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家沟金矿矿床地质简介

合集下载

谢家沟金矿矿床地质简介

谢家沟金矿矿床地质简介

谢家沟金矿矿床地质特征第一节控矿剪切带特征一、剪切带的一般特征谢家沟金矿区及其外围发育一组平行产出、总体走向NE30°的韧性剪切带构造,产状115~120°∠75~85°,矿体为韧性剪切带构造所控制。

每一条韧性剪带宽50~80m不等。

图3-7 谢家沟金矿控矿模式图第二节矿体地质特征该矿床主要脉带为3号脉带。

目前工程已基本控制的主要脉带有3号脉带,矿体赋存在NE300延伸,宽80-100m的剪切带中。

一、3号脉带:3号脉位于F3断层的下盘,为目前控制储量最多的脉带,由3-1、 3-2、表3-6 矿脉特征一览表3-3、3—4、3-5、3-6、3-7、3-22八个矿体组成,其资源储量占矿床总储量的70.2%,主要分布在基线东0-80米范围内。

矿化体严格受剪切带控制,工业矿体虽然在走向上有时尖灭,矿化蚀变带沿走向非常连续稳定。

① 3-1#矿体:80线至115线之间,走向延伸控制长度1000余米,延深控制从259m水平至-250m水平,近600余米。

259m标高至327标高水平95线附近形成工业矿体。

四条矿脉走向均为NE15°-20°,呈左行雁行式排列。

单矿体体厚度3-15m不等,品位4-8×10-6,以蚀变岩型矿化为主。

在主应变带中心和脉体边部NW向节理发育地段形成石英-硫化物细脉群矿体,局部地段也见50-80cm宽的石英硫化物脉。

富矿体呈襄状或豆荚状产出,在走向上和倾向上延伸均不大。

矿脉体北部为F3断层截断,上盘矿体呈左行移位,但移位距离不超过10m,矿体下盘矿体相对上移,而上盘矿体相对下移,位移距离不超过20m。

矿体矿化不均匀,沿走向,倾向品位变化均较大,局部富矿段品位超过200×10-6。

另外,矿体为NW向脉岩截断,但在走向上没有形成较大位移。

而在脉岩两侧矿体品位升高易形成富矿体,表明脉岩形成过程中,具有一期重要的叠加成矿作用。

陕西省旬阳县家金沟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陕西省旬阳县家金沟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陕西省旬阳县家金沟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家金沟金矿位于陕西省旬阳县境内,是一处富含金矿资源的矿区。

该矿区地质特征复杂,经过多年的勘探和研究,发现了一些重要的找矿标志,以下将对家金沟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进行详细介绍。

一、地质概况家金沟金矿地处秦岭成矿带,地处南北走向的断裂带上。

在地质构造上,该矿区处于多次构造运动的影响下,形成了地质构造复杂、岩性多样的地质背景。

区内岩性主要分布为花岗岩、片麻岩、石英岩、片岩和千枚岩等。

矿区地质构造呈北北东-南南西向展布,受多期构造运动的影响,形成了斑状、线状、块状构造,构造风化破碎作用发育。

地层与构造发育程度较好,构造破碎和节理发育。

二、地质特征1. 矿体岩脉家金沟金矿矿体呈条状展布,一般为石英脉或方解石脉,单脉宽0.1-2米,有时达5米以上,脉岩与围岩之间明显的结构、组分变化。

2. 矿体赋存特征矿区富含金矿资源,其主要赋存形式为石英脉中的黄铁矿,金矿以金粒、蚀变金石、黄铁矿中游离状态等形式存在,常见的矿物有金、银、黄铁矿、方铅矿等。

3. 矿区蚀变矿区蚀变主要发育在脉岩及其围岩之中,主要表现为石英脉和蚀变围岩的石英蚀变。

蚀变矿物主要是石英、碳酸盐矿物及硅质矿物。

大部分蚀变矿物呈网、柱状构造,也有少部分呈片状构造。

三、找矿标志1. 地质构造特征家金沟金矿区地质构造特征明显,主要以北北东-南南西向的断裂构造为主,同时伴随着多期构造运动的影响,形成了多矿质构造,并在构造带的夹里分布了多条次级构造。

在区内还有多次、多期的构造带。

2. 地球物理特征地球物理勘探表明,家金沟金矿区具有很好的矿床物理特征,该区域的地震、重力、电阻率等测定结果具有一定的找矿意义。

3. 矿体展布特征家金沟金矿矿体呈条状展布,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连续性,显示出矿脉的在矿区内呈带状展布。

4. 矿化脉石特征矿区针对富含金矿资源的矿脉岩石展开研究后发现,在矿体中石英脉与围岩之间具有明显的构造、组分变化。

家金沟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对于该地区的找矿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科学、合理地充分利用区域内的地质构造特征、地球物理特征和矿体赋存特征,将有望为该地区的金矿资源开发提供有力的支撑。

山东招远谢家沟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浅析

山东招远谢家沟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浅析

号 、 号 、 、0号 、2号带 ,它们 近 平行 产 出,间 7 3号 1 1
距 2  ̄2 0m, 向 1 。 0 , 向 S 倾 角 8 。 0 0 走 5~3 。 倾 E, 2 ~ 8 。 矿 化 蚀 变带 规 模 不 一 , 5 ~2 0I,但 走 向 7, 宽 O 0 I T 上稳 定 ,延长最 大 可 达 15 0r。本 区矿 体 中具 工 0 n
自然金等 , 脉石 矿物 有方解 石 、 英 、 石 白云母 、 云母 绢 和绿 泥石 等 。赤 铁 矿 、 铁矿 、 雀石 等次 生 氧化 矿 褐 孔
物 只在矿 脉 的近 地 表发 育 , 而其 他 原生 矿 物 在 不 同
矿脉 或 同一矿 脉不 同标高 的分布 存在 一定 差异 。 矿石结 构 主要有交 代溶 蚀结 构 、 代残 余结 构 、 交 维普资讯 Fra bibliotek维普资讯
第2 2卷 第 2期
张群喜等: 山东招远谢家沟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浅析
15 0
系统 , 现为 NNW 向的一 系列 中基 性脉 岩群 , 主 铜 矿含量 明显 偏 高 , 时 可 见绢 英 岩 透镜 体 内发 育 表 为 有 成 矿期后 构造 , 脉 岩 的侵 入 对 成矿 有 富集 改造 作 宽达 2c 以 上 的 黄 铜 矿 团块 ( 但 m 3号 井 10水 平 东 8 用, 使脉 岩两侧 的矿体 中发育 走 向 NW 的含 金硫 化 穿 , 岩下 盘 附 近) 具 有后 期 叠 加 成 矿 的 特点 。石 脉 , 物石英 脉 ; NNE 向的压 扭 性 构 造 系 统 , 现 为 矿 英 脉型 矿体 可能是 较 晚成矿 的 , 主 要赋存 于钾 化 、 ④ 表 它
图 2 谢 家 沟 金 矿 区构 造 纲 要 图

