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上海高考优秀作文点评
上海高考作文名师点评

2011上海高考作文名师点评:考察考生人文关怀2011年06月07日13:51来源:新闻晚报字号:T|T1人参与1条评论打印转发2011年上海高考作文题:犹太王大卫在戒指上刻有一句铭文:“一切都会过去。
”契诃夫小说中的一个人物在戒指上也刻有一句铭文:“一切都不会过去。
”这两句寓有深意的铭文,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考察出考生的人文关怀复旦附中语文特级教师黄玉峰表示,这个作文题非常大气,可以考察出考生的人文关怀。
如果考生只关怀自己的分数,不关心身边的社会,这篇作文就很难写出高度、境界。
写作时,考生可以从读书、做人的角度来谈自己。
“什么可以过去?”、“什么不可以过去?”这是一种心态。
学生在成长的经历中,肯定会涉及到成功、失败,这些都是暂时的,也都会过去。
但是,人在成长的过程中,也会有些东西不会过去的,如果你做过什么不光彩的事情,做过什么对不起人的事情,会永远留在自己的记忆中。
人在社会上坐一些公益事业、贡献,看上去会吃亏,用长远的眼光看,这些都不会吃亏。
每个人都要对自己负责,也要对历史负责。
考生还可以从世界、国家的发展来谈社会现象,对当前的社会现象发表自己的看法。
当今社会,少数人为牟取更多利益、为了眼前的利益,会做出令人痛心的事情,坑蒙拐骗,做出对老百姓不负责的事情。
其实,老百姓心中有一个碑牌,对这些事情都会有自己的评价,这些历史永远不会过去的。
从这个角度来说,哪些东西是暂时的?哪些东西是永恒的?对考生来说,需要有正确的看法、正确的立场。
(记者:杨玉红)可以写“青春”,可以写“灾难”“这道题很有新意,是历年来我最欣赏的上海高考作文题!”原七宝中学特级教师毛荣富对今年的作文题大加赞赏,他认为,好的作文题应该具有哲学味和诗意,并能分出学生的层次,今年这道题就能充分体现这一点。
在此之前,他最喜欢的上海高考作文题是“我想握住你的手”,不过今年的题目蕴藏的含义更深。
在毛老师看来,这道题既有哲学元素,又有诗意,考生最好辩证地写,两方面都要涉及到,世上万物总是对立的,总有两重性,因此既会过去,也不会过去,而这个事物,可以是“青春”,也可以是“灾难”。
2011上海高考满分作文

2011上海高考满分作文高考网小编为大家提供高考《2011上海高考满分作文》,更多内容欢迎访问高考满分作文频道。
那辉煌的盛唐早已过去,但诗歌仍千百年来在人们心间流淌;古希腊的城邦早已覆亡,而那自由民主的星火却依旧蔓延,在更深广的土地上,燃烧了几千年。
犹太王大卫在戒指上刻有一句铭文“一切都会过去”。
是的,没有什么可以永存,最宏伟的大厦最终也不过化作历史风尘中的一把碎土,但我们创造过的思想与美,却在它们的载体与躯壳湮灭后,化作历史风沙中的一抹余香,缠绕亘古,永不逝去。
当年左光斗被魏忠贤杀害后,他的喉骨被命令磨成粉,随(后)魏忠贤一饮而下。
连喉骨也彻底地碎了,魏忠贤才彻底放心了,如此,你还如何再上书、进言?他却不知,自己饮下的,是一生的恐惧。
那东林党人的傲骨不灭,他们的灵魂成为奸恶之人永远的噩梦,也幻化成为历史一曲永恒悲壮的绝响。
是的,一切都不会过去。
形式的过去预言着内涵的永存。
而今,在这个身边风景迅速变化的时代里,你是否曾闻到,那风中的余香?古龙曾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而有生活的地方,有人生活的地方就有传承与遗留。
