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合集下载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指标点 1-3:掌握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与编译原理等基础知识,掌握复杂 计算机系统的技术原理;
指标点 1-4:掌握计算机软硬件知识,具备信息系统开发、设计与维护的能力; 指标点 1-5:掌握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相关领域进行工程设计、技术创新 的能力;
169
< <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
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 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复杂计算机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指标点 2-1:能够针对实际问题设计针对性的技术方案,并综合运用所学科学理 论和技术手段分析解决;
指标点 2-2:能够有效分析和处理软件工程、计算机网络、计算机操作系统,数 据库等方面的技术与管理问题;
三、毕业要求
1、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源自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计算机科 学与技术相关问题。
指标点 1-1:掌握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并能够将其运用到复 杂计算机科学与工程问题的恰当表述中;
指标点 1-2:掌握数据结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算法分析与设计等专业知识, 具备设计与开发计算机程序的能力;
指标点 2-3:在充分理解和掌握本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能够了解和追踪相关技术 的前沿发展现状和趋势;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设计针对复杂计算机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 足特定需求的软硬件系统,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 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指标点 3-1:具备本专业所需的设计/开发技能,能够设计针对复杂计算机工程问 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系统;
170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 > >
和复杂计算机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 应承担的责任。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学科门类:工学专业大类:计算机类专业代码:080901一、专业简介本专业是安徽省重点建设的特色专业,2023年获批省级一流专业建设,主要面向计算机应用领域,以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发展,爱国进取,创新思辨等为宗旨。

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人文情怀和职业道德,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础理论、知识与技能,具备熟练应用通用软件开发工具,熟悉软硬件项目的开发过程,掌握软硬件开发实践的基本能力和初步经验,能够承担基于硬件的软件应用系统的开发维护、以及基于桌面或网络应用的软件工程的开发与测试的应用型人才。

同时,自2014年与赛为智能合作办学以来,学院与赛为智能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为本专业学生提供了专业实践、专题实训I、岗前培训、毕业设计以及企业实习等实践机会,为社会输送了大量适应计算机工程行业发展、具有较强实际动手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自然科学和人文社科基础知识,掌握计算机软硬件、网络与信息系统相关的基本理论、知识、技能和方法,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和良好的综合素质,能在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行政管理部门从事计算机技术研究和应用,计算机软硬件开发,计算机管理和维护,具有团队合作和团队管理能力,能够主动适应信息技术行业快速发展需求的计算机应用领域的应用型人才。

经过3-5年左右的实际工作,根据个人选择,本专业毕业生至少能够承担或者胜任以下一个方向的工作:嵌入式软件开发方向;WEB前端开发方向,物联网工程方向,大数据方向。

三、毕业要求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结合计算机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工程教育认证通用标准及本专业实际,本专业学生应具有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具体如下:1、工程知识:具有利用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及计算机专业知识来解决计算机相关领域中的复杂工程问题。

1.1具有从事计算机工程所需扎实的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知识,能够将其应用到计算机专业相关问题的恰当表述之中;1.2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包括计算机系统基础、计算机软件基础理论、计算机网络技术和计算机应用技术,能够用其解决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相关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1.3培养学生掌握扎实的计算机理论知识和核心知识,了解学科的知识组织结构、学科形态、典型方法、核心概念等;14培养学生计算思维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和严谨的科学素养,并具备将其用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相关领域的综合能力。

计算机本科培养方案

计算机本科培养方案

计算机本科培养方案引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涉及计算机系统硬件和软件的开发与应用。

计算机本科培养方案是指为培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本科生所设计的一套学习计划和课程安排。

本文将介绍一种较为通用的计算机本科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培养目标是指学校对学生在本科阶段所要达到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

计算机本科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通常包括三个方面:1.知识与理论能力:学生应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核心知识体系,包括计算机组成原理、数据结构与算法、操作系统、数据库等方面的知识。

