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化学思考课后答案第六章

合集下载

电化学测量思考题

电化学测量思考题

思考题第二章1、画出由三电极体系构成的两回路测量示意图,说明两回路的作用以及利用三电极体系测量的优点,说明各回路中的各主要元件的作用与要求。

两回路作用:(极化回路)保证研究电极上发生我们所希望的极化(测量回路)测量或控制研究电极相对于参比电极的电势三电极体系优点:由于体系中有电流通过,产生了溶液电压降和对电极的极化,因此工作电极的电位难以准确测定,由此引入参比电极.参比电极有着非常稳定的电位,且电流不经过参比电极不会引起极化,从而工作电极的电位可以由参比电极得到,而电流由工作电极-辅助电极回路得到研究电极:作用:研究电极也叫工作电极或试验电极,该电极所发生的电极过程就是我们的研究对象。

要求:(1)所研究的电化学反应不会因电极自身所发生的反应受影响,并且能够在较大的电位区域中进行测定(2)所使用的金属电极不会与溶剂或者支持电解质反应而使其分解。

(3)电极表面均一,根据需要,有时还要求具有较大的表面积。

(4)电极本身不易溶解或者生成氧化膜。

(5)能够通过简单的方法进行表面净化。

辅助电极:作用:实现WE导电并使WE电力线分布均匀要求:①应使辅助电极面积增大,保证满足研究电极表面电位分布均匀。

②辅助电极形状应与研究电极相同,以实现均匀电场作用参比电极:作用:本身电位稳定,与研究电极做对比要求:①可逆电极(浓度不变,电位不变);符合Nernst方程。

②参比电极是不极化电极( i0→∞);实际上i0不可能∞,所以需要控制流经 RE的电流非常小,即:I测<10-7A/cm2。

③良好的稳定性(化学稳定性好、温度系数小)④具有良好的恢复特性;⑤快速暂态测量时,要求低内阻,从而实现响应速度快。

盐桥:作用:①消除或减小液接电位;②消除测量体系与被测体系的污染 要求:①内阻小,合理选择桥内电解质溶液的浓度;②盐桥内电解液阴阳离子当量电导尽可能相近,扩散系数相当(常用KCl 、NH4NO3),以降低液接电位;③盐桥内溶液不能和测量、被测量体系发生相互作用; ④固定盐桥防止液体流动,采用4%的琼脂溶液固定 电解池/容器:要求:①化学稳定性高;②体积适中;太小:研究体系浓度变化;太大:浪费 ③鲁金(Luggin )毛细管距离太近:屏蔽效应,电位测不准;太远:较大的欧姆压降;距离 L ≈ 2d (管直径) 。

电化学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浙江大学

电化学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浙江大学

电化学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浙江大学浙江大学第一章测试1.若电极反应Cu–2e- → Cu2+ 在某一阴极电位下的净反应电流密度为i(mA/cm2),则Cu金属的溶解速度为答案:(1/2)i/F (mmol·cm-2·s-1)2.下述是“II类导体”的是答案:熔融的CaCl23.在I/II类导体界面上发生了答案:其他电化学现象;离子与电子间的电荷转移;相关电荷的积累;电化学反应4.电化学反应是异相反应答案:对5.离子在离子导体中的运动速度与溶剂无关错第二章测试1.双电层的厚度一般为()左右答案:1nm2.()认为双电层是由内层的紧密层和外层的分散层两部分组成的答案:Stern理论3.以下哪些双电层模型()考虑了溶液中离子的热运动答案:Stern理论;Gouy-Chapman理论4.电化学反应既不在电子导体相也不在离子导体相中进行,而是在两相界面的很窄范围物理空间中进行答案:对5.过剩离子双电层是金属晶格中的金属离子受晶格中的电子和溶液相中的水化作用力不同导致电荷分离而造成的的。

对第三章测试1.金属/金属间的相间电位也叫作___答案:接触电位2.绝对电极电位指的是答案:金属/溶液间的相间电位3.关于相间电位的描述,正确的为____答案:相间电位为两相内电位的差值,所以是电压。

