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的新闻传播事业
陈力丹《世界新闻传播史》(第3版)-第十四章 印度新闻传播史【圣才出品】

第十四章 印度新闻传播史14.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1780年至19世纪50年代,印度现代报刊的初创时期1.英国殖民统治的建立(1)1757年,英国人与印度人在印度西部的普拉西展开了一次决战——普拉西战役,此后,胜利了的英国人开始在印度站住了脚,占领了印度东部恒河口一带的富饶土地(孟加拉地区),以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名义,进行殖民统治(首府加尔各答的威廉斯堡)。
(2)此前英国人已经控制了印度半岛西海岸的商业城市孟买和东南海岸的商业城市马德拉斯。
因此,印度最早的现代报刊,便是在这三个城市首先出现的。
(3)随着英国在印度进一步扩大殖民范围,1857—1859年全国性的印度土著士兵起义失败后,英军占领了名存实亡的莫卧儿帝国的首都德里,此后英国不再以东印度公司的名义,而实行直接统治。
现在南亚次大陆主要国家的现代新闻业,都是英国人直接引入的。
1780年至19世纪50年代,印度现代报刊的初创时期印度民族运动报刊在各地的出现19世纪50年代至20世纪40 民族运动的报刊向全国的发展 年代,印度新闻传播业的民 悄然发展的商业报刊 族斗争和党派斗争时期 通讯社和广播的出现 英国殖民当局对本地文报刊的箝制性新闻政策 英属印度各部分独立后的新闻传播业 独立后印度新闻传播业的发展特征和变化印度目前新闻传播业的基本格局印度新闻传播史2.印度现代报刊的初创(1)1766年,英国人博尔茨(William Bolts)在孟买出版了一份没有报名的报纸,其中包含一些抨击殖民当局的内容。
该报存在时间不长,可算是印度新闻业的一个序曲。
(2)1780年1月29日,另一个英国人(加尔各答东印度公司的印刷工人)希基在加尔各答创办了印度第一家较正规的报纸《希基氏孟加拉公报或加尔各答大众广知者报》。
该报为英文周报,每期两页,主要报道政治和商业新闻。
(3)英文报纸出现,较早的如1784年作为英国孟加拉管区的官方机关报《加尔各答公报》、1785年创办的《孟加拉新闻》、1785年创办的《马德拉斯信使报》、1786年创办的《加尔各答纪事报》、1789年创办的《孟买先驱报》、1790年作为英国孟买管区机关报的《孟买信使报》、1791年创办的《孟买公报》等。
第十七章 东盟及西亚主要国家的新闻传播事业

第一节 新加坡的新闻传播事业
一、报刊
(一)19世纪的报纸 第一家英文报刊 《新加坡纪事报》(1824) 第一家华人创办的华文刊物《叻报》 (1881) (二)20世纪初至二战结束 陈嘉庚 《南洋商报》(1923) 胡文虎 《星洲日报》(1929)
(三)二战结束后至70年代末 二战结束后至70年代末 70
第二节
马来西亚的新闻 传播事业
一、报 刊
(一)历史回顾 马来西亚是海外华文报纸的发源地,而且华文 报纸一直是马来西亚的重要组成部分,1815年 1815 以来出版过上百种华文报纸。最早的华文报纸 是著名的《察世俗每月统记传》(Chinese Monthly Magazine),1815年8月5日创办于马 六甲,由英国传教士马礼逊和米怜在中国刻工 梁发的协助下创办。
第五节
黎巴嫩和科威特的Βιβλιοθήκη 新闻传播事业黎巴嫩的主要报刊:《日报》、《阿拉 伯周刊》、《狩猎者》; 科威特的主要报刊:《舆论报》(Al Ra'y al Amm)、《政治报》(Al Siyassah)、《灯塔报》(al Qabas)。
1.英文和马来文报纸 1945年《海峡时报》复刊 1956年《每日新闻》创刊 2.华文报纸 1945年《南洋商报》《星洲日报》复刊
(四)80年代以来的报业现状 )80年代以来的报业现状
1.报业格局的调整 2.主要报刊的状况 (1)华文报集团所属的主要报纸: 《联合早报》《星期五周报》 (2)英文马来文报章集团拥有的主要报纸: 《海峡时报》《每日新闻》
二、通讯社
安塔拉通讯社(Antara News Agency) 1973年成立。
第四节
越南的新闻传播事
前外国新闻史总论:传播史五大里程碑(1-5章)

28
第二章 文字传播
一、文字的产生
最早的文字产生于奴隶社会初期, 前三四千年,中国、埃及、印度、 两河流域(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 河),象形文字 苏美尔文字(楔形文字) 字母文字
2016/3/9