同时,还需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使其具备分析和解决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问题的能力。

2.实践能力:学生应具备计算机系统开发和应用的实践能力。

这包括程序设计、软件开发、系统分析与设计等方面的能力。

学校应提供充分的实践机会,如实验课程、项目实训等,让学生能够通过实践锻炼自己的能力。

3.创新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不断发展,学生应具备持续学习和创新的能力。

学校应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科研项目、开展创新实践,并提供相应的指导和支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

二、培养课程设置计算机本科培养方案的课程设置应能够覆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核心知识领域,同时兼顾理论与实践的平衡。

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基础课程•离散数学:作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础课程,离散数学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所必备的数学基础,包括集合论、图论、逻辑等内容。

•数据结构与算法:介绍计算机中数据结构和常见算法的概念、特点和实现方法。

学生通过该课程能够掌握常见数据结构如链表、树、图等,并学习基本的算法设计和分析方法。

•计算机组成原理:介绍计算机硬件的组成与工作原理,包括计算机的层次结构、指令系统、中央处理器、存储器等内容。

•操作系统:介绍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原理和设计,包括进程管理、内存管理、文件系统等内容。

2. 专业课程•编程语言:学生应学习一种常见的编程语言,如C++、Java等,掌握面向对象编程的基本思想和技术。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培养方案一、专业简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是研究计算机的设计、制造和利用计算机进行信息获取、表示、存储、处理、传输、控制等的理论、原则、方法和技术的学科。

该专业自1987年开始招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是河北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二级学科计算机应用技术是河北省重点学科。

专业依托于东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国家一级学科和985建设平台、河北省电子信息本科教育创新高地,不断发展,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

二、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从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研究、设计、应用系统的开发和技术管理等工作,并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高层次、高素质、有创新精神的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高级人才。

通过学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础理论和实践环节的训练,深入了解计算机科学理论,掌握计算机硬件系统、软件系统和应用系统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系统开发设计与维护基本技能与方法;毕业后可以在科研部门、教育单位、企业、事业、技术和行政管理等部门从事计算机教学、科学研究、软件开发和系统集成等工作。

三、毕业要求1、掌握数学与自然科学知识,具备较强的数学分析、数值计算能力和分析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2、具有健全的人格、良好的人文素质和道德修养,富有创新精神。

3、至少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能在本学科的领域内进行有效的技术沟通和交流,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与合作交流能力。

4、掌握计算机科学基础理论,具备在计算机科学领域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掌握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知识,包括计算机系统、数据库系统、人机交互、算法与复杂性、程序设计语言、网络与计算、软件工程等。

6、具有计算机应用系统的分析、设计、开发、实施和项目管理的能力。

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科学理论和技术手段分析并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

7、能够将计算机技术运用到相关领域进行工程设计、技术创新的能力和一定的科研素养。

8、具有文献检索、资料分析、自主学习和获取知识的能力。

9、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意识、组织管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

