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故事
党史小故事简短

党史小故事简短
党史小故事
党史上有很多小故事,这些故事或许很短小,但是,它们却有着深刻的内涵和引人深思的价值。
下面,就来介绍一些党史小故事。
一、苏区十万大山中,腐烂文化遭到毁灭
苏区十万大山中,革命军一面开疆拓土,一面开展文化运动,将山民文化中的腐朽思想进行了痛斥批判,使其逐渐消亡。
同时,革命军还兴办文化学校,培养更多的知识分子,让他们在后来的革命斗争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查幸福的女儿
查幸福是一位老红军,他的女儿从小就秉承父亲的思想,热爱祖国,热爱人民。
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她勇敢地与反革命分子作斗争,捍卫了我们党的声誉,后来她还参加了云南省委的工作,为革命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三、黄继光牺牲的故事
黄继光是新中国成立时期的英雄人物,他在血战抗美援朝的战场上,
表现出了极高的战斗力和英勇果断。
最后,他在保卫祖国的炮火之下,壮烈地牺牲了,成为了大家心中永远的英雄。
四、钱学森的故事
钱学森是中国著名的科学家,他为我国的航空事业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而且,他还非常善于思考和创新,成为了中国航空事业的重要推动者
和开创者。
以上就是一些党史小故事的介绍,虽然它们有些短暂,但是其中所蕴
含的价值却是无法估量的。
我们应该从中汲取力量,认真学习党史,
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和综合素质。
党史军史小故事三篇

党史军史小故事三篇中华民族千年,文明绚烂,业绩辉煌,洋溢着生生不息的精神动力,以下是我和大家共享的党史军史小故事三篇的参考资料,供应参考,欢迎你的参阅。
党史军史小故事1《鸡毛信的故事》抗日斗争时期,有个放羊的孩子叫海娃,他是村里儿童团的团长。
有一天,给八路军当交通员的爸爸,拿出一封信,要海娃立刻给八路军送去。
这封信上粘着三根鸡毛,海娃一看,就明白了,这是最最紧急的信呀!海娃揣好信,赶着羊下山了。
还没走到山口,就远远地望见来了一队日本兵。
怎么办?信藏在哪儿呢?他一眼看到了老绵羊的大尾巴,灵机一动,把信拴在羊尾巴下边,大尾巴一盖,什么也看不出来了。
海娃刚站起来,鬼子就来到了身边。
小孩,你的干什么的?实话说,不然杀了你!我是放羊的嘛,呜呜呜,我是放羊的嘛。
海娃有意装作胆怯的样子哭起来。
鬼子看了看这群羊,来了坏办法。
他把羊都扣了下来,海娃呢,被逼着给他们赶羊。
天黑了,敌人来到一个小山村。
村里找不到一个人,也找不到一颗粮食。
鬼子们都饿疯了,就叫黑狗子们去杀羊。
一个歪嘴黑狗看中了那头老绵羊,上来就抢。
海娃眼看自己心爱的羊被拖走杀掉,恨死了敌人。
可他更担忧鸡毛信,它就绑在老绵羊的尾巴底下啊!老绵羊似乎看出了海娃的心思,四条腿往地上一撑,歪嘴黑狗怎么也拉不动,累得出了一身臭汗,只好去抓别的羊。
海娃终于放了心,又在盘算着怎样逃走。
天刚蒙蒙亮,鬼子就挥着大洋刀,带着队动身了。
还没走过几个山头,只听轰的一声,走在前面的几个黑狗子倒在地上。
原来他们踩上了民兵埋的地雷。
海娃真想笑,可没敢笑出来。
小孩,你的前面的开路!鬼子是要海娃赶着羊,在前面踩地雷。
这里的路海娃太熟识了,他把敌人引上了一条小山路,自己越走越快。
敌人都气喘嘘嘘的,越落越远。
小孩,你渐渐地开路!海娃干脆飞跑起来。
叭!叭!鬼子开枪了。
海娃一头倒在草丛里。
他知道,这里离八路军住的地方不远了,就大声喊起来:鬼子来啦!鬼子来啦!八路军叔叔,快打呀!果真,八路军叔叔开火了。
100个经典党史小故事

一百个经典党史小故事1、1921年7月1日,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即中国共产党诞生。
2、1921年8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正式宣布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