;金属/溶液间的相间电位就是常说的电极体系的电极电位;溶液/溶液间的详见电位也称液接电势4.电化学测量中一般要求在参比电极与测试溶液间采用盐桥相连,主要目的是为了防止参比电极内的溶液与测试溶液间的相互沾污答案:错5.电极电位是金属/溶液间的相间电位,实质上是电压,所以它的绝对数值是可测的答案:错第四章测试1.若如下阴极反应O+ne®R有净反应发生,则电极电位与平衡电极相比()答案:减小2.电化学反应发生平衡的基本热力学条件为答案:氧化态物种加上电子的电化学位等于还原态物种的电化学位3.下述关于某一电化学反应的描述正确的是答案:正向反应的绝对速度与逆向反应的绝对速度均为正值;电化学反应的净速度为正、逆向反应的绝对速度的代数和;任一电化学反应均发生在电子导体(或狭义上说的电极)与离子导体间的界面上;同一电化学反应均存在正向、逆向两个反应方向4. Nernst方程只适用于平衡或准平衡电极反应答案:对5.两个电子导体界面处于平衡的基本条件是电子在两个金属相中的化学位相等。

电化学原理及应用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北方民族大学

电化学原理及应用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北方民族大学

电化学原理及应用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北方民族大学北方民族大学第一章测试1.电解池的正极对应于()A:阴极 B:不确定 C:阳极答案:阳极2.影响离子运动速度的主要因素不包括:()A:离子的本性 B:温度 C:溶剂黏度 D:溶液pH答案:溶液pH3.第一个化学电源是1799年由物理学家()。

A:法拉第 B:伽伐尼 C:伏打答案:伏打4.电池放电时正极对应于()。

A: 不确定 B:阳极 C:阴极答案:阳极5.目前电化学的测量方法有()。

A:示差法 B: 稳态法 C:暂态法 D:补偿法答案: 稳态法;暂态法6.()属于电化学研究范畴。

A:腐蚀 B:电解池 C:电池 D:磨损答案:腐蚀;电解池 ;电池7.石墨中能够导电的载流子是()。

A:电子B: 等离子体 C:其余选项都不对D:离子答案:电子8.对电化学学科做出重大贡献的人物有()A:塔菲尔 B:牛顿 C:法拉第 D: 能斯特答案:塔菲尔;法拉第; 能斯特9.现代电化学研究的主体对象是()。

A:电极过程动力学 B: 电化学热力学 C:电解质溶液理论 D:其余选项都不对答案:电极过程动力学10.第一类导体的载流子是()A:空穴 B:正离子 C:电子 D:负离子答案:空穴;电子第二章测试1.相间电位产生主要的原因是()A:偶极子双电层 B:吸附双电层 C:离子双电层 D:表面电位答案:离子双电层2.最精确和合理的测量电池电动势的方法是 ( )A:电容法 B:补偿法 C:示差法 D:伏安法答案:补偿法3.伽伐尼电位差又称为()A:化学位差 B:电化学位差 C:内电位差 D:外电位差答案:内电位差4.()是可测可控的。

A:绝对电位 B:外电位 C:内电位 D:相对电位答案:外电位;相对电位5.所有的电极都能建立平衡电势。

A:对 B:错答案:错6.298 K时,电池反应H2(g)+1/2 O2 = H2O(g)的标准电池电动势为E1,那么电池反应2H2(g)+O2 = 2H2O(g) 所对应的电动势为E2()A: E1=1/2E2 B: E1=E2 C:无法确定 D: E1=2E2答案: E1=E27.盐桥能()消除液接电位。

材料化学-第六章电化学习题及答案

材料化学-第六章电化学习题及答案

1.平衡体系与共轭体系的区别(15分)•平衡体系:电极表面仅存有一对氧化还原反应,当正向反应速度与负向反应速度相等时体系处于平衡状态。

处于平衡状态的体系在微观上有物质交换和电流交换,在宏观上没有净物质和静电流存在。

•共轭体系:在电极表面至少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电极反应时,体系不可逆。

在一个孤立电极上,同时以相等的速度进行着一个阳极反应和一个阴极反应的现象,叫做电极反应的耦合。

互相耦合的电化学体系叫共轭体系。

当电极体系达到稳态时,在两相界面上电荷转移平衡,而物质的转移并不平衡。

既没有静电流存在,但又净物质生成。

2.根据金属腐蚀电化学机理,说明外加电流阴极保护和阳极保护的异同(15分)•相同点:都是采用外加电流极化的方法对金属进行电化学保护。

•不同点:•阴极保护:在电解质中加入辅助电极,连接外电源正极,将被保护的金属构件变成阴极,使之阴极极化,达到某一电极电位时金属腐蚀速度显著减少或停止,这种方法叫做阴极保护法。

