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体格检查
腹部体格检查

腹部体格检查腹部体格检查是一种常见的医学检查方法,用于评估腹部器官的健康状况。
这项检查通常由医生或者医疗专业人员执行,旨在检查腹部的外观、触感、听诊和叩诊等方面,以获取关于腹部器官功能和病理状态的信息。
下面将详细介绍腹部体格检查的步骤和相关要点。
1. 患者准备在进行腹部体格检查之前,患者需要脱掉上身的衣物,保持腹部暴露。
同时,医生或者医疗专业人员应确保检查环境肃静、温暖,并提供足够的隐私。
2. 观察腹部外观医生首先会子细观察患者腹部的外观。
他们会注意腹部是否对称、膨胀或者凹陷,是否有皮肤变化(如红斑、瘀斑、疱疹等),是否有腹股沟突出或者腹部疝气等异常。
3. 触诊腹部触诊是腹部体格检查中的重要步骤之一。
医生会用手轻轻触摸患者的腹部,以感受腹壁的张力、肌肉的紧张程度以及腹部器官的位置和大小。
触诊时,医生应使用适量的润滑剂,以减少对患者的不适感。
4. 腹部听诊医生会使用听诊器在腹部不同区域进行听诊。
他们会注意是否有肠鸣音(肠道蠕动的声音)的存在、强度和频率。
肠鸣音的异常可能提示消化系统的问题,如肠梗阻或者炎症。
5. 叩诊腹部叩诊是通过敲击腹部来评估腹部器官的位置、大小和密度。
医生会用手指轻轻敲击腹部不同区域,并根据声音的音调和音量来判断腹部器官的状态。
例如,浊音可能表示有液体或者固体存在,而清音则可能表示有气体存在。
6. 深部触诊在完成表面触诊后,医生可能会进行深部触诊,以评估腹部器官的位置、形态和大小。
他们会用手指轻压腹部,以感受腹部器官的质地、轮廓和挪移性。
通过深部触诊,医生可以检查肝脏、脾脏、肾脏等器官的异常。
7. 其他辅助检查根据需要,医生可能会进行其他辅助检查,如测量腹围、测量腹部压痛点、检查肛门和直肠等。
这些检查可以提供更全面的腹部健康评估。
总结:腹部体格检查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检查方法,用于评估腹部器官的健康状况。
通过观察腹部外观、触诊、听诊和叩诊等步骤,医生可以获取关于腹部器官功能和病理状态的信息。
腹部体格检查的内容

腹部体格检查的内容腹部体格检查是临床医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检查内容,它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腹部器官情况,对于诊断腹部疾病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腹部体格检查主要包括观察、听诊、叩诊和触诊四个方面,下面将逐一介绍这些内容。
首先是观察,医生需要观察患者的腹部外形和皮肤情况。
腹部外形的观察包括腹部的对称性、腹壁的外形、是否有腹部肿块等情况。
对于皮肤情况的观察则主要包括是否有皮肤瘀斑、皮肤下出血、皮肤变色等情况。
观察的目的是为了了解患者腹部的整体情况,有无明显异常。
其次是听诊,医生通过听诊可以了解患者腹部器官的声音情况。
主要包括肠鸣音和血管杂音。
肠鸣音是指肠道内气体和液体通过肠道时所产生的声音,正常情况下应该是规则的、持续的。
而血管杂音则是指血管内血液流动时所产生的异常声音,可能是由于血管狭窄或者瘤体等原因引起。
通过听诊可以初步了解患者的肠道功能和血管情况。
接着是叩诊,医生通过叩诊可以了解腹部腔内器官的位置、大小和密度等情况。
正常情况下,叩诊应该产生清音,而当腹部腔内有肿块或积液时,叩诊会产生浊音。
通过叩诊可以初步了解患者腹部腔内器官的情况,对于发现肿块等异常情况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最后是触诊,医生通过触诊可以了解腹部腔内器官的质地、形态和敏感度等情况。