3、1921年10月,中国共产党发表《中国共产党宣言》,阐述了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和方针,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正式形成了独立思想体系。
4、1922年,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黑龙江哈尔滨召开,正式宣布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任中央委员会,并正式发表了《中国共产党纲领》。
5、1923年,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正式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四个组织原则”,即中央统一领导、地方自主管理、基层自治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
6、1924年,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正式发表了《中国共产党党纲改编》,阐述了中国共产党新一轮发展的方向。
7、1925年,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重申了中国共产党的“四个组织原则”,并正式发表了《中国共产党纲领》,为中国共产党新一轮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8、1926年,中国共产党开始领导国民革命,并在上海召开了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式确立了党的领导地位。
9、1927年,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安远召开,正式宣布中国共产党改组,并发表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国民革命的宣言》。
10、1927年,中国共产党发动国民革命,并组建了中国工农红军,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11、1935年,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第十一次全体会议在毛泽东总参谋长的主持下,正式发表《中国共产党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决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成立。
12、1937年,中国共产党发表《中国共产党关于抗战的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的抗日策略,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开始实施新的抗日战略。
13、1939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武汉召开,正式发表了《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政策》,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正式转向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战略。
党史经典故事50例

党史经典故事50例党史经典故事第一章:建党初期的艰辛一、《南峻镇的铁骨铮铮》南峻镇的党员杨大志,是一位铁工,他在殖民地时期积极参与工人运动,后来受到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影响加入中国共产党。
在党的领导下,他组织工人进行了一系列的罢工斗争,取得了许多胜利。
在国民党当局的镇压下,杨大志坚定不移地坚守工人的利益,最终被杀害,成为南峻镇的英雄。
