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妆品中的乳化剂
美妆小百科了解常见化妆品成分

美妆小百科了解常见化妆品成分在现代社会中,美妆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一个重要的部分。
为了能够更好地呈现自己的外貌,人们开始使用各种化妆品。
然而,在选择和使用化妆品时,了解常见化妆品的成分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为您介绍一些常见化妆品成分的知识,帮助您更好地了解美妆产品。
1. 水:水是几乎所有化妆品的主要成分之一。
它作为基础成分,可以提供产品所需的质地和保湿效果。
2. 乳化剂:乳化剂在化妆品中起到混合不溶性成分的作用,使其均匀混合在一起。
常见的乳化剂有蜂蜡酸酯和硬切勾当。
3. 保湿剂:保湿剂是为了增加产品保湿效果而添加的成分。
甘油和透明质酸钠是常用的保湿剂。
4. 防腐剂:为了保护化妆品免受细菌和真菌的污染,防腐剂是必不可少的。
常见的防腐剂包括苯氧乙醇和对羟基苯甲酸。
5. 防晒剂:随着紫外线对皮肤的伤害日益凸显,防晒剂在化妆品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常见的防晒剂有二氧化钛和氧化锌。
6. 着色剂:着色剂是为了使化妆品具有色彩而添加的成分。
它们可以为产品增加各种各样的颜色,如铁氧体和合成颜料。
7. 抗氧化剂:抗氧化剂可以延缓化妆品中其他成分的氧化速度,延长其使用寿命。
维生素C和维生素E就是常见的抗氧化剂。
8. 酸碱平衡剂:酸碱平衡剂可以调节化妆品的酸碱度,使其更适合肌肤的 pH 值。
柠檬酸和乳酸是常用的酸碱平衡剂。
9. 香料:香料是为了赋予化妆品愉悦的气味而添加的成分。
它们可以是天然的,如精油,也可以是合成的,如香精。
10. 护肤成分:护肤成分是化妆品中起到滋润、修护皮肤作用的成分。
例如,芦荟提取物和绿茶提取物都是常见的护肤成分。
以上是常见化妆品成分的一些简要介绍。
了解这些成分可以帮助您更好地选择和使用化妆品,避免不必要的皮肤问题。
当然,每个人的皮肤状况不同,对化妆品成分的反应也不同,所以在选择化妆品时,最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做出选择。
虽然化妆品成分之间的相互作用非常复杂,但通过了解一些常见成分的基本知识,我们可以更加明智地选择自己所需的化妆品,并更好地保护自己的皮肤。
乳化剂

获得单个HLB值的三种常用方法如下: (1)、查找工具书 (2)计算 ①用皂化值和酸值来计算(适用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特别是对于多数 多元醇脂肪酸酯)
例如甘油硬脂酸单酯的皂化值=161,酸值=196,其HLB值=20(1-168/198) =3.8
②用含环氧乙烷和多元醇的质量分数计算(适用于含有环氧乙烷和多元 醇基团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一、乳化体基本类型
1.1 两种基本类型
图1:两种乳化体基本类型的示意图 两种乳化体常用的鉴别方法有以下几种: (1)稀释法;(2)电导法; (3)染色法;(4)滤纸润湿法
1.2 乳化体的一般性质
分散相粒径 >1μm 0.1~1μm 0.05~0.1μm <0.05μm 乳化体外观 乳白色乳化体 灰色半透明乳化体 蓝白色乳化体 透明体
