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体格检查(5)腹部
体格检查评分标准—腹部检查

体格检查评分标准—腹部检查腹部检查是体格检查中的重要环节之一,通过对腹部的触诊、听诊和叩诊等方法,可以评估患者的腹部器官的形态、大小、位置以及腹部肌肉的紧张度等情况。
下面是腹部检查的评分标准,用于评估患者的腹部健康状况。
一、触诊1. 腹部皮肤:正常(0分)、异常(1分)异常包括:皮肤瘙痒、糜烂、红肿、疱疹等。
2. 腹壁肌肉紧张度:软(0分)、中等(1分)、紧张(2分)软:腹壁肌肉松弛,无明显紧张感。
中等:腹壁肌肉有一定紧张感,但不明显。
紧张:腹壁肌肉紧张,明显有硬度感。
3. 腹部包块:无(0分)、有(1分)有包块包括:肿块、结节等。
4. 腹部压痛:无(0分)、轻度(1分)、中度(2分)、重度(3分)轻度:腹部压痛轻微,患者可以忍受。
中度:腹部压痛明显,患者感到疼痛,但可以忍受。
重度:腹部压痛剧烈,患者难以忍受。
二、听诊1. 肠鸣音:正常(0分)、减弱(1分)、消失(2分)减弱:肠鸣音明显减少,但仍可听到。
消失:无肠鸣音或仅有少量肠鸣音。
2. 血管杂音:无(0分)、有(1分)有血管杂音包括:动脉狭窄、动脉瘤等。
三、叩诊1. 腹部声音:正常(0分)、过响(1分)、浊音(2分)过响:腹部声音明显增强,响亮。
浊音:腹部声音明显减弱,低沉。
四、其他检查1. 腹部肿胀:无(0分)、轻度(1分)、中度(2分)、重度(3分)轻度:腹部轻度鼓胀,但不明显。
中度:腹部明显鼓胀,观察到腹部膨隆。
重度:腹部严重鼓胀,腹部膨隆明显。
根据以上评分标准,对患者进行腹部检查评分,可以对腹部健康状况进行评估。
评分越高,说明腹部异常情况越严重,需要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
在实际操作中,医务人员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结合其他检查结果,综合评估患者的腹部健康状况,为患者提供更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以上是腹部检查的评分标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如果您还有其他问题,可以继续咨询。
腹部体格检查的内容

腹部体格检查的内容腹部体格检查是临床医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检查内容,它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腹部器官情况,对于诊断腹部疾病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腹部体格检查主要包括观察、听诊、叩诊和触诊四个方面,下面将逐一介绍这些内容。
首先是观察,医生需要观察患者的腹部外形和皮肤情况。
腹部外形的观察包括腹部的对称性、腹壁的外形、是否有腹部肿块等情况。
对于皮肤情况的观察则主要包括是否有皮肤瘀斑、皮肤下出血、皮肤变色等情况。
观察的目的是为了了解患者腹部的整体情况,有无明显异常。