二、《挺起脊梁的属地干部》上世纪20年代,湖南的某个县城里,一位叫赵大亮的共产党员,被任命为县政法委员。
在他的带领下,县城的治安状况得到了极大的改善,贫苦百姓的生活也得到了改善。
然而,由于赵大亮拒绝了与地主阶级合作的要求,他最终牺牲了。
但正是这种顽强的抵抗精神,激励着党员干部们为人民的利益而奋斗。
三、《慷慨赴义的陆荣廷》陆荣廷,江苏一个偏远山村的贫苦农民,他是一个党员,也是一位优秀的党员干部。
在百姓生活困苦的年代,他经常扛着柴火来救济村民,受到了大家的敬爱。
在国共内战期间,他义无反顾地投身到军队中,热血沸腾地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最终因出征英勇牺牲。
四、《背葵花赴会的邓宝珊》邓宝珊是云南省丽江市的一个党员,她是一位勇敢的抗日战士,也是一位优秀的党员干部。
在抗日战争的岁月里,她经常骑着马背着葵花赴会,传递抗日的信息。
为了抗日救国的事业,她奋不顾身地投入到了战斗中,最终英勇牺牲。
五、《黄花岗的血肉之山》1927年,广州黄花岗起义爆发,共产党领导的武装起义,成功地推翻了国民党的暴政。
起义的部队虽然战败,但他们在最艰难的环境中依然保持着党的纯洁性,为党的事业不懈奋斗。
第二章: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一、《光辉青春中的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爆发,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农民起义,起义的口号是“反蒋抗日”。
尽管起义失败,但是党的军队从此转变成为了正式的军事组织。
二、《万里长征的壮丽征程》1934年10月,中国红军开始了著名的“万里长征”。
长征历时两年多,经过艰苦卓绝的战斗,最终到达了陕北的延安。
五分钟党史小故事(通用6篇)

五分钟党史小故事(通用6篇)【篇1】五分钟党史小故事1889年,李大钊出生于河北省乐亭县大黑坤村。
从小父母就去世了,由爷爷教育成人。
1913年,他东渡日本上东京早稻田大学,开始接触社会主义思想和马克思主义学。
日本提出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后,李大钊积极参与留日学生总会的爱国斗争,起草《警告全国父老书》,呼吁全国人民团结一致,保卫美丽的河山。
1916年回国后,李大钊到北京大学任图书馆主任兼经济学教授,参加了《新青年》杂志编辑部的工作。
他积极投身新文化运动,宣传民主、科学精神,谴责旧礼教、旧道德,对封建顽强势力展开激烈斗争,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一员主帅。
他发表的《青春》一文,呼吁青年冲决历史的束缚,消除历史的污秽,创造新民族的生命,恢复民族的青春。
俄罗斯十月革命的胜利鼓舞了李大钊,他连续发表了《法俄革命的比较观》、《平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和演说,热情地赞美十月革命,他自信地预言试试未来的世界,一定是红旗的世界。
在宣传十月革命的过程中,李大钊从爱国的民主主义者变成了马克思主义者,成为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
1919年五四运动后,他更加致力于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在《新青年》上发布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系统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理论。
李大钊推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为中国创造了思想条件。
李大钊是中国的主要创始人之一。
1920年初,李大钊等革命家开始协商在中国建立无产阶级政党。
同年秋,他领导建立北京初期组织和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积极推进建立全国组织。
