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常规-防止患者噎食护理常规

合集下载

简述老年人噎呛的预防要点

简述老年人噎呛的预防要点

老年人噎呛的预防要点包括:
1. 饮食安全:老年人应注意饮食安全,避免食用过大、过硬、过粘、过烫的食物。

2. 咀嚼充分:老年人在进食时应咀嚼充分,慢慢吞咽,避免匆忙进食。

3. 合理搭配食物:老年人应注意合理搭配食物,避免食物过于单一,缺乏营养。

4. 控制食量:老年人应注意控制食量,避免过量进食,导致肠胃负担过重。

5. 防止摔倒:老年人应注意防止摔倒,避免因此导致噎呛等意外事件。

综上所述,老年人噎呛的预防要点主要包括饮食安全、咀嚼充分、合理搭配食物、控制食量和防止摔倒等方面。

老年人噎食护理操作流程

老年人噎食护理操作流程

老年人噎食护理操作流程
一、确认噎食状态
1. 如果老人嘴里有食物,面色潮红,拍打胸口,这可能就是噎食。

2. 如果老人面色渐变地开始变青,意识模糊甚至昏厥,这可能已经是严重的噎食。

二、进行先期护理
1. 让老人保持坐着或站立的姿势,避免躺下,以免食物堵入气管。

2. 问老人是否能自行咳出食物,如果不能则进行后续护理。

三、进行拍打背部护理
1. 把老人的身体横向平放在扶手椅或床上,断开腰部以下的重量。

2. 用掌心用力但又不粗暴地拍打老人的背部,力度要适中,力道从上至下。

重复5-10下。

3. 查看是否咳出食物,如果还是没有效果,进行措施四。

四、进行上颌压护理
1. 老人仰卧在上,护士站在老人头的一侧。

2. 用四指和大拇指从下颌骨向上施加医源性压力,阻断气管,诱导咳嗽反射。

3. 持续5-10秒,查看是否咳出食物,如没效再重复2-3次。

五、及时送院就医
如果以上自助措施长时间无效,可能已严重影响老人的呼吸,应立即致
电120求助,或送到医疗机构就医。

及早处理可能保留老人的生命。

以上就是老年人噎食的基本护理操作流程,在遇到噎食事件时,根据情况实施恰当的步骤,有助于解除老人的窒息危机,保护老年人的安全。

精神科患者饮食护理常规

精神科患者饮食护理常规

精神科患者饮食护理常规
(1)开饭前主班护士负责督促二级患者洗手,副班护士协助一级患者洗手。

(2)餐具选择以不易损坏、易于消毒为原则,每餐后应清洗消毒,需隔离患者的餐具应分开消毒,并由保洁员妥善保管。

(3)病区开饭时,除必要的工作外,全体医护人员均应到患者身边,观察患者的饮食情况。

(4)对于兴奋躁动患者应分开单独进食,并由专人护理,必要时喂食。

(5)对于食欲减退或饮食较少的患者,应尽量劝导其进食或喂食,喂食时要耐心。

(6)对于因药物副作用引起吞咽困难或吞咽反射迟钝的患者,应给予半流质饮食,应特别关注,防止噎食.
(7)对于儿童及年老体弱者、发热患者应给予去骨剔刺易消化的食物。

(8)对于不良饮食习惯的患者,如挑食、偏食、捡食异物、异食癖者应给予纠正,不能过分迁就,使其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9)拒食患者应了解其原因,采取相应护理措施,必要时鼻饲或补液,以保证营养。

