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的起源进化ppt课件

合集下载

猪的ppt课件

猪的ppt课件

01
02
03
04
仔猪出生后需要得到及时的护 理和关注,以确保其健康成长

仔猪需要提供适宜的饲料和饮 水,以保证其营养需求得到满
足。
仔猪需要定期进行疫苗接种和 驱虫,以确保其健康状况良好

仔猪的饲养环境需要保持温暖 、干燥和通风良好,以避免其
生病或死亡。
生长育肥猪的饲养管理
生长育肥猪是猪场生产的关键阶段, 其饲养管理对于猪场的经济效益至关 重要。
合理饲养管理
提供营养均衡的饲料,保证饮水清洁,增强 猪的抵抗力。
保持环境卫生
定期清理猪舍,保持干燥、通风,减少病原 体的传播。
免疫接种
根据当地疫情和疫苗种类,制定合理的免疫 程序,定期进行疫苗接种。
常见猪病及防治
猪瘟
由病毒引起的高度传染性疾病,可通 过接种疫苗进行预防。
猪流感
由病毒引起的高度传染性疾病,可通 过加强饲养管理和免疫接种进行预防 。
猪的生物学特性
猪是哺乳动物,具有哺乳动物 的基本特征,如胎生、有毛、 恒温等。
猪的体型和外貌因品种而异, 但通常具有短而圆的头部、强 壮的身体和灵活的四肢。
猪的消化系统对植物性饲料有 较好的适应性,是典型的杂食 性动物。
猪的经济价值
猪肉是人类重要的蛋白质来源之一, 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
猪粪是优质的有机肥料,对农业生产 有重要意义。
猪肺疫
由细菌引起的高度传染性疾病,可通 过加强饲养管理和抗生素治疗进行预 防。
猪腹泻
由多种原因引起的消化道疾病,可通 过改善饲养环境和合理饲养管理进行 预防。
猪病诊疗技术
临床诊断
通过观察猪的症状、体征和流行病学情况, 初步判断猪所患疾病。

《猪的生物学特征》PPT课件

《猪的生物学特征》PPT课件

猪对饲料的转化效率仅次于鸡,而高于牛、羊,对饲料的 能量和蛋白质利用效率高。
猪肉 牛肉 羊肉 鸡肉
可食蛋白质, g/100g采食蛋白质
可食能量, kj/100kj采食ME
可食蛋白质, g/100kj采食ME
12.0
23.0
6.0
7.0
3.0
3.0
25
20.0
编辑ppt
13.0
1.43 0.62 0.31 2.63
22
编辑ppt
1. 猪的杂食性
猪是杂食性动物,门齿、犬齿和臼齿都 很发达。
猪胃的结构及其功能处于反刍动物的复 胃和肉食动物的简单胃之间,因而能充 分利用各种动植物和矿物质饲料。
23
编辑ppt
2. 对味道敏感
猪对饲料有选择性,不是什么都吃。 猪对各种味道敏感,且嗜食甜味。
24
编辑ppt
3. 饲料转化率高
2. 家猪和野猪的区别
野猪
家猪
体 小,成年公猪75~200 kg,母猪 重 35~150 kg。
大,成年个体体重200~300 kg。
11
编辑ppt
2. 家猪和野猪的区别
野猪
家猪
体 型
头强大伸直,圆锥形,头与体长 之比为1:3。 体窄,前躯大后躯小,耆甲高于 臀部,背线由前向后急剧倾斜, 肋骨平坦。 胃肠容积小,腹部紧凑。 不仅利用第二、三趾,也以第一 、四趾着地;皮粗厚,被毛密而 硬,生有绒毛;有保护色。
根据对人类历史文物和猪骨化石的研究,以及野 猪和家猪(Sus domesticus)交配能产生有繁 殖力的后代的事实,证实现代家猪的祖先是野猪。
一般认为家猪起源于几千年前的亚洲野猪(Sus vittatus)和欧洲野猪(Sus scrofa)。