其次是听诊,医生通过听诊可以了解患者腹部器官的声音情况。
主要包括肠鸣音和血管杂音。
肠鸣音是指肠道内气体和液体通过肠道时所产生的声音,正常情况下应该是规则的、持续的。
而血管杂音则是指血管内血液流动时所产生的异常声音,可能是由于血管狭窄或者瘤体等原因引起。
通过听诊可以初步了解患者的肠道功能和血管情况。
接着是叩诊,医生通过叩诊可以了解腹部腔内器官的位置、大小和密度等情况。
正常情况下,叩诊应该产生清音,而当腹部腔内有肿块或积液时,叩诊会产生浊音。
通过叩诊可以初步了解患者腹部腔内器官的情况,对于发现肿块等异常情况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最后是触诊,医生通过触诊可以了解腹部腔内器官的质地、形态和敏感度等情况。
触诊主要包括浅层触诊和深层触诊。
浅层触诊可以了解腹部肌肉的紧张度和腹部肿块等情况,而深层触诊可以了解腹部腔内器官的质地和形态等情况。
通过触诊可以进一步了解患者腹部腔内器官的情况,对于发现肿块、压痛等异常情况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总的来说,腹部体格检查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临床检查内容,它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腹部器官的情况,对于诊断腹部疾病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医生在进行腹部体格检查时需要注意细节,全面了解患者的腹部情况,从而为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更为准确的依据。
腹部体格检查的内容及注意事项

腹部体格检查的内容及注意事项腹部体格检查是医生在诊断疾病时常用的一种方法。
腹部是人体重要的器官区域之一,通过腹部体格检查可以初步判断腹部器官是否存在异常情况,如肝脾肿大、肠道梗阻、胆囊结石等。
本文将介绍腹部体格检查的内容及注意事项,以便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应用。
一、腹部体格检查的内容1.观察腹部外形:观察腹部的外形和形状,看是否有膨胀、凹陷、扩张等异常情况。
2.观察皮肤:观察腹部皮肤是否有异常,如皮疹、炎症等,进一步判断是否存在皮肤病变。
3.触诊腹部:医生用手触摸腹部,结合观察,可以初步判断腹部器官的位置、大小和质地,以及是否存在肿块、囊肿等异常情况。
4.鼓音检查:医生用手指轻敲腹部,听到不同声音可以推测是否存在积液、气体等。
5.闻听肠鸣音:医生利用听诊器听取腹部的肠鸣音,正常情况下应有肠鸣音存在,如果没有或过弱,可能表示肠道功能异常。
6.找到腹部血管搏动:通过触诊可以找到腹部的主要血管搏动点,如腹部正中线的脐上动脉搏动点、腹底部的髂总动脉搏动点等。
这可以帮助医生初步判断腹部的血液供应情况和是否存在血管病变。
7.触诊肝脾:医生可以通过触摸腹部感知肝脏和脾脏的位置、大小和质地。
正常情况下,肝脏边缘可触及,质地硬而光滑,脾脏一般不可触及。
二、腹部体格检查的注意事项1.患者隐私保护:在进行腹部体格检查时,保护患者的隐私是非常重要的。