有那么多人感慨的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丧失,于是他们迫切地想重建,想发扬光大。
如此并没有错,只是有许多的文化,它随着历史的云烟,早已很难在当今世界坐上一把辉煌的交椅。
它们的位置,应当成为风中的淡淡香气,人们精神家园的盆景,在无声中滋养与温润我们的感情。
那些遗忘是必然的啊,传统的审美,或是略带迷信色彩的习俗,它们其实从未在(我们)身边消散,只是硬性地想换回轰轰烈烈的纪念形式,我们才反会感(觉)[到],它们逝去的姿态。
并且一切都能,都值得成为那风中的余香。
逝与留的辩证正是自然与历史最智慧的斟酌。
当表面随着风沙渐渐融化,那内核也正缓缓显露它的精华。
时光逝留的沙漏,更能让我们看清一样事物它真正的价值。
大西北的敦煌,曾经的飞天完整而清晰,但对画上它的人,它只是壁画;如今的它虽干涸百孔,却更能承担历史的厚重,真正的杰作,必是经过历史风霜的淘洗,然后逝去了一些,却更余留了真和美。
2011年上海语文高考作文

语文高考作文篇1:挫折的快乐我很喜欢下围棋,每次和同学对弈的时候,我总是胜多败少。
老师也常常表扬我,我心里美滋滋的,觉得自己很棒。
今天,班里来了位新同学。
老师让我们俩先下一局,开始下棋时,我很认真,我们也不相上下,后来,我下错了一步,虽然我尽力补救,可是为时已晚,我输了。
下课了,妈妈看到我满脸不开心,问我怎么回事。
我低着头说:“我输棋了,新同学比我厉害。
”妈妈语重心长地说:“赢了就开心,输了就难过吗?学习不是一帆风顺的,摔倒了可以爬起来,输了也可以再努力呀!一点点小小的挫折就退缩了吗?”我懂了,有一种快乐叫挫折。
篇2:最美丽的相遇从小学开始,我的体育就不太好,我厌恶那些体育活动,所以每当学校举办运动会,不论朋友如何劝说我去尝试参加比赛,我也只是婉言谢绝。
就这样,过了六年,我到了初一仍然没有改变,但是,一次偶然的机会让我和足球从此结下了缘分。
我永远都忘不了初二上学期刚开学时的一天。
那天,是学校选修课报名的日子,我和母亲坐在电脑前看着学校排的五花八门的课程,我本来想报个轻松一点的,比如英语影视赏析可以看电影,谁知道手不够快,没有报上,再看看其他课,发现我稍微有点兴趣的人数都满了。
这时我有些泄气了,“算了算了,妈你帮我随便选一个吧。
”结果呢,母亲,就故意给我报了女子足球……“什么?你竟然让我一个女生踢足球!”我的眼里写满“不可能”,绝望地叫道。
“你体育不好,给我好好练去!”母亲直接就这么来了一句,然后忙自己的事去了。
上选修课的日子还是到来了,我内心自然是抗拒的。
但我还是接受了这个事实,既然躲不过,还是正面应对吧!上课了,老师考虑到我们大家都没有学过,每种动作都教得很细致。
我便尝试着按老师说的去练,但毕竟体育不好,动作显得有点笨拙。
我有点想放弃,但转念一想,既然我体育不好,倒不如像母亲说的那样借此机会练练。
于是,我还是坚持了下来,上完了这节课。
平生与足球第一次相遇,虽说挺累的',但没有我想象的那么可怕。
2011年高考优秀作文展评(上海卷)

2011年高考优秀作文展评(上海卷)
唐惠忠
【期刊名称】《中学语文(中旬·读写新空间)》
【年(卷),期】2011(000)011
【摘要】停驻韶华rn席慕容曾经说:“在我们的生命开始之前,世界早已存在;当我们的生命消逝之后,世界会一如既往。
但我们的努力也已留下印痕……”【总页数】9页(P21-29)
【作者】唐惠忠
【作者单位】江苏省太仓高级中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3.34
【相关文献】
1.2014年高考优秀作文展评(上海卷) [J], 唐惠忠
2.2013年高考优秀作文展评(上海卷) [J], 唐惠忠