第二章 猪的品种演示文稿1

第二章 猪的品种演示文稿1

主要引入品种
杜洛克猪
美国
•全身被毛棕色 •具有增重快、瘦肉率 高、适应性好等特点
主要引入品种
汉普夏猪
美国 •被毛黑色, 在肩和前 肢有一条白带, 故称 为“银带猪” •具有背膘薄、瘦肉 率高等特点
现代养猪生产
2.猪驯化后的变异
野猪驯化后变成了家猪。家猪和野猪不但 从外形上有了区别,而且从生理上;生产性能 上也有了较大的区别。 (1)外形上的变异
野猪由于生活环境的需要,呈现出鼻嘴长 直,头大,腹小的特点。一般前驱占到体长的 70%。
由于家猪的生活环境比野猪稳定,鼻嘴的多 样性,头大适中,腹大小不一的特点。一般前 驱占到体长的30%~50%。
适中,多向前外倾,背腰平直,腹大
不垂,后腿丰满,繁殖力高于引入品
种和中黑型品种。
2、中黑型
这种类型的猪主要是受到了巴克夏 猪和我国其他本地黑猪的血统影响而 育成的。 这个类型的猪特点是被毛全黑, 或在体端有“六点白”或不完全“六 点白”。头较大白型猪粗重,颜面多 有皱纹,嘴筒短,耳中等大小略向前 外倾。背腰宽广,胸深,腹大不垂, 繁殖力和日增重略低于大白型猪。
•肌肉颜色鲜红
•系水力强,大理石纹适中,肌内脂肪含量高
•口感“肉嫩多汁,肉香味美”
3.抗应激和适应性强
•绝大多数中国猪种没有猪应激综合征(PSS)
•具有高度的抗应激性和适应性,如严寒、 酷暑和高海拔等。
4.矮小特性香猪、五指山猪、版纳微型猪以及台 湾的小耳猪
•性成熟早、体型小、耐粗饲、易饲养和肉质好
•医学实验动物模型、烤乳猪的最佳原料
1、华北型
主要分布于淮河、秦岭以北地区。
华北型猪骨骼发达,体型高大,背腰平 直且窄,后腿欠丰满。头平直,嘴筒较长, 耳大下垂。额部有纵形皱褶。被毛多为黑色, 皮肤厚。繁殖力强,有乳头8对左右。该类型 猪的优点是繁殖力高,抗逆力强;缺陷是生 长速度慢,后腿欠丰满。

猪的生物学特性课件

猪的生物学特性课件
猪的生物学特性
1. 适应性强、分布广
(1)对不同的气候和地形的适应; (2)对饲料多样性的适应; (3)对饲养方法和方式的适应。
(自由采食和限喂,舍饲与放牧)
猪的生物学特性
全国猪分布情况
区域 青藏高原 蒙新高原 黄土高原 西南山地
东北 黄淮海 东南
土地面积% 人口% 猪存栏数%
22.40
0.46
0.34
32.14
3.73
2.36
7.10
8.54
6.00
11.48
9.14
7.75
8.26
9.14
7.75
5.09
22.07
17.89
13.55
37.04
猪的生物学特性
38.84
我国地形图
猪的生物学特性
我国农牧区
猪的生物学特性
2.性成熟早、妊娠期短、产仔数多
猪、牛和羊繁殖性能比较
畜 初情 适配期 妊娠 世代间隔 产仔 胎次每 终生后
猪的生物学特性
野猪
猪的生物学特性
野猪求偶
猪的生物学特性
母仔猪
猪的生物学特性
野猪仔猪吮乳(1)
猪的生物学特性
野猪仔猪吮乳(2)
猪的生物学特性
野猪比家猪灵活,善奔跑、跳跃
猪的生物学特性
野猪与家猪体型比较
猪的生物学特性
野猪与家猪肉质性状比较
头数 肌内脂肪(%)
失水力(%) 水分(%) 校正肉色**
• 课程名称:猪生产学 • 英文名称:Swine Product Science • 课程类别:专业课 • 学 时:32学时 • 学 分:2.0 • 适用对象: 动物科学专业 • 考核方式:考试(70%)+作业(20%)+平时成绩(10%)