选择乳化剂体系的 HLB值与油相的 HLB值相近 。计算满足油相所需 HLB值的乳化剂体系中各组分的比例 。 一般乳化剂用量约为油相质量分数的 20%。在选择乳化剂对时, 尽可 能地多选几个HLB 值等差变化的乳化剂(如 HLB值等差变化:6、8、10、 12、14、16 等),使油、水相之间的亲合力得以平衡, 增加乳液的稳定 性 。 HLB值的调整,一些添加物对HLB值有影响, 主要有脂肪醇、脂肪酸和 无机盐,长链脂肪醇 , 如十六醇、月桂醇、胆甾醇、乙二醇、聚乙二 醇 、聚乙二醇醚等有机极性化合物, 可改进乳液的透明度或稳定性 。
3、乳化温度
乳化温度的确定,主要取决于两相中所含有高熔点物质的熔 点温度、乳化剂种类及油相与水相的溶解度等因素。
4、搅拌速度
速度适中,可使油相和水相充分混合。
五、乳化体在制备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化妆品中乳化剂的选择与优化

化妆品中乳化剂的选择与优化化妆品中乳化剂的选择与优化是保证化妆品稳定性和质量的重要环节。
乳化剂作为化妆品中的一种关键原料,起到调节油水界面张力、稳定乳液结构的作用。
本文将从乳化剂的类型、选择标准以及优化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乳化剂的类型根据乳化剂的性质,可以将其分为离子型乳化剂、非离子型乳化剂和阴离子型乳化剂。
1.离子型乳化剂离子型乳化剂根据带电性质可分为阴离子型和阳离子型。
阴离子型乳化剂包括硫酸盐、磷酸盐等,常用于制备乳液型化妆品。
阳离子型乳化剂如胺基酸盐,常用于制备凝胶型化妆品。
2.非离子型乳化剂非离子型乳化剂由不带电离的分子组成,常用于制备乳霜、乳状露等化妆品。
如辛醇、辛醇酸酯等。
3.阴离子型乳化剂阴离子型乳化剂是一种常用的乳化剂类型,具有较好的乳化性能和稳定性。
如硬脂酸钠、月桂酸钠等。
二、乳化剂的选择标准在选择乳化剂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1.乳化性能乳化剂的乳化性能是一个重要的选择指标。
乳化剂应具有良好的乳化性能,能够稳定乳液结构,并且能够适应不同油水相间的界面张力。
2.稳定性化妆品的稳定性是其关键性能之一。
乳化剂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能够抵抗温度、PH值、电解质等因素的影响,避免乳液分离和变质。
3.安全性乳化剂作为化妆品中的添加剂,其安全性至关重要。
应选择对皮肤、眼睛无刺激性的乳化剂,并避免使用禁用成分。
4.可操作性乳化剂的可操作性是指在生产过程中的易操作性。
应选择易溶于水相或油相的乳化剂,以便于工艺操作和生产调整。
三、乳化剂的优化方法在化妆品生产过程中,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对乳化剂进行优化:1.配方优化通过调整乳化剂的类型、浓度和配比来优化乳化剂的性能。
合理地选取乳化剂的类型,根据乳化剂在乳液中的作用来确定合适的配比和浓度。
2.工艺优化工艺优化是指在乳化剂制备过程中对工艺条件进行调整,以获得更好的乳化效果。
可以根据乳化剂的稳定性和乳化性能的要求,调整乳化温度、搅拌速度等工艺条件。
化妆品的配方和构成原理

化妆品的配方和构成原理化妆品是现代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每天都用化妆品来美化自己,但是有多少人真正了解化妆品的配方和构成原理呢?今天我就来为大家介绍一下。
一、化妆品的配方化妆品的配方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这些物质包括水、乳化剂、防腐剂、香料等等。
下面我们来分别介绍一下这些物质的作用。
1.水水是化妆品中最主要的成分之一,它可以使得化妆品更加的流动,而且可以使化妆品更好地吸收到皮肤中。
同时,水还可以起到稀释化妆品的其他成分的作用。
