

【解析】解:由图可知,n=3,则不计动滑轮重和摩擦时绳端的拉力:F =G =×600N=200N,而实际上要考虑动滑轮重和摩擦,所以,人手实际需提供的拉力应大于200N。

2.如图所示的滑轮组中,不计滑轮质量,分别挂上A、B两物体后恰能静止,则两物重力关系为()A.G A:G B=1:1 B.G A:G B=1:2 C.G A:G B=2:1 D.不好判断【答案】C。

【解析】解:定滑轮的绳子两端的力相等,动滑轮中绳子上的力是轴上力的一半。

故有G A:G B=2:1。

3.在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个数一定的情况下,决定滑轮组省力多少的规律是()A.绳子的长度越长越省力B.省力多少是一定的C.拉住定滑轮的绳子的段数越多,越省力D.拉住动滑轮和物体的绳子的段数越多,越省力【答案】D。

【解析】解:根据滑轮组的省力特点,承担物重的绳子段数越多,越省力。

与绳子的长度无关。

所以A、B 错误。

判断承担物重的绳子段数关键是看有几段绳子拉着动滑轮。

所以C错误,D正确。

4.用一个机械效率为70%的滑轮组,将重为2240N的重物提起,所用的拉力为800N,则滑轮组至少由()组成。

A.1个定滑轮和1个动滑轮B.2个定滑轮和2个动滑轮C.1个定滑轮和2个动滑轮D.2个定滑轮和1个动滑轮【答案】C。

【解析】解:∵η===,n===4;应该有4股绳子承物重,一个动滑轮只能有2段绳子承重,至少需要两个动滑轮如图所示:显而易见,至少需要一个定滑轮;5.要利用滑轮组匀速提升重为1200N的物体,而绳子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300N (不计滑轮自身重和摩擦),则所用滑轮中至少使用()A.一个定滑轮一个动滑轮B.一个定滑轮、两个动滑轮C.两个定滑轮一个动滑轮D.两个定滑轮、两个动滑轮【答案】B。

化学大一轮新课程版题组训练过关专题3考点23.1钠镁及其化合物

化学大一轮新课程版题组训练过关专题3考点23.1钠镁及其化合物

题组训练过关对于反应:2Na2O2+2H2O4NaOH+O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是氧化剂,H2O是还原剂2O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2O2C.该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数目为4eD.每有18 g H2O与足量Na2O2反应,则固体增重4 g【解析】选B。

在Na2O2与H2O的反应中,Na2O2中1价氧原子之间发生电子转移,Na2O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电子转移的数目为2e;根据原子守恒,固体增重质量等于参加反应水中氢原子的质量,即18 g H2O参加反应,固体增重2 g。

【归纳提升】1.当Na2O2与CO2、H2O反应时,每产生1 mol O2,转移2 mol电子。

2.凡分子组成符合(CO)m·(H2)n的物质,a g该物质在O2中完全燃烧,将其产物[CO2和H2O(g)]通入足量Na2O2充分吸收后,固体增重必为a g。

符合这一关系的常见的物质还有:(1)无机化合物:H2、CO及H2和CO的混合气体。

(2)有机化合物:CH3OH(甲醇)、HCHO(甲醛)、CH3COOH(乙酸)、HCOOCH3(甲酸甲酯)、C6H12O6(葡萄糖)等。

【加固训练】为了使宇航员在飞船中得到一个稳定的、良好的生存环境,一般在飞船内安装盛有Na2O2或K2O2颗粒的装置,它的用途是产生氧气。

下列关于Na2O2的叙述正确的是( )是一种白色固体2O2分别与水及CO2反应产生相同量的O2时,需要的水和CO2的质量相等2O2分别与水及CO2反应产生相同量的O2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相等2O2具有强还原性2O2【解析】选C。

Na2O2的颜色为淡黄色,A错误;生成相同量的O2时消耗的水和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相同,但质量不同,B错误;由得失电子守恒知两者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相同,C正确;Na2O2具有强氧化性,D错误。

