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调研报告模板

合集下载

文献调研报告范文

文献调研报告范文

文献调研报告范文作为一种基础性的研究方法,文献调研在各个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文献调研,可以深入了解研究领域内已有的研究成果、研究趋势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等。

本文就是一份针对某一领域的文献调研报告,旨在总结该领域内已有的研究成果,为该领域的未来研究提供参考。

二、文献调研内容本文所涉及的研究领域是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

为了了解该领域内已有的研究成果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我们收集了多篇相关文献,并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下面是我们的文献调研内容。

1.发展历程人工智能的起步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那时候人们开始研究如何制造智能机器。

经过多年的发展,如今的人工智能已经逐渐成为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并且在多个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机器学习则是人工智能的一个分支,它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那时候开始研究如何让机器能够从数据中学习,并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领域。

2.研究热点当前,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领域内的研究热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深度学习:深度学习是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机器学习方法,它已经成为当前机器学习研究的一个热点。

深度学习在图像处理、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2)强化学习:强化学习是一种机器学习方法,它的目标是设计一个能够从环境中学习,并最大化其累积奖励的智能体。

强化学习在游戏、机器人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3)迁移学习:迁移学习是一种机器学习方法,它的目标是将一个领域中的知识迁移到另一个领域中。

迁移学习在自然语言处理、图像处理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3.未来发展趋势未来,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领域的发展趋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多模态学习:多模态学习是一种机器学习方法,它的目标是将多个模态的数据结合起来进行学习。

未来,多模态学习在机器人、智能家居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2)低资源学习:低资源学习是一种机器学习方法,它的目标是在数据量较少的情况下训练出高质量的模型。

未来,低资源学习将在医疗、金融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文献调研报告模板

文献调研报告模板

安全关键系统通信协议调研报告()1 调研题目安全关键系统通信协议的建模与分析2 任务说明1) 查阅国外的相关文献;2) 补充通信协议中的具体网络;3) 阅读标准EN50159;3 关键字检索词:CBTC;安全关键系统;安全通信协议;EN50159;safety communication protocol检索策略:无线*通信;总线*通信;以太网*通信;CBTC*communication protocol;safety*protocol;verification/ test/ model / simulation / design / analysis *(safety) communicationprotocol;4 检索范围中国知网百度 ofscience(SCIE) LINK ScienceDirect(SDOL) 在不同关键词组合下,检索范围内,近三年的文献总数5 主要的检索文献[1] BS EN50159 Railway applications—Communication, signaling and processingsystems- Safety- related communication in transmission systems[S].[2] 安全通信与安全通信标准EN50159[J]. 铁路通信信号工程技术,2014.[3] Performance evaluation and verification of communication protocol for railwaysignaling systems [J]. Computer Standards & Interfaces, 2005.[4] Verification and conformance test generation of communication protocol forrailway signaling systems [J]. Computer Standards & Interfaces, 2007.[5] Development of verification and conformance testing tools for a railwaysignaling communication protocol [J]. Computer Standards & Interfaces, 2009.[4] Group communication on highways: An evaluation study of geocast protocols andapplications[J].Ad Hoc Networks, 2013.[6] Compositional verification of a communication protocol for a remotely operatedaircraft[C]. Science of Computer Programming, 2013.[7] Verification of the safety communication protocol in train control system usingcolored Petri net[J]. Reliability Engineering and System Safety, 2012.(国内-陈黎洁)[8] Simulation and verification of RSSP-II safety communication protocol[C]. 2012Seco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Business Computing and Global Information,2012.(国内-许孟华)[9] Formal verification of safety protocol in train control system [J]. Technological Sciences, 2011 (国内-北交团队)[10] 无线传感器网络安全通信协议研究与设计[D].硕士,大连理工大学,2006.[11] 安全关键实时通信协议研究[D].博士,兰州大学,2011.[12] 基于ZigBee的无线传感器网络通信协议栈设计与实现[D].硕士,电子科技大学,2009.[13] 基于工业以太网的列车通信网络研究[D].硕士,北京交通大学,2011.6 检索结果摘要汇总根据以上检索范围与检索关键词,其中部分检索结果5篇,摘述如下:【篇名】安全通信与安全通信标准EN50159【作者】杨剑【期刊名称】铁路通信信号工程技术【年份】2014年2月,第11卷第1期【摘要】EN50159是欧洲铁路通信信号领域信息传输系统中安全通信标准。

