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国内社交网络发展(成稿)

浅析国内社交网络发展(成稿)
浅析国内社交网络发展(成稿)

浅析国内社交网络发展

作者:左恩臻、特日格乐、许彤、范慧博

摘要:社交网络”是近些年最受关注的互联网名词,随着互联网的渗透普及,社交网络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极为迅速,社交网站的热潮席卷全球,中国的社交网络也经历了从无到有的发展历程,各类社交网站层出不穷,如今已发展成多家网络纷争的局面。但国内社交网络也存在诸多问题:过度沉溺其中,影响现实生活,创新性不足等等。针对这些问题,小组提出了一些解决办法,同时也对社交网络的未来发展做出了一些展望。

关键词:SNS 网络社区社交网络

目录

一、调研背景、目的及方法 (2)

(一)调研背景 (2)

(二)调研目的 (2)

(三)调研方法 (2)

二、社交网络的起源与总体态势 (2)

(一)六度分割原理及社交网络的兴起与发展 (2)

(二)Facebook、Twitter、MySpace等外国知名社交网站的发展优势及覆盖率..3 (三)目前世界范围内社交网络的普及态势 (4)

三、国内社交网络的发展历史及现状 (5)

(一)中国社交网络的从无到有 (5)

(二)各类社交网站层出不穷 (5)

(三)现今多家网络纷争的局面 (7)

(四)中国社交网络的总体态势 (8)

四、国内社交网络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意见 (10)

(一)存在问题 (10)

(二)根本问题 (12)

(三)解决意见 (13)

五、对国内社交网络的未来发展的展望 (13)

六、参考文献 (14)

一、调研背景、目的及方法

(一)调研背景

2011年最热门的互联网业务不是网络电视,也不是盈利能力最强的网络游戏,而是SNS社交网络。截至2009年2月,中国网络社区业务月度覆盖用户规模达1.632 亿人次,比2008 年1 月份的1.188 亿网民覆盖规模增长了41.7%。同其他互联网业务相比,网络社区业务覆盖用户规模仅次于搜索引擎和电子邮箱等基础工具性业务所覆盖的用户规模,网络社区业务对用户的吸引度和黏度优势明显。而且经过三、四年的摸索和尝试,中国社交网络业务(SNS)市场雏形已基本形成。从市场发展的格局来看,2008 年三大类SNS网站发展非常迅速,成为目前带动SNS市场的主流力量。一是以休闲娱乐为主的SNS网站,如开心网、https://www.360docs.net/doc/407526763.html,,这类网站在2008年发展非常迅速,并且在服务模式和盈利模式创新方面都有所突破;二是以服务校园学生为主的校园SNS 网站,如校内网、QQ校友和占座网等,这类网站起步最早,并以占据最具活力的大学生群体作为核心竞争优势;三是以商务沟通和交友为主的SNS网站,如联络家、XING网等,这类网站进入中国较晚,同誉满全球的一些知名海外SNS社交网站相比,国内本土的SNS 服务商更为成功。中国社交网站主要用户市场份额被中国本土开心网、校内网等所占据,全球最大的SNS服务商Facebook未能进中国前15大社交网站之列,聚友网的网站注册用户也刚超过1000万,同新闻集团确立的5 000万用户的目标相去甚远。

(二)调研目的

1.社交网络是当今最热门的网络业务,凭借大学生对事实的敏锐洞察力,深度

探索社交网络流行的根本原因。

2.通过调查研究,揭露社交网络的实质,让更多人了解社交网络,使用社交网

络。

3.对比国内外社交网络的发展现状,寻找中国社交网络的发展方向。

(三)调研方法

资料收集方法:收集整理网络、电视、报刊等资料;分析资料,发现问题;透过表象,发掘事物本质。

二、社交网络的起源与总体态势

(一)六度分割原理及社交网络的兴起与发展

有一个数学领域的猜想,名为Six Degrees of Separation,中文翻译包括以下几种:六度分割理论或小世界理论等。理论指出:你和任何一个陌生人之间所间隔的人不会超过六个,也就是说,最多通过六个人你就能够认识任何一个陌生人。

虚拟虽然是网络世界的一种优势,但是和商业社会所要求的实名、信用隔着一条鸿沟。通过熟人之间,通过“六度分割”产生的聚合,将产生一个可信任的网络,这其中的商业潜能的确是无可估量的。社会、网络、地域、商业、Blog、SNS,这些词汇你也许都听麻木了。然而一旦那些预见先机的人找到聚合它们的商业价值,被改变的绝不仅仅是网络世界。

“社交网络”是近些年最受关注的互联网名词,它的英文缩写是SNS,第一个S是Social社会化,第二个N代表Networking网络,第三个S是Services 服务。SNS的概念起源于社会网络研究者提出的“六度理论”,即最多通过六个人你就能够认识任何一个陌生人。SNS将现实中的人际关系搬到了互联网上,让世界上的任何一个人都能联络彼此。

总体来看,社交网络不仅仅是一些新潮的商业模式,从历史维度来看,它更是一个推动互联网向现实世界无限靠近的关键力量。目前,社交网络含盖以人类社交为核心的所有网络服务形式,互联网是一个能够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参与的互动平台,社交网络使得互联网从研究部门、学校、政府、商业应用平台扩展成一个人类社会交流的工具。现在社交网络更是把其范围拓展到移动手机平台领域,借助手机的普遍性和无线网络的应用,利用各种交友/即时通讯/邮件收发器等软件,使手机成为新的社交网络的载体。

(二)Facebook、Twitter、MySpace等外国知名社交网站的发展优势及覆盖率1.Facebook的独创优势

1)Facebook网站最初的成功是通过向大学生提供实体社区不能获取的信息服

务,这是一种交互式的学生指南,包括每个学生的课程计划和社交网络。在Facebook 添加今天所具备的功能特点之前,它只是简单地提供一种更全面的学生指南。Facebook网站并没有创建一个以前完全不存在的新社区,相反,他们是为已存在的实体社区提供一种更重要的信息和交流服务。

2)限制用户注册来创建理想的在线服务。Facebook 作了很重要的产品决策,

保证实体社区和在线服务之间的协调和信任。Facebook网站最初仅限于能够验证所在大学的.edu 邮件地址的用户登陆使用 Facebook,也限制了用户能够查找或浏览的学生范围仅限于用户所在的大学。这些措施的目的是让用户感到网站是排外的,仅限于他们实际所在的社区(学院或大学)内部的人员。对.edu 教育网外面的用户打开大门后,他们创建了一系列网区来完成这种方案,当用户加入到这些网区时,仅能够看到特指的网络中的成员,此外,Facebook 已经实行了一系列隐私控制,允许用户准确地控制谁能够查看他们所提供的信息。

3)集合一系列被渗透的微社区。Facebook比其他的社交网站更能吸引广告机

会,因为能够深入地渗透到一系列微社区(各大学校园)内。如果一个地方的广告商想定位一个特殊的大学校园,Facebook网站是将广告信息传递给观众的最佳途径。本地广告行为的CPM千人成本因为所具有的定位本质,因而受到广告商的高度重视,每日65%和每周85%的用户登陆率保证了广告商能够非常有效地操作时间导向的广告活动。

4)通过用户群和广告商建立强大的品牌效应。想通过在线广告业务定位来建立

品牌的广告商(广告商是为了建立品牌,而不仅仅是点击数的关键是拥有强大的品牌,使众多广告商愿意与之合作。一个被认可的著名品牌能够获取更好的广告。Facebook完成了非常出色的公关工作,强调Facebook 对大学生的生活和在线消费产生的影响力。

2.Twitter一瞥

Twitter是一种微型博客网站,用户可以在该网站上发布文本信息,每次不得超过140个字。你可以在别人跟帖,别人也可以跟你的贴,这有点类似于Facebook的状态更新服务,但它对所有人都是开放的。大多数Twitter用户页面像是简单的文本博客,但聚合起来,就有了力量。

与用户数达5亿的Facebook相较,Twitter还只是微不足道,但它却与Facebook截然不同。Twitter“降低了门槛”,Twitter是现有博客网站合理发展的下一步,也是博客的初始阶段。网民认为,键入140个字并发送到网络上更为便捷,因此Twitter实现了信息的流程化。

由于用户相对较少,因此Twitter的服务相当迅捷。Twitter2007年甫一亮

相,就成为美国南部地区网民寻找聚会的最佳途径,在美国大选中,它出尽风头,在去年孟买恐怖袭击案爆发后,Twitter更是声名鹊起。

与一些一时兴起的创业公司不同,Twitter这些年来一直没有停下脚步,在覆盖率、可用性和社会影响力等方面不懈努力。Hitwise指出,Twitter的巨大流量所带来的一个结果是,该网站已经成为为其他网站,包括旅游网站,带来流量的一个主要来源。在去年的一月份,Twitter是为英国其他网站导入流量的第30大来源,在人们对典型网站进行350次访问中就有一次是由Twitter导入的。这些流量中超过半数(55.9%)导入到其它以内容为主导的在线媒体网站中,例如社区网络、博客以及新闻娱乐网站。

3.重振疑云的MySpace

https://www.360docs.net/doc/407526763.html,成立于2003年9月,是目前全球最大的社交网站。它为全球用户提供了一个集交友、个人信息分享、即时通讯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互动平台。经过四年的高速发展,现已拥有超过2亿名注册用户,并且正在以每天新增23万注册用户的速度继续增长。

截止到2007年底,MySpace的Alexa全球排名已经稳定在第六名。与此同时,有数据显示,每个MySpace的注册用户的平均浏览页面数高达30以上,用户粘性极强。

2005年7月,新闻集团(News Corporation)以 5.8亿美元现金收购当时MySpace的母公司Intermix Media,从而进入了网络新闻博客及网络社交领域,拥有了这个广受欢迎的SNS网站、“生活方式门户网站”。

