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王立建-规范、规程、指南等标准编写要求与方法

合集下载

标准编制说明的编写内容和要求

标准编制说明的编写内容和要求

标准编制说明的编写内容和要求标准编制说明的编写内容和要求标准编制说明通常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要求。

(标准编制说明的起草内容,可根据标准的实际情况对以下要求予以增舍,但标准编制原则和主要技术内容确定依据的说明,尤其是对标准指标确定有重要支撑作用,应予以重点说明)。

1、标准制定背景及任务来源主要阐述标准制定或修订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简要说明标准计划下达部门、年度和计划编号,标准主要起草单位等。

2、主要工作过程主要说明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和协作单位起草标准的工作过程,以及在标准起草过程中所做的主要工作等。

3、标准编制原则和主要技术内容确定的依据主要阐述标准制定或修订过程遵循的基本原则,标准主要内容中技术指标、参数、公式、性能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等提出和确定的论据,包括主要试验或验证数据分析、技术经济论证、预期的经济效果、标准查新报告等。

修订标准时应增加对标准新、旧版本主要技术内容改变的说明。

4、采用国际标准主要说明采用国际标准程度,以及与国际标准水平的对比情况,或与测试的国外样品、样机的有关数据对比情况。

5、与现行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的关系主要说明标准与相应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之间的衔接、协调情况。

6、重大分歧意见的处理经过和依据说明各方面专家对标准主要内容(如参数、指标、试验方法)有哪些重大分歧,以及标准起草单位在修改完善标准过程中,对专家分歧意见的处理情况和处理的主要依据。

7、标准作为强制性或推荐性标准发布的意见主要说明标准作为强制性或推荐性标准发布的建议及原因。

8、贯彻标准的要求和措施建议主要说明贯彻实施标准所需要条件,包括应采取的组织措施、技术措施、过渡办法等。

9、废止现行有关标准的建议主要说明标准发布实施所替代、废止现行有关标准建议及理由。

10、其他应予以说明的事项主要包括标准项目任务完成中有关标准名称变更、对有争议问题、遗留问题处理、尚需探讨的问题和制定或修订配套标准的说明等。

规范标准、规程标准和指南标准的编写规则

规范标准、规程标准和指南标准的编写规则
类标 准 中,还需要规 定相应 的证实方 法 。规范 主要 以规 定 “ 结果 ” 为主 。规 范可 以是 产品规 范 、过 程
识 ,首先应清楚标准的类 别,并 了解其边 界 、定位和
作用 。只有理解标准的概念 和原则 ,才能 掌握标准的
核心技术要素和其他技术要 素的构成和编写 。 标 准按 照 涉 及 的 对象 类 型划 分 ,分 为术 语 标 准 、符号标 准 、试 验方法标 准 、产品标 准 、过 程标
其 以要 求型 条款 为主 ,内容 中一 定要包 含 “ 要


4 6. .
特性 来表 述 ,通 常不使用 其他特性 ( 如 描述特性 、 设计 特性 等 )来表 述 ,以便给技术 发展 留有最 大的 自由度 。在遵守 性能, 效能原则 时 ,需注意确 保要求
中不疏漏 对标准化 对象 的功能产 生重要影 响 的产品 性 能或过 程/ 服务效 能。性 能傲 能原则 是考虑如何针 对特性规定要求 时优先考虑 的原则 。
2 . 3 指 南 标 准 的 特 点
G B / T 2 0 0 0 1《 标准编写 规则 》分别给 出 了起 草各类 标 准 所 遵 循 的原 则 、标 准结 构 、要 素 的 起草 要 求 和 表述规 则等 。本文 以标 准 的要求程度 作为 分类依
据 ,旨在 清晰 明了地展 现规 范标准 、规程标 准与指 南标准 问的 别与联 系。
3 . 1 . 1 目的导 向原 则
荐 良好惯 例或程序的标 准 。
1 . 3 指 南标 准
以适 当的背景 知识 给出某 主题 的一 般性 、原 则
目的导 向原则是标 准 的技术要 素 中拟标准 化 的 特性 或 内容的选取 原则 ,即标 准中拟标 准化 的特性

