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原理第2章.ppt
合集下载
经济学原理02经济学家常用模型

§租金上限降低了可得到的住房的数量和质量(93%)
§关税和进口配额通常降低了总体经济福利(93%)
§美国不应该限制雇主将工作外包给其他国家(90%)
§美国应该取消农业补贴(85%)
PPT文档演模板
经济学原理02经济学家常用模型
大多数经济学家一致同意的主张(以及 持赞同意见经济学家所占的百分比)
§如果现行的政策保持不变,在接下来的50年中社
会保障基金与支出之间的缺口会持续扩大并超出承 受能力(85%)
§庞大的联邦预算赤字对经济有不利的影响(83%)
§最低工资增加了年轻人和不熟练工人的失业(79%)
§排污税和可交易的污染许可证作为控制污染的方法
优于实行污染上限(78%)
PPT文档演模板
经济学原理02经济学家常用模型
参考资料:什么人在学习经济学?
B
40,000
C
25,000
D
10,000
E
0
小麦 0
10,000 25,000 40,000 50,000
电脑 500 400 250 100
0
小麦 0
1,000 2,500 4,000 5,000
生产可能性边界的例子
图表 上点
生产 电脑 小麦
A 500 0
B 400 1,000
C 250 2,500
PPT文档演模板
经济学原理02经济学家常用模型
生产可能性边界与机会成本
斜率 =
–1000 100
=
–10
直线的斜率等于 直线的横坐标向 右移动一个单位 时,直线的纵坐 标变化的大小
本图,1台电脑的 机会成本是10吨 小麦
PPT文档演模板
经济学原理02经济学家常用模型
§关税和进口配额通常降低了总体经济福利(93%)
§美国不应该限制雇主将工作外包给其他国家(90%)
§美国应该取消农业补贴(85%)
PPT文档演模板
经济学原理02经济学家常用模型
大多数经济学家一致同意的主张(以及 持赞同意见经济学家所占的百分比)
§如果现行的政策保持不变,在接下来的50年中社
会保障基金与支出之间的缺口会持续扩大并超出承 受能力(85%)
§庞大的联邦预算赤字对经济有不利的影响(83%)
§最低工资增加了年轻人和不熟练工人的失业(79%)
§排污税和可交易的污染许可证作为控制污染的方法
优于实行污染上限(78%)
PPT文档演模板
经济学原理02经济学家常用模型
参考资料:什么人在学习经济学?
B
40,000
C
25,000
D
10,000
E
0
小麦 0
10,000 25,000 40,000 50,000
电脑 500 400 250 100
0
小麦 0
1,000 2,500 4,000 5,000
生产可能性边界的例子
图表 上点
生产 电脑 小麦
A 500 0
B 400 1,000
C 250 2,500
PPT文档演模板
经济学原理02经济学家常用模型
生产可能性边界与机会成本
斜率 =
–1000 100
=
–10
直线的斜率等于 直线的横坐标向 右移动一个单位 时,直线的纵坐 标变化的大小
本图,1台电脑的 机会成本是10吨 小麦
PPT文档演模板
经济学原理02经济学家常用模型
经济学原理第2章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一: 若ES<1称为供给缺乏弹性,供给曲线是垂直于横坐标的一条直线。 , ES=∞供给曲线是平行于横坐标的一条直线。
3、用类似于需求曲线求弹性时所用的几何作图法来测度供给曲线的弹性 (图2.5)。
一:
要求供给曲线S上任一点A点的弹性,可由A点做供给曲线的切线切纵轴于 R点,切横轴于T点,则A点的弹性系数
(2)依据商品需求弹性的大小,一般可分为以下几种:
• 弹性大于1,称为富有弹性。在这种情况下,需求量变动的幅度 大于价格变动的幅度,在图形上变现为一条相对平缓的曲线。 通常情况下,奢侈品的需求弹性充足。 • 弹性小于1,称为缺乏弹性。在这种情况下,需求量的变动幅度 小于价格变动的幅度,在图形上变现为一条相对陡峭的曲线。 一: 生活必需品,比如日常洗漱用品、食盐等通常就缺乏弹性。 • 弹性等于1,称为单元弹性。在这种情况下,需求量变动的幅度 与价格变动的幅度相等,在图形上变现为一条对称的双曲线。
一: 2、影响需求的因素很多,在假定其他条件(如消费者收入、消费 者偏好、其他商品价格、预期等)不变的情况下,一种物品的 市场价格与该物品的需求数量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3、需求表 需求表表示消费者对于特定商品在不同价格水平下所愿意购买 该商品的数量。如表2.1
4、需求曲线
根据需求表绘制而成的曲线就称为需求曲线(DEMAND CURVE) 如图2.1
• 派生供给商品弹性的大小。所谓派生供给是指生产最终产品所需的原材料、半 成品、动力及设备等中间产品的供给。由于派生供给直接影响最终产品的供给, 因此,派生供给商品与最终产品弹性呈同方向变化。