该企业品牌在世界品牌实验室(World Brand Lab)编制的2006年度《世界品牌500强》排行榜中名列第一百零九位。

2006年初,MySpace开始启动其全球化战略。迄今为止,已开通了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法国、英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日本、印度等20个国家或地区的分站点。值得一提的是,2007年4月27日,在新闻集团董事长默多克先生“全球化视野,本地化运作”的名言指引下,完全本土化的MySpace 中国分站—https://www.360docs.net/doc/407526763.html,高调上线,标志着MySpace正式进入中国互联网市场。罗川称MySpace聚友最近半年Pageview增长了338%,用户的覆盖率增长了138%,并且他指出,目前MySpace聚友白领居多,其广告价值也相应比校内网更高。(三)目前世界范围内社交网络的普及态势

随着互联网的渗透普及,社交网络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极为迅速:Facebook 的全球用户数6亿多,超过很多国家的人口总数,我国的新浪微博的用户数也超过1.4亿。同时,社交网络的用途也在被广泛发掘:除了在线广告、网络游戏、电子商务以外,美国总统还使用社交网络(Foursquare)为连任造势,纽约警察利用社交网络多次成功找到嫌犯等等。社交网络正在成为推动游戏业、广告业、智能手机业等相关行业发展的重要动力,同时,社交网络也具有获取海量用户数据的能力,应予以足够重视。

今天,SNS网站(人人网,开心网),微博(新浪,搜狐,网易,腾讯,等等),更是形成中国社交网络的新局面。休闲娱乐和游戏仍是目前社交类网站的主要应用功能。

目前,50%的互联网用户已通过手机上网。产生一块钱新的价值,就要干掉十块钱老的价值,这是一个负和的东西,不是零和游戏,这是比较悲观的看法。乐观的看法是,损失一块钱老价值会产生一块钱新价值,总消费会增加,但纯利不会增加。位置服务将成为移动互联网与电子商务结合的最好方式,也会是移动

互联网盈利的突破点。人人客户端在报到功能中加入了糯米网的团购信息,基于用户的地理位置推荐团购商品。目前正逐步扩展至优惠券及地点活动。

在社交网络出来之前,大家都是玩单机版游戏或者与不认识的人一起玩网游。SNS出现后,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如社交版植物大战僵尸就和单机版的完全不同。“我”盖了一个房子,如果好友来住的话,就会增加“我”的战斗力,这将是游戏社会化的一个过程。

三、国内社交网络的发展历史及现状

(一)中国社交网络的从无到有

随着国外社交网站的日渐盛行,社交网络也开始踏入中国的互联网世界。

2003年,Uuzone在南京成立,又名优友地带。优友是一个Web2.0公司,社交网络,你可以在优友写Blog,使用网络IP电话,建立自己的小圈子,它是一个面向18到25岁受过良好教育的年轻人的网络社交平台。UU地带致力于以网络沟通人与人,倡导通过网络拓展人际关系圈,让用户尽情享受社交和沟通的乐趣。UU地带以提高网络诚信、建立信任沟通为己任,为互联网应用带来清新健康的新风尚。同时,Uuzone也定位在满足用户在网络“非约会、非商务”的广泛性网络交往。

越来越多的用户带来社交新乐趣用户使用UU地带的服务,可以通过自己的朋友结识朋友的朋友,朋友的朋友的朋友……从而获得更多高质量的、可信任的朋友,即为优友,并创建诚信安全的个人社交圈,从结交朋友、休闲娱乐、商务投资、学习探讨等等一系列的交流活动中获得乐趣。

作为中国早期的社交网站,在中国互联网刚刚起步的时期,确实取得了不小的成绩,其用户数量超过300万。然而,盈利模式的不清晰,导致其后来的发展一直差强人意,同时,优友地带有据可查的融资纪录,除了晨兴创投的100万美元外再无其他资金注入。而目前SNS网站的广告收入与成本支出有极大差距,盈利遥遥无期。因此,优友地带最终于2009年停止了所有的服务,成为SNS 社区洗牌中的第一个牺牲者。

(二)各类社交网站层出不穷

随着时间的推移,国内各种社交网站如雨后春笋般的出现在世人面前,诸如校内网(现人人网)、开心网、https://www.360docs.net/doc/407526763.html,、腾讯朋友、新浪微博等。

https://www.360docs.net/doc/407526763.html,成立于2005年8月。https://www.360docs.net/doc/407526763.html,致力于为用户提供稳定安全的数据存储空间和便捷的交流平台。https://www.360docs.net/doc/407526763.html,是由美国红杉资本中国基金(Sequoia Capital China)、巨人网络集团(Giant Interactive Group)、海纳亚洲创投(Susquehanna International Group)、英特尔资本(Intel Capital)、红点创投(Redpoint Ventures)等国际著名的企业和风险基金联合投资而成。2006年07月,入围全球著名风险投资业媒体Red Herring 2006年亚洲最具发展潜力百强排行榜。2006年09月,位于IWebChoice排名之全球华语网站21名。2006年11月,注册用户破5000万。2007年05月,

成功并购虚拟形象平台

“Pixoart”。2007年06月,注册

用户突破7000万。2007年07月,

与英特尔资本、红点创投、美国红

杉资本中国基金、海纳亚洲创投完

成第二轮超过1500万美元投资协

议。2008年01月,注册用户突破

1亿,月独立用户超过2500万。2008年01月,百度发布《2007中国空间社区(博客)研究报告》显示,总体流量次于腾讯位居第二,用户活跃度(以独立IP平均页面浏览量为标准)居国内首位。2008年05月,上海总部迁居至浦东新区张江高科技园区。2008年07月,与巨人网络集团、上海浦东科委等投资者完成第三轮超过5000万美元投资协议。2008年07月,与巨人网络集团、上海浦东科委等投资者完成第三轮超过5000万美元投资协议。 2008年12月,合作广告品牌客户累计超过200家。2009年04月,第一款游戏产品“51游戏”上线运营,进军网游行业。2009年07月,推出聊天软件“彩虹”(51挂挂升级版),形成完整的网站、游戏、IM三大产品线。2009年12月,即时交友软件“彩虹”正式上线。2009年12月,注册用户突破1.78亿,月独立用户超过4000万。

开心网由北京开心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创办于2008年3月,是国内第一家以办公室白领用户群体为主的社交网站。开心网为广大用户提供包括日记、相册、动态记录、转帖、社交游戏在内的丰富易用的社交工具,使其与家人、朋友、同学、同事在轻松互动中保持更加紧密的联系。自创办以来,开心网以发掘和满足用户需求、完善用户体验为导向,以技术和产品的不断创新为动力,致力于为广大用户提供一个真实、轻松的社交互动平台。在产品方面,开心网组件主要分为基础工具、社交游戏和其他应用三大类,其中社交游戏类别包括“开心城市”、“开心庄园”、“开心餐厅”等众多热门游戏;其他应用类别包括“天气预报”、“在线购票”、“模拟炒股”等众多实用工具。开心网提供的优质产品和服务深受用户的欢迎,先后获得“网民最喜欢的SNS类社区”、“2009年度最有价值网站(社交类)”等多项奖励。在技术领域,开心网团队始终致力于自主技术研发,采用国际领先的互联网技术,包括先进的共享交互网络、数据传输方案、分布式存储解决方案等,以满足大规模用户的各种复杂应用与海量数据交互,引领新一代互联网科技的发展,并且通过技术创新满足了用户更深层次的需求。

人人网是由千橡集团将旗下著名的校内网更名而来。2009年8月4日,将旗下著名的校内网更名为人人网,社会上所有人都可以来到这里,从而跨出了校园内部这个范围。人人网为整个中国互联网用户提供服务的SNS社交网站,给不同身份的人提供了一个互动交流平台,提高用户之间的交流效率,通过提供发布日志、保存相册、音乐视频等站内外资源分享等功能搭建了一个功能丰富高效的用户交流互动平台。

朋友网原名QQ校友,是腾讯公司打造的真实社交平台,为用户提供行业、公司、学校、班级、熟人等真实的社交场景。2011年7月5日,腾讯公司正式宣布旗下社区腾讯朋友更名为朋友网。

新浪微博是一个由新浪网推出,提供微型博客服务的类Twitter网站。用户可以通过网页、WAP页面、手机短信、彩信发布消息或上传图片。新浪可以把微博理解为“微型博客”或者“一句话博客”。您可以将您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事情写成一句话,或发一张图片,通过电脑或者手机随时随地分享给朋友,一起分享、讨论。您还可以关注您的朋友,即时看到朋友们发布的信息(字数140字以内)。

总体来说,中国社交网站在此阶段经历了爆炸式的发展,至今形成了多家并立的局面。

(三)现今多家网络纷争的局面

网络已经进入了白热化的竞争态势之

中,各社交网站所占比例如图

显而易见,中国社交网络基本以腾

讯、人人、新浪微博三巨头所占,之所

以会形成如今的局面,是因为各家拥有

各家的优势所在。

腾讯篇:

腾讯的社交产品主要由三部分构

成,QQ 空间,腾讯朋友和腾讯微博,

分别提供的是博客,SNS 和微博的服

务。从产品布局上来看,在比较成熟的

社交领域,腾讯都有相应的产品,而一

些不成熟的产品,像lbs 这样的功能

腾讯还没有做。用户体验方面做的不

错,在模仿竞争对手的基础上还会做些

小的创新。产品思路整体上是跟着人

人,新浪等竞争对手走,创新不多。

腾讯的优势在其推广方面,第一个

方式是路人皆知的,依靠其庞大的QQ

用户群,用弹窗,邮箱,在聊天软件加

入口等渠道进行推广。第二种方式就是

不惜血本的广告和媒体宣传。腾讯很容

易获得用户,但是其产品繁多,用户花

再社交网络上的时间并不多,用户质量也不高。为了提高ugc,腾讯将个性签名,微博,空间等产品数据打通,用户一次操作可以将消息发到这些社交产品,企图给网站制造一个虚假的繁荣,但是效果并不理想。在总的用户数方面,腾讯的数量是绝对的领先的,但是在单个产品方面,用户数和活跃度都落后于人人跟新浪。

人人篇:

人人网的主业是SNS,基于实名制和真人关系,满足朋友,同事,家人之间沟通的需求,主打亲情牌。产品布局比较完整,像公共主页,小组,群,在线视频聊天,话题,位置,人人桌面客户端,家庭空间等产品都是对用户社交需求的满足。人人网越来越碎片化,再加上开放平台后很多第三方产品的接入,人人网出现了一些产品之间不衔接,界面不统一的情况,让用户使用成本变高。随着最近几次产品的升级和改版,这种情况在慢慢变少。人人的产品思路是跟着Facebook 走,也关注最新的社交产品,然后进行模仿和本地化。在媒体资源不如新浪,推广渠道不如腾讯的前提下,人人还能保持领先的优势,主要就是靠其有中国特色的推广方式。人人网有一个渠道部门,这个部门专门做人人网的推广工作。他们在大学,中学,网吧等地方建立起了庞大的兼职团队,据说总人数有上万人的规模,其内部称为“维度军团”。他们日常的工作就是在线下通过宣传海报,活动,以及其它的方式对人人网进行宣传。这种看似复杂但是却很有效的方式,让人人网对自己的目标用户进行了有效的覆盖,并且在校园形成了垄断的地位。现在很多想进入校园的产品都在试图模仿人人网的这种推广方式。

新浪篇:

新浪的社交产品主要是最近一年来发展凶猛的微博。微博是一种社交媒体,满足一些有媒体影响力的人表达自我的需求,比如明星,媒体人,企业家等等。作为中国的twitter,新浪在twitter 的基础上做了很多创新,比如适合中国网民的评论,转发,发图片等功能。不过新浪似乎不满足于只做twitter,在产品布局方面,推出了微群,微领地等产品,在向中国的Facebook 人人网靠近。

新浪的优势在于其强大的媒体资源和运营能力。微博用加v 的方式,给了名人用户特殊的身份标识,满足其高人一等的心理需求,在此基础上,发挥名人效应,制造了一些社会事件和娱乐八卦事件,然后利用媒体资源进行报道,勾引名人的粉丝们上微博。这种方法颇为有效,同时微博也面临很多问题。比如普通用户之间交流不多,活跃度不够,名人认证宽松,导致一些人很容易就能通过认证,然后利用名人的身份做一些炒作的事。还有些商业机构利用微博的转发功能进行商业广告转发,有很多名人也参与其中。假粉丝泛滥,用户经常被打扰,谎言和假新闻经常在微博上流传。总之在微博变的越来越大的时候,也变的越来越喧嚣和功利。

(四)中国社交网络的总体态势

中国社交网络已经有了十余年的发展历史,到现在发展劲头依然不减。

1.中国社交网络有多大

用如下一张图片即可形象的体现中国社交网络用户的数量之巨大

豆瓣网用户数量超过3000万,与加拿大的人口数量相似;腾讯微博用户超过1亿,与墨西哥和古巴人口总数相似、人人网用户超过1.6亿,与古巴人口相似;开心网用户数量超过1.2亿,与尼日利亚人口相似;https://www.360docs.net/doc/407526763.html,用户数量超过1.3亿,与巴基斯坦人口相似;QQ空间用户数量超过5亿,与整个欧洲人口相似;爱情公寓用户数量超过2000万,与澳大利亚人口相似;新浪微博用户超过1.2亿,与日本人口数相似。

2.中国社交网络的年龄分布

相对外国的年龄分布来说,中国社交网络的年龄分布更显年轻化。

由图表可见,中国社交网络的用户主要集中于20-24岁和25-29岁这两个年龄段,也就是说主要面对的是中国学生阶层和白领阶层。同时可以看出,开心网更“年轻”一些。

2.用户使用时段分布

这点上,与其他国外的社交网络相差不多,时间段也基本集中。

从表中看出,QQ空间的用户时段分布情况最趋于平稳,而https://www.360docs.net/doc/407526763.html,的用户使

用时段分布最不稳定,由此可以看出,这种情况与年龄分布比例相符。

3.性别构成

与外国不同,国内的男性用户比例高于女性用户比例(51%:49%)。

4.教育程度

大专以上学历的用户占到了社交网站用户的近六成水平,达到59.1%。大专学历的用户为21.3%,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8.6个百分点;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用户占到37.8%,超过全国平均水平25.4个百分点。

5.社交网站用户收入呈两极分布

在CNNIC《2009中国网民社交网络应用研究报告》中显示,中国的社交网站是以职场人士和学生为主的网络应用。与此呼应,在社交网站用户的收入结构中,收入在3000元以上的社交网站用户比例为17.8%,在3001~5000元,5001~8000元,8000元三个部分的社交网站用户比例分别高于全国网民的平均水平2.4,0.9,1.1个百分点。

以学生为代表的低收入群体是社交网站用户的重要组成部分,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社交网站用户比例为47.5%,高出全国网民平均水平3.3个百分点,其中收入在501~1000元和500元以下的用户比全国平均水平分别高出5.7和1.8个百分点。

四、国内社交网络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意见

(一)存在问题

1.过度沉溺其中。影响现实生活

网络成瘾已经不是什么网络新鲜事.在SNS出现之前就已有之。网络成瘾是指由于对互联网络过度依赖而导致的一种心理异常症状以及伴随的一种生理性不适。有台湾学者认为,网络成瘾是由于重复地使用网络而导致的一种慢性或周期性的着迷状态,并且带来难以抗拒的再度使用欲望,同时对上网带来的快感一直有生理及心理依赖。也就是说,因为网络的许多特质带给使用者许多快感,同时又因很容易重复获得这些愉悦的体验.使用者便在享受这些快感时渐渐失去了时间感。一方面逐渐对网络产生依赖,另一方面导致沉迷和上瘾。由于用户能从SNS网站中得到娱乐,暂时摆脱现实中的种种压力,网络游戏如买车等,可以使人拥有现实生活中无法拥有的东西,因此极大地满足了使用者的占有心理。但是为了赢得这些“车子”,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需要密切关注网站,特别是自己的空间,积极参与游戏,才能获得虚拟的车子。有些人甚至因此过度沉溺,每日的必修课即是上开心网等,不停地刷新网页,配合各种游戏,为了赢得游戏比赛甚至耽误正常的生活。

在2008年11月8日,由北京军区总医院制订的《网络成瘾临床诊断标准》在京通过专家论证,网络成瘾的标准是每日上网时间超过6小时。北京军区总医院医学成瘾科丰任陶然分析说.因为过度沉溺于开心网,越来越多的人不能从网络中虚拟关系和高等级身份中完全脱离出来。可出现自信心膨胀、自我评价过高等高涨情绪反应。部分严重的患者,几乎完全与现实隔离,可出现短暂的现实解体、甚至妄想。长期发展下去,就形成了网络关系成瘾,成为一种病态。

2.SNS网站的用户流失

如果说用户对SNS网站依恋上瘾是开发商愿意看见的一个极端,那么当用户厌倦网站甚者从此不再光顾,则是SNS网站建立者不愿意看见的另一个极端。当达到某种程度后,用户数量会以很大的数量激增。但是也有不少人厌倦后从此不再使用该网站,如何保留住老用户,拓展新用户,成为SNS网站需要思考的问题。

因为SNS网站几乎是靠人拉人拓展用户的。每个用户会拉动的人都是他生活上熟悉的圈子,不管陌生人或熟人。当同一种阶层的人在这个网站越积越多的时候,其他阶层的人也越难以加入到这里。等到网站有第一批用户,为了牢牢抓住他们,及利用他们带更多用户进来,必须更加揣摩他们的心思甚或社交习惯。结果更深化了这样的发展,更加走向某一种文化氛围或者社会阶层,再也无法回头。

3.安全性问题

开心网、人人网、新浪微博等社交网站是人们可以用来与其他人共享信息的服务,如照片、视频和个人信息。随着这些社交网站的越来越流行,使用这些社交网站的危险也越来越大。黑客、垃圾邮件制造者、病毒作者、身份小偷和其他罪犯跟随着流量而来。

例如,最近一份针对英国的50位前盗

贼的调查显示,盗贼们已经在使用社交网

络进行“踩点”,当你在社交网络中将状态

更新为离家时,可能盗贼就在你家附近窃

喜。

根据数据显示,平均每个家庭被盗的

金额达到2137美元,而白天被盗家庭的损

失要高于夜晚,盗窃案的数量白天大概也

是夜晚的两倍。这些盗窃犯中,78%使用

Facebook、Twitter等寻找目标,74%使用

谷歌街景进行踩点。而被盗的用户中,15%的人用社交媒体报告他们已经离开家,35%的18-34岁的人经常使用网络签到。

这种现象的原因正是因为社交网络媒体的信息的公开性,而同时人们对于此类事件的戒备心理也比较低,导致了一系列安全隐患。

4.大量模仿于外国知名网站,山寨化严重

中国社交网络起步较晚,发展情况不如外国那样如火如荼,而且很大程度上与外国社交网站相似,有着“看上去眼熟,其实未然”的发展道路。

人人网和Facebook一样,人人

网也起家于学校——其前身的

名字就叫做校内网,而起始的

页面更与Facebook有着惊人

的相似。

开心网允许用户上传图

片,写博客,玩开心农场和好

友买卖,相对人人以年轻城市

用户为主而言,开心网的用户

基础更加广泛,其模仿对象仍

然是Facebook。

新浪微博则与Twitter更为相似,自上线以来,新浪微博迅速成为中国最流行的微博客服务,占据了微博客市场的60%的份额。2011年10月拥有2.5亿注册用户。每天有2500万条消息在平台上发出。相比之下Twitter有2亿用户和每天5000万条消息。

优酷网与YouTube相似,优酷不知允许用户上传自己制作的视频,还拥有一个内容涵盖电影、电视剧和短片的视频库。中国对版权的限制不是很严格,因此

和YouTube不同,这里允许盗版内容的出现。

街旁为中国网民提供基于地理位置的移动程序,和祖宗foursquare一样,用户可以签到领取本地惊喜。

由此可见,中国社交网站虽然数量众多,但是并没有具有我国独有特色的创新性社交网站,至今中国社交网络的发展仍然处于模仿和追逐中。

5.儿童SNS社区的问题

从现在的互联网看来,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看中了SNS市场,这个市场和儿童餐厅一样,也是在国外发展的非常好,在国内还处于初步摸索阶段的市场,并且,两者还可以很轻松的结合起来(比如说在儿童餐厅里面出售儿童SNS里面的宠物),但是,做儿童的SNS是需要面临很多的问题的,首先,我们要培养客户的忠诚度,就必须要延长在线的时间,这和我们先行的教育制度是违背的,其次,在儿童SNS里面游戏的监管部分还是很重要的,怎么去选择一个比较合适的职位,是我们所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