外国新闻传播史-山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付庆军
30
二、书写材料的改进
早期就地取材 古埃及人的纸莎草纸 公元105年,东汉蔡伦
外国新闻传播史-山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付庆军 21
2016/3/9
第一章 口语传播
人类传播活动的第一个发展阶 段。原始音讯(message)传播以口 语为主,以标志、声光、图式为辅。
一、口头传播
体语传播 口语传播:以口语述说来传达思想、 消息与态度。 语言产生的意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口头音讯传播事例:“井户端会议” 马拉松的来历 《圣经》:巴比伦人造通天塔
外国新闻传播史
JOURNALISM & COMMUNICATION 山东师范大学传媒学院 付庆军
信息经济和知识经济的两大支柱
一是以高新科技为代表的传播技术产业, 二是从事新闻和信息产品生产的媒体产业。
新闻传播学是将两大领域有机连接的桥梁。
2016/3/9
外国新闻传播史-山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付庆军
2016/3/9
外国新闻传播史-山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付庆军
外国新闻传播史-山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付庆军 24
2016/3/9
二、标记传播
借助一定物体或符号为载体,传递 或保存音讯的传播方式。 结绳记事
古印第安人
珠贝传令(实物借代)
外国新闻事业史判断题

第一章:新闻传播业的诞生与发展口头传播:人类最早出现的一种传播形式手抄小报:欧洲出现了一种新的新闻传播样式,萌芽状态下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物。
19世纪新加坡最早的报纸《政府公报》英国最有影响的报纸:《国会议程纪闻》、《国会议程每日纪闻》、《不列颠信使》。
法国最有影响的报纸:《公报》受国王和首相推荐;革命时期雅各宾派的报纸《人民之友报》、《杜歇老爹报》、《法国布拉班革命报》印度:1780年一月,英国人詹姆斯·希基在加尔各答附近创办了第一份英文报纸《孟加拉报》菲律宾:第一份报纸:西班牙殖民总督1811《总督报》;泰国:美国传教士1844年《曼谷纪事报》中国:第一份近代报葡萄牙人 1822 澳门《蜜蜂华报》第二章:工业革命时期的新闻传播业《每日广告报》开创了报纸依靠广告收入而自立的先河。
克里米亚战争是世界上第一次有记者参与报道的战争,《泰晤士报》的仅是报道也被载入史册。
英国第一份成功的廉价报纸《每日电讯邮报》哈瓦斯通讯社是世界上第一个新闻通讯社,1835年于巴黎。
英国最早的通讯社:路透社德国最早的通讯社:沃尔夫通讯社马克思恩格斯高度评价《北极星报》称他是真正民主的,没有民族和宗教偏见的报纸。
美国第一份工人报纸于费城创办《技工雇工拥护者》《新莱茵报》是世界上第一份马克思主义日报,1848年6月1日,于德国科伦。
《法兰西共和国公报》是巴黎公社时期最重要的报纸。
第三章:“一战”前后的新闻传播事业美国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报业集团为斯克里普斯报团德国最早的报团:莫斯报团、谢尔报团、乌尔斯泰因报团英国现代报业的创始人首推北岩《小巴黎人报》成为第一个使用轮转印刷机的报纸《东京朝日新闻》日本第一个跨城市经营的报系俄国第一个工人秘密刊物《工人曙光》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办点事的国家第五章:“冷战”时期的新闻传播事业加拿大报刊市场的特点:在英国统治区,它必须获得殖民当局的准许才能出版;而在法国统治区,殖民当局不允许任何一份报纸出版。
印度尼西亚华文媒体的“一带一路”报道研究——以《国际日报》为例

International Report海外传媒50 传媒∷MEDIA 2020.11(下)印度尼西亚华文媒体的“一带一路”报道研究——以《国际日报》为例文/刘 晋 蔡昌卓摘要:印尼华文媒体是当地华人社会不可或缺的信息传播平台,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