胶东地区谢家沟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胶东地区谢家沟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世界有色金属 2021年 2月下52找矿技术P rospecting technology胶东地区谢家沟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王文钰,邢晓平(山东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六地质大队,山东 威海 264200)摘 要:谢家沟金矿床受控于招远—平度断裂带之次级北北东向韧性剪切带,区域金矿床资源丰富,找矿潜力较大。

研究表明:谢家沟金矿床严格受控于北北东向韧性剪切带,属于同韧性剪切带蚀变岩型矿化类型;初步圈定金矿化脉8条,地表控制长度可达1km,矿石品位较高,找矿潜力巨大;谢家沟金矿床受韧性剪切带和岩浆岩的共同作用较为明显,尤其是尤其闪长玢岩脉对金矿化的叠加作用极为明显,矿石中黄铁矿和黄铜矿等硫化物含量明显增加。

关键词:胶东地区;金矿床;地质特征;找矿标志中图分类号:P618.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65(2021)04-0052-2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Prospecting Criteria of XiejiagouGold Deposit in JiaodongAreaWANG Wen-yu,XING Xiao-ping(The Sixth Geological Brigade of Shandong Bureau of Geology and mineral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Weihai 264200,China)Abstract: Xiejiagou gold deposit is controlled by the secondary northeast ductile shear zone of Zhaoyuan-Pingdu fault zone, which is rich in gold deposits and has great prospecting potential.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Xiejiagou gold deposit is strictly controlled by the NNE ductile shear zone and belongs to the mineralization type of altered rock in the same ductile shear zone.Eight gold veins were preliminarily delineated, the surface control length could reach 1km, the ore grade was high, and the prospecting potential was huge.The xiejiagou gold deposit is obviously affected by the joint action of ductile shear zone and magmatite, especially the superposition action of diorite porphyrite vein on gold mineralization is very obvious, and the content of sulfide such as pyrite and chalcopyrite in the ore increases obviously.Keywords: Jiaodong region;Gold deposit;Geological features;Prospecting marks胶东半岛是我国重要的黄金储备基地和生产基地,区内金矿资源丰富,具有良好的找矿潜力,如焦家破碎蚀变岩型金矿床等。

山东谢家沟矿区金矿体地质特征及其深部资源详查评价

山东谢家沟矿区金矿体地质特征及其深部资源详查评价

控 制 的脉带 有 1 号脉 带 、0号 脉 和 1 1 2号脉带 。总计
工 程控 制 1 l 和 12 储量 近 3 6 . k 。 1b级 2 b级 74 8 g 5 () 脉带 : 脉位 于 F 断层的下盘 , 目 13号 3号 , 为 前 控 制储 量最 多 的脉 带 ,由 3 1 - 、— 、— 、— — 、3 2 3 3 3 4 3 5 3 6 3 7和 3 2 、- 、 - — 2等 8个 矿体 组 成 , 资 源储 量 占 其 矿 床总 储量 的 7 .%, 02 主要分 布 在基 线 东 0 8 范 ~ 0m
谢 家 沟 矿 区 位 于 山东 省 招 远 市 城 区 南 西 6k m 处 , 政 区划 隶 属 招 远 市 罗 峰 街 道 办 事 处 。探 矿 权 行
区 地 理 坐 标 :2 。 2 5 10 2 3 E,7 1 1~ 10 1 8~ 2 。 14 ” 3 。 7 0 ”
山东谢家沟矿 区金矿体地质特征及 其深部资源详查评价
孙 杰 , 瑞 军 , 周 伟 , 芬 李 邵 徐
山东 招 金 矿 业 金 亭 岭 矿 业 有 限公 司 , 山东 招 远 摘 2 5 0 640 要 : 家 沟金 矿 区为 黄铁 绢 英岩 化 蚀 变糜 棱 岩 型金 矿 床 。该 区 经 多年 勘 探 开 发 , 源含 量 不 断减 少 , 要 对 其 深 部 矿 体 进 行 谢 资 需
为矿 山的可持 续发展提供 必要 的物质基础 。随 着采矿深度逐步下降 、 开采 范围逐步扩大 , 应该加强矿床矿石特征 的研 究工作 , 进

步 查 清矿 石 特 征 和 变化 规 律 , 合 理 利 用 资 源 与 改进 选 冶 工 艺提 供 依 据 。 为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5 2 1 (0 2 0 — 0 9 0 10 — 5 8 2 1 )4 0 3 — 4