应确保患者身体的隐私不被他人观察,可以采用隔间、帘子等方式进行保护。
2.细致入微:在触诊腹部时,医生应该用手轻柔地触摸,并细心地观察、询问患者的感受。
过度的用力或粗暴的触诊可能会造成患者的不适。
3.判断尺度:腹部体格检查需要对腹部器官的正常尺寸和质地有一定的了解,并结合临床经验进行判断。
这需要医生有一定的解剖学知识和临床实践经验的支持。
4.温暖环境:在进行腹部体格检查时,保持患者身体的温暖是很重要的。
过冷的环境可能引起患者身体的抵抗和局部肌肉的紧张,影响到检查结果的准确性。
5.符合卫生要求:腹部体格检查应符合卫生要求,医生应戴好手套,患者腹部应保持清洁,以避免交叉感染或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体格检查评分标准—腹部检查

体格检查评分标准—腹部检查标题:体格检查评分标准—腹部检查引言概述:腹部检查是体格检查中的重要一环,通过腹部检查可以了解患者的腹部器官状况,帮助医生做出正确诊断。
本文将介绍腹部检查的评分标准,帮助医护人员更准确地进行腹部检查。
一、观察1.1 腹部形态:观察腹部的形态,是否对称,是否出现膨隆或凹陷。
1.2 皮肤:检查腹部皮肤是否有异常,如瘀斑、皮疹、疱疹等。
1.3 腹壁静脉:观察腹壁静脉是否扩张,是否出现静脉曲张。
二、触诊2.1 腹部肌肉紧张度:通过触诊判断腹部肌肉的紧张度,是否有腹肌紧张。
2.2 腹部压痛:检查患者是否有腹部压痛,是否有明显的压痛点。
2.3 腹部包块:触诊腹部是否有包块,包块的性质、大小、位置等。
三、叩诊3.1 腹部声音:通过叩诊判断腹部是否有异常音响,如鼓音、实音等。
3.2 腹部腹水:叩诊腹部是否有移动性浊音,判断是否有腹水积聚。
3.3 腹部肝脾:叩诊腹部肝脾的位置和大小,是否有肝脾肿大。
四、听诊4.1 肠鸣音:听诊腹部是否有正常的肠鸣音,判断肠道蠕动是否正常。
4.2 血管杂音:听诊腹部是否有血管杂音,是否有动脉瘤或动脉狭窄。
4.3 腹部搏动:听诊腹部是否有腹部搏动,是否有主动脉瘤等疾病。
五、其他检查5.1 肝功能检查:根据腹部检查结果,可能需要进行肝功能检查,了解肝脏功能是否正常。
5.2 彩超检查:如有需要,可以进行腹部彩超检查,更清晰地观察腹部器官结构。
5.3 CT或MRI检查:对于复杂病例,可能需要进行腹部CT或MRI检查,帮助明确诊断。
结论:腹部检查是体格检查中的重要一环,通过观察、触诊、叩诊、听诊等方法,可以全面了解患者腹部器官的情况。
医护人员在进行腹部检查时,应按照标准操作程序,细致入微地检查每个环节,以确保诊断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希望本文介绍的腹部检查评分标准能够对医护人员进行腹部检查提供参考和指导。
腹部体格检查

腹部体格检查引言概述:腹部体格检查是一种常见的医学检查方法,用于评估腹部器官的健康状况。
通过仔细观察、触摸和听诊腹部,医生可以获取重要的诊断信息。
本文将介绍腹部体格检查的五个部分,包括外观检查、触诊、听诊、叩诊和肠鸣音评估。
一、外观检查:1.1 腹部形状:观察腹部的形状,包括是否对称、是否膨隆或凹陷等。
异常的腹部形状可能与脏器肿瘤、腹水或腹肌松弛等疾病相关。
1.2 皮肤状况:检查腹部皮肤的颜色、纹理、湿度等。