第3节 均衡价格
一、均衡价格的概念
一:
图2.6中,DD和SS分别代表市场的需求和供给曲线。当两者相交于F点时,生产者愿意 供给的数量和消费者愿意购买的数量刚好相等,此时就称为市场达到均衡状态。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原理第2章商品经济基本原理

一、商品价值形式的发展和货币的起源
• (二)扩大的或总和的价值形式
• 1、扩大价值形式的含义
• 扩大的价值形式即一种商品的价值表现在与它相交换的 一系列商品上,用公式表示为:
•
•
=2把斧子
•
=50斤小麦
• 1只绵羊 =5斤茶叶
•
=30尺麻布
•
)扩大的或总和的价值形式
• 2、扩大价值形式的变化:处于相对价值形式的 一极,从质上看,商品的价值才真正表现为无差 别的人类劳动的凝结;从量上看,各种商品交换 的比例和它们包含的劳动量的比例已比较接近。 处于等价形式上的商品,则是一系列的特殊等价 物。
(一)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 3、相对价值形式 • a、相对价值形式的质。相对价值形式的质,
是要研究处于相对价值形式的商品的价值 性质是怎样表现出来的,商品的价值是通 过处于等价形式上的商品的使用价值表现 出来的。
• b、相对价值形式的量。相对价值量是通过 处于等价形式商品的使用价值的数量来表 现的。
• ②商品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 类劳动。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体现着商品生 产者互相交换劳动的社会关系。
• ③价值与交换价值的关系
• 交换价值是由价值决定的,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 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二、商品的两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
4、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体。其统 一性表现在:两者相互依存、互为条件,缺一不 可;其对立性表现在:二者是互相排斥的,它们 不能同时存在于卖者或买者手中。
四、商品的价值量
2、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的关系
• ①劳动生产率的含义;
• ②决定劳动生产率的因素;
• ③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同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 率成反比,而与包含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量 成正比。
《经济学原理》课件

分析市场中存在大量卖方和买方 的情况。
垄断市场
讨论一家企业垄断市场的情况下 的定价和产量决策。
寡头垄断市场
探讨少数几家企业控制市场的情 况下的竞争和合作。
第五章:资源市场与收入分配
劳动力市场
解释劳动市场中工资的决定 因素。
租金市场
讨论土地和资本等资源的收 入分配。
收入不平等
分析不同收入组群间的差距 和所导致的社会经济问题。
目录
第一章:供给与需求
探讨市场中商品供给和需求 的关系,以及价格和数量的 决定。
第二章:消费者行为
研究个人消费者在购买决策 中的偏好和限制。
第三章:生产与成本
讨论企业生产决策和成本结 构对产量和价格的影响。
第四章:市场结构
介绍市场的类型和特征,及其对企业行为和市 场效率的影响。
第五章:资源市场与收入分配
总结
通过本次课件演示,我们深入探讨了经济学原理中的关键概念和理论模型,希望对大家的经济学学习有所帮助。
《经济学原理》PPT课件
欢迎大家来到本次关于《经济学原理》的PPT课件演示。
作者简介
Adam Smith
被公认为现代经济学之父, 提出了自由市场经济的理论。
John Maynard Keynes
对宏观经济学做出了重要贡 献,强调政府在经济中的作 用。
Milton Friedman
代表自由市场经济学派,主 张个人自由和经济自由。
探讨劳动力和其他生产要素在市场中的价格和 分配。
第一章:供给与需求
1
供给曲线
2
揭示企业在不同价格下提供商品和服务
的情况。
3
需求曲线
解释消费者购买商品的决策和需求的变 化。
垄断市场
讨论一家企业垄断市场的情况下 的定价和产量决策。
寡头垄断市场
探讨少数几家企业控制市场的情 况下的竞争和合作。
第五章:资源市场与收入分配
劳动力市场
解释劳动市场中工资的决定 因素。
租金市场
讨论土地和资本等资源的收 入分配。
