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部分地市中考语文试卷《现代文阅读之语句段落作用题型》汇集

合集下载

2019年中考语文试卷按考点分项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含解析

2019年中考语文试卷按考点分项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含解析

2019年中考语文试卷按考点分项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含解析类文本阅读滨州回家丁立梅①父亲生日,我记着,买了蛋糕和礼物,回家。

②父亲很有些意外,他根本没想到我能记着他的生日。

他高兴得手足无措,在家门口转来转去,一会儿弯腰扶扶倚在墙边的扫帚,一会儿挥手去赶来凑热闹的鸡。

我把买给他的礼物——一件外套拿出来,让他穿上试试,他不好意思起来,装作不在意地说,不就是个闲生日嘛,买什么衣裳。

③我说,爸,闲生日也要过,以后每年我都会替你过。

心下却黯然,父亲都七十有一了,又有几个生日好过?④父亲却满足得“呵呵”笑起来,我看到他混浊的眼里,有亮亮的东西闪现,我的举手之劳,一定在他心里掀起了万顷波澜。

我和母亲在厨房里做饭,就听到他在外面大着嗓门,不厌其烦地告诉邻居二爹,我家二丫头特地请假回来给我过生日。

不就是个闲生日嘛,还给我又买衣裳又买蛋糕的,他补充道。

⑤母亲不屑,母亲说,你爸就爱吹牛。

母亲的脸上,却荡满笑意——母亲也是欢喜的。

⑥饭桌上,不胜酒力的父亲喝多了,他颠三倒四地叨叨:“我真幸福啊!”⑦我笑看可爱的老父亲,心里惭愧,从前的日子,我疏忽父母太多。

好在还有当下的日子,我可以弥补。

⑧出门去,微风轻拂。

午后的村庄,安静得很像一捧流水,只剩下老人和孩子了——其实,孩子也没见着几个。

只有几只狗,主人似的,满村庄溜达,不时吠上一两声。

我以为,它们是寂寞了。

⑨我去田间转悠。

这里,那里,都曾留有我少年光阴。

我在地里挑过猪草羊草。

我在地里掰过玉米,拾过棉花。

我熟悉很多植物:车前子、牛耳朵、婆婆纳、野蒿、黄花菜、苜蓿、菖蒲和苦艾。

一蓬一蓬的苇花,在风中起舞,它们让我的目光,在上面逗留了很久。

⑩一妇人趴在沟边锄草,身子都快躬到地上去了。

她头上花头巾的一角被风撩起,露出里面灰白的发来——竟是那么的老!记忆里,她编一根乌黑的长辫子,健壮结实,挑着担子也能健步如飞。

11 我站定看她,她也看我,许久,她哎呀一声,这不是梅吗?12 我看着她笑,在心里找着话。

2019年浙江省杭州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2019年浙江省杭州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2019年浙江省杭州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一、积累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异乡人这三个字,听起来音色苍凉;“他乡遇故知”,则是人生一快。

一个怯.生生的船家女,偶尔在江上听到乡音,就不觉喜上眉□(shāo),顾不得娇羞,和隔船的陌生男子搭讪:“君家居何处?妾住在横塘。

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辽阔的空间,幽邈的时间,都不会使这种感情褪色:这就是乡土情□(jié)。

民族向心力的凝聚,并不取□(jué)于地理距离的远近。

我们第一代的华侨,含辛茹苦,寄籍外洋,生儿育女,却世代翘.首神州,不忘桑梓之情,当祖国需要的时候,他们都作了慷慨的奉献。

1. 根据拼音,词语空缺处填写汉字。

(1)喜上眉□(shāo)(2)乡土情□(jié)(3)取□(jué)2. 给语段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怯(A.qiè B.què)(2)翘(A.qiào B.qiáo)3. 下列对语段中画横线的词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故知”在句中是“旧知识”的意思。