触诊主要包括浅层触诊和深层触诊。
浅层触诊可以了解腹部肌肉的紧张度和腹部肿块等情况,而深层触诊可以了解腹部腔内器官的质地和形态等情况。
通过触诊可以进一步了解患者腹部腔内器官的情况,对于发现肿块、压痛等异常情况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总的来说,腹部体格检查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临床检查内容,它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腹部器官的情况,对于诊断腹部疾病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医生在进行腹部体格检查时需要注意细节,全面了解患者的腹部情况,从而为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更为准确的依据。
腹部体格检查的内容及注意事项

腹部体格检查的内容及注意事项腹部体格检查是医生在诊断疾病时常用的一种方法。
腹部是人体重要的器官区域之一,通过腹部体格检查可以初步判断腹部器官是否存在异常情况,如肝脾肿大、肠道梗阻、胆囊结石等。
本文将介绍腹部体格检查的内容及注意事项,以便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应用。
一、腹部体格检查的内容1.观察腹部外形:观察腹部的外形和形状,看是否有膨胀、凹陷、扩张等异常情况。
2.观察皮肤:观察腹部皮肤是否有异常,如皮疹、炎症等,进一步判断是否存在皮肤病变。
3.触诊腹部:医生用手触摸腹部,结合观察,可以初步判断腹部器官的位置、大小和质地,以及是否存在肿块、囊肿等异常情况。
4.鼓音检查:医生用手指轻敲腹部,听到不同声音可以推测是否存在积液、气体等。
5.闻听肠鸣音:医生利用听诊器听取腹部的肠鸣音,正常情况下应有肠鸣音存在,如果没有或过弱,可能表示肠道功能异常。
6.找到腹部血管搏动:通过触诊可以找到腹部的主要血管搏动点,如腹部正中线的脐上动脉搏动点、腹底部的髂总动脉搏动点等。
这可以帮助医生初步判断腹部的血液供应情况和是否存在血管病变。
7.触诊肝脾:医生可以通过触摸腹部感知肝脏和脾脏的位置、大小和质地。
正常情况下,肝脏边缘可触及,质地硬而光滑,脾脏一般不可触及。
二、腹部体格检查的注意事项1.患者隐私保护:在进行腹部体格检查时,保护患者的隐私是非常重要的。
应确保患者身体的隐私不被他人观察,可以采用隔间、帘子等方式进行保护。
2.细致入微:在触诊腹部时,医生应该用手轻柔地触摸,并细心地观察、询问患者的感受。
过度的用力或粗暴的触诊可能会造成患者的不适。
3.判断尺度:腹部体格检查需要对腹部器官的正常尺寸和质地有一定的了解,并结合临床经验进行判断。
这需要医生有一定的解剖学知识和临床实践经验的支持。
4.温暖环境:在进行腹部体格检查时,保持患者身体的温暖是很重要的。
过冷的环境可能引起患者身体的抵抗和局部肌肉的紧张,影响到检查结果的准确性。
5.符合卫生要求:腹部体格检查应符合卫生要求,医生应戴好手套,患者腹部应保持清洁,以避免交叉感染或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腹部体格检查

腹部体格检查引言概述:腹部体格检查是医学中常用的一种体检方法,通过观察和触诊腹部,可以了解人体内脏器官的位置、大小、形状以及是否存在异常。
本文将详细介绍腹部体格检查的内容和方法。
一、外观检查1.1 腹部形状:观察腹部是否对称、平整或者隆起,有无腹肌紧张、肌肉萎缩等异常情况。
1.2 皮肤状况:检查腹部皮肤是否有红肿、瘀斑、疱疹等异常,以及有无疤痕、肿块等病变。
1.3 肚脐检查:观察肚脐是否突出、凹陷或者有分泌物,以及有无疼痛、红肿等异常情况。