收入不平等
分析不同收入组群间的差距 和所导致的社会经济问题。
目录
第一章:供给与需求
探讨市场中商品供给和需求 的关系,以及价格和数量的 决定。
第二章:消费者行为
研究个人消费者在购买决策 中的偏好和限制。
第三章:生产与成本
讨论企业生产决策和成本结 构对产量和价格的影响。
第四章:市场结构
介绍市场的类型和特征,及其对企业行为和市 场效率的影响。
第五章:资源市场与收入分配
总结
通过本次课件演示,我们深入探讨了经济学原理中的关键概念和理论模型,希望对大家的经济学学习有所帮助。
《经济学原理》PPT课件
欢迎大家来到本次关于《经济学原理》的PPT课件演示。
作者简介
Adam Smith
被公认为现代经济学之父, 提出了自由市场经济的理论。
John Maynard Keynes
对宏观经济学做出了重要贡 献,强调政府在经济中的作 用。
Milton Friedman
代表自由市场经济学派,主 张个人自由和经济自由。
探讨劳动力和其他生产要素在市场中的价格和 分配。
第一章:供给与需求
1
供给曲线
2
揭示企业在不同价格下提供商品和服务
的情况。
3
需求曲线
解释消费者购买商品的决策和需求的变 化。
经济学基础.ppt

(二)非均衡情况
P
D A
P
S B
PE
E
P
D
S
E PE
A
B
P
O
QA QE QB
Q
(a) 供给过剩的情况
O
QA QE QB
Q
(b) 供给不足的情况
图2.9 非均衡情况
二、均衡的变动情况
(一)假定供给不变,需求随着市场变动,会出现两种情况
(1)需求增加:由于需求增加,使新的均衡价格上升,均衡产量增加。 (2)需求减少:其他因素不变,需求减少会导致均衡价格下降,均衡产 量减少。
(c)市场的需求曲线
图2.3 个人的需求曲线和市场的需求曲线
三、需求定理
(一)需求定理(Law of Demand) 替代效应(Substitute Effect)是指用途可以互相替 换的商品,一种商品价格的下降,会导致购买另 一种商品数量的减少,而把这部分钱转用于价格 下降了的商品。 收入效应(Income Effect),是指一种商品价格的 下降(或提高)引起了消费者实际收入的提高(或下 降),从而导致需求量的增加(或减少)。
三、总效用和边际效用
总效用(total utility)是指从消费一定量 某种物品中所得到的总满足程度。 边际效用(marginal utility)是指某种物 品的消费量每增加一单位所增加的满 足程度。
表3.1 总效用与边际效用的关系
冰激凌的消 费量 0 1 2 3 4 5
总效用
0 30 50 60 60 50
第二章 价格理论
需求理论 供给理论 均衡理论 弹性理论
第一节 需 求 理 论
一、需求和需求量
(一)需求 经济学的需求(demand)指在不同的价格水平下 消费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或劳务的数量, 它反映了某一商品的不同价格和对应的需求量 之间的关系。 (二)需求量 需求量与需求不同,它是指消费者按照某一特 定的价格愿意并且能够消费的数量。
P
D A
P
S B
PE
E
P
D
S
E PE
A
B
P
O
QA QE QB
Q
(a) 供给过剩的情况
O
QA QE QB
Q
(b) 供给不足的情况
图2.9 非均衡情况
二、均衡的变动情况
(一)假定供给不变,需求随着市场变动,会出现两种情况
(1)需求增加:由于需求增加,使新的均衡价格上升,均衡产量增加。 (2)需求减少:其他因素不变,需求减少会导致均衡价格下降,均衡产 量减少。
(c)市场的需求曲线
图2.3 个人的需求曲线和市场的需求曲线
三、需求定理
(一)需求定理(Law of Demand) 替代效应(Substitute Effect)是指用途可以互相替 换的商品,一种商品价格的下降,会导致购买另 一种商品数量的减少,而把这部分钱转用于价格 下降了的商品。 收入效应(Income Effect),是指一种商品价格的 下降(或提高)引起了消费者实际收入的提高(或下 降),从而导致需求量的增加(或减少)。
三、总效用和边际效用
总效用(total utility)是指从消费一定量 某种物品中所得到的总满足程度。 边际效用(marginal utility)是指某种物 品的消费量每增加一单位所增加的满 足程度。
表3.1 总效用与边际效用的关系
冰激凌的消 费量 0 1 2 3 4 5
总效用
0 30 50 60 60 50
第二章 价格理论
需求理论 供给理论 均衡理论 弹性理论
第一节 需 求 理 论
一、需求和需求量
(一)需求 经济学的需求(demand)指在不同的价格水平下 消费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或劳务的数量, 它反映了某一商品的不同价格和对应的需求量 之间的关系。 (二)需求量 需求量与需求不同,它是指消费者按照某一特 定的价格愿意并且能够消费的数量。
