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语文复习课教案

合集下载

2024年部编新改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复习课教案

2024年部编新改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复习课教案

2024年部编新改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复习课教案(根据2024年部编新改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材编写)【学习目标】1.复习课文内容,及其生字词语。

2.学习点面结合方法对场面描写的作用,懂得学以致用。

3.感受革命先辈舍己救人的伟大胸怀,感受强烈的爱国情怀。

【核心素养】学习点面结合方法对场面描写的作用,懂得学以致用。

【重难点】1.学习点面结合方法对场面描写的作用,懂得学以致用。

2.感受革命先辈舍己救人的伟大胸怀,感受强烈的爱国情怀。

【评价任务】掌握本单元生字词语。

【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二、复习本单元学习内容1.生字、词语。

学生认读,抽查学生听写。

2.课文复习学生浏览一下问题,回顾单元重点内容:(1)《七律·长征》A. 读一读,说说诗句的意思和表达的情感①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②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诗句意思:第一句的意思:五岭山脉那样高低起伏,绵延不绝,可在红军眼里,不过像翻腾着的细小波浪;乌蒙山那样高大雄伟,气势磅礴,可在红军看来,不过像在脚下滚过的泥丸。

第二句的意思:金沙江两岸悬崖峭壁,湍急的流水拍击着两岸高耸的山崖,给人以温暖的感受;大渡河上的泸定桥横跨东西两岸,只剩下十几根铁索,使人感到深深的寒意。

表达情感:作者把红军翻越高山峻岭看成是“腾细浪”和“走泥丸”;金沙江水流湍急,拍击着两岸的悬崖,作者却感到“暖”,大渡河上的泸定桥只剩下高悬于两岸的铁索,在作者眼中,也不过是一个“寒”字。

这些充分表达了作者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B. 主题:本诗通过对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艰难历程的生动描述,热情地歌颂了中国工农红军不怕艰难困苦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狼牙山五壮士》A. 文章写作顺序:事情发展顺序B.小标题概括各部分内容:接受任务→痛击敌人→引上绝路→顶峰歼敌→跳下悬崖C.“点面结合”写法的好处:这样的写法,层次感强,画面感强,既让我们感受到五壮士作为一个战斗群体的团结勇敢,又能感受到每一位战士的英勇顽强,塑造了令人印象深刻的抗日英雄个体和群体的形象。

六年级下册语文总复习教案

六年级下册语文总复习教案

六年级下册语文总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使学生掌握本册所学的语文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运用多种复习方法,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汉字:复习本册所学汉字,掌握字音、字形、字义,提高学生的认读能力。

2. 词汇:复习本册所学词汇,加强词汇的积累和运用。

3. 语法:复习本册所学的语法知识,提高学生的句子构建能力。

4. 修辞:复习本册所学的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表达效果。

5. 作文:复习本册所学的作文技巧,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复习本册所学的基本语文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 难点: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复习能力。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讨论、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运用多媒体教学资源,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3. 分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五、教学进程1. 第一周:复习汉字,掌握字音、字形、字义。

2. 第二周:复习词汇,加强词汇的积累和运用。

3. 第三周:复习语法,提高学生的句子构建能力。

4. 第四周:复习修辞,提高学生的表达效果。

5. 第五周:复习作文,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六、教学评价1. 采用课堂提问、作业批改、测试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复习进度和掌握情况。

2. 关注学生在复习过程中的问题,及时进行针对性的辅导。

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七、作业布置1. 课后作业:根据当堂所学内容,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回家作业:鼓励学生进行家庭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3. 长期作业:定期布置作文,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八、教学资源1. 教材: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材2. 多媒体资源:课件、教学视频、音频等3. 参考资料:相关语文复习资料、课外读物等九、教学建议1. 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给予每个学生个性化的辅导。

小学六年级语文总复习教案(精选5篇)

小学六年级语文总复习教案(精选5篇)