黄疸、皮疹或瘀斑等皮肤病变可能与肝脏、胆囊或肾脏疾病有关。
1.3 腹部脐部:观察脐部的位置、形状和颜色。
脐疝、脐部炎症或脐部出血可能需要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
二、触诊:2.1 表面触诊:用手轻轻触摸腹部表面,检查是否有异常的肿块、硬结或压痛。
这些异常可能与肿瘤、炎症或脏器扩大等疾病有关。
2.2 深部触诊:医生会用手指轻压腹部,检查脏器的位置、大小和硬度。
脾脏、肝脏、肾脏和肿块等疾病可能通过深部触诊来评估。
2.3 手法触诊:医生会使用特定的手法,如反跳痛和肌肉紧张等,来评估腹部器官的功能和疼痛反应。
三、听诊:3.1 肠鸣音:医生会用听诊器听取腹部的肠鸣音。
正常的肠鸣音是连续且均匀的,异常的肠鸣音可能与肠道梗阻、炎症或肠胃功能紊乱等有关。
3.2 血管杂音:医生还会检查腹部的血管杂音,以评估动脉和静脉的血流情况。
异常的血管杂音可能与血管狭窄、血栓形成或动脉瘤等有关。
3.3 腹部听诊:医生会在腹部不同区域进行听诊,以检查是否有腹部腹水、气体或肠鸣音异常。
四、叩诊:4.1 针对腹部不同区域进行叩诊,医生会用手指敲击腹部,以评估脏器的位置、大小和密度。
异常的叩诊音可能与肝脾肿大、腹水或肿块等有关。
4.2 叩击边界:医生会在腹部不同区域找到脏器边界,如肝脏、脾脏和肾脏等,以确定其大小和位置是否正常。
4.3 叩诊音:医生会根据叩诊音的不同,判断腹部脏器是否正常,如鼓音、浊音或实音等。
五、肠鸣音评估:5.1 频率和强度:医生会用听诊器听取腹部的肠鸣音,并评估其频率和强度。
体格检查评分标准—腹部检查

体格检查评分标准—腹部检查腹部检查是体格检查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用于评估腹部器官的功能和病变情况。
本文将详细介绍腹部检查的标准格式,包括检查步骤、观察内容、评分标准等。
一、检查步骤1. 患者准备:让患者躺平,解开腹部衣物,保持舒适和放松。
2. 检查位置:检查者站在患者右侧,双手放在患者腹部上方,准备开始检查。
3. 触诊:用手轻轻触摸患者腹部,以观察腹部的形状、肌肉张力和压痛等情况。
4. 扩张:请患者深呼吸,观察腹部的扩张和收缩情况,以评估膈肌的运动是否正常。
5. 位置变换:请患者侧卧,观察腹部的形状和轮廓,以评估腹部肿块的位置和特征。
二、观察内容1. 腹部形状:观察腹部的外形,包括是否对称、膨隆或凹陷等情况。
2. 腹壁皮肤:观察腹壁皮肤的颜色、湿度、纹理和有无异常变化,如瘢痕、疱疹等。
3. 腹肌张力:用手轻轻按压腹部,评估腹肌的张力,正常情况下应有一定的弹性。
4. 腹部肿块:触诊腹部,检查是否有肿块、包块或肿物,并评估其大小、形状、质地和可压痛程度。
5. 腹部血管:观察腹部血管的情况,包括血管走向、血管扩张或收缩等。
6. 腹部脏器移动性:请患者深呼吸,观察腹部脏器的移动情况,以评估腹部脏器的位置和活动度。
三、评分标准根据上述观察内容,可以根据以下评分标准对腹部检查进行评估:1. 腹部形状:正常(0分)、轻度异常(1分)、明显异常(2分)。
2. 腹壁皮肤:正常(0分)、轻度异常(1分)、明显异常(2分)。
3. 腹肌张力:正常(0分)、轻度异常(1分)、明显异常(2分)。
4. 腹部肿块:无(0分)、可疑(1分)、明显异常(2分)。