B. “褪色”在句中是“变淡”的意思。

C. 含辛茹苦:经受艰辛困苦。

D. 桑梓:家乡(古时住宅旁常栽桑树、梓树,后用“桑梓”指代家乡)。

【答案】1. (1)梢(2)结(3)决2. (1)A (2)B3. A【解析】【1题详解】需要注意“梢”的偏旁,与“稍”区分开。

注意“取决”的字形。

【2题详解】(1)“怯”是一个易错字,应读qiè。

故选A。

(2)“翘”是一个多音字,在这里读qiáo,故选B。

【3题详解】A:“故知”意思是“老朋友”。

故选A。

4.古诗文名句填空。

千百年来,中华大地诞生了无数风流人物。

有的洁身自好,“出淤泥而不染,①________”;有的坚守道义,“②________,于我如浮云”;更有舍生取义的英雄,如文天祥,他在经过零丁洋时,写下“③________?④________”的铮铮誓言。

山东东营2019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

山东东营2019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

山东东营2019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壶口瀑布当然这么窄的壶口一时容不下这么多的水,于是洪流便向两边涌去,沿着龙槽的边沿轰然而下,平平的,大大的,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抖落。

不,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的确有那种凝重,那种猛烈。

尽管这样,壶口还是不能尽收这一川黄浪,于是又有一些各自夺路而走的,乘隙而进的,折返迂回的,它们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淌过石板,潺潺成溪;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旋。

还有那顺壁挂下的,亮晶晶的如丝如缕……而这一切都隐在湿漉漉的水雾中,罩在七色彩虹中,像一曲交响乐,一幅写意画……看罢水,我再细观脚下的石。

这些如钢似铁的顽物竟被水凿得窟窟窍窍,如蜂窝杂陈,更有一些地方被旋出一个个光溜溜的大坑,而整个龙槽就是这样被水齐齐地切下去,切出一道深沟……你看,日夜不止,这柔和的水硬将铁硬的石寸寸地剁去。

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

正像一个人,经了许多磨难便有了自己的个性;黄河被两岸的山、地下的石逼得忽上忽下、忽左忽右时,也就铸成了自己伟大的性格。

这伟大只在冲过壶口的一刹那才闪现出来被我们看见。

——梁衡《壶口瀑布》13.试就选文写法上的一个显著特点及作用谈谈你的理解。

(4 分)14.选文语言极富审美价值,试任选角度作简要赏析。

(4 分)【参考答案】13.答案:①抓住特征,尽显自然风采。

示例一突出了壶口狭窄容不下河水,河水向两边涌流或从滩壁散开的情景,呈现壶口瀑布的多样态势,表现其雄奇壮观、如乐如画的审美特性。

示例二突出了石头的多样形态,反映出河水的巨大威力。

②多角度表现自然风貌与魅力。

既正面泼墨于瀑布之水,又侧面落笔于水下之石。

石的束缚是瀑布形态形成的原因,石的形态又展现了河水的伟大力量。

两者互为因果,有力表现了黄河的个性。

③山水风貌与人生哲理自然融合。

示例一作者表现自然山水注重以形传神,呈现山水孕育的精神品质,然后建立起与人生哲理的必然联系,自然升华,水到渠成。

新人教版黑龙江省12市三地2019年中考语文试卷按考点分项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含解析201902201107

新人教版黑龙江省12市三地2019年中考语文试卷按考点分项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含解析201902201107

文学类文本阅读大庆市12.(16分)阅读《最精彩的表演》一文,完成下列各题。

最精彩的表演陈炳熙①梅兰芳正伏在垂着淡青窗帘的南窗底下画兰竹。

他这时已经完全把自己当做一位画家来要求了,他画画不是为了收益,而是为了追求,说转移也未尝不可。

一个艺术家,当被迫必须放弃他的艺术活动时,就必须以另一种艺术活动来填补他的空虚。

②当然,并没有谁不让他表演,恰恰相反,有人巴不得他表演,是他自己谢绝了舞台,千里迢迢移家到香港来过这种淡泊的生活。

而且他早已蓄起了胡须,有什么比这更能表示他断绝粉墨生涯的决心呢!③他画画的另一个原因是,在他心中活着一些孤傲高洁的画家形象,他需要以这些人做风范,坚定自甘淡泊、不慕荣利、清者自清、浊者自浊的做人准则。