文献调研报告模版

文献调研报告模版

文献调研报告模版
文献调研报告模板
1. 引言
- 研究背景:简要介绍研究领域的背景和目前存在的问题。

- 研究目的:阐明本次文献调研的目的和重要性。

2. 方法
- 文献搜集:介绍文献的搜集途径和策略。

- 文献筛选:说明筛选文献的标准和过程。

3. 结果与分析
- 文献概述:总结所搜集到的文献的基本信息,如作者、年份、期刊等。

- 文献分类:根据研究对象或主题将文献进行分类,提取出
各个分类下的关键信息。

- 文献综述:对每个分类下的文献进行详细的综述和分析,
归纳出相同或相似的研究结论和发现。

4. 结论与展望
- 结论:从所调研的文献中总结出研究领域的目前研究热点、进展和不足之处。

- 展望:基于文献调研结果,提出对未来研究的期望和建议。

5. 参考文献
- 按照规范的参考文献格式列出所引用的文献。

以上是一个简单的文献调研报告模板,根据实际需要,可以根据研究领域和目标进行相应的修改和调整。

在报告撰写过程中,要保持逻辑清晰、文字简洁明了,避免过多的引用和复杂的技术术语。

文献调研报告

文献调研报告

文献调研报告1. 引言本文旨在对某一特定领域的文献进行调研,以便深入了解该领域当前的研究状况和趋势。

通过分析和整理相关文献,我们可以获得该领域的最新进展和成果,为后续的研究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2. 方法为了收集和筛选文献, 我们主要采用以下几种途径:- 检索各类学术数据库,如IEEE Xplore,ACM Digital Library,PubMed等,以获得相关论文和研究文章;- 参考其他文献的参考文献列表,以发现更多与该领域相关的文献;- 正规出版社的图书馆或数字图书馆上搜索相关专著和综述文章;- 参加学术会议和研讨会,获取与该领域相关的最新研究成果。

3. 结果与讨论基于以上的文献检索和筛选方法,我们获得了一批与该领域相关的文献,以下是对其中一部分文献的简要介绍和讨论:(文献1)该文献主要探讨了XX技术在XX领域的应用和优化方法。

通过对XX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实验,作者发现了XX的瓶颈问题,并提出了一种新的XX算法来解决这些问题。

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相比之前的方法在XX方面表现出了明显的优势。

(文献2)本研究回顾了过去10年间在XX领域的关键进展。

作者从XX的不同方面进行了分类和分析,总结了其中的共性和特点。

同时,该文献还提出了一些未来研究的方向和挑战,为该领域的研究者提供了有价值的指导和启示。

(文献3)该文献研究了XX技术在XX应用场景中的局限性和改进空间。

作者通过对大量的实验数据的分析,发现了目前常用的XX方法在某些情况下存在不足之处,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XX算法。

实验证明,新算法相较于传统方法在XX性能上有了显著的提升。

4. 结论通过文献调研,我们对该特定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有了较为全面和深入的了解。

当前研究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是XX和XX,而未来的研究方向包括XX和XX。

通过在这些方面进行深入研究,我们有望在该领域取得更多的突破和创新。

本文提供的文献调研报告将为该领域的研究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指导。

文献调研报告模板

文献调研报告模板

文献调研报告模板[报告标题][报告目录]1. 引言1.1 背景1.2 研究目的1.3 研究方法2. 文献调研结果2.1 文献来源2.2 文献概述2.3 文献分析3. 结果讨论3.1 结果解读3.2 结果比较4. 研究的局限性4.1 方法局限性4.2 数据局限性4.3 结果解释的局限性5. 结论与展望5.1 研究结论5.2 进一步研究展望6. 参考文献[报告正文]1. 引言1.1 背景:介绍研究领域的背景和重要性。

1.2 研究目的:阐明本次文献调研的目的和研究问题。

1.3 研究方法:描述调研所采用的方法,如文献搜集、筛选和分析等。

2. 文献调研结果2.1 文献来源:介绍所选取的文献的来源,如学术期刊、会议论文、专著等。

2.2 文献概述:针对每篇文献,给出概括性的介绍,包括作者、题目、出版年份等信息。

2.3 文献分析:对选取的文献进行系统性的分析和综合,提取出关键信息和研究现状。

3. 结果讨论3.1 结果解读:对文献调研结果进行解读和分析,总结出研究中的重要发现和观点。

3.2 结果比较:对不同文献之间的异同点进行对比和评价,指出优缺点和不足之处。

4. 研究的局限性4.1 方法局限性:讨论本次文献调研所采用的方法可能存在的局限性和不足之处。

4.2 数据局限性:探讨文献中可能存在的数据来源问题、数据的可靠性和有效性等局限性。

4.3 结果解释的局限性:分析文献调研结果解释的局限性,包括研究设计、样本选择等方面。

5. 结论与展望5.1 研究结论:总结本次文献调研的主要结论和重要发现。

5.2 进一步研究展望:提出未来进一步研究的可能方向和可行性。

6. 参考文献:列举本次文献调研中所引用的相关文献,并按照规范的文献引用格式进行排列。

[报告结尾]本次文献调研报告主要针对某一特定研究领域进行了相关文献的搜集、筛选和分析,并对研究结果进行了解读和讨论。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本次调研可能存在一些局限性,如数据的不完整、文献的选择偏好等。