5. 腹部血管:正常(0分)、轻度异常(1分)、明显异常(2分)。
6. 腹部脏器移动性:正常(0分)、轻度异常(1分)、明显异常(2分)。
根据以上评分标准,将各项得分相加,得出腹部检查的总分。
总分越高,腹部检查异常程度越严重。
四、总结腹部检查是体格检查中的重要环节,通过观察腹部形状、腹壁皮肤、腹肌张力、腹部肿块、腹部血管和腹部脏器移动性等指标,可以对腹部疾病进行初步评估。
腹部体格检查

腹部体格检查腹部体格检查是一种常见的医学检查方法,用来评估患者的腹部状况,帮助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方案的制定。
腹部体格检查包括观察、触诊、听诊和敲诊四个方面,通过这些操作可以了解腹部的外观、质地、听音以及内脏的位置和功能情况。
在进行腹部体格检查前,首先应告知患者检查的目的和需要的配合,确保患者的合作性。
检查环境应安静、舒适,患者应放松身体,躺平仰卧位,尽量保持平稳的呼吸。
首先,医生通过观察来检查腹部的外观。
应仔细观察腹部的形状、大小、皮肤的颜色和纹理、有无创伤和疼痛等特征。
正常情况下,腹部应呈圆形或椭圆形,肌肉紧张和对称,皮肤色泽自然,纹理清晰。
接下来,医生会进行触诊检查。
在触诊前,医生应注意洗手,并涂抹适量的润滑剂。
触诊可以分为浅表触诊和深度触诊。
浅表触诊主要是用手轻轻触摸腹部各部位,了解有无肿块、压痛和温度变化等情况。
深度触诊是医生用手探入腹部,通过排除感觉来判断腹部的内脏器官是否异常。
正常情况下,腹部的肌肉应均匀松软,无明显肿块或压痛感。
听诊是通过听声音来检查腹部的器官功能。
医生用听诊器,将听筒放在腹部各部位,倾听内脏器官的声音。
正常情况下,听到的应是肠鸣音,它是消化系统正常工作时产生的声音。
如出现异常声音,可能是胃肠功能紊乱、梗阻等情况的表现。
最后,医生会进行敲诊检查。
敲诊是通过在患者腹部轻敲或叩击,来评估腹部内脏器官位置和固有反射的检查方法。
正常情况下,不同腹部区域所敲出的声音应该是均匀和清脆的。
如出现异常声音,可能是腹水、包块或肿大器官等情况的表现。
总之,腹部体格检查是一种快速、无创和非常有效的诊断方法,通过观察、触诊、听诊和敲诊四个方面的检查,可以初步判断腹部的状况和内脏器官的功能,对于诊断和治疗疾病非常重要。
在进行腹部体格检查时,医生需要仔细、细致的操作,根据患者的反应和检查结果,结合其他相关检查,综合判断和诊断。
体格检查评分标准—腹部检查

体格检查评分标准—腹部检查引言:腹部检查是医学中常用的体格检查之一,用于评估腹部器官的功能和病变情况。
本文将介绍腹部检查的评分标准,以帮助医生准确评估患者的腹部健康状况。
一、外观观察1.1 腹部形状:观察腹部的整体形状,正常情况下应呈对称的圆形或扁平状。
1.2 皮肤状况:检查腹部皮肤的颜色、湿度和光滑度,正常情况下应呈自然色泽、干燥、光滑的状态。
1.3 腹壁肌肉张力:用手指轻轻按压腹部,观察腹壁肌肉的紧张程度,正常情况下应有适度的张力。
二、触诊检查2.1 腹部压痛:用手指轻轻按压腹部不同区域,观察患者是否有压痛感,正常情况下应无明显疼痛。
2.2 腹部包块:用手指进行触诊,检查腹部是否有异常的包块,正常情况下应无明显包块。
2.3 肝脾触诊:通过触诊检查肝脾的大小和质地,正常情况下应无明显增大或异常质地。