招远市谢家沟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研究

招远市谢家沟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研究

招 远 市 谢 家 沟 金 矿 床 地 质 特 征 及 找 矿 方 向 研 究
胡世利 , 钱

进, 周发 陆, 维明 姜
( 山东省 招远市 金亭岭 矿业有 限公 司 , 山东 招远 市 2 5 0 ) 64 0
要 : 家沟金矿 床是 一个被反 复否 定的地段 新近发 现 的矿床 , 谢 该矿床 发 育在玲 珑花 岗
1 3 岩 浆岩 与 金矿床 .
王建 国教 授等人 研究 认 为谢 家沟矿 区构造 动力
学体制转化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 这种过程直接 控制 着岩 脉和 矿脉 的形 成 , 区构造 具 有 多 期 活 动 该 的构造形迹 , 形成复杂的构造体系 , 主要构造形式有 韧脆 性剪切 带 、 压扭 性断 裂 , 剪后 张力学 性质 的断 先
次 活动特征 , 区内花 岗岩主要 为玲珑 花 岗岩 , 另外发 育 多条 中基 性岩 脉群 。 1 1 成矿物 质来源 .
胶东 群地 层 走 向在 胶 东西 部为 近 东西 向, 在胶
东 的东部则 为北 东 向。总体 上 变质程度逐渐降低 , 从高角闪岩相 ( 局部为麻粒
杂岩体 内, 由韧 性剪切 带控矿 构造 系统控 制 , 内脉 岩 多期 侵入 , 期 断裂 构造 发 育 。花 区 后
岗杂岩 体 、 性剪切 带共 同导致 了成矿 的复杂 性 , 韧 后期 脉岩在错 动矿 体 的 同时也促 进 了矿 化 的进 一步 富集 , 在局 部地段 形成 富矿 包; 期 断裂进 一 步错 动矿 体 , 后 并在 局 部 地段促 进
了矿 体的重 新 富集 。
关键词 : 韧性 剪切 带 ; 脉岩 ; 矿 ; 化 富集 金 矿
谢家 沟金矿矿 区位 于华北地 台鲁 东地盾 的胶东 隆起 区 , 霞复 背斜 的北 翼 , 沭断裂 带 的次级 断裂 栖 沂 三 山岛 一 家断裂 与招 平 断裂 之 间 , 焦 基底 主 要 为太

陕西省旬阳县家金沟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陕西省旬阳县家金沟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陕西省旬阳县家金沟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旬阳县家金沟金矿位于陕西省东南部,金矿成矿地质条件较好,金矿成矿性质较为明显,探明矿体规模较大,金品位较高。

本文将就家金沟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进行阐述。

一、地质特征1.地质构造家金沟金矿所处地区地质构造活跃,依次为变形、变质、变岩,再加上力学作用使矿体形态多样。

其中,矿区位于阴阳断层带,断裂构造较明显。

断层显露度较高,呈多条平行于矿体延伸方向的裂缝状。

岩层主要以古生界中下段和上古界地层为主,并且出现了基性火山岩和云母片岩岩体,这些构造特征为金矿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物理环境。

