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温度与物态变化》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二章 温度与物态变化

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考点一六种物态变化2、常见的物态变化的实例:熔化:冰化成水、蜡块变蜡油、解冻冻品、铁变成铁水、沥青晒后变软凝固:水结成冰、蜡油变蜡块、铁水铸造成铁汽化:湿衣服干了、酒精挥发、水的沸腾、液氮沸腾、雾水散去;液化:雾、露、“白气”、眼镜片上起雾升华:结冰的衣服干了、樟脑丸变小、灯丝变细、碘变成碘蒸气、干冰、雪人变小凝华:霜、雾凇、窗户内侧结的冰花、灯泡变黑(先升华后凝华)、冰箱里的“粉”、冰雹的形成例题1:以下对中华古诗词中有关物态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A.“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雨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放热B.“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
”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C.“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吸热D.“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
”雪的形成是熔化现象,需要吸热例题2:加油站都有这样的提示:请“熄火加油”、“禁止抽烟”、“不要使用手机”等。
这是为了防止火花点燃汽油引起火灾,因为常温下液态的汽油容易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液化 B.汽化 C.熔化 D.凝固例题3:自然界中的云、雨、雪、雾、露、霜等现象,都是水的物态变化形成的。
下列图 1 中描述的物理现象正确的是()考点二温度及温度计1.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①摄氏温度t ,常用单位是摄氏度,单位符号是℃②热力学温度T ,常用单位是开尔文,单位符号是K 。
③摄氏温度t和热力学温度T的关系:T=t+273.152.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液体的热胀冷缩。
如:温度计、寒暑表和体温计。
3.温度计的使用:玻璃泡“一浸没,二不碰。
“;示数“三不超”①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②选择合适量程和分度值的温度计;③测液体温度时,将温度计的玻璃泡浸没在被测液体中,不能接触容器底和容器壁,待示数稳定后读数;④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内的液面齐平,不能将温度计从被测液体中取出来读数;⑤记录的数据要有数值和单位。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第12章温度与物态变化复习课教学设计

-安排丰富的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物态变化现象,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指导学生正确使用温度计等实验器材,培养实验操作技能;
-引导学生从实验数据中总结规律,提高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4.注重分层教学,关注个体差异:
-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兴趣,设计不同难度的教学任务,使每位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锻炼;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交流在讨论和练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3.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归纳,强调重点和难点,提醒学生加强对这些知识点的掌握。
4.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所学内容,观察生活中的温度与物态变化现象,并撰写观察报告,以便下次课上进行分享和交流。
五、作业布置
1.请同学们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观察并记录生活中的温度与物态变化现象,如冰融化、水烧开等,尝试用物理知识解释这些现象,并撰写一篇观察报告。报告要求:不少于500字,内容真实、具体,逻辑清晰。
4.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每组选取一个生活中的温度与物态变化现象,通过查阅资料、讨论、实验等方式,深入了解该现象的原理和应用。在下节课上进行小组汇报,分享学习成果。
5.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自我反思,总结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分析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将反思报告提交给教师,以便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指导。
2.完成课后练习题,包括以下类型:
-选择题:考查对温度与物态变化基本概念的理解;
-填空题:巩固物态变化的特点和热传递规律;
-计算题:运用物态变化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实验题:设计简单的实验,观察物态变化现象。
3.结合教材和课堂笔记,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了解热力学第一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的基本原理。
《物态变化与温度》 说课稿

《物态变化与温度》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物态变化与温度》。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物态变化与温度》是初中物理热学部分的重要内容。
这部分知识既是对前面所学的物质的基本性质的深化,又为后面学习热和能的知识奠定基础。
在教材中,通过对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引入温度的概念,并探讨温度的测量方法。
同时,详细阐述了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和凝华等物态变化过程,以及这些过程与温度的关系。
教材内容注重联系生活实际,通过实验和实例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物理概念和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部分知识之前,已经对物质的三态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且在生活中也观察到了一些物态变化的现象,但对于物态变化的本质和规律还缺乏系统的了解。
初中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抽象思维能力相对较弱。
在教学中,需要通过直观的实验和形象的演示,帮助学生建立物理模型,理解物理概念。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以及三种状态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2)理解温度的概念,了解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
(3)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能够正确测量物体的温度。
(4)理解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和凝华等物态变化过程,以及这些过程与温度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2)通过对物态变化现象的分析和推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团队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对生活中物态变化现象的观察和分析,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2)通过对科学探究过程的体验,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温度的概念和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初中物理第九单元 温度与物态变化