白石老人是先生的老师与朋友,此刻又想到了他,笔下陡增豪气。

这是一种神来之势,把几茎劲竹画得气韵不凡,仪态万方,似乎一阵风要把它刮倒,它却摇了几摇,挺立如初....。

然而夫人推开镂花门走进来打断了他,她极轻慢地走到他的身边,把不速之客请求见他的事说了出来。

④在香港中国饭店二楼一间精雅的餐室里,穿着浅色西装、保持着学者风度的日本电影人川喜多长政与中国同行张善琨,在整肃的餐桌前虚左恭候嘉宾。

约定的时间到了,侍者通报梅兰芳已在饭店门前下车。

川喜多慌忙站起来,丢给张善琨一个关照的眼色,便走出餐室门外,目不转睛地盯着楼梯口。

⑤川喜多是目睹过梅先生风采的,他甚至感到先生便装时的气度比在舞台上更有魅力。

他看过先生演出的京剧作品,依川喜多行家的眼光看,作为先生的代表名剧《太真外传》,无论从清新优美的唱腔,妙曼典雅的舞蹈,光艳绝俗的扮相,响遏行云的歌喉诸方面衡量,都已把京剧表演艺术推向绚烂的极致。

至于他在台下,诸如“器宇轩昂”“风度翩翩”等所有常用的形容仪表之美的词句,在表现他的风貌时都显得冗弱无力,以至让人不得不求助于善于状人风仪的《世说新语》。

⑥楼梯下出现了一个老人的伛偻身影,正步履艰难地走上楼来。

2019年中考语文语段应用真题汇编(含解析)

2019年中考语文语段应用真题汇编(含解析)

2019年中考语文语段应用真题汇编(名师精选全国真题+实战训练,建议下载练习)一、选择题1.把下面这句话还原到文段中,最恰当的一项是()句子:已经很少有人能记起这个最单纯的事实了。

文段:①“生命本来没有名字”——这话说得多么好!②我们降生到世上,有谁是带着名字来的?③又有谁是带着头衔、职位、身份财产等等来的?④可是,随着我们长大,越来越深地沉溺于俗务琐事。

我们彼此以名字相见,名字又与头衔、身份、财产之类相连,结果,在这些寄生物的缠绕之下,生命本身隐匿了,甚至萎缩了。

A.①句后B.②句后C.③句后D.④句后【答案】D【详解】考查句子的衔接与连贯。

文段中第②③④句是一个整体,句子中的“这个最单纯的事实”指代的是第②③④句的内容。

故选D。

2.学生刘鹏对长跑缺乏信心,老师用一句话鼓励他。

下列不贴切的一句话是()A.只有不快的斧,没有劈不开的柴。

B.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C.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D.不怕慢,只怕站。

【答案】C【详解】C项是鼓励人们读书的,而这里是学生刘鹏对长跑缺乏信心,要鼓励其坚持下去,肯下功夫。

A、B、D刚好表达了鼓励其坚持、下功夫的意思,故选C。

3.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①那时已经是深秋,露水很大,雾也很大,父亲浮在雾里。

