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公园与普通公园的区别

合集下载

湿地公园特点介绍

湿地公园特点介绍

湿地公园特点介绍
湿地公园是一种特殊的自然公园,它在生态保护、科普教育、旅游娱乐等方面都有着独特的作用和价值。

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湿地公园的特点。

一、丰富的生态资源
湿地公园通常都设置在大自然的湿地区域,这种地理位置让它们拥有很多独特的生态资源。

这些资源包括了各种鸟类、鱼类、昆虫、植物等。

游客在湿地公园的时候,可以近距离地观赏这些生命的精彩,尤其适合喜欢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旅游者。

二、环保教育的基地
湿地公园一般都是为了环保目的而建立的,因此公园的管理方通常会设置各种环保科普信息。

这些信息包括了生态知识、科学教育、自然保护等多个领域。

这种信息不仅能让游客了解自然的奇妙之处,同时也能够引导他们更好地保护环境。

三、观赏与休憩的场所
湿地公园的典型特点是它可以让游客安排自己适合的行程。

这些行程可以是骑自行车、徒步漫步、绿色野营、休憩休闲等。

这也让它成为了众多户外运动爱好者和自然爱好者的心头好。

四、地方文化的展示
湿地公园一些设置在深度乡村区域的话,就会展示当地的文化,活动和习俗等内容。

通过这种方式,游客不仅能够了解自然资源,也让他们认识和了解那些和自然资源中的人们。

五、教育、科研的区域
公园建设的时候,一般都会建立相关研究中心或者教育基地。

这些机
构可以为游客提供各种科学教育展示,更好地加深人们对于自然研究和科学学习的兴趣。

总之,湿地公园是一种多方面作用的自然公园,它不仅能让人们近距离地接触自然环境,更能够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和自然科普修养。

如果你喜欢户外性的体验和大自然中的散步和探险,那么到湿地公园就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湿地公园心得体会

湿地公园心得体会

湿地公园心得体会最近,我去了一次湿地公园,这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旅行。

在这里,我不仅享受了大自然的美景,还学到了很多关于环保和生态保护的知识。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的湿地公园心得体会。

湿地公园的介绍湿地公园是一种特殊的自然保护区,它是由湿地、沼泽、河流、湖泊等自然景观组成的公园。

湿地公园具有很高的生态价值,可以保护和维护生态系统的平衡,同时也是一个非常适合休闲和娱乐的场所。

湿地公园的特点湿地公园的特点是其生态环境的独特性和多样性。

在湿地公园中,我们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植物和动物,包括鸟类、鱼类、昆虫等。

这些生物都是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之间相互依存,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另外,湿地公园还有很多的水体,包括湖泊、河流、沼泽等。

这些水体不仅是生物的栖息地,也是人们休闲和娱乐的场所。

在湿地公园中,我们可以划船、钓鱼、观鸟等,这些活动都能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感受湿地生态系统的美妙之处。

湿地公园的意义湿地公园的意义在于保护和维护生态系统的平衡。

湿地是一个非常脆弱的生态系统,它受到了人类活动的严重破坏。

湿地公园的建设和管理可以有效地保护和维护湿地生态系统的平衡,保护和维护生物多样性,同时也可以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和生态保护意识。

我的湿地公园之旅在湿地公园之旅中,我看到了很多美丽的景色,也学到了很多关于环保和生态保护的知识。

在这里,我看到了很多不同种类的鸟类,它们在湿地中自由自在地飞翔,非常美丽。

我还看到了很多不同种类的植物,它们在湿地中生长茂盛,非常壮观。

在湿地公园中,我还参加了一些环保和生态保护的活动。

比如,我参加了一次垃圾清理活动,我们一起清理了湿地公园中的垃圾,让公园更加干净整洁。

我还参加了一次环保讲座,讲座中讲解了环保的重要性和如何保护环境。

总结湿地公园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地方,它不仅可以让我们欣赏大自然的美景,还可以让我们学习到很多关于环保和生态保护的知识。