8月底,央视《朝闻天下》一期节目对“儿童版开心网”《摩尔庄园》点名批评。无论批评是否中肯,至少在这十几天的时间里将“儿童社交网站”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其实人们最关心的无外乎儿童的网瘾问题和家长口袋里的钱,但鲜有人关注到,儿童社交网站或许正在成为互联网发展平台期的又一蓝海。

网络上对于儿童社交网站的定义是:为6-15岁的少年、儿童设计的网络虚拟社区,融合动漫、网页游戏、SNS(社交网站)社区等内容元素的绿色网络社区,致力于为少年、儿童提供安全、健康、有趣、益智的网络服务。

这样的一批网站从2008年上半年在我国发迹,到今天已经发展到有超过10个同类产品加入了这一次的互联网“新蓝海”之争。

有竞争就有牺牲,当然也会出现笑傲沙场的英雄。在近几年发展起来的国内儿童社交网站中,有几家突出重围,走到了更多的用户和公众的视野中。但俗话说枪打出头鸟,更多的争议也往往发生在这些先锋们的身上。网瘾问题、网络暴力问题、家长监管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使得儿童社交网站成了滚烫的山芋,拿着烫手,吃了烫心。

如何做好儿童网络社区这块蛋糕,让孩子们吃得开心,确实应该成为所有关心着“祖国花朵”的人们需要更多思考的问题。

(二)根本问题

其实,中国社交网站的发展之所以存在诸如此类的问题,我们认为其根本问题有两方面:创新性能力的不足和没有更好的适合中国国情。

1.创新性不足

如今社会,无论任何事业的发展,都离不开一个词——创新。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创新是一个民族不断前进的不竭动力。只有创新,才能让一个企业不断的发展下去,并取得良好的业绩。

纵观中国互联网的发展,正是由于我们起步较晚,互联网人才的缺失,因此一直处于跟在外国后面模仿和追赶的过程之中。而在此中,我们也没有很好的提出一些创新性的建议,导致了中国互联网发展的滞后性,至今,中国没有一家互联网企业在全世界范围内产生影响,而美国的Facebook、Twitter等社交网络早已遍布世界,正是因为他们拥有创新的眼光,瞅准了发展的时机,建立了社交网络,在一片领域空白的时期,成就了辉煌,而中国方面,发展并没有晚上几年,甚至校内网的建立还要比Facebook早上几年,但是没有创新,就没有突破,Facebook走向了世界,而校内只是变成了人人而在国内取得一些不菲的战绩,

如何冲破国内与国际之间的界限,就需要新一代的人们,具备创新型的意识,更多创新性人才,一道发展中国社交网络,才能在世界范围内产生巨大的影响。2.未能很好的结合中国国情

中国的发展之所以如此之快,正是由于领导人们结合中国国情,做出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规划,才有了今天的成就。同样的,中国社交网络的发展,同样需要结合中国国情。

中国社交网络的发展,应该考虑到中国互联网的普及状况、中国人的消费心理、交友心理等一系列的数据,综合考虑,这样才能找到更加符合中国国情,发展属于中国的社交网络。

(三)解决意见

意见一:研究出更加完善,安全性更高的社交网络平台。如今社交网络的发展趋势就是靠着一个开放的网络平台,各种第三方应用汇聚,共同构成了社交网站。只有更加安全的平台,才能让用户感到使用的放心,把用户资料安心的放到网络平台中,更好的交友,而不会被黑客等所利用。

意见二:综合各种社交网站的优势,缔造更强大的社交网络平台。如今,各大社交网络平台纷争,每一位用户也都拥有多个社交网站的用户名,就是因为各家都拥有各家的优势,如何把这些优势集中起来,创造出一个能够像Facebook一样统一的社交网络,让所有用户共同享用数据,是一个可行性的目标,也符合了未来互联网世界走向一统方向的趋势和云技术发展的前景。

意见三:如今SNS用户的流逝,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用户已经厌倦了现有的社交网络模式和应用,社交网站应开发出更加前卫,符合用户心理的创新性的应用,留住用户,创造出更多的经济效益,获得盈利。

五、对国内社交网络的未来发展的展望

(一)社交网络将继续促进信息的自由流动,促进社会的进步,在和用户交互的过程中促进人影响人。

社交网站正在成为以人际关系为联接的互联网互动应用的集成平台。在不久的将来,由于社交网站学生和青年白领这两部分数量占优的网民用户群体的特殊需求的满足及社交网络的病毒式营销、口碑相传的推广方式,将推动中国社交网站用户的爆发式增长。由于添加了互动游戏,娱乐类社交网站的高频次游戏应用将直接影响网站的使用频率,将使用户具备更高的用户黏度。最终实现网站和用户双方的可延续价值更大化。

而商务社交网站出发点是商务人脉拓展,目的性较强,用户倾向于在有特定需求时使用网站,使用频次较低,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商务社交网站也纷纷开始在平台上构建更多的互动,有利于商务人脉的深层次培养,商务社交网站使用频率低的情况正在得到改善。社交网站是基于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应用,亲友之间口碑相传的推广是最有效的渠道。有近八成用户获知正在使用的社交网站是来自朋友、同学、同事的推荐,占到74.6%,其他渠道获知的均少于20%。

由于社交网站的流行,它所带来的商业价值也是各大商家的必争利益,因此社交网站的热行亦将促进社会的经济发展,促进社会进步。目前数据显示,中国Top50 位的SNS 站点中,其中36 个SNS 站点部署了页面广告。广告是目前SNS 网站的主要收入来源,但在未来,除了第三方个人和公司联合平台开发商继续开发插件并联合运营外,SNS 站点还有可能联合专业的网页游戏开发商联合开发并运营,实现更大的盈利。

(二)社交网络在于人的现实生活中有更多的融合点,隐私问题短期内将无法解

决。

在最近的一次调查中,有75.8%的用户表示,在社交网站上的好友是现实中的朋友。因此随着网络渗透率的提升和网民对于网络应用的深入,社交网站用户规模将会得到进一步扩大,越来越多的用户会将更多现实生活中的人际关系延伸到网络。社交网络将与人的现实生活有更多的融合点。

由于社交网络基于对用户真实身份的营销,SNS网站的精准完全基于网站用户的真实性,作为真实关系网络延伸的SNS网站会员的信息真实度较高,同时我们也可以依据用户信息和朋友圈子去判断一个用户的真实程度。因此,任何网友都可以轻易地了解到每一个用户的基本用户属性,也可以从用户的使用行为中分析得出兴趣、经历、偏好、朋友圈、购物记录,从而用户的隐私就被暴露无遗。随之出现社会上一些不法分子利用这些掌握的用户人口统计和行为信息进行不法活动。

(三)云服务、移动计算和社交网络等技术将走向成熟并相互交融,从而形成一个全新的主流平台

过去几年来,转型一直是IDC(国际数据公司)年度预测的主题。这一次,迫于全球经济衰退的压力,一波颠覆性技术的浪潮已经形成,并在逐渐发展壮大。IDC预计,在2011年及以后的时间里,云服务、移动计算和社交网络等技术将走向成熟并相互交融,从而形成一个全新的主流平台,无论对IT业还是其所服务的其它行业均是如此。

“2011年,我们预计这些转型技术会发生重大转变,即从初步接纳状态演变为初步主流态势。”IDC高级副总裁兼首席分析师Frank Gens说。“因此,我们将会看到,IT行业的活动会越来越多地围绕着这个下一代主力平台的构建和采用来展开,其主要特点为移动、基于云的应用和服务交付,以及社交业务和林林总总分析手段的价值发掘。这种平台的变迁将会在另一个 IT 支出得以强势回升的年份飞速发展。全球IT行业的支出也将得益于新兴市场的加速恢复,它将占到2011年全球所有新增IT净支出的一半以上。

(四)社交网络具备更加实用的功能,富媒体化、多元化趋势将更加明显网络社交不仅仅是一些新潮的商业模式,从历史维度来看,它更是一个推动互联网向现实世界无限靠近的关键力量。

随着社交网络的发展,越来越模糊的组织边界、越来越细分的人群以及越来越强大的个体出现在中国的主流社交网站中,所以更多媒体的嵌入,更多元化元素的渗透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去促成社交网络的不断更新与完善。

六、参考资料

六度空间理论

CNNIC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社交网络统计数据

中国的社交媒体

腾讯社交网络分析

2011社交共享发展趋势

2010-2011年中国社交网络市场研究报告

中国社交网络走向何方

未来网络发展趋势

未来网络发展趋势
随着技术的进步,特别是 IT 和 IP 技术的发展,以及电信,IT,媒体和消费电子等行业之间的 融合,电信业正面临着巨大的变革. 未来 3-5 年是电信业转型的关键时期.伴随着业务转型的需要,宽带化,分组化,融合(包括 产业融合,业务融合,网络融合)和移动化成为电信网络的主流趋势.All IP 架构,FMC 是未来网 络发展的目标,而 IMS,IP 电信化,无缝移动性和 NG-SDP 等技术,是支撑未来运营商完成转型的 核心技术.
业务发展趋势
在新的产业融合背景下,运营商以带宽出租(如批发和专线业务等)和语音服务为主的业务已 不能适应未来用户的需求和市场竞争的需要.随着全球信息化程度的提高,运营商需要开展新的业 务,即面向消费者用户的 Multi-play 业务和面向商业用户的 ICT 服务.其中,IPTV 是面向家庭用户 和消费者用户最重要的业务切入点和关键点.而以网络为依托,为方案设计,业务托管,业务外包, 业务咨询乃至商业流程外包等提供高水准的综合解决方案,是满足未来商业用户需求的关键.
运营商的商业模式将从"Bit Pipe"向"Service"转变.这表现在,面对消费者市场,其商业 模式从"分享用户的通讯消费(Share of communication minutes) "向"分享用户的所有消费行为 (Share of total consumer spending) "转变;面向商业用户市场,其商业模式从"提供租用线路" 向"帮助用户优化商业流程"转变.在这一转变的过程中,开放合作和价值链的整合能力成为运营 商致胜的关键.

