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咽癌IMRT靶区及剂量设计指引(专家共识)
鼻咽癌IMRT与VMAT治疗计划的比较

鼻咽癌IMRT与VMAT治疗计划的比较陈舒婷;杨帅;姜仁伟;郭栓栓【期刊名称】《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年(卷),期】2018(007)004【摘要】目的研究IMRT与VMAT技术在鼻咽癌治疗计划设计与执行,靶区与各危及器官剂量的区别.方法对10例鼻咽癌患者,用Monaco计划系统分别设计了9野IMRT计划与VMAT计划,记录计划设计与实施的难易程度及耗时长短,同时比较各靶区和危及器官的受照剂量及相关受照剂量体积.结果两者从计划设计到执行的方法和难易程度基本相同;VMAT计划的靶区覆盖率、相对剂量通过率、危及器官的保护均优于IMRT计划,治疗时间、MU平均值IMRT计划要比VMAT计划长,出束时间VMAT计划要比IMRT计划短.结论鼻咽癌VMAT计划优于IMRT计划.【总页数】2页(P723-724)【作者】陈舒婷;杨帅;姜仁伟;郭栓栓【作者单位】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肿瘤放疗科,广东珠江 519000;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肿瘤放疗科,广东珠江 519000;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肿瘤放疗科,广东珠江 519000;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肿瘤放疗科,广东珠江 519000【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鼻咽癌CDR-VMAT与ss-IMRT剂量学比较评估 [J], 商海焦;陈利;王学涛;王佳舟;胡伟刚2.鼻咽癌IMRT与VMAT治疗的计划与剂量验证比较研究 [J], 易金玲;金献测;周永强;阎华伟;韩策;吴志勤;黄珂靖;谢聪颖3.不同系统摆位误差对鼻咽癌双弧VMAT及动态IMRT计划中剂量分布影响的比较 [J], 戴鹏;张平;赖名耀;罗龙辉;吴伟;蔡林波4.MLC叶片系统误差对鼻咽癌VMAT和IMRT计划剂量影响的比较 [J], 叶淑敏; 滕建建; 石锦平; 张利文; 刘致滨5.鼻咽癌IMRT与VMAT治疗计划的比较 [J], 陈舒婷; 杨帅; 姜仁伟; 郭栓栓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鼻咽癌的治疗进展

鼻咽癌的治疗进展作者:朱雪莹李忠来源:《家庭医学·下半月》2021年第10期鼻咽癌是指发生于鼻咽腔顶部和侧壁的恶性肿瘤。
是我国高发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位居耳鼻咽喉恶性肿瘤之首。
鼻咽癌与Epstein-Barr病毒密切相关。
临床常见症状为鼻塞、血涕、耳闷堵感、听力下降、复视及头痛等。
目前鼻咽癌公认和有效的根治性治疗手段为放疗,或以放疗为主的综合治疗。
随着调强放疗等在鼻咽癌治疗中广泛应用,鼻咽癌的局部控制率和总生存率得到显著提高,远处转移成为最主要的失败模式。
肿瘤治疗药物近年来发展迅速,包括化疗、靶向治疗等。
选择合适的治疗模式,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及预后,本文就放化疗、手术、靶向治疗及治疗副作用的研究进展情况予以介绍。
鼻咽癌的放射治疗1.二维常规放疗和三维适形放疗。
鼻咽癌对放射治疗比较敏感,因此,放疗是治疗鼻咽癌的根基。
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常规的二维放射治疗是标准的放疗方式。
但是二维放射治疗的同时会造成周围正常组织结构的损伤。
现在三维适形治疗运用CT图像对肿瘤结构进行三维重建,可以提高靶区的照射剂量,减少正常组织的照射剂量,提高了放疗的有效率。
2.调强放射治疗(IMRT)。
IMRT 是二十世纪末兴起的一种精准放射治疗技术,具有显著的剂量学分布优势,即在提高肿瘤靶区放疗剂量的同时,降低邻近器官辐射剂量,极大提高了放疗的精准度。
临床研究显示,鼻咽癌患者行IMRT治疗时,脊髓的最大照射剂量下降了10Gy,腮腺的照射总剂量也下降了18Gy,能提高对腮腺和脊髓的保护。
3.容积弧形调强放疗(VMAT)。
