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之虚实结合》 课件【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诗歌鉴赏之虚实结合及作用》ppt课件

《诗歌鉴赏之虚实结合及作用》ppt课 件优秀 课件( 实用教 材)
《诗歌鉴赏之虚实结合及作用》ppt课 件优秀 课件( 实用教 材)
好事近·渔父词 朱敦儒 摇首出红尘,醒醉更无时节。活计绿蓑青笠,惯披霜冲 雪。 晚来风定钓丝闲,上下是新月。千里水天一色,看孤鸿 明灭。 【注】朱敦儒,宋高宗绍兴十九年(1149年)辞官离 开朝廷,长期隐居浙江嘉兴。 (1)简析词首“摇首出红尘,醒醉更无时节”一句在 全词中的作用。(6分)
索。几许渔人飞短艇,尽载灯火归村落。遣行客、当此念回程, 伤漂泊。
桐江好,烟漠漠。波似染,山如削。绕严陵滩畔,鹭飞鱼跃。 游宦区区成底事,平生况有云泉约。归去来、一曲仲宣吟,从军 乐。 14.这首词的上片写景很有特色,请简要赏析。(5 分) 动静结合,以动衬静的特色。(2 分)静景是傍晚雨停,桐江波 静,舟船帆落;蓼 草疏淡如烟等等;(1 分)动景是江上渔船 飞、灯火闪烁等等,(1 分)这些动景更加衬托出环 境的静寂。 (1 分) 15.这首词刻画了怎么样的一个词人形象?请结合全词加以分 析。(6 分) 刻画了厌倦仕途,渴望归隐的词人形象。(2 分)上片通过写雨 后所见秋景烘托凄 凉的心情,体现出作者漂泊的孤独和凄苦, 表达出怀乡思归的心情。(2 分)下片写桐江自然美 景和宦途 形成了强烈地对比,表达出自己对游宦生活的厌倦和向往自然的 归隐心理;这样词人 的形象就跃然纸上(2 分)
《诗歌鉴赏之虚实结合及作用》ppt课 件优秀 课件( 实用教 材)
《诗歌鉴赏之虚实结合及作用》ppt课 件优秀 课件( 实用教 材)
下面词中是怎样虚实结合的?
江 城 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 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 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
《诗歌鉴赏之虚实结合及作用》ppt课 件优秀 课件( 实用教 材)
好事近·渔父词 朱敦儒 摇首出红尘,醒醉更无时节。活计绿蓑青笠,惯披霜冲 雪。 晚来风定钓丝闲,上下是新月。千里水天一色,看孤鸿 明灭。 【注】朱敦儒,宋高宗绍兴十九年(1149年)辞官离 开朝廷,长期隐居浙江嘉兴。 (1)简析词首“摇首出红尘,醒醉更无时节”一句在 全词中的作用。(6分)
索。几许渔人飞短艇,尽载灯火归村落。遣行客、当此念回程, 伤漂泊。
桐江好,烟漠漠。波似染,山如削。绕严陵滩畔,鹭飞鱼跃。 游宦区区成底事,平生况有云泉约。归去来、一曲仲宣吟,从军 乐。 14.这首词的上片写景很有特色,请简要赏析。(5 分) 动静结合,以动衬静的特色。(2 分)静景是傍晚雨停,桐江波 静,舟船帆落;蓼 草疏淡如烟等等;(1 分)动景是江上渔船 飞、灯火闪烁等等,(1 分)这些动景更加衬托出环 境的静寂。 (1 分) 15.这首词刻画了怎么样的一个词人形象?请结合全词加以分 析。(6 分) 刻画了厌倦仕途,渴望归隐的词人形象。(2 分)上片通过写雨 后所见秋景烘托凄 凉的心情,体现出作者漂泊的孤独和凄苦, 表达出怀乡思归的心情。(2 分)下片写桐江自然美 景和宦途 形成了强烈地对比,表达出自己对游宦生活的厌倦和向往自然的 归隐心理;这样词人 的形象就跃然纸上(2 分)
《诗歌鉴赏之虚实结合及作用》ppt课 件优秀 课件( 实用教 材)
《诗歌鉴赏之虚实结合及作用》ppt课 件优秀 课件( 实用教 材)
下面词中是怎样虚实结合的?
江 城 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 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 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虚实结合手法课件

问2:新袍是什么?