第九单元温度与物态变化张庄中学孙良友1.温度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单位是_____,在一标准大气压下_____________的温度规定为0摄氏度,____________的温度为100摄氏度,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_______;测量工具是__________,它是根据_________________的原理进行工作的;某地气温-17℃读作________或_______。
2.实验室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使用前:观察它的______,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__________,以便准确读数。
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______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_______或________;待温度计的示数_______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________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______相平。
3.物质从_____________叫做熔化,物质从______________叫做凝固;固体分_____和________两类,晶体和非晶体的一个重要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且同一种物质的凝固点跟它的熔点_______;晶体熔化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熔化过程的规律是_______________;晶体凝固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晶体凝固的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汽化是指物质从______变成______;液化是指物质从_______变成_______。
汽化的两种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使气体液化的两种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5.沸腾是指______温度下,在液体_____和_______同时发生的_________的汽化现象;沸腾时液体______不变;液体沸腾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液体沸腾是的规律是_____________。
九年级物理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

温度降低时,液面下降。
玻 管
c、原理
玻
利用测温液体热胀冷缩的
璃 泡
现象。
液体
九年级物理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
正确使用温度计
◆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 ◆玻璃泡要与被测量物体充分接触; ◆待示数稳定时再读数,且不能离开被测液体; ◆读数时视线与温度计内液柱的上表面齐平。
体温计
九年级物理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
400 1 2 3 4 5 6 7
物态变化:物质从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 态的过程。
一、熔化和凝固概念:
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
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 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固态
熔化 凝固
液态
九年级物理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
1·提出问题:不同物质的熔化与凝固的规律一吗? 2 ·假设和猜想: 不同物质的熔化规律相同 不同物质的熔化规律不相同
实验所需器材
实验器材及药品:
酒精灯 铁架台 试管 烧杯 温度计 石棉网 搅拌器 火柴
海
松
波
香
九年级物理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
晶体
4 ·获取事实与证据:(海波)硫代硫酸熔化实验 观察事项:A、熔化过程中的时间 B、熔化过程中的温度 C、熔化过程中的状态变化
九年级物理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
非晶体
4 ·获取事实与证据:蜡的熔化实验 观察事项:A、熔化过程中的时间
使用之前甩一甩
思考
九年级物理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
温度计和体温计的区别
从构造上:
1.体温计的玻璃泡与毛细管连接处有弯曲; 而普通的温度计是没有的.
2.体温计玻璃管内装的液体是水银;而普通的温度计可以是酒精,煤 油等.
九年级-物理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

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一、温度1. 定义: 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3.2.单位:国际单位制中采用热力学温度, 用T表示, 单位是开尔文。
通常用摄氏温度, 用t表示, 单位是摄氏度(℃)。
摄氏温度中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度, 沸水的温度为100度, 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 每一等份叫1摄氏度某地气温-3℃读做:零下3摄氏度, 两种温度的换算关系T=t + 273.15K4.测量——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①温度计构造: 下有玻璃泡, 里盛水银或煤油或酒精等液体;内有粗细均匀的细玻璃管, 在玻璃管外面均匀地刻有刻度。
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做大, 目的是: 温度变化相同时, 体积变化大, 上面的玻璃管做细, 目的是: 液体体积变化相同时液柱变化大, 两项措施的共同目的是: 读数准确。
②液体温度计的原理: 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进行工作。
4. 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①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 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 以便准确读数。
②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 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 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 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5.医用温度计也叫做体温计, 内装液体是水银, 比普通温度计多一个细弯管, 使温度计离开人体后仍能表示人体的温度, 所以体温计用前要把升上去的液体用力甩回到玻璃泡里, 并消毒后再测人体温度。
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35℃---42℃, 分度值是0.1℃。
二、物态变化1. 熔化(1)定义: 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 熔化需要吸热。
(2)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两种, 晶体如:海波、冰、石墨、水晶、食盐、各种金属等, 非晶体如: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等, 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是:晶体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 非晶体没有熔点。
(3)熔点 : 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 第十二章 温度与物态变化 1温度与温度计 课件