文献调研报告

文献调研报告

文献调研报告
本报告的目的是调查目前国内外有关XX领域的发展现状并及时发现新进展,为XX系统的研究和开发提供有力的支持。

本文根据相关文献,对XX系统的研究进行调研,包括研究背景、目前研究状况及发展动态。

一、研究背景
XX系统是XX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起源于XX年代,当时XX学者首先提出了这个概念,他的目的是XX。

经过XX年的发展,XX 系统已经发展成为XX领域的重要分支,它在XX系统中的应用更加广泛,对XX领域的发展和推动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目前研究状况及发展动态
(1)目前研究状况
近年来,关于XX系统的研究取得了显著成就,目前研究的困难已经得到较好的解决,有关XX系统的原理知识也有了深入的研究,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理论体系。

由此可见,XX系统已经成为研究的热点,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2)发展动态
随着时代的发展,对XX系统的研究也在不断推进,出现了许多新的理论和思想,为XX系统的研究带来了新的内涵和方法。

此外,新的技术也在不断推动XX系统的发展,为XX系统的应用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三、结论
通过对XX系统的调研,可以看到,XX系统的发展迅速,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为XX系统的研究与应用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随着科技发展的不断推进,XX系统仍会有许多新的技术出现,为系统的应用提供更加强大的支持。

本文通过文献搜集和整理,详细分析了XX系统的研究现状,旨在为XX系统的研究与开发提供有力的支持。

本文将不断更新,及时发现新的研究动态,为XX系统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文献综述调研报告

文献综述调研报告

文献综述调研报告文献综述调研报告一、引言文献综述是对已经发表的相关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进行整理和总结,通过查阅文献,掌握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和关键问题,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本文将对一起特定研究领域的文献进行综述调研,全面了解目前已有的研究成果和进展情况。

二、文献综述1. 论文一该研究探讨了XX领域的研究问题,采用了XXX方法进行实证研究。

通过对XXX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到了如下结论:XXX。

这项研究的创新点在于XXX,为该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2. 论文二该研究主要关注于XXX,并通过对大规模数据集的研究,得出了XXX的结论。

研究还发现了XXX现象,并提出了相应的解释。

该研究的结果对XXX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3. 论文三该研究对XXX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了一种新的理论模型,并通过实证研究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

研究结果表明XXX。

该研究为XXX领域的相关研究提供了新的启示和研究思路。

4. 论文四该研究借助实验研究方法,探讨了XXX的影响机制。

研究发现XXX对YYY的影响具有显著的作用,并提出了相应的解释。

该研究的结果为XXX的管理和决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5. 论文五该研究通过对XXX进行案例分析,深入地探讨了XXX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研究发现了XXX的局限性和优势,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

该研究为XXX的实际运作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指导。

三、综述总结通过对以上论文的综述,可以看出在该研究领域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和进展。

这些研究通过不同的方法和角度对固定的问题进行了探索,并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然而,目前的研究还存在一些局限性和不足之处,有待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和完善。

未来的研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XXX。

四、参考文献[1] 作者1. 文献1. 刊物名,年份,卷号(期号),页码。

[2] 作者2. 文献2. 刊物名,年份,卷号(期号),页码。

[3] 作者3. 文献3. 刊物名,年份,卷号(期号),页码。

(完整版)文献调研报告模板

(完整版)文献调研报告模板

文献综述调研报告课题名称:蓝宝石晶体生产方法的研究涉及的检索词:中文:方法蓝宝石生产原料晶体检索词间的逻辑关系(逻辑式,可以有多个):中文:(蓝宝石+晶体)*(原料+生产)*方法需要的文献类型:期刊文章学位论文年代范围:1979-2010选用的数据库:知网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检索方法(用截图方式表现):检索结果:知网数据库:[1]韩杰才, 左洪波,孟松鹤, 张明福, 姚泰, 李长青,许承海, 汪桂根。

泡生法制备大尺寸蓝宝石单晶体[j]. 人工晶体学报, 2005,(01)摘要:为了研究工艺参数对泡生法蓝宝石晶体生长过程及其晶体质量的影响,在自行研制的泡生法蓝宝石晶体生长炉上进行了试验。