问3:为什么凉呢?
问:第二句没看懂,第三句没看懂,第四 句也没看懂,怎么办?
下阙: 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 明年此日青云,却笑人间举子忙。
解疑:
问1:“鹏北海,凤朝阳”什么意思?
问2:“又携书剑路茫茫”,又上路了,为什么 用个“又”字?
问3:“明年此日青云”何意?
梳理:
小明是剧中男主角,小华是剧中女主角, 假如小明小华是两位搭班的老师,在剧中 两人感情升温,要建立更加坚固的革命友 谊,小明想向小华表白,你可以为小明设 计几句漂亮的表白话语吗?
“那是202X年2月21日的早上,你一如往 常地走进办公室,我们又因对某个学生 的问题产生了分歧,争执不下,那个时 候的你,嘴角轻扬,温婉可掬,睫毛很 长,面容清丽,我真想这样和你争执一 辈子,小华,我爱你。”
• 请赏析这首词中主要运用的表现手法?
参考答案
• 作者在这首词中主要运用了虚实结合( 或对照)的表现手法。
• 词中实写眼前凄冷的景象,说自己不过 是回乡匆匆经过南楼,满怀的愁绪无法 用花酒来消遣,中间穿插虚写了对二十 年前登临南楼的回忆和对故人的追念。
• 词人将今昔游览的景象与心情进行了对 照描写,曲折含蓄地抒发了忧国伤时的 浓郁愁绪。
写相结合,从而抒发了诗人与友人相聚的喜悦
之情。
↓↓
诗尾联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诗人现在与友 人连骑共行,浮想联翩,仿若往昔与友人同游 一般,眼前与联想的场景交相重叠,从而抒发 了诗人与友人欢聚的喜悦之情。
课堂练习
唐多令 刘过 芦叶满汀洲,寒沙带浅流。二十年重过南 楼。柳下系船犹未稳,能几日,又中秋。 黄鹤断矶头,故人曾到否?旧江山浑是新 愁。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
问3:为什么凉呢?
问:第二句没看懂,第三句没看懂,第四 句也没看懂,怎么办?
下阙: 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 明年此日青云,却笑人间举子忙。
解疑:
问1:“鹏北海,凤朝阳”什么意思?
问2:“又携书剑路茫茫”,又上路了,为什么 用个“又”字?
问3:“明年此日青云”何意?
梳理:
小明是剧中男主角,小华是剧中女主角, 假如小明小华是两位搭班的老师,在剧中 两人感情升温,要建立更加坚固的革命友 谊,小明想向小华表白,你可以为小明设 计几句漂亮的表白话语吗?
“那是202X年2月21日的早上,你一如往 常地走进办公室,我们又因对某个学生 的问题产生了分歧,争执不下,那个时 候的你,嘴角轻扬,温婉可掬,睫毛很 长,面容清丽,我真想这样和你争执一 辈子,小华,我爱你。”
• 请赏析这首词中主要运用的表现手法?
参考答案
• 作者在这首词中主要运用了虚实结合( 或对照)的表现手法。
• 词中实写眼前凄冷的景象,说自己不过 是回乡匆匆经过南楼,满怀的愁绪无法 用花酒来消遣,中间穿插虚写了对二十 年前登临南楼的回忆和对故人的追念。
• 词人将今昔游览的景象与心情进行了对 照描写,曲折含蓄地抒发了忧国伤时的 浓郁愁绪。
写相结合,从而抒发了诗人与友人相聚的喜悦
之情。
↓↓
诗尾联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诗人现在与友 人连骑共行,浮想联翩,仿若往昔与友人同游 一般,眼前与联想的场景交相重叠,从而抒发 了诗人与友人欢聚的喜悦之情。
课堂练习
唐多令 刘过 芦叶满汀洲,寒沙带浅流。二十年重过南 楼。柳下系船犹未稳,能几日,又中秋。 黄鹤断矶头,故人曾到否?旧江山浑是新 愁。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
诗歌鉴赏之虚实结合公开课ppt课件

03
04
虚实结合在诗歌意境营 造中的作用
24
典型案例分析:杜甫《 月夜忆舍弟》、李白《 梦游天姥吟留别》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
2024/1/28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美
01
观察自然、关注细节、体验情感
如何创造美
02
发挥想象、运用语言、表现个性
美的实践与分享
03
鼓励学生创作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并互相交流分享
01
02
03
唐诗中的虚实转换
唐诗中常常通过对景描写 、情感抒发等手法,实现 虚实之间的自然转换。
2024/1/28
宋词中的虚实结合
宋词注重表现内心感受, 通过对梦境、回忆的描绘 ,将虚与实巧妙地结合在 一起。
技巧与特点
唐诗宋词中虚实转换的技 巧包括比喻、拟人、夸张 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以及 意象的组合和变换。
诗歌鉴赏之虚课实件结合公开课ppt
2024/1/28
1
目录
2024/1/28
• 虚实结合基本概念与特点 • 古代诗歌中虚实结合范例 • 现代诗歌中虚实结合实践探索 • 跨文化视角下虚实结合比较研究 • 创作实践与互动环节 • 课程总结与拓展延伸