2.矿物组合家金沟金矿矿体主要由金矿石矿物、硅酸盐矿物、银矿物和铜矿物组成。

其中,矿石矿物以黄金、银为主,硅酸盐矿物以石英、方解石、绿帘石等为主,银矿物以钢化银、辉银为主,而铜矿物以黄铜矿、赤铜矿为主。

3.矿体形态家金沟金矿成矿形态呈似层状和围岩截断状的脉状。

矿体略带伸展,呈NW向延伸,南北长约1.3公里,最大宽度600米,厚度最大处达250米。

金矿石与围岩之间呈层状分界面,这些特征既体现了矿体在地质构造中所处的位置,亦为找矿提供了参考。

二、找矿标志1.岩石变化家金沟金矿所处地区岩石变化较为明显,主要为石英脉、石英闪长岩和闪长岩。

在找矿过程中,应重点关注这些岩石的性质和分布情况,尤其是已知金矿产出的区域。

2.断裂构造家金沟金矿所处地区断裂构造较为复杂,应该在找矿过程中重视对该地区断裂的注意和研究。

尤其是那些在现场具有较高显露度的断裂,常常被视为寻找金矿的关键因素。

矿床的定位和矿床形成过程的理解常常依赖对地质构造的认识。

因此,在找矿过程中必须对家金沟金矿所处地区的地质构造作出准确的判断,以便在矿床成因的探索中得到较好的结果。

4.地球化学特征家金沟金矿所处地区的地球化学特征也是寻找金矿的重要参考因素。

如地下水中具有较高的金值,表明金与地下水有较强关联。

另外,需要关注土壤中金、银、铜、铅、锌、铝、钨等金属的分布特征及组合关系,为找矿提供合理的依据。

河南省寺家沟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河南省寺家沟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第29卷第3期V o l.29,N o.3 2015年6月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M I N E R A LR E S O U R C E SA N D G E O L O G Y J u n.2015河南省寺家沟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冯昂,王占峰,米长征,徐书奎,杨林楠(河南省有色金属地质矿产局第一地质大队,河南郑州450016)摘要:河南省寺家沟矿区位于豫西崤山矿集区,矿体受太华群地层㊁N E向缓倾斜断裂构造和燕山期中酸性隐伏岩体的联合控制㊂矿床规模已达中型,但仍具有较大的找矿潜力,通过对矿床地质特征㊁成矿规律和找矿标志的总结,圈定了矿区进一步找矿的四个靶区㊂关键词:金矿;地质特征;找矿方向;寺家沟;河南中图分类号:P618.5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663(2015)03-0311-051成矿地质背景本区大地构造位置位于中朝准地台南缘㊁豫西台隆西段的崤山―熊耳山古地块,为崤山隆起的一部分㊂崤山地区属典型的变质核杂岩构造体系[1],太古界太华群地层(A r T h)构成了崤山隆起的核部,其四周为中元古界熊耳群(P t2X l)变质火山岩地层所覆盖(图1)㊂太华群为一套深变质的片麻杂岩,主要岩性为斜长角闪岩㊁角闪斜长片麻岩㊁黑云角闪片麻岩,绿泥二云片岩及花岗质混合岩㊂中元古界熊耳群底部大古石组仅在放牛山一带出露,主要为变质砾岩㊁巨厚层状石英岩夹含炭质的绢云母片岩㊁厚层状大理岩;上部许山组主要为灰绿色㊁灰紫色安山玢岩㊁辉石安山玢岩㊂崤山地区的构造主要为断裂,分为顺层断裂和斜向断裂㊂顺层断裂为沿太华群地层和熊耳群地层不整合面产生层间滑脱形成的拆离断层,该断裂为崤山金矿的主要含矿断裂,亦控制了区内其它控矿断裂的形成㊂斜向断裂按其走向划分为N E―N E E向断裂㊁S N向断裂㊁NW向断裂和E W向断裂,前三组断裂性质属压剪(扭)性,为区域上和本区的控矿构造, E W向断裂为成矿后断裂㊂该区岩浆活动频繁,中元古代大规模火山喷发,形成了广泛分布的熊耳群安山岩㊁安山玢岩㊂在龙卧沟㊁小妹河㊁张家河和后河等地有燕山期中酸性岩岩株产出㊂此外有辉绿岩脉等脉岩分布㊂图1崤山地区地质略图F i g.1G e o l o g i c s c h e m e o fX i a o s h a na r e aQ 第四系 P t2X l 中元古界熊耳群 P t2d 中元古界熊耳群大古石组 A r T h 太古界太华群 1 地质界线 2 角度不整合界线3 性质不明断层4 压性断裂面及产状5 金矿(点)收稿日期:2014-12-05基金项目: 河南省陕县寺家沟 胡沟金矿普查 (豫国土资发[2010]100号)及中国地质调查局 豫西成矿带地质矿产调查 工作项目 河南省陕县崤山地区金多金属矿矿产调查评价 (资[2013]01-013-017)资助㊂作者简介:冯昂(1962―),男,高级工程师,长期从事野外地质找矿及研究工作㊂E-m a i l:1158289065@q q.c o m引文格式:冯昂,王占峰,米长征,等.河南省寺家沟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J].矿产与地质,2015,29(3):311-315.据区域航磁异常及重力布格异常分布特点结合地层产状㊁构造形迹来看,在崤山地区的张家河㊁申家窑㊁张村一带发育有隐伏岩体[2](图2)㊂图2张家河隐伏岩体重㊁磁特征异常图F i g.2G r a v i t y a n dm a g n e t i c a n o m a l y m a p o f Z h a n g j i a h ec o n c e a l ed r o c kb o d ie s1 重力剩余布伽异常等值线(10-5m s-2)2 航磁化极区域场异常等值线(n T)矿区周边有崤山金矿(中型)㊁申家窑金矿(小型)㊁葫芦峪金矿㊁大方山金矿和宽平银矿床等多个矿床分布㊂2矿区地质特征2.1地层太华群地层分布全区,岩性为黑云斜长片麻岩㊁混合岩㊁斜长角闪片麻岩㊁斜长角闪岩等㊂2.2构造区内构造以断裂为主,共发现断裂30余条,其中部分为隐伏断裂构造㊂按断裂走向分为N E向和NW向两类㊂其中N E向断裂有20余条,主要分布在矿区东北部的温地沟―寺家沟一带,为一组平行产出的缓倾斜断裂构造㊂其主要特征为:走向20ʎ~ 30ʎ,倾向110ʎ~120ʎ,倾角10ʎ~40ʎ;个别倾向NW,倾角20ʎ~45ʎ㊂沿走向控制长度600~1100m,断裂面光滑平直,沿走向和倾向上具舒缓波状变化,并具分枝复合现象,具压扭性特点㊂该组断裂的F1㊁F4和F5为主要控矿断裂㊂NW向断裂有4条,F2分布于F1㊁F4之间,产状40ʎø20ʎ,为压扭性,地表长度600m,控制了K2矿脉的产出;另外3条分布于矿区西部的胡沟㊁葫芦峪一带,倾向S W或N E,倾角较陡,断裂性质为先张性后压扭性,地表延伸很短,断裂破碎带均具矿化现象㊂2.3岩浆岩区内未见岩浆岩出露,仅局部出露有辉绿岩脉,规模很小㊂重力资料显示,在本区的胡沟一带存在隐伏的中酸性小岩体(图3)㊂图3寺家沟矿区地质简图(寺家沟区段)F i g.3G e n e r a l i z e d g e o l o g i c a lm a p o f S i j i a g o um i n i n g a r e a(S i j i a g o u s e c t i o n)1 第四系2 太华群3 石英脉4 辉绿岩5 断裂6 断裂产状7 矿脉3矿体地质特征3.1矿体特征全区共圈出工业矿体17个,均分布于矿区东北部的温地沟㊁车宝峪㊁雨沟一带㊂矿体赋存于太华群地层中,严格受N E向产状平缓的压扭性断裂构造控制㊂矿体形态以脉状㊁似层状㊁透镜状为主,走向N E,倾向S