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胃肠外营养(附件)PPT课件
合集下载
小儿胃肠外营养 ppt课件

小儿胃肠外营养
概述
对不能自胃肠道摄入足够营养物质的患儿, 可经静脉途径给予所需营养物质,包括热卡、必 需氨基酸、不饱和脂肪酸、矿物质、微量元素、 维生素和水分,称为全胃肠外营养(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 TPN ),又称全静脉营养。 如患儿可经胃肠道获得部分营养物质,尚需经静 脉补充不足部分,称部分胃肠外营养(partical parenteral nutrition PPN )。
保存
避光,4℃保存,输注前提前1h从冰箱取出, 无脂
肪乳剂的混合营养液尤应注意避光。建议现 配现
用,国产聚氯乙烯袋建议24h内输完,乙烯乙 酰酯
袋可保留一周。
大量输入低温液体(<7℃,300mL)时,可导 致
患者寒战、四肢厥冷,局部刺激可引起血管 痉挛和
局部疼痛,严重的可导致静脉炎。低温输液 使感
经周围静脉进入中心静脉(PICC)
由肘部贵要静脉、正中静脉、头静脉或腋静 脉置管进入上腔静脉。
优点:具有留置时间长,减少穿刺次数的优 点,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缺点:护理不当可引起导管阻塞、感染等并 发症。
注意:需由经培训的护士、麻醉师或医生进 行,置管后需摄片定位;置管后严格按护理常规 操作与护理。
脐静脉插管
60kcal)/kg.d 长期使用:热卡逐渐增至
502KJ(120kcal)/kg.d 原则:维持或恢复正常体重及其合理增长又
剂混合,而是先与具缓冲作用的氨基酸溶液(结构特
氨基酸对脂肪乳剂有保护作用,应避免PH 值下降或电解质引起的乳剂破裂。
电解质不能直接加入脂肪乳中,否则可引 起脂肪乳滴破坏。
一价阳离子浓度<150mmol/L,Mg< 3.4 mmol/L, Ca<1.7mmol/L
概述
对不能自胃肠道摄入足够营养物质的患儿, 可经静脉途径给予所需营养物质,包括热卡、必 需氨基酸、不饱和脂肪酸、矿物质、微量元素、 维生素和水分,称为全胃肠外营养(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 TPN ),又称全静脉营养。 如患儿可经胃肠道获得部分营养物质,尚需经静 脉补充不足部分,称部分胃肠外营养(partical parenteral nutrition PPN )。
保存
避光,4℃保存,输注前提前1h从冰箱取出, 无脂
肪乳剂的混合营养液尤应注意避光。建议现 配现
用,国产聚氯乙烯袋建议24h内输完,乙烯乙 酰酯
袋可保留一周。
大量输入低温液体(<7℃,300mL)时,可导 致
患者寒战、四肢厥冷,局部刺激可引起血管 痉挛和
局部疼痛,严重的可导致静脉炎。低温输液 使感
经周围静脉进入中心静脉(PICC)
由肘部贵要静脉、正中静脉、头静脉或腋静 脉置管进入上腔静脉。
优点:具有留置时间长,减少穿刺次数的优 点,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缺点:护理不当可引起导管阻塞、感染等并 发症。
注意:需由经培训的护士、麻醉师或医生进 行,置管后需摄片定位;置管后严格按护理常规 操作与护理。
脐静脉插管
60kcal)/kg.d 长期使用:热卡逐渐增至
502KJ(120kcal)/kg.d 原则:维持或恢复正常体重及其合理增长又
剂混合,而是先与具缓冲作用的氨基酸溶液(结构特
氨基酸对脂肪乳剂有保护作用,应避免PH 值下降或电解质引起的乳剂破裂。
电解质不能直接加入脂肪乳中,否则可引 起脂肪乳滴破坏。
一价阳离子浓度<150mmol/L,Mg< 3.4 mmol/L, Ca<1.7mmol/L
小儿胃肠外营养(附件)