3.2012年高考优秀作文展评(上海卷) [J], 唐惠忠
4.2009年高考优秀作文展评(上海卷) [J], 林逾静
5.2010年高考优秀作文展评(上海卷) [J], 曹保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高考作文之2011上海高考语文作文范文

2011上海高考语文作文范文【篇一:2011年上海语文高考作文题目以及优秀作文】 2011年上海高考作文题目以及优秀作文2011上海高考犹太王大卫在戒指上刻有一句铭文:“一切都会过去。
”契诃夫小说中的一个人物在戒指上也刻有一句铭文:“一切都不会过去。
”这两句寓有深意的铭文,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优秀作文1,风中的余香(得分:68分)那辉煌的盛唐早已过去,但诗歌仍千百年来在人们心间流淌;古希腊的城邦早已覆亡,而那自由民主的星火却依旧蔓延,在更深广的土地上,燃烧了几千年。
犹太王大卫在戒指上刻有一句铭文“一切都会过去”。
是的,没有什么可以永存,最宏伟的大厦最终也不过化作历史风尘中的一把碎土,但我们创造过的思想与美,却在它们的载体与躯壳湮灭后,化作历史风沙中的一抹余香,缠绕亘古,永不逝去。
当年左光斗被魏忠贤杀害后,他的喉骨被命令磨成粉,随(后)魏忠贤一饮而下。
连喉骨也彻底地碎了,魏忠贤才彻底放心了,如此,你还如何再上书、进言?他却不知,自己饮下的,是一生的恐惧。
那东林党人的傲骨不灭,他们的灵魂成为奸恶之人永远的噩梦,也幻化成为历史一曲永恒悲壮的绝响。
是的,一切都不会过去。
形式的过去预言着内涵的永存。
而今,在这个身边风景迅速变化的时代里,你是否曾闻到,那风中的余香?古龙曾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而有生活的地方,有人生活的地方就有传承与遗留。
有那么多人感慨的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丧失,于是他们迫切地想重建,想发扬光大。
如此并没有错,只是有许多的文化,它随着历史的云烟,早已很难在当今世界坐上一把辉煌的交椅。
它们的位置,应当成为风中的淡淡香气,人们精神家园的盆景,在无声中滋养与温润我们的感情。
那些遗忘是必然的啊,传统的审美,或是略带迷信色彩的习俗,它们其实从未在(我们)身边消散,只是硬性地想换回轰轰烈烈的纪念形式,我们才反会感(觉)[到],它们逝去的姿态。
并且一切都能,都值得成为那风中的余香。
2011年上海高考作文解析及优秀作文(3篇)

2011年上海高考作文解析及优秀作文【原题再现】1、犹太王大卫在戒指上刻有一句铭文:一切都会过去。
2、契柯夫小说中的一个人物在戒指上也有一句铭文:一切都不会过去。
这两句寓有深意的铭文,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1)不少于800字,(2)不要写成诗歌,(3)不得透露相关个人信息。
【名师点评】1考察出考生的人文关怀复旦附中语文特级教师黄玉峰表示,这个作文题非常大气,可以考察出考生的人文关怀。
如果考生只关怀自己的分数,不关心身边的社会,这篇作文就很难写出高度、境界。
写作时,考生可以从读书、做人的角度来谈自己。
“什么可以过去?”、“什么不可以过去?”这是一种心态。
学生在成长的经历中,肯定会涉及到成功、失败,这些都是暂时的,也都会过去。
但是,人在成长的过程中,也会有些东西不会过去的,如果你做过什么不光彩的事情,做过什么对不起人的事情,会永远留在自己的记忆中。
人在社会上坐一些公益事业、贡献,看上去会吃亏,用长远的眼光看,这些都不会吃亏。