二、触诊检查2.1 腹部压痛:用手指轻轻按压腹部不同区域,观察是否有压痛感,以及疼痛的程度和位置。
2.2 腹部包块:通过触诊检查,检查腹部是否有肿块、包块等异常,观察其大小、质地和挪移性。
2.3 肝脏和脾脏触诊:通过特定的手法触摸腹部,检查肝脏和脾脏是否肿大,以及有无异常的硬度或者结节。
三、听诊检查3.1 肠鸣音:用听诊器在腹部不同区域听诊,观察肠鸣音的频率、音量和性质,判断肠道是否正常蠕动。
3.2 血管杂音:通过听诊器听诊腹部血管,检查是否有异常的血管杂音,可能提示血管狭窄或者破裂等问题。
3.3 腹部血管搏动:通过听诊器听诊腹部主要血管,观察血管搏动的频率、节律和力度,评估血管功能是否正常。
四、敲诊检查4.1 肝脏敲诊:用手指轻轻敲击腹部特定区域,观察敲击音的响度和音调,判断肝脏是否有肿大或者异常。
4.2 胃肠气体敲诊:通过敲击腹部不同区域,观察敲击音的分布和音调,判断胃肠道内是否有过多的气体积聚。
4.3 腹水敲诊:通过敲击腹部不同区域,观察敲击音的特点,判断腹腔内是否有积液,可能是腹水的表现。
五、特殊体位检查5.1 腹部压痛体位:在不同的体位下,观察腹部是否有压痛感,以及疼痛的位置和程度的变化,有助于定位病变。
5.2 腹部肿块体位:在不同的体位下,观察腹部肿块的位置、形态和挪移性的变化,有助于判断其性质和来源。
5.3 腹部脏器移位体位:通过改变体位,观察腹部脏器的位置和挪移性,有助于判断脏器是否有异常的位置偏移。
腹部体格检查

腹部体格检查引言概述:腹部体格检查是一种常见的医学检查方法,用于评估腹部器官的健康状况。
通过仔细观察、触摸和听诊腹部,医生可以获取重要的诊断信息。
本文将介绍腹部体格检查的五个部分,包括外观检查、触诊、听诊、叩诊和肠鸣音评估。
一、外观检查:1.1 腹部形状:观察腹部的形状,包括是否对称、是否膨隆或凹陷等。
异常的腹部形状可能与脏器肿瘤、腹水或腹肌松弛等疾病相关。
1.2 皮肤状况:检查腹部皮肤的颜色、纹理、湿度等。
黄疸、皮疹或瘀斑等皮肤病变可能与肝脏、胆囊或肾脏疾病有关。
1.3 腹部脐部:观察脐部的位置、形状和颜色。
脐疝、脐部炎症或脐部出血可能需要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
二、触诊:2.1 表面触诊:用手轻轻触摸腹部表面,检查是否有异常的肿块、硬结或压痛。
这些异常可能与肿瘤、炎症或脏器扩大等疾病有关。
2.2 深部触诊:医生会用手指轻压腹部,检查脏器的位置、大小和硬度。
脾脏、肝脏、肾脏和肿块等疾病可能通过深部触诊来评估。
2.3 手法触诊:医生会使用特定的手法,如反跳痛和肌肉紧张等,来评估腹部器官的功能和疼痛反应。
三、听诊:3.1 肠鸣音:医生会用听诊器听取腹部的肠鸣音。
正常的肠鸣音是连续且均匀的,异常的肠鸣音可能与肠道梗阻、炎症或肠胃功能紊乱等有关。
3.2 血管杂音:医生还会检查腹部的血管杂音,以评估动脉和静脉的血流情况。
异常的血管杂音可能与血管狭窄、血栓形成或动脉瘤等有关。
3.3 腹部听诊:医生会在腹部不同区域进行听诊,以检查是否有腹部腹水、气体或肠鸣音异常。
四、叩诊:4.1 针对腹部不同区域进行叩诊,医生会用手指敲击腹部,以评估脏器的位置、大小和密度。
异常的叩诊音可能与肝脾肿大、腹水或肿块等有关。
4.2 叩击边界:医生会在腹部不同区域找到脏器边界,如肝脏、脾脏和肾脏等,以确定其大小和位置是否正常。
4.3 叩诊音:医生会根据叩诊音的不同,判断腹部脏器是否正常,如鼓音、浊音或实音等。
五、肠鸣音评估:5.1 频率和强度:医生会用听诊器听取腹部的肠鸣音,并评估其频率和强度。
腹部体格检查

腹部体格检查标题:腹部体格检查引言概述:腹部体格检查是医生在诊断患者疾病时常用的一种方法,通过观察、触诊、听诊等手段来了解患者腹部的状况,从而匡助医生做出正确的诊断。
腹部体格检查对于发现腹部器官的异常情况、评估腹部疾病的病情程度具有重要意义。