2
01
虚实结合基本概念与特点
2024/1/28
3
虚实结合定义及作用
2024/1/28
7
《诗经》中虚实相映
虚写手法
运用象征、隐喻等手法,创造意境, 表达情感。
实写手法
虚实结合
《诗经》中常常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 ,既有对现实生活的真实描绘,又有 对理想境界的虚构和想象,形成独特 的艺术效果。
通过描绘具体场景、人物行为等,展 现现实生活。
诗歌鉴赏虚实相生_课件_ppt

诗歌鉴赏 之
虚实结合
二、虚实结合 “实”是指客观存在的实象、事实、 实境。“虚”是指知觉中看不见、 摸不着的虚幻世界和梦境等。一般 情况下,“虚”包括四种类型: 1.虚幻(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 2.已逝之景之境。 3.从对方的角度写为虚 。 4. 设想的未来之境。
题海热身
除夜作 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 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 霜鬓明朝又一年。 •问: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 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 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
虚实结合的作用
①大大丰富诗中的意象, 开拓诗中的意境,为读 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 充实人们的审美趣味。 ②相辅相成形成渲染烘 托,从而突出的中心。 ③有时是相反相成形成 强烈的对比,从而突出 中心的。
课 堂 小 结
1、结合诗句概括实景、 虚景。பைடு நூலகம்2、点关系。
3、说效果(在突出主 旨、营造意境、表 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答 题 步 骤
简言之:分虚实+点关系+说效果
实战演练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 诗。 答案:这首诗前两句实写江楼醉别,橘柚飘香, 江风骤雨。后两句虚写,由眼前情景转为设想 对方抵达遥远的潇湘愁听凄清的猿啼的孤寂与 愁苦的情景。虚实相生,烘托出与友人分别时 的惆怅悲凉的氛围,表达了对友人不舍和牵挂 之情。
参考答案:运用了虚实相生的手法。诗中的“实” 写诗人客居驿站思念家人,“虚”写诗人想象家 人深夜不眠,想念“我”这个远行之人,诗人借助 想象运用以虚写实的手法来表达深切的思家情怀。 ①结合诗句概括实景、虚景; ②点关系:虚实结合,虚实相生,以虚 衬实…… ③效果:前后对比,突出主旨、情感互相映 衬,烘托渲染情绪。
(2024年)诗歌鉴赏之虚实结合说课稿课件

讨论内容
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虚实结合手法,探讨诗人是如何通过虚实结 合来表达主题和情感的。
讨论方式
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看法和感受,同时倾听他人的观点, 进行深入的交流和讨论。
2024/3/26
25
分享各自对于所选诗歌中虚实结合手法理解和感受
分享内容
每组选派一名代表,分享本组对于所选诗歌中虚实结合手 法的理解和感受。
15
04
鉴赏诗歌中虚实结合方法 探讨
2024/3/26
16
抓住关键词句,理解作者意图
抓住实写词句,理解诗歌表面意义
通过仔细阅读诗歌,找出其中实写的词句,如具体的景物、人物、事件等,理解诗歌的
表面意义。
抓住虚写词句,体会诗歌深层内涵
在理解表面意义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诗歌中的虚写词句,如象征、隐喻、夸张等手法 ,体会诗歌的深层内涵和作者的真正意图。
2024/3/26
结合虚实词句,全面把握诗歌主旨
将实写和虚写的词句结合起来,相互印证、补充,全面把握诗歌的主旨和作者的创作意 图。
17
关注背景信息,深入挖掘内涵
1 2
了解作者生平和时代背景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作者的生平和时代背景 ,为深入理解诗歌打下基础。
关注社会现实和历史文化背景
结合社会现实和历史文化背景,挖掘诗歌中所反 映的社会现象、时代精神、民族心理等内容。
2024/3/26
用具体事物象征抽象意义
诗人常常运用具有象征意义的具体事物来表达抽象的概念 或情感。
象征与比喻的结合
诗人在运用象征手法时,常常结合比喻等修辞手法,使诗 歌的表达更加生动形象。
象征手法的多样性
现代诗歌中的象征手法丰富多样,包括意象的象征、色彩 的象征、音响的象征等,这些手法的运用使得诗歌的内涵 更加丰富深远。