三、听诊检查3.1 肠鸣音:用听诊器听取腹部肠鸣音的频率和强度,正常情况下应有规律的肠鸣音。
3.2 血管杂音:用听诊器检查腹部血管是否有异常杂音,正常情况下应无明显杂音。
3.3 腹部血管搏动:用手指轻轻按压腹部大血管,观察患者是否有异常的血管搏动感,正常情况下应无明显异常。
四、叩诊检查4.1 腹部共鸣音:用手指轻轻敲击腹部不同区域,观察声音的音调和音量,正常情况下应呈鼓音。
4.2 肝脾浊音:用手指轻轻敲击肝脾区域,观察声音的音调和音量,正常情况下应呈浊音。
4.3 腹部移动性浊音:用手指轻轻敲击腹部不同区域,观察声音的音调和音量,正常情况下应呈移动性浊音。
五、其他检查5.1 腹部肿块超声检查:通过超声波检查腹部是否有异常肿块,可以更详细地评估腹部器官的状况。
5.2 腹部CT扫描:通过CT扫描检查腹部器官的结构和病变情况,可以提供更精确的诊断信息。
5.3 腹部MRI检查:通过MRI检查腹部器官的结构和病变情况,可以提供更详细的影像学资料。
结论:腹部检查评分标准是医生评估患者腹部健康状况的重要工具。
通过外观观察、触诊检查、听诊检查、叩诊检查以及其他辅助检查,医生可以全面评估患者腹部的病变情况,从而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腹部检查
• 叩诊
– 腹部叩诊音 – 脏器叩诊 • 肝脏相对浊音界 • 肝区叩击痛 • 胆囊叩击痛 • 肾区叩击痛 • 膀胱叩诊
腹部检查
• 叩诊
– 腹部叩诊音 – 脏器叩诊 – 移动性浊音: 移动性浊音: • 因体位不同而出现浊音区移动的现象 • 意义:腹水 意义:腹水>1000ml
腹部检查
• 触诊
腹部检查
• 触诊
– 注意事项 – 内容: 内容: • 腹壁紧张度 • 压痛 • 反跳痛 • 脏器触诊 –肝脏 肝脏 • 单手法 • 双手法
腹部检查
• 触诊
– 注意事项 – 内容: 内容: • 腹壁紧张度 • 压痛 • 反跳痛 • 脏器触诊 –肝脏 肝脏 • 单手法 • 双手法
大小(下缘位置) 大小(下缘位置) 质地 表面 压痛 边缘
腹部检查
• 叩诊
– 腹部叩诊音 – 脏器叩诊 • 肝脏相对浊音界 • 肝区叩击痛 • 胆囊叩击痛(+)提示胆囊炎 胆囊叩击痛(+) (+)提示胆囊炎
腹部检查
• 叩诊
– 腹部叩诊音 – 脏器叩诊 • 肝脏相对浊音界 • 肝区叩击痛 • 胆囊叩击痛 • 肾区叩击痛(+)肾脏疾病 肾区叩击痛(+) (+)肾脏疾病
腹部检查
体格检查
腹部检查
• 腹部的体表标志与分区 • 腹部检查的顺序及内容 – 视诊:腹部外形、呼吸运动、腹壁静脉 视诊:腹部外形、呼吸运动、 胃肠型、 胃肠型、蠕动波 – 听诊:肠鸣音、振水音、血管杂音 听诊:肠鸣音、振水音、 – 叩诊:叩诊音、脏器叩诊、移动性浊音 叩诊:叩诊音、脏器叩诊、 – 触诊:腹壁紧张度、压痛反跳痛 触诊:腹壁紧张度、 肝、脾、胆囊
球状腹 蛙Leabharlann 腹 尖腹 脏器肿大 肿块、胀气 肿块、 舟状腹 疤痕
腹部凹陷
腹部检查
球状腹 变换体位形状无明显改变
胃肠胀气
腹腔积气
气腹 畸胎瘤
腹腔包块
巨大卵巢囊肿 足月妊娠
腹部检查
腹部检查
球状腹 蛙状腹→ 蛙状腹 →大量腹水 卧 →腹腔两侧 坐位→ 坐位→下腹部突出
腹部检查
• 脐周腹围 脐周腹围(cm)排尿后平卧,软尺经脐绕腹一周 经脐绕腹一周