本文将印尼发行量最大的华文报纸《国际日报》作为个案研究对象,选取2013—2019年“一带一路”的相关报道为样本,分别从报道的版面分布、数量、消息源、内容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印尼华文媒体在传递“丝路之声”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印度尼西亚 华文媒体 一带一路印度尼西亚是东南亚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同时也是全世界华人最多的地方。
印尼华文媒体的发展历史已有百年,期间经历过萌芽、发展、关闭以及复苏时期。
印尼不仅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也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首倡之地。
同时,印尼提出的“全球海洋支点”战略与“一带一路”倡议高度契合。
关注印尼华文媒体的发展,尤其是其对于“一带一路”的报道情况,对中国与印尼的长久合作具有深远意义。
《国际日报》是印尼目前发行量最大的华文报纸,其口碑与影响力不容小觑。
笔者选取其2013年9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关于“一带一路”倡议的相关新闻报道进行梳理,借此窥见印尼华文媒体在“一带一路”倡议中扮演的角色与发挥的作用,为更好地推动“一带一路”倡议顺利开展、塑造积极正面的国家形象总结经验。
一、内部整合,外部合作:《国际日报》的发展之路《国际日报》由印尼客家华人、著名华商熊德龙于2001年创刊,是印尼目前发行量最大、最具影响力的华文报纸。
办报初期,《国际日报》也面临着设备落后、人才匮乏、经验不足等困境,但经过短短几年的潜心探索,其很快就成为印尼最有影响力的华文报纸及各大小社团、企业争相订阅及刊登广告的媒体。
在“内部整合”方面,《国际日报》在发行之初就与印尼主流媒体《爪哇邮报》成为合股伙伴,利用其发行渠道一下子从首都雅加达遍及印尼全国22个省近百个城市。
世界现代新闻的起源

世界现代新闻业的起源以前的教材都说,现代报纸最早起源于1566年意大利威尼斯的手抄新闻。
这是欧洲中世纪新闻传播发展的顶点,不是现代新闻业的起点,因为现代新闻业的最早载体——报纸,应该是印刷品。
手抄作业,不是现代新闻业的标志。
现代新闻业的产生与市场经济向全球的拓展相联系1453年5月29日(星期二),发生了一件影响欧洲工业和商业进程的事件:奥斯曼帝国军队经过59天激战,攻占了拜占庭帝国的首都君士坦丁堡(伊斯坦布尔)。
奥斯曼帝国堵塞了欧洲商人通往东方的道路(丝绸之路),逼着欧洲人寻找通往东方的海路。
1497-1499年,葡萄牙人达·伽马首先发现了绕过好望角通往印度的海路,随后欧洲人发现了美洲,最后证明海路可以通往世界所有的地方。
于是,欧洲的市场经济开始向全世界扩张,开始了现代社会的历史进程。
新闻业作为独立的行业,产生于这个历史大背景下。
达·伽马(Vasco da Gama ,1460-1524)1497-1499年绕过好望角发现印度。
170多船员回来时剩下55人。
克里斯托弗·哥伦布(Cristóbal Colón ,1451-1506)1492-1505年间三次向西航行发现美洲。
麦哲伦(Ferdinand Magellan,1480-1521)1519年9月率270人的船队开始环球航行,本人1521年4月在菲律宾被杀,其部下埃尔卡诺率领剩下的唯一的船“维多利亚”号于1522年9月回到西班牙,原来船队的人仅剩10人(另外还有路上征召的12人)。
麦哲伦海峡563公里,3.3-33公里宽,深20-1170米。
一、现代报刊得以在欧洲起源的五个相互依存的条件1.世界地理大发现使得欧洲的商业和工业从地中海贸易转向全球贸易,因此造成对新闻传播的规模化需求。
2.此时,欧洲地理上正在形成连成一片的文明地区,地理上进行贸易的关卡减少,传递信息的障碍也随之减少。
3.六个主要的欧洲民族(意、西、葡、德、法、英)经过文艺复兴运动,自然形成了各自的标准语言和文字,奠定了规模化新闻传播的语言文字基础。
印度尼西亚语在新媒体传播中的地位如何

印度尼西亚语在新媒体传播中的地位如何在当今数字化和全球化的时代,新媒体已成为信息传播的重要渠道,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交流方式。
而语言作为信息传递的载体,其在新媒体传播中的地位至关重要。
印度尼西亚语,作为印度尼西亚的官方语言,在新媒体领域也占据着独特的地位。
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第四人口大国,拥有庞大的互联网用户群体。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网络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印尼人开始通过新媒体获取信息、交流和娱乐。