国际经济学课件 第二章 比较优势

古典的国际贸易理论产生于 18 世纪中叶,是在批判重商主 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要包括亚当· 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和 大卫· 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古典贸易理论从劳动生产率的角 度说明了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结构和利益分配。通过本部分 内容的学习,你可以了解:
重商主义的贸易观点; 斯密绝对优势贸易理论,绝对优势贸易模型; 大卫· 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 机会成本与比较优势
保罗.萨缪尔森
保罗.克鲁格曼
1.两种或两种以上要 素投入 2.边际成本递增 3.商品和要素市场完 全竞争 4.固定规模报酬 1.生产具有规模经济 2.不完全竞争的商品 市场 3.竞争的要素市场
资源禀赋 不同
生产规模 不同 生产技术的 不同阶段
雷蒙.弗农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学说综述:思想与理论的同步变迁
关键假设
1.劳动是唯一的要素投入 2.固定的产品边际成本 3.商品和要素市场完全竞争 4.固定规模报酬(无规模经 济) 5.不考虑需求
决定贸易模 式的因素
绝对劳动生产率 差差异(技术) 相对劳动生产率 差差异(技术)
新古 H-O模型 典贸 易理 要素均 论 等原理 当代 贸易 理论 模型
规模经 济贸易 模型 产品周 期贸易 模型
2.1
重商主义的贸易思想
2.2
2.3 2.4
绝对优势理论
比较优势理论 相互需求原理(国际贸易价格的确定)
本章节的几个理论都关注于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the basic questions that we seek to answer in this chapter are:
What is the basis for trade(贸易基础)? What are the gains from trade(贸易所得)? What is the pattern of trade(贸易模式)?
第二章 技术经济分析的基本原理(共48张PPT)

评价决策标准:
把微观(企业)的经济效益与宏观(国家)的经济效益结
合起来,当二者发生矛盾时,应以微观经济效益服从于宏观
经济效益。(国民经济效益)例如小焦化
有无效益的标准是:
产品是否符合社会的需要,产出是否>投入。精细化工
化工技术经济学
三、 经济效益评价的主要依据
(一)社会需要
(二)劳动耗费 (三)资源的合理利用
只有生产出来的产品符合社会需要求才可能具有经济效益
化工技术经济学
标准:
产出是否符合社会需要,是否大于投入---是衡量有无经济效益的标
准。
如果对经济效益作更深层次的分析,使这些内容也在经
济效益中体现出来-----要考虑产出对自然环境和生态平衡的 影响及为控制环境污染所需的投资。
产出和投入的比较,不能仅局限于企业范围,而应同时扩 大到国民经济的范围.
通过国民经济评价得出 环境 生态
文化------
化工技术经济学
(二) 直接经济效益和间接经济效益
技术方案的经济效益从其采纳者的角度看,可分为直接
经济效益和间接经济效益两类。 直接经济效益,指方案采纳者可以直接得到经济效益;
间接经济效益,指与方案采纳者经济上相关的行业,可 以从方案实施中间接得到的经济效益。
无形经济效益的量化是技术经济分析的一个难点,目前
多采用定性分析的方法进行。
由于技术方案对社会不仅有经济方面的影响,还会涉及 到对生态、环境、政治、教育、文化、劳动就业、人体健康 等方面的影响。因此,在进行技术经济分析时,除主要分析 方案的经济效益外,必须高度重视难以用货币量化的社会效 果。…
化工技术经济学
劳动占用量=物化劳动量+原材料储备
由于劳动耗费量是经济效益的“投入量”,因而应尽量减少其
把微观(企业)的经济效益与宏观(国家)的经济效益结
合起来,当二者发生矛盾时,应以微观经济效益服从于宏观
经济效益。(国民经济效益)例如小焦化
有无效益的标准是:
产品是否符合社会的需要,产出是否>投入。精细化工
化工技术经济学
三、 经济效益评价的主要依据
(一)社会需要
(二)劳动耗费 (三)资源的合理利用
只有生产出来的产品符合社会需要求才可能具有经济效益
化工技术经济学
标准:
产出是否符合社会需要,是否大于投入---是衡量有无经济效益的标
准。
如果对经济效益作更深层次的分析,使这些内容也在经
济效益中体现出来-----要考虑产出对自然环境和生态平衡的 影响及为控制环境污染所需的投资。
产出和投入的比较,不能仅局限于企业范围,而应同时扩 大到国民经济的范围.