②黄泥是用来砌缝的,这种黏性很强的黄泥掺上一些石灰水豆浆水,砌出的缝铁老鼠也钻不开。

③我起来时,父亲已在新屋门口踏黄泥。

④那天早上父亲天没亮就起了床,我听着父亲的脚步声很轻地响进院子里去。

⑤晃破了便滚到额头上,额头上一会儿就滚满了黄豆大的露珠。

⑥父亲头发上像是飘了一层细雨,每一根细发都艰难地挑着一颗乃至数颗小水珠,随着父亲踏黄泥的节奏一起一伏。

A.①③②④⑥⑤B.④③②①⑥⑤C.④①③②⑥⑤D.①④③②⑥⑤【答案】B【详解】先把握文段的主要内容,这里主要描写的是父亲早起踏黄泥的情景,再结合答案特点,能确定④为首句。

①③句比较,①句中“父亲浮在雾里”,说明我已经起来,这是自己眼前之景。

2019年天津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2019年天津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2019年天津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2019年天津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试卷语文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第Ⅱ卷两部分。

第Ⅰ卷为第1页至第4页,第Ⅱ卷为第5页至第8页。

试卷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答卷前,请你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点校、考场号、座位号写在“答题卡”上,并在规定位置粘贴考试用条形码。

答题时,务必将答案涂在“答题卡”上,答案答在试卷上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祝你考试顺利!第Ⅰ卷1.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摇曳.(yè)亘.古(héng)惟妙惟肖.(xiào)B. 诘.责(jié)伫.立(zhù)哄.堂大笑(hōng)C. 蜷.伏(juǎn)滞.留(zhì)一气呵.成(hē)D. 蓦.然(mò)亢.奋(kàng)忍俊不禁.(jìn)【答案】B【解析】【详解】试题分析:A.亘.古(héng)-(gèn); B.正确;C. 蜷.伏(juǎn)-(quán);D.忍俊不禁.(jìn)-(jīn)。

故答案为B。

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校园艺术节开幕式上,校长首先致辞:“艺术就像蓝天上舞动的云霞,时而洁白如雪,时而五彩缤纷,时而柔曼,时而辉煌热烈……艺术可以让人生充满诗意,时时处处我们的生活。

让我们从热爱艺术开始,热爱生活吧!”热情洋溢的讲话深深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A. 轻快点缀感慨B. 轻盈连缀感慨C. 轻盈点缀感染D. 轻快连缀感染【答案】C【解析】【详解】试题分析:(1)轻快:不费劲儿;轻松愉快。

轻盈:形容人或物(女子、蝴蝶等)动作、姿态轻柔优美漂亮。

所描写的对象是“舞动的云霞”,所以应该选用“轻盈”。

(2)点缀:指衬托、装饰。

主要表示加以装饰,使事物变得更加好看的意思。

2019年山东省东营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2019年山东省东营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2019年山东省东营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语文试题(总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务必将你的姓名、座号和准考证号按要求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

2.本试题不分ⅠⅡ卷,所有答案都写在答题卡上,不要直接在本试卷上答题。

3.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在对应的答题卡区域,不得超出规定范围。

一、积累运用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果实馥郁的香气没有让咏唱角.逐的鸟儿们沉醉,却将山野熏成了檀紫、猩红、金黄和蚕白,而那àn然失色的叶子从果实的缝隙中悄无声息扑向沉默的土地。

①角____②àn____【答案】 (1). ①jué (2). ②黯【解析】【详解】考查对汉字字音字形的辨析与书写。

“角”多音字,jiǎo、jué,“角逐”读作“jué”,“黯”不要写成“暗”。

2.依次填入下列句中空缺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①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应对重大挑战、重大风险、解决重大矛盾,迫切需要迎难而上、挺身而出的担当精神。

②当的现代社会与传统文化有了一次次美丽的“邂逅”,中华文化基因逐渐苏醒,这危机中的微熹,则弥足珍贵。

③加快实施教育扶贫工程,让贫困家庭子女都能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贫困代际传递。