这为印度尼西亚语在新媒体中的传播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首先,从社交媒体平台来看,印度尼西亚语是印尼用户之间主要的交流语言。
像 Facebook、Instagram、Twitter 等国际社交媒体在印尼拥有大量的用户,他们大多使用印度尼西亚语发布状态、评论和分享内容。
此外,印尼本土的社交媒体平台,如 Kaskus、Path 等,更是以印度尼西亚语为主要语言环境。
这些平台上的用户生成内容,包括文字、图片、视频等,都以印度尼西亚语为主导,反映了印尼社会的各种现象和民众的观点、情感。
在新闻传播领域,印度尼西亚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众多的在线新闻网站和移动应用程序为印尼民众提供了丰富的新闻资讯,这些新闻大多以印度尼西亚语撰写和发布。
无论是政治、经济、社会还是文化等方面的新闻,都通过印度尼西亚语传递给广大受众。
同时,一些国际新闻机构在报道有关印尼的新闻时,也会提供印度尼西亚语版本,以满足当地受众的需求。
在娱乐方面,印度尼西亚语的影视作品、音乐和网络小说等在新媒体平台上广受欢迎。
印尼的电影和电视剧通过在线视频平台传播,吸引了大量观众。
印尼本土的音乐作品在音乐流媒体平台上也有很高的播放量,歌手和乐队通过社交媒体与粉丝互动,用印度尼西亚语分享创作背后的故事和心得。
网络小说平台上,以印度尼西亚语创作的小说满足了众多读者的阅读需求。
对于商业活动而言,印度尼西亚语在新媒体中的地位同样不可忽视。
企业通过社交媒体进行品牌推广和产品营销,使用印度尼西亚语与消费者进行沟通和互动。
印度的新闻与传媒产业

印度的新闻与传媒产业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科技的迅速发展,新闻与传媒产业在印度迎来了蓬勃的发展。
印度作为世界上第二人口最多的国家,拥有庞大的潜在市场和多元化的文化,使得其新闻与传媒行业具备了巨大的发展潜力。
本文将对印度的新闻与传媒产业进行探讨,以了解其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一、新闻产业的现状印度的新闻产业经历了多年的快速增长,并逐渐形成了多样化的形态。
传统媒体仍然是印度新闻消费的主要来源,其中包括报纸、电视和广播等传统媒体。
尽管新兴媒体如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等的发展迅猛,但传统媒体依然占据着主导地位。
在印度,报纸是最受欢迎的新闻传播媒介之一。
印度有大量的报纸,其受众遍布城市和农村地区。
这些报纸不仅提供政治、经济和体育等各方面的新闻报道,还展示了印度多元化的文化。
此外,印度的电视台和广播电台也为人们提供了全面的新闻报道和娱乐节目,成为印度人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
随着科技的进步,互联网逐渐成为印度新闻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印度互联网用户数量庞大,许多新闻机构和媒体公司纷纷推出在线新闻平台和移动应用程序,以满足人们对实时新闻的需求。
同时,社交媒体如Facebook、Twitter和YouTube等也成为了人们获取新闻和信息的重要渠道,影响着印度新闻传媒产业的格局。
二、传媒产业的现状除了新闻产业,印度的传媒产业也在最近几十年间经历了巨大的发展。
电影产业是印度传媒产业中最具国际影响力的部分之一。
印度电影不仅在本土市场上独占鳌头,还在全球范围内赢得了广泛的认可。
宝莱坞电影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故事情节吸引了全球观众,成为了印度文化的重要代表。
除了电影产业,印度的电视制作、音乐制作和出版等传媒领域也在快速发展。
印度的电视剧和综艺节目在印度人民中享有很高的声誉,并逐渐在国际上崭露头角。
同时,印度的音乐产业也在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吸引了大批音乐爱好者的关注。
在数字化时代,印度的传媒产业也在不断创新和转型。
互联网和数字技术的兴起使得印度的传媒公司积极开发在线媒体平台和数字内容,以满足年轻一代的需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六章印度的新闻传播事业