VMAT 是在图像引导放射治疗技术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新型精准放疗技术,可在治疗前、治疗过程中对肿瘤及周围组织进行实时的CT扫描监控,根据肿瘤情况选择弧形射野数目及入射角度,准确调整射线的照射范围,实现肿瘤的精准治疗。
与IMRT 相比,VMAT的靶区剂量适形度更高,优化后的剂量分布更准确。
4.质子治疗(IMPT)。
基于 IMRT 时代的第八版 AJCCUICC鼻咽癌临床分期建议(新)

・头颈部肿瘤・基于IMRT时代的第八版AJCC/UICC鼻咽癌临床分期建议潘建基 WaiTongNg 宗井凤 LucyL.K.Chan BrianO’Sullivan 林少俊 HenryC.K.Sze陈韵彬 HoraceC.W.Choi 郭巧娟 WaiKuenKan 肖友平 XuWeiQuynhThuLeChristineM.Glastonbury A.DimtriosColevas RandalS.Weber JatinP.Shah AnneW.M.Lee350014福州,福建省肿瘤医院放疗科福建医科大学省立临床医学院(潘建基、宗井凤、林少俊、郭巧娟),影像科(陈韵彬、肖友平);香港东区尤德夫人那打素医院临床肿瘤科(WaiTongNg、LucyL.K.Chan);多伦多玛格丽特公主癌症中心放疗科(BrianO’Sullivan);香港玛丽医院临床肿瘤科(HenryC.K.Sze);香港城市大学系统工程和工程管理系(HoraceC.W.Choi);香港东区尤德夫人那打素医院影像科(WaiKuenKan);多伦多玛格丽特公主癌症中心生物统计学部(XuWei);美国斯坦福大学放疗科(QuynhThuLe);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临床肿瘤科(ChristineM.Glastonbury);美国斯坦福癌症研究所斯坦福大学临床肿瘤科(A.DimtriosColevas);美国德克萨斯大学MDAnderson癌症中心头颈外科(RandalS.Weber);美国纪念斯隆—凯特林癌症中心头颈外科(JatinP.Shah);香港大学深圳医院临床肿瘤中心(AnneW.M.Lee)通信作者:AnneW.M.Lee,Email:awmlee@hku.hkDOI:10.3760/cma.j.issn.1004-4221.2016.03.002 【摘要】 目的 准确的分期系统对癌症的治疗至关重要。
随着癌症分期和治疗方法的演变,需要不断评价分期的适用性和改进性。
2021年鼻咽癌靶区勾画和计划设计指南

2021年鼻咽癌靶区勾画和计划设计指南
对于2021年鼻咽癌的靶区勾画和计划设计,以下是一些建议和指南:
1. T区的勾画:对于鼻咽癌的原发灶,通常建议将其勾画为高剂量区。
根据肿瘤的大小和位置,可以将其勾画为单一的高剂量区或多个高剂量区,以确保完全覆盖。
2. N区的勾画:对于颈部淋巴结,建议根据预计的风险区域勾画。
常用的方法是根据Anatomic landmarks(解剖标志物)或Risk factors(风险因素)进行勾画。
此外,还可以使用颈部CT或MRI图像来识别潜在的淋巴结转移。
3. 高剂量区和低剂量区的定义:通常,高剂量区是指处于目标体积内的肿瘤组织,而低剂量区是指处于高剂量区之外的正常组织。
在勾画过程中,应尽量减少低剂量区的接触,以避免对正常组织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4. 保护关键器官:在勾画和计划设计过程中,应特别注意保护关键器官,如脑干、眼睛、听觉器官等。
通过控制剂量分布和优化剂量传递路径,可以减少对这些器官的辐射损伤。
5. 根据患者个体化特点进行调整:每个患者的解剖结构和肿瘤特点都不同,因此在勾画过程中应考虑患者的个体化特点。
这可能包括根据肿瘤的生物学特征和分期来调整靶区勾画。
总之,对于2021年鼻咽癌的靶区勾画和计划设计,应根据患
者的个体化特点和最新的指南建议,进行综合评估和优化处理,以确保最佳的治疗效果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副作用。
鼻咽癌imrtppt课件

contents
目录
• 鼻咽癌概述 • 鼻咽癌的诊断 • 鼻咽癌的治疗 • 鼻咽癌的预防与康复 • 鼻咽癌的科研进展 • 病例分享与讨论
01 鼻咽癌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鼻咽癌是一种发生在鼻咽部黏膜 上皮的恶性肿瘤,是常见的头颈 部肿瘤之一。
分类