SP03100300 计算机设计与实践
考核
学时分配
学分
方式
总学时 讲课 实验 上机 课外辅导
√ 4.0 60 48
12
1.5 40 32
0.5 15 15
√ 2.5 44 44
√ 4.0 64 64
1.5 33
3 30
2.5 40 32 8
√ 3.5 56 40 16
√ 3.5 60 48 12
√ 3.5 60 48 12
小计 23.5 402+2 周 287 87
√ 3.5 56 14 42
8 (15) (4) (3)
20+(22) 8 8
(15) 12
12 16+(15)
专业选修课(方向)
2.0 32
SE03100400 信号与系统 夏季
SE03400400 生物系统信息学原理
2.5 40 1.5 24
32 8 24
SE03100500 SE03100700 SE03100800 SE03100900 SC03200400
操作系统 软件工程 全校任选课 全校任选课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 II 专业选修课(领域) 形式语言与自动机 人工智能导论 机器学习概论 模式识别 软件安全
考核 方式
√ √
√ √
学分
3.0 4.0 1.0 1.0 2.0 4.0 2.0 2.5 2.0 2.0 2.5
GH00000004 人文与社会科学限选课
1.0 20 20
小计 6.5 108 1.数据结构与算法和数据结构与算法(英文)二选一。 备注 2.算法设计与分析和算法设计与分析(英文)二选一。
556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第三学年教学进程表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培养目旳本专业培养德才兼备、爱岗敬业,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具有计算机有关应用技术、网络技术与信息技术等方面旳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在现代IT行业从事计算机软件和硬件设计、测试、维护以及信息管理等方面工作旳高级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二、培养规格规定(一)知识构造1、具有扎实旳自然科学基础知识,重要包括:高等数学、线性代数、物理学等;2、掌握本专业领域所需旳技术理论基础知识,重要包括:离散数学、数据构造、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操作系统原理、计算机网络原理、数据库系统概论、计算机构成原理等方面旳基础知识;3、具有本专业领域内某个专业方向必要旳专业知识并理解其前沿技术及发展趋势。

(二)能力构造1、具有良好旳英语水平;2、具有计算机基本操作和初步编程能力;3、具有一般旳软件设计与开发能力;4、具有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开发综合应用方面旳知识与技能;5、具有硬件设计基本能力;6、具有一定旳信息管理能力和数据库设计能力。

(三)素质构造1、品德素质:热爱祖国,树立对旳旳世界观、人生观;具有良好旳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有良好旳辨别是非、善恶、美丑等能力。

应与生存能力;有很好旳团体合作精神;具有健康旳身体,良好旳体魄。

3、人文素质:具有对旳运用本国语言、文字旳体现能力;具有初步旳文学、艺术鉴赏力;具有很好旳社会科学基础。

4、专业素质:具有一定旳程序开发、调试能力以及硬件开发、维护能力;具有较强旳自学能力、组织能力和创新意识;有较强旳竞争意识和自我发展能力。

三、主干学科主干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四、专业重要课程本专业重要课程:高等数学、离散数学、数据构造、数字逻辑、计算机构成原理、微机原理与接口、数据库系统概论、操作系统原理、计算机网络原理等。

五、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本专业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计算应用技术基础实训、金工实习、电子电工实习、数据构造课程设计、汇编语言课程设计、数据库系统课程设计、软件综合课程设计、选修方向课程设计、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精选全文完整版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80605专业名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具有良好科学素养,受到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系统地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能运用所学知识和熟练的计算机技能解决实际问题,能在机关、学校、科研院(所)、金融证券、邮电通讯、厂矿企业等单位,从事教学、计算机应用软件研制开发、计算机管理、计算机信息处理、科学计算及工程计算方法研究和应用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二、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从事计算机系统设计和应用开发的基本训练,具有研究和开发计算机软、硬件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2.掌握计算机系统分析和设计的基本方法;3.具有研究开发计算机软、硬件的基本能力;4.具有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了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动态及应用前景;5.具有一定的科研和实际工作能力;6.能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和文献。

三、主干学科及相关学科主干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相关学科:电子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四、主干课程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数字逻辑电路、离散数学、计算方法、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与系统结构、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接口技术、编译原理、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计算机网络、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操作系统、信号与系统、通信原理概论、网络程序设计等。

五、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共40周,其中包括:军事训练、劳动、两课实践、社会实践、计算机基础训练教学实习、应用软件教学实习、电子工艺、工程训练、计算机组装与测试、生产实习、接口技术课程设计、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课程设计、创新与创业技能培养、毕业论文(设计)和公益劳动等。

六、学分分配比例注:学分比例=额定学分/160七、学制四年八、授予学位工学学士九、毕业条件毕业额定学分160(课内)+8(课外)。

2023级本科培养方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2023级本科培养方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2023级本科培养方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2023级本科培养方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一、引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作为当今信息社会中最具潜力和发展前景的专业之一,在2023级本科培养方案中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重视。