中共成立后,李大钊代表党中央指导北方工作,在北方广大地区宣传马克思主义,开展工人运动,建立党组织。
从1922年到1924年,他受到党的委托,奔赴北京、上海、广州之间,帮助孙中山改组国民党,为建立第一批国共合作的统筹战线做出重大贡献。
李大钊还带领北方党组织协助五三十运动,协助北伐胜利进军,开展反帝反军阀斗争,为大革命胜利推进做出卓越贡献。
1927年4月6日,李大钊在北京被捕入狱。
10个简短的党史小故事

10个简短的党史小故事党史小故事一:1959年,王树声在军事科学院上班时,他天天拿着饭盒到公共食堂排队买饭。
接待外宾和出国访问时,外宾送他一些大小礼品,他都如数上交国库。
一次,新来的勤务员几次将小礼品拿到车上说:王部长,人家说了,这礼品是送给首长您个人的。
王树声却严肃地说:我这个国防部副部长是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外宾打交道的,礼品怎么会是赠送我个人的呢?公私分明,是我们革命战士的一个起码准则,今后务必牢记啊。
党史小故事二:1935年,红四方面军长征途中,一天,红四方军总指军徐向前在雪山上来回巡视正在爬雪山的部队。
突然发现一位红军战士背着一只大锅,一步一喘,艰难地行进着。
这位战士没有穿棉衣,身上只披条草袋。
他立即发话:快去把连长找来!不一会儿,九连连长跑步来到徐总指挥跟前。
徐向前严厉批评道:这个同志还披着草袋子,冻成这样儿啦?你们是怎么搞的,去把司务长找来!连长胆怯地报告道:徐总指挥,他就是司务长,叫肖永正,他的棉衣临出发时脱给房东老乡穿了。
什么,他就是肖永正!徐总指挥走到这位叫肖永正的红军战士面前,从他背上接过锅,把自己的大衣脱下来,给肖永正裹在身上……部队下山后,徐总指挥在方面军全体干部会上,提起肖永正仍然是激动不已:有个连队司务长,棉衣发下去了,战士们都穿上了,他却把自己的棉衣送给没有衣裳穿的房东,自己披个草袋子过雪山,背上还背着一口锅!他就是三十九团九连的司务长,叫肖永正!肖永正是个正派的粮草官。
我们有这样的粮草官,还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党史小故事三:“半条被子”的故事1934年11月,红军长征途经沙洲村,3名女红军借宿在村民徐解秀家,看到徐家简陋的床铺上只有一件蓑衣和一条破棉絮,她们便拿出仅有的一条行军被,和徐解秀以及她一岁的儿子合盖。
几天后,部队临行前,3名女红军执意要将行军被送给一贫如洗的徐解秀,但徐解秀说啥也不肯接受。
你推我让之际,一位女红军用剪刀将被子剪成两半,将半条被子交给了徐解秀。
党史经典故事范文(通用5篇)

党史经典故事范文(通用5篇)党史经典故事1伟大的人物刘胡兰的故事,小时候就听爸爸妈妈讲过。
刘胡兰这光辉的名字早就铭记在我的心里,我盼望早一天能读到这样一本关于刘胡兰的书。
今日我最终有幸地读到了这本书,我被书中的刘胡兰的英雄事迹深深感动了,心灵震撼很大。
刘胡兰,一个仅有15岁的小女孩,表现出来的是对党的事业赤胆忠心,对人民、对其他革命同志忠心爱戴,应对敌人的屠刀脸不改色心不跳,最终献出了自已年轻的生命,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呕心沥血,死而后已。
我最受感动的是:刘胡兰在就义前两眼闪着光,并且瞪得圆圆的。
似乎在向人们诉说:她要亲眼看到敌军的灭亡;看到自已的队伍胜利归来。
这是多么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啊。
15岁,是一个花样年华。
15岁,我们还在父母身边享受着天伦之乐!无忧无虑地学习着、生活着!可是,刘胡兰,却被敌人屠杀,一个活生生的生命就这样结束了。
我们的伟大领袖毛主席,在纪念刘胡兰时写道:“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这是对刘胡兰英雄事迹的高度概括。
虽然刘胡兰牺牲了,可是她的爱国爱民的光辉形象与不屈不挠的精神,一向在传颂着,正鼓舞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为人民的富裕、国家的昌盛,为实现共产主义英勇奋斗!读了这本书,使我懂得一个道理:我生长在和平年代,没有了销烟,没有战争,这样的环境是千千的目标迈进。
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添砖加瓦。