(2)摄氏温度的规定
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 ℃ 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100 ℃
(3)1摄氏度
在0 ℃和100 ℃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份为1℃
(4)摄氏温度的读法和写法
如人的体温是“37℃”读作“37摄氏度” 北京一月份平均气温“-4.7 ℃”读作“零下4.7 摄氏度”或“负4.7摄氏度”
【解析】本题考查温度计的原理和使用.读数时,先要看清温 度计内液面的位置是在零刻度上方还是下方,然后再认清它 的分度值,最后根据液面的位置进行读数.本题甲图中液面的 位置在零刻度以下,它的分度值是1 ℃,所以此时的示数是零 下6 ℃或-6 ℃,乙图中温度计的示数是37 ℃,且图乙中温度 计的分度值是0.1 ℃,所以它是体温计.它们都是根据液体热胀 冷缩的原理工作的. 答案:-6 37 乙 热胀冷缩
如⑴下量图所程示:.测温范围小 35℃~42℃
⑵分度值:精确度高 每小格为0.1℃
⑶使用前应握紧体温计玻管段用力下甩
正确答案:3789.673℃
实验室温度计和寒暑表使用前都 不能甩,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 开被测物体.
小
结
一、温度(t)
二、温度计 (1)、常见温度计
实验用温度计 体温计 寒暑表
(2)、温度计的结构和原理
3、由实验探究可知:水有三种状态,它 们分别是 固态 、液态和 气态 ,水的三 种状态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物理学中,物质有一种状态向另一 种状态的变化称为物态变化。
一、温度(t)
描述物体的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冷
温
热
水
水
水
热的物体温度高 冷的物体温度低
要准确地测量温度,必须使用温度计。
物理九年级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课件(共23张PPT)