在湿地公园中,我们可以切身感受到生态系统的重要性,也可以了解到如何保护和维护生态系统的平衡。

参观湿地公园的心得体会

参观湿地公园的心得体会

参观湿地公园的心得体会近日,我有幸参观了一次湿地公园。

这个名为“湿地公园”的地方,不是简单的一个公园,而是一座生态环境保护的标志性建筑。

在这次参观中,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伟大,也更加深刻地意识到了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一、生态环境保护的必要性走进湿地公园,映入眼帘的是青山绿水、花草环绕,一片宁静和清新。

与城市的喧嚣和繁忙不同,这里有许多野鸟、龟鳖、鱼类等各种生物,在这里安家落户,生活自在自由。

他们在这里大声歌唱、嬉戏玩耍,让人不觉得压抑,每一件小小的事情都令人心灵愉悦。

然而,这样的一幅生态环境,我们必须要维护和保护它。

如今,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持续扩大,每年都会有大量的森林面积被砍伐、田野耕作转变为城市建设用地,这些不可逆转的举动,导致了大自然的生态失衡。

而人类的生存环境也正在被严重破坏,这种破坏足以影响到人类的未来和命运。

因此,生态环境保护成了大势所趋。

而湿地公园,就是典型的生态环境保护标志性建筑。

二、生态保护与湿地公园湿地公园是国家鸟类保护区与城市绿地之间的过渡地带,它通过垦植和管理,使湿地成为人工制造的生态系统,保护野生动植物的栖息环境,降低都市人心理压力,成为了人们心灵内心的“净土”。

湿地公园的地形起伏不断,沟渠曲折纵横。

在这里,各种植物成为了“主角”,构成了各式各样的风景,几乎每一个角落都能够看到野生动物,白鹭、紫鸥和黑天鹅等等,其中一些动物是经过特殊技术保护,以免被人类侵犯和干扰。

走在湿地公园,鸟儿争先恐后地飞过,蝴蝶在花丛里翩翩起舞,河流则静静流淌。

几个孩子在湿地里捕鱼玩耍,看见这幅风景,我想起了孟子的“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 在这个社会上,以法治和道德教育为支撑的我国,为什么还是存在这么多缺乏道德的行为,是因为人们忽略了心灵的需要。

每个人心灵深处都有一份留恋自然、向往自由和平静的感觉,这样感觉的背后呼唤着我们去关注自然,去支持自然环境保护,在自然环境中寻找自我。

谈谈一般湿地公园与国家级湿地公园的规划特点1

谈谈一般湿地公园与国家级湿地公园的规划特点1

谈谈⼀般湿地公园与国家级湿地公园的规划特点1谈谈⼀般湿地公园及国家级湿地公园的规划特点⼀.国家湿地公园指依照相关程序申报,经国家林业局批准建⽴的国家级湿地公园。

特别是具备在国家围湿地资源的独特性、稀缺性以及可持续性的;公园⾯积应在20公顷以上,湿地率原则上不低于30%的湿地公园。

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的任务是通过对湿地公园所在地的⾃然、社会和经济条件的综合研究,确定该湿地公园的围、规模和性质,科学合理开展功能分区,明确保护与恢复措施,设置必备的科普宣教设施,合理利⽤湿地资源,科学指导国家湿地公园的建设管理,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1.⾃然资源的稀缺性以及可持续性:实例1:赛⾥⽊湖国家湿地公园四周群⼭环绕,构成独⽴封闭的⾼⼭盆地⽔系,为⾼⼭地堑湖。

⾯积458平⽅公⾥,是⼀个融碧湖、湿草甸、⾼⼭、冰川、森林、草原为⼀体,集雄、奇、幽、秀、旷诸美于⼀⾝的海拔最⾼⾯积最⼤的的⾼⼭湖泊,这在世界围也为罕见。

园具备以湖泊湿地为主的,湿地、森林和草原三⼤⽣态系统,其特殊的⽣态、⽣物多样性景观,具有宝贵的研究价值,是开展科研教学的天然基地。

实例2:洛河⼝湿地公园位于省东南沿海中部,地处湾的湾,惠安县西南部;是湾河⼝湿地⾃然保护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洛河⼝湿地公园总⾯积8.769km2,低潮时⽔位在6m以⽔域⾯积为8.53km2,占洛湿地总⾯积97.27%,其潮最低潮能⼲出的滩涂7.61km2,占洛湿地总⾯积的86.63%,低潮线以下⾄6m⽔深区⾯积为0.92km2。