腹部检查
• 触诊
– 注意事项 – 内容: 内容: • 腹壁紧张度:浅触诊 腹壁紧张度:
腹部检查
柔软, 柔软,有一定张力 肌卫增强) (肌卫增强) 饱满、 饱满、张力大 板状腹 柔韧感、 柔韧感、揉面感 局部紧张度增加 全腹紧张度减低 局部紧张度减低 正常 气腹、 气腹、腹水 急性弥漫性腹膜炎 结核性腹膜炎、 结核性腹膜炎、癌性腹膜炎 局限性腹膜炎 肌无力、低钾、 肌无力、低钾、放腹水 腹肌瘫痪
腹部检查
• 腹部的体表标志
腹部检查
• 腹部的体表分区:四分法 腹部的体表分区:
右上腹
左上腹
右下腹
左下腹
腹部检查
• 腹部的体表分区:九分法 腹部的体表分区:
腹部检查
• 腹部的体表分区:九分法 腹部的体表分区:
腹部检查
• 视诊
– 外形:平坦 / 饱满 / 低平 外形:
腹部检查
全腹膨隆 腹部膨隆 局部膨隆 全腹凹陷→ 全腹凹陷→ 局部凹陷→ 局部凹陷→
不可见
腹部检查
• 听诊
– 肠鸣音:肠蠕动时,肠腔内气体和液体随之流 肠鸣音:肠蠕动时, 动而产生一种断断续续的咕噜声(气过水声) 动而产生一种断断续续的咕噜声(气过水声)
腹部检查
正常 活跃 亢进 减弱 消失 肠鸣音特点 4-5次/min >10次/min 次 次数多 响亮、 响亮、高亢 临床意义 急性胃肠炎、 急性胃肠炎、胃肠道大出血 服用泻药等 机械性肠梗阻
腹部检查
• 触诊
– 注意事项 – 内容: 内容: • 腹壁紧张度 • 压痛:常为病变所在部位 压痛: –胆囊点 胆囊点 –阑尾点 阑尾点
腹部检查
• 触诊
– 注意事项 – 内容: 内容: • 腹壁紧张度 • 压痛 • 反跳痛→壁层腹膜受累 反跳痛→ –腹膜刺激征:肌紧张、压痛、反跳痛 腹膜刺激征: 腹膜刺激征 肌紧张、压痛、
腹部检查
• 触诊
– 注意事项 – 内容: 内容: • 腹壁紧张度 • 压痛 • 反跳痛 • 脏器触诊 –肝脏 肝脏 • 单手法 • 双手法
质地 •软:正常 软 •韧:肝炎、淤血 韧 肝炎、 •硬:肝癌、肝硬化 硬 肝癌、
腹部检查
• 触诊
– 注意事项 – 内容: 内容: • 腹壁紧张度 • 压痛 • 反跳痛 • 脏器触诊 –肝脏 肝脏 • 单手法 • 双手法
– 注意事项 • 体位: 体位: • 顺序: 顺序: –左下腹,逆时针 左下腹, 左下腹 –腹痛患者:不痛 → 痛 腹痛患者: 腹痛患者
腹部检查
• 触诊
– 注意事项 • 体位: 体位: • 顺序: 顺序: • 技巧: 技巧: –手臂与患者腹部同一水平 手臂与患者腹部同一水平 –手要温暖,动作轻柔 手要温暖, 手要温暖 –可转移患者注意力 可转移患者注意力 –由浅入深 由浅入深 –合理应用不同触诊方法 合理应用不同触诊方法 –触诊与视诊配合 触诊与视诊配合
腹部检查
• 叩诊
– 腹部叩诊音 – 脏器叩诊 • 肝脏相对浊音界 – 上移 / 下移 – 扩大:肝癌、肝炎、肝淤血 – 缩小:急性肝坏死、肝硬化、胃肠胀气 – 消失:急性胃肠穿孔(鼓音) 消失:急性胃肠穿孔(鼓音)
腹部检查
• 叩诊
– 腹部叩诊音 – 脏器叩诊 • 肝脏相对浊音界 • 肝区叩击痛(+):肝炎、肝脓肿、肝淤血 肝区叩击痛(+):肝炎、肝脓肿、 (+):肝炎
表面 •光滑:正常 光滑: 光滑 •不光滑:肝癌、肝硬化 不光滑:肝癌、 不光滑
腹部检查
• 触诊