党史经典故事2七月的天空流光溢彩,七月的大地笑语欢歌,七月的星光照亮长夜的路,七月的彩霞点燃心中的火。
七月的脸庞漾起笑的漩涡,七月的诸城飞出祝福的欢歌:九十年前,一只思想的铁锤,敲醒千年沉睡的雄狮。
九十年前,一把智慧的镰刀,割断一切旧世界的枷锁九十年前,是一座厚重的里程碑,凝聚着几代人的求索九十年前,是一首辉煌的交响乐,演绎着命运的潮起潮落九十年前,是一艘沉稳的航船,满载着中国人图强的梦想九十年前,是一只嘹亮的号角,奏响中国人奋进的凯歌:暮色苍茫,任凭风云掠过,坚实的脊背顶住了亿万年的沧桑从容不迫激流勇进,洗刷百年污浊,惊涛骇浪拍击峡谷涌起多少命运的颠簸。
2分钟党史小故事三篇

2分钟党史小故事三篇“半条被子”的故事第1篇:2分钟党史小故事一部红军长征史,就是一部反映军民鱼水情深的历史。
在湖南汝城县沙洲村,3名女红军借宿徐解秀老人家中,临走时,把自己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给老人留下了。
老人说,什么是?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
“半条被子”的故事让人民群众认识了,把党当成自己人。
正因为有人民群众支持和拥护,我们党才能走过辉煌历程,取得伟大成就。
沙洲村是“半条被子”故事的发生地,今天我专门来这里看望乡亲们。
作为一名中国员,我要不断接受教育、接受洗礼。
我们党坚持为人民服务,不仅仅是一句口号,而是坚持不懈的实际行动。
我们即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接下来要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让老百姓生活更加富裕、更加幸福。
背景故事链接:1934年11月,红军长征途经沙洲村,3名女红军借宿在村民徐解秀家,看到徐家简陋的床铺上只有一件蓑衣和一条破棉絮,她们便拿出仅有的一条行军被,和徐解秀以及她一岁的儿子合盖。
几天后,部队临行前,3名女红军执意要将行军被送给一贫如洗的徐解秀,但徐解秀说啥也不肯接受。
你推我让之际,一位女红军用剪刀将被子剪成两半,将半条被子交给了徐解秀。
第2篇:2分钟党史小故事1944年秋,马口维持会会长梁某自当上会长后,勾结日寇,助敌作恶,拒交抗日税费,傅玉和奉命带领十余名队员化妆为马帮,通过了日军两道岗哨,进入马口镇内,把梁某抓了起来。
傅玉和并没有枪毙这个汉奸,而是向他宣传新四军政策,望其按规定上缴税款,随后将其释放。
颇有戏剧性的是,傅玉和这一招竟有奇效。
三日后,梁某居然如实向新四军缴纳税款。
此后,梁某还主动协助新四军购买药材等军需物资。
还有一次,傅玉和带队前往商户家征收税款时,却被告知已经收过了,并有字据为证。
抗日税款竟然有人敢冒领,傅玉和当即下令,“严查此事。
”事情很快查个水落石出,原来是傅玉和的堂弟带人来收税款,立了假冒的字据,并私吞了税款。
依据新四军的规定,私吞税款超过5块者当被枪毙,而傅玉和的堂弟足足私吞了20余块大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毛泽东在延安与乡亲们相处的感人故事时间:2016-07-30 责任编辑:中国历史故事网点击:2634次毛泽东是一位一生都与老百姓水乳交融的人。
人民热爱领袖,领袖关心人民。
尤其是在延安工作生活期间,毛泽东与当地的乡亲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无论他住在杨家坪、枣园,还是王家坪,逢年过节总将左右邻居、老乡请来一起欢度佳节……由此,引出了一系列毛泽东与拜年有趣、感人的故事来。
在延安时期,毛泽东不管工作多忙,每年春节都要到当地基层政府向民众拜年。
他借这一年一度的特殊时机,一是加深同民众的感情,进一步密切与民众的关系;二是直接倾听民众的意见和呼声,纠正工作中的偏差和改进工作作风;三是深入调查研究,了解民心民情,以便更好地制定大政方针和政策。
1941年春节前一天,毛泽东带领几位领导干部和身边工作人员一早就来到枣园乡政府向民众拜年。
当毛泽东走进乡政府院内,乡长杨成富和乡里几位年长的老人就急忙迎出门来。
毛泽东见状,马上加快了脚步,笑着上前与大家一一握手问好。
在一片欢声笑语中,大家簇拥着毛泽东走进窑洞里坐下,你一言我一语地亲切攀谈起来。