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虚实结合手法,探讨诗人是如何通过虚实结 合来表达主题和情感的。
讨论方式
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看法和感受,同时倾听他人的观点, 进行深入的交流和讨论。
2024/3/26
25
分享各自对于所选诗歌中虚实结合手法理解和感受
分享内容
每组选派一名代表,分享本组对于所选诗歌中虚实结合手 法的理解和感受。
15
04
鉴赏诗歌中虚实结合方法 探讨
2024/3/26
16
抓住关键词句,理解作者意图
抓住实写词句,理解诗歌表面意义
通过仔细阅读诗歌,找出其中实写的词句,如具体的景物、人物、事件等,理解诗歌的
表面意义。
抓住虚写词句,体会诗歌深层内涵
在理解表面意义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诗歌中的虚写词句,如象征、隐喻、夸张等手法 ,体会诗歌的深层内涵和作者的真正意图。
2024/3/26
结合虚实词句,全面把握诗歌主旨
将实写和虚写的词句结合起来,相互印证、补充,全面把握诗歌的主旨和作者的创作意 图。
17
关注背景信息,深入挖掘内涵
1 2
了解作者生平和时代背景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作者的生平和时代背景 ,为深入理解诗歌打下基础。
关注社会现实和历史文化背景
结合社会现实和历史文化背景,挖掘诗歌中所反 映的社会现象、时代精神、民族心理等内容。
2024/3/26
用具体事物象征抽象意义
诗人常常运用具有象征意义的具体事物来表达抽象的概念 或情感。
象征与比喻的结合
诗人在运用象征手法时,常常结合比喻等修辞手法,使诗 歌的表达更加生动形象。
象征手法的多样性
现代诗歌中的象征手法丰富多样,包括意象的象征、色彩 的象征、音响的象征等,这些手法的运用使得诗歌的内涵 更加丰富深远。
高考语文复习虚实结合手法课件23张pptx(2024)

04
10
03
现代文阅读中的虚实结 合
2024/1/29
11
散文中,将抽象 的情感、哲理等转化为具体的形 象、画面,增强散文的意境和感 染力。
实写
通过对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事物、 场景的细致描绘,营造出散文的 真实感和生动性。
虚实相生
在散文中,虚与实相互依存、相 互映衬,共同营造出散文独特的 审美效果。
17
作文升格训练
选材用材
指导学生从生活中挖掘典型素 材,并学会运用想象和联想进 行艺术加工。
语言表达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 文章语言准确、生动、形象。
审题立意
训练学生准确理解题意,确立 深刻、新颖的立意。
2024/1/29
谋篇布局
训练学生合理安排文章结构, 使文章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创新思维
鼓励学生打破思维定势,从新 的角度审视问题,提出独特的 见解和观点。
2024/1/29
虚实结合包括化虚为实与化实为虚两种。化 虚为实,将虚幻的事物写得真实可感,化无 为有,化抽象为具体,造成一种如见其物、 如临其境的实境,让读者在回味中感知诗的 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化实为虚,把客观 实在的事物描述成虚幻的景物,以寄托诗人
的某种情思,抒发诗人的某种情怀。
4
虚实结合的意义
16
材料选择的虚实相生
实的方面
选择具有典型性、真实性的材料,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虚的方面
运用寓言、故事、象征等手法,使材料具有隐喻性和多义性,引发读者的思考和联想。
2024/1/29
虚实相生
在选择材料时,既要注重材料的真实性和典型性,又要善于运用寓言、故事等手法,使 文章既具有现实意义,又富有诗意和哲理。
10
03
现代文阅读中的虚实结 合
2024/1/29
11
散文中,将抽象 的情感、哲理等转化为具体的形 象、画面,增强散文的意境和感 染力。
实写
通过对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事物、 场景的细致描绘,营造出散文的 真实感和生动性。
虚实相生
在散文中,虚与实相互依存、相 互映衬,共同营造出散文独特的 审美效果。
17
作文升格训练
选材用材
指导学生从生活中挖掘典型素 材,并学会运用想象和联想进 行艺术加工。
语言表达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 文章语言准确、生动、形象。
审题立意
训练学生准确理解题意,确立 深刻、新颖的立意。
2024/1/29
谋篇布局
训练学生合理安排文章结构, 使文章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创新思维
鼓励学生打破思维定势,从新 的角度审视问题,提出独特的 见解和观点。