小学六年级语文总复习教案(精选5篇)小学六年级语文总复习教案(篇1)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感受本单元课文中场面描写的作用,交流自己在平时阅读中读到过的场面描写和自己在习作中是怎样进行场面描写的。

2.体会句子中反复使用的字词的表达效果。

3.学习不用“说”字来描写人物的语言。

4.指导书写,注意行款整齐、布局合理、书写正确,养成自我检视的好习惯。

5.积累关于爱国情怀的古诗文名句。

重点难点1.掌握场面描写的特点、写法,并会交流、会运用。

2.体会反复的修辞手法在表情达意上的效果。

3.体会古诗文名句中的爱国情怀。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交流本单元课文中的场面描写,体会场面描写的作用;交流自己读过的、写过的场面描写。

2.学习欣赏书法作品,提高书写能力。

教学难点1.掌握场面描写的特点和写作方法。

2.掌握硬笔书写的注意事项,提高书写能力。

教学过程:一、交流平台1.师生简单交流,课件出示课文中含有相关内容的语段,唤醒回忆。

导语:在这个单元,我们学习了几篇饱含着爱国情怀的课文,其中那些或震撼人心的战争场面,或令人心潮澎湃的热闹场面,或让人肃穆庄重的宏大场面,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先给大家看一段我喜欢的场面描写,大家可以先读一读,然后再说说这段文字有什么特点。

(出示课件)阅兵式完毕,已经是傍晚的时候。

__广场上的灯笼火把全都点起来,一万支礼花陆续射入天空。

天上五颜六色的火花结成彩,地上千千万万的灯火一片红。

群众__就在这时候开始,__队伍分东西两个方向出发,他们擎着灯,舞着火把,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中央人民政府万岁!”他们一队一队按照次序走,走过正对__的白石桥前,就举起灯笼火把,高声欢呼“毛主席万岁!”“毛主席万岁!”毛主席在城楼上主席台前边,向前探着身子,不断地向群众挥手,不断地高呼“人民万岁!”“同志们万岁!”明确:这是开国大典上的一个场面。

空中礼花绽放,地上人潮涌动,人民群众在高声欢呼,整个__广场一片沸腾。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复习课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复习课教案

第一单元复习课教案【学习目标】复习课文内容,及其生字词语。

阅读时,能分清内容的主次,并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的。

习作时,注意抓住重点,写出特点。

【核心素养】阅读时,能分清内容的主次,并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的。

【重难点】习作时,注意抓住重点,写出特点。

【评价任务】掌握本单元生字词语。

【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二、复习本单元学习内容生字、词语。

学生认读,抽查学生听写。

课文复习学生浏览一下问题,回顾单元重点内容:《北京的春节》是按照什么顺序写老北京人过春节的?文中哪些部分是详写?哪些部分是略写?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腊八粥》哪部分写得详细,哪部分简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等粥的部分详写,喝粥略写。

详写等粥的部分,通过八儿在等粥过程中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最能表现对腊八粥的期盼,这个部分详写突出了重点,将甜蜜温馨、其乐融融的家庭生活场景和浓郁的生活气息一并浓缩进了腊八节的风俗画面中。

)《寒食》和《十五夜望月》写了哪些传统习俗?还有那些古诗也写到了传统习俗,了解资料。

(《寒食》这首诗写寒食节禁止烟火,吃冷食的传统习俗;《十五夜望月》描写了中秋节赏月的传统习俗。

还有一些古诗也写到了传统习俗,如《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写了重阳节登高的习俗;《村居》写了春季放风筝的习俗;《元日》则写了春节饮屠苏酒,插桃符的习俗……)藏戏有什么特色,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写的?三、反馈矫正,深化提高。

矫正。

教师根据学生复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讲解,纠正错误,使他们对所学知识形成正确、清晰的印象。

深化提髙。

阅读《秦腔(节选)》完成课后题。

四、单元小结,增强自信本组课文围绕“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这一专题编排的,要在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习“抓住重点,写出特点”的方法。

