鸬鹚(二年级语文)
小学语文《鸬鹚》教案

小学语文《鸬鹚》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课文中的生词。
学生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学生能够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培养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领悟课文所表达的作者情感和态度。
学生能够培养对自然环境和动物的关爱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课文生词和短语的学习与理解。
课文中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理解和应用。
学生朗读和复述课文的能力培养。
三、教学难点课文深层含义的理解,包括作者的情感态度和寓意。
学生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对自然环境和动物的关爱和保护意识。
四、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使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对课文的深入分析,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深层含义。
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交流和合作能力。
五、教学准备课文《鸬鹚》文本。
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分组学习的准备。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鸬鹚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课文主题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2. 自读:学生自主阅读课文,遇到生词或难点时进行标记。
3. 讲解:教师讲解课文中的生词、短语和难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4. 分析: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并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
5. 朗读与复述: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并尝试复述课文内容,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七、课堂练习1. 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教师布置相关的写作任务,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知识和修辞手法进行创作。
八、课堂总结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2. 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感受。
九、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复习课文内容,巩固生词和短语。
2. 完成课后练习题,提高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十、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包括教学目标的实现情况、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适用性等,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改进和优化。
鸬鹚(网友来稿)

鸬鹚(网友来稿)9 鸬鹚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渔人指挥鸬鹚捕鱼的经过,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趣。
2.学习作者按由远及近的顺序观察画面,抓住景物的特点,按静一动一静的状态进行描写的方法。
3.按时间顺序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4.掌握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学习按由远及近的顺序观察画面,抓住景物的特点,按静一动一静的状态进行描写的方法。
教学用具投影机,幻灯片,录音机,录音带。
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一)朗读课文,了解渔人指挥鸬鹚捕鱼的经过。
(二)学习生字新词,掌握重点词语。
(三)按时间顺序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二、教学重点朗读课文,了解渔人指挥鸬鹚捕鱼的经过。
三、教学难点按时间顺序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个新的水上捕鱼能手,它的名字是“鸬鹚”。
出示鸬鹚的特写幻灯片,使学生对鸬鹚有一个初步印象。
2.请同学们看书上第45页的插图,听配乐录音,朗读课文,了解渔人是怎样指挥鸬鹚捕鱼的。
(二)检查预习字词情况。
1.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炊”字读chui,声母是“ch”,翘舌音;“舷”字读xian,不读xuan;“拣”字读jian,不读lian。
3.注意字形,写好汉字。
这篇课文的生字不多,但有些字还是不太好掌握。
因此,指导学生写字时,要提醒学生仔细认清字形,正确书写。
“囊”字笔画较多,可部首却很简单,只是“一”。
写这个字时要从上到下把每一部分看清楚。
两个“口”下面是三横,不是两横,第19笔的“丿”不能漏掉,全字共22笔。
“垠”字左边是“土”,这个字与“银”字相近,因此记忆的时候可以记成把“银行”的“银”换偏旁,去掉“钅”换成“土”。
““喉”字的右边不是“候”,中间没有“丨”,不能多加一笔。
“抹”字是形声字,左边的“扌”表示意类,右边的“末”表声,写的时候注意下横要短。
4.查字典或结合生活实际解释词语,理解重点词的词义。
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鸬鹚》精选范文三篇

6.用上下面的词语说一说鸬鹚捕鱼的经过。
等待命令-----钻进水里------钻出水面-----跳上渔船-----又跳下水去
7.齐读2-5节课文。
(三)学习课文6-7节
1.朗读,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哪些景物和课文前面的内容有联系又有区别?
2.从渔人划船回去了,对渔人的“悠然”有更多一点的认识
1、配乐朗读6~7自然段,其他学生边听边想像:
此时此刻,你仿佛看见了什么,又仿佛听到了什么?