对于所有金属都适用。

•阳极保护:把被保护金属构件变成阳极,使之阳极极化达到钝化电位,进入钝化,并维持稳定的钝化状态,从而保护金属,这种方法叫阳极保护。

只有易钝化金属才能用阳极保护。

3. 什么是电化学极化?外电流与超电势间的线性关系、半对数关系是什么情况下出现?能否说明电化学极化有两种截然不同的动力学特征?(15分)• 电化学极化:当电极上有净电流通过时,由于k a i i ≠,故电极上的平衡状态受到了破坏,并会使电极电势或多或少地偏离平衡数值。

这种情况就称为电极电势发生了“电化学极化”。

• 这时流过电极表面的净电流密度 i=ik-ia⎥⎦⎤⎢⎣⎡⎪⎭⎫ ⎝⎛--⎪⎭⎫ ⎝⎛=k k RT nF RTnF i I ηβηαexp exp 0 • 1. 0I i <<在这种极化条件下,净电流密度是两个数值几乎相等的大数(ik ,ia) 之间的差,只要电极电势稍稍偏离平衡数值,以致的数值略有不同,即足以引起这种比i0小得多的净电流,当nF RT k αη<<或RT nF β时,k k RT nF i RT nF RT nF i I ηηβα00)1()1(=⎪⎭⎫ ⎝⎛--+=线性关系• 2. 0I i >>由于 ik ,ia 中总有一项比|I|更大,因而只有在二者之一比 i0大得多时才可能满足,因此,可完全忽略ik ,ia 中较小的一项而不影响计算结果,即I 仅由较大的一项决定:I nF RT i nF RT k lg 3.2lg 3.20ααη+-=半对数关系 • 不能说明电化学极化有两种截然不同的动力学特征。