蛋白质/氨基酸(氮)
氨基酸推荐摄入量:首次:0.5-1.0g/kg.d, 每日可增加0.5-1g/kg.d, MAX: 低体重儿 3~4g/kg.d
足月儿及婴儿 2~3g/kg.d 年长儿及成人 1.5g/kg.d
浓度要求:周围静脉注射氨基酸浓度应 <2%,中心静脉<3% 供能: 1克氨基酸可提供热量4.1kcal
营养不良与危重症的关系
住院患儿30-40%可发生急性 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PEM ) PICU中16-20%患儿入院48小 时内存在主要营养物质不良.
60%有低蛋白血症
急性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
应激高分解状态 摄入不足
基础代谢率明显增加
APEM
丢失过多
营养素需求增加
基础疾病
代谢病理
糖 蛋白 脂肪
静脉营养的需求----液体量
年龄 <1y 1~3y 4~9y 10~14y ml/kg 120~160 100~120 70~110 50~90
2010年中国儿科肠内肠外
营养支持临床应用指南
能量供应
胃肠外营养支持期间热卡推荐量(kcal/d)
>20Kg部分
20kal×Wt
第二个10Kg
第一个10Kg
每日出入水量 体温、脉搏、呼吸变化、神志 尿糖和血糖,开始2~4/天,稳定后2天1次 电解质,最初3日1次/天,稳定后2次/周, 怀疑电解质紊乱时随时监测。 血常规、肝肾功能,蛋白浓度,1~2次/周。 血脂1次/2周 体重,营养评价和氮平衡,1~2次/周 血气分析,最初1次/日,正常后1次/1~2周 胆囊的B超检测,TPN超过两周者1次/周
小儿胃肠外营养医学课件

注意血糖监测
对于需要长期胃肠外营养的患 儿,应定期监测血糖,避免高
血糖或低血糖的发生。
适应症
适用于因各种原因无法经口进食或经 口进食无法满足营养需求的患儿,如 严重感染、创伤、烧伤、消化道畸形 或功能障碍等。
禁忌症
对于存在严重代谢紊乱、心肺功能不 全、严重感染等危重病情的患儿,胃 肠外营养可能不是最佳选择,需谨慎 评估。
临床应用与效果
应用
小儿胃肠外营养在临床中广泛应用于危重患儿的治疗,以及早产儿、低出生体 重儿等特殊患儿的营养支持。
入速度和总量。
脂肪代谢紊乱
由于脂肪乳剂输入不当,可能导 致脂肪代谢紊乱。为预防此并发 症,需合理控制脂肪乳剂输入量
,定期监测血脂水平。
感染并发症
导管相关感染
由于导管表面细菌定植,可能导致导 管相关感染。为预防此并发症,需严 格执行无菌操作,定期消毒导管接口 。
营养液污染
由于营养液配制、储存或输注过程中 受到污染,可能导致感染。为预防此 并发症,需确保营养液配制环境清洁 卫生,储存和输注过程严格控制温度 和时间。
05
小儿胃肠外营养的护理与注意事 项
输注过程中的护理
输注前准备
确保输注装置清洁、消毒,检 查营养液的成分、浓度和有效 期,确保输注管道连接紧密,
无泄漏。
输注速度控制
根据患儿年龄、体重和病情, 合理控制输注速度,避免过快 或过慢,以保持稳定的营养供 给。
输注过程中的观察
密切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反 应和输注部位情况,及时发现 并处理异常情况。
输注后处理
输注完毕后,对输注装置进行 清洁、消毒,妥善保存,避免
交叉感染。
营养液输注的注意事项
01
新生儿胃肠外营养 PPT

葡萄糖
作用: 为非蛋白能量的主要来源,可节省氮的消耗; 为保证氨基酸仅用于组织生长而不作为能源, 热卡/氮的比率应达到627KJ(150kcal):1, 即提供1g氮应同时提供150-200kcal非蛋白 热卡; 葡萄糖是理想的非蛋白热卡来源,1g可提 供16KJ(4kcal)。
15
葡萄糖
35
监测
体检 体重/身高/头围 心率/呼吸/体温 出入量 化验检查 电解质及生化 血常规 血气 尿常规 胸片
36
合并症
高血糖及高渗性非酮症昏迷 低血糖 高脂血症 肝功异常或胆汁淤积 溶贫或血小板减少 高氨血症 电解质紊乱 维生素过量与不足 微量元素缺乏 肠粘膜萎缩 感染 血栓
27
静脉营养输注途径与方法
输液原则: 由单到多 由淡到浓 停用PN时应先降低剂量,先停脂肪乳, 后停氨基酸。
28
静脉营养输注途径
中心静脉:保留时间长,对血管无刺激, 可输高浓度液体;技术要求高,损伤性 大,并发症多。 周围静脉:创伤小,并发症少,技术要求 低;维持时间短,输注液体浓度受限制。
24
营养液的配制
临床使用TNA应注意: 室温下TNA在24h内脂肪颗粒不被破坏,但主 张现配现用; 电解质、水溶性维生素、微量元素均为高渗 溶液,不能直接加入脂肪乳中,应先与葡萄 糖、氨基酸混合,最后加入脂肪乳; 氨基酸对脂肪乳剂的稳定性有保护作用,氨 基酸容量不足可引起脂肪乳颗粒裂解;
29
营养液的配制
蛋白质 6%AA 首次0.5-1g/kg.d,每日每kg可增加0.5g, 最大剂量为2.5-3.5g/kg.d 非蛋白热卡与氮比值最好达到150-200: 1(1g氮=6.25g氨基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