A. 抵制喧嚷阻挠B. 抵制喧嚣阻挠C. 抵御喧嚷阻断D. 抵御喧嚣阻断【答案】D【解析】【详解】考查对近义词的理解。

抵制:阻止,抗拒,排斥的意思。

抵御:抵抗,防御外敌的意思。

“风险”不能说“抵制”,排除AB。

喧嚣:声音大而嘈杂、吵闹之意。

喧嚷:(好些人)大声地叫或说。

②句语境应是“喧嚣”,排除C,故选D。

3.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从国际上看,能成功从中等收入跨越到高收入的国家实际上是凤毛麟角....的,中国这么大的经济体要成功跨越,面临的挑战更大。

B. 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文学艺术蓬勃发展的背景下,科幻电影《流浪地球》的出现看似异军突起,实则厚积薄发....。

2019年山东省青岛市中考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2019年山东省青岛市中考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2019年山东省青岛市中考语文试卷副标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9.0分)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绿茵茵...的草地,踩在上面软软的,空气里弥.(ní)漫着青草味儿,置身其中,我们仿佛回到了童年。

B. 展览馆里,一只泥塑小猪半蹲在地上,眼珠瞥.向一侧,嘴角露出狡黠.(jié)的微笑,显得俏皮又灵动。

C. 优秀的传统并不是静止不动的历史沉淀物,而是亘.(gèn)古绵延的长流,这是不言而喻....的。

D. 北京世园会 5G 体验馆里,高清投影投射的画面上,老人笑脸上的褶.(zhě)皱清晰可见,给人极大的视觉震憾。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儿童剧《芝麻开门》剧情抑扬顿挫....,台词诙谐幽默,受到现场观众的热烈称赞。

B. 春天的公园,阳光明媚,草长莺飞....,我们一家人徜徉其中,尽享美景。

C. 在海军建军 70 周年阅兵式上,人民海军挥戈闯大洋,砺剑海天间,民族自豪感在我们心中油然而生。

.....D. 先进文化理念是科技创新的思想源泉,科技创新推动文化产业转型升级,文化和科技是相辅相成....的。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原创节目能否获得市场成功和良好反响,关键是能从观众观看愿望中寻找契合点。

B. 前不久,“中国品牌日”活动在上海举行,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产品的魅力。

C. 面对停车难的问题,多管齐下的治理方式,让青岛的停车现状大为提升。

D. 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后,可以捕捉到用户心情、体温的变化,为用户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服务。

二、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4.根据提示默写诗文。

①《论语•学而》中曾子认为每天都要多次自我反省,其中“______?______”一句,是反省和朋友交往是不是能做到诚实守信。

②《次北固山下》中,“______,______”一句,写出了春天潮水涨满后,江水浩渺,江面似乎与岸齐平的开阔景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部分地市中考语文试卷《现代文阅读之语句段落作用题型》汇集一.《大师治学》①林语堂短暂的执教生涯和他漫长的著述生涯比起来,更像是人生中一段插曲。