2024/1/29
虚实结合包括化虚为实与化实为虚两种。化 虚为实,将虚幻的事物写得真实可感,化无 为有,化抽象为具体,造成一种如见其物、 如临其境的实境,让读者在回味中感知诗的 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化实为虚,把客观 实在的事物描述成虚幻的景物,以寄托诗人
的某种情思,抒发诗人的某种情怀。
4
虚实结合的意义
16
材料选择的虚实相生
实的方面
选择具有典型性、真实性的材料,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虚的方面
运用寓言、故事、象征等手法,使材料具有隐喻性和多义性,引发读者的思考和联想。
2024/1/29
虚实相生
在选择材料时,既要注重材料的真实性和典型性,又要善于运用寓言、故事等手法,使 文章既具有现实意义,又富有诗意和哲理。
《诗歌鉴赏之虚实结合》 课件 (共35张)

《诗歌鉴赏之虚实结合》 课件 (共35张)ppt精品课件ppt优秀课件pp t下载p pt课件 《诗歌鉴赏之虚实结合》 课件 (共35张)ppt精品课件ppt优秀课件pp t下载p pt课件
《诗歌鉴赏之虚实结合》 课件 (共35张)ppt精品课件ppt优秀课件pp t下载p pt课件
古代诗歌鉴赏 之虚实结合
《诗歌鉴赏之虚实结合》 课件 (共35张)ppt精品课件ppt优秀课件pp t下载p pt课件
《诗歌鉴赏之虚实结合》 课件 (共35张)ppt精品课件ppt优秀课件pp t下载p pt课件
二.具体表现
1.当前为实 过去为虚
诗歌中,诗人在描写当前景况时,常插入 作者经历过的,或是历史上发生过的景象,通 过今昔对比来表达诗人内心的情怀。当前景象 为实,已逝景象为虚。
《诗歌鉴赏之虚实结合》 课件 (共35张)ppt精品课件ppt优秀课件pp t下载p pt课件
《诗歌鉴赏之虚实结合》 课件 (共35张)ppt精品课件ppt优秀课件pp t下载p pt课件
知识目标: 1.明确诗歌中虚写和实写的概念; 2.掌握诗歌中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
能力目标: 运用虚实结合相关知识,精准鉴赏,
“春风十里”是虚景,写昔日扬州 城的繁荣景象;而“尽荠麦青青”是实 景,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这一 虚一实、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 昔盛今衰的感慨。
《诗歌 pt课件
《诗歌鉴赏之虚实结合》 课件 (共35张)ppt精品课件ppt优秀课件pp t下载p pt课件
《诗歌鉴赏之虚实结合》 课件 (共35张)ppt精品课件ppt优秀课件pp t下载p pt课件
2.当前为实 将来为虚
诗词中有不少诗句是设想未来 之境,诗人以它来对当前之景当前之情 进行对比或烘托,来抒发心中的情怀, 这也是一种虚实结合。
《诗歌鉴赏之虚实结合》 课件 (共35张)ppt精品课件ppt优秀课件pp t下载p pt课件
古代诗歌鉴赏 之虚实结合
《诗歌鉴赏之虚实结合》 课件 (共35张)ppt精品课件ppt优秀课件pp t下载p pt课件
《诗歌鉴赏之虚实结合》 课件 (共35张)ppt精品课件ppt优秀课件pp t下载p pt课件
二.具体表现
1.当前为实 过去为虚
诗歌中,诗人在描写当前景况时,常插入 作者经历过的,或是历史上发生过的景象,通 过今昔对比来表达诗人内心的情怀。当前景象 为实,已逝景象为虚。
《诗歌鉴赏之虚实结合》 课件 (共35张)ppt精品课件ppt优秀课件pp t下载p pt课件
《诗歌鉴赏之虚实结合》 课件 (共35张)ppt精品课件ppt优秀课件pp t下载p pt课件
知识目标: 1.明确诗歌中虚写和实写的概念; 2.掌握诗歌中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
能力目标: 运用虚实结合相关知识,精准鉴赏,
“春风十里”是虚景,写昔日扬州 城的繁荣景象;而“尽荠麦青青”是实 景,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这一 虚一实、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 昔盛今衰的感慨。
《诗歌 pt课件
《诗歌鉴赏之虚实结合》 课件 (共35张)ppt精品课件ppt优秀课件pp t下载p pt课件
《诗歌鉴赏之虚实结合》 课件 (共35张)ppt精品课件ppt优秀课件pp t下载p pt课件
2.当前为实 将来为虚
诗词中有不少诗句是设想未来 之境,诗人以它来对当前之景当前之情 进行对比或烘托,来抒发心中的情怀, 这也是一种虚实结合。
古代诗歌鉴赏虚实结合ppt课件PPT文档39页

-----李 煜 -----秦 观 -----李清照 -----董解元 -----王实甫
有人评论:后主李煜将“愁”变成水,秦观将“愁”变成随水而流去的物, 李清照又进一步把“愁”搬上了船,而写《西厢记》的董解元却把“愁”从船 上卸下,又驼到马背上去了。至此,也不怪李清照在《声声慢》词末,绝望地 悲鸣,无助的呻吟,撕心裂肺,催人泪下地再写“愁”。