【板书设计】抓住重点写出特点北京的春节腊八粥古诗三首藏戏【教学后记】02第二单元复习课教案【学习目标】复习课文内容,及其生字词语。

了解作品梗概,把握名著主要内容,去发现更广阔的世界。

六年级上册语文复习教案

六年级上册语文复习教案

六年级上册语文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使学生掌握本册语文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运用多种复习方法,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文自信心,使学生感受到语文的魅力。

二、教学内容1. 生字词复习:复习本册语文中的重点生字词,提高学生的字词认读能力。

2. 语法复习:复习句子结构、词性、语法知识,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 文章理解:复习课内文章,提高学生的文章分析、理解能力。

4. 作文复习:复习写作技巧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5. 课外阅读:推荐六年级上册的课外阅读书籍,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生字词的认读与运用,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作文的写作技巧。

2. 难点:语法知识的运用,作文的创意表达。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安排1. 第一周:生字词复习2. 第二周:语法复习3. 第三周:文章理解复习4. 第四周:作文复习5. 第五周:课外阅读推荐与讨论六、教学评估1. 每周进行一次小测验,检查学生对本周复习内容的掌握情况。

2. 每两周进行一次阶段测试,评估学生对阶段性复习内容的掌握情况。

3. 期末进行一次总测试,全面评估学生对本册语文知识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策略1.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给予个别化的辅导和指导。

2. 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帮助其提高学习成绩。

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八、教学资源1. 利用学校图书馆资源,提供丰富的课外阅读材料。

2. 利用网络资源,相关的教学课件和练习题,丰富教学内容。

3. 邀请语文专家或优秀教师进行讲座或辅导,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2024版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复习教案[1]

2024版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复习教案[1]

册语文复习教案•复习目标与要求•教材内容梳理与回顾•阅读理解与答题技巧训练•写作表达能力提升途径探讨目录•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指导•复习方法建议与时间安排复习目标与要求010204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本册课本中的生字、新词,理解词义,并能正确运用。

背诵并默写指定的课文段落和古诗词,增加语言积累。

复习巩固所学的句式和修辞方法,能在具体的语境中正确运用。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旨,培养阅读理解能力。

03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提高审美情趣。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增强学习自信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复习重点与难点复习重点复习难点教材内容梳理与回顾《北京的春节》《腊八粥》《藏戏》030201课文篇目及作者简介生字词、短语及句子积累生字如“翡”、“翠”、“蒜”等,要求掌握其读音、写法和意思。

短语如“截然不同”、“万不得已”、“随心所欲”等,要求理解其含义并会运用。

句子积累课文中的优美句子,如“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

”等,要求能够背诵并仿写。

了解老舍、沈从文等作家的生平和代表作品,感受其文学风格和艺术特色。

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习俗和文化内涵,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了解不同地区的民俗风情和民间艺术,如湘西地区的舞龙舞狮、藏族的藏戏等。

文学常识与背景知识拓展经典段落欣赏与背诵指导阅读理解与答题技巧训练阅读理解题型分类及解题策略01020304事实细节题推理判断题主旨大意题词语理解题审题定位分析答题答题步骤和规范要求讲解典型例题分析和答案解析例题一例题二例题三答案解析自主练习和小组讨论环节自主练习小组讨论教师点评写作表达能力提升途径探讨写作话题选择和立意确定方法话题选择立意确定明确文章中心思想,确保内容紧扣主题,避免偏离题意。

篇章结构安排和段落衔接技巧篇章结构段落衔接语言表达准确性和生动性培养准确性注重词汇、语法、标点的正确使用,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六年级语文期中复习教案优秀教案

六年级语文期中复习教案优秀教案

六年级语文期中复习教案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巩固和深化学生对本学期所学语文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运用能力。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1.课文内容复习2.语法知识复习3.阅读理解能力提升4.作文能力培养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巩固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提升作文水平。

2.教学难点:语法知识的灵活运用,阅读理解的深度挖掘。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文内容复习1.导入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完了本学期的课文,今天我们来复习一下,看看大家掌握得怎么样。