2.乳化剂乳化剂是一种使油水混合的物质,它可以将水和油混合到一起形成乳液。
在化妆品中,乳化剂可以使得油性和水性成分混合在一起,这样就起到了均匀、稳定化妆品的作用。
3.防腐剂防腐剂是一种可以杀灭细菌和真菌的物质,它可以延长化妆品的保质期,防止化妆品腐败变质。
同时,防腐剂还可以防止化妆品因为菌群繁殖而对人体造成危害。
4.香料香料是一种可以赋予化妆品香气的物质,它可以让化妆品更加让人愉悦,并且可以掩盖其他成分的臭味。
以上就是化妆品中常见的配方成分,当然,每种化妆品的成分和配方也是不同的,而我们只需了解其中的一些常见成分的作用即可。
二、化妆品的构成原理化妆品的构成原理,可以分为三部分:肌肤基质,陈述层以及防护层。
下面我们来分别介绍这三部分的构成原理。
1.肌肤基质肌肤基质是皮肤的底层,也是皮肤最主要的构成部分。
这里有着许多的胶原蛋白和弹性蛋白,它们决定了皮肤的弹性以及紧致度。
同时,肌肤基质中还有一些细胞,它们可以产生肌肤所需的营养物质,同时帮助皮肤修复受损的细胞。
2.角质层角质层是皮肤的表层,它由角质细胞和水分等物质构成。
其中,角质细胞起到了保护皮肤的作用,保持皮肤水分。
同时,角质层还可以有效的防止紫外线的照射,防止皮肤受到损伤。
3.防护层防护层是皮肤最外层的构成部分,它可以帮助肌肤抵抗外界环境对皮肤的侵害,增强皮肤的抵抗力。
同时,防护层还可以防止水分的流失,保持皮肤的水分。
上述三个部分相互作用,完美的构成了我们的皮肤。
乳化剂成分

乳化剂成分乳化剂是一种在食品、化妆品和医药等领域中被广泛使用的添加剂。
它能够在两种互不相溶的物质中形成稳定的乳状混合物,使原本不能混合的两相能够均匀地分散在一起。
乳化剂的主要作用是降低表面张力,使两相之间的界面能够更容易地相互作用,从而形成乳状混合物。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乳化剂成分及其作用。
1. 磷脂类乳化剂:磷脂类乳化剂是一类常见的乳化剂成分,如卵磷脂、大豆磷脂等。
磷脂类乳化剂能够在水和油之间形成稳定的乳状混合物,使油脂颗粒均匀地分散在水相中。
此外,磷脂类乳化剂还能够增加产品的稳定性和延长其保质期。
2. 蛋白质类乳化剂:蛋白质类乳化剂如明胶、鱼胶等也是常见的乳化剂成分。
蛋白质类乳化剂能够在水和油之间形成乳状混合物,同时还能够增加产品的黏度和稳定性。
蛋白质类乳化剂在食品加工中广泛应用,能够改善产品的质地和口感。
3. 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剂是一类能够降低液体表面张力的化合物,常见的乳化剂成分有十二烷基硫酸钠、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等。
表面活性剂能够使水和油之间的相互作用更加强烈,从而形成稳定的乳状混合物。
此外,表面活性剂还具有起泡、抗静电和增加产品稳定性的功能。
4. 脂肪酸酯类乳化剂:脂肪酸酯类乳化剂是将脂肪酸与醇类反应生成的化合物,如甘油脂肪酸酯、山梨酸酯等。
脂肪酸酯类乳化剂具有良好的乳化性能,能够使油脂颗粒均匀地分散在水相中。
此外,脂肪酸酯类乳化剂还能够增加产品的稳定性和改善口感。
5. 醇类乳化剂:醇类乳化剂如甘油、丙三醇等也是常见的乳化剂成分。
醇类乳化剂能够增加产品的黏度和稳定性,使油脂颗粒均匀地分散在水相中。
醇类乳化剂在化妆品和药品中广泛应用,能够改善产品的质地和吸收性。
乳化剂作为一种重要的食品添加剂,在食品加工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能够使原本不能混合的两相物质能够均匀地分散在一起,从而改善产品的质地、口感和稳定性。
此外,乳化剂还能够延长产品的保质期,提高产品的品质。
因此,在食品加工过程中,正确选择和使用乳化剂成分是非常重要的。