鼻咽癌主要分为鳞状细胞癌和腺 癌两大类,其中鳞状细胞癌较为 常见。
预期成果展望
对未来鼻咽癌科研发展的趋势和可能取得的突破进行展望, 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和医务工作者提供参考和启示。
06 病例分享与讨论
典型病例介绍
患者基本信息
年龄、性别、家族史、生活习惯等。
症状表现
鼻塞、鼻涕带血、头痛、耳鸣等。
诊断过程
初诊、复诊、病理检查等。
治疗过程与效果
治疗方案
01
放疗、化疗、手术等。
涕中带血
肿瘤表面破溃可能导致 鼻涕中带有血丝或小血
块。
头痛
颈部淋巴结肿大
肿瘤压迫神经或骨质破 坏可引起头痛。
鼻咽癌容易转移到颈部 淋巴结,导致淋巴结肿 大、质地硬、活动度差。
02 鼻咽癌的诊断
诊断方法
01
02
03
04
临床表现
观察患者是否有鼻塞、涕血、 耳鸣、头痛等症状,以及淋巴
结肿大等体征。
影像学检查
04 鼻咽癌的预防与康复
预防措施
定期筛查
通过定期进行鼻咽癌筛查, 如鼻咽镜、CT等检查手段, 及早发现肿瘤,提高治愈 率。
健康生活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 括均衡饮食、适量运动、 戒烟限酒等,有助于降低 鼻咽癌的发生风险。
遗传咨询
对于有鼻咽癌家族史的人 群,应进行遗传咨询,了 解个人患癌风险,以便采 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鼻咽癌imrt

处方剂量II T3-4分2个计划
IMRT-1 GTV-T 225cGy/次, 6300cGy/28次 GTV-N 220cGy/次, 6160cGy/28次 CTV1 195cGy/次, 5460cGy/28次 CTV-2、CTV-N 180cGy/次,5040cGy/28次
IMRT-2 GTV-T 225cGy/次, 1125cGy/5次 GTV-N 220cGy/次, 1100cGy/5次 CTV-1 195cGy/次, 975cGy/5次
各中心鼻咽癌IMRT情况
单位 开展时间
北京
2001
中山
2001
福建
2003
浙江
2003
上海
2004
江西
2005
广西
2006
广西医大 2006
湖南
2007
2007例数 62 318 186 120 95 48 49 61 35
%总数 70 15 31 21 12 10 11 21 5
剂量 70-74
解剖结构,造成放射损伤。 注意处方等剂量线对靶区和计划靶区的包及,计划靶区边界
与靶区靠近可能导致靶区的低剂量。 关注热点和冷点,两者都可能导致靶区内和正常组织的损伤。
DVH
T4 鼻咽癌IMRT 1
处方剂量I:单个计划2003-2007
GTV-T、GTV-N 220cGy/次, 6600cGy/30次
GTV勾画:CT/MRI 图象融合
福建省肿瘤医院
鼻咽癌IMRT现状
首诊NPC IMRT病例数
2003 3 例 2004 83 例 2005 123 例 2006 161 例 2007 186 例 2008.5 104 例
小靶区调强放疗技术(IMRT)治疗早期鼻咽癌近期疗效观察论文

小靶区调强放疗技术(IMRT)治疗早期鼻咽癌近期疗效观察【摘要】目的:探讨小靶区调强放疗技术(imrt)治疗早期鼻咽癌的近期疗效。
方法:以2010年5月至2012年3月确诊鼻咽癌的早期患者26例,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采用小靶区调强放疗技术;对照组采用常规调强放疗技术。
结果:26例鼻咽癌患者,其中实验组13例,对照组13例。
实验组与对照组放疗比较,实验组放疗反应(口干、放射性口腔黏膜反应)较对照组轻,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70分。
放疗前常规胸片、腹部b超、骨扫描等影像学检查,排除远处转移。
随机分成两组。
1.2 两组的放疗方案病人分为两组,分别按不同靶区勾画方法放疗。
(1)实验组:按福建省肿瘤医院定义[1]的高危淋巴引流区,亚临床病灶(ctv)定义前界:鼻腔后部、上颌窦后壁前5mm,软腭鼻咽面粘膜下5mm;后界:1/3颈椎或斜坡;上界:颅底区(蝶窦底壁、破裂孔、卵圆孔),部分后组筛窦;下界:咽后淋巴引流区(内侧组从颅底至第2颈椎上缘);侧界:咽旁间隙、前外方包括翼突区;如病变超过以上结构则参照gtv、ctv-1勾画。
余标准依据rtog-0615靶区定义;(2)对照组:靶区标准依据rtog-0615靶区定义。
