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与美术联的系论文

合集下载

论音乐与美术之间的融合关系

论音乐与美术之间的融合关系

形式 。 它只 能诉 谱 于人 们 的听觉 , 靠 听觉 来感 受 。 要 所
以 , 乐 又是 一 种 听 觉 的艺 术 , 有 当我 们 听到 声 音 音 只
时 它才 是实 际存 在 的艺 术 。 乐 中 的音 响必 须 依靠 人 音
们 的想 象和 联想 才 能理 解它 们 的含 义 。
间 中展 开 , 终诉诸 于 人 的听 觉 的艺术 形 式 。 最 ( ) 二 美术 的基 本 特点 美术 的概 念 比较 宽泛 , 是采 用 造型 手 段塑 造 视 它
二 、 乐 与 美 术 的 交 融 互 动 音
( ) 乐 与 美 术 的 差 异 一 音
首先 。 艺术 形象 的 表现 方式 不 同 。音 乐 擅长 表 对
重 庆科 技学 院学报 ( 社会科学版) 21年 期 0 第8 0
Junlo C ogi n e i fSi c n eho g(oi c ne d i ) N . 2 1 ora f hnqn U i rt o c neadT cnl ySc lSi csE io o8 0 0 g v sy e o a e tn
受 。美术 是凭 借 视觉 来创 作 和感受 的艺术 , 的优 点 它 是长 于具 体 描绘 , 造和 刻 画生 活 中或想像 中的事 物 塑 或情 景 , 明显 的再 现性 和描 摹 性 , 不 会 随 时光 的 有 它
流逝 而 消失 。 2空间性 。按 照 艺 术形 态 的存 在 方 式来 分 , 术 . 美 属 于空 间艺 术 。 美术 中 , 间表现 为 多维性 的层 次 。 在 空
向为 声 乐演 唱 收 稿 日期 :0 9 1 2 2 0 —1 —1


音 乐 与 美 术 的 独 立 性

音与美结合论文

音与美结合论文

音与美的结合摘要:在幼儿教育中,音乐教育和美术教育是对幼儿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

我们要找出音乐与美术的情感共通点。

实现“心随灵动,心灵合一”的情感融合,不仅可以熏陶孩子的美感,更重要的是使孩子产生积极向上的动力,进而形成审美与快乐一体的积极情感。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2-115-001在幼儿教育中,音乐教育和美术教育又是对幼儿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

随着我园主题课程改革的日益深入,在幼儿的各项活动中越来越强调孩子的参与和自主意识,强调孩子综合素质的培养。

我发现,在音乐活动中有效地融入各种美术元素,不仅能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而且更利于孩子的自我表现和表达。

在丰富多样的音与美融合的活动中,在唱唱跳跳、看看画画过程中,孩子们不仅获得相应的知识和技能,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也日益增强,进而形成审美与快乐一体的积极情感。

一、图画设置情境,突出趣味化苏联著名音乐教育家卡巴列夫斯基说过:“只要音乐是形象的,即使是不同的体裁,都能使孩子接受。

”但是,幼儿期的孩子思维发展尚处在直觉形象的阶段,加之受到年龄和生活经验等方面的限制,在许多音乐活动中,如果不借助一些形象的教学辅助材料,要真正理解和表现音乐材料是有一定难度的。

因此,精心设计每一次活动过程是音乐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我们只有使教材趣味化、设计趣味化、教法趣味化,让孩子置身在一种情境化的学习过程中,才能使孩子的认识和情感相结合,使思维和形象相统一,变灌输为感悟,变说教为体验,真正激发孩子潜在的音乐兴趣,吸引孩子主动参与学习。

如在大班歌唱活动《欢乐颂》中,我按照这首名曲的歌词内容,绘制了一幅图画,为孩子创设了一个直观形象的意境:蓝蓝的天空中太阳高挂、白云静静地飘动,树上许多小鸟在唧唧喳喳地歌唱着,水中小鱼欢快地游动,绿油油的草地上花儿随风摆动,一群小朋友手拉手唱歌跳舞。