社交网络(SNS)发展现状与趋势

社交网络(SNS)发展现状与趋势
移动互联网创新
社交网站在全球范围内的轰动效应始于美国校园网站 Facebook,Compete 公司公开 数据显示,截止 09 年 1 月,由 Mark Zuckerberg 于 2004 年创建的社交网站仅美国国内 用户访问数达到 6850 万,全球用户人数已达 1.5 亿,全球活跃用户量已突破 1.75 亿。 在我国,国内第一个校园交友网站校内网在大学生群体中的覆盖率已超过 90%,51 网在 15~25 岁年轻人中也有较高的覆盖率,08 年迅速成长的开心网则成为年轻白领娱乐休闲 和打发时间的新宠,短短半年多时间就发展了约 1500 万注册用户。 研究员:
社交业务经过短短 5 年的发展,已成为覆盖用户最广、传播影响最大、商业价值最 高的 Web 2.0 业务。虽然全球社交网站存在个人隐私安全漏洞、业务应用雷同、用户流 失率高等诸多问题,但服务商正积极通过调整安全机制以及依靠平台开放来解决业务运 营问题。未来, “社交”的理念将逐步渗透、融合至更多的互联网业务当中,社交网站也 定将成为继搜索引擎业务之后又一改变互联网、改变网民生活的互联网业务。 我国电信行业重组的完成以及 3G 牌照的发放后,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激烈市场竞 争所导致的用户流失现象日益加剧。为增强用户粘性,我国电信运营商纷纷投身社交网 站的阵营当中,在电信运营商业务发展日益纵深的趋势下,社交网站定将成为未来黏住 用户、推广新业务的重要途径之一。
研究员:王亮
2009 年 8 月


2009 年 8 月
社交网络(SNS)发展现状与趋势


前言 ............................................................... 1 一、全球社交网站业务发展特点概述 ................................... 3 1.1 全球 SNS 业务蓬勃发展,网站流量进一步攀升 ......................3 1.2 全球社交网站产业价值 271 亿美元,商务社交网站逆市增长 ..........4 1.3 Facebook 用户规模赶超 MySpace,巴西使用社交网站的用户比重最高 ..6 1.4 激烈竞争环境下,社交网站平台化特征明显 ........................8 1.5 政府及官方媒体入驻社交网站,业务影响程度日益扩大 ..............9 二、我国社交网站业务发展现状及特点 ................................ 11 2.1 市场快速增长,竞争进一步加剧 .................................12 2.1.1 用户规模达 1.6 亿,三类社交应用发展迅速....................12 2.1.2 社交网站业务市场将进入竞争白热化阶段......................14 2.2 开放平台成趋势,插件应用层出不穷 .............................16 2.2.1 大型社交服务提供商开放平台应对激烈竞争....................16 2.2.2 插件式社交游戏应用层出不穷................................17 2.2.3 平台开放促成多方参与的新型运营模式........................18 2.3 盈利模式有待进一步探索 .......................................19 2.3.1 业务盈利能力有限,网络广告依然是首选......................19 2.3.2 继续探索新型商业模式,联合运营有望成趋势..................21 三、社交网站业务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 22 3.1 信息安全制约社交网站良性发展 .................................22 3.1.1 不良及不法信息内容亟待规范................................22 3.1.2 用户个人隐私保护还需加强..................................22 3.2 同质化竞争严重,业务盈利模式较为单一 .........................24 四、社交网站发展趋势及对电信运营商的启示 .......................... 26 4.1.社交网站产业链正在进行深刻的变化 .............................26
北京海淀区花园北路 52 号 TEL 62304136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 通信信息研究所
第 1 页
版权所有

社交网络下的网络营销.

南阳理工学院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学院(系):国际教育学院 专业:工商管理 学生: xxx 指导教师:xxx 完成日期 2012 年 4 月 南阳理工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社交网络下的网络营销 SNS Marketing 总计:毕业设计(论文)12页 表格: 0 个 插图: 0 幅 南阳理工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社交网络下的网络营销 SNS Marketing

学院(系):国际教育学院 专业:工商管理 学生姓名: xxx 学号: xxx 指导教师(职称): x x x x 完成日期:2012年4月 南阳理工学院 Nany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社交网络下的网络营销 工商管理专业 xxx [摘要]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21世纪我们已经进入了以网络为基础的经济时代。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速的发展以及社交网络的兴起给我们的消费习性和企业的经营管理带来了多方位的影响,促使着企业营销模式的转变。随着网络越来越深入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社变网络的崛起,正改变着公司的营销策略与方式。进入Web2.0时代,传统的网络营销手段,诸如搜索引擎竞价排名,门户网站广告等方式所起到的营销效果已经大不如前。随着Face book、twitter等国外的社交网络媒体在网络营销上的优势日益体现,以及社交网络媒体在中国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看到了社交网站营销的潜力,意识到了利用了社交网站进行营销的重要性。本文论述了社交网络下的网络营销定义,分析了国内外社交网络下网络营销的发展现状,研究了社交网络下的网络营销的特点和优势,最后以QQ,人人网,还有微博为例研究了社交网络下的网络营销的方式,最后对社交网站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

互联网+未来发展趋势

互联网+未来发展的趋势 从现状来看,“互联网+”处于初级阶段,是个都在热谈但是没有落实的理论阶段。各领域针对“互联网+”都会做一定的论证与探索,但是大部分商家仍旧会处于观望的阶段。从探索与实践的层面上,互联网商家会比传统企业主动,毕竟这些商家从诞生开始就不断用“互联网+”去改变更多的行业,他们有足够的经验可循,可以复制改造经验的模式去探索另外的区域,继而不断的融合更多的领域,持续扩大自己的生态。 互联网+真正难以改造的是那些非常传统的行业,但是这不意味着传统企业不做互联网化的尝试。很多传统企业都在过去几年就开始尝试营销的互联网化,多是借助B2B、B2C等电商平台来实现网络渠道的扩建。更多的线下企业还停留在信息推广与宣传的阶段,甚至不会、不敢或者不能尝试网络交易方面的营销,因为他们找不到合适的方案来解决线下渠道与线上渠道的冲突问题。还有一些商家自搭商城,但是成功的不是太多。但是自创品牌,通过电商平台销售经营的服装及零食等商家已经摸索出了一条电商之路。 与传统企业相反的是,当前“全民创业”时代的常态下,与互联网相结合的项目越来越多,这些项目从诞生开始就是“互联网+”的形态,因此它们不需要再像传统企业一样转型与升级。“互联网+”正是要促进更多的互联网创业项目的诞生,从而无需再耗费人力、物力及财力去研究与实施行业转型。可以说,每一个社会及商业阶段都有一个常态以及发展趋势,“互联网+”提出之前的常态是千万企业需要转型升级的大背景,后面的发展趋势则是大量“互联网+”模式的爆发以及传统企业的“破与立”。 本文尝试结合互联网线上线下的常态,做一个“互联网+”发展趋势的预测,希望对正在关注“互联网+”的朋友有所启发。 趋势一:政府推动“互联网+”落实 “互联网+”是全国性的,就如“三个代表”一样,各地政府都会提出建设主方案,然后招标或者外包给能够帮助企业做转型的服务型企业去具体执行。在今后长期的“互联网+”实施过程中,政府将扮演的是一个引领者与推动者的角色。 一是发现那些符合政策并且做的好的企业并立为标杆,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二是挖掘那些有潜力的企业,在将来能够发展成为“互联网+”型企业,算是案例。

浅析社交网络的广告运作与发展趋势.

浅析社交网络的广告运作与发展趋势 ——以Facebook、Twitter为例工商管理学院贸易经济0901 雷贞莲0906020126 一、Facebook的广告运作 广告已经成为美国第二大社交网站Facebook的一个主要营业收入和利润来源。据eMarketer最新调查数据显示,2011年Facebook显示广告营收总额达到38亿美元,同比增长104%。那么Facebook是如何实现如此迅速的增长?其广告又是如何运作的? 所谓的“Facebook Social Ads”(FSA其实包括了两个方面。通过让企业在Facebook上建立主页并吸引消费者成为这家企业(或品牌的“fans”,企业一方面可以根据用户资料,面向更精准的目标消费群体投送广告(即定向广告或精准广告,另一方面可以将“fans”们的商业活动用各种方式通知“fans”们在 Facebook上的“朋友”,以达到口耳相传的效果(即口碑营销。 (一定向广告(精准广告 广告商可以基于Facebook用户个人资料上的内容提供广告,比如,年龄、性别、兴趣、婚姻个人状况、读书和音乐偏好,电影以及电视节目。在保护用户隐私的前提下,Facebook用于消费心理和人口结构的统计可以帮助品牌做好精确的市场定位,通过对即时更新的信息的分析以及对用户的追踪,可以使广告主在发布广告时随时改变价格和预算,以调整广告策略。用户在Facebook上的任何活动,比如与朋友分享的信息,玩各种各样的游戏和测试,甚至将自己的博客链接到Facebook上同步更新等,这些行为都成为Facebook收集用户信息的有效途径。 通过这些渠道和方式,Facebook可以为使用其平台进行网络营销的客户提供精确的用户信息以支持其精准营销。 (二口碑营销