电化学 第6章 气体电极过程

电化学 第6章 气体电极过程

第6章 气体电极过程所谓气体电极过程是指涉及气体的电极反应。

换句话说,反应物或产物为气体的电极反应就是气体电极过程。

如工业生产中电解制备H 2和Cl 2。

222Cl e Cl →---再如:--↔++OH O H e O 42422也是气体电极过程。

研究气体电极过程的主要目的是了解气体电极过程的规律,控制反应的进行,使其为科研和生产服务。

比如在电解法制备氢气中,我们可以设法降低氢析出过电位(如选择电极材料等),从而节约能源。

再如在电池工业中,充电过程中正极要有2O 析出,该反应都是副反应,对电池充电有害,我们通过研究可以设法提高2O 的析出过电位,从而提高电池的充电效率。

同样在电镀技术中,负极常常伴随着2H 的析出,由于存在该反应,使镀液体系的电流效率下降。

若能设法提高2H 的析出过电位,则电流效率则可以提高,从而节约能源。

还有就是22O H -燃料电池、Air Al ,Air Zn --电池等等都涉及气体电极过程,这方面例子很多,这里就不再一一列举了。

在气体电极过程中,研究得比较多,比较透彻的是氢、氧电极过程。

尤其是氢电极过程研究得最多,重现性好,人们认识也比较一致,有关氢电极过程的一些理论也是比较成熟的。

而氧电极研究的也不少,但认识不一致,提出几十种机理。

因此本章以氢电极为重点,氧电极也做一定介绍。

由于气体电极过程一般都涉及表面转化问题(或易于生成新相),大都涉及在电极上的吸附、吸附态中间粒子。

故先讨论吸附问题:6.1 氢原子和氧在电极上的吸附本节主要介绍吸附的方式、研究吸附的方法和吸附量的求出。

氢通常是以原子形式吸附的,而氧的吸附则是很复杂的,故不特指氧原子。

(可能形成222222O H HO HO O OH OH O O 、、、、、、、----…,ϕ不同,也可几种形式同时存在)。

氢原子吸附主要在Ni Fe Pd Pt 、、、等过渡金属表面上,而在Zn Cd Pb Hg 、、、等金属表面上从未发现过较大量的吸附氢原子。

电化学原理思考题答案解析

电化学原理思考题答案解析

第三章1.自发形成的双电层和强制形成的双电层在性质和结构上有无不同?为什么?2.理想极化电极和不极化电极有什么区别?它们在电化学中有什么重要用途?答:当电极反应速率为0,电流全部用于改变双电层的电极体系的电极称为理想极化电极,可用于界面结构和性质的研究。

理想不极化电极是指当电极反应速率和电子反应速率相等时,极化作用和去极化作用平衡,无极化现象,通向界面的电流全部用于电化学反应,可用作参比电极。

3.什么是电毛细现象?为什么电毛细曲线是具有极大值的抛物线形状?答:电毛细现象是指界面张力随电极电位变化的现象。

溶液界面存在双电层,剩余电荷无论带正电还是负电,同性电荷间相互排斥,使界面扩大,而界面张力力图使界面缩小,两者作用效果相反,因此带电界面的张力比不带电时小,且电荷密度越大,界面张力越小,因此电毛细曲线是具有极大值的抛物线形状。

4.标准氢电极的表面剩余电荷是否为零?用什么办法能确定其表面带电状况?答:不一定,标准氢电极电位为0指的是氢标电位,是人为规定的,电极表面剩余电荷密度为0时的电位指的是零电荷电位,其数值并不一定为0;因为形成相间电位差的原因除了离子双电层外,还有吸附双电层\偶极子双电层\金属表面电位。

可通过零电荷电位判断电极表面带电状况,测定氢标电极的零电荷电位,若小于0则电极带正电,反之带负电。

5.你能根据电毛细曲线的基本规律分析气泡在电极上的附着力与电极电位有什么关系吗?为什么有这种关系?(提示:液体对电极表面的润湿性越高,气体在电极表面的附着力就越小。

)6.为什么在微分电容曲线中,当电极电位绝对值较大时,会出现“平台”?7.双电层的电容为什么会随电极电位变化?试根据双电层结构的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型以解释。

8.双电层的积分电容和微分电容有什么区别和联系?9.试述交流电桥法测量微分电容曲线的原理。

10.影响双电层结构的主要因素是什么?为什么?答:静电作用和热运动。

静电作用使符号相反的剩余电荷相互靠近,贴于电极表面排列,热运动使荷电粒子外散,在这两种作用下界面层由紧密层和分散层组成。

(人教版)2020高考总复习 化学:第六章 第2讲 原电池 化学电源

(人教版)2020高考总复习 化学:第六章 第2讲 原电池 化学电源

21
考点一
考点二
5.(天津理综)锌铜原电池装置如图所示,其中阳离子交换膜只允许阳离子和水分子 通过,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22
考点一
考点二
A.铜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 B.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甲池的 c(SO24-)减小 C.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乙池溶液的总质量增加 D.阴阳离子分别通过交换膜向负极和正极移动,保持溶液中电荷平衡

答案 (1)减小 减小 (2)减小 增大
33
考点一
考点二
2.(课后习题改编)某蓄电池反应式为 Fe+Ni2O3+3H2O 下列推断中正确的是( )
Fe(OH)2+2Ni(OH)2。
①放电时,Fe为正极,Ni2O3为负极 ②充电时,阴极上的电极反应式是Fe(OH)2+2e-===Fe+2OH- ③充电时,Ni(OH)2为阳极 ④蓄电池的电极必须是浸在某碱性溶液中
7
考点一
考点二
1.在理解形成原电池可加快反应速率时,要注意对产物量的理解,Zn与稀H2SO4反 应时加入少量CuSO4溶液,锌足量时,不影响产生H2的物质的量,但稀H2SO4足 量时,产生H2的物质的量要减少。
2.把一个氧化还原反应拆写成两个电极反应时,首先要写成离子反应,要注意通过 电荷守恒与原子守恒把H+、OH-、H2O分解到两个电极反应中。
25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二 化学电源 (频数:★★★ 难度:★★★)
名师课堂导语 化学电源知识是电化学中的难点,是我们高考热点题型新型化 学电源的知识源头,特别是燃料电池与充电电池更是重中之重,要熟练掌握介质对 半反应的影响及充电电池四个电极的关系。
26
考点一
考点二
1.一次电池 (1)碱性锌锰干电池(图一)