B、温度一定不变
6、问答题:
时值隆冬,怎样防止我们家的菜窖里的菜不被冻
坏,并说出物理原理。
熔化〔吸热〕
汽化〔吸热〕
固态
液态
气态
凝固〔放热〕
熔化〔吸热〕
汽化〔吸热〕
固态
液态
气态
凝固〔放热〕
液化〔放热〕
一、判断题
1、蒸发时要吸热,可以获得低温。〔 √〕
2、雾、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 √
4.待温度计内液柱的液面稳定时在读数,读数时视线 要与液面相平。
固态
液态
气态
熔化〔吸热〕
固态
液态
气态
晶体的熔化过程
非晶体的熔化过程
温度℃ B
A
温度℃ D
C
时间min
时间min
二、物态变化
熔化〔吸热〕
固态
液态
凝固〔放热〕
气态
晶体凝固过程
温度℃
非晶体凝固过程
温度℃
时间min
时间min
比一比,看谁做的最棒!
原理: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 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水银、酒精、煤油
液体温度计及其使用
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
分类
温度计 体温计
寒暑表
温度计的使用
温度计的正确使用
1.使用前要观察温度计的量程,估计被测物 体的温度是否在量程内。
2.测量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应包围在被测物体内
3.测量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应浸没在液 体内,但不能接触容器壁和容器底部。
凝固〔放热〕
液化〔放热〕
升华〔吸热〕
雾凇
请将以下所学知识用线连起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物理《温度与物态变化》
班级:座号:姓名:
一、新知识
1、冰雪消融变成水、冰激凌变软、蜡烛点燃,蜡块变成蜡水、修电器时会用锡焊(锡块变
成锡水)、用玻璃块做玻璃工艺品、把废铁块熔成铁水这些都是现象(填物态变化)。
这一过程要(吸热或放热)。
知识点1:熔化是热过程。
例:融雪时比下雪时更冷,这是因为融雪时要热
利用熔化吸热的例子:用冰保鲜食物
2、动物油(猪油)常温下凝固、水结冰、饮料放进冰箱冻成冰、将钢水浇铸成钢锭这些都是现象
(填物态变化)。
这一过程要(吸热或放热)。
知识点2:凝固是热过程。
例:铁在凝固时会热,很容易伤害到在工作的工人。
利用凝固放热的例子:北方的冬季较冷,为了妥善地保存蔬菜,都在菜窑里放几桶水,
可以利用水结冰时热,窖内温度不致太低,防止菜冻坏。
3、洒在地上的水变干、水变成水蒸气、棉签的酒精消失、在太阳下的湿衣服变干这些都
是现象(填物态变化)。
这一过程要(吸热或放热)。
知识点3:汽化是热过程。
汽化的方式:一是;二是。
例:夏天对着开水杯“吹气,能使开水变凉,这是因为开水发生现象,这一过程要热。
利用例子吸热的例子:给发高烧病人身体檫酒精
4、雨、云、露、雾、“白气“的形成都是现象(填物态变化)。
这一过程
要(吸热或放热)。
知识点4:液化是热过程。
使气体液化的方法:和。
例:被100℃的水蒸气烫伤比同温度的开水烫伤更严重,为什么?
了解电冰箱的工作原理
5、樟脑丸放一段时间后会自动消失、冬季晾在室外冰冻的衣服会变干、用久了白炽灯的灯丝会变细这些
都是现象(填物态变化)。
这一过程要(吸热或放热)。
知识点5:升华是热过程。
例:舞台上的缕缕青云或淡淡的薄雾等特殊效果是干冰升华所致
6、玻璃上的冰花、树枝上的“雾凇“、用久了白炽灯的玻璃泡壁会变黑、霜、雪的形成
这些都是现象(填物态变化)。
这一过程要(吸热或放热)。
知识点6:凝华是热过程。
简述人工降雨的道理
二、课堂检测
1、下列常见物理现象各属于哪种物态变化:
A.严冬玻璃窗上结有冰花__________
B.秋天早晨草叶上挂满露珠_________
C 炎夏洒在地上的水很快就干______ D.铸造车间里铁水铸成零件________
2、夏天,水泥马路的温度往往比湖水高得多,为此,市政部门经常派出洒水车向路面洒水降温,这是利
用了的道理。
3、不同季节的气温变化时,水会发生各种物态变化:春天,冰雪消融是现象;夏天洒在地板上的水
很快干了,这是现象;以上两种物态变化时都热。
4、冰是一种制冷剂,主要是因为: ()
A.冰的温度低
B.冰的传导热的能力强
C.冰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
D.主要是因为冰的放热能力强
5、气温高游泳会觉得不太冷,但上岸后会觉得冷这是因为()
A.人体皮肤上的水蒸发时从人体吸收热量
B.人刚上岸,还没有习惯岸上的环境
C.空气温度比水的温度低
D.人体热量一部分传到空气中所以人冷
6、在唐朝的皇宫里,夏天由宫里人推动高大的水车,将水洒到宫殿的房顶上,水再顺着房顶流
下.当时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
A. 清洁房顶.
B. 解暑降温.
C. 寻欢作乐.
D. 为了新奇、美观.
7、夏天,从冰箱中取出瓶装矿泉水时,会发现瓶外壁“出汗”,这是……………()
A.水从瓶内渗出来的结果B.空气中水蒸气遇冷的液化现象
C.空气中水蒸气的汽化现象D.瓶外壁上的水汽化产生的现象
8、人类的生存离不开水,水在大自然中循环,形成不同的状态,如雾、露、霜、冰等,下列物态变化中,
属于凝华的是()
A.雾的形成
B.霜的形成
C.露的形成
D.冰的形成
9、牙科医生在给病人检查时要用到一个小的平面镜,在放入病人口腔之前总是先放到酒精灯上烤一下,
再放入病人口中,这样做是( )
A、为了卫生,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烧一下,能杀死病菌
B、为了让病人不感到太凉,所以要放在火焰上烤一下
C、纯属职业习惯,其实不烤也行
D、防止水蒸气液化,对于他看清病情是有利的
10.用来发射卫星的火箭,在它的头部涂了一层特殊物质,可以避免火箭因高速运动时与空气作用产生高温而被毁坏。
该材料能起这种作用的原因是()
A 材料受热熔化、汽化吸收了与空气作用产生的热
B 材料坚硬,不怕热
C 材料非常光滑,不易与空气作用产生热
D 材料不传热
11.氟利昂是电冰箱中热的"搬运工"。
较多的氟利昂会破坏大气中的臭氧层,现已研制出它的代用品。
当液态氟利昂进入电冰箱的冷冻室后,吸收热量,此时氟利昂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 汽化
B 液化
C 凝固
D 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