技术标准文本编写要求

技术标准文本编写要求

技术标准文本编写要求一、技术标准名称技术标准名称的措词应严谨、简练、突出主题,应以“标准”、“规程”、“规范”、“导则”、“作业指导书”结尾。

二、技术标准的一般要素一般技术标准应包含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及定义、标准的具体内容与要求、附录等要素。

其中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及定义为基本要素,其他要素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操作规程,是针对某一具体的机器、设备的操作要求,应包含范围、操作规程、维护保养、注意事项等基本要素。

作业指导书,是针对一项需要一人或多人配合操作多个设备、工具、装置等的作业活动所提出的操作要求,应包含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可选)、作业前的准备、作业过程、作业结束(含作业现场的清理)、注意事项等基本要素。

运行工艺技术标准,是针对一套按工艺流程组合的设备,如门站,应包含范围、工艺流程图、主要技术参数、运行工艺及要求、巡视检查及维护保养、注意事项等基本要素。

三、各要素的具体解释1.一般技术标准:(1)范围:明确规定技术标准所包括的主要方面和适用范围。

应使用“本标准(规程)规定了……”、“本标准(规程)适用于……”表述格式。

(2)规范性引用文件:给出该标准依据或引用的国标、行标、地标以及法律、法规等。

(3)术语及定义:给出理解该标准中使用的某些术语或名词所必要的定义和涵盖内容。

如:本标准采用GB 50028-2006中规定的术语。

计算月是指逐月平均日用气量出现最大值的月份。

(4)标准的具体内容与要求:根据该标准所涉及的全部内容和应达到的要求以及采取的措施和方法等列条显示。

由于标准内容的复杂性和多样化,可不以“标准的具体内容与要求”作为章的标题,而是根据该标准的特点或类别,列出若干章,分别进行叙述。

(5)附录:如果该标准需要列举或引用其他内容较多的资料,可以附录的形式显示。

2.操作规程:(1)范围:明确规定该规程所包括的主要内容和适用的设备、装置的范围。

应使用“本规程规定了……(某设备)的操作程序、技术要求和安全注意事项等”、“本规程适用于……(某设备)的操作”表述格式。

标准编写要求及方法

标准编写要求及方法

三、标准的结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与层次

标准是为了各种活动或其结果提供规则、 导则或规定特性的一种规范性文件。标准 内容的特殊性决定了其结构的独特性,它 与科技图书杂志、文学作品的结构完全不 同,与设计文件、学术论文、技术报告也 有着明显的区别。 标准的结构由按照内容划分的“要素”和 按照层次划分的“层”所构成。
标准草案的结构和编写应按照GB/T 1.1的规定。
一、标准编写的基本概念
4、标准文本示例
1)GB/T 7026-1986 标准化工作导则 信息分类编码的编写规定 2)GB/T 2887-2000 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 3)GB/T 30850.1-2014 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 第1部分:总则
二、标准编写需了解的文件
四、标准中各要素的编写
四、标准中各要素的编写
1)封面 应给出标示标准的信息,包括: a)标准的名称; b)英文译名; c)层次; d)标志; e)编号; f)ICS国际标准分类号; g)中国标准文献分类号; h)备案号(不适用于国家标准); i)发布日期、实施日期; j)发布部门等。
四、标准中各要素的编写
标准编写要求及方法
主要内容
一、标准编写的基本概念 二、标准编写需了解的文件 三、标准的结构与层次 四、标准中各要素的编写 五、信息技术标准编写示例

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 标准的结构和编写》
一、标准编写的基本概念
1、标准
standard 2、标准化 standardization 3、标准草案 draft standard 4、标准文本示例
1、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 2、本行业相关的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