通过国民经济评价得出 环境 生态
文化------
化工技术经济学
(二) 直接经济效益和间接经济效益
技术方案的经济效益从其采纳者的角度看,可分为直接
经济效益和间接经济效益两类。 直接经济效益,指方案采纳者可以直接得到经济效益;
间接经济效益,指与方案采纳者经济上相关的行业,可 以从方案实施中间接得到的经济效益。
无形经济效益的量化是技术经济分析的一个难点,目前
多采用定性分析的方法进行。
由于技术方案对社会不仅有经济方面的影响,还会涉及 到对生态、环境、政治、教育、文化、劳动就业、人体健康 等方面的影响。因此,在进行技术经济分析时,除主要分析 方案的经济效益外,必须高度重视难以用货币量化的社会效 果。…
化工技术经济学
劳动占用量=物化劳动量+原材料储备
由于劳动耗费量是经济效益的“投入量”,因而应尽量减少其
《经济学原理》第二章

0 Qd Q0
S0 B
D0 QS Q
2)短缺: 短缺: 在经济学中说某种商品“短缺” 在经济学中说某种商品“短缺”,是 指该商品的价格在均衡价格之下, 指该商品的价格在均衡价格之下 , 表现 为供不应求。 为供不应求。 P 3) 实际价格 ) 市场价格) (市场价格) 实际工作和研究 中所遇到的价格 是实际价格。 是实际价格。
4.供给变动及供给曲线的位移
定义: 除商品本身的价格之外, 定义 : 除商品本身的价格之外 , 其他因素 的变动而引起的商品供给的变动, 的变动而引起的商品供给的变动 , 称为供 给变动。 给变动。
P S1 S0 S2
P0
0
Q
Q1 Q0 Q2
供求曲线的共同作用(市场均衡) 供求曲线的共同作用(市场均衡)
需求
微观经济学对于个体经济单位的研究,分为三个层次逐步深入:第一 个层次是分析单个消费者和单个生产者的经济行为。第二个层次是分 析单个市场价格的决定。第三个层次是分析所有单个市场价格的同时 决定。 1.需求(Demand) 1.需求(Demand) 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 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愿意 并且能够购买的某商品的数量。 并且能够购买的某商品的数量。 既有购买的欲望,又有购买的能力的有效需求。 既有购买的欲望,又有购买的能力的有效需求。 这里讲的需求有以下几个约束条件: ⑴消费者的需求 ⑵有支付能力的需求 ⑶愿意发生的需求 ⑷一定时间的需求。 这几个约束条件,少了一个条件都不行。
Qd = 800 -100p Qs = -400+200p PE = 4 QE = 400 PE(4) E P S
QS=-400+200p Qd=800-100p
S0 B
D0 QS Q
2)短缺: 短缺: 在经济学中说某种商品“短缺” 在经济学中说某种商品“短缺”,是 指该商品的价格在均衡价格之下, 指该商品的价格在均衡价格之下 , 表现 为供不应求。 为供不应求。 P 3) 实际价格 ) 市场价格) (市场价格) 实际工作和研究 中所遇到的价格 是实际价格。 是实际价格。
4.供给变动及供给曲线的位移
定义: 除商品本身的价格之外, 定义 : 除商品本身的价格之外 , 其他因素 的变动而引起的商品供给的变动, 的变动而引起的商品供给的变动 , 称为供 给变动。 给变动。
P S1 S0 S2
P0
0
Q
Q1 Q0 Q2
供求曲线的共同作用(市场均衡) 供求曲线的共同作用(市场均衡)
需求
微观经济学对于个体经济单位的研究,分为三个层次逐步深入:第一 个层次是分析单个消费者和单个生产者的经济行为。第二个层次是分 析单个市场价格的决定。第三个层次是分析所有单个市场价格的同时 决定。 1.需求(Demand) 1.需求(Demand) 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 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愿意 并且能够购买的某商品的数量。 并且能够购买的某商品的数量。 既有购买的欲望,又有购买的能力的有效需求。 既有购买的欲望,又有购买的能力的有效需求。 这里讲的需求有以下几个约束条件: ⑴消费者的需求 ⑵有支付能力的需求 ⑶愿意发生的需求 ⑷一定时间的需求。 这几个约束条件,少了一个条件都不行。
Qd = 800 -100p Qs = -400+200p PE = 4 QE = 400 PE(4) E P S
QS=-400+200p Qd=800-100p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 more complicated reality. Economists use models to study economic issues.