活动一开始,随着音乐的响起,我将图画展现在孩子的眼前,孩子们专注地注视着图画,耳边聆听着优美的歌声。

音乐教学与美术体育相结合的论文

音乐教学与美术体育相结合的论文

音乐教学与美术体育相结合的论文音乐教学与美术体育相结合的论文教学既是科学,又是艺术。

音乐、美术、体育在小学阶段是向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手段。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美术是形象的艺术,体育则是行体表现的艺术,它们都反映了一定的社会生活,表现了一定的思想感情。

如把这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在美的感悟中传授知识,从而带领学生进入教学意境,并使教学意境自始至终都有审美情感渗透其中。

这样,便可推动师生对创造教学美的情感追求,在美的环境中使师生的艺术能力和人文素养得到综合提高。

小学生正处在以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他们活泼好动,易于接受生动活泼、感染力强、富有情趣的事情。

针对学生的这一特点,如何在农村的小学音乐课中实施美学艺术教学呢?可贯穿故事、图画、游戏、动作表演等形式,把这些引进课堂,融音乐基本技能训练于听、唱、玩、动之中,让学生在喜闻乐见的教学活动中,情趣盎然地进行学习,使音乐课趣味横生。

一、讲故事引入课题,创设情境在音乐课中进行美学艺术教学,必定要创设教学意境。

而利用谈话的方式,讲编一个有趣的故事,是最好把学生的思维以最快的速度从课外拉回到课堂上。

一旦学生对你讲的故事有了兴趣,他们就能把精力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当中来,并能比较快地进入教师所创设的情境。

二、以图画的方式,帮助学生识记兴趣是需要的内驱力。

当学生对上音乐课感兴趣了,教师便要及时抓住学生的趣味性和好奇心,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

因为艺术创作的核心是想象。

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想象从本质上分析,就是把感知到的对象与大脑中储存的现成图形加以改造、组合、重新形成全新图象的过程。

从小就要培养小学生的想象力,这也是素质教育所提倡的'。

教师可出示图画,利用图画帮助学生识记歌词,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去画。

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很快就把歌词理解了,并记到了。

如教《小小的船》这首歌时,就可鼓励学生自己动手画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并画上自己坐在小船上所看到的天空中的景物。

让音乐和美术牵手——浅谈音乐欣赏教学中美术的融合

让音乐和美术牵手——浅谈音乐欣赏教学中美术的融合

MING RI FENG SHANG337社 会 视 野文|孙 慧让音乐和美术牵手——浅谈音乐欣赏教学中美术的融合摘要:音乐与美术间的相互渗透与融合,是现代教育的新理念,同时也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有力尝试。

音乐是抽象艺术,与绘画一样,需要兴趣和基础,在音乐欣赏中与巧妙的结合绘画,只有通过循序渐进、抓住重点并有目的地引导才能做到。

我们利用听音作画,开发并启迪学生的创新潜能,使得学生将对音乐的认识和感受,表现在画纸上的是一幅幅不拘一格、与众不同的独特作品。

关键词:音乐欣赏;绘画;想象;创意表达音乐与美术间的相互渗透与融合,是现代教育的新理念,同时也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有力尝试。

音乐与美术同属艺术范畴,他们之间有许多可以融合的地方。

音乐中的音符,需要高低起伏、快慢相间的组合才会成为有旋律、节奏的音乐,而美术是不同的个体,通过变化、创造组合在一起,才会呈现出丰富多彩的画面。

一部优秀的音乐作品同时也是一幅美丽的图画,他用音符做色彩,用旋律做线条,画出一幅用心灵去感受的心灵之画;而一幅优秀的绘画作品能给人以美的享受,从画面的色彩、线条、结构中感受到音乐般的韵律和节奏。

俄国著名的抽象派画家瓦西里・康定斯基曾经说:“色彩好比琴键,眼睛好比音槌,心灵仿佛是绷满弦的的钢琴,画家是弹钢琴的手,他有目的的弹奏各个琴键来使人的精神产生各种波澜和反响。