未来的网络营销总体发展趋势

未来的网络营销总体发展趋势 自2008年,网民受众数量不断提高的同时,网络媒体接触时间也在延长,网民更加信任网络媒体。网民网上消费能力也出现快速提升,这为企业提供了新的产品销售渠道机会,网络营销也将成为更多企业的新营销战略。 网络营销探索 目前对网络广告的定义几乎被扩大化到“网络市场营销”的整个领域,但是在讨论互联网的营销价值时,却又仅用“网络显示广告”来衡量。这种概念的模糊,导致了网络广告地位的起伏。 互联网的市场营销行为大致有如下这些:网络显示广告,在网民浏览的信息中含有显示广告;效果分成广告,在那些营销效果可以在网络上直接体现的行业普遍采用,如网络游戏、电子商务等,“文字链广告”则是一种特殊的效果分成广告,Google的Adsence最有代表性;网络公关,将营销信息转换为读者也需要的信息;网络口碑营销,就是利用互联网的人际特性传播商品的口碑;网络活动营销,通过组织虚拟的网络活动达成营销目标。如果将上述内容都笼统地用“网络广告”来概括,容易引起混淆。 网络营销价值:中国网民的渗透率不足30%,美国则接近80%。网民渗透率和平均上网时间的同步复合增长,会让网络营销价值在未来10年出现多次爆炸性增长。 网络显示广告:在目前的实际操作中,业界普遍采用“点击率”来衡量效果,这种错误的衡量标准最终导致了网络显示广告的相互干扰度高、骗取用户点击、甚至点击作弊等错误的营销行为。最可悲的是,使用点击率等于抹杀了网络媒体的品牌价值,这是营销业的倒退。 效果分成广告:看起来很公平,特别适合于那些“促销广告”,但这种模式没有占据主流,因为忽略了营销对品牌的贡献,对网络媒体略显不公平,强势的网络媒体不愿接受。其另一个负面效应是影响品牌的品质内涵,业界普遍认为VANCL比较成功地使用了这种模式,我个人认为,这也将VANCL永久地钉在了“廉价”“促销”的定位上。 网络公关:是一种非常有前途的营销模式,通过内容化的营销信息来达成营销,非常有效。令人啼笑皆非的是,网络公关的操作方式延续了传统媒体公关的手段,用“非常官方化的,单向灌输”来传递营销信息,与互联网的“自主选择”“海量信息”特征相悖。应该引入“点击率”来衡量。 网络口碑营销:是最近三年全球营销业增长最快的领域,与网络公关营销最重要的区别是口碑源于消费者,而公关信息源于广告主。因为网络的人际特性越来越强,信息传播方式发生了彻底改变,使口碑营销令人着魔。但口碑营销也正在被“口水营销”和“打手营销”干扰,亟待相关法律的完善。

未来十互联网十大发展趋势分析P

世界已被互联网占领,互联网未来10年将如何变化与发展? 1.互联网全球普及 根据国际电信联盟最近统计,全球互联网用户总数已经达到20亿人;而联合国公布的最新统计数字显示,世界人口在2011年底突破70亿大关。所以到2020年毫无疑问会有更多的人使用互联网。据国家科学基金会(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预测,2020年前全球互联网用户将增加到50亿。联合国估计2020年世界人口将为75亿,大部分人将使用互联网。 2.互联网将成为物联网 到2020年,互联网预计将成为一个设备网络而不再只是一个计算机网络。根据CIA World Factbook 2009的统计,今天的互联网拥有大约5.75亿台主机电脑。而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则预计未来会有数十亿个传感器连接到互联网。在物联网上,每个人都可以应用电子标签将真实的物体上网联结。学校班车将接入互联网,父母可实时了解孩子上学或放学途中的情况。 3.互联网将成为无线网络 目前移动宽带网的用户已经呈现出爆发式增长的迹象,据Informa公司统计,2009年第二季度,全球移动宽带的用户数突破了2.57亿人。这表明3G,WiMAX等高速无线网络的普及率已经比去年同期增长了85%左右。近年来,亚洲地区是无线宽带网用户最多的地区,不过用户增长率最强劲的地区则是在拉丁美洲地区。按Informa预计,到2014年,全球无线宽带网的用户数量将提升到25亿人左右。 4.社交网络的巅峰 基于Web2.0技术的社交网络是万维网技术的最新应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社会生态。Facebook自2004年2月4日上线以来,用户数量已经超过了已经超过了8亿,至今并未呈现出减缓的迹象,Facebook、LinkedIn、Twitter、Instagram以及Google+还会继续增长。美国新媒体公司Wetpaint联合创始人兼CEO本·埃洛维茨(Ben Elowitz)在TechCrunch撰文称,未来十年内,社交网络将与搜索引擎全面整合,成为一位不知疲倦的个人助理,为用户规划日常生活,提高决策效率。 5.SoLoMo将主导互联网 2010年,中国手机用户数量达到了7.38亿,全球手机用户数量已经超过了50亿。2011年5亿Facebook用户中有2亿为移动用户,活跃度比远高于台式机用户。未来十年内随着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的普及,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 随着社交网络和移动互联网的兴起,Social(社交的)、Local(本地的)、Mobile(移动的)三概念的结合,也称社交本地移动,代表着未来互联网发展的趋势。LBS已经成为连接真实世界与虚拟网络的一道桥梁,SoLoMo将引领未来十年移动互联网走势。 6.互联网变得越来越轻 互联网正在变得越来越轻,意味着轻量、轻松、轻快、轻简、傻瓜化、碎片化,主要有四个方面。 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种种手持移动终端轻量化,人人都可随身携带一个图书馆。 微博(micro blogging)、轻博(light blogging)等新媒体的兴起,展示形式更加简洁、便捷,网络表达方式在变轻。 轻游戏崛起,网络娱乐方式轻简化,风靡全球的轻度社交类游戏《愤怒的小鸟》《偷菜》《抢车位》是多么的简单、轻松。 软件应用更轻了,从各种应用市场(App Store)里可以直接下载各种应用,不像以前那样需要拷贝光盘或软盘,还有许多是基于云服务的在线应用。 7.大数据时代 未来的十年将是一个“大数据”引领的智慧科技的时代。随着社交网络的逐渐成熟,移动带宽迅速提升,云计算、物联网应用更加丰富。更多的传感设备、移动终端接入到网络,由此产生的数据及增长速度将比历史上的任何时期都要多和快。 互联网上的数据流量,尤其是高清图像和高清视频流量,迅猛增长。2012年华为报告指出未来十年网络容量提升千倍,每个移动终端也会达到Gb级的连接速度。思科预计,到2012年,互联网每个月的流量将会增加44艾字节(exabyte,109GB),仅每月的增量就是今天互联网流量的一倍多。 8.云计算大行其道 2009年,市场调研公司ABI Research在一份名为《移动云计算》的报告中提出,云计算不久将成为移动世界中的一股爆破力量,最终会成为移动应用的主导运行方式。根据Gartner的调查,到2015年,将有超过40%的CIO期望将其大部分IT运行在云中。 物联网也离不开云计算,物联网中的网络传输和管理服务就会利用到云计算。一位美国专家曾经预测说,全球只要5台计算机就可以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需要了。 9.语义网的春天 从20世纪80年代万维网之父蒂姆·伯纳斯-李(Tim Berners-Lee)提出万维网(WWW)构想以来,互联网进入飞速发展阶段。网络信息的沟通方式,从“人际交流”延伸至“人机交流”,语言科学与计算机科学结合的语义网,将是对目前互联网的一种扩展。 2010年Google收购了一家语义技术领先公司Metaweb。Metaweb运营着一个开放的语义信息数据库Freebase。Freebase和维基百科类似,不同的是,它完全专注于结构化数据及个人用户可行性操作。 2010年Facebook也公布了一个大规模的新平台Open Graph(开放图谱),让Facebook里的每个物件都拥有独特的ID。通过Open Graph把其他社交网站建构的网络给连接起来,将创造一个更聪明、更与社交连接、更个人化也更具语意意识的网络。 10.虚拟世界脱胎换骨 作为将来的网络系统,林登实验室于2003年推出的第二生命(second life)得到了很多主流媒体的关注。Second Life是一个基于因特网的虚拟世界,2011年美国虚拟社区Second Life年收入达1亿美元。 第二人生在一个巨大的Debian服务器阵列上模拟了一个平面的,类似地球的世界,被称为Grid。平台只提供土地,土地上的一切由人自己决定,网民可以像建主页一样建设自己的“世界”,并能与其他人的“世界”相连,最终形成一个巨型的“虚拟世界”,全世界各 地的玩家可以相互交流。未来10年,虚拟世界将会得我们的现实生活更加数字化。 未来十年,将是移动互联网普及应用、云计算技术大行其道、SoLoMo占主导、虚拟世界脱胎换骨的十年。除了以上的变化,未来还有三网合一、网络电视、富媒体应用、电商社区化、带宽提速、实时搜索、3D互联网、5G技术、人工智能等各种趋势和突破。

基于位置的社会化网络推荐系统

第38卷 第2期20 15年2月计 算 机 学 报 CHINESE JOURNAL OF  COMPUTERSVol .38No.2Feb.2015 收稿日期:2014-04-05;最终修改稿收到日期:2014-10-31.本课题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0872051)、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共建项目专项资助.刘树栋,男,1984年生,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推荐系统、位置服务.E-mail:liumu1321@163.com.孟祥武,男,1966年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网络服务、用户需求、推荐系统. 基于位置的社会化网络推荐系统 刘树栋 孟祥武 (北京邮电大学智能通信软件与多媒体北京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876 )(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学院 北京 100876 )摘 要 近年来,基于位置的社会化网络推荐系统逐渐成为位置服务和社会网络分析的活跃课题之一.挖掘用户签到位置轨迹和社交活动数据,提取用户社会活动的地理空间特征模型及其与社会关系的关联性,设计合理的推荐算法,成为当前基于位置的社会化网络推荐系统的主要任务.该文从分析基于位置的社会化网络的结构特征入手,对基于位置的社会化网络推荐系统的基本框架、基于不同网络层次数据挖掘的推荐方法及应用类型等进行前沿概况、比较和分析.最后对有待深入研究的难点和热点进行分析和展望.关键词 位置服务;社交网络;推荐系统;协同过滤;轨迹;兴趣点;社会计算中图法分类号TP18 DOI号10.3724/SP.J.1016.2015.00322 Recommender Sy stems in Location-Based Social NetworksLIU Shu-Dong MENG Xiang -Wu(Being Key Laboratory of  Intelligent Telecommunications Software and Multimedia,Bei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Beijing 100876)(School of Computer Science,Bei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Beijing 100876)Abstract Recommender systems in location-based social networks have recently become one ofthe hottest topics in domain of location-based services and social network analy sis.The main taskof recommender systems in location-based social networks is to mine the data of users’trajectoryand social activities,abstract geograp hical features of users’movements and its relevance withsocial interactions,exploit them to develop recommendation generation algorithms.At first,wewill introduce structural characters of location-based social networks,then p resent an overviewabout recommender systems in location-based social networks from aprocess-oriented perspective,including system frameworks,recommendation generation methods based on multilayer networkdata and typical applications.The prospects for future development and suggestions for possibleextensions are also discussed at  last.Key words location based services;social networks;recommender systems;collaborative filte-ring;trajectory;point-of-interest;social computing 1 引 言 近年来,随着全球定位系统、无线通信网络等基 础设施的飞速发展及手持、车载无线通信定位设备 的广泛应用,特别是众多移动社交网络的位置签到、位置共享及位置标识等功能的应用普及,位置服务(Location Based  Service,LBS)与社交网络逐渐融