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 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 犹是春闺梦里人。
“无定河边骨”和“春闺 梦里人”,一边是现实,一 边是梦境;一边是悲哀凄凉 的枯骨,一边是年轻英俊的 战士,虚实相对,荣枯迥异, 造成强烈的艺术效果。一个 “可怜”,一个“犹是”, 包含着多么深沉的感慨,凝 聚了诗人对战死者及其家人 的无限同情。
❖ 这种曲折有致、出乎常情的写法,更能 表达诗人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说四 首诗有异曲同工之妙。
➢有评语说:“公本思家,偏想家人思己。”
3、借助修辞化虚为实
诗词中当一些抽象的内容难以表达的时候, 诗人常常不是空洞地抒情,而是借助修辞, 特别是比喻手法化虚为实,使表达的情感易 于捕捉。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休问离愁轻重,向个马儿上驮也驮不动。” 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
诗词中虚实结合常见的几种形式
1. 借助想像虚拟意境 2. 从对方起笔生情 3. 借助修辞化虚为实 4. 借助梦境的描写化虚为实 5. 当前之景为实,已逝之景为虚 6. 置议论的虚实 7. 不置议论的虚实
1、借助想像虚拟意境
想像是虚写的常用方法之一,它有一定的现 实依据,却又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能扩大诗词 的容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歌鉴赏之虚实结合》 课件【优秀课件】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杜甫《月夜》
诗人自己望月思念亲人,却说 妻子望月独自思念自己,小儿女不 懂得思念自己。
《诗歌鉴赏之虚实结合》 课件【优秀课件】
《诗歌鉴赏之虚实结合》 课件【优秀课件】
3.己方为实 对方为虚
在一些抒情诗中,作者常常突破时 空的限制,通过想像将对方的言行摄入 诗中,增强诗词的情趣,扩大诗词的意 境,将所抒发的情感加以深化。因这种 设想着眼于对方,故有人称之为“对写 法”。
《诗歌鉴赏之虚实结合》 课件【优秀课件】
《诗歌鉴赏之虚实结合》 课件【优秀课件】
2.当前为实 将来为虚
诗词中有不少诗句是设想未来 之境,诗人以它来对当前之景当前之情 进行对比或烘托,来抒发心中的情怀, 这也是一种虚实结合。
《诗歌鉴赏之虚实结合》 课件【优秀课件】
《诗歌鉴赏之虚实结合》 课件【优秀课件】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 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
——苏轼的《江城子》 这首词的主要表现手法是虚实结合。上 下片各分为两层。上片先写入梦前的思念, 属于实写;接着写设想相逢的情景,是虚写。 下片先写梦中相见的悲喜,是虚写;后写梦 醒后的感慨,是实写。这样由实而虚,由虚 而实,虚实结合,把对亡妻的思念写得凄切 动人,感人至深。
古代诗歌鉴赏 之虚实结合
知识目标: 1.明确诗歌中虚写和实写的概念; 2.掌握诗歌中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
能力目标: 运用虚实结合相关知识,精准鉴赏,
规范答题。
情感目标: 体悟诗歌抒情委婉含蓄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运用虚实结合相关知识,精准
鉴赏,规范答题。
指出下列诗歌哪些是“实”,哪些是“虚”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夜雨寄北》
诗人实写“巴山夜雨涨秋池” 的眼前之景,虚写将来与妻子西窗 剪烛的恩爱场景。虚实结合,以虚 衬实,表达了对远方爱人的深挚思 念。
《诗歌鉴赏之虚实结合》 课件【优秀课件】
《诗歌鉴赏之虚实结合》 课件【优秀课件】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 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 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 暮霭沉沉楚天阔。
1、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
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虚)
2、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虚) 3、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虚)