一、观察1.1 观察腹部外形:观察腹部的形状、对称性、皮肤颜色、有无疤痕等情况。
1.2 观察腹部蠕动:观察腹部的蠕动情况,了解肠道蠕动是否正常。
1.3 观察腹部静脉曲张:观察腹部皮肤下静脉是否扩张、扭曲。
二、触诊2.1 表浅触诊:医生用手轻轻触摸患者的腹部表面,了解腹部皮下组织的硬度、压痛情况等。
2.2 深部触诊:医生用手深入患者腹部,检查腹部脏器的大小、形态、质地等情况。
2.3 叩诊:医生用手指敲击患者腹部,通过听到的声音来了解腹部内脏的位置、大小等。
三、听诊3.1 肠鸣音:医生用听诊器听取患者腹部的肠鸣音,了解肠道蠕动是否正常。
3.2 血管杂音:医生通过听诊器听取腹部血管的杂音,判断是否存在血管病变。
3.3 肠鸣音和心音的关系:医生通过听诊腹部和心脏,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
四、叩诊4.1 肝脾叩诊:医生通过叩诊来判断肝脾的大小、位置和质地。
4.2 肠气叩诊:医生通过叩诊来判断肠道内是否有气体积聚。
4.3 肾脏叩诊:医生通过叩诊来判断肾脏的位置、大小和形态。
五、特殊检查5.1 腹部超声:通过超声波来观察腹部内脏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5.2 CT扫描:通过CT扫描来获取更加精细的腹部内脏影像。
5.3 腹部MRI:通过MRI来观察腹部内脏的详细结构和功能。
结论:腹部体格检查是诊断腹部疾病的重要手段,医生在进行腹部体格检查时需要子细观察、认真触诊、细心听诊和准确叩诊,结合特殊检查手段,可以匡助医生更准确地判断患者的病情,为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治疗。
腹部体格检查

腹部体格检查腹部体格检查是一种常见的医学检查方法,用于评估腹部器官的健康状况。
本文将详细介绍腹部体格检查的标准格式及相关内容。
一、检查目的:腹部体格检查旨在评估腹部器官的形态、大小、位置、触痛和包块等情况,以匡助医生判断腹部疾病的可能性和进一步诊断方向。
二、检查步骤:1. 患者准备:- 患者应空腹,避免进食2小时以上。
- 患者应松开腰带和衣物,以便医生进行触诊和听诊。
2. 检查位置:- 患者应平卧在检查床上,双膝微曲,双脚平放或者稍微抬起。
- 患者的上半身应稍微抬起,以使腹部肌肉放松。
3. 视诊:- 医生应先观察腹部的外观,注意是否有皮肤变色、疤痕、脱发等异常情况。
- 医生还需要观察腹部的膨隆、凹陷、肿块等异常现象。
4. 触诊:- 医生应先用手平稳地按压腹部,以检查是否有压痛或者包块。
- 医生可以采用浅层触诊和深层触诊的方法,以评估腹部器官的大小、形态和位置。
- 在进行触诊时,医生需要分别检查腹部的四个象限,并注意观察患者是否有疼痛或者不适感。
5. 听诊:- 医生可使用听诊器检查腹部的肠鸣音和血管杂音。
- 医生应在腹部不同区域进行听诊,以评估肠鸣音的频率和强度。
6. 其他检查:- 根据需要,医生还可以进行其他进一步的腹部检查,如敲击、反跳痛检查等。
三、记录结果:医生在进行腹部体格检查时,应详细记录以下内容:1. 患者的基本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等。
2. 检查日期和时间。
3. 患者的主诉和病史。
4. 视诊的结果,包括腹部外观、皮肤变化等。
5. 触诊的结果,包括压痛、包块等情况。
6. 听诊的结果,包括肠鸣音的频率和强度。
7. 其他检查的结果,如敲击、反跳痛等。
四、注意事项:1. 医生在进行腹部体格检查时,应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和尊严。
2. 医生应使用干净的双手进行触诊,以避免交叉感染。