2.复习课文师:请大家依次说出每篇课文的主题和主要内容。

生1:第一篇课文《草原》讲述了……生2:第二篇课文《狼和小羊》讲述了…………3.小组讨论师:请大家分成小组,讨论一下每篇课文中的重点句型和难点词汇。

第二课时:语法知识复习1.导入师:同学们,我们学过的语法知识有很多,今天我们来复习一下,看看大家掌握得怎么样。

2.复习语法师:请大家依次说出我们学过的语法知识点。

生1:我们学过名词、动词、形容词……生2:我们学过句子成分、句子类型…………3.实践练习(1)找出下列句子中的主语、谓语、宾语。

(2)用学过的语法知识,改写下列句子。

……第三课时:阅读理解能力提升1.导入师:同学们,阅读理解能力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天我们来提升一下这方面的能力。

2.阅读训练(1)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文章中的关键词句有哪些?……3.小组讨论师:请大家分成小组,讨论一下如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第四课时:作文能力培养1.导入师:同学们,作文是语文学习的重点,今天我们来培养一下作文能力。

2.作文训练题目:《我的家乡》3.小组讨论师:请大家分成小组,讨论一下如何提高作文水平。

五、作业布置1.巩固课文内容,熟记重点句型和词汇。

2.完成语法练习,提高语法运用能力。

3.阅读文章,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4.练习作文,提高作文水平。

六年级语文上册复习教案(精选5篇)

六年级语文上册复习教案(精选5篇)

六年级语文上册复习教案(精选5篇)六年级语文上册复习教案【篇1】教学目标1、把握*脉络,理解*主旨,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习并运用观察、感受、联想、思考的学习方法3、感悟作者含蓄而深沉的思想感情和对人生的思考4、自我反思,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人生的挫折,热爱生命,珍惜时光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的层次结构和中心思想,揣摩词语和重点语句的表现力教学难点1、紫藤萝花的象征意义以及其主旨的显现2、理解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教学方法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为主、采用分组讨论课堂讨论等方法教学教学准备1、让学生先自行预习,了解*大意和写作背景2、准备几幅紫藤萝花的挂画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1、展示大挂图紫藤萝,让学生具体感知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

傲雪的青松,斗霜的秋菊,迎风的翠竹,石缝间不屈的小草,草丛里无名的野花……这些自然界植物无不蕴涵深刻的哲理,那今天我们也来学习同样具有深刻含义的紫藤萝,打开课文《紫藤萝瀑布》,我们来学习新课,看看作者在看看盛开的紫藤萝形成的瀑布流有怎样的感悟?紫藤萝又带给了作者怎么样的人生启迪,给我们又有什么样的启迪?2、快速默读课文,给各自然段标上段号,把握课文大意,理解课文主旨,给课文分段,看看各段的主要内容?讨论并归纳*共十一自然段分成三大段:第一段:第一至第六自然段写作者偶见一树茂盛的紫藤萝第二段:第七至第九自然段写作者睹物释怀,心上的焦虑和悲痛化为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

第三段:第十至第十一自然段写作者由此感悟到生命的永恒3、听课文录音,引导学生边听边体验作品情感,并思考问题: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盛开的紫藤萝树的?作者是怎样描写紫藤萝花的?让学生回答思考题作者是从三个方面来写:(1) 色:一片辉煌的淡紫色、深深浅浅的紫、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

再提问学生如何理解“迸溅”一词?(2) 形: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六年级语文第三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一、单元教材分析本组课文追忆了革命先辈的感人事迹:我党创始人之一李大钊被捕后倍受酷刑,但面对敌人始终大义凛然,坚贞不屈;解放战争时期的郝副营长在一次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壮烈牺牲;开国总理周恩来为了新中国的发展,呕心沥血,日夜操劳;毛泽东在《为人民服务》一文中虽然没有具体介绍张思德的事迹,但通过查找资料我们可以知道战士张思德打仗、纺线、烧炭,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为救战友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本组教材中的人物所处时期不同、岗位不同、事迹不同,“为人民服务”的信念却是相同的。