化妆品中的乳化剂的研究与开发

化妆品中的乳化剂的研究与开发化妆品作为现代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市场需求量不断增加。
为了制造出质量优良、使用舒适、效果显著的化妆品产品,乳化剂作为其中一项重要的原料成分,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乳化剂在化妆品中的研究与开发进行探讨,以期帮助化妆品行业相关从业人员更好地了解和应用乳化剂。
一、乳化剂在化妆品中的作用乳化剂作为化妆品中的添加剂,其主要作用是将油性成分与水性成分混合并稳定乳液体系。
化妆品由于其复杂的成分组成,常常存在水相和油相两个不相溶的部分。
乳化剂的加入可以有效地使其混合并形成均匀的乳液,提升产品质感和使用体验。
乳化剂还能够增加产品的稳定性和保质期。
通过调整乳化剂的种类和配比,可以使化妆品中的乳液体系达到较好的稳定性,延长产品的保质期,并减少产品质量变化对消费者的影响。
此外,乳化剂还在化妆品中具有调节粘度、改善触感、增加光泽等作用,对产品的整体性能提升起到重要的作用。
二、乳化剂种类及其特点化妆品中使用的乳化剂种类繁多,常见的乳化剂有阴离子乳化剂、阳离子乳化剂、非离子乳化剂和两性离子乳化剂等。
1. 阴离子乳化剂阴离子乳化剂具有优秀的乳化性能,能够在水中形成胶束结构,有效地乳化油相成分。
它在化妆品中的应用广泛,能够满足大部分产品的乳化需求。
然而,阴离子乳化剂在一些低酸度或高温条件下容易降解,对产品质量稳定性造成一定的影响。
2. 阳离子乳化剂阳离子乳化剂常见的代表是季铵盐类物质,其具有优异的杀菌、防腐、杀毒等特性,适用于一些需要保护皮肤的化妆品产品,如护手霜和护发产品等。
然而,阳离子乳化剂的使用范围较窄,不能用于含有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配方中。
3. 非离子乳化剂非离子乳化剂具有良好的稳定性,适用于复杂成分的化妆品产品,能够与其他类型的乳化剂共同发挥作用,提高配方的稳定性和乳化效果。
然而,由于非离子乳化剂的价格较高,使用成本也相对较高,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进行合理的调配。
4. 两性离子乳化剂两性离子乳化剂具有优良的溶解性和乳化性能,能够同时乳化油相和水相成分。
乳化剂的性能和作用机理及其在化妆品配方当中的应用

乳化剂的性能和作用机理及其在化妆品配方当中的应用一、本文概述乳化剂是一种重要的表面活性剂,其独特的性能和作用机理使其在化妆品配方中占据重要地位。
乳化剂的主要作用是通过降低界面张力,使互不相溶的油水两相形成稳定的乳状液。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乳化剂的性能和作用机理,并详细分析其在化妆品配方中的应用,以期为化妆品的研发和生产提供有益的参考。
本文将介绍乳化剂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包括其化学结构和性质,以及不同类型乳化剂的特点。
接着,我们将详细阐述乳化剂的作用机理,包括其在油水界面上的吸附行为、降低界面张力的机制,以及形成乳状液的过程和稳定性原理。
随后,本文将重点分析乳化剂在化妆品配方中的应用。
我们将讨论乳化剂在不同类型化妆品(如乳液、膏霜、洗发水等)中的作用和选择原则,并探讨乳化剂与其他原料的相互作用和配伍性。
我们还将关注乳化剂对化妆品稳定性和安全性的影响,以及其在化妆品中的用量和使用方法。
本文将总结乳化剂在化妆品配方中的重要性,并展望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通过深入了解乳化剂的性能和作用机理,以及其在化妆品配方中的应用,我们可以为化妆品的研发和生产提供更加科学、合理和高效的解决方案。