3. 医生应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如疼痛或者不适感,及时住手检查或者采取相应的措施。
4. 医生在记录结果时应准确、清晰地描述所见情况,以便后续的诊断和治疗。
腹部体格检查标准操作流程

腹部体格检查标准操作流程腹部体格检查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检查方法,可以帮助医生评估腹部及相关器官的健康状况。
下面是腹部体格检查的标准操作流程,并对每个环节进行详细描述。
1. 准备工作:- 准备好光源、检查手套等工具。
- 询问患者是否有任何不适或疼痛感,并记录相关信息。
- 让患者空腹,并解释检查目的和过程,获得患者的同意。
2. 观察:- 让患者躺平,在舒适的姿势下松弛身体。
- 从头到尾,仔细检查腹部的外观,包括皮肤的颜色、瘢痕、肿块等异常。
- 观察患者的呼吸,是否表现为快速、困难等。
3. 触诊:- 轻柔地按压腹部四个象限,以找出肿块、压痛或异常感觉。
- 逐渐加大力度,检查腹部肌肉紧张程度和腹膜刺激表现。
- 注意观察患者的表情和呼吸变化。
4. 扩张和局部检查:- 用双手在腹部两侧进行对称的扩张。
- 仔细检查腹壁对称性,观察是否有脐疝、鼓肠、脾肿大等情况。
- 通过轻敲腹部,判断有无气体或液体积聚。
5. 探异常肿块:- 利用双手指示肿块的位置。
- 用一只手固定异常肿块,用另一只手推动正常组织以区分异常肿块的移动度。
- 注意观察异常肿块的质地、大小以及和周围结构的关系。
6. 肝脏和脾脏触诊:- 在合适的位置,按压腹部,找出肝脏和脾脏位置。
- 表面触诊:用压迫手法确定肝脏和脾脏的边缘。
- 深浅触诊:用手指轻轻深入探测,找出肝脏和脾脏的范围。
7. 结束操作:- 感谢患者合作,告知操作结束。
- 帮助患者整理衣物,让其恢复舒适。
- 记录所得数据,并及时与医生沟通。
以上就是腹部体格检查的标准操作流程,通过观察、触诊、扩张和局部检查等环节,可以全面评估腹部的健康状况。
在操作过程中,需要细心观察患者的反应,并与之进行良好的沟通,以确保检查顺利进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胰腺触诊
胰腺属腹膜后脏器,位置深,正常人不能触及。胰腺横卧于上腹部第一、 二腰椎处(脐上5~10cm左右)。
触及此处肿块要考虑胰腺占位性病变。压痛要注意炎症。如胰腺癌、急慢 性胰腺炎等。
叩诊(补充和证实视诊和触诊的结果)
叩诊方法:直接叩诊法与间接叩诊法,但 多用间接叩诊法。
⑴腹部叩诊音分布
⑴腹壁紧张度
正常人:紧张度适中(触之柔软,虽稍有阻 力但易压陷)。
紧张度增加:揉面感—结核性腹膜炎 板状腹—胃肠穿孔所致的急 性弥漫性腹膜炎
紧张度减低或消失: 见于慢性消耗性疾病,经产妇,瘦弱的
老年人,或刚放过大量腹水的病人。
⑵压痛及反跳痛
正常腹部触诊时:不引起疼痛,如由浅入 深触诊发生疼痛,称压痛。一般表示该区 域的脏器有病变。
急性腹膜炎
腹肌紧张,同时伴有压痛和反跳痛,称 为腹膜刺激征,是急性腹膜炎的重要体 征。
压痛点
胆囊压痛点(Murphy氏点):
右锁骨中线与肋缘交界处-胆囊炎
阑尾压痛点(Mc Burney点) :
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中、外1/3交 界处-阑尾炎
⑶腹部包块
腹部包块: 多由肿大或异位的脏器、良恶性肿瘤、
定义:腹腔内有较多积液时,仰卧位,腹部 两侧因腹水积聚,叩诊呈浊音,肠管漂浮在 中间,故中间叩诊呈鼓音。病人换体位呈侧 卧位时,浊音区也随之移动。
腹水叩诊方法
让患者仰卧,自腹中部脐平面向一侧叩诊,叩由鼓音为浊音时,板指 不动, 令患者卧转向另一侧,再叩如该处由浊音变为鼓音,即称为移动性 浊音。用同样方法 ,再叩另一侧。 ( 表明腹水>1000ML)。