标准的结构和编写

标准的结构和编写

4. 条款表述所用助动词
(1)助动词
应(shall)、不应(shall not) 宜(should)、不宜(should not) 可(may)、不必(need not) 能(can)、不能(cannot)
(2)四种助动词的比较
目次应自动生成:表示一种要求, 只有自动生成目次,才认为符合标准。
点,标准的层次划分和设置采用部分、章、条、段和附录等
形式。
名称
编号示例
部分 章 条 条 段 列项 附录
××××.1 5 5.1
5.1.1 [无编号] 列项符号;字母编号a)、b)和下一层的数字编号1)、 2)
附录A
第二节 标准的层次
一、部分:是一项标准被分别起草、批准发布 的系列文件之一。一项标准的不同部分具有同一 个标准顺序号,它们共同构成了一项标准。
——GB/T 20001.1—2001 标准编写规则 第1部分:术语 (ISO 10241:1992)
——GB/T 20001.2—2001 标准编写规则 第2部分:符号 ——GB/T 20001.3—2001 标准编写规则 第3部分:信息
分类编码 ——GB/T 20001.4—2001 标准编写规则 第4部分:化学
1、 列项的引出
使用一个句子,如:
下列各类仪器不需要开关:
——在正常操作条件下,功耗不超过10 W的仪器; ——在任何故障条件下使用2 min,测得功耗不超
过50W的仪器; ——用于连续运转的仪器。 不带标识的列项
使用一个句子的前半部分,该句子由列 项中的各项来完成,如: 仪器中的振动可能产生于:
利用助动词“应”或“不应”来表达 如“条文的脚注不应包含要求”; 如“汽车的最大时速应大于100km”,表示 必须满足的能力,

标准编写要求

标准编写要求

标准的编写1.标准制修订主要由各有关部门负责起草。

有些部门领导和员工认为,多年来他们一直是这样做的,没有出现什么大问题,要把习惯的做法文件化麻烦,甚至有抵触情绪。

这时有必要进一步提高认识。

制定标准是将重复性活动,反复进行的活动的先进经验和科学管理的方法结合起来,形成标准。

2.管理标准编写的顺序通常可按如下顺序:封面、前言、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职责、管理内容与方法、报告和记录,必要时可增加附录。

3.标准名称应简明,能确切地反映标准的主题,管理标准的名称可以是相关管理活动的主题与“程序”、“控制”、“办法”、“制度”、“标准”等的组合。

工作标准的名称可以是岗位、工种或职务名称加“工作标准”、“作业指导书”字样组成。

4.标准的好差主要体现在标准的规范性技术要素上。

一是标准内容要齐全。

二是要坚持标准的先进性和合理性。

三是要遵循标准编写的三原则要求。

5.准编写的三原则要求:一是目的性原则,要明确写标准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要有针对性。

二是标准的编写应体现性能原则,以确保标准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标准中的要求尽可能用可量化特性所要求的极限值来表述,避免用定性的、抽象的概念来表述。

三是标准编写的可证实性原则。

对标准中的每一项性能或要求,都应有验证方法或检查考核方法,多数是用台账记录、报表或报告的形式来作为标准执行情况的检查依据。

6.标准的编写还应注意以下四点:a)避免重复制定标准。

当标准涉及到相同内容时,后制定的标准规范性引用第一个标准的有关内容;b)各类标准的衔接和联系;c)标准编写后要审查。

产品标准要做到“三稿定标”;d)要保存标准审查、修改记录等档案资料。

7.企业管理标准的的编写,首先要贯彻国家、行业或地方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以及上级文件和制度的有关规定。