(10)设立特殊饮食专座,如老年、防噎食、糖尿病、暴饮暴食、抢食的患者饮食应严格看护,防止意外发生。

噎食的护理

噎食的护理

护理评估:
噎食发生的原因:
1、精神病患者因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出现锥体外系副反应, 出现吞咽肌肉运动不协调,而使食物误入气管。
2、巴金森氏病或其他脑器质性疾病患者,吞咽反射迟钝 而发生噎食;癫痫病人进食时如抽搐发作也可能造成噎 食。
3、颅神经损害患者也可能由于吞咽反射迟钝或消失发生 食物误入气管。
(6)对心跳停搏者,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摩,同时 给予对症抢救处理。专人监护直到病人神志清醒。
(7)预防并发症发生,当取出食物后应防治吸入性 肺炎等。
(8)预防噎食窒息再次发生,适情调整抗精神病药 物剂量,应用药物拮抗精神病药物毒副作用等。
海姆立克急救法
噎食的急救处理流程
护理评价:
1、对噎食窒息患者,抢 救是否及时有效,有无并 发症发生。
二 噎食的急救处理
(1)立即清除口咽部食物,畅通呼吸道。 (2)立即将病人俯卧位,猛压其腰腹部迫使膈肌猛然 上移,使气流将进入气管的食团冲出。 (3)立即用大号针头在环甲软骨上沿正中部位插入气 管,使呼吸道暂时通畅。 (4)进行紧急气管切开,插入气管套管或代用的空心 疗。 (5)经上述处理后,呼吸困难可暂时缓解。对食物仍 滞留在气管内部者,需请五官科医生会诊处理。
4、电抽搐治疗(电休克治疗)后病人意识模糊状态下进 食也可引起噎食窒息。
护理诊断
1、有噎食的可能 与药物副反应,急 骤进食有关。 2、窒息 噎窒息。
护理措施
预防噎食窒息的发生
1、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及抗精神药物的副反应,如锥体外系列反 应(主要表现为运动不能、静止性颤抖、肌张力增高以及静止不 能、烦躁不安、原地踏步等)。对有严重锥外副反应的患者,按 医嘱给予拮抗药物(口服安坦、或肌注东莨菪碱)。
2、加强饮食护理

防噎食护理措施

防噎食护理措施

防噎食护理措施:
1.给予患者软食或稀软的流质、半流质,缓慢进食、协助喂食、不可催促,避免带骨、带刺的食物,禁食年糕、汤圆、粽子等长条的、坚硬的、糯性好的食物。

2.专人看护病人进食,预防其他病人给患者饮食,必要时鼻饲。

陪伴其进食时,要严密观察其进食情况,禁止打闹、玩笑,也不要看电视等,注意力要集中。

3.开餐时注重观察病人的食量、食速,不可催促患者进食、提醒患者细嚼慢咽,注意速度,等前一口食物咽下后再喂下一口,避免进食时讲话,以免发生噎食。

暴饮暴食者让其单独进食,避免抢食或狼吞虎咽。

4.如果是卧床进食,应尽量端坐位进食,进食后30分钟再躺下休息。

5.避免给患者饮(喂)过冷或过热的水,应调好水温,小口饮水和(或)喂水,以免患者发生呛咳。

6.当病人出现锥体外系反应时,可出现紧张、焦虑、恐惧、丧失信心、拒食等情绪反应,医护人员要给予关心、支持、引导,帮助病人放松心情,树立信心,指导合理饮食,保证营养。

精神科患者噎食的预防与护理

精神科患者噎食的预防与护理

精神科患者噎食的预防与护理摘要:目的:探讨精神科患者预防噎食的方法及护理干预措施。

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精神科患者,共60例,选取时间为2019年10月-2020年10月,在对患者护理中,为避免患者出现噎食,将预防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用于其中39例患者护理中,并归为本次研究中的观察组,其余患者则只需接受常规护理服务,视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观察比较。

结果:在两组患者的饮食安全知晓率、抢救时间的比较中,观察组各项指标显著优于另一组,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的评判标准(P<0.05)。

结论:强化预防综合性护理干预的力度,针对可能引起精神科患者噎食情况发生的一些方面,提前向患者进行科学性的指导,包括饮食、体位、应急处理等,实施全面干预,可降低患者噎食的发生概率,保护患者的身体健康。