为了人民的利益,他们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因此,本组课文的教学可以围绕革命志士共同的理想与信念,加强各篇课文教学之间的联系,还可以尝试进行单元整组教学。

紧扣单元专题,口语交际?习作安排的是“我的理想”,希望学生在学完课文后,受到情感上的熏陶,并将自己的理想和革命先驱的理想联系起来。

回顾?拓展安排的是交流课文的写法,阅读、积累一些革命诗歌,并在课外阅读一些革命题材的名著。

二、单元教学目标1、让学生受到革命传统教育,纪念革命前辈的丰功伟绩,懂得为人民服务的道理;2、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并在习作中加以运用。

三、单元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

2、本组教材不仅内容感人,写法上也很有特点,教学时应引导学生去发现。

一、字词复习主要是读写词语、理解词语、运用词语。

对于要掌握的生字、新词,我觉得以“词语盘点”中的词语、“日积月累”中的词语为复习重点。

其中,词语盘点中“读读写写”,由会写的字组成,要求能读会写,“读读记记”中的词语,有的是精读课文里的,有的是略读课文里的,只要求识记,不要求书写。

1、提示易读错的字。

如:瞅、刑、璀璨、屉、剥削、2、提示易写错的字。

如:哼、舅、鼎、怖、哀、蒙眬、鼎3、多音字dāi待着──dài等待jiá夹衣──jiā夹道lè快乐──yuè音乐biàn便衣──pián便宜kān看家──kàn观看hào记号──háo号叫 xīnɡ兴旺──xìnɡ兴致wèi为了──wéi为难liànɡ分量──liánɡ测量 qiǎnɡ勉强──qiánɡ强大──jiànɡ倔强zhoá着急──zhuó沉着──zhāo着数──zhe笑着chā反差──chāi出差──cī参差──chà差不多4、重点理解的词语。

千钧一发:钧:古代重量单位,一钧等于30斤。

千钧一发指千钧的重量系在一根头发上,比喻极其危险。

一拥而入:形容很多人同时闯进门来。

拥:挤着走。

死得其所:形容死得有意义,有价值。

所:处所、地方。

精兵简政:缩小机构,精简人员。

简:使……简化重于泰山,轻于鸿毛:于:表示比较。

五湖四海:泛指全国各地。

5、关联词(1)(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

(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

(2)(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

(3)今后我们的队伍里,(不管)死了谁,不管是炊事员,是战士,只要他是做过一些有益的工作的,我们(都)要给他送葬,开追悼会。

(4)他(不是)普通的浏览,(而是)一边看一边在思索,有时停笔想一想,有时还问我一两句。

二、句子复习本单元的句子复习主要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和句子训练。

理解句子含义要抓住课文中的重点句子进行解读,对这部分的复习可以重点放在精读课文里。

1、局势越来越严重,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

他的朋友劝他离开北京,母亲也几次劝他。

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

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

我哪能离开呢?”母亲只好不再说什么了。

2、那年春天,父亲每天夜里回来得很晚。

每天早晨,不知道什么时候他又出去了。

有时候他留在家里,埋头整理书籍和文件3、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

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

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

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4、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5、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

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6、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优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

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

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

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

7、我们的干部要关心每一个战士,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

8、句子训练。

(1)共产党的创始人李大钊不慌不忙地从抽屉里取出一支闪亮的小手枪。

缩句:------------------------(2)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缩句:-------------------------(3)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天安门广场周围的宏伟建筑。

缩句:--------------------------(4)改对话为转述句。

父亲对法官说∶“我的孩子年纪都还小,她们什么也不懂。

”(5)用三组不同的关联词语连接句子。

我们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

我们这个队伍一定会兴旺起来。

三、课内复习本单元的主题是缅怀革命先辈,继承光荣传统。

学习重点是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真情实感,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