中考物理基础过关复习集训第十二章简单机械第2节机械效率练习册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中考物理基础过关复习集训第十二章简单机械第2节机械效率练习册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2018年中考物理基础过关复习集训第十二章简单机械第2节机械效率练习册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年中考物理基础过关复习集训第十二章简单机械第2节机械效率练习册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年中考物理基础过关复习集训第十二章简单机械第2节机械效率练习册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第2节机械效率(答题时间:____分钟分值:63分)1. (2016毕节) 简单机械与人类的生产活动息息相关.以下关于简单机械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指甲剪是省力杠杆B。

定滑轮不省力,但能改变力的方向C。

滑轮组既省力,又省距离,还省功D。

斜面的机械效率达不到100%2。

(2017龙东)分别使用定滑轮、动滑轮、两个定滑轮和两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匀速提升同一物体到同一高度处,其机械效率分别为η定、η动、η组(不计绳重和摩擦,设每个滑轮质量相等),则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A。

η组<η动<η定 B。

η动<η定<η组C. η定<η动<η组D. η定<η组<η动3。

(2017长春)如图所示,用相同的滑轮组成甲、乙两个滑轮组,分别将同一物体在相同时间内匀速提升相同高度.若不计绳重和摩擦,比较甲、乙两滑轮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第3题图A. 甲的拉力大 B。

乙的额外功少C。

甲的拉力功率大 D。

乙的机械效率低4. (2017陕西)如图所示,某工地用滑轮组将重为5 000 N 的货物匀速提升6 m,所用时间为20 s,在绳的末端所用拉力为2 200 N,下列说法错误..的是()第4题图A。

新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10课时 整理与练习(1)

新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10课时  整理与练习(1)

第10课时整理与练习(1)教学内容:P102第1---8题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对本单元知识的梳理,建立关于圆的认知结构。

2.进一步掌握画圆的步骤及圆的特征,熟练掌握圆的半径、直径、周长、面积之间的关系。

3.熟练利用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灵活运用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课前准备:多媒体教学设计:一、回顾与整理1.组内交流: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你有什么收获?12.全班交流、整理。

⑴本单元学习了哪些具体的知识?⑵我们是经过怎样的过程获得这些知识的?⑶应用本单元学习的知识可以解决哪些问题?⑷在本单元的学习过程中,你有什么感受和体会?二、练习与应用1.完成练习与应用第1题。

⑴学生独立画圆、计算。

⑵同桌交流:画圆主要分哪几步?怎样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⑶全班交流。

①圆的画法及圆各部分的名称。

②圆有什么特征?③怎样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2.完成练习与应用第2题。

3.完成练习与应用第3题。

2⑴学生独立填表,和同桌说说填的时候是怎么想的?⑵全班展示、交流:①圆的周长、直径、半径之间有什么关系?②已知圆的半径怎样求面积?已知圆的直径怎么求面积?已知圆的周长怎么求圆的面积?4.完成练习与应用第4题。

⑴学生独立计算。

⑵全班交流: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的方法有什么不一样?5.完成练习与应用第5题。

学生先独立计算,再全班交流。

6.完成练习与应用第6题。

学生先独立计算,再全班交流。

7.完成练习与应用第7题。

⑴学生独立计算。

⑵全班交流。

(先算自行车每分钟前进的米数,也就是车轮的周长×100,再3用从家到学校的距离除以每分钟前进的米数。

计算过程中要注意数量单位。

)8.完成练习与应用第8题。

⑴学生独立计算。

⑵全班交流:已知圆的直径,怎样求它的周长和面积?三、总结延伸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问?板书设计:整理与练习(1)r=12d d=2rC=πd 或C=2πrS=πr²教学反思:4。

【分层作业】1.6从结绳计数说起(同步练习)四年级上册数学同步课时练(北师大版,含答案)

【分层作业】1.6从结绳计数说起(同步练习)四年级上册数学同步课时练(北师大版,含答案)

第一单元认识更大的数1.6 从结绳计数说起【基础巩固】一、选择题1.万、十万、百万、千万…这些都是()A.数位B.位数C.计数单位2.自然数的个数是()A.千亿个B.无限个C.千万个D.百亿个3.连续的六个自然数,后三个数的和是99,那么前三个数的和是()。