– 注意事项 – 内容: 内容: • 腹壁紧张度 • 压痛 • 反跳痛 • 脏器触诊 –肝脏 肝脏 • 单手法 • 双手法
压痛 •无:正常 无 •有:肝炎、肝淤血 有 肝炎、 脓肿
腹部检查
• 触诊
– 注意事项 – 内容: 内容: • 腹壁紧张度 边缘 • 压痛 •锐、整齐:正常 锐 整齐: • 反跳痛 • 脏器触诊 •钝:脂肪肝、肝淤血 钝 脂肪肝、 –肝脏 肝脏 •不整齐:肝癌、肝硬化 不整齐: 不整齐 肝癌、 • 单手法 • 双手法
腹部检查
球状腹 蛙状腹 舟状腹→脱水和消瘦
腹部检查
• 视诊
– 外形 – 呼吸运动 – 腹壁静脉 不显露 • 腹壁静脉曲张 门静脉高压 上腔静脉阻塞 下腔静脉阻塞 分布 血流方向 以脐为中心向四周放射 腹壁及胸壁两侧 向下 向上
腹部检查
指压法确定血流方向
腹部检查
• 视诊
– 外形 – 呼吸运动 – 腹壁静脉 – 胃肠型、蠕动波 胃肠型、 • 胃肠道梗阻
便秘、腹膜炎、 便秘、腹膜炎、胃肠动力低下 明显少于正常 低血钾) 电解质紊乱 (低血钾 低血钾 无 麻痹性肠梗阻
腹部检查
• 听诊
– 肠鸣音 – 振水音:胃内有大量气体和液体共同存在时, 振水音:胃内有大量气体和液体共同存在时, 当身体受到摇动而发出的声音 • 幽门梗阻 • 大量饮水
腹部检查
• 听诊
腹部检查
• 触诊
– 注意事项 – 内容: 内容: • 腹壁紧张度 • 压痛 • 反跳痛 • 脏器触诊 –肝脏 肝脏 –脾脏:双手法 脾脏: 脾脏
腹部检查
• 触诊
– 注意事项 线测量(甲乙线) 第I线测量(甲乙线) – 内容: 内容: II线测量 甲丙线) 线测量( 第II线测量(甲丙线) • 腹壁紧张度 • 轻度肿大 III线测量 丁戊线) 线测量( 第III线测量(丁戊线) • 压痛 • 中度肿大 – 轻度肿大:第I线 • 反跳痛 • 高度肿大(巨脾) 高度肿大(巨脾) – 明显肿大:加测第II线 • 脏器触诊 和第III线 –肝脏 肝脏 –脾脏:双手法 脾脏: 脾脏
腹部检查
• 触诊
– 注意事项 – 内容: 内容: • 腹壁紧张度 • 压痛 • 反跳痛 • 脏器触诊 –肝脏 肝脏 • 单手法 • 双手法
大小(下缘位置) 大小(下缘位置) 肋下<1cm 肋下 剑突下<3cm 剑突下
肝肿大:肝炎、 肝肿大:肝炎、肝淤血 脂肪肝、 脂肪肝、肝癌 下移: 下移:上界下移
腹部检查
• 触诊
– 注意事项 – 内容: 内容: • 腹壁紧张度 • 压痛 • 反跳痛 • 脏器触诊 –肝脏 肝脏 –脾脏 脾脏 –胆囊:Murphy征:胆囊炎 胆囊: 胆囊 征
腹部检查
• 腹部常见疾病体征
疾病 溃疡穿孔 肝硬化 (腹水) 肠梗阻 视诊 触诊 叩诊 听诊
– 肠鸣音 – 振水音 – 血管杂音 无 脐周/上腹部 静脉性杂音 门静脉高压侧支循环 腹主动脉区:腹主动脉狭窄/瘤 肾动脉听诊区 髂总动脉听诊区 股动脉听诊区
腹部检查
• 叩诊
– 腹部叩诊音:鼓音 腹部叩诊音: • 叩诊顺序:左下腹,逆时针 叩诊顺序:左下腹,
腹部检查
• 叩诊
– 腹部叩诊音 – 脏器叩诊 • 肝脏相对浊音界 –上界:第5肋间 上界: 上界 肋间 –下界:第10肋间 下界: 下界 肋间 –上下径:9-11cm 上下径: 上下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