E,倾角10ʎ~40ʎ,沿走向和倾向上倾角有陡缓变化㊂矿体长40~1100m,斜深30~830m,厚度0.07~1.8m,具有膨大狭缩特点㊂矿化以金㊁银为主,共(伴)生铅㊁锌,在倾角的陡缓变化处矿体厚度及品位增高,一般厚度大,金品位也高㊂主要矿体地质特征如下:K1-Ⅰ号矿体:为本区主矿体,受F1断裂构造控制,分布于E16~E60线之间,赋存标高1125~ 824m㊂矿体形态呈脉状,总体产状120ʎø25ʎ,倾角一般在15ʎ~40ʎ,沿走向和倾向上倾角呈舒缓波状变化㊂矿体长1100m,斜深660m,厚度0.10~1.14m,213矿产与地质2015年平均厚0.53m,厚度变化系数68.91%㊂矿体向北东侧伏,北东方向尚未封闭㊂本矿体为石英脉型金矿,共(伴)生银㊁铅㊁锌,金品位:3.68ˑ10-6~66.7ˑ10-6,平均7.42ˑ10-6,品位变化系数85.89%;银品位:7.38ˑ10-6~139.00ˑ10-6,平均为18.84ˑ10-6,品位变化系数82.67%;铅品位:0.26ˑ10-2~ 10.90ˑ10-2,平均为1.14ˑ10-2,品位变化系数105.74%;锌品位:0.59ˑ10-2~6.16ˑ10-2,平均为1.18ˑ10-2,品位变化系数77.45%㊂K5-Ⅰ号矿体:为主矿体之一,为隐伏矿体,分布于E21~E85线之间,矿体赋存标高1080~710m㊂矿体形态呈脉状,产状120ʎø31ʎ,呈N E向展布,沿走向和倾向上呈舒缓波状变化㊂矿体长760m,斜深830m,厚度0.07~1.80m,平均真厚度0.39m,厚度变化系数95.25%㊂矿体南部边界已控制,东北边界尚未封闭㊂本矿体为蚀变岩型银矿,伴生金㊁铅㊁锌,金品位:0.13ˑ10-6~71.15ˑ10-6,平均2.48ˑ10-6,品位变化系数316.99%;银品位:55.71ˑ10-6 ~10590.00ˑ10-6,平均614.97ˑ10-6,品位变化系数146.51%;铅品位:0.20ˑ10-2~11.34ˑ10-2,平均1.52ˑ10-2,品位变化系数132.22%;锌品位: 0.45ˑ10-2~16.19ˑ10-2,平均1.50ˑ10-2,品位变化系数122%㊂矿化特点具有上部贫下部富,铅锌矿化强的地段,银品位相对较高㊂3.2矿石结构构造矿石结构主要有他形―半自形粒状结构㊁乳浊状结构㊁脉状结构㊁蠕虫状交代结构㊁尖角状交代结构㊂矿石构造主要有脉状―网脉状构造㊁团块状构造㊁条带状构造㊁浸染状构造等㊂金矿化主要为石英脉型,石英脉主要呈单脉状,局部变为复脉―网脉状产出,金属矿物黄铁矿㊁方铅矿呈脉状或团块状㊁细粒浸染状赋存于石英脉中㊂银矿化为构造蚀变岩型,黄铁矿㊁方铅矿呈脉状㊁复脉状或网脉状产出㊂3.3矿石矿物成分综合野外观察和光片鉴定,矿石中金属矿物主要有黄铁矿㊁方铅矿㊁闪锌矿㊁黄铜矿,其次可见毒砂㊁磁铁矿㊁赤铁矿,偶见深红银矿与辉银矿㊂脉石矿物主要有石英㊁白云石㊁方解石,其次有角闪石㊁绿泥石㊁斜长石㊁钾长石等㊂氧化矿物主要有褐铁矿㊁孔雀石等㊂金品位与黄铁矿具正相关,银品位与方铅矿㊁闪锌矿具正相关㊂从工程见矿情况来看,黄铁矿发育,金矿化好;铅锌含量高,银矿化好㊂从金㊁银㊁铅相关系数的不完全统计表(表1)看出银与铅相关系数大于0.5(除K10)㊁金与铅相关系数小于0.5,说明方铅矿是银的主要载体矿物而不是金的载体矿物㊂在倾向S E的矿脉中,金与银二者关系不密切;在倾向NW的矿脉中(K9)二者关系密切㊂矿区东部㊁南部矿脉闪锌矿化有所加强,银矿化也更好㊂这种现象反映了矿化的分带性,为该区的找矿指示了方向㊂表1金银铅相关系数一览表T a b l e1C o r r e l a t i o n c o e f f i c i e n t s o f g o l d,s i l v e r a n d l e a d 相关系数K1K2K4K7K9K10 A u㊁A g0.410.470.18-0.380.53-0.07 A u㊁P b0.320.350.15-0.070.440.47A g㊁P b0.960.930.580.540.970.473.4围岩蚀变矿体围岩为太华群的斜长角闪岩㊁斜长角闪片麻岩或混合花岗岩,一般角闪岩类较花岗岩类成矿好㊂围岩基本上都有不同程度的蚀变,主要的围岩蚀变有硅化㊁绢云母化㊁钾化㊁钠长石化㊁绿泥石化,次生蚀变有褐铁矿化㊁高岭土化;矿化与硅化密切相关㊂矿区北部围岩蚀变以硅化为主,蚀变强度高,伴有钠长石化,金矿化好;矿区南部围岩硅化蚀变相对较弱,伴有钾化,银矿化好㊂蚀变强度越大,则围岩蚀变带宽度越大,一般金品位越高㊂围岩蚀变宽度一般在0.5m以内,硅化使围岩变得致密坚硬,钠长石化使暗色围岩产生褪色现象,颜色变浅㊂这些现象成为良好的找矿标志㊂4控矿因素4.1地层控矿本区矿体均赋存在古老的太华群地层中,从区域上看,申家窑金矿床㊁葫芦峪金矿床及崤山金矿的主要矿体也都赋存于太华群地层中,因而本区矿床明显受太华群控制㊂太华群变质岩系属晚太古代花岗绿岩建造,其源岩为形成于裂谷型火山-沉积盆地构造环境的镁铁质-长英质火山岩系和同构造期花岗岩类,对有色及贵金属成矿十分有利㊂研究表明,小秦岭金矿田中太华群原始金丰度为2.02ˑ10-9,地层中的金有三分之二已经析出和矿化㊂一般而言,有太华群绿岩带出现的地区,若叠加有中生代的酸性岩浆活动,均可有金矿床产出,这表明绿岩带对于金具有一定的地球化学成矿专属性㊂为此,太华群绿岩建造多被认为是豫陕交界地区金的主要矿源层[1]㊂313第29卷第3期冯昂等:河南省寺家沟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4.2断裂构造控矿本区矿体赋存于N E向缓倾斜断裂构造带内,崤山金矿主要矿脉I X号脉等也赋存于该组断裂中,断裂构造破碎带控制了矿体的产出㊂断裂构造既是含矿热液运移的通道,又为矿体的形成提供了空间,控制了矿体的展布方向㊁形态㊁产状㊁规模大小等㊂4.3岩浆控矿本区虽未见岩体,但资料表明在崤山地区张家河㊁申家窑㊁张村一带发育有隐伏岩体㊂据‘河南省地质矿产志“,闵峪―梁埝―张村为一燕山期花岗岩㊁花岗斑岩带,其中陕县张村一带是花岗斑岩,因此推测该隐伏岩体应是燕山期的花岗斑岩体[3]㊂这说明本区在燕山期具有强烈的岩浆活动,岩浆侵入形成巨大的张家河隐伏花岗岩岩基,同时派生出小的岩体(株)㊂申家窑金矿㊁崤山金矿㊁葫芦峪金矿均围绕张家河隐伏岩体边部形成,胡受奚等对申家窑金矿的研究显示了在成矿的演化过程中有岩浆水和变质水共同参与成矿作用[4],因而本区的成矿与岩浆活动有成因上的联系㊂岩浆活动为成矿提供了物质来源和很好的热动力源,促使金㊁银等成矿物质的活化㊁迁移和富集㊂5成矿规律5.1成矿与控矿条件的关系本区矿床为 三因复控 成矿,太华群地层㊁断裂构造㊁燕山期岩浆活动三者联合控制了矿体的形成㊂太华群地层提供了成矿物质㊁燕山期岩浆活动提供成矿物质和矿液运移的热动力㊁构造则提供了矿液运移的通道和矿体赋存的空间㊂5.2成矿与崤山拆离断层的关系本区目前发现的矿体均赋存于N E向的缓倾斜断裂构造中,该类构造的产生受控于崤山拆离断层,其成因为上覆熊耳群地层沿不整合面滑脱拆离,在不整合面下盘的太华群地层受到压剪作用,在近不整合面附近产生次级缓倾斜的断裂构造㊂故应在拆离断层下盘附近寻找该类构造㊂5.3缓倾斜构造对矿体的控制N