《猪的基础知识》课件

《猪的基础知识》课件
猪的基础知识
欢迎来到《猪的基础知识》PPT课件。通过本课件,我们将带您进入神奇的猪 的世界,了解猪的起源、外观特征、生理特点等知识。
猪的起源与分类
1
起源
猪是一种古老的动物,起源于亚洲地区。
2
分类
根据体型和毛色等特征,猪可以分为不同的品种。
3
猪的重要性
猪是人类重要的食品来源之一,并有一定的经济价值。
生产方式
2
的营养成分。
猪肉生产可以通过养殖或者农场批发等
方式进行。
3
加工产品
猪肉可以加工成多种美味的食品,如香 肠、培根等。
猪的饲养管理与疾病防控
饲养管理
猪的饲养需要合理的饲料和 环境,以及科学的管理方法。
疾病防控
猪常常会受到一些传染病的 威胁,因此需要进行及时的 疫苗接种和防控措施。
良好的养殖环境
提供清洁、舒适和安全的环 境对猪的健康和生产效益至 关重要。
猪的外观特征与习性
外观特征
猪的身体呈圆胖状,有着坚固的鼻子和尖锐的耳朵。
习性
猪是杂食性动物,善于寻找食物,喜欢在泥浆中打滚来降低体温。
社交行为
猪是社交性动物,它们生活在群体中,通过触碰和声音来沟通。
猪的生理特点与生活习性
生理特点
猪的心脏比人类的大,呼吸系统 发达,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
生活习性
猪喜欢在舒适的环境中生活,常 常找一个温暖的地方休息。
喜欢洗澡
猪喜欢在水中洗澡,这有助于保 持皮肤的健康和清洁。
猪的繁殖与育种方法
1 自然繁殖
2 人工授精
3 育种方法
猪可以通过自然交配进行 繁殖,产下可爱的小猪方式。
通过选择优良的品种进行 配种,可以培育出更好的 猪种。

第二章 猪生物学特性

第二章 猪生物学特性

二、排泄行为 • 爱清洁,不在窝边排粪尿 三、群居行为
猪优势序列类型
四、争斗行为
• 与建立群居结构、密度较大、新来猪入群等因 素有关 • 生产应用: 注意合适的饲养密度 群体不宜过大 不随意调整猪群 断尾
五、性行为
• 根据行为,判断母猪发情 发情母猪主要表现: 爬跨其他母猪,卧立不 安,压背反应等 • 发情表现与品种有关
六、母性行为
• 分娩行为 临近分娩,衔草坐窝,多夜间分娩(进化的 结果,便于保护) • 哺乳行为 • 护仔行为 存在品种、年龄差异
七、活动与睡眠。 • 多相睡眠动物 八、条件反射行为
一、猪的起源
1、野猪 分类:欧洲野猪 分布于欧洲与亚洲的部分地区 亚洲野猪 分布于亚洲 大陆及东南部岛屿
一、猪的起源
2、家猪的祖先 野猪是家猪的祖先 中国家猪祖先: 华南型:亚洲野猪(华南野猪) 华北型:欧 距今8000-10000年开始驯养猪 距今 年开始驯养猪 驯养野猪的条件
猪生产学
• • • • • • 猪的生物学特性 猪的品种 种猪生产 幼猪培育 生长肥育猪的饲养管理 猪场建设
猪的生物学特性
• • • • 起源与进化 生物学特性 行为 了解生物学特性有利于进行猪的饲养管理
第二章 猪的生物学特性
第一节 猪的起源与进化
一、猪的起源 1、野猪 特点:体格小 前驱发达 皮厚毛粗 生长慢 性与体成熟迟
猪 牛 羊
二、杂食,饲料转化率高 杂食,
利用多种饲料资源 对精饲料消化率较高 较好利用粗饲料 饲料转化率高于牛和羊
三、生长期短,周转快 生长期短,
与牛、羊和马相比,生长期短 生长速度快,5个多月可上市
四、听觉、嗅觉灵敏,视觉不发达 听觉、嗅觉灵敏,