二、乳化剂的性能乳化剂是一类具有特殊性质的表面活性剂,其分子结构通常包含亲水基团和亲油基团两部分。
这种两亲性结构使得乳化剂在油水界面上具有高度的活性,能够有效降低油水界面的张力,从而实现油水混合体系的稳定化。
乳化剂的主要性能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界面活性:乳化剂能够在油水界面形成稳定的膜层,有效降低界面张力,这是乳化剂实现乳化作用的基础。
界面活性越高,乳化效果越好。
乳化能力:乳化剂能够将油相和水相混合形成稳定的乳状液,防止油水分离。
乳化剂的乳化能力与其分子结构、浓度、温度等因素密切相关。
稳定性:乳化剂形成的乳状液具有一定的稳定性,能够在一定时间内保持油水混合体系的稳定。
稳定性好的乳化剂能够有效延长产品的保质期。
安全性:乳化剂在化妆品中的使用需要符合相关法规标准,保证其对人体皮肤的安全性。
化妆品中乳化剂的应用研究

化妆品中乳化剂的应用研究一、引言化妆品是现代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乳化剂作为化妆品中的重要成分之一,具有良好的乳化、分散和稳定性能,广泛应用于各类化妆品产品中,如乳液、霜类产品等。
本文旨在探讨乳化剂在化妆品中的应用研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
二、乳化剂的定义和分类乳化剂是一种能够将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相均匀混合形成乳液的物质。
根据其化学性质和应用特点,乳化剂可分为离子型乳化剂、非离子型乳化剂和中性乳化剂。
离子型乳化剂具有较好的乳化稳定性能,可以使油和水相互分散,常见的有阴离子型和阳离子型乳化剂。
非离子型乳化剂则是通过分子之间的疏水性相互作用来形成乳液。
中性乳化剂是指在pH值接近中性的情况下使用的乳化剂,适用于对皮肤较为温和的化妆品产品。
三、乳化剂在化妆品中的应用1. 乳化剂在乳液中的应用乳液作为一种常用的护肤品,其水和油相之间的分散稳定性非常重要。
乳化剂在乳液中的应用可以有效地实现水和油相的乳化稳定,使得乳液具有良好的质地和触感。
常见的乳化剂有SLES、甘油硬脂酸酯等。
2. 乳化剂在霜类产品中的应用霜类产品常常需要具有较高的黏度和稠度,以便更好地附着在皮肤表面。
乳化剂的应用可以增强霜类产品的稠度和黏度,使其更易于涂抹和吸收。
常见的乳化剂有棕榈酸异丙醇酯、棕榈酸异丙醇聚醚-20等。
3. 乳化剂在粉底液中的应用粉底液是化妆品中的常见产品之一,其质地和遮盖效果对于皮肤美容至关重要。
乳化剂在粉底液中的应用可以实现油水相的均匀分散,提高粉底液的光滑性和延展性。
常见的乳化剂有硬脂酸钠、聚山梨酯-20等。
四、乳化剂的影响因素和优化策略乳化剂的性能和应用效果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首先是乳化剂的种类和含量,不同种类的乳化剂在不同的应用条件下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其次是pH值和温度的影响,不同的pH值和温度对乳化剂的稳定性和乳化效果有不同的影响。
此外,还有其他因素如配方配比、乳化过程中的剪切力等。
为了优化乳化剂的应用效果,可采取以下策略:选择合适的乳化剂种类和含量;控制适当的pH值和温度;合理调配配方配比;注意乳化过程中的剪切力控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妆品乳化剂的选择方法
乳状化妆品是化妆品中最广的一种剂型,从稀薄的流体到粘稠的膏霜。