两组均采用直线加速器和cms计划系统,6mvx射线照射,射野数为7个至9个野,pgtv和ptv分别为gtv和ctv外放3-5mm,pgtv和ptv的中位剂量分别是70.6gy和61.6gy,脑干、垂体。
脊髓、晶状体均在耐受量内。
1.3观察指标治疗期间每周行体检、血常规及鼻咽镜检查、记录急性放射反应和肿瘤消退情况。
治疗结束后3个月复查并评估疗效及急性放疗反应情况。
按who规定的标准,口咽部治疗后的反应:l级:充血或可有轻度疼痛,无需止痛药;2级:片状黏膜炎,或有炎性分泌物,中等度疼痛,需止疼药;3级:有白膜伴明显疼痛,需麻醉药;4级:溃疡、出血、坏死。
口干则采用wijers标准:l 级:轻度口干指有口干,但不需要经常喝水;2级:中度口干指口干明显,需经常喝水;3级:重度口干指口干极为明显,任何方法也不能缓解。
分段调强放射治疗在局部晚期鼻咽癌治疗的应用研究

分段调强放射治疗在局部晚期鼻咽癌治疗的应用研究陈传本;林翔;费召东;潘建基;陈荔莎;柏朋刚【摘要】目的研究局部晚期鼻咽癌(N PC )调强放射治疗过程中肿瘤体积退缩、危及器官体积变化演变规律及分段调强放射治疗的必要性及实施的最佳时间。
方法20例局部晚期N PC患者入选本研究,所有患者均接受调强放射治疗和同步化疗。
放射治疗前和放射治疗开始后CT和MR第2~6周每周扫描1次,根据CT图像与相对应的MR图像融合形成的CT-MR融合图像分别勾画原发鼻咽肿瘤(GTVnx)、转移淋巴结(GTVnd)、高危临床靶区(CTV1)、低危临床靶区(CTV2)及危及器官(OARs),将原始放射治疗计划映射到所得到的每周CT上获得新的计划,通过对比原始计划与新计划分析其体积及剂量变化。
结果GTVnx、GTVnd、CTV1和腮腺在治疗过程中出现明显的缩小。
GTVnx、CTV1、GTVnd及左侧和右侧腮腺每周退缩率分别为14.70%,11.56%,11.40%,6.54%,6.78%。
在治疗过程中,GTVnx、GTVnd、CTV1、脑干和脊髓的剂量并无显著差异,而双侧腮腺剂量均显著升高(F=6.73,P=0.007;F=7.43,P=0.007)。
结论在治疗过程中,GTVnx、GTVnd、CTV1及腮腺体积显著减小,但是仅腮腺的剂量显著增高。
分段调强放射治疗可能有助于对腮腺的保护。
%Objective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evaluate prospectively the volumetric and dosi-metric changes of target volumes and organs at risk (OARs) during the course of intensity-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 (IMRT) for local-advanced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NPC) and the necessity and the best timing of phased intensity-modulated radiotherapy . Methods 20 local-advanced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patients treated by concurrent chemotherapy and IMRT were included . CT and MR images were ac-quired for each patient before treatment and at weeks 2 ,3 ,4 ,5 and 6 during treatment . The target vol-umes and OARs were contoured based on the fused CT-MRI images and hybrid plans were generated . The volumetric changes and the dosimetric changes were measured by comparing the original plan and hy-brid plans . Results Significant volumetric changes of target volumes and parotid gland were observed during the treatment course . The primary nasopharyngeal tumor (GTVnx) ,CTV1 ,involved lymph nodes (GTVnd) and left and right parotid glands ,shrank at a mean rate of 14 .7% ,11 .56% ,11 .40% , 6 .54% ,6 .78% per treatment week ,respectively .