根据国际湿地公约的分类系统,属于河⼝湿地为主的湿地类型。

重点保护对象为涉禽、红树林、湿地。

实例3:恰如国家湿地公园位于省黄南州蒙古族⾃治县赛尔龙乡之中,历史名倾⼭重要⽀脉恰如⼭横亘全境。

境有洮河(不冻河)、延巴两⼤河流和多条⽀流和泉⽔,⽔源充⾜,牧草丰盛。

恰如⼭国家湿地公园总⾯积437 km2。

这⾥⼭上积雪如砌,终年不化,耀⽇⽣辉,⽓象万千,⼭麓灌⽊丛⽣,⼭下苍翠葱茏,云蒸雾蔚;天蓝如染,⼭青如涂。

湿地公园知识点归纳总结

湿地公园知识点归纳总结

湿地公园知识点归纳总结一、湿地公园概述湿地是地球上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地球上最具生态价值的生态系统之一。

湿地公园是专门用于保护和展示湿地生态系统的公园,是人们了解湿地生态、保护湿地资源的重要场所。

湿地公园的建设旨在保护和修复湿地生态系统,促进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同时可以为公众提供休闲娱乐、教育科普等服务。

二、湿地公园的特点1. 生物多样性:湿地生态系统是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生态系统之一,包括大量的水生植物、水生动物和鸟类等,湿地公园作为湿地生态系统的代表,也具有很高的生物多样性。

2. 生态功能:湿地生态系统具有很强的生态功能,包括水质净化、防洪调蓄、自然气候调节等,湿地公园可以展示和保护这些重要的生态功能。

3. 资源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对水资源、土壤资源等有着很好的保护作用,湿地公园也要具有很好的资源保护功能,促进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4. 教育功能:湿地公园应当具有很好的教育功能,通过展示湿地生态系统的优美、丰富和脆弱性,教育公众关注湿地保护,增强环境意识。

5. 公众服务:湿地公园要为公众提供休闲娱乐、科普教育等服务,提高公众参与湿地保护的积极性。

三、湿地公园的分类1. 按照地理位置划分:湿地公园可以分为内陆湿地公园、沿海湿地公园以及高山湿地公园。

2. 按照生态类型划分:湿地公园可以分为沼泽湿地公园、河流湿地公园、湖泊湿地公园以及人工湿地公园等。

3. 按照保护目的划分:湿地公园可以分为自然湿地公园、生态修复湿地公园以及景观湿地公园等。

四、湿地公园的建设原则1. 生态原则:湿地公园的建设应当尊重和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尽量减少对湿地生态系统的干扰。

2. 教育原则:湿地公园应当具有很好的教育功能,可以通过展览、科普讲座等形式向公众普及环境知识,提高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

3. 可持续原则:湿地公园的建设要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促进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同时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