2、小议小结。
五、作业:
(一)填空:
1、从图上看,湖上的_____、______、______,湖边的_____,湖远处的_____、_____等,表现出渔人捕鱼前,这里的___________。
2、从第三自然段中知道,渔人______、_____、_____,鸬鹚_____、_____、_____这些表现人物行动的词,表现出捕鱼时,湖面的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课堂总结
1.总结:《鸬鹚》这篇课文,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水乡的美,也让我们感受到了渔人的渔家生活的乐趣。这不仅是《鸬鹚》,也是大自然赐给我们的一份美的礼物,我们应该好好地享受它。
2.齐读课文。
教学要求:
1、创设情境,通过音乐(《春江花月夜》或《渔歌唱晚》)、文中的景(湖面景色)、事(渔人利用鸬鹚捕鱼),让学生领略江南水乡的优美,体验劳动的欢愉,从而受到生活美情趣的陶冶。
2、回答思考题2,讨论,对应板书:捕鱼前捕鱼时捕鱼后
(三)小结,导入学习第2~5自然段。
三、引导重点学习第二段(第2~5自然段),感受捕鱼时的欢腾。
1、听一听,答一答(指名生读第2~3自然段):由于渔人赶鸬鹚下水捕鱼,湖面一片______景象?
《鸬鹚》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_2

《鸬鹚》教学设计本文是关于《鸬鹚》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之三佚名教学目标:1、学生学会观察图画,领会作者是怎样有条理地表达画面上的内容。
2、通过读课文、学课文,初步了解渔人是怎样利用鸬鹚来捕鱼的。
3、通过学生自主读书,注意作者是怎样观察事物,从中体会作者的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
4、学会本课的生字词语。
5、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1、学习生字理解新词,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2、课文第二段是本文重点段,写渔人赶鸬鹚下水捕鱼,表现出小湖动态的美。
因此教学时应引导学生通过自主读书,争取自己读懂这一段,体会小湖的优美意境。
教学难点:1、理解湖面从平静—跃动—平静的过程及与鸬鹚捕鱼的关系。
2、读课文,体会第二段中所描写的小湖的优美意境。
教学准备:1、课前布置学生从课外书中了解有关介绍鸬鹚的有关知识。
2、小黑板、投影片。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简介鸬鹚。
1、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课文,鸬鹚,请同学们看老师写课题。
2、齐读课题。
3、鸬鹚是一种什么动物?长什么样?有什么特殊本领?前几天陈老师布置大家去课外书中寻找介绍鸬鹚的有关内容,那么谁从课外书中了解到了鸬鹚的特点呢?好!×××你来给大家介绍一下鸬鹚的特点。
二、指导自读。
1、那么渔人是怎么用鸬鹚捕鱼的呢?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读课文。
2、检查交流:读了课文,你了解了什么?三、默读课文。
1、同学们读得真认真,才读了一遍课文就了解了这么多内容,下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一面读一面想,鸬鹚捕鱼和湖面的变化有什么关系?2、检查交流:现在你们又有什么新的收获?板书:捕鱼前湖面平静捕鱼时打破平静捕鱼后恢复平静3、那么课文哪些部分写捕鱼前的情景?哪些部分写捕鱼时?哪些部分写捕鱼后?四、再读课文。
1、现在请同学们再来读读课文,看看你最喜欢课文的哪个部分,把这个部分多读几遍,努力读得精彩些。
2、现在请同学们来读读你所喜欢的课文段落。
(1)第一段。
2022鸬鹚现代文阅读理解及答案

2022鸬鹚现代文阅读理解及答案2022鸬鹚现代文阅读理解及答案鸬鹚现代文阅读理解及答案在各种候鸟中,鸬鹚最有眼力,它们选了一座屹立在湖边又和湖岸不相连的山崖。
山崖顶头是平平的,四周怪石嶙峋。
它的天敌谁也不能近前,只能站在远处望崖兴叹。
山崖上只住着黑鸬鹚一族。
山崖的四周和平顶上,孵蛋的、站岗的,密密麻麻,你要是走到那里,连插脚的地方也没有。
山崖上、天空中、湖面上,全是黑压压的一片。
雌鸬鹚卵蛋了,雄鸬鹚就到湖中去抓鱼,它自己先吃饱,再在喉囊里装满鱼,飞向雌鸬鹚,它把喉里的鱼吐出来让雌鸬鹚吃个饱,然后又守卫在雌鸬鹚的身旁。
它昂首挺胸,那炯炯有神的眼睛注视着四周,是那么的尽职尽责,那么神气。
雄鸬鹚和雌鸬鹚为了儿女们的出世操劳着,经过一个多月,它们的小宝宝出世了,毛茸茸的,像黑绒球在滚动。
雄鸬鹚和雌鸬鹚轮流捕食,轮流守卫,小雏一天一天长大了,羽毛渐渐丰满起来。
到了9月份,小鸬鹚会飞了,天也冷了。
爸爸妈妈就带它们到温暖的南方去过冬。
(节选自《青海湖鸬鹚》)1.读了片段,你对鸬鹚有什么新的看法吗?用自己的话说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请从选段中摘出表现黑鸬鹚密集地生活在山崖顶头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课文通过哪些语句写出雄鸬鹚和雌鸬鹚的特点?请用加粗字表示出来,感受其中蕴涵着的感情。