但以今天的眼光来看,林语堂却足以成为素质教育的代言人。

②林语堂曾经在东吴大学法学院兼了一年的英文课。

这天是林语堂的第一堂课。

他带了一个大包到教室,学生们还以为这里面装的都是教学资料,心想这位拥有哈佛大学文学硕士和德国莱比锡大学语言学博士文凭的老师果然深不可测。

③不料,林语堂上了讲台,把包倒过来,往讲台上一倒,只见满满一堆带壳花生稀里哗啦全落在了台上。

林语堂抓起一把花生,分给前面的学生,并请诸君自便。

大家你看我我看你,谁也不敢先动手。

林语堂笑道:“吃花生必吃带壳的,一切味道与风趣,全在剥壳。

剥壳愈有劲,花生米愈有味道。

”他顿了顿,接着说道:“花生米又叫长生果。

诸君第一天上课,请吃我的长生果。

祝诸君长生不老!以后我上课不点名,愿诸君吃了长生果,更有长性子,不要逃学,则幸甚幸甚,三生有幸。

”④学生们闻言哄堂大笑。

林语堂趁机招呼学生:“请吃!请吃!”课堂里立即响起了一片剥花生壳的声音。

等到花生吃完,林语堂随即宣布下课。

⑤此后林语堂讲课,果然没有学生缺课,而且还有很多外来的学生慕名赶来偷师。

⑥更绝的是,林语堂所执教的课程,竟然从不举行考试,每到学期最后一节课的时候,林语堂便端坐在讲台上,随手捡起学生的花名册一一唱名,念到名字的学生依次站起来。

这时,林语堂便如相面先生一般,细细把这个学生打量一番,然后在成绩册上记上一个分数,这就是该生本学期的成绩了。

林语堂“相面打分”的故事堪称教育界的一大奇闻,并引起了一些老师的模仿。

⑦林语堂这样做的直接原因是他对刻板的考试制度的厌恶,他说:“倘使我只在大学讲堂演讲,一班56个学生,多半见面而不知名,少半连面都认不得,到了学期终叫我出10个考题给他们考,而凭这10个考题,定他们及格不及格,打死我我也不肯。

”他还把考试比成大煞风景的“煮鹤”,说:“恶性考试艺术就是煮鹤艺术,可惜被煮的是我们男女青年。

”⑧令人称奇的是,那些被林语堂“相面打分”过的学生接到自己的成绩后个个心服口服,没有一个人上校长那投诉,而且大家公认林语堂相面打下的分数,其公正程度,远超过一般以笔试命题计分的方法。

其实,林语堂记忆力超群,他平时在上课的时候,通过提问、交流等方式早已对每一个学生知根知底,他的这种相面打分看似及其随意,实际上是在了解了每一个学生的水平之后作出的合理决断,比起偶然性很大的一次考试反而更显出其公平。

14.第①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2分)15.本文第③段描写林语堂、有神态描写,还有_______描写、_______描写。

(2分)16.林语堂“相面打分”公正公平的原因是什么?(4分)17.文中第⑦段画横线的句子浸透着林语堂强烈的情感,极富感染力,请简要分析是如何表达的。

(4分)18.阅读以下两则林语堂的经典名言,结合本文内容,谈谈你心目中的好老师应该具有怎样的品质?(5分)名言一:让我和草木为友,和土壤相亲,我便已觉得心满意足。

我的灵魂很舒服地在泥土里蠕动,觉得很快乐。

名言二:人生不过如此,且行且珍惜,自己永远是自己的主角,不要总在别人的戏剧里充当着配角。

二.奶奶的粽子韩逸萌①“粽子香,香厨房。

艾叶香,香满堂。

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

”端午的歌谣是清晨的布谷鸟起得调,脆生,清亮,故乡从仲夏夜的梦中醒来,惺忪中瞅见阶前的青草里,缀满昨夜露珠的清香。

②奶奶的细碎的步伐,踩一地晨露的湿润,粗糙的手掌摩挲着我绒软的头发,我想在清凉的晨风中再赖会儿床,可端午的歌谣已在奶奶的厨房里吟唱,睡意便在那芬芳之中忽而散去。

③端午的香先是粽叶的清香,墨绿的叶子有竹叶可爱的形状和艾草气味的清爽,奶奶将两束叶子散乱地铺在白瓷的盆里,再浇一壶滚烫的水,水汽升起,携裹着袅袅清香,如同沸水冲茶,将叶里蕴着的香气点染出来,那香气就像活了一般,在奶奶手里,清香原来可以生长。

④我去看那泡了一夜的米,一粒粒透亮饱满,此时都相互倚着,慵懒得沉甸甸,像是饮了一夜的琼浆,浓睡不消残酒。

奶奶的粽子简单至极,只放红枣和糯米,青翠的叶裹红白的馅,不腻不甜,原始、纯粹,却有着独特的甘醇,令我的童年深深迷恋。

⑤我着迷的是奶奶包粽子的过程,三层粽叶错落着搭好,轻轻展开、抹平,两手轻轻一弯,便弯出小小的圆锥形状,一撮米添在尖尖的角里,捏三颗红枣点在米中,再一撮米盖在上面。