也可以根据上级规定,结合企业的实际,制定出要求明确、职责分明、程序清晰、台账记录规范、操作性强的企业标准,指导各项工作的开展。

8.本企业的许多管理规定、管理制度,通过整合提高,按标准的要求,增加可操作、能考核的条款,提升为管理标准。

怎样写标准

怎样写标准
第一讲 第二讲 第三讲 第四讲 第五讲 第六讲 编写标准的基础知识 标准的结构 规范性要素的编写 资料性要素的编写 要素内容的表述 采用国际标准
2
第一讲 编写标准的基础知识
一、基本概念 二、需要掌握的基础性国家标准 三、编写标准的方法和规则
3
一、基本概念
1、标准和标准化 标准 Standard
为了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 序,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由公认机构批 准,共同使用的和重复使用的一种规 范性文件。
6
一、基本概念
标准化是一项活动,这种活动的结果是制定条款, 制定条款的目的是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 所制定的条款的特点是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针 对的对象是现实问题和潜在问题。 标准化活动是人类诸多活动中的一种,它涉及标 准的编写、征求意见、审查发布和使用过程等。 标准化活动的主要作用是:为了预期目地改进产 品、过程或服务的适用性,防止贸易壁垒并促进 技术合作。 标准是标准化活动的主要成果之一。
19
三、标准的编写方法与规则
—协调性:是针对标准之间的 1)贯彻实施现有基础标准; 2)贯彻实施特定技术领域的通用标准。 —适用性:是指标准便于使用的特性 1)标准内容应便于直接使用,可操作性强; 2)标准内容应便于其它文件所引用。 —一致性:保持与国际文件一致并明确一致性程 度。 —规范性:预先设计、遵守制定程序和编写规则。
8
一、基本概念
3、标准的分类
—按照标准适用范围划分 依据制定标准的参与者所涉及的范围, 也就是标准的适用范围,可将标准分为: 国际标准、区域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 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等。
注:企业标准存在的形式可以是标准、规范、规程、守则、 操作卡、作业指导书等。
P225 附录一:ISO确认并公布的国际标准化机构或组织 附录四:行业标准、地方标准情况

标准编写方法

标准编写方法
56
清单中规范性 引用文件的排列顺序
国内标准 国内文件 ISO、IEC标准 ISO、IEC文件 其他国际标准 其他国际文件
57
文件清单的内容
文件的编号 文件的中文名称 与国际标准的一致性程度的标识
58
与国际标准 一致性程度的标识
按照GB/T 20000.2-2001的规定 按照GB/T 20000.2发布前的规定 清单中所列文件没有注日期
标准编写方法 (一)
王美君
1
标准中的时间和日期
GB/T 1.1-2009
标准编号
标准批准日期
标准代号
标准发布日期
标准发布顺序号
标准实施日期
标准发布年号
标准备案时间
标准复审时间
分部分的标准部分的编号
2
标准化管理机构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局)
2001年10月成立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管理的事业单位
50
引用的具体方式
提及自已时使用本文件: 规范性引用文件的引导语 术语和定义的引导语 有关专利内容的说明
51
各级标准的引用原则
国家标准可以引用国家标准、不应 引用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 行业标准可以引用国家标准和行业 标准,不应引用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 地方标准可以引用国家标准、行业 标准、本地区地方标准,不应引用企 业标准 企业标准可以引用国家标准、行业 标准、本地区地方标准,以及本企业
11
规范、规程和指南
✓ 规程中大部分条款是由推荐型条款 组成的,也可以有陈述型的条款,但 规范中必定有由要求型条款组成的要 求。 ✓ 从内容和力度上来看,两者都存在 着差异。
12
规范、规程和指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10567506.2 一种基于对称密码算法的实体鉴别方法及 系统
专利持有人姓名:西安西电捷通无线网络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西安市高新区科技二路68号西安软件园秦风阁A201 联系人:刘长春 电话:029-87607836 请注意除上述专利外,本文件的某些内容仍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
20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规范性技术要素的比较
要素 规范性技术要素
规范
术语的定义 ...... 要求 证实方法 ...... 规范性附录
规范类型
要求 方法
产品规范 过程规范 服务规范
三 规范类标准的编写
标准的要求
规范标准中的要素“要求”应通过直接或引用的方式规定以下内容: ——保证产品/过程/服务适用性的所有特性; ——特性值; ——适宜时,描述证实方法。 当标准化对象为系统时,规范标准中的要素“要求”应通过直接或引用 的方式规定以下内容: ——保证完整的、已安装的系统适用性的所有特性,根据具体情况,还可 包括系统各构成要素(或子系统)的特性; ——特性值; ——适宜时,描述证实方法。 内容根据具体情况,还可包括确立系统的构成要素(或子系统)以及各要素
36
三 规范类标准的编写
逐批检验 • 批量生产或连续生产的产品,进行全数逐批检验,检验中,出现任一项不
合格时,返修后重新进行检验,若再次出现任一项不合格时,该台产品被 判为不合格产品。逐批检验中性能和外观结构检查两项,允许按GB/T 2828.1进行抽样检验,产品标准中应规定抽样方案和拒收后的处理方法。 • 逐批检验由产品制造单位的质量检验部门负责进行。
的特点 • 分类与技术发展有关的,如GB/T 9813、打印机类规范
32
三 规范类标准的编写
2.质量评定程序 设计、生产、流通过程中保证交付合格产品的过程方法 典型的三步法: 示例 检验分类 本部分规定的检验分为: a)定型检验; b)质量一致性检验 各类检验项目和顺序分别按下表的规定。若产品标准中有补充的检验项 目,应将其插入至表的相应位置。
33
三 规范类标准的编写
检验项目
技术要求
检验项目
试验方法 定型检验
外观和结构
4.2
5.2