1.鸬鹚爸爸和妈妈很慈爱,也很尽职尽责。
2.山崖上只住着黑鸬鹚一族。
山崖的四周和平顶上,孵蛋的、站岗的,密密麻麻,你要是走到那里,连插脚的地方也没有。
山崖上、天空中、湖面上,全是黑压压的一片。
3.略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走进社会生活,进行社会实践生活也是语文学习的课堂,语文学习还要在广阔的天地中,引导孩子睁开惊奇的眼睛去面对世界,去直面精彩纷呈的生活场景,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
小学语文《鸬鹚》教案

小学语文《鸬鹚》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鸬鹚的特点和作用,认识我国丰富的水鸟资源。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视频等直观教具,激发学生对鸬鹚的兴趣。
(2)运用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学会通过查阅资料、提问等方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动物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了解鸬鹚的特点和作用。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对课文中所描述场景的理解。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课文课件或黑板。
(2)生字词卡片。
(3)相关图片、视频等直观教具。
(4)课堂练习题。
2.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查阅有关鸬鹚的资料,了解其特点和作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鸬鹚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
(2)邀请学生分享查阅到的有关鸬鹚的资料。
(3)简介课文作者及背景。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感受课文描绘的场景。
(2)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3)分段讲解课文,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 课堂练习(1)发放课堂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2)教师批改并给予反馈,总结知识点。
五、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鸬鹚的小作文。
(3)家长签字确认。
2. 拓展作业:(1)深入了解我国其他水鸟,下节课分享。
(2)收集有关保护动物的资料,进行班级交流。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参与度、知识掌握程度等,以便对后续教学进行调整。
小学语文《鸬鹚》教学设计 4篇

小学语文《鸬鹚》教学设计篇4一、教学目的1、知识传授: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语。
2、能力培养: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的默读能力、理解能力、朗读能力、背诵能力、用词能力。
3、思想教育: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了解渔人指挥鸬鹚捕鱼的经过。
教学难点:理解渔人、鸬鹚、湖面之间的`联系。
三、教学准备:幻灯片、投影仪第一课时一、教学要求处理字词,理清文章层次。
二、教学过程:1、学生字,看生字表,读准字音,指出它们的音部、部首、共几笔,并组词。
鹚C鸟14鸬鹚垠Y土9无垠无边无垠窄Z10宽窄窄小悠Y心11悠悠悠扬抹M8抹去涂抹粼L16波光粼粼挤J9挤着拥挤炊C火8炊烟炊事员袅N鸟10袅袅舱C舟10船舱机舱拣J8拣起挑挑拣拣抛P7抛起抛球恢H9恢复恢弘2、想想下面的字用什么方法记忆字形鹚垠粼抹舱拣袅(这些字都是形声字)3、练习朗读课文,读正确、流利。
再读。
想想课文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又写了什么。
交流,理清层次。
(按照捕鱼前、捕鱼时、捕鱼后的.顺序来写。
)4、交流信息并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5、作业:读课文,写生字新词小学语文《鸬鹚》教学设计篇5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渔人指挥鸬鹚捕鱼的热闹情景,感受环境的优美和生活的情趣。
