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名师教案讲课教案

合集下载

第14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14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榜样的力量——《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略读的方法,能够梳理文章内容,概括有关叶圣陶先生的主要事件。

2.采用圈点批注的形式,赏析精彩语段,体会叶圣陶先生高尚的品质。

3.抓住文章议论、抒情语句,学会以小见大、叙议结合等写作手法,感受作者对叶圣陶的深情。

【教学重点】1.通过略读的方法,能够梳理文章内容,概括有关叶圣陶先生的主要事件。

2.采用圈点批注的形式,赏析精彩语段,体会叶圣陶先生高尚的品质。

【教学难点】3.抓住文章议论、抒情语句,学会以小见大、叙议结合等写作手法,感受作者对叶圣陶的深情。

【教学资源】PPT、多媒体【教学方法】诵读法、演读法、讨论法、小组合作法等【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榜样,指的是值得学习、效法的好人好事。

每个人心中都有榜样,榜样的力量照亮我们前进的方向,带我们驶向胜利的彼岸。

随着短视频的崛起,网友们常用短视频的方式介绍自己的榜样,传递榜样的力量。

对于学者张中行而言,叶圣陶先生便是他的榜样。

他也想通过发布短视频的方式,向广大网友介绍他的榜样,传递榜样的力量。

请大家帮助他完成发布短视频的任务。

布置拍摄短视频任务:任务一:初识叶老——为何要选择叶圣陶作为榜样?任务二:走近叶老——要拍摄有关叶圣陶哪些内容?任务三:感悟深情——如何为他写一篇短视频文案?设计意图:引入拍摄短视频的任务情景,吸引学生的兴趣。

布置的三个任务与拍摄短视频有关,实则是让学生完成本堂课的学习目标,即梳理文章主要内容,概括关于叶圣陶先生的事件;细读精辟的语段,体会叶圣陶先生的高尚品质;体会并学习文章中以小见大、叙议结合、多用短句等写作手法。

二、预习检测1.标注读音草率(shuài) 生疏(shū) 商酌 (zhuó) 恳切 (kěn) 譬如(pì)朦胧( ménɡ) 累赘(zhuì) 拖沓 (tà) 妥帖(tuǒ tiē)诲人不倦 (huì) 鞠躬尽瘁 (jū gōng cuì) 颠沛流离(diān pèi)2.解释词语的含义(1)修润:修改润色。

公开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学设计(最终五篇)

公开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学设计(最终五篇)

公开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学设计(最终五篇)第一篇:公开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学设计通过公开课展现了叶圣陶先生“严格律己,宽厚待人”与“事必躬亲,治学严谨”的美德。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公开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学设计,仅供参考。

公开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学设计篇1: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能够说出文章所呈现的详写和略写的内容,并能说出各部分体现了叶圣陶先生怎样的美德。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分析文中关键信息的内涵,深化理解叶圣陶先生的美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文章的学习,学生能够强化对人物性格的观察能力,能够树立起“事必躬亲”和“宽人严己”的社交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能够说出文章所呈现的详写和略写的内容,并能说出各部分体现了叶圣陶先生怎样的美德。

【教学难点】通过文章的学习,学生能够强化对人物性格的观察能力,能够树立起“事必躬亲”和“宽人严己”的社交态度。

三、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任务引导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用多媒体展示《稻草人》的连环画图片,请同学来讲述故事。

老师提问:“大家都对这个故事很熟悉,那么谁还记得这个故事的作者是谁?”经过提问得出结论:“叶圣陶”。

然后教师接用多媒体展示叶圣陶生平“叶圣陶,原名叶绍钧,字圣陶。

现代作家、教育家、出版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然后,老师接着问:“为什么叶圣陶先生被称为‘优秀的语言艺术家’?”学生们可能不知道,老师接着解释“因为他热切地主张规范现代汉语,并为此做出很大的贡献,这是因为有他,我们现在才可以简洁易懂地交流。

那今天我们就来听听他的故事。

”并由此导入本课:叙事性散文《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公开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学设计篇2:一、教学目标:1.积累生字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叙写叶圣陶先生的具体事例。