《优化指导》化学总复习(人教)配套讲义:第六章 基础课2原电池化学电源 含答案

《优化指导》化学总复习(人教)配套讲义:第六章 基础课2原电池化学电源 含答案

基础课2原电池化学电源考点一原电池的工作原理1.原电池的概念和反应本质原电池是把__化学__能转化为__电__能的装置,其反应的本质是__氧化还原反应__.2.工作原理以铜锌原电池为例电极名称负极正极点拨:(1)盐桥的组成:盐桥中装有饱和的KCl、KNO3等溶液和琼胶制成的胶冻.(2)盐桥的作用:①连接内电路,形成闭合回路;②平衡电荷,使原电池不断产生电流。

3.构成条件(1)一看反应:看是否有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发生(一般是活泼性强的金属与电解质溶液反应).(2)二看两电极:一般是活泼性不同的两电极。

(3)三看是否形成闭合回路,形成闭合回路需三个条件:①电解质溶液;②两电极直接或间接接触;③两电极插入电解质溶液中。

(1)在原电池中,发生氧化反应的一极一定是负极(√)(2)在原电池中,负极材料的活泼性一定比正极材料强(×)(3)在原电池中,正极本身一定不参与电极反应,负极本身一定要发生氧化反应(×)(4)在锌铜原电池中,因为有电子通过电解质溶液形成闭合回路,所以有电流产生(×)(5)原电池工作时,溶液中的阳离子向负极移动,盐桥中的阳离子向正极移动(×)(6)两种活泼性不同的金属组成原电池的两极,活泼金属一定作负极(×)错误!1.有关电化学知识的描述正确的是()A.CaO+H2O===Ca(OH)2,可以放出大量的热,故可把该反应设计成原电池,把其中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B.某原电池反应为Cu+2AgNO3===Cu(NO3)2+2Ag,装置中的盐桥中可以是装有含琼胶的KCl饱和溶液C.原电池的两极一定是由活泼性不同的两种金属组成D.从理论上讲,任何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都可设计成原电池解析:选D CaO+H2O===Ca(OH)2不是氧化还原反应;KCl 和AgNO3反应生成AgCl沉淀易阻止原电池反应的发生;作电极的不一定是金属,如石墨棒也可作电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考题
3. 从理论上推导电化学方程式(巴特勒-伏尔摩方程),并说明该理论公式与经验公式的一致性。

答:电化学极化处于稳定状态时,外电流密度必定等于(j j =v w
),也就是等于电子转移步骤的净反应速度(即净电流密度j 净)。

由于电子转移步骤是控制步骤,因而j 净也应是整个电极反应的净反应速度。

这样,根据电子转移步骤基本公式,易得稳态电化学极化时电极反应的速度与电极电位之间关系。

即j=j 净。

将公式 j 净= 0F F RT RT j e e a b j j -D D 轾犏-犏臌 代入上式,则
F F RT RT j j e e a b j j -D D 轾犏=-犏臌(1) 式(1)就是单电子电极反应的稳态电化学方程式,也称巴特勒-伏尔摩方程。

若电极反应净速度预用正值表示时,可用j c 代表阴极反
应速度,用j a 表示阳极反应速度,将式(1)分别改写为
0c c F F RT RT c j j j j e e a b h h -轾犏=-=-犏臌v w (2)
0a a F F RT RT a j j j j e e b a h h -轾犏=-=-犏臌
w v (3) 当过电位很大时,相当于双曲线函数x 值很大,即式(2)中有如下关系c c F F RT RT e e
a b h h -?可以忽略(2)中右边第二个指数项,即 0c F RT c j j e a h -» (4)
两边取对数
02.3 2.3log c c RT RT j j F F
h a a =-+ (5) 同理,对于阳极极化为
0a F RT a j j e
b h -» (6) 02.3 2.3log a a RT RT j j F F
h b b =-+ (7) 式(5)和式(7)即为高过电位时巴特勒-伏尔摩方程近似公式。