毛泽东说:“今天第一件事是给大家拜年,第二件事是征求大家对当前工作的意见和看法。
”大家听毛泽东这么一说,便自然而然地将所见所闻如实讲了出来,情不自禁滔滔不绝地谈起边区如何如何兵强马壮、抗战形势大好的情形来。
毛泽东听了,微微一笑,摆摆手说:“今天我们不说这些,说点别的。
”乡亲们即改口谈起军民团结鱼水情深,党中央和民众心连心。
毛泽东摆了摆手说:“不不,大家要谈我们不足的地方,谈我们的缺点和错误。
”顿时,在场的人一下子都愣住了,你看我,我看你,不知谈什么是好,显得十分拘谨。
毛泽东看出大家心里有顾忌,不便启齿,就引导说:“我们共产党是真心实意为老百姓服务的,制定的各种规章制度和方针政策,都是要让大多数人开心满意,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欢迎。
”说到这里,毛泽东看了看大家,接着恳切地说:“如果听不到你们的心里话,得不到你们的批评帮助,不知道你们在想什么,不了解你们的希望和要求,我们的工作就失去了方向和目标,我们的决策就会出现偏差和失误。
你们说是不是这个道理呀?”毛泽东这番话语,使大家陷入了沉思。
大家想:世上,哪有一个达官显宦不愿听老百姓为他们歌功颂德的话语,可唯独今天的共产党领导人偏偏爱听老百姓的批评意见。
这个世道真变了。
于是,大家敞开思想,便无拘无束地谈起自己的想法和看法。
有的说:从打部队来到陕北,征用的公粮太多,老百姓负担不起。
也有的说:吃粮问题解决不了,老百姓生活困难就会加重,部队也得不到很好发展……你一言,我一语,大家的意见越提越多。
对于这个问题,党中央和毛泽东早就引起了重视,可只是没有办法解决。
这里的人们都知道,陕北地处黄土高坡,土质贫瘠,几乎年年收成欠佳。
近几年部队来到这里,人口剧增,吃粮就更不够了。
再加上国民党对边区实施经济封锁,粮食和一些生活用品被禁运。
原先划定的延安、延长、延川、绥德等26个县归边区管辖,作为八路军的募补区,先后被国民党抢过去5个县,耕地面积大大减少。
这样一来,边区粮食紧缺和经济不景气就可想而知了。
当时一度出现民心动荡,对边区政府和部队都有些微词,甚至有人诅咒毛泽东。
在这种情况下,党中央和毛泽东对民众不但没有追查压制,反而一面鼓励民众畅所欲言,直舒胸臆,一面从工作上查找原因。
1939年2月,党中央和毛泽东根据民众的批评意见,决定开展大生产运动,并向全党全军发出了“精兵简政”、“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伟大号召。
毛泽东身体力行,不声不响地开荒种地,置身于普通群众之中,体验生产规律,探求发展之路。
虽然大生产开头两年边区粮食产量有大幅度增长,粮食紧缺有所缓解,但是仍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对此,毛泽东一直在考虑扩大生产规模,彻底扭转被动局面。
1940年9月,延安自然科学院按照毛泽东的意图,由副院长郝笑天和生物系主任乐天宇为正副队长,组成了一个考查队,对陕北地理条件作了全面考查。
他们每到一处,就把那里的森林、气候、地质、土壤等自然状况一一记录下来。
最终,他们发现了荒无人烟的“南泥湾”,通过科学分析论证,认为这片土地很适合耕种。
回到延安后,他们立即向党中央和毛泽东写了一份建议开发“南泥湾”的报告。
毛泽东看到这份报告,心里特别高兴,便找来生物系主任乐天宇进一步了解情况。
最后,毛泽东问乐天宇:“那里的土地那么好,为什么这么多年人们没有开发呀?”乐天宇一时说不太清楚。
毛泽东指示他说:“麻烦你带几个人,再到那里作一次详细考查。
‘要知上山路,需问砍柴人’。
你们到那里后,多找些老百姓,听听他们的意见,特别是听听老年人怎么说。
”乐天宇他们再次来到“南泥湾”,通过走访和座谈,老百姓告诉他们:“南泥湾”地处干旱地带,雨水贵如油,十年九不收;遇上一年收,仓满囤子流。
乐天宇他们把“南泥湾”周边老百姓对这片土地作出的结论带回了延安,汇报给了毛泽东。
毛泽东听后,心里一直在盘算:如果开发这片土地,遇到荒年颗粒无收,那就劳民伤财,若是不开发,扩大粮食生产就是一句空话。
他决心一时难以下定。
今天,毛泽东想利用拜年的机会,听听民众的意见。
毛泽东见大家发言差不多了,他肯定地说:“你们提的很好很对,可怎么解决这些问题,还得请你们帮助想想办法。
”这时,大家提出了许多开荒以增加耕地面积、加强田间管理以增大粮食单位面积产量等有效做法。