2.结合具体事例品析文中所展现的先生的优秀品质(人物形象)3.学习以生活中小事来展现人物精神面貌的写作手法。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03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01
叶圣陶先生的品德和价值观
引导学生理解叶圣陶先生作为一位杰出的文学家和教育家所具备的品德
和价值观,以及这些品德和价值观对今天学生的启示和影响。
02
文章的结构和语言特点
帮助学生掌握文章的结构和语言特点,理解文章如何通过具体的细节描
写来展现人物形象和思想内涵。
03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
学习叶圣陶先生的品质和为人处 世的态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
价值观。
了解叶圣陶先生在文学史上的地 位和影响,培养对文学经典的敬
畏之心。
02
教学内容与步骤
导入新课
总结词:激发兴趣
详细描述:通过展示叶圣陶先生的生平事迹和作品,引起学生对叶圣陶先生的兴 趣,激发学生对新课的求知欲。
课文解读
总结词:深入理解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利用PPT课件展示叶圣陶先生的 生平、作品和传记文学的相关 知识,使教学更加生动形象。
网络资源
引导学生利用网络查找更多关 于叶圣陶先生的资料,拓宽他 们的视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
小组合作学习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 彼此对叶圣陶先生和传记文学 的看法,促进他们的交流与合 作。
进行批判性思考。
情感态度
学生对课文的情感态度 如何,是否能够理解作
者的情感和观点。
教师反思
01
02
03
04
教学目标实现情况
反思教学目标是否明确,是否 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教学方法的有效性
评估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有 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是 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氛围的营造
反思课堂氛围是否和谐、积极 ,学生是否感到舒适和安全。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案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案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案一、教案内容1. 课程名称:叶圣陶先生二三事2. 课时:1课时3. 教学目标:a. 了解叶圣陶先生的生平和贡献;b. 理解叶圣陶先生对中国教育事业的影响;c. 激发学生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意识;d. 培养学生对优秀人物的崇敬和尊重;e. 提升学生的历史素养与思辨能力。

4. 教学重难点:a. 教学重点:叶圣陶先生的生平和贡献;b. 教学难点:如何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与思辨能力。

5. 教学准备:a. 多媒体设备和课件;b. 叶圣陶先生的相关资料;c. 学生个人笔记本或纸张。

二、教学过程1. 集体备课阶段a. 教师准备多媒体设备和课件;b. 教师查找叶圣陶先生的相关资料;c. 教师整理课堂教学内容。

2. 教学引入阶段(5分钟)a. 教师播放一段叶圣陶先生的视频或展示叶圣陶先生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b. 教师提问学生对叶圣陶先生有什么了解,学生逐个回答。

3. 正文教学阶段(30分钟)a. 教师简要介绍叶圣陶先生的生平和贡献,使用多媒体设备展示相关图片和资料;b.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叶圣陶先生对中国教育事业的贡献和影响;c. 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d.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展示和讨论,并指导学生进行总结归纳。

4. 课堂练习阶段(15分钟)a. 教师布置相关问题的书面练习,供学生在课后完成;b.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并将答案写在个人笔记本或纸张上。

5. 教学总结阶段(5分钟)a. 教师提问学生叶圣陶先生的生平和贡献,并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b. 教师向学生传达对叶圣陶先生的崇敬和尊重,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三、教学延伸1. 学生可通过阅读叶圣陶先生的相关著作,进一步了解其思想和教育理念;2. 学生可以小组形式进行研究项目,调查叶圣陶先生对教育领域的影响,并进行成果展示;3. 学生可参观相关博物馆或纪念馆,深入了解叶圣陶先生的生平和贡献。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课文精彩教案优秀4篇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课文精彩教案优秀4篇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课文精彩教案优秀4篇叶圣陶先生的二三事教学设计篇一一、教材分析:二、学情分析:七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对写人记事的散文并不陌生,他们能抓住关键词句概述文章内容,也能基本把握文章中人物特点及写作手法。

同时,这一学段的孩子仍具有较强的好奇心,价值观也在形成过程中,应该设计学生感兴趣的语文学习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产生自己的思考和感悟。

因此,在学习本课时应引导学生在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打开思维,领悟文字中蕴含的思想情感。

三、教学目标:1、初读课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2、自主阅读,以批注的形式写下自己的阅读感受,根据学生阅读初体验确定教学内容。