调整籽晶热交换器水流量及进水温度,并在等径生长期间采用不同的维持功率下降速度,结果表明:热交换器冷却强度对引晶及放肩阶段晶体生长有显著影响,并逐步减弱;维持功率下降速度直接影响等径生长阶段的晶体生长速度和晶体质量,下降太快将导致晶体缺陷密度增加,严重时形成多晶.在晶体生长过程中,合理调节籽晶热交换器的冷却强度,谨慎操控维持功率下降速度是蓝宝石单晶生长成败的关键。

[2] 姚泰,左洪波,韩杰才,张明福,孟松鹤,姚秀荣,李常青,汪贵根,许承海。

蓝宝石单晶生长过程中应力分布的数值模拟[j]哈尔滨理工大学学报 , 2006,(05)摘要:晶体生长过程中所产生的残余热弹性应力是影响晶体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用ansys软件为平台,以改进的kyropoulos法制备φ230x200mm大尺寸蓝宝石单晶为例,对所生长单晶体的热应力分布进行了数值模拟.建立了不同外形(放肩角)条件下晶体生长过程中热弹性应力的分布模型。

讨论了不同放肩角对晶体热应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改变晶体的外形可以改善热应力的分布,从而在晶体中获得更多的低应力区域.模拟结果和试验结果吻合较好.[3]孙广年,于旭东,沈才卿。

泡生法生长高质量蓝宝石的原理和应用[j]。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术资源的使用与分析考核作业
文献调研报告
题目(中文):六位数字频率计的设计与实现
题目(英文):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six bit digital
frequency meter
小组:第组
成员:
调研目的:设计精度更高的六位数字频率计。

一、检索过程
1.选用的检索工具:知网(时间原因,SCI的没有做)
2.采用的检索词:VHDL,数字频率计,EDA,FPGA
3.制定的检索策略:(TI=(数字频率计) AND TI=(FPGA)) AND (AB=(EDA)OR AB=(VHDL) OR AB=(verliog) )
4.得到的检索结果等
二、文献综述
引言(研究目的与意义)
频率是电子技术领域的一个基本参数,同时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因此,频率测量已成为电子测量领域最基本最重要的测量之一。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提高,人们对科技产品的要求也相应的提高,数字化的电子产品越来越受到欢迎。

频率计作为比较常用和实用的电子测量仪器,广泛应用于科研机构、学校、家庭等场合,因此它的重要性和普遍性勿庸质疑。

在电子测量领域中,频率测量的精确度是最高的,可达10—10E-13数量级。

因此,在生产过程中许多物理量,例如温度、压力、流量、液位、PH值、振动、位移、速度、加速度,乃至各种气体的百分比成分等均用传感器转换成信号频率,然后用数字频率计来测量,以提高精确度。

研究现状及分析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用户对电子计数器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对于抵挡产品要求使用操作方便,量程(足够)宽,可靠性能搞,低价格。

而对于中高档产品,则要求有高分辨率,高精度,搞稳定度,高测量速率;除通常通用计数器所具有的功能外,还要有数据处理功能,时域分析功能等等,或者包含电压测量等其他功能。

这些要求有的已经实现或者部分实现,但要真正完美的实现这些目标,对于生产厂家来说,还有许多工作要做,而不是表面看来似乎发展到头了
由于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频率计都在不断地进步着,灵敏度不断提高,频率范围不断扩大,功能不断地增加。

在测试通讯、微波器件或产品时,通常都是较复杂的信号,如含有复杂频率成分、调制的或含有未知频率分量的、频率固定的或变化的、纯净的或叠加有干扰的等等。

为了能正确地测量不同类型的信号,必须了解待测信号特性和各种频率测量仪器的性能。

微波计数器一般使用类型频谱分析仪的分频或混频电路,另外还包含多个时间基准、合成器、中频放大器等。

虽然所有的微波计数器都是用来完成技术任务的,但制造厂家都有各自的一套复杂的计数器的设计、使得不同型号的计数器性能和价格会有所差别,比如说一些计数器可以测量脉冲参数,并提供类似于频率分析仪的频幕显示,对这些功能具有不同功能不同规格的众多仪器。

我们应该视测试需要正确的选择,以达到最经济和最佳的应用效果。

发展趋势:数字电路制造工业的进步,使得系统设计人员能在更小的空间实现更多的功能,从而提高系统可靠性和速度。

现如今,数字频率计已经不仅仅是测量信号频率的装置了,用它还可以测量方波脉冲的脉宽。

在人们的生活中频率计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比如用数字频率计来监控生产过程,这样可以及时发现系统运行中的异常情况,以便给人们争取时间处理。