每个人都要对自己负责,也要对历史负责。
考生还可以从世界、国家的发展来谈社会现象,对当前的社会现象发表自己的看法。
当今社会,少数人为牟取更多利益、为了眼前的利益,会做出令人痛心的事情,坑蒙拐骗,做出对老百姓不负责的事情。
其实,老百姓心中有一个碑牌,对这些事情都会有自己的评价,这些历史永远不会过去的。
从这个角度来说,哪些东西是暂时的?哪些东西是永恒的?对考生来说,需要有正确的看法、正确的立场。
可以写“青春”,可以写“灾难”“这道题很有新意,是历年来我最欣赏的上海高考作文题!”原七宝中学特级教师毛荣富对今年的作文题大加赞赏,他认为,好的作文题应该具有哲学味和诗意,并能分出学生的层次,今年这道题就能充分体现这一点。
在此之前,他最喜欢的上海高考作文题是“我想握住你的手”,不过今年的题目蕴藏的含义更深。
在毛老师看来,这道题既有哲学元素,又有诗意,考生最好辩证地写,两方面都要涉及到,世上万物总是对立的,总有两重性,因此既会过去,也不会过去,而这个事物,可以是“青春”,也可以是“灾难”。
名师点评2011上海等地高考作文参考

名师点评2011上海等地高考作文参考导读:本文名师点评2011上海等地高考作文参考,仅供参考,如果能帮助到您,欢迎点评和分享。
王立群教授在接受采访时,总结了今年高考作文的三大特点:一、命题作文的数量明显增加,体现一个趋势变化;二、一些省份的命题作文的题目存在太大、太冷、太悬乎的问题;三、好的作文题目都是让考生有话可说,积极向上的。
命题作文的数量今年明显增加以往高考材料作文比较多,另外还有看图作文,而今年命题作文所占比例大,看图作文没有出现,有些省把材料作文跟命题作文放到了一块,所以表现出的一个趋势就是:命题作文回来了。
王立群说:“我觉得命题作文还是给一个题目,让大家来写,比较好比较。
话题作文的话,你给一段材料,学生的话题五花八门,他可能是在话题上就错了,然后写的就文不对题了。
命题作文把题目给了,大家写好、写坏就很容易比较出来。
老师在判卷的时候,同一个题目的判卷比较容易判优劣。
”三类不好写的作文:陕西太空,湖北太冷,辽宁悬乎王立群教授认为今年高考有三类作文题是不好写的:第一类是出的比较大、比较空的,像陕西的“中国的发展”,太宽泛。
第二类不好写的像湖北卷的“旧书”,太“冷”。
什么叫旧书啊?得有一个定义啊,十年前的书叫旧书,二十年前的,上一个世纪的,可能都叫旧书。
什么叫新书啊,出版一年之内的,出版两年之内的,出版半年之内的,这总是有新书跟旧书对比的。
这个题目,我觉得对学生来说,这篇作文题目特别冷。
先得界定什么叫旧书,然后再谈旧书和自己的关系,你写这个东西和自己有什么关系,这些的话我觉得不太好写的。
第三类不好写的,就是讲得比较悬乎的,像辽宁涉及到苹果的那段材料,就是太深奥,太悬乎,不容易把握什么意思。
你拿着这个假苹果给人看,一个说没闻到,一个说感冒了拒绝回答了,一个是摸了摸才回答。
考生中间很难把握意思的卷子,你让学生去写的话确实不好写。
包括广东的“回到原点”,原点是道路的起点,是源头,是中心,是根本,这个东西显得比较悬乎,不好写。
上海2011年高考作文题目

上海2011年高考作文题目【篇一:2011年上海卷高考作文题】2011年上海卷高考作文题:1、犹太王大卫在戒指上刻有一句铭文:一切都会过去。
2、契柯夫小说中的一个人物在戒指上也有一句铭文:一切都不会过去。
这两句寓有深意的铭文,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1)不少于800字,(2)不要写成诗歌,(3)不得透露相关个人信息解析:写作时,考生可以从读书、做人的角度来谈自己。