THINKING LIKE AN ECONOMIST
3
Some Familiar Models
A road map
THINKING LIKE AN ECONOMIST
assume two countries and two goods. Unrealistic, but simple to learn and gives useful insights about the real world.
Model: a highly simplified representation of
What concepts does the diagram illustrate?
How is the Production Possibilities Frontier related
to opportunity cost? What other concepts does it illustrate?
The Circular-Flow Diagram: a visual model of
the economy, shows how dollars flow through markets among households and firms
Two types of “actors”:
households firms
on graph
Computers
Wheat
A 500 0
B 400 1,000
C 250 2,500
D 100 4,000
E
0 5,000
Wheat
(tons)
6,000
5,000 E
4,000
D
3,000 2,000 1,000
0 0
C
B A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Computers
2 C H A P T E R
Thinking Like An Economist
Economics P R I N C I P L E S O F N. Gregory Mankiw
Premium PowerPoint Slides by Ron Cronovich
© 2009 South-Western, a part of Cengage Learning, all rights reserved
What i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microeconomics and
macroeconomics? Between positive and normative?
1
The Economist as Scientist
Economists play two roles:
Points under the PPF (like F)
possible not efficient: some resources underutilized
(e.g., workers unemployed, factories idle)
Points above the PPF (like G)
4
Some Familiar Models
A model of human anatomy from high school biology class
THINKING LIKE AN ECONOMIST
5
Some Familiar Models
A model airplane
THINKING LIKE AN ECONOMIST
Sell goods & services
THINKING LIKE AN ECONOMIST
10
FIGURE 1: The Circular-Flow Diagram
Revenue
G&S sold
Markets for Goods & Services
Spending
G&S bought
Firms
6
Some Familiar Models
The model teeth at the dentist’s office
Don’t forget to floss!
THINKING LIKE AN ECONOMIST
7
Our First Model:
The Circular-Flow Diagram
Households
Factors of production
Wages, rent, profit
Markets for Factors of Production
THINKING LIKE AN ECONOMIST
Labor, land, capital
Income
11
Our Second Model:
4,000
G
3,000
2,000
1,000
0 0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Computers
17
The PPF: What We Know So Far
Points on the PPF (like A – E)
possible efficient: all resources are fully utilized
B. Next, find the point that represents (300 computers, 3500 tons of wheat), label it G. Would it be possible for the economy to produce this combination of the two goods?
15
ACTIVE LEARNING 1
Answers
Point F:
100 computers,
Wheat (tons) 6,000
3000 tons wheat 5,000
Point F requires 4,000
40,000 hours of lt
THINKING LIKE AN ECONOMIST
12
PPF Example
Producing one computer requires 100 hours labor. Producing one ton of wheat requires 10 hours labor.
Employment of labor hours
Example: Two goods: computers and wheat One resource: labor (measured in hours) Economy has 50,000 labor hours per month
available for production.
Point G:
300 computers,
Wheat (tons) 6,000
3500 tons wheat 5,000
Point G requires
65,000 hours of labor. Not possible because economy only has 50,000 hours.
economy uses to produce goods & services, including
labor land capital (buildings & machines used in
production)
THINKING LIKE AN ECONOMIST
9
FIGURE 1: The Circular-Flow Diagram
THINKING LIKE AN ECONOMIST
14
ACTIVE LEARNING 1
Points off the PPF
A. On the graph, find the point that represents (100 computers, 3000 tons of wheat), label it F. Would it be possible for the economy to produce this combination of the two goods? Why or why not?