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osimetric differences in GTVnx ,GTVnd ,CTV1 ,the spinal cord and brain stem when comparing the initial CT imaging before treatment with the subsequent weekly CT imaging . On the contrary ,the differences in the dosimitric parameters to the bilateral parotid glands were significant(F=6 .73 ,P=0 .007 ;F=7 .43 ,P=0 .007) . Conclusion Remarkably volumetric changes were observed ,however the dosimetric changes were incon-spicuous except parotid . Phased intensity-modulated radiotherapy might bring benefits for protecting the parotid gland .【期刊名称】《福建医科大学学报》【年(卷),期】2013(000)002【总页数】5页(P93-97)【关键词】鼻咽肿瘤;放射疗法;辐射剂量【作者】陈传本;林翔;费召东;潘建基;陈荔莎;柏朋刚【作者单位】福建医科大学教学医院、福建省肿瘤医院放疗科,福建省肿瘤转化医学重点实验室,福州 350014;福建医科大学研究生教育学院,福州 350108;福建医科大学教学医院、福建省肿瘤医院放疗科,福建省肿瘤转化医学重点实验室,福州 350014;福建医科大学教学医院、福建省肿瘤医院放疗科,福建省肿瘤转化医学重点实验室,福州350014;福建医科大学教学医院、福建省肿瘤医院放疗科,福建省肿瘤转化医学重点实验室,福州 350014;福建医科大学教学医院、福建省肿瘤医院放疗科,福建省肿瘤转化医学重点实验室,福州 35001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9.63;R445;R815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为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放射治疗是NPC的主要治疗手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陈建洲 ] SHAOJUN LIN [11] 张
] 瑜[12]
[7]福建医科大学学报,2007,41(1):7-12; ] [8]癌症,2007,26(1):64-67 ; ] [9]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2008,17(5):329-334; ]
[10] Int.J.Radiation Oncology Biol.Phys.2008,72(2):356-364; ] [11]Int.J.Radiation Oncology Biol.Phys.2009,75(4):1071-1078; ] [12]癌症,2009,28(11):1143-1148; ]
鼻咽癌IMRT技术临床应用存在的问题 鼻咽癌IMRT技术临床应用存在的问题 IMRT
靶区定义、处方剂量要求、 靶区定义、处方剂量要求、放疗计划评估 等方面的理解和实施仍存在着差异
制定我国鼻咽癌IMRT指引的目的 制定我国鼻咽癌IMRT指引的目的 IMRT
o 尽量统一和细化靶区命名和勾画的原则,最大限度地减少 尽量统一和细化靶区命名和勾画的原则, 差异 o 规定统一的处方剂量范围、危及器官限定剂量、治疗计划 规定统一的处方剂量范围、危及器官限定剂量、 评估和IMRT质量控制的基本原则和要求 评估和IMRT质量控制的基本原则和要求 IMRT o 提高我国鼻咽癌IMRT的整体水平,使鼻咽癌患者得到最合 提高我国鼻咽癌IMRT的整体水平, IMRT的整体水平 理的治疗