《猪的起源进化》PPT课件

《猪的起源进化》PPT课件
猪的起源进化
(Suitable for teaching courseware and reports)
猪的起源进化
主要内容
第一节 猪的起源与进化 第二节 猪的生物学特性
一、猪的起源
猪的起源与进化
本节主要内容 一、猪的起源 二、猪的进化 三、野猪进化过程中的变异
一、猪的起源
动物考古学的研究成果
3、把动物的年龄结构及骨骼形态上的反常现象与考 古学分析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进行判断
一、猪的起源
野猪:
主要分布在欧亚大陆的南部,即分布于欧洲、北非和亚洲中部天山 山脉的欧洲野猪 分布于中国大陆、台湾、爪哇、苏门答腊和新几内亚的亚洲野猪
家猪:
分布范围要大得多,几乎遍及全世界,其品种 也千差万别、多种多样
(二)野猪驯化的必要条件
3.饲养管理制度的改变
甲骨文中的“
”字
专家们解释:它象征着人们用双手捧着腹中有 仔的母猪
说明怀孕的母猪受到精心饲养和照顾
这是劳动人民从母猪到仔猪的进行驯化的生 动写照
(二)野猪驯化的必要条件
4.人工选择
温顺 肉质好 产仔高 长的快
三、野猪进化过程中的变异
1、体躯比例的变化
一、猪的起源
分子生物学的证据:
亚洲猪和欧洲猪存在着很大的遗传差异,表明两者应有独 立的起源
中国野猪与中国家猪更为接近,暗示着中国地方猪可能只 有一个单一起源
欧洲家猪和亚洲家猪分别起源于欧洲野猪和亚洲野猪,即 现代家猪有着两个母系起源
中国家猪的单一起源,而各地猪种的不同表型应为人工长 期选择的结果
一、猪的起源
我国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就有“家”字 家是由“宀”和“豕”相合而成 它象征着凡是人类定居的地方就有猪的饲养