A.84 B.87 C.90 D.934.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A.算盘是中国古代发明的传统计算工具B.没有最大的自然数C.阿拉伯数字是印度人发明的D.最小的自然数是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最小的自然数是1,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B.计数单位就是数位C.万级有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4个数位D.计算器上的AC键表示关机键二、填空题6.远古时代,为了记下猎物有多少,人们用( )、( )或( )等方式计数。

7.后来,人们发明了一些计数符号,这些计数符号叫做________,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如图,用算盘来表示计数器上拨出的数,需要拨( )颗算珠。

9.我国古代算筹数码有纵式和横式两种,如下图:算筹记数的表示方法为:个位用纵式,十位用横式,百位用纵式,千位再用横式……以此类推,来表示任何自然数,遇零用空位表示.如:根据上面的信息,268用算筹记数的方法表示为( ).10.我会按规律写数.(1)2002,3003,________,________,6006,________,________.(2)6060, 604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960,________.【能力提升】三、作图题11.找规律,画一画.四、解答题12.自然数是怎样产生的?13.一个数省略万位后面尾数是5万,那么这个数最大是多少?最小是多少?【拓展实践】14.“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周易》。

文献记载及考古发现:人类的结绳记事约起源自新石器时代。

(1)仔细观察上图计数方法,请把其他的数画在图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题组训练过关客观题中的定性实验方案的评价1.(2019·全国卷Ⅱ)下列实验现象与实验操作不相匹配的是(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A 向盛有高锰酸钾酸性溶液的试管中通入足量的乙烯后静置溶液的紫色逐渐褪去,静置后溶液分层B将镁条点燃后迅速伸入集满CO2的集气瓶集气瓶中产生浓烟并有黑色颗粒产生C向盛有饱和硫代硫酸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稀盐酸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溶液变浑浊D 向盛有FeCl3溶液的试管中加过量铁粉,充分振荡后加1滴KSCN溶液黄色逐渐消失,加KSCN后溶液颜色不变【解析】选A。

向盛有高锰酸钾酸性溶液的试管中通入足量的乙烯,高锰酸钾被还原为Mn2+,紫色逐渐褪去,乙烯被氧化为CO2,故静置后溶液不会分层,A错误;镁与CO2反应生成氧化镁和碳单质,故集气瓶中产生浓烟并有黑色颗粒产生,B正确;硫代硫酸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稀盐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SO2和S,故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溶液变浑浊,C正确;FeCl3溶液与过量铁粉充分反应生成FeCl2溶液,黄色逐渐消失,加KSCN 后溶液颜色不变,D 正确。

2.(双选)(2019·郴州模拟改编)根据下列实验及现象能推出相应结论的是( )选项实验现象结论A向碳酸氢钠溶液中滴加NaH2AsO4溶液有气泡产生酸性:H2As>H2CO3B向淀粉KI溶液中滴入无色溶液X溶液变蓝色X一定具有氧化性C 向2支均盛有2 mL1.0 mol·L-1KOH溶液的试管中,分别加入2滴浓度均为0.1 mol·L-1的AlCl3和FeCl3溶液一支试管出现红褐色沉淀另一支无明显现象K sp[Al(OH)3]>K sp[Fe(OH)3]D 将3体积SO2与1体积O2混合并通过灼热的催化剂充分反应,产物依次通过BaCl2溶液和品红溶液前者产生白色沉淀,后者溶液褪色SO2与O2的反应为可逆反应【解析】选A、B。

向碳酸氢钠溶液中滴加NaH2AsO4溶液,有气泡产生,说明H2As的酸性较强,即酸性:H2As>H2CO3,故A正确;向淀粉KI溶液中滴入无色溶液X,溶液变蓝色,说明KI被氧化,则无色溶液X具有氧化性,故B正确;向2支均盛有2 mL 1.0 mol·L-1 KOH溶液的试管中,分别加入2滴浓度均为0.1 mol·L-1的AlCl3和FeCl3溶液,由于KOH过量,氯化铝转化成偏铝酸钠,无法判断K sp[Al(OH)3]、K sp[Fe(OH)3]的大小,故C错误;将3体积SO2与1体积O2混合并通过灼热的催化剂充分反应,SO2与O2按照2∶1发生反应,则SO2过量,无法判断SO2与O2的反应为可逆反应,故D错误。