四、教学重点:1、概括文章主要内容,以批注的形式写下阅读感受,根据学生阅读初体验确定教学内容。

2、与《怀念圣陶先生》进行对比阅读,根据文章内容对叶圣陶先生做出评价。

五、教学难点:与《怀念圣陶先生》进行对比阅读,根据文章内容对叶圣陶先生做出评价。

六、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在之前教学中向学生讲解如何写批注。

2、准备《怀念圣陶先生》的学习资料。

3、收集并分析学生批注,确定教学内容。

【学生准备】自读课文,以批注的形式写出自己的阅读感受。

七、教学时数:1课时八、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曾经有这样一个人,他本名绍钧,却多次改名。

他12岁入小学时,请先生章伯寅取一个立志于爱国强国的字,章先生说:“你名绍钧,有诗曰‘秉国之钧’,取‘秉臣’为字好。

”并教育他要爱国就得先爱乡土,晓得乡土的山川史地名人伟业。

1911年10月15日,苏州在辛亥革命中光复了。

绍钧又找到章伯寅先生说:“清廷已覆没,皇帝被打倒了,我不能再作臣了,请先生改一个字。

”先生笑了笑说:“你名绍钧,有诗曰‘圣人陶钧万物’,就取‘圣陶’为字吧。

”这样绍钧满意而去。

1914年6月10日,绍钧在《小说丛报》第2期发表文言小说《玻璃窗内之画象》,署名“圣陶”。

以后他又把姓“叶”与笔名“圣陶”连了起来,成为著名于世的笔名。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案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案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案一、教学目标本教案以讲授《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为主要内容,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1.了解叶圣陶先生的生平事迹,认识他对教育事业的贡献;3.培养学生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认同感,增强学生的助人为乐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叶圣陶先生的生平事迹,认识他对教育事业的贡献;三、教学准备教材:《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一文;多媒体设备;相关教育资源。

四、教学步骤Step 1 导入(10分钟)1.教师简单介绍叶圣陶先生的背景和作品,通过提问激发学生对叶圣陶先生的了解:你们知道叶圣陶先生是谁吗?他对教育事业有何贡献?2.播放叶圣陶先生的照片,引发学生的兴趣。

Step 2 预读(10分钟)1.教师让学生阅读《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一文,并解释生词和难句。

2.学生阅读一遍后,教师组织学生分享关于叶圣陶先生的一些印象和疑惑。

Step 3 中读(20分钟)1.教师逐段解读文章,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叶圣陶先生的生平事迹。

Step 4 后读(30分钟)1.教师与学生进行交流,问学生对叶圣陶先生的评价,引发学生对教育事业的思考和热爱。

2.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就叶圣陶先生的教育理念和贡献发表观点。

3.教师选取几个小组的代表进行展示和汇报。

Step 5 总结反思(10分钟)教师总结全课内容,回顾学生的学习收获和表现。

将学生的思考和观点与叶圣陶先生的教育理念进行对比。

五、拓展延伸1.教师布置作业:请学生写一篇关于叶圣陶先生的读后感,可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或生活经验进行思考。

2.教师推荐学生阅读叶圣陶先生的其他相关作品,并引导学生展开更深入的探讨。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堂课的教学,学生对叶圣陶先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明白了他对教育事业所做出的贡献。

通过学习叶圣陶先生的生平事迹,培养了学生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认同感,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助人为乐的意识。

尽管学生对叶圣陶先生的教育理念和贡献有了一定的了解,但还需进一步拓展和深化学生的思考和认识。

第14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案)

第14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案)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叶圣陶先生的教育观念和文章的语言特色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对比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叶圣陶先生教育观念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角色扮演活动,模拟叶圣陶先生的教育场景,体验他的教育理念。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教学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叶圣陶先生教育观念的魅力。通过引导学生学习叶圣陶先生的生平事迹,我看到了他们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尊重。以下是我对这次教学的几点思考:
1.教学中,我注重让学生从实际生活出发,去体会叶圣陶先生的教育观念。我发现,当学生能够将理论与自己的生活经历相结合时,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吸收会更加深刻。
第14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案)
一、教学内容
第14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案)
本节课我们将深入探讨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23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的内容。课程主要包括以下部分:
1.叶圣陶先生的生平简介:通过学习叶圣陶先生的生平,了解他作为一位杰出教育家、作家的成长历程。
2.文章内容梳理:分析文章中关于叶圣陶先生的几件事情,如他的教育观念、创作经历等,理解他的人格魅力和品质。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以下语文核心素养:
1.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能力:通过学习叶圣陶先生的生平事迹,使学生了解并传承我国近现代教育家的优秀品质,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
2.增强思维发展与提升能力:分析文章内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提高对文章主旨和内涵的理解。
3.提高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品味叶圣陶先生的文风,引导学生学会欣赏文学作品的美,激发创作热情,尝试文学创作。