首先要牢固掌握每篇课文的主要内容以及所体现的教育意义。

《十六年前的回忆》是一篇回忆性文章,记叙了李大钊同志被捕前、被捕时和在法庭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受到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

领悟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表达方法。

《为人民服务》这篇课文是毛泽东同志在中央警卫团举行的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所作的演讲,受到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

理清课文层次,初步了解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论点论述的。

结合具体事例,理解重点句的意思。

《灯光》通过一件关于灯光的往事的回忆,歌颂了革命先烈的献身精神,说明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了解文章主要内容,理清课文的表达顺序。

《一夜的工作》讲的是作者在陪同周总理审阅一篇稿子时,目睹周总理一夜工作的情形,感受周总理的伟大人格。

领悟本课用朴实无华的文字,生活中的小事表现人物高尚人格的方法。

《回顾·拓展》安排的是交流课文的写法,阅读、积累一些革命诗歌,引导学生课外阅读一些革命题材的名著。

《日积月累》了解《囚歌》的时代背景和叶挺的生平,并且背诵。

《课外书屋》了解《红岩》的故事内容,如有条件,可以读一读课后推荐的革命题材的小说。

《口语交际·习作》安排的是“我的理想”,我认为复习应该让学生做到以下几点:1、搜集以“理想”为主题的名言警句等。

2、畅谈理想,展开想象对自己的未来进行美好憧憬。

3、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进行习作,表达自己内在的真实体验,并能对自己的习作进行修改,评议与欣赏,感受习作的快乐。

4、尝试前后照应的写法。

5、引导谋篇布局。

6、作文的修改也是复习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要注重作中修改和作后讲评。

其次要抓住片段的品读,提高课内阅读分析的能力。

例如:《为人民服务》中的第二自然段。

片段的品读其实就是对课文的深入分析,既有对字词的理解,也有对重点语句的剖析.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

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

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1)、本段文字出自课文《》,作者是--------------2)、解释词语固:-------- 或:----- 于:--------- 鸿毛:------3)人死的意义有什么不同,请你用这段文字中的话来回答。

4)概括出这段话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 四、课外复习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课外阅读复习也应注重综合的听说读写能力。

我们可以选择贴近学生阅读能力的材料,并凭借阅读材料、设计能锻炼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题目,使学生在独立阅读和独立完成题目的过程中,听说读写的能力得到巩固和提高。

阅读训练的重点是主要是培养学生达到小学毕业的语文能力,有:能朗读、默读程度合适的文章;能借助字词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能理解文中含义含义深刻的语句;能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叙述顺序;能联系实际谈谈阅读的体会感受等。

综合复习部分就是一些很不错的复习材料,我们可以在单元复习时很好地利用。

哭泣的总理在“5·12”汶川大地震灾难中,温家宝总理(展现显露)了他人性的温情。

他为牺牲者默哀,向受困的儿童喊话,(激励鼓励)他们坚持。

这使中国人民对他的(爱戴爱护)空前高涨。

一张让全中国动容的照片展示了温总理的另一面:这位65岁的老人穿着沾满泥土的运动鞋扒在一个深坑边,旁边保镖的手试图把他从随时可能塌陷的废墟上拉下来。

温紧闭着嘴唇,马上就要潸然泪下。

当时3名紧急救助人员正在试图(挽救抢救)被困了15个小时、严重受伤的儿童。

温总理向深坑里喊道:“我是温家宝爷爷,你们要坚持,我们一定会救你们出来的。

”然后他已经哽噎难咽,说不下去了。

照片被刊登在报纸头条,并在网络上广为传播。

“我们为此向你致敬,总理!”公众的(热烈热情)赞誉不是装出来的,人们被温总理真情的自然流露所感动。

1.划去括号里不恰当的词语。

2.照片上的温总理在做什么?他为什么哭泣呢?-----------------------------------------------------------------------------------------------------------------------------3.打开记忆之门,活学活用谈感悟。

《一夜的工作》一课,作者赞扬周总理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在请你仿照这句话来赞美一下温总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