与电化学极化的经验公式——塔菲尔公式(log a b j h =+)相比,可看出两者是完全一致的。

这表明电子转移步骤的基本动力学公式和巴特勒-伏尔摩方程的正确性得到了实践的验证。

4. 电化学反应的基本动力学参数有哪些说明它们的物理意义。

答:传递系数、交换电流密度和电极反应速度常数通常被认为是基本的动力学参数。

传递系数α和β的物理意义是电极电位对还原反应活化能和氧化反应活化能影响的程度。

交换电流密度表示平衡电位下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绝对速度,也可以说是平衡状态下,氧化态粒子和还原态粒子在电极∕溶液界面的交换速度。

电极反应速度常数是交换电流密度的一个特例,是指定条件——电极电位为标准电极电位和反应粒子浓度为单位浓度——下的交换电流密度。

6. 为什么要引入电极反应速度常数的概念它与交换电流密度之间有
什么联系和区别
答:交换电流密度的树脂随反应物质的浓度改变而改变,所以应用交换电流密度描述电极体系的动力学性质时,必须注明各反应物的浓度,很不方便。

为此,引入了与反应物质浓度无关的电极反应速度常数。

电极反应速度常数是交换电流密度的一个特例,是指定条件——电极电位为标准电极电位和反应粒子浓度为单位浓度——下的交换电流密度。

8. 1y 电位的变化为什么会影响电化学反应步骤的速度在什么条件下
必须考虑这种影响
答:电子转移步骤是在紧密层中进行的,影响反应活化能和反应速度的电位差是紧密层平面与电极表面之间的电位差,即紧密层电位(1j y -)。

当1y 电位不能忽略时,1y 电位变化就会影响电化学反应步
骤的速度。

在稀溶液中,尤其是电极电位接近于零电荷电位和发生表面活性物质特性吸附时,1y 电位在整个双电层电位差中占有较大的比
重。

因此,在这条件下,不得不考虑1y 电位的变化对电化学反应步骤
速度的影响。

11. 当电极过程为电子转移步骤和扩散步骤共同控制时,其动力学规律有什么特点
答:从电化学极化和浓差极化共存时的动力学公式中可以看出,混合控制时的过电位是由两部分组成的(电化学过电位和浓差过电位)。

14. 什么是电子的隧道跃迁在电极∕溶液界面实现电子隧道跃迁的条件是什么
答:通过隧道效应(电子的量子行为使它穿过位垒而出现在真空中,前后能量不变),使电子有可能在无辐射条件下实现在两相界面的转移,这种转移就叫隧道跃迁。

实现电子隧道跃迁的条件是服从弗兰克-康东原理(电子只能在电子能级接近于相等的两个粒子之间有效地跃迁)。

习题
5. 将一块锌板作为牺牲阳极安装在钢质船体上,该体系在海水中发生腐蚀时为锌溶解。

若25℃时,反应Zn2+ + 2e ƒ Zn的交换电流密度为2×10-5A/cm2,传递系数a w=。

试求25℃,阳极极化值为时的锌阳极溶解速度和极化电阻值。

7. 电极反应O + ne ƒ R在20℃时的交换电流密度是1×10-9A/cm2。

当阴极过电位为时,阴极电流密度为1A/cm2。

假设阴极过程为电子转移步骤控制,试求:
(1)传递系数α;
(2)阴极过电位增大一倍时,阴极反应速度改变多少
8. 25℃时将两个面积相同的电极置于某电解液中进行电解。

当外电流为零时,电解池端电压为;外电流密度为1A/cm2时,电解池端电压为。

已知阴极反应的交换电流密度为1×10-9A/cm2,参加阳极反应和阴极反应的电子数均为2,传递系数a r=,溶液欧姆电压降为。

问:(1)阳极过电位(j=1A/cm2时)是多少
(2)25℃时阳极反应的交换电流密度是多少
(3)上述计算机过说明了什么问题
10. 测出25℃时电极反应 O + e ƒ R 的阴极极化电流与过电位的数据如下表。

求该电极反应的交换电流密度和传递系数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