功能性能
4.1、4.3
5.3

安全
4.4
5.4

电源适应能力
4.5
5.5

噪声
4.6
5.6

电磁兼容性
4.7
5.7

温度下限
4.8.1
5.8.2

温度上限
4.8.1
5.8.3

恒定湿热
4.8.1
5.8.4

振动
规范、规程、指南等标准编写要求与方法 (GB/T 20001.5~7-2017)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 王立建
1

规范、规程和指南的区别

前言和引言

规范类标准的编写

规程类标准的编写

指南类标准的编写
2
标准的结构
标准
按 结构 按 层次 内 容 划分 划 分
按照层次划分层 次
名称 部分
章 条 条 段 列项
适用性
1

规范、规程和指南的区 别

前言和引言

规范类标准的编写

规程类标准的编写

指南类标准的编写
14
二 前言和引言
前言
前言为必备要素,不应包含要求和推荐,也不应包含公式、图 和表
15
二 前言和引言
示例 1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 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8)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广东光阵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电子技术标准 化研究院、北京兆维电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XXX、XXX……。
22
三 规范类标准的编写
标准名称
• 税控收款机 第3部分:税控器规范 • 1000kV变电站监控系统 技术规范 • 再生橡胶 通用规范 • 墙板自攻螺钉 • 信息技术 便携式数字设备用移动电源通用规范
…… 不宜使用:“技术条件” “通用技术条件”等 可使用具体产品名称(不应使用俗称)
23
三 规范类标准的编写
资料性附录 参考文献 索引
名称 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符号和缩略语 要求 …… 规范性附录
LOGO 规范性技术要素的比较
LOGO 某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要素
规范性 技术要素
规范
术语和定义 ...... 要求 证实方法 ...... 规范性附录
规程
指南
术语和定义
...... 程序确立 程序指示 追溯/证实方 法 ...... 规范性附录
试验时的环境要求 •气候环境、电磁环境…… •设备和系统
30
三 规范类标准的编写
其他应注意的事项
• 分类 • 质量评定程序(检验规则) • 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31
三 规范类标准的编写
注意:
• 分类不是必须的 • 分类应根据标准化对象的具体情况以及标准在起草要求时的不同而给
出 • 分类时应充分考虑到该类标准化对象的结构,组成以及某种特性不同
• 周期检验中检验项目的故障判定和计入方法见附录B,除可靠性试验 外,其余项目的故障处理按以下规定进行。检验中出现故障或任一项 通不过时应查明故障原因,提出故障分析报告。经修复后重新进行该项 检验。之后,再顺序做以下各项试验,如再次出现故障或某项通不过, 在查明故障原因,提出故障分析报告,再经修复后,则应重新进行各项周 期检验。在重新进行检验中又出现某一项通不过的情况时,判该产品 通不过周期检验。 经过周期检验中的环境试验的样品,应印有标记,一般不应作为合格
18
二 前言和引言
示例 1