”因此,音乐和美术的相互渗透和相互融合将是一个多美妙的感受。

我们音乐教师在教学中也不难发现新教材中音乐欣赏部分编者的精心编排,笔者将从培养学生理解艺术的共通性,提高学生在音乐欣赏中对作品的艺术感悟力、想象力,及营造音乐氛围,丰富课堂教学活动三个方面简单的进行分析。

一、培养学生的艺术想象力色美以感目,音美以感耳,意美以感心,这一点正是对于音乐之美和美术之美通过视觉、听觉等不同感官的作用发生心灵感动而谈的。

音乐和美术以不同的表现形式分别作用与人的听觉器官和视觉器官;但是,这两个同属艺术门类的姐妹花,因存在的共性而彼此联系,相互渗透,相互影响,使人们产生的审美感受,及内心产生的的共鸣是相同的,如:节奏、韵律等形式美共有;审美意境等和谐美共有;认识功能共有;教育功能共有;审美功能共有等。

音乐与绘画间本质上的联系-音乐论文-艺术论文

音乐与绘画间本质上的联系-音乐论文-艺术论文

音乐与绘画间本质上的联系-音乐论文-艺术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曾经收看中央电视台音乐频道的访谈栏目《翰墨音缘》,觉得非常有创意,每期邀请一位书画家与一位音乐人畅谈彼此间翰墨与音韵的结缘之路,介绍艺术家们与他们的作品背后的感人故事,从中我们不仅仅了解到艺术家们不同寻常的生活片段,还能感受到很多经典作品的来之不易。

这期节目的创意固然可贵,更可贵的是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到音乐与绘画之间的渊源。

如郁钧剑、蒋大为等音乐人也是业余绘画者; 自然也有不少书画家对音乐很精通,比如著名画家靳尚谊,书法泰斗欧阳中石等都是爱好音乐、精通音律之人,这一切都说明音乐与绘画间千丝万缕的联系。

自然他们之间的关系不仅仅表现于此,还在于本质性的特征体现。

1 视觉与听觉的关系视觉与听觉是人的两种主要的感官,在视线达不到的地方,听觉先入为主,我们常说的未见其人先闻其声便是如此,但是在声音触及不到的地方,视觉便预先到达,饱览一切的画面并充分发挥想象。

即耳中见色,眼里闻声。

与绘画相比,音乐有着独到的优势。

它虽然没有直观的造型能力,却能以声调的变化,节奏的运行等反映客观事物变化的规律。

不受任何空时的局限,直接抵达人的内心世界,具有强大的表现力和亲和力,并能与其他艺术共融相生。

绘画在绘画时通常会根据自己的需要放置音乐的背景,合适的音乐可以慰藉人的心灵,可以给人以力量和希望,并给人无边的想象力,使人容易达到某种境界。

19 世纪的艺术理论家佩特所说所有艺术通常渴望达到音乐的状态。

这句话正体现了音乐的特质。

音乐是听的艺术,绘画是看的艺术,两个看似截然不同的艺术却有着通感,可以相感而相通。

当我们注视一副美妙的画面时,不免会在心里涌出一股优美的旋律,一副好的作品,可以通过色彩的跳跃呈现不同的节奏感,给人心灵的愉悦感,即构图形式美法则中的韵律美和节奏美。

当我们听到优美的乐曲时,眼前就会出现一幅幅画面,犹如壮丽的山河,时而壮观,时而幽静。

音乐与美术相通性论文

音乐与美术相通性论文

音乐与美术相通性论文摘要:音乐和美术从不同的角度阐述着它们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把握好音乐与美术之间的关系对于教学来说非常重要,在内容上可以融会贯通,形式上可以相互借鉴,情感上可以相互融通。

当音乐走进画面,当色彩融入音符,学生们将会在艺术的海洋里荡漾,在激荡中泛起智慧的浪花。

艺术是对所在时代的社会背景和人们思想状态的一种再现和表现,因此同时期的艺术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具有共同的时代感和相通性,从历史阶段、创作思维和审美角度上都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关系。