4、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虚)
5、执手相看泪眼, 竟无语凝噎。
(实)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虚)
6、飞直下三千尺, (实) 疑是银河落九天。 (虚)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 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 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柳永《雨霖铃》
《诗歌鉴赏之虚实结合》 课件【优秀课件】
《诗歌鉴赏之虚实结合》 课件【优秀课件】
上片除“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 沉楚天阔”外,写的都是眼前实景实事 实情,写词人和心爱的人不忍分别又不 得不别的心情,是实写;下片写对别后 生活的设想,着意描绘词人孤独寂寞的 心情,是虚写。虚实结合,淋漓尽致地 写出了离别的依依不舍。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作者本是自己思念家乡,思念 亲人。偏想象对方如何思念自己。 这种写法比单写自己如何思念对方 来得委婉,但却达到情感双面交代 的效果。因而感情更加深沉,更加 真挚动人,更加富有艺术感染力。
《诗歌鉴赏之虚实结合》 课件【优秀课件】
《诗歌鉴赏之虚实结合》 课件【优秀课件】
《诗歌鉴赏之虚实结合》 课件【优秀课件】
2.仙境为虚
“青冥浩荡不见底, 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 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 仙之人兮列如麻。”
——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
《诗歌鉴赏之虚实结合》 课件【优秀课件】
《诗歌鉴赏之虚实结合》 课件【优秀课件】
4.客观为实 主观为虚
严格地说,写过去、写未来、写对方 都是主观之景,这里为了阐释的方便,我 们用“主观之景”来特指诗词中所描绘的 梦境、仙境、誓愿等等。(想象)
《诗歌鉴赏之虚实结合》 课件【优秀课件】
1.梦境为虚 《诗歌鉴赏之虚实结合》 课件【优秀课件】
一.明辨概念
“实”: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
境。它可以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 具体感受得到,是真实具体的描绘。
“虚”:看不见摸不着的虚象。
是诗人主观意识中存在的,是通过诗 人主观想象得到的部分。
“虚实结合”:是指现实的景、事与想象 的景、事互相映衬交织,一起表达
同一样的情感。是古诗词中重要的艺 术手法之一。
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姜夔《扬州慢》
“春风十里”是虚景,写昔日扬州 城的繁荣景象;而“尽荠麦青青”是实 景,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这一 虚一实、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 昔盛今衰的感慨。
《诗歌鉴赏之虚实结合》 课件【优秀课件】
《诗歌鉴赏之虚实结合》 课件【优秀课件】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 发。羽扇纶巾, 谈笑间, 强虏灰飞烟 灭。”
二.具体表现
1.当前为实 过去为虚
诗歌中,诗人在描写当前景况时,常插入 作者经历过的,或是历史上发生过的景象,通 过今昔对比来表达诗人内心的情怀。当前景象 为实,已逝景象为虚。
《诗歌鉴赏之虚实结合》 课件【优秀课件】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 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 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
——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
作者塑造了三国时周瑜风流儒雅、 才华出众、英俊伟岸的形象,再现了具 有历史意义的赤壁之战时的场景,这是 虚写。对历史人物的景仰和歌颂,正包 含了诗人对自己的现状的不满,虚实结 合,相反相成,在古今对比中抒发作者 的思想感情。
《诗歌鉴赏之虚实结合》 课件【优秀课件】
《诗歌鉴赏之虚实结合》 课件【优秀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