毛泽东又有意地说:“这些我们都可以做到,但是,老天不下雨,干旱怎么办?能不能打井浇灌?”大家告诉毛泽东,陕北地表水太深,一般地方是打不出水来的。
接着大家又告诉毛泽东,今年陕北不会有干旱现象,并说:龙年日炎炎,蛇年雨绵绵。
去年农历龙年干旱,今年蛇年就该雨量充足了。
毛泽东听了惊奇地“啊”了一声,急忙问:“陕北有这么一说?”大家说:这是祖祖辈辈传下来的,人们都这么说。
毛泽东笑着又问:“准吗?不准怎么办?谁负责?”问得大家一片笑声。
一句农家谚语,就是一个自然现象,一个还说不清的自然规律。
毛泽东在回来的路上,显得异常高兴,他似乎从刚才大家的发言中,获得了开发“南泥湾”这片荒凉土地的信心。
春节过后,党中央毛泽东就作出决定,号召边区党政军民,把大生产运动再向前推进一步,所有单位和个人,都要根据实际情况,订出生产计划,规定出生产指标。
并命令359旅开赴“南泥湾”垦荒种地。
这一年,果真像民众说的那样,陕北风调雨顺,各种农作物都没有受到任何灾害,边区人民获得了特大丰收。
党政军民各部门都按计划完成或超额完成了任务,实现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这一目标。
这一年,359旅开荒11000多亩,收获粮食36万多斤,为解决边区粮食紧缺和繁荣经济做出了卓越贡献,在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这一年,免除了农民公粮交纳和税收,人民生活水平一下子有了显着提高。
由此,民众真正认识到,毛泽东和他领导的共产党、八路军所做的一切,都是造福人民的。
第二年春节一到,民众怀着感激之情,积极热情地组成秧歌队,喜笑颜开地涌到党中央驻地,他们一边打着腰鼓一边高呼:共产党毛主席大生产运动决策伟大英明!前来欢迎秧歌队的毛泽东听了民众的喊声,边走边对身旁的周副主席说:“恩来呀,我们伟大英明什么?是困难逼得我们没有办法,我们去向人民拜年磕头,人民指给我们一条生路。
是人民伟大英明啊!”在“大生产运动”初期某年初一的清早,边区农民劳模吴满有与儿子吴凌旭喜气洋洋用土车子推着养到300多斤重后宰杀好的一头猪,要给毛主席他们送去。
半路上迎面遇到了两个熟悉的老乡。
面对老乡的疑问,吴满有笑着说:“我不是要出去卖掉这么多猪肉,是要送到咱延安的一个大户人家去的。
”老乡还是不解地摇摇头。
吴满有进一步说:“如今的共产党,你说,算不算咱中国最大的大户?!”说得两个老乡恍然大悟,哈哈大笑起来,一个说:“原来满有兄是给中央政府机关送肉啊!嗯,中!中!中!满有兄到底是边区的特等劳动英雄,比俺们就是想得周到些!”吴满有说:“二位兄弟对不起了!今天俺推的这猪肉不能卖给你们了。
改日,等新猪出圈了,俺再宰杀几只,让大家来尝尝鲜。
”两人走了。
吴凌旭和吴满有继续往前走着。
吴凌旭一边走,一边说:“爹,咱们这样一路走过去,会遇到很多熟人的,都这样回答他们的询问吗?”吴满有很得意地说:“对!我这也是宣传嘛!让大家也学学我吴满有,多想想咱们的毛主席朱总司令,多想想咱们的八路军将士!”……吴满有父子推着一车猪肉进入驻在延安的中央办公厅院子。
刚将车子放下,恰好遇见了毛泽东。
毛泽东笑着问:“吴满有,我还说要去你那儿拜年呢,你这就来了!”吴满有说:“哪能让主席跑山路,去我那山旮旯呢。
我领着儿子向主席拜年来了,顺便送点肉给主席您和朱总司令打打牙祭。
”吴满有忙叫儿子吴凌旭给毛主席鞠躬行礼。
毛泽东望着吴满有推着的一大车肉,说:“这大新年,你咋把一整头猪都送过来呢?也该留点猪杂给孩子们打打牙祭呀。
”吴满有说:“八路军将士在前方杀鬼子,春节还不知道吃什么呢。
您和朱总司令指挥千军万马,这样动脑用神,不吃些肉,那可不行!”毛泽东说:“你杀了一头猪,连个猪下水都没留给自己,全部送给我们吃。
这很让我毛泽东感动,也让我心不安呢。
”吴满有忙说:“主席何出此言?”毛泽东说:“你吴满有是这样赤胆忠心为共产党,为八路军将士着想,我毛泽东心里过意不去啊!我们为老百姓做的事情太少了!”吴满有说:“主席您大可不必这样自责,支援抗战,打垮日本鬼子,我吴满有不能上战场,只能用种粮食,养猪羊牛来支援。
这大过年的,你们都是离乡背井来到陕北,莫说是送一头猪,就是送上十条牛也是应该的。
”毛泽东说:“有你吴满有这样的好百姓、好人民支持,我们还怕小日本吗?抗战很快就会取得胜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