奶奶不会让枣露出米外,于是红枣的汁液不会流出,全都浸在米里,不放糖,却更香更甜。

奶奶的大手紧紧捏着盛满馅的粽叶,一根线绳紧紧绕过,缠两圈,系住,便成了一个精巧的四个角的粽子。

我赶紧捧过来,细细地看,满心满眼地喜欢。

我也试图包一个,铺好粽叶,弯成小圆锥,放米和枣,去总是捏不住粽叶,缠不紧线,总是漏了米,或者包成了三个角的平面。

奶奶笑着说:“俺妮儿手小,不是干活的命,一定清清闲闲享一辈子福。

”端午的阳光照在奶奶的背上,我坐在奶奶投下的影子里想,享一辈子福是不是每天都可以吃奶奶包的粽子……⑥粽子在锅里咕嘟咕嘟地响,是端午的歌谣最贴切的唱腔,香气从厨房溢出,氤氲在整个院子上空,我不住地扒在门口张望,奶奶说,妮儿不急,越煮越香。

奶奶的粽子包了三层叶,煮的时间越长,米越软糯,越能浸透叶的清香。

奶奶把火烧得细长,我在过午的温热中睡去……醒来时,粽子便已煮好,奶奶已经凉在盘里。

我捧起一只粽子,我觉得奶奶的粽子像是有生命,要用一只来做量词,轻轻拉一下,线绳便解落,展开粽叶,精致的四个角的粽子煮得透亮,微微地染了青绿,第一口是叶的清香,第二口是米得甜糯,我不爱吃红枣,奶奶用筷子轻轻划出,只留下那被枣浸得微红甜香的米。

奶奶说小孩儿吃了肚胀,便用那粗粗硬硬的手轻轻揉着我吃得圆滚滚的肚子……⑦我在端午的歌谣中成长,门前的小树隔年盈尺,奶奶却在我的鲜嫩反衬下日渐白头。

我后来吃过八宝粽、蛋黄粽、鲜肉粽,却都不及奶奶的粽子有着最纯粹的清香;我后来见过长长的竹筒粽、缠着五彩线的迷你粽,却都不及奶奶那过着错落搭开的三层粽叶。

奶奶的粽子在每个端午,温柔敲打我回忆的味蕾。

⑧端午的歌谣又响起,奶奶的粽子隔着时光和故乡,与我相思凝望。

22.本文的线索是__________________,围绕这个线索,作者依次写了奶奶为包粽子做精心准备、奶奶包粽子的灵活、煮粽子的漫长、我睡醒后吃粽子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23.文章第①段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4分)24.阅读文章,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4分)(1)联系语境,揣摩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2分)我轻轻捧起一只粽子,我觉得奶奶的粽子像是有生命。