4. 公众参与原则:湿地公园的建设和管理应当充分考虑公众的需求,鼓励公众积极参与湿地保护和管理。

城市湿地公园精品PPT课件

城市湿地公园精品PPT课件
——以重庆彩云湖湿地公园为例
湿地公园概述
(一) 湿地公园简介 (二) 湿地公园特点与功能 (三) 湿地公园植物配置 (四) 湿地公园水处理模式
案例介绍
(五)重庆彩云湖湿地公园
背景: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类活动的加剧,人类的工业文明在创造了辉
煌的现代文明的同时,对这些生态系统也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破坏,使 其自身的平衡受到严重的影响,生存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并已威胁到 人类自身。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而城市湿地则是城市的守护神,湿 地生态系统成为城市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植物种类选择
乔灌木植物:银杏、香樟、水杉、樱花、榕树、垂柳、沙地柏、迎春、 石竹等;
水生植物:荷花、菖蒲、香蒲、泽泻、水鸢尾、水葱、芦苇;
草坪:冷季型早熟禾、黑麦、剪股颖,暖季型狗牙根、地毯草、马蹄 金等
三、植物配置形式
(1)浅水区植物配置
对湿地公园中水深为0.3—0.9 m的水域,植物配置时以叶形宽大 的睡莲科、泽泻科、天南星科的挺水和浮叶植物为主,既可以单种群 落独秀于湖面,也可以多种植物配植共生。为了形成稳定的水生生态 系统,给水生生物提供多样的栖息环境,多数选择挺水植物+浮叶植 物的配置模式,可选用植物有荷花、睡莲、萍蓬草、慈姑、泽泻、芡 实、金鱼藻、黑藻、苦草和眼子菜等。湿地公园浅水区以多种水生植 物交错配置,可形成层次丰富、宁静和谐的水生植物景观。
定义: 湿地公园(Wetland Park)的概念类似于小型的自然保护区,但
又不同于自然保护区和一般意义公园的概念。根据国内外目前湿地保 护和管理的趋势,兼有物种及其栖息地保护、生态旅游和生态环境教 育功能的湿地景观区域都可以称之为“湿地公园”。
城市生态湿地公园的特点:
(1)城市生态湿地公园是生态型湿地公园:; (2)城市生态湿地公园具有多种形式和区域特色; (3)城市生态湿地公园物种多样性高,生态和景观强烈变化。

湿地公园特点介绍

湿地公园特点介绍

湿地公园特点介绍
湿地公园是指以保护湿地生态系统为主要目的,同时具有观赏、教育、科研等多重功能的公园。

湿地公园的主要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生态多样性:湿地公园内生物种类繁多,不仅有各种湿地植物,还有众多水禽、鱼类、昆虫等动物。

这些生物形成了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相互依存、相互影响,为游客提供了一个生态学习和观察的场所。

2. 水体景观:湿地公园的核心在于水体景观,其水质和水量是维持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因素。

湿地公园的水体景观包括湖、池、河、渠等多种类型,游客可以通过游船、划船等方式近距离观测水生生物和水体景观。

3. 环境教育:湿地公园也是环境教育的重要场所。

通过设置展板、标识牌、讲解员等方式,向游客介绍湿地的生态、历史和文化等方面的知识,增强公众的环保意识和保护湿地的意识。

4. 园林景观:湿地公园不仅是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区,也是人们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因此,湿地公园也设计了各种园林景观,如花园、健身步道等,为游客提供了美景和身心健康的机会。

5. 科研功能:湿地生态系统是生态学和环境科学领域的重要研究对象。

因此,湿地公园也具有科研功能,可以吸引专家学者对湿地生态系统进行研究,推动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的科学发展。

综上所述,湿地公园是一个具有多重功能的公园,它不仅可以保
护湿地生态系统,也可以提供环境教育、休闲娱乐和科研研究等多种服务。

湿地公园特点介绍

湿地公园特点介绍

湿地公园特点介绍
湿地公园是一种自然保护和生态旅游的综合性公园,具有以下特点:
1. 湿地公园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具有较高的生态价值。

湿地是
水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珍贵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区,湿地公园的建设和保护有助于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维护自然环境平衡。

2. 湿地公园提供丰富的自然景观和文化景观,具有很高的旅游
价值。

湿地公园内的自然景观包括各种湿地景观,如沼泽、湖泊、河流等,还有各种植被和动物,如鸟类、鱼类、水生植物等。

同时,湿地公园还会融入当地的文化和历史,如博物馆、文化遗址等,为游客提供了多样化的旅游体验。

3. 湿地公园具有很高的教育和科普价值,可以增强公众的环保
意识。

湿地公园可以开展各种环保教育和科普活动,如生态讲座、科普展览、环保实践等,有助于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促进可持续发展。

4. 湿地公园是城市绿地和生态廊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改
善城市环境和生态系统。