E向缓倾斜断裂构造是本区主要控矿构造,由压剪作用产生(后期有压扭作用),其性质决定了成矿的特点是:厚度不大㊁走向延伸长㊁倾向延深有限㊁矿体形态脉(板)状为主㊁品位一般较高,形成薄脉型矿体㊂5.4矿化具有分带性本区矿体在平面上的分带性为中北部以金矿化为主,东及东南以银矿化为主;垂向上的分带性为上部金矿化,下部银矿化(如K10㊁K5)㊂5.5矿体厚度、品位变化规律走向上,厚度呈现薄―厚―薄的变化,与产状的陡缓变化相关㊂一般由陡变缓处厚度大,金品位高㊂金矿化在地表及浅部富,向深部变低;银矿化向深部变富㊂5.6矿化与金属矿物的关系矿体中金属硫化物富集地段品位高㊂金矿化与黄铁矿相关,金赋存于黄铁矿中;银与方铅矿㊁尤其是铁闪锌矿有关,锌品位高,银一般也高㊂金属矿物粒度细㊁矿化好;金属矿物晶型愈好,矿化愈差㊂5.7矿化与围岩蚀变的关系围岩发生硅化㊁绢云母化㊁褐铁矿化㊁钠长石化蚀变,是矿化有利地段,蚀变愈强烈,矿化愈好㊂6找矿标志(1)石英脉及构造蚀变破碎带㊂尤其是在蚀变破碎带内发育有硫化物㊁多金属矿物组合地段,是寻找矿化的直接标志㊂金属硫化物矿化对成矿起着决定的作用,其发育地段往往是矿化富集的主要地段㊂区内最有利的成矿矿物组合为:①微晶状方铅矿-中细粒状黄铁矿-闪锌矿-石英;②微晶状方铅矿-中细粒状黄铁矿-铁白云石-石英㊂(2)围岩蚀变㊂围岩具硅化㊁钠长石化㊁褐铁矿化的地段是找矿的间接标志㊂含金矿脉上下围岩蚀变宽度愈大,说明蚀变强度愈强㊁金的品位愈高㊂钠长石化使深色围岩褪色,且伴有强烈的硅化,是找矿的良好标志㊂(3)化探异常㊂化探分散流及次生晕的A u㊁A g㊁P b㊁Z n㊁C u㊁S b等元素组合异常是找矿的重要标志㊂7找矿方向根据本区的矿体地质㊁控矿因素和化探异常等特征,划分了四个找矿靶区作为本区下一步的找矿方向㊂靶区一:K1和K5矿脉的边部和深部㊂K1㊁K5矿体北东部均没有封闭,向深部矿化连续,可以继续进行探边摸底㊂靶区二:洞沟㊂该地段发育大面积A g㊁P b异常,在已有的坑道里,发现了隐伏银矿体,该地段可能存在较大规模的隐伏银铅矿体㊂413矿产与地质2015年靶区三:胡沟火神庙㊂该地段1ʒ1万土壤地球化学综合异常面积达1.3k m 2,异常强度高,各元素套合好㊂通过近期的工作,在异常区内已发现有矿化构造破碎带,金银已达边界品位以上㊂重力测量成果显示,在该异常附近有隐伏的中酸性岩体㊂靶区四:槐树园沟南部胡沟5异常㊂该异常呈N NW 向面状展布,面积0.0109k m 2㊂异常以P b 为主,伴生A g㊁S b 等,元素组合简单,异常相互吻合性较好㊂P b 最高达5477ˑ10-6,平均2050.53ˑ10-6,最高值已达边界品位,平均值也较高,应是矿致异常㊂参考文献:[1] 王志光,崔亳,徐孟罗,等.华北地块南缘地质构造演化与成矿[M ].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97.[2] 张林,张录星,杨彦峰.崤山地区重磁异常与成矿[J ].矿产与地质,2003,97(8):475-478.[3] 罗铭玖,王亨治,庞传安,等.河南金矿概论[M ].北京:地质出版社,1992.[4] 胡受奚,林潜龙,等.华北与华南古板块拼合带地质和成矿[M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88.G e o l o g i c a l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a n d p r o s p e c t i n g d i r e c t i o no f S i j i a go u g o l dd e po s i t i nH e n a n F E N G A n g ,WA N GZ h a n -f e n g ,M IC h a n g -z h e n g ,X US h u -k u i ,Y A N GL i n -n a n (N o .1G e o l o g i c a l B r i g a d e o f H e n a nN o n f e r r o u sG e o l o g i c a lM i n e r a lR e s o u r c eB u r e a u ,Z h e n gz h o u ,H e n a n 450016,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S i j i a g o u g o l dd e p o s i t ,l y i n g i n s i d eX i a o s h a no r ec o n c e n t r a t i o na r e ao fw e s t e r n H e n a n ,w a s j o i n t l yc o n t r o l l e db y t h e f o r m a t i o no fT a i h u aG r o u p ,t h eN E -t r e nd i n gge n t l y d i p p i n gf r a c t u r es t r u c t u r e ,a n dY a n -s h a n i a n i n t e r m e d i a t e -a c i d i t y c o n c e a l e d r o c kb o d i e s .T h e s c a l e o f t h ed e p o s i t r e a c h e dm e d i u m -s i z e ,y e tw i t ha r e l a t i v e l yg r e a t p r o s p e c t i n gp o t e n t i a l .A f t e r th es t u d y o n g e o l o gi c a l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m e t a l l o g e n i c r e g u l a r i t y a n d c l u e s f o r p r o s p e c t i n g o f t h ed e p o s i t ,t h i s p a p e rd e l i n e a t e d f o u rb l o c k so f t a r g e t a r e a f o r f u t u r e p r o s p e c -t i n g.K e y Wo r d s :g o l dd e p o s i t ,g e o l o g i c a l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p r o s p e c t i n g d i r e c t i o n ,S i j i a g o u ,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H e n a n 声 明本刊已许可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㊁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㊁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等数据库在中国知网等网络数据库产品中以数字化方式传播本刊全文㊂本刊所付稿酬一律包含上述数据库著作权使用费用㊂作者向本刊提交论文发表的行为即视为同意本刊上述声明㊂513 第29卷 第3期 冯 昂等:河南省寺家沟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谢家沟金矿矿床地质特征第一节控矿剪切带特征一、剪切带的一般特征谢家沟金矿区及其外围发育一组平行产出、总体走向NE30°的韧性剪切带构造,产状115~120°∠75~85°,矿体为韧性剪切带构造所控制。