关键词:精神科;噎食;预防;护理干预;知晓率;效果前言:精神科医院一大科室,内部存在多种精神疾病患者,临床表现为认知、精神等方面出现的各种障碍性问题,自理能力下降,需要身边有人照顾。

目前,精神类疾病尚无彻底根治的方案,患者需长期服药治疗。

不过,药物的长时间使用并非绝对的安全。

据了解,有些精神科患者在吞咽食物时出现噎食的情况,分析原因发现与长期服用精神病药物引起的椎体外系副反应的出现有关,该症状的出现会影响到吞咽肌肉的运动协调性,继而增加患者噎食事件的发生概率。

基于此,医院精神科需加大对患者噎食的重视,并根据患者的情况,制定相应的预防性护理方案,将其贯穿至精神科患者的护理过程中,降低患者噎食事件的发生风险,从而维护患者的生命安全。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收治的60例精神科噎食患者,在患者护理中,按照护理模式的不同应用,将其分组展开实验。

其中,观察组患者共40例,均为男性,年龄最大70岁,最小18岁,对应年龄平均值为(42.65±4.87)岁;对照组平均值为(43.65±3.69)岁。

精神科噎食患者护理常规

精神科噎食患者护理常规

精神科噎食患者护理常规
噎食是指食物堵塞咽喉部或卡在食管的第一狭窄处,甚至误入气管,引起窒息。

精神疾病患者或老年患者发生噎食窒息者较多,精神疾病患者发生噎食的原因多是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发生锥体外系副反应时,出现吞咽肌肉运动不协调而使食物误入气管。

(1)新入院患者需进行噎食风险评估,将高风险喧食患者列入重点患者名单,制订预防措施,定期风险评估。

(2)防噎食患者床头悬挂警示标识,餐厅设防噎食专座。

重点交接班。

(3)进食过程中专人看护,观察进食情况,嘱患者细嚼慢咽,防止抢食或暴饮暴食。

(4)做好陪护家属的宜教工作,如不宜食用蛋糕、馒头、煮鸡蛋、糯米等食品,以免发生噎食。

(5)生活被动,需要喂食的患者,喂食速度要慢,切勿催促患者。

(6)锥体外系反应及吞咽困难较重的患者,给予流质饮食,必要时采取鼻饲饮食或静脉输液补充营养。

(7)进食过程中患者一旦发生噎食,应立即叩背,掏出口腔内食物,并迅速采用海姆利希手法(Heimlichmaneuver),清除咽喉部梗塞的食物。

(8)清除口腔内积食后患者呼吸仍未改善,出现大汗、面色苍白、发绀,昏倒在地时,应立即将患者置仰卧位并肩下垫高,迅速用一粗针头在甲状软骨下缘和环状软骨上缘之间的凹陷处刺人气管,以改善缺氧状况。

(9)迅速通知医生,做好气管插管或切开准备,如有呼吸、心搏骤停者,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等抢救措施。

并做好相应护理和记录。

噎食的护理措施

噎食的护理措施

噎食的护理措施概述噎食是指食物或其他异物阻塞气道,导致呼吸困难的一种突发状况。

噎食是一种常见的急救情况,需要紧急处理以避免严重的后果。

正确的噎食护理措施可以挽救生命,保护患者的健康。

噎食的原因噎食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段,但儿童和老年人是高风险人群。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噎食原因:1.吞咽过大的食物块或未咀嚼的食物2.儿童或幼儿将小型物品放入嘴中3.喝水或进食时大笑或突然吸入空气4.将食物或异物咽下时不小心呼吸5.包括哺乳的婴儿在内的患有神经系统或肌肉问题的人噎食的症状当一个人噎住时,可能会表现出以下症状:1.无法说话或呼吸困难2.紧握喉咙3.面部变色(通常呈蓝紫色)4.无法咳嗽或声音异常噎食的护理措施在处理噎食的急救情况时,幸存的关键在于快速和正确的护理措施。