(2)结合上下文,谈谈你对第⑤段中画线句子的理解。

(2分)奶奶笑着说:“俺妮儿手小,不是干活的命,一定清清闲闲享一辈子福。

”25.奶奶的粽子无论配料还是做工都“简单至极”,为什么却会“在每个端午,温柔敲打我回忆的味蕾”?(3分)26.在作者心里,故乡是奶奶手中一只只香甜的粽子。

对于青春年少的你来说,故乡又是什么呢?请用一段话描述你对故乡的理解。

(至少使用一种修辞,不少于40字)(3分)22.联系实际,谈谈对结尾画线句子的理解。

(5分)(三)阅读《乡土情结》(节选),完成24~29题。

(13分)(1)“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方魂牵梦萦的土地。

得意时想到它,失意时想到它。

逢年过节,触景生情,随时随地想到它。

辽阔的空间,悠邈的时间,都不会使这种感情褪色:这就是乡土情结。

(2)人生旅途崎岖修远,起点站是童年。

人第一眼看见的世界,就是生我育我的乡土。

他从母亲的怀抱,父亲的眼神,亲族的逗弄中开始体会爱。

乡土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融化为童年生活的血肉,不可分割。

而且可能祖祖辈辈都植根在这片土地上,有一个悲欢离合的家。

在听祖母讲故事的同时,就种在小小的心坎里。

邻里乡亲,早晚在街头巷尾、桥上井边、田塍篱角相见,音容笑貌,闭眼塞耳也彼此了然,横竖呼吸着同一的空气,濡染着同一的风习,千丝万缕沾着边。

一个人为自己的一生定音定调定向定位,要经过千方百计的探索,前途充满未知数,但童年的烙印却像春蚕作茧,紧紧地包裹着自己,又像文身的花纹,一辈子附在身上。

(3)“金窝银窝,不如家里的草窝。

”但人是不安分的动物,多少人仗着年少气盛,横一横心,咬一咬牙,扬一扬手,向恋恋不舍的家乡告别,万里投荒,去寻找理想,追求荣誉,开创事业,富有浪漫气息。

有的只是一首朦胧诗,为了闯世界,多数却是沉重的现实主义格调:许多稚弱的童男童女,为了维持最低限度的生存要求,被父母含着眼泪打发出门,去串演各种悲剧。

人一离开乡土,就成了失根的兰花,逐浪的浮萍,飞舞的秋蓬,因风四散的蒲公英,但乡土的梦,却永远追随着他们。

浪荡乾坤的结果,多数是少年子弟江湖老,黄金、美人、虚名、实惠,都成了竹篮打水一场空。

(4)安土重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

但百余年来,许多人依然不得不离乡别井,乃至漂洋过海,谋生异域,出国华工不下千万,足迹遍世界。

美国南北战争以后,黑奴解放了,我们这些黄皮肤的同胞,恰恰以刻苦、耐劳、廉价的特质,成了奴隶劳动的后续部队,他们当然做梦也没有想到什么叫人权。

为了改变祖国的命运,孙中山领导的革命运动发轫于美国檀香山。

第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很多曾在法国勤工俭学。

改革开放后的出国潮,汹涌澎湃,方兴未艾。

民族向心力的凝聚,并不取决于地理距离的远近。

我们第一代的华侨,含辛茹苦,寄籍外洋,生儿育女,却世代翘首神州,不忘桑梓之情,当祖国需要的时候,他们都做了慷慨的奉献。

(5)“美不美,故乡水;亲不亲,故乡人。

”此中情味,离故土越远,就体会越深。

科学进步使天涯比邻,东西文化的融合交流使心灵相通,地球会变得越来越小,但乡土之恋不会因此而消失。

(文章有改动)24.文章开头引用王维诗的作用是什么?(2分)25.根据选文第(2)段,概括乡土给人们打下的“童年的烙印”是:父母家族的关爱、、悲欢离合的家史、。

(2分)26.既然“金窝银窝,不如家里的草窝”,为什么有些人又要告别家乡?选用文中语句作答。

(2分)27.“人一离开乡土,就成了失根的兰花,逐浪的浮萍,飞舞的秋蓬,因风四散的蒲公英。

但乡土的梦,却永远追随着他们。

”这个句子用了哪些修辞?表达了什么含义?(2分)28.作者为什么把“乡土情感”说成是“乡土情结”?(2分)29.央视“新闻联播”近日以“为了南水北调”为专题连续报道,为了缓解北方水荒,广大库区移民响应号召,义无反顾地背井离乡。

虽说故土难离,他们却能生生割舍乡土情结,你如何看待这种义举?(不得超过30字,3分)四.如果龙应台①他一上来我就注意到了。

老伯伯,留着平头,发色灰白,神色茫然,有点像个走的孩子。

他裹着—件浅褐色的夹克,克,一个皮包挂在颈间,手里拄着拐杖,步履艰难地走进机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