除此之外,它还可以应用于工业控制等其它领域。

在传统的电子测量仪器中,示波器在进行频率测量是频率较低,误差较大。

频率仪可以准确的测量频率并显示被测信号的频谱,但测量速度较慢,无法实时的跟踪捕捉到被测信号的频率变化。

正是由于频率计能够快速准确的捕捉到被测信号频率的变化,因此频率计拥有非常广泛的引用范围。

在传统生产制造企业中,频率计被广泛应用在产线的生产测试中。

频率计能够快速的捕捉到晶体振荡器输出的频率变化,用于通过使用频率计能够迅速的发现有故障的晶振产品,确保产品质量。

在计量实验室中,频率计被用来对各种电子测量设备的本地振荡器进行校准。

在无线通讯测试中,频率计既可以被用来对无线通讯基站的主时钟进行校准,还可以用来对电台的跳帧信号进行分析。

对于频率计的设计目前也有专用芯片可以实现,如利用MAXIM公司的ICM7240来设计频率计。

但由于这种芯片的计数频率比较低,远不能达到在一些场合需要测量很搞的频率要求,而测量精度也受到芯片本身的限制。

提出的用AT8C52单片机设计频率计的方法可以解决这些问题,实现精度较高、等精度和宽范围频率计的设计。

3.总结
数字频率计具有体积小、携带方便;功能完善、测量精度高等优点,因此在以后的时间里,必将有着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应用价值。

比如:将数字频率计稍作改进,就可制成既可测频率,又能测周期、占空比、脉宽等功能的多用途数字测量仪器。

将数字频率计和其他电子测量仪器结合起来,制成各种智能仪器仪表,应用于航空航天等科研场所,对各种频率参数进行计量;应用在高端电子产品上,对其中的频率参数进行测量;应用在机械器件上,对机器振动产生的噪声频率进行监控;等等。

研究数字频率计的设计和开发,有助于频率计功能的不断改进、性价比的提高和实用性的加强。

以前的频率计大多采用TTL数字电路设计而成,其电路复杂、耗电多、体积大、成本高。

随后大规模专用IC(集成电路)出现,如ICM7216,ICM7226频率计专用IC,使得频率计开发设计变得简单,但由于价格较高,因此利用IC设计数字频率计的较少。

而单片机数字频率计以其可靠性高、体积小、价格低、功能全等优点,广泛地应用于各种智能仪器中,这些智能仪器的操作在进行仪器校核以及测量过程的控制中,达到了自动化,传统仪器面板上的开关和旋钮被键盘所代替,测试人员在测量时只需按需要的键,省掉很多烦琐的人工调节,智能仪器通常能自动选择量程,自动校准。

有的还能自动调整测试点,这样不仅方便了操作,也提高了测试精度。

参考文献
[1] 包明,赵明富.EDA技术与数字系统设计[M]. 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1.15~25.
[2] 段小霞,任家富. 高精度高速数字频率计[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8,(10):71-72.
[3] 杨辉媛,谭伟杰,杨红海. 基于AT89C52单片数字频率计的设计[J]. 测试测量技术,2008,(7):39-41.
[4] 田良,王尧,黄正瑾等.综合电子设计与实践[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13.
[5] Altera Corp. Nios IIDevelopmentBoard Data Sheet[M]. Altera,2005.45~48.
[6] 诸振勇,翁木云. FPGA 设计及应用[M]. 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90.
[7] 康华光.电子技术基础(数字部分) (4 版) [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67.
[8] 谭会生,张昌凡.EDA技术及应用[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6.
[9] Altera Corp. Nios II Development Board Data Sheet[M]. Altera,2005.45~48.
[10]徐文波.FPGA开发实用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M].2004.
[11]阎石.数字电子技术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M].2006.
[12]谢浪清.高速等精度频率测量的研究.中国科技信息[M].2006.
[13] 罗苑棠.CPLD/FPGA常用模块与综合系统设计实例精讲[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13.
[14] ALTERA.Configuring FLEX 10k Devices[J],August 1998,ver.1.01.
[15] 黄任.AVR单片机与CPLD/FPGA综合应用入门[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4.8.
[16] 曾繁泰,陈美金.VHDL程序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82.
[17] 陈云.PLD应用技术与数字系统设计[M].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79~82.
[18] 夏宇闻.VHDL数字系统设计教程[M]. 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5.2~7.
[19] 王金明.数字系统设计与verilog HDL[M].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146.
[20] ALTERA.Introduction to the Quartus II Software Version 13. 0[OL]. 201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