而美术和音乐又分属于各自的艺术门类,有其自身的特点,在其外部形式和内部结构上又有本质的区别,因而音乐和美术的关系既融合又分立,既区别又联系。

处理好音乐在美术教学中的作用,将音乐和美术完美的统一起来,在课堂教学上实行音乐辅助式教学,把两者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优势发挥出来,在理论上可以辅助美术理论的理解,在形式和技法上可以相互融合,将二者结合起来形成教学上完美的统一。

音乐与美术的差异与融合音乐与绘画属于不同的艺术门类,两者之间的差异显而易见。

音乐是听觉艺术,绘画是视觉艺术,从感官功能上看,他们属于不同的艺术门类;音乐是时间艺术,绘画是空间艺术,二者在存在形式上有本质的区别。

音乐具有时间上的即起性,延续性和不可逆性,因而在静止状态下它是不能存在的,而绘画具有相对的静止性和永恒性,随着时间的推移绘画可以长期保留。

因此这就决定了音乐与绘画不同,它是动态艺术,是时间艺术,又是听觉艺术,它是在一定时间内,以乐器的演奏为载体,用有节奏、有规律的声音的连续运动来表现自己。

而乐曲的谱写又是从作者的个人情感出发,根据不同的目的和表达方式“即乐于情”“借曲抒情”利用音符的变换来抒发作曲者的个人情感,因此音乐也是心灵的艺术,随着乐曲或高昂或低沉或轻快或悠远的律动激发起欣赏者心灵上的共鸣。

绘画作为静态艺术有其自身的特点,它是将点、线、面、黑、白、灰以及色调组织起来在平面上描绘出形态各异的画面,而画面的组织和绘制完全凭借画家的个人的经验和个性化情感的抒发。

音乐与美术教学融合论文

音乐与美术教学融合论文

浅谈音乐与美术教学的融合摘要:美术与音乐都是借助于情感对学生进行美育的工具,能够净化学生的心灵,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高尚的思想情操。

它们的共同点是在一定的艺术氛围感染下,调动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培养他们健康、丰富的精神世界,感受“真善美”的艺术真谛。

好的音乐就是一幅美丽动人的画面,好的美术作品又宛如一支美妙的乐曲。

我们把美术引入到音乐的课堂教学中来,充分体现音乐和美术在审美教育中的不同,把音乐美与美术的美融合一体,使新课程的内容更充实。

关键词:素质教育兴趣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美术与音乐间的相互渗透与融合,是现代教育的新理念,也是现代美术课程改革的主要趋势之一,同时也是新的课程改革的一个有力尝试。

一幅优秀的绘画作品能给人以美的享受,从画面的色彩、线条、结构中感受到音乐般的韵律和节奏;而一部优秀的音乐作品同时也是一幅美丽的图画,他用音符做色彩,用旋律做线条,画出一幅用心灵去感受的心灵之画。

俄国著名的抽象派画家瓦西里·康定斯基曾说:“色彩好比琴键,眼睛好比音槌,心灵仿佛是绷满弦的钢琴,画家是弹钢琴的手,他有目的地弹奏各个琴键来使人的精神产生各种波澜和反响。

”因此,音乐和美术的相,互渗透和相互融合将是一个多美妙的感受。

一、美术和音乐的相互融合有利于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艺术感染力艺术是人类表达和交流思想情感的一种语言,这种情感是艺术创作的主要动机和源泉,同时情感是艺术的灵魂,艺术的一切活动都受到特定情感的支配;艺术的感染力则能够使欣赏者、作者、生活三者之间互动起来,让人内心产生共鸣。

长久以来,许多画家和音乐家都试图从彼此的艺术形式出发,探索彼此不同的创作灵感和激情。

美国著名近代画家惠德勒,一生都试图把绘画艺术与音乐艺术巧妙地结合为一体,如把作品《白衣少女》称为《白色交响曲第一》,《茫茫之夜》称为《夜曲》等等;在他的绘画作品中还有许多直接用音乐术语和素材命名的画作。