第一节报业
一、历史沿革
在17世纪后半期的18世纪初,印度出现了类似中国邸报的手抄新闻,主要记述皇室活动,供各层官吏阅读。
(一)早期英文报纸
印度的近代报业产生于殖民地时期。
《孟加拉公报》1780年由詹姆斯·奥古斯塔斯创办于加尔各答,是一份英文周报。
《加尔各答日报》英政府在印度的官方机关报。
其他英文报纸:《孟加拉新闻》、《加尔各答纪事》、《孟买先锋报》、《孟买日报》、《孟买信使报》
(二)早期印地语报
19世纪初,印度有了本地文字的报纸。
《印度之境》第一份印地语报纸,1818年英国传教士在加尔各答创办。
《孟买新闻》第二家印地语报纸,至今尚存,是印度现存历史最悠久的报纸。
《达尔巴新闻》第一份孟加拉语的报纸。
报纸作为斗争工具:
1、与殖民者作斗争,主张出版自由,批评殖民政策的报纸。
最著名的是《加尔各答报》,英国人詹姆斯·白金汉创办,主张给印度人民新闻自由。
2、印度本地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兰姆·莫罕·罗易:印度宗教改革家,报业先驱。
创办了孟加拉语的《明镜报》、《孟加拉使者》,波斯语的《波斯文周刊》、《镜报》。
(三)废除检查制度后的报刊
1835年印度代理总督宣布废除新闻检查制度,实行出版自由。
《印度时报》1861年由自由派报纸《孟买时报》和其他两家合并成商业性报纸
其他报纸:《甘露市场报》、《政治家报》、《凤凰》,均在加尔各答创刊。
19世纪后半期政治性报纸发展迅速:
《印度教徒报》1878年六名爱国知识分子在马德拉斯创办,为英文报
《醒狮周刊》1880年国大党创始人巴尔·提拉克在浦那创办的马拉特文报
二、20世纪的报刊
(一)概述
20世纪初印度民族解放运动方兴未艾。
甘地在这一时期创办了一系列报纸,与此同时,社会主义报刊出现。
30年代经济危机打击下的印度掀起又一次民族解放高潮,甘地又创办一系列报纸。
1947年印度独立,宪法规定了公民言论出版自由的条款,印度报业迅速发展。
(二)印度报业结构的特点
1、种数多,销量不大;
2、语种繁多;
3、出版地集中
(三)主要报刊与报系
《印度快报》1940年创刊于孟买。
印度快报系有15种出版物,是印度最大的报团。
《印度时报》1838年创办于孟买,原名《孟买时报》。
该报系有14种出版物。
《印度教徒报》该报常被比作英国《卫报》,该报系有4种出版物。
印度的报刊大多是私营的。
八大报系:印度时报系、印度快报系、欢喜市场报系、印度教徒报系、印度斯坦报系、甘露市场报系、政治家报系、自由新闻报系。
三、甘地的新闻思想
莫罕达斯·卡拉姆昌达·甘地(1869-1948)
印度民族运动领袖,在印度有“圣雄”之称,首创“非暴力主义”。
著有《印度青年》、《干地自传》。
甘地在他的斗争生涯中创办或主持了多家报纸,他在新闻理论方面有很多独特见解,归纳如下:
(1)报纸的功能。
1)反映公众问题的看法;2)唤起人们的值得向往的情绪;3)揭发缺点。
(2)废除新闻检查制度。
(3)报纸是一支强大的力量。
(4)与持不同意见者进行论战是不明智的。
(5)广告过多会影响报纸的独立性。
第二节杂志和通讯社
一、杂志
印度第一家杂志是1785年创办的《东方杂志》,周报、周刊多是印度近代杂志业的一大特色。
《今日印度》创办于1974年,是一份政治性双周刊。
《社会主义者》社会主义杂志,1922年创办。
其他共产主义杂志:《工人》、《革命》、《民族战线》
二、通讯社
主要有四家:印度报业托拉斯(最大通讯社)、印度联合新闻社(第二大通讯社)、印度斯坦新闻社、印度新闻社
1976年,这四家通讯社曾一度合并为萨马查尔通讯社,1977年解散,并于1978年恢复独立经营。
第三节广播电视事业
1927年6月,印度第一座私营广播电台开始播音。
1959年印度第一家电视台试播,由当时的联邦德国援建。
1972年第二座电视台——孟买电视台开播。
90年代以来,电视事业收到来自多方方面的挑战:
1、80年代后期以来家庭用卫星接收装置越来越普及,外来电视的影响正在扩大。
2、印度国内有线电视也对印度广播公司形成挑战,它们靠转播国外节目夺取观众。
(1)全印广播电台全球最庞大的广播部门之一。
分四类:一是区域性广播电台,二是首府广播电台,三是地区性广播电台,四是地方性广播电台。
(2)全印娱乐广播电台全印广播电台与1957年开办该台,用印地语播出。
1967年该台播出广告,开创印度广播电视播出广告先河。
(3)对外广播全印广播电台1939年开办国际广播。
(4)印度电视台1959年试播,1965年正式播出,原为全印广播电台的一部分,1976年成为独立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