湿地公园可以成为城市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还可以作为连接城市和自然的生态廊道,实现城市与自然的有机融合,改善城市环境和生态系统。

总之,湿地公园是一种重要的自然保护和生态旅游资源,具有很高的生态、旅游、教育和科普价值,是人们享受自然、了解环保的重要场所。

- 1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1所谓‘湿地’湿地兼有水陆两种生态系统的基本属性,其生境特殊,物种多样,是地球上最具有生产力的生态系统之一1.1.1.1广义的湿地国际上最为公认的湿地是1971年由苏联,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等国在伊朗签署的国际《拉姆萨尔公约》,把湿地定义为“不论是天然的或人工的,永久的或暂时的,静止的或流动的水域,淡的,稍咸的水域,泥沼地,沼泽地,泥炭地,包括退潮时水深不超过6m 的水域。

”1.1.1.2狭义的湿地1979年美国鱼类和野生动物保护学协会将湿地定义为:“陆地和水域的交汇处,水位接近或处于地表面,或有浅层积水,至少有一至几个以下特征:①至少周期性地以水生植物为植物优势种;②底层土主要是湿土;③在每年的生长季节,底层有时被水淹没。

”定义明确指出:湖泊与湿地以低水位时水深2m为界。

我国也有专家从不同角度对湿地的内涵加以说明,认为湿地是“陆缘为含60%以上湿生的植被区,水缘为海平面以下6m的近海区域,包括内陆与外江河流域中自然的或人工的、咸水的或淡水的所有富水区域,枯水期水深2m以上的水域除外,不论区域内的水是流动的还是静止的、间歇的还是永久的”综上所述,狭义的湿地强调水文、土壤以及湿地植被三要素的同时存在,水深一般不超过2m,湿生或水生植被占优势,土壤为水成土,即受地表积水或地下水浸润,具有明显生物积累及潜育化特征,有利于水生植物生长和繁殖的无氧条件的土壤。

而那些枯水期水深超过2m,水下无湿生植被生长的大型河道,湖泊以及海洋则属于水生生态系统。

1.1.2 湿地公园及其内涵1.1.2.1 湿地公园我国关于湿地公园概念与界定分别由建设部和国家林业局颁布了两套体系,包括四个定义:——建设部发布的《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管理办法》以及《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导则》中对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以及城市湿地公园进行了限定:■城市湿地公园,是指利用纳入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适宜作为公园的天然湿地类型,通过合理的保护利用,形成保护、科普、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公园。

城市湿地公园应具有一定的规模,一般不应小于20hm²■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应具有以下条件:(1)能供人们观赏、游览,开展科普教育和进行科学文化活动,并具有较高保护、观赏、文化和科学价值的;(2)纳入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范围的;(3) 占地500亩(33.33hm²) 以上能够作为公园的;(4)具有天然温地类型的,或具有一定的影响及代表性的。

1.1.2.2 湿地公园与湿地、湿地保护区及其他水景公园1)自然湿地与湿地公园自然湿地形成的湿地斑块连接度较高,破碎化程度较低,湿地中水文环境受区域中地形地貌以及气候综合作用影响。

而湿地公园中的湿地通常是经过人为干扰,并出于营造特殊景观的需要,往往湿地斑块分布不均匀,面积较小,斑块之间连接度较低。

自然湿地是以生态服务功能为主,并且其功能可以测定与评价,而湿地公园中的湿地除了一定程度上的生态功能之外,还有为游客提供休闲、娱乐和科普教育等作用,这些是自然湿地所不具有的,同时这类服务功能也难以进行计算评估。

2) 湿地保护区与湿地公园通常而言,湿地保护区与湿地公园都具有典型的湿地景观,同时二者都具有保护湿地环境的作用,但其也有较多的区别:面积。

湿地自然保护区面积较大,通常涵盖了整个水域,而湿地公园规模一般较小,属于自然保护区中的实验区域。

(2)功能。

湿地自然保护区主要以温地的保护、恢复为主,而温地公园在此之外同时还要满足游憩、休闲的需求。

(3)湿地构成。

湿地自然保护区是以自然形成的湿地环境为主,未经人为干扰或干扰较小,而湿地公园中可采取多种方式恢复、改造、优化环境,从而形成具有典型湿地特征的场地环境,因此人工干预下的场地面积较大。