二、美术和音乐的相互融合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艺术的共通性色美以感目,音美以感耳,意美以感心,这一点正是对于美术之美和音乐之美通过视觉、听觉等不同感官的作用发生心灵感动而谈的。

美术欣赏活动中音画交融论文

美术欣赏活动中音画交融论文

美术欣赏活动中音画交融论文
浅谈美术欣赏活动中的音画交融
【摘要】美术与音乐之间存在着某种关系,一个是有形无声,一个是有声无形,两者相互补充、相得益彰。

在美术欣赏活动中如何把音乐融合进去,最大限度的提高幼儿的审美感受,这是教学品质所要追求的方向,是艺术的教育、更是教育的艺术。

【关键词】美术欣赏;音乐;交融
本文以米罗的《星空》画为例,对美术作品中画面的意境、符号、情节与音乐的情绪、节奏、旋律的结合进行了分析,由此得出将美术与音乐巧妙融合在美术欣赏教学活动中,能激活幼儿潜在的艺术灵性,提高幼儿对美的感受力、表现力和创造力,达到优化品质教学的目的。

一、画面意境与音乐情绪的融合
米罗笔下的《星空》画,展现了宇宙与生命交融的景象,是对生命运动规律的探寻。

米罗坚持对“自然诗意般的认识,主张艺术家始终带着新的眼光,像儿童观看新世界那样去体验生活,洞悉现实,以求在艺术中实现纯净而有诗意,诚实而又自由的思想”。

他以女性、小鸟、眼睛、星星等神秘的艺术形象来描绘星空,并用流畅的线条、丰富的色彩表现宇宙的原动力,其作品意境轻快、柔和,充满了抒情意味。

日本音乐家久石让的配乐《天空の城ラピュタ》(《天空之城》)丰富了米罗的作品,不着痕迹地将《星空》的飘渺与诡奇烘托地淋漓尽致。

他的音乐富于幻想,正如天空一样,湛蓝、清澈、纯粹而不带一丝杂质,将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现代和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常在各种艺术展展厅飘荡着悠扬的旋律,各种音乐会也常常布置有各种各式精美绝伦的舞台美术,音乐是一门无形的艺术,而各种美术品皆可触摸,音乐就像一条涓涓的细流常常从你的耳畔滑过,沁人心脾,仿佛灵魂随之摇摆上了天堂;好的美术品,使人看了过目不忘,一辈子伴随,心中的污秽也随之得到了洗礼。

感谢上天给我们造就的精神食粮,使我们的人生精彩而富有意义。

我的印象中音乐可分之为流行乐,摇滚乐,古典音乐,传统的艺术是指美术,包括各种的绘画作品,像油画,丙烯画,水粉与水彩画,国画与素描。

古典音乐就像国画,轻轻地,柔柔地,不知不觉带你进入一个甜蜜的故乡,而摇滚乐就像西洋画中的抽象画,大刀阔斧,色彩浓重又饱含激情,使人精神大受鼓舞。

我们把音乐和美术称为“姊妹艺术”,它们之间的确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也有很大程度上的某种不同,把音乐引进到美术欣赏课的教学中,不仅能活跃教学气氛,而且有助于学生对美术作品的理解,尤其是对一些抽象作品的理解。

比如,有的教师在教学欣赏荷兰画家蒙德里安的作品《百老汇街的爵士乐》时,一边放爵士乐,一边让学生去找寻绘画与音乐之间的联系,并把感受表达出来。

在音乐影响下,同学们面对画面,很容易感受到画中那错综复杂的直线和闪烁不定的小色块形象地表达出爵士乐所特有的节奏感。

这样,抽象的绘画语言就可以变成诠释音乐的形象的视觉符号了。

音乐对人的情感能起到很好的渲染作用。

而美术欣赏离不开情绪的调动,没有充满感情色彩的欣赏过程,必然得不到情感的体验,
认知的效果也将大打折扣。

在讲解美术形象的本质特征这一问题时,为了避免陷入枯燥的理论阐述与抽象的概念教学,有的教师以画家罗中立的油画《父亲》这一成功地塑造了艺术形象的典范之作为例来进行欣赏和分析。