腹部叩诊:可了解腹腔某些脏器的大小、 叩痛、充气情况、积液、包块等。
叩诊音响分布:正常情况下,除肝脾区,增 大的膀胱或子宫,两侧腹部近腰肌处为 浊音外,其余均为鼓音。
叩诊的临床意义
明显的鼓音为: 胃肠胀气、人工气腹和胃肠穿孔。
明显的浊音或实音为: 腹腔肿瘤、肿大脏器、大量腹水等。
⑵腹部脏器叩诊内容:
肝脏搏动、肝区摩擦感少见。
脾脏触诊
触诊方法:单手、双手触诊法
正常:仰卧、侧卧均触不到脾 触诊内容及描述:
⑴大小(size)“三线”、“三度” ⑵质地(quality):软、中、硬 ⑶表面情况(superficial state) ⑷边缘(edge) ⑸压痛(tenderness) ⑹摩擦感(friction fremitus)
⑸脏器触诊内容
• 肝脏触诊 (palpation of liver) • 脾脏触诊 (palpation of spleen) • 胆囊触诊 (palpation of gallbladder) • 肾脏触诊 (palpation of kidney) • 膀胱触诊 (palpation of bladder) • 胰腺触诊(palpation of pancreas)
压痛点:局限于一点的压痛如阑尾点、胆 囊点、季肋点、上输尿管点、中输尿管点、 肋脊点、肋腰点。
反跳痛:如触诊腹部出现压痛后,迅速将 手抬起,腹痛加重,称反跳痛。
压痛及反跳痛(意义)
压痛:腹腔炎症、肿瘤、破裂、扭 转及腹膜受刺激(炎症、出血 等),触压腹壁均可引起疼痛
反跳痛:方法如前(深压触诊法)。 表明腹膜壁层已受炎症累及。
⑴肝脏叩诊 ⑵胆囊叩诊 ⑶胃泡鼓音区叩诊 ⑷脾脏叩诊 ⑸肾脏叩诊 ⑹膀胱叩诊
肝脏叩诊
在右锁骨中线上,从肺部清音区(第2、3 肋间隙)开始向下叩诊由清音转为浊音时,即为 肝上界。
从右锁骨中线脐面开始向上叩诊,由鼓音 转为浊音时为肝下界。估计肝上下界间距离, 正常约9-11CM。
正常肝上界于第5肋间隙,肝下界于右季 肋下缘(右锁骨中线)。
脾肿大测量:三线
第1线(甲乙线): 左锁骨中线左肋缘 交点至脾下缘
第2线(甲丙线): 左锁骨中线左肋缘 交点至脾最远距离
第3线(丁戊线): 脾右缘与前正中线 距离
触
诊
脾脏肿大分度: 轻度:肋下〈3cm,见于慢性肝炎,伤寒, 粟粒性结核,败血症等 中度:肋下>3cm,但在脐水平以上,见于肝硬化, 淋巴瘤,慢性溶血性黄疸 高度:超过脐水平线或前正中线,见于慢性粒 细胞性白血病,骨髓纤维化,晚期血吸 虫病及某些代谢性疾病等
囊肿、炎性肿块或肿大的淋巴结等所形成。 为了鉴别包块的性质:触诊时应注意
了解包块的: 位置、大小、形态、硬度、 压痛、搏动、移动度、与邻近的关系。
腹部包块
正常腹部可触及的包块有: ①腹直肌肌腹和腱划 ②腰椎椎体和骶骨岬 ③乙状结肠粪块 ④横结肠 ⑤盲肠
应注意与病理性包块区别!
包块临床意义
炎性包块:质中、压痛、不移动 良性肿瘤:质中、光滑、无压痛、
低 平:消瘦者腹部下凹低平
腹部外型
异常
1、腹部膨隆:(明显高于胸骨下端至耻骨联合) (1).全腹膨隆:呈球形或扁园形,见于
腹腔积液:呈蛙腹(外形随体位而变)
腹内积气:呈球形(不随体位变化)
腹内巨块: (足月妊娠、巨大卵巢囊肿、畸胎瘤)
呼吸运动
正常人: 男性及小儿以腹式呼吸为主 女性以胸式呼吸为主
肝脏及胆囊叩诊
肝浊音界下移——肺气肿,张力性气胸。 肝浊音界上移——右肺不张,肺纤维化。 肝浊音界消失——胃肠穿孔,人工气腹,间位
结肠。代之以鼓音。 肝浊音界缩小——急性肝坏死,暴发性肝炎,
胃肠胀气,肝硬化。 肝浊音界扩大——肝炎,肝癌,脓肿,肝淤血。
叩击痛
肝区及其它部位的叩击痛:
用左手置于肝浊音区上,右手握拳由轻 到中等力量叩击该区,观察病人表情并询问 病人有无疼痛。
后行深触诊(下压约2CM),对大量腹水
病人可采用浮沉触诊。
触诊内容:
⑴腹壁紧张度(rigidity) ⑵压痛和反跳痛