放疗前准备—固定装置
建议采用头颈肩热塑面膜固定
定位CT 放疗前准备—定位
扫 描 扫 描 平扫+ 方 式:平扫+增强 范 围:头顶至胸骨切迹下2cm 头顶至胸骨切迹下2cm
包含治疗靶区的区域≤ 层 厚、层 距:包含治疗靶区的区域≤3mm 靶区外可≤ 靶区外可≤5 mm
放疗前准备—图像处理要求
勾画靶区尽可能采用MRI 勾画靶区尽可能采用MRI CT的融合图像( CT和 和CT的融合图像(如CT和 MRI扫描体位不一致 扫描体位不一致, MRI扫描体位不一致,则按 骨性标志匹配行原发灶图 像融合, 像融合,颈部靶区可依据 CT扫描图像勾画 ),如无 CT扫描图像勾画 ),如无 影像融合软件的单位在治 疗计划系统内勾画靶区时 须参照头颈部MRI。 须参照头颈部MRI。 MRI
靶区设置—咽后淋巴结
由于咽后淋巴结紧邻原发灶,当咽后淋巴结转 由于咽后淋巴结紧邻原发灶, 移时,不论是否包膜外侵, 移时,不论是否包膜外侵,局部预防照射的靶区 处理。 (CTV)界定按原发灶CTV1、 CTV2处理。 CTV)界定按原发灶CTV1、 CTV2处理 CTV1
颈淋巴结CTV 靶区设置—颈淋巴结 颈淋巴结
PET/CT: PET/CT: o 功能与形态相结合、多学科多层面综合的一种先进的 功能与形态相结合、 影像学检查手段 o 鼻咽癌原发肿瘤侵犯范围的界定以及颈部转移淋巴结 的诊断等方面的意义及准确性尚未完全明确 o 目前为非强制性影像学检查,不可替代头颈部MRI作 目前为非强制性影像学检查,不可替代头颈部MRI作 MRI 为靶区勾画的主要参照
年份
2007 2007 2008 2008 2009 2009 2009
样本量
230 148 147 110 379 323 190
OS(%) ( )
94.6 (2y) ) 92.04(3y) ( ) 93.5 (3y) ) 85.4 (3y) ) 83.7 (5y) ) 90.0 (3y) ) 88.9 (4y) )
o 1994年IMRT 始于美国德克萨斯州休士顿贝勒医学院 1994年 始于美国德克萨斯州休士顿贝勒医学院 o 2001年我国中科院肿瘤医院、中山大学肿瘤医院率先开 2001年我国中科院肿瘤医院、 年我国中科院肿瘤医院 展鼻咽癌IMRT 展鼻咽癌IMRT o 与经典的常规放疗和适形放疗相比,已证实IMRT技术给 与经典的常规放疗和适形放疗相比,已证实IMRT技术给 IMRT 鼻咽癌患者带来了理想的结果 o 提高了局部控制率和远期疗效,改善了鼻咽癌患者治疗 提高了局部控制率和远期疗效, 后生活质量。
前界:鼻腔后部及上颌窦后壁前5mm; 前界:鼻腔后部及上颌窦后壁前5mm 5mm 后界: 1/3椎体和斜坡; 后界:前1/3椎体和斜坡; 椎体和斜坡 上界:部分后组筛窦,颅底区(蝶窦底壁、 上界:部分后组筛窦,颅底区(蝶窦底壁、破裂孔 和卵圆孔); 和卵圆孔); 下界:第二颈椎椎体上缘,包括整个鼻咽腔; 下界:第二颈椎椎体上缘,包括整个鼻咽腔; 侧界:包括翼突区、咽旁间隙, 侧界:包括翼突区、咽旁间隙,颅底层面包括卵圆 孔外侧缘。 孔外侧缘。
鼻咽癌IMRT靶区及剂量设计指引 靶区及剂量设计指引 鼻咽癌
专家共识
(草案) 草案) 中国鼻咽癌临床分期工作委员会
执笔:潘建基 张瑜 林少俊 执笔: 福建省肿瘤医院
参与单位
o o o o o o o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肿瘤医院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四川省肿瘤医院 浙江省肿瘤医院 江苏省肿瘤医院 福建省肿瘤医院
文献回顾
作者
] NANCY LEE[1] ] MICHAEL K. M. KAM[2] ] 何 侠[3] ] 赵 充[4]
年份
2002
样本量
67 63 157 139 122 91 76 74
OS(%) ( )
88.0 ( 4y ) 90.0(3y) ( ) 92.7(2y) ( ) 86.6(3y) ( ) 85.1(3y) ( ) 97.1(2y) ( ) 92.0(2y) ( ) 83.0(3y) ( )
[21]
[21]中国鼻咽癌临床工作委员会,鼻咽癌’92分期修订工作报告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2009,18(1):2-6 中国鼻咽癌临床工作委员会,鼻咽癌 分期修订工作报告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分期修订工作报告[J].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中国鼻咽癌临床工作委员会 , :