【加固训练】(原创)下列由实验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解析】选B。

通过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来比较非金属性强弱,该实验证明酸性HCl>H2CO3,不能比较非金属性强弱,A错误;浓硫酸使蔗糖脱水碳化,再与C反应生成CO2和SO2,说明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和强氧化性,B正确;Cu与Fe3+的反应不能比较铁和铜的金属性,C错误;石蜡油分解产生的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的气体是烯烃,D错误。

【归纳提升】表格分析型实验题的思维模型主观题中的定性实验3.(原创)某化学研究小组拟制备无水氯化铁,并对产物性质进行研究。

已知:①氯化铁易潮解,加热易升华;②灼热的铁粉与氯化氢可以反应生产无水氯化亚铁和氢气。

回答下列问题:(1)装置D的名称是________。

(2)装置A中导管L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

(3)装置E中盛有的试剂是________,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4)若缺少装置C,对该实验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

(5)装置B中不用直形硬质玻璃管和细导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6)装置连接顺序为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f(填导管接口小写字母)。

(7)工业生产中,会将D中碱石灰换成无水氯化钙,过量的氯气再用氯化亚铁溶液吸收,得到氯化铁溶液。

从FeCl3溶液制得FeCl3·6H2O晶体的操作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装置D是球形干燥管;(2)导管L联通了分液漏斗和圆底烧瓶,作用是平衡压强,使液体顺利滴下;(3)E中盛放的试剂是饱和食盐水,用于除去Cl2中混有的HCl,防止其与铁粉发生副反应,同时避免生成H2与Cl2混合爆炸;(4)浓硫酸用于干燥Cl2,防止水蒸气进入B装置造成产物FeCl3潮解;(5)FeCl3加热易升华,遇冷凝华后易堵塞导管;(6)实验目的是制备无水氯化铁,根据图示可知,装置B为制备氯化铁的发生和收集装置,装置A中制取氯气,氯气中混有HCl和水蒸气,由于制备无水氯化铁时需要加热,且Fe与HCl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氢气与氯气加热易发生爆炸,则氯气必须先用饱和食盐水除去HCl,然后用浓硫酸干燥,无水氯化铁在空气中易潮解,收集器中必须防止空气中水蒸气进入,且吸收多余的氯气,则导管c与盛有碱石灰的干燥管相连,据此连接装置为a→g→h→d→e→b→c →f;(7)从FeCl3溶液制得FeCl3·6H2O晶体的操作步骤是将溶液倒入蒸发皿后、在HCl气流中加热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

答案:(1)球形干燥管(2)平衡压强,使液体顺利滴下(3)饱和食盐水吸收Cl2中的HCl,防止其与铁粉发生副反应,避免生成H2与Cl2混合爆炸(4)水蒸气进入装置B使产物FeCl3潮解(5)防止FeCl3凝华堵塞导管(6)g h d e b c(7)在HCl气流中加热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加固训练】(2020·广州模拟)宇宙飞船可用高氯酸铵(NH4ClO4)与铝粉固体混合物做燃料,点燃时,铝粉被氧化放热引发高氯酸铵分解产生多种气体。

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利用下列装置,对NH4ClO4的分解产物进行探究(假设装置内药品均足量,部分夹持装置已省略)。

回答下列问题:(1)在实验过程中发现装置C中铜粉由红色变为黑色,说明分解产物中有________(填化学式)。

(2)实验完毕后,取装置D硬质玻璃管内的固体物质于试管中,滴加蒸馏水,产生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的气体。

判断实验过程中装置D中镁粉的作用__。

(3)通过上述实验现象的分析,某同学认为产物还应有H2O,可能有Cl2.该同学认为可能有Cl2的理由是__。

(4)为了证明H2O和Cl2的存在,选择上述装置A和下列提供的装置,进行实验:①按气流从左至右,装置的连接顺序为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物质X为________(填化学式)。