以下是处理噎食的护理措施:1. 立即判断窒息的程度•轻度噎食:患者能够进行有限的咳嗽,嗓子发出声音,可以让患者尝试继续咳嗽,尽量鼓励患者咳嗽以排出异物。

•中度噎食:患者发出气喘声,但无法咳嗽或哭泣,紧急护理措施需要立即采取,可能需要进行胸部冲压。

•重度噎食:患者无法发出任何声音,喉咙周围皮肤变色,立即进行胸部冲压。

2. 进行胸部冲压•立即站到患者后方,用手放置在患者的胸骨下部。

•用另一只手握拳将拇指指向胸部,然后将手臂从患者的身体内部推向前方。

•使用快速且强有力的运动进行胸部冲压,每次冲压深度约为5厘米。

•重复进行胸部冲压,直到患者呼吸恢复或急救人员到达。

3. 进行人工呼吸如果胸部冲压无效,请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具体步骤如下:•将患者仰面放置,打开气道。

•握住患者的下颌,在保持嘴巴张开的同时,用另一只手捏住患者的鼻子。

•深呼气,然后用嘴对嘴进行吹气,使患者的胸部抬起。

•观察患者的胸部是否有起伏,如果没有起伏,则可能需要进行胸部冲压。

4. 寻求专业医疗帮助无论患者是否得到解救,都需要尽快寻求专业医疗帮助。

解除噎食后,患者可能需要接受进一步的医疗检查和治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防止患者噎食护理常规
患者因吞咽困难,食物积存口腔,阻塞气道或误入气管,发生噎食,引起窒息,需立即停止病入进食,采取急救措施,恢复气道通畅。

噎食发生的原因
1、服抗精神病药引起咽喉肌群失调,发生吞咽困难。

2、脑器质性疾病所致精神障碍患者吞咽反射迟钝。

3、患者食欲亢进,进食速度不能自控,不知饥饱抢食、暴食。

4、电休克治疗后患者未完全清醒。

5、身体虚弱,特别是咳嗽,说话困难无力,卧床喂食者。

以上高危人群可因进食馒头、花卷、包子、蛋黄等团块食物或煎炸食物,不咀嚼即下咽,卡在食道第一狭窄处,压迫呼吸道,导致噎食而突然窒息。

噎食发生后的体征
1.噎食早期:大量食物积存在口腔前部,阻塞气道,患者面部涨红并有呛咳反射。

2.窒息早期:食物卡在咽喉部,患者有胸闷窒息感,食物吐不出,缺氧,呼吸困难,两
眼发直,手乱抓。

3.窒息后期:患者满头大汗,口唇面色青紫,四肢苍白颜冷,大小便失禁,抽搐,呼吸
停止。

防止噎食发生的护理措施
1、掌握患者动态的病情:了解患者用药情况及药物不良反应的表现。

2、患者用餐时要求在饭厅进餐:限制患者进餐速度,做到细嚼慢咽,必要时在照顾桌由护士看护下进食。

3、年老体弱、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吞咽困难者用餐:严密观察,建议进流质食物、糊状食物或静脉维持营养,严防发生意外。

4、严重吞咽困难者:禁止食用煮鸡蛋,禁止喂食,可鼻饲或静脉维持营养。

5、电休克治疗患者需完全清醒2小时后方可进食:在照顾桌进餐,第一餐进食半流食,进食速度要缓慢,护士要观察进食情况。

6、患者大口吞咽或抢食者:避免单独进食,避免进食大块团状食物。

避免患者将吃剩的馒头、花卷、包子等食物带回病室,防止发生意外。

7、患者身体虚弱、咳嗽,说话无力:禁止平卧位喂食。

8、老年人用餐:避免食用干硬、大块、煎炸食物。

9、患者情况良好:食用煮鸡蛋,建议切成4-6小片,缓慢食用。

10、必要时记录患者出入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