引言 上述专利持有人已向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保证,他们愿意同任何申请人 在合理且无歧视的条款和条件下,就专利授权许可进行上述专利持有人的 声明已在本文件的发布机构备案。相关信息可以通过以下联系方式获得: 专利:201110047589.7 一种射频识别系统中标签存储区访问方法 和标签 专利持有人姓名: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 司 北京中电华大电子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地址:北京市大兴区亦庄经济开发区同济南路8号 联系人:耿力
24描述了对应的证实方法。
LOGO 规范性技术要素的比较
LOGO 某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要素
规范性 技术要素
规范
术语和定义 ...... 要求 证实方法 ...... 规范性附录
规程
指南
术语和定义
...... 程序确立 程序指示 追溯/证实方 法 ...... 规范性附录
术语和定义 总则
...... 需考虑的因素 ...... 规范性附录
16
二 前言和引言
引言
引言为可选要素。如果需要,则给出标准技术内容的特殊 信息或说明,以及编制该标准的原因,引言不应包含要求。
如果易识别出标准设计专利,则在引言中给出相关信息。
提示: 如果等同采用的国际标准有引言,应注意某些内容并不适
用与国家标准。 17
二 前言和引言
示例 1
引言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提请注意,声明符合本文件时,可能涉及5.2.7与 数据编码相关、5.2.8与前导码相关、5.3.3.2.2与FM0前导码相关、 5.3.3.3.3与米勒编码前导码相关、5.3.4与反向链路速率相关、5.5,6.2.4.3 与加密通信时间(TSEC)定义及使用规则相关、6.1与防碰撞机制相关、 6.2.5与用户区相关、6.5.2与访问相关、6.5.5与分裂命令相关、6.5.6与 分散命令相关、6.5.22与访问命令相关、6.6与安全鉴别协议相关、6.7与 安全通信协议相关、附录A与盘点结束条件相关的专利的使用。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对于上述专利的真实性、有效性和范围无任何立 场。
术语和定义 总则
...... 需考虑的因素 ...... 规范性附录
指示型条款
表达需要履行的行动的条款
条款的表现形式
条文 图 表 注和脚注 示例
技术要素三原则
目 的 性 原 则










目的性原则
标准中规范性技术要素的确定 取决于编制标准的目的
最重要的目的是: 保证有关产品、过程或服务的
5.8.9



可靠性
4.9
5.9


#
有毒有害物质的限量
4.10
5.10


#
能耗
4.11
5.11



#
散热
4.12
5.12


#
电池
4.13
5.13


#
液晶屏显示
4.15
5.14


#
注:“○”表示应进行的检验项目,“—”表示不检验的项目,“#”表示可选检验的项 目。
在逐批检验和周期检验中,安全检验仅作接地连续性、接触电流和抗电强度三项。
19 电话:010-67831836
二 前言和引言
示例 1
专利:201010622310.9 一种用于超高频无源电子标签加密认证的 功耗处理方法
专利持有人姓名:北京中电华大电子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地址:朝阳区利泽中二路2号望京科技创业园A座五层 专利:201010556498.1 一种资源受限网络的实体鉴别方法及系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