“什么可以过去?”、“什么不可以过去?”这是一种心态。
学生在成长的经历中,肯定会涉及到成功、失败,这些都是暂时的,也都会过去。
但是,人在成长的过程中,也会有些东西不会过去的,如果你做过什么不光彩的事情,做过什么对不起人的事情,会永远留在自己的记忆中。
人在社会上坐一些公益事业、贡献,看上去会吃亏,用长远的眼光看,这些都不会吃亏。
每个人都要对自己负责,也要对历史负责。
考生还可以从世界、国家的发展来谈社会现象,对当前的社会现象发表自己的看法。
当今社会,少数人为牟取更多利益、为了眼前的利益,会做出令人痛心的事情,坑蒙拐骗,做出对老百姓不负责的事情。
其实,老百姓心中有一个碑牌,对这些事情都会有自己的评价,这些历史永远不会过去的。
从这个角度来说,哪些东西是暂时的?哪些东西是永恒的?对考生来说,需要有正确的看法、正确的立场。
点评:范文先用辉煌的盛唐早已过去,古希腊的城邦早已覆亡的事实,说明“一切都会过去”,又用“思想与美”化作一抹余香,永不逝去的议论证明“一切都不会过去”,然后提出“形式的过去预言着内涵的永存”的观点。
这个观点非常准确地理解了文题的意旨,具有很强的思辨性。
文章的文笔非常优美,“风中的余香”的比喻使文章具有诗歌的韵味。
作者在娓娓的论述中融入了自己对社会人生的思考,辩证地阐述了逝与留正是自然与历史最智慧的斟酌的道理。
【优秀范文】风中的余香(得分:68分)那辉煌的盛唐早已过去,但诗歌仍千百年来在人们心间流淌;古希腊的城邦早已覆亡,而那自由民主的星火却依旧蔓延,在更深广的土地上,燃烧了几千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年上海高考优秀作文点评
写作佳苑
2011-07-28 0602
2011年上海高考优秀作文点评
汲安庆苏宁峰
【真题回放】
1.犹太王大卫在戒指上刻有一句铭文一切都会过去。
2.契诃夫小说中的一个人物在戒指上也有一句铭文一切都不会过去。
这两句寓有深意的铭文,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
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1)不少于800字,(2)不要写成诗歌,(3)不得透露相关个人信息。
作文的材料出自王元化写于1987年的一篇文章《“一切都不会白白过去”》(收于《思辨录》)
【优秀作文】
1、理性的声音永远不会沉默
德国总理默克尔最近显然未能躲过一场风波由于她在得知本·拉登被击毙后当众表示“十分”高兴,而惨遭德国知识界的集体质疑。
尽管她已多次道歉以希望这场风波快点过去,但这似乎依旧难平众怒,甚至还有法官准备为此起诉她。
作为德国基督教民主党领袖的默克尔理应知道根据基督教教义,任何生命都是等价的,都应该被尊重,哪怕是罪犯。
正因为犯了这样一个看似微小的常识错误,即使她是权威的领袖,在涉及德国知识分子的底线问题时,她也最终无法过去。
依旧是在德国,依旧与默克尔有关。
前不久,德国前国防部长的博士论文涉嫌抄袭一事引起德国国内一片哗然,为了保护这位将大有作为的政治新星,默克尔以“我们需要的是政治家而非学术研究人员”为之辩解,但是德国两万名教
授联名上书反对,直截地表达了德国知识分子的态度。
因为他们担心这将会成为日后学术不端的借口,他们又一次没有给默克尔面子,再一次让她“一切都会过去”的计划继续泡汤。
我感动于这样一群理性声音的存在,也欣然于确实因为这些知识分子对于任何权威都能以这种“一切都不能过去”的态度才最终成就了德国学术圈严谨的优良传统。
然而,如此理性的声音又何曾仅仅嘹亮于德国?它又何曾沉默于经历过五千年光辉、五千年昏暗的华夏大地?