放疗前准备—影像检查 影像检查
二、放疗前准备
放疗前准备
影像检查
固定装置
定位CT 定位CT
放疗前准备—影像检查 影像检查
鼻咽癌靶区勾画必须以MRI作为基本的影像学 鼻咽癌靶区勾画必须以MRI作为基本的影像学 MRI 参照 参照鼻咽癌2008分期MRI扫描的规范要求 参照鼻咽癌2008分期MRI扫描的规范要求 2008分期MRI
[4]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2006, 15(1):1-6; ] [5]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2006, 15(5):364-368; ] [6]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2006, 13(20):1553-1555. ]
文献回顾
作者
] 林少俊[7] ] 刘 源[8] ] 易俊林[9] ] FU-MIN FANG [10]
赵
] 充[16]
] 潘建基[17] ] 林少俊[18] ] 韩 露[19] ] FRANK C. S.WONG[20]
[13]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2010,19(3):181-184 ] [14]Int.J.Radiation Oncology Biol. Phys.published online 20 July 2010. ] [15]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2010,19(3):185-189 ] [16]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2010,19(3):191-196 ]
内容提要
一、背景 二、放疗前准备 三、靶区命名及勾画原则 四、靶区处方剂量 五、危及器官限定剂量和 治疗计划的评估
一、背景
1、鼻咽癌IMRT临床应用的状况 鼻咽癌IMRT临床应用的状况 IMRT 2、存在的问题 3、出台指引的目的
鼻咽癌IMRT临床应用的状 鼻咽癌IMRT临床应用的状 IMRT
说明: 说明:
* 外放的具体范围根据临床和解剖结构的特殊
性可做适当的调整。 性可做适当的调整。
**Βιβλιοθήκη CTV2:涵盖CTV1, CTV2:涵盖CTV1,主要是根据鼻咽解剖及肿 CTV1
瘤的生物学行为确定相应的CTV2 瘤的生物学行为确定相应的CTV2
具体解剖界限与范围可参照如下: 具体解剖界限与范围可参照如下:
淋 巴 结
无任何肿大或可 疑转移的淋巴结 N0 未达诊断标准的 高危的淋巴结
需预防照射的颈部淋巴引流区域 CTVnd
双侧Ⅱ 双侧Ⅱ、Ⅲ、Ⅴa区 同侧Ⅱ 同侧Ⅱ~Ⅴ区,对侧Ⅱ、Ⅲ、Ⅴa区 对侧Ⅱ
靶区设置—颈淋巴结 颈淋巴结CTV
淋 巴 结 需预防照射的颈部淋巴引流区域 CTVnd
对侧Ⅱ 单颈淋巴结转移 同侧Ⅱ 单颈淋巴结转移 同侧Ⅱ~Ⅴ区,对侧Ⅱ、Ⅲ、Ⅴa区
赵
] 充[5]
] 潘建基[6] 袁志勇
SUZANNE .WOLDEN
2004 2006 2006 2006 2006 2006 2006
[1]Int.J.Radiation Oncology Biol.Phys.2002, 53(1):12-22; ] [2]Int.J.Radiation Oncology Biol. Phys.2004, 60(5): 1440-1450; ] [3]肿瘤学杂志, 2006, 12(4): 282-287 ; ]
文献回顾
作者
] 肖巍魏[13] ] SHU-ZHEN LAI[14] ] 苏胜发[15]
年份 样本量
2010 2010 2010 2010 2010 2010 2010 2010 570 512 498 419 380 370 305 175
OS(%) ( )
83.3 (5y) ) 75.9(5y无瘤生存率) (5y无瘤生存率 87.2(5y肿瘤相关生存率) (5y肿瘤相关生存率 83.3 (5y) ) 89.0 89.0 89.1 87.2 (3y) ) (3y) ) (3y) ) (3y) )
双颈淋巴结转移 双颈淋巴结转移
双侧Ⅱ 双侧Ⅱ~Ⅴ区
靶区设置—颈淋巴结 颈淋巴结CT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