2、能按要求默读课文,并根据课文内容填写表格,了解渔人、鸬鹚、湖面这三者的联系。
3、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考的习惯。
4、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背诵和默写第一自然段。
教学重点:了解渔人指挥鸬鹚捕鱼的热闹情景,感受环境的优美和生活的情趣。
教学难点:了解渔人、鸬鹚、湖面这三者的联系。
教具:课件课型:新授课课前预习:1、初读课文,了解渔人指挥鸬鹚捕鱼的情景。
2、理解词语:悠然、袅袅、一望无垠、波痕3、查找有关鸬鹚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课件出示“鸬鹚”图片,板书课题3、鸬鹚学习生字“鸬鹚”,提问“关于鸬鹚知道什么?”(指名介绍关于鸬鹚的资料。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欣赏渔人指挥鸬鹚捉鱼的过程。
小学语文二年级教学实录——《鸬鹚》第二课时教学实录之二

小学语文二年级教学实录——《鸬鹚》第二课时教学实录之二导读:一、教材分析这篇课文语言优美,适宜于学生朗读和背诵。
课文描绘了一幅鸬鹚捕鱼图:在幽静的环境里,渔人指挥鸬鹚在湖面捕鱼。
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分为3段。
第1自然段为第一段,写在平静的湖面上,鸬鹚等待着渔人捕鱼的命令。
第2—4自然段为第二段,写渔人指挥鸬鹚捕鱼,打破了湖面的平静。
第5—7自然段是第三段,写渔人给鸬鹚喂鱼后,划着小船回去了,湖面又恢复了平静。
课文从等待捕鱼到捕鱼结束,写出了捕鱼的整个过程,同时描绘了湖面“静—动—静”的变化。
二、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发挥想象,感受水乡的优美景色和渔民捕鱼的乐趣。
2、抓住重点词,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
3、正确流利地背诵课文第1自然段.三、设计思路学习语文要:重感悟.重积累.重迁移.重情趣.重习惯.本课的教学,注重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主动的学,在一定的教学单位时间内,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相应的知识,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四、学习准备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五、学习过程(一)复习引入,积累知识1、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认识了鸬鹚课件:鸬鹚图学习了第一段课件:湖面平静图你学了第一段后有一种怎样的感受?生:我的感受是湖面很静,也很美丽。
2、是的,这是一种美丽的宁静,你想把这种物静人宁的美丽与同学和老师一起分享吗?让我们借助重点词句美美的把第一段背背。
课件:音乐湖面平的像镜子,岸边垂柳和稻田,渔船浮在湖面上。
渔人悠然吸着烟,鸬鹚列队等命令。
板书:静(学生一起有感情的背诵)(二)课件演示,抓重点词,感悟理解课文1、这些列队的士兵在等待一个怎样的命令?请你从课文第二自然段中找到一个词语来。
生:这个命令就是:一抹师:你真会读书。
请你把“一抹”写到黑板上,其他同学在自己的本子上抄写二次。
(学生板书,师提醒“末”上横长,下横短)师:“一抹”是什么意思?生:就是轻轻一擦的意思师:对,那“抹”还可以换成什么词?生:可换成“挥”、“扫”、“擦、赶、拍、敲、、、、、、、、”(根据交流板书这些词)2、课文为什么要用“一抹”?你觉得用一抹好在哪了?请四人小组研究一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鸬鹚
教学目标
1.能独立认识本课“夕、垂、垠、窄、列、粼、喉、脖、炊、袅、痕”等11个生字;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正确描写“夕、垠、窄、列、脖、炊”等6个汉字。
2.能正确朗读课文。
能根据要求圈画出渔人指挥鸬鹚捕鱼时的动作的词;能抄写描写湖面平静的句子。
能按提示介绍鸬鹚捕鱼的经过。
3.了解鸬鹚能帮助渔人捕鱼的本领,体会渔民的渔家乐。
教学重难点
1、习本课“夕、垂、垠、窄、列、粼、喉、脖、炊、袅、痕”等11个生字;描写“夕、垠、窄、列、脖、炊”等6个字。
2、正确朗读课文。
对课文第一节中的优美语句有所积累。
3、朗读,想象,体会渔人的“悠然”
教学媒体
ppt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读题。
2.图片出示鸬鹚,教师简介鸬鹚。
3.出示句子:夕阳下,灰黑色的鸬鹚站在船舷上,好象列队的士兵在等待命令。
4.根据对鸬鹚整体特征的了解和读句,教学生字:夕、列、喉、脖
5.引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课文,要求自学生字新词,读通课文。
2.指名分小节朗读课文,正音
3.课文的描述让我们犹如看到了一幅幅优美的画,除了鸬鹚,你还看到了什么?