初中语文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案

初中语文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案

初中语文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案叶圣陶先生是中国著名教育家、作家和语文教育家,他以培养学生品德、提高语文素养而闻名于世。

下面是一份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案,供参考。

【教案】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一、教学目标1.了解叶圣陶先生的生平和教育理念;2.理解叶圣陶先生在教育中的重要贡献;3.培养学生对优秀教育家的认同感和敬意。

二、教学内容1.叶圣陶先生的生平简介;2.叶圣陶先生的教育理念;3.叶圣陶先生在教育中的重要贡献。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讲述叶圣陶先生的名字和他对中国教育事业的贡献,并给学生展示一张叶圣陶的照片。

2.学习叶圣陶先生的生平(10分钟)通过展示PPT或者教材上的内容,让学生了解叶圣陶先生的出生地、家庭背景以及个人经历等,并引导学生思考:你们觉得他的教育理念和他的生活经历有什么关系?3.学习叶圣陶先生的教育理念(25分钟)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叶圣陶先生关于教育的名言警句,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来理解他的教育理念,并列举一些反映叶圣陶先生教育理念的例子。

4.学习叶圣陶先生在教育中的重要贡献(2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叶圣陶先生在语文教育中的贡献,如《文学回忆录》、《编写母语教科书的若干问题》等,并结合教材中相关章节的内容,引导学生理解他的教育思想在语文教育中的应用。

5.总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叶圣陶先生的教育理念和他在教育中的重要贡献,并与学生一起讨论:如果你们翻开历史的长河,还有哪些优秀的教育家值得我们学习和尊重?四、课后拓展布置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研究,撰写一份有关叶圣陶先生的综合报告,并邀请一组学生进行展示。

五、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在课堂上对叶圣陶先生以及他的教育理念和重要贡献的兴趣和理解程度;2.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和报告中展示出来的合作能力和研究水平。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到叶圣陶先生的生平经历、教育理念和重要贡献,并且能够进行个人思考和小组探讨。

教师可以利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述、展示、讨论等,使学生对叶圣陶先生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认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案
核心素养:
(此版块包括语言构建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


1.理解文章学习叶圣陶先生待人宽、律己严的品德。

(审美鉴赏与创造)2.掌握本文对人物因小见大的刻画方法。

(审美鉴赏与创造)
3.领会本文行文平易、内涵深厚的写作特点。

(语言建构与运用)
4.领会文中所记叶圣陶先生的语文观点。

(思维发展与提升)
教学目标:
1.概括内容,了解文中记述叶圣陶先生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小事。

2.感知形象,学习叶圣陶先生待人宽、律己严的品德,了解叶圣陶先生的语文观点。

3.积累语言,领悟作者简洁的表达,体会真挚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学习略读,快速捕捉阅读重点。

2.理清全文思路,赏析精彩语段。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有这样一位“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他热切的主张规范现代汉语;有这样一位当代著名的教育家,他对中国现代教育作出了重要贡献。

他就是叶圣陶,我们曾经学过他的作品《爬山虎的脚》、《记金华的双龙洞》,他的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

二、品读题目
1.学生齐读课题,说说你读到了什么?
明确:“二三事”:叙述了有关叶圣陶先生的几件事。

“先生”:感受到作者对叶圣陶的尊敬的情感。

2.学生带着崇敬的感情再次朗读课题。

三、梳理内容
1.文中写了关于叶圣陶先生的哪几件事?勾画文中总结提示性的、过渡性的语句。

“凡是同叶圣陶先生有些交往的,无不为他的待人深厚而感动。


“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样是一以贯之,宽厚待人。


“以上说待人厚,是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宽的一面。

他还有严的一面,是律己。


2.概括文中写了关于叶圣陶的哪些事情。

(板书)
待人厚:修改文章
恭送客人
真诚复信
律己严:写文章用写话风格
文风方面重视简洁
重视语文力求完美
四、感知形象
1.回味先生的语言
他说:“不必客气。