4)湿地公园与水景公园湿地公园的生物多样性以及具有较大规模的湿生或沼生生态系统是与水景公园最大的区别,湿地公园强调对湿地特征的展示,突出体现湿地的生态作用,以保护、恢复湿地环境为主要目的。

而一般水景公园通常只是具有较大面积的水体以及少量的湿地景观,是以旅游、休闲为主的景观环境。

1.2 湿地及湿地公园的环境特征1.2.1 湿地生态系统特征1) 水体系统和陆地系统的过渡湿地分布广泛、类型多样,但其成因都是水体系统和陆地系统相互作用的结果,主要包括水体陆化以及陆地沼泽化两种类型。

2) 生物多样性特征湿地类型的多样性和湿地分布区域景观的复杂性,为生物创造了多样的生境,同时湿地本身作为水生生态系统与陆生生态系统之间的生态交错带,由于特有的边缘效应,其具有生物多样性的特征。

3) 功能多样性特征湿地生态系统的功能,是指湿地生态系统中发生的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学过程及其外在表征。

湿地生态系统具有多类型功能,主要可分为水文功能、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以及生态功能。

、4) 动态变化特征(系统的脆弱性)一方面,就大尺度环境而言,在相对的长时间尺度内,湿地是生态系统演化过程中的一个阶段,逐渐从浅水区域,历经沉水阶段一浮水阶段一挺水阶段一湿生阶段一灌木阶段向森林顶级群落演替的过渡阶段5) 特殊的物质循环系统与陆地生态系统不同,湿地将更多的养分存储在有机沉积物中,并随着泥炭沉积或有机物输出等形成自己的特殊循环规律。

1 .2.2 湿地公园的环境特征1.2.2.1 湿地公园的生态特征1) 受人为干扰影响大湿地公园是具有一定使用功能的人工与自然相叠合的游憩环境,相对于自然湿地受到较多人为干扰,在对场地造成一定破坏的同时也适度地改善了环境的原有缺陷。

2) 空间异质性高,动植物种类多与大规模的湿地保护区相比,湿地公园虽然规模较小,但由于受人为干扰较多,环境内湿地分布不均勾,面积通常较小,会出现孤鸟式的湿地斑块,空间与生境的异质性程度高。

3) 类型多样,具有地域特色受场地自然条件、地形地貌以及文化背景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区域不同类型的湿`地公园呈现出多样的景观特征。

4)植被生长量大,生态不稳定湿地作为由陆生系统向湿生系统过渡的特殊生态环境,其本身并不稳定。

而湿地公园由于人工的干扰,其植被抗干扰能力差。

1.2.2.2 湿地公园的空间特征1) 空间较为均质由干湿地公园多以自然植被群落为主导,景区内建筑比例较少,建筑规模较小,因此湿地公园常常以单一的自然植被形态为主,空间形态较为均质,特别是由于温地公园中湿地植被生长旺盛,空间破碎度高,缺少视野的开合变化,空间层次单一。

2) 竖向变化较少由于湿地本身通常位于大区域的负地形地带,因此温地公园通常地势平坦,并且由于环境内人工建(构)筑物规模小,分布分散,而水体面积较大,由此形成的空间形态往往竖向变化较少、天际线平缓。

3) 斑块破碎度高与其他的公园类型相比,温地公园斑块破碎程度更高。

作为一类特殊的生态环境,湿地处于陆生系统与水生系统的中间过渡状态,因此半陆地半水面的状态是湿地公园的典型空间特征,曲折的水面岸线与高密度的岛屿数量使得湿地呈现较高的破碎度,一定程度上的斑块破碎度有利于湿地典型空间特征的营造,此外,分散的湿地岛屿易于避开一些易受人类干扰的区域,有利于两栖类动物筑巢与栖息。