每一条韧性剪带宽50~80m不等。

图3-7 谢家沟金矿控矿模式图第二节矿体地质特征该矿床主要脉带为3号脉带。

目前工程已基本控制的主要脉带有3号脉带,矿体赋存在NE300延伸,宽80-100m的剪切带中。

一、3号脉带:3号脉位于F3断层的下盘,为目前控制储量最多的脉带,由3-1、 3-2、表3-6 矿脉特征一览表3-3、3—4、3-5、3-6、3-7、3-22八个矿体组成,其资源储量占矿床总储量的70.2%,主要分布在基线东0-80米范围内。

矿化体严格受剪切带控制,工业矿体虽然在走向上有时尖灭,矿化蚀变带沿走向非常连续稳定。

① 3-1#矿体:80线至115线之间,走向延伸控制长度1000余米,延深控制从259m水平至-250m水平,近600余米。

259m标高至327标高水平95线附近形成工业矿体。

四条矿脉走向均为NE15°-20°,呈左行雁行式排列。

单矿体体厚度3-15m不等,品位4-8×10-6,以蚀变岩型矿化为主。

在主应变带中心和脉体边部NW向节理发育地段形成石英-硫化物细脉群矿体,局部地段也见50-80cm宽的石英硫化物脉。

富矿体呈襄状或豆荚状产出,在走向上和倾向上延伸均不大。

矿脉体北部为F3断层截断,上盘矿体呈左行移位,但移位距离不超过10m,矿体下盘矿体相对上移,而上盘矿体相对下移,位移距离不超过20m。

矿体矿化不均匀,沿走向,倾向品位变化均较大,局部富矿段品位超过200×10-6。

另外,矿体为NW向脉岩截断,但在走向上没有形成较大位移。

而在脉岩两侧矿体品位升高易形成富矿体,表明脉岩形成过程中,具有一期重要的叠加成矿作用。

矿脉北延脉为隐伏矿体,地表只有绢英岩化糜棱岩蚀变带,具金矿化异常。

地表主要分布在122线附近,工业矿体主要分布在120线-128线之间。

170水平以下,工程控制表明以122线钻探工程品位最好为4.49×10-6,矿体厚度11.7m,矿脉平均品位5.00×10-6。

矿化类型以蚀变岩型为主。

② 3—2#矿体3-2号脉位于F3断层的上盘,主要分布在基线东0-40米范围内,93线至110线之间,走向延伸近300余米,延深控制近150余米,矿体厚度2.55-6.90米。

矿脉平均品位4.82×10-6。

③ 3-3#矿体3-3#矿体位于120-135线之间,-30m至-370m标高范围之内,主要为钻孔工程控制,产状79°/117°,平均厚度2.65m,沿走向最大长度200余米,延倾向最大长度325m,平均品位3.92×10-6 。

主要矿石类型为黄铁绢英岩化蚀变糜棱岩,矿体两侧钾化蚀变带较窄。

④ 3-4#矿体3-4#矿体位于105-110线之间,为一隐伏矿体,+50m至+150m标高范围之内,主要为钻孔工程控制,产状76°/120°,平均厚度1.12m,沿走向最大长度40余米,延倾向最大长度71m,平均品位5.38×10-6 。

主要矿石类型为黄铁绢英岩化蚀变糜棱岩。

⑤ 3-5#矿体3-5#脉在120-135线地表出露。

探槽工程、钻孔工程联合控制矿体。

在170水平以上矿化不均匀,只局部见有小规模工业矿体,绢英岩化糜棱岩蚀变带宽10-20m不等。

在走向上连续,深部工业矿体主要分布在128线-135线之间,矿化类型以Py-ch1呈浸染状分布或呈微细脉状分布的蚀变岩型矿化。

产状82°/114°,平均厚度2.94m,沿走向最大长度231余米,延倾向最大长度190m,平均品位3.63×10-6 。

⑥ 3-6#矿体3-6#脉位于125-140线,探槽、钻孔、130水平、170水平坑道工程联合控制矿体。

绢英岩化糜棱岩蚀变带宽10-20m不等。

在走向上连续,深部工业矿体主要分布在128线-131线之间,矿化类型以Py-ch1呈浸染状分布或呈微细脉状分布的蚀变岩型矿化。

产状78°/118°,平均厚度 2.33m,沿走向最大长度237米,延倾向最大长度143m,平均品位6.07×10-6 。

⑦3-7#矿体3-7#矿体位于95-100线之间,探槽、钻孔、170水平、242水平坑道工程联合控制矿体。

产状85°/116°,平均厚度1.44m,沿走向最大长度63 m,延倾向最大长度162m,平均品位6.75×10-6。

矿石类型主要为黄铁绢英岩化糜棱岩,矿石矿物黄铜矿的含量较高,局部地段为无矿黄铁矿脉穿插。

⑧ 3-22#矿体3-22#脉主要分布在55线附近。

地表局部见工业矿化品位,与3#脉带赋存在同一剪切带中。

产状80°/120°,平均厚度9.18m,矿体平均品位2.99×10-6。

矿化类型为黄铁绢英岩化蚀变岩型矿化。

第四节矿化类型矿化类型是包括矿体产状、矿石类型、结构构造和矿石矿物共生组合的一个综合性范畴,随着金矿地质研究程度的不断深入,特别是我国胶东地区从含金石英脉型矿化到蚀变岩型矿化的突破,使金矿地质人员进一步认识到矿化类型的研究是金矿找矿的一个非常值得重视的问题。

通过对本矿区的野外地质调查和室内综合研究,谢家沟矿区矿化类型主要有同韧性剪切带蚀变岩型矿化、局部见有含金石英脉型矿化以及网脉带型矿化。

该矿区最主要的矿化类型是同韧性剪切带蚀变岩性矿化,而谢家沟矿区的韧性剪切带也是最重要的控矿构造形式。

谢家沟金矿床与焦家金矿床、大尹格庄金矿床等破碎蚀变岩型金矿具有较大的差别,焦家金矿破碎绢英岩化糜棱岩矿化(1号脉)和碎裂钾化、黄铁矿化花岗岩矿化类型为主。

大尹格庄则为单一的碎裂钾化、黄铁矿化花岗岩矿化类型。

谢家沟金矿床矿化类型主要为黄铁绢英岩化糜棱岩蚀变岩型和黄铁绢英岩化千枚岩蚀变岩型矿化,统称为同韧性剪切带蚀变岩型矿化,其次为石英-硫化物脉型矿化和石英-硫化物细脉群矿化。