猪的起源进化

猪的起源进化
猪科 猪属
学名: Sus Scrofa domestica
23
野猪特点:
• 体躯较小 • 前躯比后躯发达 • 四肢粗壮 • 皮厚毛粗 • 生长慢
24
下颌骨、头骨和泪骨较短,犬齿退化,鼻部上移,颜面凹陷,面 部加宽,后躯加长,体重增大,体幅变宽,胃肠发达,腹围2增5 大
36
(二)野猪驯化的必要条件
3.饲养管理制度的改变
甲骨文中的“
”字
专家们解释:它象征着人们用双手捧着腹中有 仔的母猪
说明怀孕的母猪受到精心饲养和照顾
这是劳动人民从母猪到仔猪的进行驯化的生 动写照
37
(二)野猪驯化的必要条件
4.人工选择
温顺 肉质好 产仔高 长的快
38
三、野猪进化过程中的变异
1、体躯比例的变化
1
猪的起源进化
2
主要内容
第一节 猪的起源与进化 第二节 猪的生物学特性
3
一、猪的起源
4
猪的起源与进化
本节主要内容 一、猪的起源 二、猪的进化 三、野猪进化过程中的变异
5
一、猪的起源
动物考古学的研究成果
现代家猪的祖先是野猪
1.出土的猪骨骼化石的研究和人类历史 证
文物的考
2.野猪与家猪交配能生产正常后代(具有繁殖力)
野猪
26
野母猪产仔
27
一、猪的起源
野猪的种类:
欧洲野猪 : 地中海野猪 大西洋野猪 蒙古野猪
南欧野猪 华北野猪
亚洲野猪: 印度野猪
华南野猪
日本野猪
喜马拉雅野猪
28
我国家猪的起源:
亚洲家猪起源于亚洲野猪,中国家猪的祖先属亚洲野猪 系统(张仲葛 北京农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野猪与中国家猪更为接近,暗示着中国地方猪可能只 有一个单一起源
欧洲家猪和亚洲家猪分别起源于欧洲野猪和亚洲野猪,即 现代家猪有着两个母系起源
中国家猪的单一起源,而各地猪种的不同表型应为人工长 期选择的结果
.
30
一、猪的起源
家猪起源新解:
野猪的驯化最早由中东地区的人类祖先完成,此后随着原始人 类部落的迁徙和交流,家猪才扩散到整欧亚大陆
.
28
我国家猪的起源:
亚洲家猪起源于亚洲野猪,中国家猪的祖先属亚洲野猪 系统(张仲葛 北京农大)
中国家猪起源于欧洲野猪(高式武 华南农大)
华南猪起源于亚洲野猪而华北猪主要起源于欧洲野猪的 东方亚群,部分起源于亚洲野猪(韩陆奇 中国商学院 3本 养猪书)
.
29
一、猪的起源
分子生物学的证据:
亚洲猪和欧洲猪存在着很大的遗传差异,表明两者应有独 立的起源
2、考古遗址中某些动物经过了古代人类有意识的处 理,可认为属于家养动物
3、把动物的年龄结构及骨骼形态上的反常现象与考 古学分析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进行判断
.
18
一、猪的起源
野猪:
主要分布在欧亚大陆的南部,即分布于欧洲、北非和亚洲中部天山 山脉的欧洲野猪 分布于中国大陆、台湾、爪哇、苏门答腊和新几内亚的亚洲野猪
1.出土的猪骨骼化石的研究和人类历史 证
文物的考
2.野猪与家猪交配能生产正常后代(具有繁殖力)
.
6
一、猪的起源
.
7
一、猪的起源
.
8
一、猪的起源
.
9
一、猪的起源
.
汉 代 瓦 砖 上 的 猪 刻 饰
10
一、猪的起源
“猪”字的甲骨文
.
11
一、猪的起源
数例不同“猪”字的字形与字
.