因此,乳状化妆品的乳化剂的选用对于化妆品的研究与生产以及保存和使用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两个不相混溶的纯液体不能形成稳定的乳状液,必须要加入第三组分(起稳定作用),才能形成乳状液。
例如,将菜籽油和水放在烧杯里,无论怎样用力摇荡,静止后菜籽油和水很快就会分离。
但是,如果将烧杯里加一点洗洁精,再摇荡时就会形成象牛奶一样的乳白液体,而且这种乳状液可在相当长时间内保持稳定。
这里称形成乳状液的过程为乳化。
而制备稳定的乳状液(乳状化妆品)的一个关键问题就是如何选择一种合适的乳化剂,使产品(化妆品)符合要求,这是本文所要讨论的问题。
制备乳状液时,通常乳状液的一相是水,另一相是极性小的有机液体,习惯上统称为“油”。
根据内相外相的性质,乳状液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类是油分散在水中,简称为水包油型乳状液,用O/W 表示;另一类是水分散在油中,简称为油包水型乳状液,用W/O 表示。
这里要指出的是,上述的油、水两相不一定是单一的组分,经常是每一相都可能包含有多种成分。
除了上述两种基本乳状液外,还有两种复合乳状液,其分散相本身就是乳状液,如将一个O/W 的乳状液分散到连续的油相中,形成一种复合(O/W)/O 型的乳状液;或者将一个W/O 的乳状液分散到连续的水相中,形成一种复合的(W/O)/W 的乳状液。
在油相、水相的性质确定后,制备较稳定(比如放置三年)的乳状液最重要的条件是乳化剂的选择。
在诸多类型的乳化剂中,以表面活性剂的应用最为广泛。
一、乳化剂选择的一般原则
因油、水相成分的诸多变化性(如赋予不同功效诉求),以及要求形成乳状液的类型的多样性和特殊性[如是透明啫喱型(油水两相折光率相同时)还是白色乳霜型,是油包水型还是水包油型等],实际上不可能找到一种通用的“万能”乳化剂。
因此,只能在指定油相、水相组成与性质及所要求的乳状液类型后通过适当的方法选择相对最优良的乳化剂。
具体选择原则如下:
(1)界面张力越大,两种液体越
不相溶,所以乳化剂要具有良好的表面活性和降低表面张力的能力。
(2)乳化剂分子或与其他添加物
在界面上能形成紧密排列的凝聚膜,在这种膜中分子有强烈的定向吸附性。
(3)乳化剂的乳化能力与其和油
相或水相的亲合能力有关。
亲油性越强的乳化剂越易得到W/O 型乳状液,亲水性越强的乳化剂越易得到O/W 型乳状液。
亲油性强的乳化剂和亲水性强的乳化剂混合使用时可以达到更佳的乳化效果。
与此相应,油相极性越大,要求乳化剂的亲水性越大;油相极性越小,要求乳化剂的疏水性越强。
(4)适当的外相粘度以减小液滴
的聚集速度。
V=2r2(ρ1 -ρ2)g/9η这里v 为液滴的沉降速度,r 为分散相液滴的半径,ρ1 、ρ2 为分散相和分散介质(连续相)的密度,η 为分散介质(连续相)的粘度。
由此公式可以得出,乳状液分散相和分散介质(连续相)的粘度越大,则分散相液滴运动的速度愈慢,这有利于乳液的稳定。
因此往往在连续相中加入增稠剂(一般常以能溶于分散介质的高分子物质),以此来提高乳状液的稳定性。
二、选择乳化剂常用的方法
目前,用于乳化剂选择的方法主要有两种:HLB 值的方法( 亲水亲油平衡法) 和PIT 法( 相转变温度法)。
HLB值法适用于各种类型表面活性剂,PIT法是对HLB 法的补充,主要是对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1)HLB 值的方法
表面活性剂是一种两亲分子,具有又亲水又亲油得两亲性质,在制备乳状液时应根据欲得乳状液的类型选择乳化剂,所用油相不同对乳化剂的HLB 值的要求也不相同,乳化剂的HLB 值应与被乳化的油相所需一致。
要选择最佳的乳化剂首先要确定该体系乳化所需的
HLB 值,其次要找到效率最好的乳化剂混合物。