1.3.3 湿地公园营建中存在的问题1) 湿地公园概念泛化虽然溢地公园受到人们广泛关注,但往往是从形式上出发,而对湿地本体特征缺乏重视。

—方面温地公园的设计照搬城市公园、水景公园等规划营建模式,没有遵照湿地生态系统的特点进行深入分析,缺少对水文、土壤以及动植物等湿地主导因素的保护恢复措施。

同时设计中对湿地公园的功能,定位以及规划设计的认识有所偏差,将不具备湿地特征或仅有少量湿地水景的水景公园,强调公园的娱乐功能,淡化湿地的科普教育,宣传湿地保护方面的内容,缺少对湿地自然文化属性的体现。

2) 缺乏科学的认知与评价湿地公园设计重策划轻研究,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缺少对场地原有生态条件、空间形态以及周边环境的分析与调查,不考虑现有水文过程,土壤条件以及植物群落的限制条件,忽视场地固有的空间形态,直接进行人为的大肆改造,采取程式化的设计手法。

另一方面,对设计结果缺少预评估,忽视对公园的游憩项目类型、功能分区、道路走向的研究,因此由于游憩项目的不合理定位与布置,建成后无人问津,造成设施的浪费。

3) 过度人工化设计,弱化湿地景观特征湿地环境本身地势低洼,竖向变化少,水岸形态自由。

而大量的湿地公园设施并没有正视环境本身特征,对场地采取了过多的人工改造,将其作为一般水景公园来对待,人工痕迹过重,缺少地域化的湿地环境。

(1) 设计中采取"挖池(河、湖)堆山"的手法处理场地:开挖河道以整理水系,挖方用来堆砌土山营造竖向变化,整体空间形态局促且平均化,最具湿地特征的河漫滩,弯曲有致的天然水系等却难觅踪迹,同时,对场地的过度干扰影响了湿地的恢复;(2)场地中出现大面积草坪、规律的树阵以及硬质广场等人工化的景观环境,缺少应有湿地生态群落景观;(3) 硬质驳岸、大体量、大规模服务建筑的介入淡化了湿地空间的连通性,如水岸和水中岛屿上出现实体化的建筑弱化了公园的主题。

4) 忽略湿地生境的可持续性湿地公园作为具有复杂湿地景观生态系统,其功能效益的发挥要受到自然、社会、经济和人文等各种要素的影响。

而当前湿地公园设计营建过程中仅重视始建之初的景观效果,对生态的可持续性缺少考虑。

湿地公园景观空间建构在理念上要与相关领域的规划方法相区别:与一般公园规划方法相比,湿地公园规划设计更加强调生态保护和生态修复,一生态优先为规划设计的核心。

科普教育、观光休闲等使用功能都于生态保护与生态修复的目标之下。

因此,湿地公园的景观空间建构不应满足与单纯的功能分区与空间形态规划,而是建立在生态格局优化基础上的空间建构模式(表4-1)。

湿地公园与一般公园空间建构方法比较表4-1建构湿地公园有以下基本特征:(1)生态优先湿地公园空间建构的生态优先特点体现在两个层面:微观层面:指湿地公园小尺度的空间建构符合生态原则。

如选用地带性植被、按照自然分布特点进行配置。

宏观层面:指湿地公园大尺度的空间也符合生态原则,如生态格局优化与使用功能规划。

(2)多样性多样性是湿地公园空间建构的重要特点,由于湿地公园规划目标的复合性,湿地公园景观空间建构应着重体现湿地公园的多样性与丰富性,可以从下面两个层面理解:生态多样性:指从景观生态学角度,湿地公园建构应努力实现湿地生态系统多样性,包括斑块多样性、类型多样性和格局多样性,多样性对于湿地生态环境的稳定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功能多样性:指有课观光游憩的角度,湿地公园规划应提供多种适合湿地公园开展的游憩活动,除了科普教育与湿地体验等最基本的项目外,湿地公园还应该结合湿地公园开展的游憩活动,除了科普教育与湿地体验等最基本的项目外,湿地公园还应该具有地域性特征的活动项目,如各类民俗文化活动等其他休闲活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