12
一、猪的起源
.
24
下颌骨、头骨和泪骨较短,犬齿退化,鼻部上移,颜面凹陷,面 部. 加宽,后躯加长,体重增大,体幅变宽,胃肠发达,腹围增25 大
野猪
.
26
野母猪产仔
.
27
一、猪的起源
野猪的种类:
欧洲野猪 : 地中海野猪 大西洋野猪 蒙古野猪
南欧野猪 华北野猪
亚洲野猪: 印度野猪
华南野猪
日本野猪
喜马拉雅野猪
1.人类的定居生活
我国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就有“家”字 家是由“宀”和“豕”相合而成 它象征着凡是人类定居的地方就有猪的饲养
.
35
(二)野猪驯化的必要条件
2.禁锢
首先是制造“系绳”以限制野猪的活动,促使 发生变异,性情变得温驯
而后又进一步发展为简易圈养 在甲骨文中有图形 演化为“豕”字
象征着猪已养在人工制成的猪栏中 猪有了一定住所 已不同于露天野生的情况
体肥肢短,性温驯,适应力强,繁殖快。有黑、 白、酱红或黑白花等色。
.
1
猪的起源进化
.
2
主要内容
第一节 猪的起源与进化 第二节 猪的生物学特性
.
3
一、猪的起源
.
4
猪的起源与进化
本节主要内容 一、猪的起源 二、猪的进化 三、野猪进化过程中的变异
.
5
一、猪的起源
动物考古学的研究成果
现代家猪的祖先是野猪
.
31
二、猪的驯养
野猪--现代家猪 猪的驯化是从新石器时代前期开始 距今约有8000—10000年历史 河南舞阳贾湖遗址距今约9000年的出土猪骨 广西桂林甑皮岩遗址发掘的猪牙、猪骨 结果为11310±180年 我国迄今所见最早的家猪骨骼 (国际上尚未达成共识) 当前世界上公认的出土最原始的家猪化石 是从伊拉克库尔德斯坦的贾尔木遗址中发掘出来的 距今约有8500年有一个漫长的进化历史过程
1、体躯比例的变化
野猪
前躯占整个体躯的70%左右 中后躯占30%
现代家猪
前30% 后70%
产肉最多的部位是中后(尤为后部)躯,这样后躯的增加, 产肉量也大大提高了
.
39
三、野猪进化过程中的变异
野猪与家猪
.
40
三、野猪进化过程中的变异
2、体重的变化
野猪
长期处于半饥饿状态
每年体重春小秋大 长长降降
三岁方达70—80公斤
家猪:
分布范围要大得多,几乎遍及全世界,其品种 也千差万别、多种多样
.
19
一、猪的起源
家猪与野猪(F1)
.
20
一、猪的起源
.
21
一、猪的起源
.
22
一、猪的起源
动物学分类 哺乳纲 偶蹄目 猪科 猪属
学名: Sus Scrofa domestica
.
23
野猪特点:
• 体躯较小 • 前躯比后躯发达 • 四肢粗壮 • 皮厚毛粗 • 生长慢
.
32
迄今发现的最古老的猪画之一,约有四万年的历史 我国的家猪起源于欧洲野猪
.
33
(一)新石器时代家猪饲养的前提条件
1、传统狩猎获得的肉食已显不足,需要寻求新 的肉食资源
2、居住环境周围存在着一定量的野猪,容易获 得驯化对象
3、农产品有了一定的剩余,为家猪饲养提供了 足够的饲料
.
34
(二)野猪驯化的必要条件:
最新研究中,研究小组,对欧亚大陆7个地区686只家猪与野猪 的线粒体DNA进行了比较,其中许多野猪的DNA来自博物馆收 藏的野猪下颚和牙齿标本
结果发现不同地区的家猪还是与本地区的野猪在基因上更加相 似,欧洲地区的家猪与中东地区的家猪有着明显区别
这说明不仅欧亚大陆上各大地区的人类祖先相对独立地驯化野 猪,而且不同区域的原始人类也是独立将野猪驯化成家猪的
.
13
一、猪的起源
.
14
一、猪的起源
.
15
一、猪的起源
.
16
一、猪的起源
我国古代剪纸艺术,名为“肥猪拱
.
17
门”。象征“招财进宝”
一、猪的起源
判断考古遗址出土的动物骨骼是否为家畜
三个原则
Hale Waihona Puke 1、基于骨骼形态学的判断,即通过观察和测量,比 较骨骼、牙齿的尺寸、形状等特征信息,以区分家养 动物和野生动物
前言
• 猪,古杂食类哺乳动物。分为欧洲野猪和亚洲
野猪,野猪的染色体数(2n)在36一38之间彼 此间没有繁殖障碍。野猪在全世界有27个亚种,
亚种间和亚种内核型都有一些差异,染色体数 (2n)在36-38之间,如西欧野猪2n=36或37,日 本野猪2n=38,但彼此间没有繁殖障碍。可以生
育后代,身体肥壮,四肢短小,鼻子口吻较长,
现代优良猪种 6月龄可达90—100公斤
日本已有100日龄达110公斤的记录
(我国有100d—100kg)
.
36
(二)野猪驯化的必要条件
3.饲养管理制度的改变
甲骨文中的“
”字
专家们解释:它象征着人们用双手捧着腹中有 仔的母猪
说明怀孕的母猪受到精心饲养和照顾
这是劳动人民从母猪到仔猪的进行驯化的生 动写照
.
37
(二)野猪驯化的必要条件
4.人工选择
温顺 肉质好 产仔高 长的快
.
38
三、野猪进化过程中的变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