尽管受到当时政治的压力,梁思成“拆掉北京的一座墙就等于扒掉我的一层皮”掷地有声,时至今日仍在我们耳边余音缭绕。
当我们面对现在的北京已与其他城市毫无区别,当我们眼睁睁地看到古老的北京城只活在文字上、照片里、记忆中的时候,我们终究不禁感叹先生的先见之明,敬佩先生不顾一切的理性呐喊。
也许政治的压迫一度埋没了先生的呼喊而让一切都过去了,但是历史的拷问却永远不会让错误过去。
回望历史,多少统治者以权威的姿态、以“一切都会过去”企图将真理掩埋的时候,又是多少知识分子毅然决然地站出来,以一句“一切都不会过去”来回答而绝对不容置疑。
“一切都不会过去”,这是理性的声音,永远不会沉默;“一切都不会过去”,这是知识分子的呐喊,永远不会沉默!
作为一名社会的准知识分子,当我们面对祖国日新月异变化发展的同时,倘若我们对于社会的阴暗面置之不理而臣服于表面的和谐,不勇于揭开那些隐藏在这表面和谐底下更多不和谐的元素,这又何尝不啻为一种真正的悲哀呢?
真心希望有识之士在听到“一切都会过去”时,都能异口同声地以一句“一切都不会过去”来捍卫真理,以坚守住最后的底线。
因为这是我们的责任,而我们必须坚守的是——社会的良心。
【点评】本文引证的材料十分鲜活德国知识界集体谴责默克尔得知本·拉登被击毙后当众表示“十分”高兴,为德国前国防部长的博士论文涉嫌抄袭一事歪理辩护,梁思成不顾政治高压,坚决反对拆除北京古城墙,没有一件材料是炒课本的冷饭。
更为可贵的是,将三种材料与“一切都不会过去”这一历史的“理性声音”联系起来,并上升到知识分子对抗荒谬现实的勇气、责任和良心,堪称卓尔不群之论。
没有对历史、现实的敏感,没有放眼世界、人类的自觉,没有独立思索、判断的磨练,无法达到这一境界。
然而,并不满足眼光向外看,他而开始检视自我,以及同辈——准知识分子,坚定地认为不能对社会的阴暗面置之不理而臣服于表面的和谐,要“勇于揭开那些隐藏在这表面和谐底下更多不和谐的元素”,这就真诚而自然地接续了传统知识分子的敢于面对现实的传统。
不知道博览的是化用了法国哲学家朱利安·班达的思想“知识分子是一群才智出众,道德高超的哲学家——国王,他们构成了社会的良心。
”还是凭着不羁的才情、追求真理的勇气,实现了一次蔚为壮观的精神对接,但不管怎样,这种虎虎有生气的论述已经超越了常规的辞章之文,进入了学问之文的境地,并直逼“道之文”,小小年纪,竟有如此深刻的思辨力,由不得人不惊叹。
2、风中的余香
那辉煌的盛唐早已过去,但诗歌仍千百年来在人们心间流淌;古希腊的城邦早已覆亡,而那自由民主的星火却依旧蔓延,在更深广的土地上,燃烧了几千年。
犹太王大卫在戒指上刻有一句铭文“一切都会过去”。
是的,没有什么可以永存,最宏伟的大厦最终也不过化作历史风尘中的一把碎土,但我们创造过的思想与美,却在它们的载体与躯壳湮灭后,化作历史风沙中的一抹余香,缠绕亘古,永不逝去。
当年左光斗被魏忠贤杀害后,他的喉骨被命令磨成粉,随后魏忠贤一饮而下。
连喉骨也彻底地碎了,魏忠贤才彻底放心了,如此,你还如何再上书、进言?他却不知,自己饮下的,是一生的恐惧。
那东林党人的傲骨不灭,他们的灵魂成为奸恶之人永远的噩梦,也幻化成为历史一曲永恒悲壮的绝响。
是的,一切都不会过去。
形式的过去预言着内涵的永存。
而今,在这个身边风景迅速变化的时代里,你是否曾闻到,那风中的余香?