(tenderness and rebound tenderness) ⑶脏器触诊(organs) ⑷腹部包块(mass) ⑸液波震颤(flud thrill) ⑹震水音 (succussion splash)
二、视诊(inspection) 三、触诊(palpation) 四、叩诊(percussion) 五、听诊(auscultation) 六、腹部常见病变的主要症状和体征
腹部分区
为了便利于描述腹部器官的病 变,通过几条假想的线将腹部划分 成几个区。(九区法和四区法)
检查步骤
一、视 诊:注意事项
医生站于患者右侧
腹式呼吸减弱消失:
见于腹膜炎、腹水、剧烈腹痛、
腹内巨块、妊娠、膈肌麻痹。
腹式呼吸增强: 见于癔病、胸水。
腹壁静脉
正常人: 不显露、瘦者略可见。
腹壁静脉曲张: 见于门静脉高压、上下腔静脉梗阻。
检查其血流方向有鉴别意义
曲张静脉分布及血流方向:
门脉高压症:围绕脐周,放射状分布 血流方向正常
巨大卵巢囊肿与腹水叩诊音的鉴别
一、浊音的分布 二、卵巢囊肿的浊音不呈移动性 三、尺压试验鉴别
肋脊角叩诊(肾区叩痛)
病人采取坐位或侧卧位,叩击部位于双侧肾区即脊肋角。一手掌平放 在一侧肾区,另一手握拳,轻击平放的手掌背。
临床意义:正常人肾区叩痛阴性。肾脏有肾炎、肾盂肾炎、结核、结石 等疾病时患侧肾有叩击痛。
肝脏触诊
触诊方法:单手、双手触诊法及钩指触诊法 触诊要点:a、用食指前外侧指腹触肝
b、沿腹直肌外缘,平脐水平开始 c、腹式呼吸配合,稍前下压,稍后抬起 d、避免肝上摸肝(肝下缘下方开始) e、注意双线触诊(右肋缘下、剑突下) f、大量腹水时可冲击触诊
肝脏触诊内容及描述:
⑴大小:右肋下〈1cm,剑突下〈3cm ⑵质地 :(三级:软如唇;韧如鼻;硬如额) ⑶表面形态及边缘:整齐、光滑 ⑷压痛 ⑸搏动 ⑹肝区摩擦感
注 意:观察患者反应与表情,对精神紧 张者,通过交谈转移注意力, 减少腹肌 紧张。
方 法:右手四指并拢,手掌平放于腹部, 利用掌指关节和腕关节的弹力, 柔和地 进行滑动触摸。
触诊
方法
1、浅部触诊法
2、深部触诊法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深部滑行触诊 双手触诊 深压触诊
冲击触诊(浮沉触诊)
步 骤: 先行浅触诊(下压约1CM左右),然
胆囊触痛的检查方法
方法:左手掌平放右肋下部,拇指勾压 胆囊点,然后嘱患者缓慢深吸气。
Murphy征阳性:胆囊触诊时,在吸气过 程中发炎的胆囊下移碰到钩压的拇指 ,即可引起疼痛,此为胆囊触痛,如 因剧烈疼痛而致吸气中止。临床意义 :见于急性胆囊炎
肾脏触诊
正常:肾一般不能触及,有时可触及 右肾下极
肾肿大:见于肾积水或积脓,肾肿 瘤,多囊肾
移动度大 恶性肿瘤:质硬、表面不平、无压痛、
移动度差
⑷液波震颤
液波震颤(波动感): 用手触击腹部可有液波震颤
方 法: 令病人平卧,医生用一手掌面轻贴病人一
侧腹壁,再令患者或一助手将其手尺侧,沿正 中线压于腹壁。医生用另一支手轻叩击对侧腹 壁,所产生的震动波,即可通过液体传至对侧 被手感之震动,此法用于检查大量腹水患者。
上腔静脉阻塞:上腹壁和胸壁; 血流方向均向下
下腔静脉阻塞:侧腹壁、臀部 血流方向均向上
胃肠蠕动波
正常人:
`
不见胃肠轮廓及蠕动波
胃肠梗阻时: 可见胃肠轮廓及至左肋缘向右的蠕动波。
腹壁其它情况
⑴ 皮疹 (skin rash) ⑵ 色素 (pigmentation) ⑶ 腹纹 (abdominal lines) ⑷ 瘢痕 ( scar) ⑸ 疝 ( hernia) ⑹ 脐部 (umbilicus ) ⑺ 体毛 (body hair) ⑻上腹搏动 (epigastric impulse)
胆囊位于深处,仅能检查其有无叩击痛, 胆囊区叩击痛是胆囊炎的重要体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