Production
Computers Wheat Computers Wheat
A 50,000
0
500
0
B 40,000
10,000
400
1,000
C 25,000
25,000
250
2,500
D 10,000
40,000
100
4,000
E
0
50,000
0
5,000
PPF Example
Point Production
The Production Possibilities Frontier
The Production Possibilities Frontier (PPF):
a graph that shows the combinations of two goods the economy can possibly produce given the available resources and the available technology
Households: Own the factors of production,
sell/rent them to firms for income Buy and consume goods & services
THINKING LIKE AN ECONOMIST
3
Some Familiar Models
A road map
THINKING LIKE AN ECONOMIST
assume two countries and two goods. Unrealistic, but simple to learn and gives useful insights about the real world.
Model: a highly simplified representation of
What concepts does the diagram illustrate?
How is the Production Possibilities Frontier related
to opportunity cost? What other concepts does it illustrate?
The Circular-Flow Diagram: a visual model of
the economy, shows how dollars flow through markets among households and firms
Two types of “actors”:
households firms
on graph
Computers
Wheat
A 500 0
B 400 1,000
C 250 2,500
D 100 4,000
E
0 5,000
Wheat
(tons)
6,000
5,000 E
4,000
D
3,000 2,000 1,000
0 0
C
B A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Computers
2 C H A P T E R
Thinking Like An Economist
Economics P R I N C I P L E S O F N. Gregory Mankiw
Premium PowerPoint Slides by Ron Cronovich
© 2009 South-Western, a part of Cengage Learning, all rights reserved
What i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microeconomics and
macroeconomics? Between positive and normative?
1
The Economist as Scientist
Economists play two roles:
Points under the PPF (like F)
possible not efficient: some resources underutilized
(e.g., workers unemployed, factories idle)
Points above the PPF (like G)
4
Some Familiar Models
A model of human anatomy from high school biology class
THINKING LIKE AN ECONOMIST
5
Some Familiar Models
A model airplane
THINKING LIKE AN ECONOMIST
Sell goods & services
THINKING LIKE AN ECONOMIST
10
FIGURE 1: The Circular-Flow Diagram
Revenue
G&S sold
Markets for Goods & Services
Spending
G&S bought
Firms
6
Some Familiar Models
The model teeth at the dentist’s office
Don’t forget to floss!
THINKING LIKE AN ECONOMIST
7
Our First Model:
The Circular-Flow Diagram
Households
Factors of production
Wages, rent, profit
Markets for Factors of Production
THINKING LIKE AN ECONOMIST
Labor, land, capital
Income
11
Our Second Model:
4,000
G
3,000
2,000
1,000
0 0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Computers
17
The PPF: What We Know So Far
Points on the PPF (like A – E)
possible efficient: all resources are fully utilized
B. Next, find the point that represents (300 computers, 3500 tons of wheat), label it G. Would it be possible for the economy to produce this combination of the two goods?
15
ACTIVE LEARNING 1
Answers
Point F:
100 computers,
Wheat (tons) 6,000
3000 tons wheat 5,000
Point F requires 4,000
40,000 hours of lt
THINKING LIKE AN ECONOMIST
12
PPF Example
Producing one computer requires 100 hours labor. Producing one ton of wheat requires 10 hours labor.
Employment of labor hours
Example: Two goods: computers and wheat One resource: labor (measured in hours) Economy has 50,000 labor hours per month
available for production.
Point G:
300 computers,
Wheat (tons) 6,000
3500 tons wheat 5,000
Point G requires
65,000 hours of labor. Not possible because economy only has 50,000 hours.
economy uses to produce goods & services, including
labor land capital (buildings & machines used in
production)
THINKING LIKE AN ECONOMIST
9
FIGURE 1: The Circular-Flow Diagram
THINKING LIKE AN ECONOMIST
14
ACTIVE LEARNING 1
Points off the PPF
A. On the graph, find the point that represents (100 computers, 3000 tons of wheat), label it F. Would it be possible for the economy to produce this combination of the two goods? Why or why not?
Production
Computers Wheat Computers Wheat
A 50,000
0
500
0
B 40,000
10,000
400
1,000
C 25,000
25,000
250
2,500
D 10,000
40,000
100
4,000
E
0
50,000
0
5,000
PPF Example
Point Production
The Production Possibilities Frontier
The Production Possibilities Frontier (PPF):
a graph that shows the combinations of two goods the economy can possibly produce given the available resources and the available technology
Households: Own the factors of production,
sell/rent them to firms for income Buy and consume goods &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