一、同韧性剪切带蚀变岩型矿化:该矿床同韧性剪切带蚀变岩型矿化分为两种类型,一类为黄铁绢英岩化糜棱岩,一类为黄铁绢英岩化千枚岩,并且工业矿体以黄铁绢英岩化糜棱岩为主,而黄铁绢英岩化千枚岩只在控矿构造主应变带中部局部地段产出。

黄铁绢英岩化糜棱岩为经过强热液交代作用形成结晶糜棱岩,矿石呈残余糜棱结构。

石英具有次生长大、定向拉长、波状消光、亚颗粒结构。

黄铁矿黄铜矿硫化物呈浸染状或斑杂状分布于岩石中。

黄铁绢英岩化千枚岩在剪切主应变带中部发育。

为剪切变形强烈部位,S组片理完全为C组片理所置换,形成构造片岩或千枚岩,其中黄铁矿、黄铜矿硫化物呈浸染状分布或沿千枚片理呈定向分布排列。

在热液交代作用强烈时形成石英-硫化物块状矿石富矿体,但仍可见石英硫化物呈条带状。

显示残留构造或残余片理化构造。

同韧性剪切带蚀变岩型矿化中,常见有沿S组片理呈规则排列的石英-硫化物脉,呈群密集分布,走向NE40-50°,宽一般几cm,长几cm,呈S形状,表明剪切带原始剪切方向为左行扭应力所致。

在7#井马头门东12m处的3#矿体尤为典型。

二、石英硫化物脉型矿化石英-硫化物脉型矿化在该矿床很少见,只在193水平见一条石英-硫化物脉宽10-15cm,延长不超过20m,分布于3#脉带中部,多数为在蚀变岩型矿化中穿插有几米长、宽几厘米的不规则石英-硫化物脉型矿化,往往分布在脉岩旁侧,为沿脉岩充填的张性断裂其伴生羽裂,在脉岩形成时引起的迭加矿化所致。

另一种则分布在主矿体两侧的伴生张剪性断裂中,矿脉呈短豆荚状、透镜状。

在242水平100线附近3号脉带下盘见有该类型石英-硫化物脉,脉体延伸延长均不大于10m,但矿体品位极富。

三、石英-硫化物细脉群型矿化该类型矿化主要分布在主矿体两侧,韧性剪切带形成过程中,在两侧形成了密集伴生节理裂隙,为石英-硫化物充填,细脉产状基本一致,一般为NW300°-320°走向,形成石英-硫化物脉群。

单脉宽2-8厘米不等,长几米到十几米不等,呈群出现,单脉间距几厘米至十几厘米不等,总体形成不规则状矿体。

局部充填、交代成矿作用同时发生,形成不规则襄状矿体,品位达20-300×10-6。

该类型矿化的直接围岩一般为钾化花岗岩,有时甚至直接产于黑云母花岗岩中。

在3#脉带上盘95线附近见有该种类型矿化。

三种矿化类型在空间上具有一定的分布规律,石英-硫化物脉型矿化一般发育在韧性剪切带的中心部位,向两侧则为同韧性剪切带蚀变岩型矿化,最外侧则是石英-硫化物细脉群型矿化。

第五节矿石特征一、矿石类型该矿区的矿石矿物主要有黄铁矿、黄铜矿、赤铁矿、褐铁矿、孔雀石、方铅矿、闪锌矿、碲铋铅矿、以及自然金等,脉石矿物主要有石英、绢云母和绿泥石等。

其中,在矿石矿物中,赤铁矿、褐铁矿、孔雀石等次生氧化矿物只在矿脉的近地表发育,而其他原生矿物在各矿脉体之间的分布和同一矿脉体的不同标高有一定差异。

脉石矿物主要有石英、方解石、绢云母。

根据矿石矿物组合特征,将矿石类型分类如下:(1)黄铁绢英岩型:该类矿石中金属矿物以黄铁矿为主,其次为黄铜矿它们大约占金属矿物的80-85%左右,黄铁矿晶体呈半自形-他形,呈浸染状分布于矿石中;该类矿石含金属硫化物较多,可能占总量的20%左右;非金属矿物以绢云母和石英为主,比较破碎,晶形很难辨认。

矿石总体颜色呈灰黑色,品位变化比较大,在95勘探线以南的5#品位较高,最高可达75×10-6,而在95勘探线以北的矿体中品位不是很高,从0.3×10-6到5.6×10-6不等。

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

(2)黄铁矿-石英脉型:该类矿石中金属矿物以黄铁矿为主,还能见到一些黑色的金属硫化物,其中黄铁矿占金属矿物的85%以上,晶形为半自形-他形,呈团块状充填于石英脉裂隙中,大部分黄铁矿都呈粉末状,还能见到小部分颗粒很粗的黄铁矿,说明该类黄铁矿可能经过两期成矿期而形成,即早期的黄铁矿自形晶阶段(该成矿期含金很弱)和晚期的石英-金银多金属硫化物阶段,使得该类矿石金品位比较高,最高可达56.61×10-6(4#99线西穿离大巷25m处);该类矿石的非金属矿物以石英为主,大约占非金属矿物的95%左右;该类矿石工业价值很大。

(3)黄铜矿-黄铁矿-石英脉型:该类矿石主要金属矿物为黄铜矿,有少量的黄铁矿,黄铜矿呈团块状,黄铁矿颗粒很细,其中黄铜矿和黄铁矿大约占金属矿物的95%以上;非金属矿物以石英为主,呈细脉状充填于矿石中;该类矿石的品位很高,可能经过两次成矿期的叠加而使金比较富集,其品位一般都在100×10-6以上,最高可达400多×10-6(主要见于4#185中段的95线以南),其成矿规模也比较大,一般产出于两期成矿期构造的叠加部位,宽度从几米到十几米不等,其延伸情况有待进一步详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