古龙曾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而有生活的地方,有人生活的地方就有传承与遗留。
有那么多人感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丧失,于是他们迫切地想重建,想发扬光大。
如此并没有错,只是有许多的文化,它随着历史的云烟,早已很难在当今世界坐上一把辉煌的交椅。
它们的位置,应当成为风中的淡淡香气,人们精神家园的盆景,在无声中滋养与温润我们的感情。
那些遗忘是必然的啊,传统的审美,或是略带迷信色彩的习俗,它们其实从未在我们身边消散,只是硬性地想换回轰轰烈烈的纪念形式,我们才反会感觉到,它们逝去的姿态。
并且一切都能,都值得成为那风中的余香。
逝与留的辩证正是自然与历史最智慧的斟酌。
当表面随着风沙渐渐融化,那内核也正缓缓显露它的精华。
时光逝留的沙漏,更能让我们看清一样事物它真正的价值。
大西北的敦煌,曾经
的飞天完整而清晰,但对画上它的人,它只是壁画;如今的它虽干涸百孔,却更能承担历史的厚重,真正的杰作,必是经过历史风霜的淘洗,然后逝去了一些,却更余留了真和美。
我们这个时代,是否想让后世回望的时候能找寻到如此一些不灭的精魂?那就让文学的泡沫,让市场的包装淡去些吧,它们,只会在风中逸散。
一直难忘的一次画展,是新兴的画家自办的。
朋友看到一幅画问我,那究竟是传统画风,还是后现代的?我看着那幅画,很温暖。
那一刻,我仿佛闻到了风中的余香。
【点评】本文表达的思想,有不少地方是比较偏激而含混的。
比如对抢救非物质文化遗产,竟然觉得这样“硬性地想换回轰轰烈烈的纪念形式”,反而会让人感觉到非物质文化遗产“逝去的姿态”,主张任其自然,因为“逝与留的辩证正是自然与历史最智慧的斟酌”,颇有佛家随缘自适的味道。
在眼中,非物质文化遗产“应当成为风中的淡淡香气,人们精神家园的盆景,在无声中滋养与温润我们的感情”,可是他忽略了一个事实“淡淡香气”“精神盆景”正是建立在物质性存留的基础之上的,如文字、图片、音乐、雕塑……无此,香气再浓也会散逸,盆景再温润,也会凋枯。
再如“形式的过去预言着内涵的永存”,这对盛唐去而诗歌存、古希腊城邦毁而自由民主存,左光斗身体亡而傲骨存是成立的,但是对敦煌飞天并不合适,因为这二者恰恰是并存的,甚至可以说是因为有了飞天的线条、明暗、姿态、动作这些形式因素,才保存了敦煌壁画艺术的内涵,使我们得以较为顺利地一窥彼时艺术家们的创作风格和审美情趣。
文章的结尾谈到某画家的传统画风令他温暖,似乎闻到了“风中的余香”,却无形中贬低了“后现代画风”,要知道后现代绘画艺术中依然有“不灭的精魂”啊,这已经由历史“斟酌”而出了呀!
好在以“风中的余香”这一意象统摄,并旗帜鲜明地将之定格为人们“创造过的思想与美”,盛唐诗歌是美,古希腊的自由、民主是美,左光斗不屈的人格是美,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精魂是美,甚至不忘针砭一下追求泡沫、包装,却精魂沦丧的文学现实。
于是,我们蓦然发现原来是借“风中的余香”这一美丽的比喻,盛情讴歌人类文化中有价值的精神元素,只是文胜于质,反而使想表达的思想没有强劲、有力地绚丽绽放。
得68分,偏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