具体方法是任意选择一对HLB 值相差较大的乳化剂在一定范围内改变其HLB 值,求得效率最高的HLB 值后,改变复配乳化剂的种类和比例,但仍需保持此所需HLB 值,直至寻得效率最高的一对复配乳化剂。
另外一种简单的确定被乳化油所需HLB 值的方法是目测油滴在不同HLB 值乳化剂水溶液表面铺展情况。
当乳化剂HLB 值很大时油完全铺
展,随着HLB 值减小,铺展变得困难,直至在某一HLB 值乳化剂溶液上刚好不展开时,此乳化剂的HLB 值近似为乳化油所需的HLB 值。
目前,用HLB 值的方法来确定乳状液的配方及指导乳状液的配置,仍是一个常用而且有效的方法。
(2)PIT 方法(Phase InversionTemperature)
HLB 值的方法虽然有很大实用价值,容易掌握,但它仍有许多不足之处,其最主要的不足是只用一个固定数值(HLB 值)来表示乳化剂的亲水亲油性质,这
HLB 值并没有表示乳化剂的乳化效率(所需浓度)与乳化效果(形成乳状液的稳定性)。
且HLB 值是固定不变的,但实际上,乳化剂的HLB 值是与它的浓度及体系的油相成分和温度等有密切的关系。
特别是温度对非离子乳化剂的亲水亲油性质有较大的影响,在低温时,它们是亲水的,形成O/W 型乳状液;高温时,则是亲油的,形成W/O 型乳状液。
有时,甚至用HLB 值2 到17 的不同乳化剂,皆可制得O/W 型乳状液。
因此,用HLB 值的方法来确定乳状液的乳化剂就有不足之处。
对于某一油- 水和乳化剂的三相乳状液体系中,当温度升高(或下降)至某一温度时,乳状液将发生变型,由O/W 型变成为W/O 型(或相反)。
将这一温度称为相转变温度,以PIT 表示。
在此温度(PIT)乳化剂的亲水亲油性质正为平衡,所以又把它称为亲水亲油平衡温度。
故对于一个确定的体系,可用PIT 来评价其乳化剂的性质,因此,可用PIT 来进行乳化剂的选择。
PIT 是针对一个特定的体系的,它与体系中的油相成分、乳化剂的性质及浓度都有关系。
PIT 与乳化剂的HLB 值有着近似的线性关系,乳化剂的HLB 值愈高,形成的乳状液的PIT 值也愈高;乳化剂的亲水链越长,PIT 值也越高,PIT 值越高,所形成的乳状液也越稳定,亲水链分布愈窄,则PIT 较低,乳状液的稳定性也较差。
对体系中乳化剂的含量来说,乳化剂与油相的比愈小,其PIT 愈高,当固定乳化剂的浓度,而使乳化剂中油- 水比例增加时,PIT 也随之增加,PIT 值也随油相极性而变化,油相极性降低时,PIT 增加。
另乳化剂在水中的溶解度愈大,则它形成的乳状液的PIT 就愈低。
对于指定的乳化剂,其HLB 是个固定的数值,而PIT 值则随
体系特性而变化,因此,PIT 值较好真实地反映了乳化剂在指定条件下(某一体系)的亲水亲油性质。
对于某一体系来说,当温度在PIT附近时,原来的油水相表面张力下降,即降低了乳化它所需要的功,因此,此时即使不进行强烈的搅拌,乳化微粒也可分散得很细,乳化很容易进行。
利用这一特性,在制备O/W 型乳状液时,就有相转变的乳化方法。
乳状液的稳定性在相转变温度时急剧地变化,一般认为当乳状液(O/W型)的PIT 大于储存温度30-60℃时,此乳状液最稳定。
利用PIT 选取乳状液的乳状剂可以按如下步骤进行,用3—5% 的乳化剂乳化等体积的油相与水相,加热至不同的温度并同时进行搅拌,不断地测量(如用电导法测量)乳状液是否转相,直至测出乳状液的相转变温度。
若需要配制的是O/W 型乳状液上述得到的PIT 如比乳状液储存温度高20—60℃时,一般认为该乳化剂是合适的。
若是需配置W/O 型乳状液,则要选取乳化剂为使其PIT 比乳状液储存温度还低10-40℃。
实际上,选择乳状液的乳化剂,开始可以用HLB 方法确定,然后用PIT 方法进行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