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两个维度,对2023级本科培养方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进行全面评估,并探讨其中的优势和挑战。

二、课程设置1. 基础课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基础课程涵盖了计算机科学的核心概念和基本理论,如计算机组成原理、数据结构与算法、操作系统、编译原理等。

这些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和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2. 专业课程专业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核心内容,包括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原理、人工智能、软件工程等。

这些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应用能力,使他们能够在实际工作中高效地解决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的问题。

3. 实践项目除了理论课程外,2023级本科培养方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还注重实践项目的开展。

学生将有机会参与各种实践项目,如软件开发、系统设计、数据分析等,通过实际操作来巩固自己的学习成果,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优势分析1. 多样化的就业机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具有广泛的就业领域,涵盖了软件开发、系统分析、网络安全、数据分析等多个职业方向。

毕业生可以在互联网公司、科技企业、金融机构等行业找到自己的发展空间,就业前景广阔。

2. 社会需求大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社会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

从人工智能到大数据,从物联网到云计算,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成为了推动社会进步和创新的重要力量。

3. 薪资待遇优厚由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稀缺且需求旺盛,相关岗位的薪资待遇也相对较高。

毕业生可以获得相对稳定和高额的薪资回报,为自己的未来创造更好的经济条件和发展机会。

四、挑战与思考1. 专业知识更新快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的知识更新速度极快,毕业生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以跟上行业的发展趋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80901)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发展需要,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的系统知识、专业技术和实践能力,毕业后能够从事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级和应用级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教学和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

二、培养规格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扎实的数学和物理等自然科学理论知识,基本掌握汉语,能够较顺利阅读本专业的中文书刊、具有听、说、读、写、译的技能;
2、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计算机软硬件分析与设计、应用系统开发、网络与信息系统管理等基础理论知识,并具有一定的软件工程方面的科学知识。

3、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并了解本专业学科前沿的趋势。

4、具有较强的工作适应能力,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组织管理的实际工作能力,能够从事计算机系统设计、研发与制造、运行调度和管理能力。

5、掌握文献检索和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自我学习、自我提高和自我发展的能力。

三、毕业要求及学时、学分分配
四、课程设置、教学环节及进程
第一学年第一学期
第二学期
第二学年第一学期
第二学期
第三学年第一学期
第二学期
第四学年第一学期
第二学期
Undergraduate Program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jor Code:080901)
I.Cultivation Objectives
The objectives of the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jor are to prepare students with systematic knowledge,professional technology and practical skills in this area,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petroleum industry.The graduates,cultivated to be high-quality engineering talent,will be able to participate in scientific research,technology development,teaching or management in areas related to computer software or computer architecture from system to application level.
II.Requirements
Graduates should acquire the following knowledge and skills:
1.Graduates should have a solid foundation in science such as math and physics,a basic Chinese level,being able to read Chinese journal in their major and basic skills in listening, speaking,reading,writing and translating.
2.Graduates should grasp prerequisite knowledge on computer hardware and software analysis and design,application system development,networking and information system management as well as basic knowledge of petroleum and petrochemical engineering.
3.Graduates should gain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nd skills related to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should be aware of state-of-the-art of in this area.
4.Graduates should have strong ability to work and to adapt,abilities in real work such as scientific research,technology development and management as well as skills in computer system design,R&D,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in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5.Graduates should master basic methods of searching for literature,capable of self-learning,self-improvement and self-development.
III.Graduation Requirements and Allocation of Course Hours and Credits
IV.Course Configuration,Teaching Programme and Schedule
The First Academic Year
6 Fall Semester
Spring Semester
The Second Academic Year
The Third Academic Year Fall Semester
The Fourth Academic Year
国际教育学院意见(签字):日期:
教务处长意见(签字):
日期:
主管校长意见(签字):
日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