首先,将画名隐去,让同学们讨论,应该给这幅画取一个什么画名,才能使这一形象更具艺术感染力。

经过思考,大部分同学们都给这幅画取了画名(多数都取名为《老农》),但不知是否确切,很想知道原画的名称,因而产生了心理上的期待。

这时,教师并不直接把答案告诉他们,而是让他们进一步欣赏。

接下去通过多媒体的手段,以琵琶演奏的民歌《父老乡亲》为背景音乐,在饱含深情的乐曲声中,加上解说词,渲染气氛,深化、拓展了同学们的绘画想像力。

古铜色的老脸,艰辛岁月耕耘出的那一道道车辙似的皱纹,犁耙似的手曾创造了多少大米白面,那缺了牙的嘴又扒进过多少粗粮糠菜,他身后是经过劳动换来的一片金色的丰收景象,他的手中端着的却是一个破旧的茶碗。

画家以深沉的感情,用巨幅画的形式,写实主义的手法,刻画了一位勤劳、朴实、善良、贫穷的老农形象。

它咄咄逼人,发人深省,多少人曾在他面前黯然神伤。

因为这位老农的形象已经远远超过了生活原型,他所代表的是中华民族千千万万的农民,正是他们辛勤的劳动,才养育了世世代代的中华儿女,他是我们精神上的父亲。

此画问世后曾立即引起了强烈地反响,尤其是在我们整个民族经历了文革十年浩劫这个重大灾难之后,他所激起的不只是观者对老
农个人身世的悬想,更是对整个中华民族这个农业大国命运的深深思索。

在欣赏过程中,由于音乐和画面同时出现,听觉和视觉的共同冲击,同学们的感受更加直观,情感得到了升华。

解说词引导学生从画中的老农形象想到中国的农民阶层,由农民再想到养育中华儿女的“父亲”,进而想到祖国这一农业大国的命运。

在这一情感的体验过程中,同学们深切的体会到为什么这幅画要取名为《父亲》才更有艺术感染力。

从而也更好地认识到,创造美术形象就是要创造出通过具体生动的个性,来表现事物的共性与普遍真理的形象,也就是创造艺术典型。

这样,同学们加深了对美术形象的认识和理解,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美术欣赏其实从婴儿一生下来就开始了。

然后经过幼儿园、小学、初中三个阶段的教育,学生的欣赏水平已经有了很大的飞跃。

在高中阶段专门开设美术欣赏课,其目的在于通过欣赏教学,启迪智慧,陶冶情操,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树立学生正确的审美观,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音乐与美术学科在教学上的有机整合,有利于学生整体审美素质的培养与提高。

以上所述,只是列举音乐与美术学科在实践中整合的几点小小浪花,如果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徜徉在更为广阔的艺术海洋中,就一定能成为一个整体审美素质较高的泳者。

列宾在评论荷兰画家伦勃朗的作品时,十分精辟地阐发了美术与音乐的关系。

他说:“伦勃朗的画始终带有空气的透明的影子,像
是美妙的管弦乐,它的和弦的声音在画的全部后景上颤动着。


任何一位从事某一种艺术专业的人,都应该注意各种不同的艺术门类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借鉴、相互渗透的关系,这样才能把艺术探索的步伐渗透到事物本质的深处去,在艺术的教育大海洋里触类旁通,相得益彰,取精用弘,以最好的艺术成就贡献给一代代学子。

在谈到美术与音乐的姊妹关系时,我们不禁想到黑格尔在《美学》中一段言简意赅的话:“音乐和绘画都有密切的亲族关系,部分地由于在这两门艺术里内心生活的表现都占较大的比重,现在的艺术教学,在材料处理方面,绘画可以越过边境进入音乐的领域。

”美术与音乐虽然属于不同的艺术门类,但它们都受到共同的艺术规律的制约,因此它们之间有许多相同或相似的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