这样反而费事,还是直接改上。

不限于语言,有什么不妥都改。

千万不要慎重,怕改得不妥。

我觉得不妥再改回来。


明确:——待人平易,为学谦虚。

他说,他非常悔恨,真不该到天坛去看花。

他看我的地址是公寓,以为公寓必是旅店一类,想到我在京城工作这么多年,最后沦为住旅店,感到很悲伤。

明确:——待人真诚,关怀备至。

他不只一次地说:“写成文章,在这间房里念,要让那间房里的人听着,是说话,不是念稿,才算及了格。


明确:——写话风格: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恳切,念,顺口,听,悦耳。

他是带着一些感慨说的:“你写成文章,给人家看,人家给你删去一两个字,意思没变,就证明你不行。


明确:——文风方面重视“简洁”
2.回忆先生的身影
一次听吕叔湘先生说,当年他在上海,有一天到叶先生屋里去,见叶先生伏
案执笔改什么,走近一看,是描他的一篇文章的标点。

明确:——治学严谨
有事,或无事,到东四八条他家去看他,告辞,拦阻他远送,无论怎样说,他一定还是走过三道门,四道台阶,送到大门外才告别,他鞠躬,口说谢谢,看着来人上路才转身回去。

明确:——待人宽厚
3.理解先生的苦心
凡是拿笔的人,尤其或有意或无意而写得不像话的人,都要常常想想叶圣陶先生的写话的主张,以及提出这种主张的深重的苦心。

明确:——写文章用写话风格,文风方面重视简洁,重视语文力求完美。

叶圣陶先生热切的主张规范现代汉语包含规范的语法、修辞、词汇、标点等。

五、体会情感
1.品味作者评价叶圣陶先生的语句,读出深情的赞美。

“我常常跟别人说:“叶老既是躬行君子,又能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所以确是人之师表。


在我认识的一些前辈和同辈里,重视语文,努力求完美,并且以身作则,鞠躬尽瘁,叶圣陶先生应该说是第一位。


2.品味表达作者对叶圣陶先生情感的语句,读出深切的怀念。

“记得那是旧历丁卯年除夕,晚上得知这消息,外面正响着鞭炮,万想不到这繁碎而响亮的声音也把他送走了,心里立即罩上双层的悲哀。

我看了信,也很悲伤,不是为自己的颠沛流离,是想到十年来的社会现象,像叶圣陶先生这样的人竟越来越少了。

叶圣陶先生,人,往矣,我常常想到他的业绩。


六、积累语言
叶圣陶先生是单一的儒,思想是这样,行为也是这样。

作者张中行先生也是如此,他是是二十世纪末未名湖畔三雅士之一,与季羡林、金克木合称“燕园三老”。

季羡林先生称赞他为“高人、逸人、至人、超人”。

他也是真正的儒生,他和叶圣陶先生亦师亦友,对先生最好的怀念就是理解先生的苦心,传承先生的语文主张。

张中行先生的语言既有儒生的典雅,又有叶圣陶先生倡导的平易简洁的写话风格。

1.理解积累典雅的双音节词
繁碎——繁密细碎修润——修改润色
商酌——商量斟酌遵嘱——遵照嘱咐
违理——违背情理商讨——商量讨论
2.理解积累经典名句
“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3.积累平易深挚的语句
“写话风格,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恳切,念,顺口,听,悦耳。


“叶圣陶先生,人,往矣,我常常想到他的业绩。


“叶圣陶先生是单一的儒,思想是这样,行为也是这样。


七、再读课文
融入自己对叶圣陶先生的情感有感情朗读课题、开头段、结尾段。

八、总结全文
叶圣陶先生以他宽厚的人格感染着我们,以他严谨的治学引领着我们,以他深重的苦心激励着我们。

让我们不负先贤,老老实实做人,勤勤恳恳做事,规规矩矩作文。

九、板书设计: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张中行
修改文章送客作文做人
力求完美待人厚律己严以身作则
鞠躬尽瘁
复信会上发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