(5)实验结论:高氯酸铵分解产生了上述几种物质,则1 mol高氯酸铵完全分解,在200 ℃时生成所有气体的物质的量之和为________mol。

(6)实验开始时,某同学先点燃装置C、D中的酒精灯,再点燃装置A中的酒精灯,实验结束后,通过称量装置D反应前后固体质量的变化计算高氯酸铵的分解率,计算结果将________(填“偏大”或“偏小”)。

【解析】(1)NH4ClO4受热分解产生的气体,经碱石灰干燥后,能使铜粉由红色变为黑色,说明生成了CuO,所以分解产物中含有O2;(2)产生的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的气体为氨气,发生反应为Mg 3N2+6H2O3Mg(OH)3↓+2NH3↑,说明D中固体为Mg3N2,据此可判断NH4ClO4受热分解产物中有N2生成;(3)根据分析可知,NH4ClO4分解产物中含有O2和N2,O2和N2都是氧化产物,根据氧化还原反应规律,还应存在还原产物,从而判断出氯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可能生成氯气;(4)①检验水蒸气和氯气,应该先用H中的物质X检验水的存在,因此物质X为无水硫酸铜;然后再用溴化钾检验氯气,现象是水溶液变为橙黄色;为了防止多余的氯气污染环境,还需要使用尾气吸收装置,所以按气流从左至右,装置的连接顺序为A→H→G→F;②根据分析可知,物质X为CuSO4;(5)根据以上分析可知,NH4ClO4分解生成氮气、氧气、氯气和水,结合电子守恒、原子守恒配平可得:2NH4ClO4N2↑+4H2O+Cl2↑+2O2↑,则1 mol高氯酸铵完全分解,在200 ℃时生成所有气体的物质的量之和为×(1 mol+4mol+1 mol+2 mol)=4 mol;(6)先点燃装置C、D中的酒精灯,再点燃装置A中的酒精灯,会使镁粉与装置中的氧气、氮气反应,造成产物质量偏大,导致计算出的高氯酸铵的分解率偏大。

答案:(1)O2(2)证明NH4ClO4的分解产物中有N2生成(3)O2和N2都是氧化产物,根据氧化还原反应规律,还应存在还原产物,从而判断出氯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可能生成氯气(4)①H G F ②CuSO4(5)4(6)偏大【归纳提升】定性实验设计时需要注意的问题①有水蒸气生成时,先检验水蒸气。

②涉及易燃气体时要防爆炸,如H2还原CuO时应先通H2排尽装置中空气再加热。

③制取易吸水、易潮解或易水解的物质时,应采取措施隔离水蒸气,防止发生副反应。

如制备无水氯化铁固体时,应在制备装置前后加上防止水蒸气进入的装置,营造干燥环境。

④易挥发的液体产物应及时冷却,防止逸出造成损失。

⑤对于需要进行转化才能检测的成分要注意排除干扰。

如检验CO时,应先排除CO中可能混有的CO2,再将CO氧化,防止CO2的存在干扰后续检测。

⑥若试题只给出部分药品和装置,则应给出必要的补充;若给出多余的试剂品种,则应进行筛选。

⑦注重答题的规范性,有些题目要求指出试剂的名称。

如无水硫酸铜、澄清石灰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饱和NaHCO3溶液等。

探究性实验4.(2020·鞍山模拟)工业上常用铁制容器盛装冷浓硫酸。

为研究铁制材料与热浓硫酸的反应,某学习小组进行以下探究活动:【探究一】(1)将已除去表面氧化物的铁钉(碳素钢)放入冷浓硫酸中,10分钟后移入硫酸铜溶液中,片刻后取出观察,铁钉表面无明显变化,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

(2)另取铁钉放入一定量浓硫酸中加热,充分反应后得到溶液X并收集到干燥气体Y。

①甲同学认为X中可能含有Fe3+和Fe2+。

若要确认其中的Fe2+,应选用________(填序号)。

a.KSCN溶液b.铁氰化钾溶液c.盐酸②乙同学取448 mL(标准状况)气体Y通入足量溴水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充分反应后,加入足量BaCl2溶液,经适当操作后得干燥固体2.33 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