出示:
绿油油的湖面一望无垠的稻田又窄又长的渔船
碧绿的垂柳袅袅的炊烟悠然的渔民
4.教学剩余的生字
5.指导写字
三、学习课文
(一)学习第一节
1.自由轻声读课文的第一节,你感受到了什么?(静、美)
2.讨论交流,教师随机板书点评:面、渔人、鸬鹚
3.读句子体会,理解“悠然”并引导学生反复读好有关词句。
4.画面介绍。
(二)学习课文2-5节
1.由读课文2-5节,用“——”划出写渔人指挥鸬鹚捕鱼的句子,再圈出写渔人指挥鸬鹚捕鱼时动作的词。
2.流,读句子,理解,对“一抹”一词有自己的体会。
3.说话:渔人忽然站起来,拿竹篙向船舷上_______地一抹,好像在说:“_____________。
” 4.组织交流,随机点拨。
(1)“怎么样地抹”可以根据自己的体会尝试用上这些词语“利索、满怀希望、兴致勃勃、自信、喜滋滋“等词。
(2)提示学生渔人说话时对鸬鹚用上称呼语。
(3)小结:你们看,渔人这一抹,抹得多么自信、多么自如呀!他抹出了活跃,抹出了欢腾,抹出了一派生机勃勃的喜人景象。
5.课件播放鸬鹚捕鱼的画面。
欣赏
6.用上下面的词语说一说鸬鹚捕鱼的经过。
等待命令-----钻进水里------钻出水面-----跳上渔船-----又跳下水去
7.齐读2-5节课文。
(三)学习课文6-7节
1.朗读,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哪些景物和课文前面的内容有联系又有区别?
2.从渔人划船回去了,对渔人的“悠然”有更多一点的认识
四、课堂总结
1.总结:《鸬鹚》这篇课文,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水乡的美,也让我们感受到了渔人的渔家生活的乐趣。
这不仅是《鸬鹚》,也是大自然赐给我们的一份美的礼物,我们应该好好地享受它。
2.齐读课文。
教学效果反馈
《鸬鹚》这篇课文景美、境美、情美,在教学中我觉得更应重视对学生的诵读训练,通过诵读感悟来品味美丽意境。
通过各种方式的反复诵读,较好地感受和领悟到文中那物静人宁的静态美和鱼跃人欢的动态美。
所以在教学中要充分地让学生读,读他们自己喜欢的段落。
因为是学生自己喜欢的,自己选的,读起来也更投入。
我们可以请同桌相互评读,也可以请喜欢同一段的小朋友一起站起来读一读,然后说说为什么喜欢这一段,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指导学生采用多种方式谈体会感受。
如课文第一节可指导学生在想象中读,课文的描述让我们犹如看到了一幅幅优美的画,除了鸬鹚,你还看到了什么?让学生用心读读语言文字,想象小湖水平如镜,鸬鹚站在船舷上,渔人悠然地吸着烟的画面。
最后可以指导学生在感受中读。
让学生通过朗诵再一次来感受这份宁静、这分温馨。
通过这一系列地朗读训练,学生既感受到了语言的文字美,更感悟到了文本的意境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