未来网络体系架构的发展趋势

未来网络体系架构的发展趋势 华南师大学计算机学院 中文摘要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业务的蓬勃发展,面对用户对当前网络提出的越来越多的需求,传统的因特网架构开始遇到瓶颈,包括管控性、可扩展性、安全性和移动性等一系列问题。网络业务和应用的进一步扩展受到限制,促使互联网向下一代网络迈进和发展。 本文将概括在未来网络领域的研究现状,归纳当前网络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并根据“改良式”和“改革式”的两条研究路线对部分研究成果进行介绍。在此基础上,文章将对未来网络的研究进展做出总结,并结合当前存在的问题对提出对未来网络的展望。 关键词:因特网架构,未来网络,改良式,改革式

目录 中文摘要 0 Abstract..............................................................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引言 (2) 2 传统网络存在的问题 (3) 3 国外研究现状 (4) 3.1 美国的GENI、FIND和FLA (4) 3.2 欧盟新一代互联网研究计划FIRE (4) 3.3 我国下一代互联网基础理论研究现状 (5) 3.4 其他国家在该领域的研究现状 (5) 4 改良式的未来网络研究 (6) 4.1 下一代IP协议IPv6 (6) 4.1.1 IPv6产生背景 (6) 4.1.2 IPv6介绍 (6) 4.1.3 IPv6的优点 (8) 4.2 Loc/ID Split名址分离网络体系 (9) 4.2.1 名址分离网络体系产生背景 (9) 4.2.2 LISP名址分离网络协议介绍 (9) 4.2.3 LISP的移动性扩展 (10) 4.2.3 LISP的移动性扩展 (10) 5 改革式的未来网络研究 (11) 5.1 NDN命名数据网络 (11) 5.1.1 NDN命名数据网络产生背景 (11) 5.1.2 NDN网络的体系结构 (11) 5.1.3 NDN体系架构具备优点 (14) 5.2 SDN软件定义网络 (15) 5.2.1 SDN软件定义网络诞生背景 (15) 5.2.2 SDN网络体系架构介绍 (15) 5.2.3 OpenFlow协议介绍 (16) 5.2.4 软件定义网络的优点 (17) 6 未来网络的发展 (18) 6.1 革命式和改良式架构的关系 (18) 6.2 未来互联网的体系结构应遵循简单开放原则 (18) 6.3 未来互联网体系结构应嵌安全等安全需求 (18) 6.4 未来互联网体系结构将更多的面向服务 (19) 6.5 未来互联网体系结构将更具有智能化特征 (19) 7 总结 (20) 参考文献 (21)

未来互联网互联网的发展趋势

未来互联网 关键字:未来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网络安全应用为王 摘要:它是商业、通信、娱乐和教育的共同平台,您可以通过若干不同的设备与这个庞大的网络相连。移动互联网、网络安全、应用及内容将成为未来互联网的主旋律。 “长江后浪推前浪,江山辈有才人出”。纵观全球互联网的发展历程,曾经潮起潮落、夏日寒冬。互联网面世不过几十年的光景,但是在这样短暂的时间内,已经经历了巨大变化。它的前身是众多独立网络的“大杂烩”,随后逐渐发展成为全球性统一体。它是商业、通信、娱乐和教育的共同平台,您可以通过若干不同的设备与这个庞大的网络相连。 那么将来呢未来的互联网又是怎样的呢透过巫师的水晶球,我们又将看到互联网怎样的未来怎样的星空 “为SoLoMo而战”。 我想“移动互联网”必是那灿烂星空中最璀璨的一颗。在近年来的互联网大会上,各种议题、演讲过半都谈到了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无论是国外的大佬还是国内的大佬早就骚动起来了“互联网将迎来第四次变革,下一个主战场,将会是在移动互联网。” 今后的“战争”将围绕一个词——“SoLoMo”。“SoLoMo”是三种概念混合的产物,即:Social(社交的)、Local(本

地的)、Mobile(移动的),即社交加本地化加移动。它代表着未来互联网发展的趋势。谷歌宣布收购摩托罗拉;马化腾和曹国伟不约而同地表示,他们不会做手机,但会做应用软件,提供第三方的服务;马云通过短信隔空撂下狠话:不要破坏性的建设,而要建设性的破坏,并表示对阿里云手机感兴趣;雷军从金山离职后,用小米的平台,迅速做了一款手机;李开复也是扔下狠话力“推SoLoMo”……我认为无线互联网不仅仅包括手机,也包括平板电脑,包括各种移动设备,甚至包括家里的电视,这里面也会变成Andriod,或者iPhone 为主体。所以我觉得,以后笔记本会被Pad取代,PC会弱化,手机会非常重要。互联网五年到十年就会洗一次牌,原来的霸主可能没有跟上潮流,所以就会被洗掉。 网络安全是重点 美国计算机科学家正在重新思索从IP地址到DNS、路由表等关于的所有事情。想象一下,没有延时、没有、没有,整个社会充满诚信。想象一下所有的人都能够在线。这一乌托邦式的网络架构正是如今互联网工程师们所梦想的。从IP 地址到DNS,再到路由表单和互联网安全的所有事情。他们正在思索着,在没有目前和网络所具有的一些最基础特征的情况下,未来互联网将如何工作。他们的目标极具创新精神,那就是创建一个没有那么多安全漏洞,具有更高的信任度,内建身体管理的互联网。

社交网站发展的几大趋势

“社交网络”是近些年最受关注的互联网名词,它的英文缩写是SNS,第一个S是Social 社会化,第二个N代表Networking网络,第三个S是Services服务。SNS的概念起源于社会网络研究者提出的“六度理论”,即最多通过六个人你就能够认识任何一个陌生人。SNS 将现实中的人际关系搬到了互联网上,让世界上的任何一个人都能联络彼此。 社交网络发展的几个阶段 一:纯娱乐型的SNS社交门户 典型代表:FACEBOOK和人人网,社交网络近几年发展之势迅猛。从国外的第一家SNS社交网站FACEBOOK开始,到后来国内的开心网,人人网等不断地发展壮大,现在中国最大的实名制社交网站是人人网,前身是成立于2005年的校内网。人人网前不久在美国纽交所上市,是第一家在纽交所上市的社交网站。根据2011年第一季度财报数据显示,人人网有1.22 亿激活用户,月度独立登陆用户为3300万,主要覆盖白领和学生群体。 二:专业型交友网站: 典型代表:世纪佳缘,百合网,珍爱网,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人们的社交活动也从现实生活中慢慢向网络中发展,网络的便利在于足不出户就可以认识天下朋友,现代生活的节奏的加快让很多人在现实中缺少一个交际的生活圈和时间,于是人们便把目光投向网络,对于情感的渴求,于是专业的婚恋网站也就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 三:实用型的社交工具: 典型代表:腾讯QQ,微信,陌陌等,在社交网络的交流中,人们发现即时获得交流沟通是多么重要,不仅可以节省从交流到熟悉和加深了解这个过程,同时也获得类似在现实中那种即时交流的体验,于是即时通信软件就在此基础上发展,随着后来的发展,人们生活工作中也越来越依赖即时通信软件,朋友交流,客户交流,传送文件等,于是就造就了腾讯的庞大网络帝国 四:互助式共享交友平台: 典型代表:爱时空交友(https://www.360docs.net/doc/407526763.html,) 在人类的社会活动当中也催生了利益的需求,于是纯粹的娱乐或者作为工具型的社交网络也就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于是在此基础上就催生了互助式共享交友平台的出现,什么是互助式共享交友呢?首先它体现的是一种互助,于是网站的运营者就设计一种游戏规则,让每个参与者在交友的过程形成一种互帮互助,相互带动并能够在游戏过程中获取一定的经济利益,累积一定的财富,正所谓娱乐,交友,赚钱三不误,把人们最基本的三种社会交往需求都汇集在一起,那么要如何做到人人都能参与,又可以形成互助关系呢?首先是免费注册,人人都可以注册参与这个游戏,其次就是如何形成这种互助关系,我们知道在现实的社交活动中,人与人之间不管是朋友之间,客户之间,或者恋人之间都会有相互赠送礼品的习惯,但是在之前的许多社交网络中网友之间相互赠送的虚拟礼物纯粹只是虚拟的,不是实物,所以受赠者并不能获得任何实际的收益,于是在互

未来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趋势

高级网络编程课程学习报告 学院:自动化学院 专业: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姓名:万苗 学号:2011201589

未来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趋势 摘要:计算机网络技术是目前计算机科学中发展得最为迅速的一门技术,把握该技术发展的方向是非常必要的。本文主要介绍当前网络四个方面的发展趋势,即接入技术、接入设备、高速传输、网络应用,并简单地介绍当前网络发展的几个热点方向和新兴产物,如语义网、人工智能、富互联网应用程序等。 关键词:网络、发展趋势、热点、新兴产物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网络的应用也进入新的时代。网络的变化,可以说是日新月异,很多从事于这方面的专家和技术人员在计算机网络方面的贡献给社会和人民带来太多太多的好处,未来我们将看到计算机网络的跟多新变化。计算机网络发展的基本方向是开放、集成、高速、移动、智能以及分布式多媒体应用。开放和集成是相辅相成的。开放指网络体系结构的开放和操作系统调用界面与用户操作界面的开放。开放的核心问题是标准问题,即各种不同厂家的计算机或网络产品能够按照统一的标准向高层提供相应服务和对低层进行服务调用,而不管这些产品在软硬件上的实现细节。这使得各种异构系统和产品能够相连和互操作。集成则是在开放的基础上,各种异构系统和产品能够溶于一个像Internet这样的全球性网络中,并能够根据用户的需要提供各种满足用户服务质量QoS需求的分布式多媒体应用。集成包括两个方面,即各种产品的集成和各种应用与服务的集成。例如电信网的话音传输服务、广播电视的电视与广播的各种节目服务、计算机网络的数据传输服务等正在被集成在一个网络上来提供给用户。 下面将从计算机网络的四个主要方面:接入技术、接入设备、高速传输、网络应用分别阐述其发展趋势。 宽带接入网技术 用户接入网(从本地电信局到用户之间的部分)是电信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电信网的窗口,也是信息高速公路的“最后一公里”。随着计算机的迅速普及,网络技术的日益完善以及上网工具的不断涌现,Internet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用户通过电话拨号上网,使电话线路的话务量急剧增加,给电话网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同时,由于电话网本身的限制,拨号上网的速度远远不能满足用户对网络带宽不断增长的要求。因此迫切需要一种高速的用户接入技术。虽然ISDN是一种综合了各种业务的网络,能够为客户提供一种数字解决方案,但由

社交网络的盈利模式及发展方向

社交网络的盈利模式及发展方向 1.社交网络形成的原因 1.1用户需求的出现 在当今社会的快速发展背景下,人们的生活节奏也越来越快。WEB1.0时代的到来又给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使得世界的信息交流越来越频繁,数据量也越来越大。然而,现有的交流通信方式(电话、电子邮件、书信等)已经远远跟不上信息量更新的速度。同时,人们的物质生活丰富了,精神生活追求也不断上升,对人际关系的拓展也有了新的要求。在两方面因素的共同引导下,早期的社交网络就诞生了。一定意义上来看,社交网络的出现其实是源于网络社交的需要。 所谓的社交网络,就是社交网络服务,也就是网络+社交的意思。通过网络这一载体把人们连接起来,从而形成具有某一特点的团体。在团体之内,人们可以进行自由的相互交流,解除了地域的限制,很好的解决了信息时效性的问题。 WEB1.0时代的特点是:个人的、内容传播的、可读的、传送的、计划的、静态的。这些特点决定了当时的社交网络的功能相当局限,信息更新功能较差,交流成本较高,应用范围非常有限。但是,仅仅做到即时通讯和博客这样层面的服务是远远满足不了用户的需求的。互联网正在不断的向“社交化”“个性化”的方向发展,单纯的WEB1.0模式已经无法将客户的“个性化”服务要求很好的满足了。 1.2 新技术带来的改变 随着WEB2.0时代的到来,网络技术和发展方向也出现了较大的改变。WEB2.0 更注重用户的交互作用,用户既是网站内容的浏览者,也是网站内容的制造者。所谓网站内容的制造者是说互联网上的每一个用户不再仅仅是互联网的读者,同时也成为互联网的作者;不再仅仅是在互联网上冲浪,同时也成为波浪制造者;在模式上由单纯的“读”向“写”以及“共同建设”发展;由被动地接收互联网信息向主动创造互联网信息发展,从而更加人性化。以前功能较为局限、缺乏信息互动的社交网络也开始向另一个阶段发展。 为了配合用户个性化的需求,现代社交网络利用强大的软件、网络应用等作为支持,帮助用户广泛开展信息传递与交流、网络购物、相亲交友、学习工作以及休闲娱乐等活动。社交应用正在不断提升用户以兴趣为中心的网络体验,附加多媒体属性,结合电子商务社会化、开放平台、信息聚合、用户分享、移动互联网等技术支持,让人们在社交网站上实现了内容丰富、具有故事性、简单高效的交流方式。 2.社交网络的现行盈利模式 2.1 现行流行社交网络及其盈利模式 2.1.1传统社交网络的盈利模式 传统意义上的社交网络主要包括国外的facebook和国内的人人网,腾讯QQ等社交网络。这类社交网络提供的社会交往服务功能主要包含两种:第一是结交陌生人;第二是复制了线下已有的真实人际网络,并且提供社交服务。

未来网络服务器系统的发展趋势

未来网络服务器系统的发展趋势 作者:中科院计算所许鲁研究员一、网络服务器系统的定义 多台服务器通过网络接口连接到互联交换网络上对外提供服务,称为网络服务器系统。网络服务器系统采用多台普通的服务器,以松散型以太网方式连接,通过专用软件使得多台服务器协调工作、对外提供服务。对用户而言,他们希望网络服务器系统只是一台高性能的服务器;对网络管理人员而言,也只想把它想象成一台单一的服务器系统进行管理,而不必考虑其内部由哪些服务器组成。当整个系统需要扩充时,只需再增加内部的服务器数目即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它应该提供同目前的单台计算机的功能一致,只不过其所能管理的数据量、提供的数据处理能力更强大,是一台虚拟的高性能计算机。 既然网络服务器系统是一台虚拟的高性能计算机,那么我们从计算机的发展历史中能否找出一些网络服务器系统发展的趋势?国家高性能计算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简称“工程中心”)在这个方面找到了一些答案。 下面我们通过分析计算机的发展过程,来一一说明网络服务器系统的发展趋势。 二、计算机的发展 从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问世起,到现在已经有半个多世纪的时间,计算机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在人类科技史上还没有一种科学可以与电子计算机的发展相提并论。那么在这短短几十年的时间内,计算机是如何从玻璃屋中的庞然大物,走到今天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呢?工程中心认为主要是计算机在如下几个方面的发展,缺一不可。 1.计算机性能的发展——性能越来越高,速度越来越快 计算机性能的提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计算机处理器芯片技术,二是计算机并行处理技术。随着集成电路的产生及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时期的到来,计算机的体积越来越小,性能越来越高,使得计算机走入平常百姓家变成现实。以大规模并行为标志的体系结构的创新与进步是提高计算机系统性能的另一个重要途径,目前世界上性能最快的通用计算机采用几十万颗CPU,数万台计算机并行,每秒钟的处理能力达百万亿次。 Case/Amdahl经验法则表明1MIPS的计算能力需要1Mbit的I/O带宽与之匹配。硬件必须是可扩展的、平衡的。一条平衡设计准则是:1GFlop/s的峰值速度应与以下指标相匹配——1GB主存,50GB磁盘、10TB档案存储器、16GB/s高速缓存带宽、3GB/s主存带宽、0.1GB/s I/O磁盘带宽以及1MB/s档案存储器带宽。目前计算机系统的I/O能力相对于计算能力显得过于薄弱,并且这种情况还在不断恶化。根据Moore定律,由于集成电路技术的快速发展,CPU计算能力、内存容量等硬件技术指标以指数方式每18个月增长一倍。与此同时,受限于其机械部件的速度,磁盘带宽的增长远远落后于计算能力的增长,使单机系统的计算与其所具备I/O带宽差距越来越大。并行/分布式系统由于同时采用多个CPU,使计算能力与I/O速度的不匹配问题变得更加严重。另外,计算能力的提高又催化了一批新型的数据密集型应用领域,如多媒体、具有重大挑战性的科学和工程计算问题、Web服务、I/O 密集型数据库等。这些应用对I/O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如何解决计算能力与I/O的差距,是当前网络服务器系统的研究热点,工程中心也提出

浅谈计算机网络与人类社会的发展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407526763.html, 浅谈计算机网络与人类社会的发展 作者:陈鹰 来源:《无线互联科技》2014年第07期 摘要:随着计算机在我们生活中的普及,我们对计算机的认识也越来越深,信息化,数字化和网络化的高度一体化的信息交流方式使人们明显感觉到这种新的方式带给我们的快捷与开放。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快捷性;开放性1计算机网络的功能 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让网络应用深入到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各个角落,网络的影响范围很大,它几乎涉及到各个领域当中。网络不但可以从复杂的操作中找到理想的使用方式,构建属于企业或个人网络领域,网络技术还是推动科技进步的动力之一。随着宽带网络的快速发展,人们已经充分地感受到了共享网上资源的妙处所在,对信息的获取与处理,以及资料的收集,和过去比较不言而喻,网络为我们生活带来了太大的变化,在尝到更多东西的同时,又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让信息第一时间进入生活。网络的巨大潜力还未完全开发,正等待人们去开发,它可以提供快速及时的通信以及完善的服务,最大限度地方便人们学习与工作,网络正不断改变着人们工作、学习以及生活方式。通过Internet,人们可以从浩如烟海的信息中查询到自己需要的部分,可以和远隔重洋的亲朋好友互通音讯,可以和未曾谋面的陌生人交流情感,可以坐在家中接受全球各地医学专家的会诊,可以实现网上购物、网上婚礼、网上营销、网上政府。凡此种种,都是人们过去所不能想象的。信息化与数字化和网络化的高度一体化的信息交流方式使人们明显感觉到这种新的方式带给我们的快捷与自由,开放与互动;同时,也有一些人利用网络牟取暴利,违背了理性,超越了法制的界限而给社会和个人带来极大危害。众所周知,技术的发展可以推动社会的发展,而社会的发展又能更新出新的技术,两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就能推动人类历史前进的脚步。 2计算机网络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推动了人类的科学技术的发展,同时给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带来了诸多的好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快捷性 马克思说过,人的本性在于它的社会性,人与人之间如何建立关系,如何交往主要是通过信息的传递,人的生存,交往和信息这三者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人们为了能够进行信息的交换,运用各种信息交换的手段,让我们追朔一下人类传播方式的变化速度:从语音到文字,几万年;从文字到印刷,几千年;从印刷到电影和广播,四百年;从第一次试验电视到从月球播回实况电视,五十年。从网络作为军事用途出现,到大规模地民用,三十年。很显然,变化进程是呈加速度发展,每一种传播方式普及后,都给人类的生活方式造成了翻天覆地的影响。同样,当网络能应用到百姓的日常生活中时,很自然地将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人类从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